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免俗 拼音:miǎn sú
不拘世俗常情。 唐 杜甫 《孟仓曹步趾领新酒酱二物满器见遗老夫》诗:“理生那免俗,方法报山妻。”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八八:“这大概也还未能免俗。”词语解释:免得 拼音:miǎn de
亦作“ 免的 ”。
(1).以免;省得。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免得他撑船小倒,提调官封锁无虞。”《水浒传》第八回:“如此 林冲 去的心稳,免得 高衙内 陷害。”《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是必寄个信与贫僧,免的贫僧悬望。” 冰心 《斯人独憔悴》:“免得将来惩戒的时候,玉石俱焚。”
(2).犹免除。《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但我的徒弟是新出家的,这个可以免得。”词语解释:免冠 拼音:miǎn guān
(1).脱帽。古人用以表示谢罪。《战国策·齐策六》:“ 田单 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 唐 韩愈 《毛颖传》:“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 清 陈梦雷 《绝交书》:“补牘详陈,无所隐讳,免冠引咎,积诚动天。”
(2).表示不惜罢官的决心。《后汉书·袁安传》:“唯 安 独与 任隗 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3).不戴帽子。如:交二寸半身免冠照片三张。词语解释:免官 拼音:miǎn guān
解除官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皆免官削爵为士伍,毋得宦为吏。”《宋书·谢灵运传》:“坐輒杀门生,免官。”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廉将军 免官客去, 翟廷尉 復职客来。”词语解释:免胄 拼音:miǎn zhòu
(1).脱下头盔。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国语·周语中》:“左右皆免胄而下拜,超乘者三百乘。” 韦昭 注:“免,脱也。脱胄而下敬天王也。” 唐玄宗 《饯王晙巡边》诗:“免胄三方外,衔刀万里餘。” 宋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投戈更讲诸儒艺,免胄争趋上将风。”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城门免胄经相识,异地归元不忍看。”
(2).指决死。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既有志於免胄,岂无心於丧元。”词语解释:免归 拼音:miǎn guī
犹免遣。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 西汉 之为丞相者,有就国,有免归,有自杀,有伏诛,而无復为他官者。”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七》:“ 廉颇 之免 长平 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免归即失势时也。”词语解释:免罪 拼音:miǎn zuì
免除罪刑;不予法律处分。《六韬·练士》:“有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名曰倖用之士。”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使天下人入粟於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宋史·选举志二》:“限主保官、举人一月自首,举人驳放,主保官免罪。”词语解释:免租 拼音:miǎn zū
免缴租税。《北齐书·文宣帝纪》:“﹝ 天保 八年九月﹞甲辰,詔今年遭蝗之处免租。” 古连 《八乡山第一仗》:“轰轰烈烈地向地主进行免租、免债、免税的斗争。”词语解释:免却 拼音:miǎn què
