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佞兑勾兑发兑损兑开兑打兑科兑 
贴兑匀兑上兑折兑搀兑拨兑磨兑 
交兑停兑摈兑抵兑改兑汇兑砸兑 
领兑借兑操兑承兑收兑弹兑  
出兑雩兑换兑正兑挤兑商兑  

词语解释:佞兑  拼音:nìng duì
亦作“佞说”。亦作“ 佞侻 ”。 谓谄谀取悦。《荀子·修身》:“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 王先谦 集解:“兑,悦也。言佞悦於人,以求饶乐之事。”又《臣道》:“然而巧敏佞説,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亦指谄媚取悦的奸人。《荀子·王制》:“进退贵贱则举佞侻。”一说,兑通“ 鋭 ”。佞锐,谓善于谄谀,口才和行动便捷。
词语解释:贴兑  拼音:tiē duì
明 宣德 六年,因 江 南农民运粮到北方各仓,往返需时几近一年,有误生产,改令农民送粮至 淮安 、 瓜州 ,交付卫所官军北运。农民向官军补贴路费和耗米,称贴兑。 明 归有光 《遗王都御史书》:“当时民以为不堪,故改定於 淮安 、 瓜州 水次,增加船脚耗米,对船贴兑,与军领运,此所谓兑运也。”参阅《明史·食货志三》
词语解释:交兑  拼音:jiāo duì
交换;兑换。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众舟鳞次溪中,以上流有 石箭滩 ,重舟不能上下,俱泊此以待交兑者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妇去无几,返言:‘邻舟有商人子,愿出八百。’ 黄 故摇首以难之。未几,復来,便言如命,即请过船交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严管解》:“银有不照数交兑,批有不按限掣获者乎?”
词语解释:领兑  拼音:lǐng duì
(1).谓掌管兑运事宜。《明史·食货志三》:“凡诸仓应输者有定数,其或改拨他镇者,水次应兑漕粮,即令坐派镇军领兑者给价。”参见“ 兑运 ”。
(2).犹领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米色刁难》:“凡弁丁水次领兑正米之外,例有耗米,又有耗外赠贴,及负重厓驳等费。”
词语解释:兑运  拼音:duì yùn
明 代漕运方式之一。由官军代运漕粮,百姓付予相应的路费和耗米。《明史·食货志三》:“ 江南 民运粮诸仓,往返几一年,误农业。令民运至 淮安 瓜洲 ,兑与卫所,官军运载至北,给与路费耗米,则军民两便。是为兑运。”
词语解释:出兑  拼音:chū duì
出卖。《相声传统作品选·八扇屏》:“清理账目,家具出兑。”
词语解释:勾兑  拼音:gōu duì
把不同的酒适量混合,并加添调味酒,进行配制:~工艺。
词语解释:匀兑  拼音:yún duì
匀出来,分让。如:给他匀兑出一间房子。
词语解释:停兑  拼音:tíng duì
指示银行不承兑或停止兑付
词语解释:借兑  拼音:jiè duì
借支。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常平备凶荒,立法甚严,而米斛有以陈易新之条,州郡恃以借兑。”《文献通考·征榷六》:“尚书省言:‘……或以军期应办为名,輒行借兑拘截取拨者,乞依诸路州军通判已得指挥施行。’”
词语解释:雩兑  拼音:yú duì
祭祀祈雨。兑,通“ 説 ”。
词语解释:发兑
批发;卖出
词语解释:上兑  拼音:shàng duì
旧时向政府交纳捐官银两叫“上兑”。《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他自己拏钱捐官,朋友是不好止住他的,只好听其所为。等到上兑之后,便把店中之事料理清楚,又替东家找了一个人接手,他便起身进京引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他本是个一榜……这回明保送部引见,要想设法过个道班,却又不愿意上兑,要避过这个‘捐’字,转托了 车老爷 来托我办。”
词语解释:摈兑  拼音:bìn duì
犹抵换。
词语解释:操兑  拼音:cāo duì
兑取现金。《醒世姻缘传》第三六回:“ 晁夫人 説:‘你这二两可往那里操兑?’”《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我不吃这酒饭,我流水家去看他老子,别处操兑,弄点子袄来,且叫这孩子穿着再挨!”
词语解释:换兑  拼音:huàn duì
原指货币兑换。引申为以命抵命。《金瓶梅词话》第九二回:“犯夜的到拿住巡更的了,教汉子踢我。我和你这淫妇换兑了罢,要这命做甚么!”