避免,防止。 郭沫若 《文学的本质》:“我们要研究文学的本质的人,须先求文学上的基本单位,便是文学的原素,或者文学的细胞,然后才能免却许多的纠纷,免却许多的谬误。”词语解释:免祸 拼音:miǎn huò
避免灾难。《新唐书·狄仁杰传》:“惟劝迎 庐陵王 可以免祸。”《水浒传》第一○四回:“列位若要免祸,须听小子一言!”词语解释:免虑 拼音:miǎn lǜ
放心,不挂念。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惟恐夫人与贤妻忧念,特令琴童奉书驰报,庶几免虑。”词语解释:免夫 拼音:miǎn fū
宋 代百姓纳钱代替劳役的一种制度。《宋史·河渠志三》:“﹝ 大观 ﹞二年五月, 霆 上免夫之议……詔曰:‘ 河 防夫工,岁役十万,滨 河 之民,困於调发。可上户出钱免夫,下户出力充役,其相度条画以闻。’”词语解释:免患 拼音:miǎn huàn
免除祸害。《汉书·楚元王刘交传》:“今将军当盛位,帝春秋富,宜纳宗室,又多与大臣共事,反诸 吕 道,如是则可以免患。”词语解释:免去 拼音:miǎn qù
免除。 陈漱渝 《许广平的爱情生活》:“﹝ 鲁迅 ﹞因支持女师大学生运动而被免去了教育部佥事的职务。”词语解释:免输 拼音:miǎn shū
犹免赋。 唐 韩愈 《鄠人对》:“旌表门閭,爵禄其子孙,斯为为劝已,矧非是而希免输者乎?”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 过 覬例免秋赋,亦伪以旱伤闻官,果得免输,自以得计。”词语解释:免征 拼音:miǎn zhēng
免除本应征收的(粮、税等)词语解释:免逐 拼音:miǎn zhú
免官放逐。《唐摭言·自负》引 唐 袁参 《上中书姚令公元崇书》:“使君因缘谤书,不得见察,卒至免逐,为天下笑。”词语解释:免税 拼音:miǎn shuì
免缴税款。《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请得个官员坐舱……图个免税之利。” 古连 《八乡山第一仗》:“轰轰烈烈地向地主进行免租、免债、免税的斗争。”词语解释:免除 拼音:miǎn chú
消除;免掉。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十二月二十四》:“次数虽煨得多,却不定是要吃,这只不过是一个人在刮风天为免除烦恼的养气法子。” 巴金 《新生·三月二十八日》:“这样的人的确是少有的,只有他才能够免除矛盾。”词语解释:免刑 拼音:miǎn xíng
(1).脱去刑具。 秦 汉 时用罪犯服役,则解除其刑具,谓之弛刑徒。《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国》:“ 汉 遣侍郎 郑吉 、校尉 司马熹 将免刑罪人田 渠犁 ,积穀,欲以攻 车师 。”
(2).免除刑罚。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敷高才於 兔园 ,虽正言而免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杜篤 献誄以免刑, 班彪 参奏以补令。虽非旁求,亦不遐弃。”词语解释:免丁 拼音:miǎn dīng
免除成丁男子的徭役。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头子,勘合,免丁,牙契无不增钱。”《元史·月合乃传》:“凡业儒者试通一经,即不同编户,著为令甲。儒人免丁者, 实月合乃 始之也。”词语解释:免役 拼音:miǎn yì
(1).免除徭役。《宋史·食货志上五》:“畿民不愿输钱免役。”《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何不入粟买官,一则冠盖荣身,二则官户免役,两得其便。”
(2).免除兵役。 吴组缃 《山洪》二六:“四十五岁以上,身任公家职务的,正在学堂读书的,都可免役。”词语解释:免遣 拼音:miǎn qiǎn
免除职务并遣送回乡。《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又詔诸园贵人,其宫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恣其去留,即日免遣者五六百人。”词语解释:免袒 拼音:wèn tǎn
即袒免。古代丧服。袒露左臂,以麻布缠头。《礼记·奔丧》:“於又哭三哭,皆免袒。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参见“ 袒免 ”。
词语解释:袒免 拼音:tǎn miǎn
袒衣免冠。古代丧礼:凡五服以外的远亲,无丧服之制,唯脱上衣,露左臂,脱冠扎发,用宽一寸布从颈下前部交于额上,又向后绕于髻,以示哀思。《礼记·大传》:“五世袒免,杀同姓也。” 陆德明 释文:“免,音问。” 孔颖达 疏:“谓其承高祖之父者也,言服袒免而无正服,减杀同姓也。”《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 景公 ﹞迺使男子袒免,女子髮笄者以百数,为开凶门,以迎 盆成适 。”《旧唐书·孝友传·崔沔》:“堂姨、堂舅、舅母服请加至袒免。”《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怎的叫作‘袒免’,就如如今男去冠缨,女去首饰,再繫条孝带儿,戴个孝髻儿一般。”词语解释:免脱 拼音:miǎn tuō
(1).谓免除罪罚;免祸。《汉书·吾丘寿王传》:“盗贼不輒伏辜,免脱者众,害寡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后汉书·樊宏传》:“会 汉 兵日盛, 湖阳 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
(2).免掉;脱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词语解释:免费 拼音:miǎn fèi
免缴费用;不收费。如:免费生;免费参观;免费医疗。词语解释:免赋 拼音:miǎn fù
免征赋税。《宋史·太祖纪一》:“﹝ 建隆 二年正月﹞壬子, 商州 鼠食苗,詔免赋。”词语解释:免责 拼音:miǎn zé
不受责备。《周书·贺若敦传》:“ 太祖 大悦,诸将因得免责。”词语解释:免粟 拼音:miǎn sù
只脱去皮壳的粗米。《晏子春秋·杂下二六》:“免粟之食饱,士之一乞也。”词语解释:免强 拼音:miǎn qiáng
勉强。《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虽是心里不愿,待推却时,又恐怕他们看出破绽,只得免强发兴。” 丁玲 《韦护》第二章:“他又幸而还免强应付了过来。”词语解释:免试 拼音:miǎn shì
依照有关规定免除考试。《宋史·选举志一》:“得免试入学者,多当官子弟。”词语解释:免身 拼音:miǎn shēn
(1).脱身免祸。《国语·晋语八》:“ 宣子 曰:‘可以免身。’”《汉书·叙传下》:“ 杜周 治文,唯上浅深,用取世资,幸而免身。” 清 梅曾亮 《刘忠义传》:“君之功,岂仅以死偿节者哉!使其从人言去,免身而宿祸,孰以必死责是官者。”
(2).分娩;生育。《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今皇后当免身,可因投毒药去也, 成君 即得为皇后矣。”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僧为人女》:“司户妻免身得女矣。” 清 薛福成 《书方烈妇事》:“一日乘家人熟睡,潜起趋后舍自经死,距闻赴百三十有二日,距免身八日。”词语解释:免不了 拼音:miǎn bù liǎo
难免,不可避免。《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讲到上路,一边是一个瘦弱书生带着黄金錙重,一边是两个乡愚老者伴着红粉娇娃,就免不了路上不撞着歹人,其势必得有人护送。” 老舍 《四世同堂》一:“ 北平 的灾难恰似一个人免不了有些头疼脑热,过几天自然会好了的。”词语解释:免服 拼音:wèn fú
古代丧服。《左传·僖公十五年》:“使以免服衰絰逆。” 杜预 注:“免、衰絰,遭丧之服。” 清 袁枚 《新齐谐·蒋太史》:“著 清朝 衣冠,白布缠头,以两束布从两耳拖下,若《三礼图》所画古人免服之状。”参见“ 免 ”。词语解释:免解进士 拼音:miǎn jiě jìn shì
宋 代免解之制,或准一次免解,或永远(一生)免解。进士科或武举举人获得永远免解者,称“免解进士”。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举人》自注:“ 宋 时亦有不须再试而送南宫者,谓之免解进士。”词语解释:免黜 拼音:miǎn chù
罢免,黜退。多指免官。《后汉书·梁冀传》:“故吏宾客免黜者三百餘人,朝廷为空。”《南史·裴松之传》:“﹝ 子野 ﹞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 宋 曾巩 《代曾侍中乞退札子》:“以阴阳不调,雨雪愆候,乞欲免黜。”词语解释:免债 拼音:miǎn zhài