词语解释:损兑  拼音:sǔn duì
谓减少他虑,专心察理。《鬼谷子·本经阴符》:“损兑法灵蓍。” 陶弘景 注:“ 老子 曰:‘塞其兑。’ 河上公 曰:‘兑,目也。’ 庄子 曰:‘心有眼。’然则兑者,谓以心眼察理也。损者,谓减损他虑,专以心察也。兑能知得失,蓍能知休咎,故损兑法灵蓍也。”
词语解释:折兑  拼音:zhé duì
折算调换。 宋 苏轼 《上皇帝书》:“ 陕西 粮草,不许折兑。”《宋史·食货志下三》:“ 陕西 盐钞,出多虚钞,而盐益轻,以钞折兑粮草,有虚抬边糴之患。”
词语解释:抵兑  拼音:dǐ duì
犹抵换。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且京师之马,不必给 蓟 ; 蓟镇 之马,免於解京。互相抵兑,两为便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陞迁·清钱粮》:“少则代赔,多则抵兑别役。”
词语解释:承兑  拼音:chéng duì
口头地、书面地或以行为承担付款义务。例如:承兑汇票。
承诺并按照…的规定兑换。例如:承兑一张支票。
词语解释:正兑  拼音:zhèng duì
清 代运送京仓的漕粮,充八旗、三营的兵食。《清会典·户部·云南清吏司》:“凡粮有正兑,有改兑、有改徵、有拨运、有筹备,皆随以漕耗。”注:“漕运原定运京仓者为正兑。”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岁漕五等,曰正兑。米入京仓,待八旗三营兵食之用。”
词语解释:开兑  拼音:kāi duì
开始支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点库吏》:“然漕米屯仓,不过一季,开兑之后,谅亦无多。”《清史稿·食货志三》:“凡漕船回空到省,未开兑之前,责成本省巡抚及粮道……严行稽查。”
词语解释:搀兑  拼音:chān duì
把成分不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如:把酒精跟水搀兑起来。
词语解释:改兑  拼音:gǎi duì
改变的兑运法。 明 宣德 年间所行兑运法规定: 江南 粮户运粮到 瓜洲 、 淮安 、 河南 粮户到 小滩 , 山东 粮户到 济宁 等仓交兑。施行后官军既多勒索,粮户仍须自运。 成化 七年 应天 巡抚 滕昭 命令运军到 江南 水次兑运;十年,原交 淮 、 徐 、 临 、 德 四仓支运漕粮,也改在水次交兑,称为“改兑”。又称长运。
词语解释:收兑  拼音:shōu duì
谓收进和兑换银钱。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这是租簿,这是文券,这是收兑的天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总论》:“而钱穀之重,祗在催徵、比较、拆贮、解给与漕项收兑数者而已。”亦指货币的兑换。《新华月报》1951年第4期:“收兑比值仍按照现在牌价。”
词语解释:挤兑  拼音:jǐ duì
(1).人群持票据挤向银行要求兑现。 曹禺 《日出》第四幕:“明天早上我要亲眼看着你的行里要挤兑,我亲眼看着你付不出款来。”
(2).引申指逼迫。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我不应当逼您……我一佩服您,就不免有点像挤兑您。” 吴祖光 《闯江湖》第三幕:“别这么挤兑我,我变不出钱来。”
词语解释:打兑  拼音:dǎ duì
照顾;料理。例如:她打兑着孩子们睡了。
债权人转移债权
词语解释:拨兑  拼音:bō duì
调拨;掉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粮米派兑》:“其最可恶者……一在串通旗甲,将强有力者之粮,贿买好帮次拨兑……将懦无势为者之粮,分拨坏帮次。” 燕丁 《砖》:“咱不与通融通融,拨兑一下?”
词语解释:汇兑  拼音:huì duì
银行或邮电局根据付款人的委托把款汇交指定的收款人。《清国行政法·内务行政·邮政局》:“匯银收价,以便收银之人赴局领银,即各国所行邮政匯兑之法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上》:“出洋 华 商可以匯兑,不致如肇兴公司,动为洋人掣肘。”
词语解释:弹兑  拼音:dàn duì
谓称兑银子。《六部成语·户部·弹兑》注:“凡称银,必将天平弹正,高下如一,故曰弹兑。”
词语解释:商兑  拼音:shāng duì
商酌。《易·兑》:“九四,商兑未寧,介疾有喜。” 朱熹 本义:“四,上承九五之中正而下比六三之柔邪,故不能决而商度所説,未能有定。” 郭沫若 有《民族形式商兑》
词语解释:科兑  拼音:kē duì
典当、借贷时,估量抵押品,兑付银钱。《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家里有三箇 川 广 客人,在家中坐着,有许多细货要科兑与 傅二叔 ,只要一百两银子押合同,约八月中旬找完银子。”
词语解释:磨兑  拼音:mó duì
纠缠。《歧路灯》第二三回:“叫孩子磨兑住了,不怕你不取。”《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 公西小端 见 冉望华 把场是非磨兑到他身上来了,忙道:‘惶恐,惶恐!这事小弟也逊谢不敏。’”
兑换。 清 林则徐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由於奸商所出钱票,註写外兑字样,辗转磨兑,并无现钱,请严禁各钱铺,不准支吾磨兑,总以现钱交易。”
词语解释:砸兑  拼音:zá duì
追问确实。如:他到底来不来,你要砸兑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