免除债务,不还债。 古连 《八乡山第一仗》:“轰轰烈烈地向地主进行免租、免债、免税的斗争。”词语解释:免丁钱 拼音:miǎn dīng qián
免夫钱。《宋史·高宗纪八》:“﹝ 绍兴 二十九年九月﹞丁酉,减僧道免丁钱。”词语解释:免削 拼音:miǎn xuē
免官削爵。语出《汉书·贡禹传》:“犯者輒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或以酎金免削,或以无后国除。”词语解释:免夫钱 拼音:miǎn fū qián
宋 代百姓向政府缴纳的免役钱。《宋史·食货志上六》:“如人户已尝差充正夫,其免夫钱皆罢催。”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免夫者,谓 燕山 之役,天下应出夫调,今但令出免夫钱而已。”词语解释:免不得 拼音:miǎn bù dé
免不了。《水浒传》第二二回:“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红楼梦》第二五回:“ 贾母 免不得又把跟从的人駡了一顿。”如: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分歧很大,免不得有一场争吵。词语解释:免丧 拼音:miǎn sàng
谓守孝期满,除去丧服。《礼记·杂记下》:“免丧之外,行於道路,见似目瞿,闻名心瞿。”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奉祀免丧,礼无遗者。” 清 钱谦益 《原任四川成都府崇庆州知州杨伯高授奉政大夫制》:“迨乎免丧以来朝,乃得循资而上请。”词语解释:免席 拼音:miǎn xí
犹避席。离开座位,以示恭敬。《礼记·乐记》:“ 宾牟贾 起,免席而请。” 孔颖达 疏:“免席,谓避席也。”《孔子家语·五刑》:“ 冉有 跪然免席曰:‘言则美矣, 求 未之闻。’”词语解释:免开尊口 拼音:miǎn kāi zūn kǒu
请对方不要插嘴或不必开口提出要求。有时含讽刺意味。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谁跟你开玩笑!这事让 朱四姐 出面,你就免开尊口!”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三六:“无论怎样便利,还只是替拿得出钱的人谋便利,没有钱的人免开尊口。”词语解释:免丁由子 拼音:miǎn dīng yóu zǐ
免除成丁者徭役的凭证。 宋 叶适 《监司》:“提刑司则以催趣经总制钱、印给僧道免丁由子为职。”词语解释:免乳 拼音:miǎn rǔ
分娩。《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 颜师古 注:“免乳,谓产子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玉津三道士》:“闻侍妾免乳,亟入视之,生一男。”词语解释:免予刑事处分 拼音:miǎn yǔ xíng shì chǔ fèn
即“免除处罚①”。词语解释:免赦 拼音:miǎn shè
赦免;宥罪。《后汉书·庞参传》:“惟明詔採前世之举,观 魏尚 之功,免赦 参 刑,以为军锋,必有成效。”《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愿王详察,免赦如何?”词语解释:免辟 拼音:miǎn pì
见“ 免避 ”。
词语解释:免避 拼音:miǎn bì
亦作“ 免辟 ”。 避免。 汉 王充 《论衡·累害》:“圣贤不治名,害至不免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还有知识阶级不可免避的运命,在革命时代是注重实行的,动的;思想还在其次,直白地说:或者倒有害。” 茅盾 《动摇》五:“立刻解决了,才能免避一场大祸。”词语解释:免选 拼音:miǎn xuǎn
宋 代铨选制的一项规定。选人不经守选而直接赴吏部注授差遣,称“免选”。《宋史·选举志四》:“第为三等,上等免选注官。”词语解释:免避 拼音:miǎn bì
亦作“ 免辟 ”。 避免。 汉 王充 《论衡·累害》:“圣贤不治名,害至不免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还有知识阶级不可免避的运命,在革命时代是注重实行的,动的;思想还在其次,直白地说:或者倒有害。” 茅盾 《动摇》五:“立刻解决了,才能免避一场大祸。”词语解释:免退 拼音:miǎn tuì
指撤职。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 陈遵 之遇害, 季布 之疏斥, 子建 之免退, 徐邈 之禁言,皆是物也。”词语解释:免行钱 拼音:miǎn xíng qián
宋 代除向工商行户收取商税外,官府需要的物料人工,都向各行勒派,行户不胜其苦。 熙宁 六年改为用钱折算,称为“免行钱”。《宋史·王安石传》:“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词语解释:免调 拼音:miǎn diào
谓官府依例免征调税。 唐 代官府每年向每丁征收规定数量的绢、绫、絁、布等物资,谓之调。《新唐书·食货志一》:“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者租、调皆免。”词语解释:免赐 拼音:miǎn cì
受人款待时的谦词。《水浒传》第二六回:“ 何九叔 道:‘小人便去,都头且请拜茶。’ 武松 道:‘不必,免赐。’”词语解释:免费生 拼音:miǎn fèi shēng
一个享受中等学校免费的学生词语解释:免解举人 拼音:miǎn jiě jǔ rén
即免解进士。 唐 宋 时,进士即是举人,与 明 清 时乡试榜称举人,会试榜称进士者不同。《宋史·选举志二》:“应该恩免解举人,值兵燬失公据者,召京官二员委保,所在州军给据,仍申部注籍。”词语解释:免除处罚 拼音:miǎn chú chǔ fá
①刑罚上的免除处罚,即“免予刑事处分”,指对于犯罪情节轻微或有某种特殊情况(如犯罪后自首且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不判处刑罚。其前提是确认犯罪分子有罪,因此虽不判处刑罚,仍可给予其他处分。我国刑法规定了免除处罚的情节。②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也有免除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其情节作了规定。词语解释:免验 拼音:miǎn yàn
本应检验的因某原因不再检验。例如:免验报关的商品。词语解释:免麻 拼音:wèn má
犹免绖。《礼记·奔丧》:“奔丧者,自齐衰以下,入门左,中庭北面,哭尽哀,免麻于序东,即位袒,与主人哭成踊。” 郑玄 注:“麻亦絰带也。”参见“ 免絰 ”
词语解释:免绖 拼音:miǎn dié
谓居丧者以时除去缠于首、腰的麻带,仅穿衰服。表示不纯吉,亦不纯凶。《仪礼·士丧礼》:“即朝哭,主人皆往兆南,北面,免絰。” 郑玄 注:“免絰者,求吉,不敢纯凶。” 胡培翚 正义:“ 李氏 如圭 云:‘免絰,去絰也。’ 秦氏 蕙田 云:‘去絰不用,与袒免之免不同。’ 敖氏 云:‘絰,服之最重者,於此免之,以对越神明。’……但有衰无絰者,不纯凶也。”
谓居丧者缠麻带于首、腰以示哀。《礼记·奔丧》:“奔母之丧……袭免絰于序东,拜宾送宾,皆如奔父之礼,於又哭不括髮。”词语解释:免役法 拼音:miǎn yì fǎ
宋 熙宁 年间 王安石 推行新法,将差役改为雇役,由当役人户按等第出钱,官府募人代服徭役,称为“免役法”,亦称“ 募役法 ”。见《宋史·食货志上五》、《宋史·王安石传》。词语解释:免疫力 拼音:miǎn yì lì
生物不受某种病害感染的防御能力。亦喻人们抵御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正确的意见如果是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如果没有见过风雨,没有取得免疫力,遇到错误意见就不能打胜仗。”词语解释:免役钱 拼音:miǎn yì qián
宋 代推行免役法时,由当役人户按等第交给官府雇人代服徭役的费用。《宋史·食货志上五》:“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参见“ 免役法 ”。
词语解释:免役法 拼音:miǎn yì fǎ
宋 熙宁 年间 王安石 推行新法,将差役改为雇役,由当役人户按等第出钱,官府募人代服徭役,称为“免役法”,亦称“ 募役法 ”。见《宋史·食货志上五》、《宋史·王安石传》。词语解释:免徒复作 拼音:miǎn tú fù zuò
免去徒刑而强迫劳动的罪犯。《汉书·晁错传》:“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辠人及免徒復作令居之。”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募有罪者及罪人遇赦復作竟其日月者,今皆除其罚,令居之也。”词语解释:免怀之岁 拼音:miǎn huái zhī suì
谓三岁。《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后因称三岁为“免怀之岁”。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免怀之岁,天夺圣善,不食三日,哀比成人。”词语解释:免坐 拼音:miǎn zuò
古代法律,本人犯罪时,亲友亦应连坐治罪。对其亲友免予治罪,谓之“免坐”。《晋书·刑法志》:“律之初制,无免坐之文……宜总为免例,以省科文,故更制定其由例,以为免坐律。”词语解释:免册 拼音:miǎn cè
古代帝王用于罢免大臣的册书。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册》:“古代册书,施之臣下而已……十一曰免册,罢免大臣用之。”词语解释:免减 拼音:miǎn jiǎn
减轻或免除。《汉书·武帝纪》:“诸禁錮及有过者,咸蒙厚赏,得免减罪。” 颜师古 注:“有罪者,或被释免,或得减轻。”词语解释:免战牌 拼音:miǎn zhàn pái
向敌方宣布或要求停战的牌子。比喻停止斗争、辩论等活动的要求。 克非 《春潮急》二六:“见他一副高挂免战牌的模样, 李克 忍不住想笑。”词语解释:免掉 拼音:miǎn diào
消除,除掉。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二十二》:“但望到挂在壁上 蕴姊 的像,忍不住又爬起,为免掉想念 蕴姊 的难受而提笔了。”词语解释:免放 拼音:miǎn fàng
(1).释放。《北史·房谟传》:“前后赐其奴婢,率多免放, 神武 后赐其生口,多黥面为‘房’字而付之。” 宋 李纲 《申省措置酌情处断招降盗贼状》:“招降则当免放,从前罪犯一切不问。”
(2).谓免除出纳役钱户的差役。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如所纳数少,不係出纳役钱之人,即许计会六色合纳役钱之人,依数免放。”参见“ 免夫 ”。
词语解释:免夫 拼音:miǎn fū
宋 代百姓纳钱代替劳役的一种制度。《宋史·河渠志三》:“﹝ 大观 ﹞二年五月, 霆 上免夫之议……詔曰:‘ 河 防夫工,岁役十万,滨 河 之民,困於调发。可上户出钱免夫,下户出力充役,其相度条画以闻。’”词语解释:免囚 拼音:miǎn qiú
被释放遣送的囚犯。《战国策·秦策五》:“ 管仲 ,其 鄙人 之贾人也, 南阳 之弊幽, 鲁 之免囚, 桓公 用之而伯。”词语解释:免票 拼音:miǎn piào
谓入场、乘车等不必购票。如:儿童身高不足一米,免票入园。词语解释:免臣 拼音:miǎn chén
被罢官的人。《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 ﹞三十四年, 秦 与 魏 韩 上庸 地为一郡, 南阳 免臣迁居之。”词语解释:免的 拼音:miǎn de
见“ 免得 ”。
词语解释:免得 拼音:miǎn de
亦作“ 免的 ”。
(1).以免;省得。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免得他撑船小倒,提调官封锁无虞。”《水浒传》第八回:“如此 林冲 去的心稳,免得 高衙内 陷害。”《儒林外史》第三八回:“是必寄个信与贫僧,免的贫僧悬望。” 冰心 《斯人独憔悴》:“免得将来惩戒的时候,玉石俱焚。”
(2).犹免除。《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但我的徒弟是新出家的,这个可以免得。”词语解释:免解 拼音:miǎn jiě
宋 承 五代 后唐 制,举人获准不经解试(荐名于朝廷的地方考试),直接参加礼部试,称“免解”。《宋史·选举志三》:“旧,太学遇覃恩无免解法, 孝宗 始创行之。”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十岁以下﹞若能通五经以上,则可以州官荐入於朝廷,而必送中书省覆试,中,则可免解。”词语解释:免绖 拼音:miǎn dié
谓居丧者以时除去缠于首、腰的麻带,仅穿衰服。表示不纯吉,亦不纯凶。《仪礼·士丧礼》:“即朝哭,主人皆往兆南,北面,免絰。” 郑玄 注:“免絰者,求吉,不敢纯凶。” 胡培翚 正义:“ 李氏 如圭 云:‘免絰,去絰也。’ 秦氏 蕙田 云:‘去絰不用,与袒免之免不同。’ 敖氏 云:‘絰,服之最重者,於此免之,以对越神明。’……但有衰无絰者,不纯凶也。”
谓居丧者缠麻带于首、腰以示哀。《礼记·奔丧》:“奔母之丧……袭免絰于序东,拜宾送宾,皆如奔父之礼,於又哭不括髮。”词语解释:免罢 拼音:miǎn bà
罢免,谓解除官职。《史记·孝文本纪》:“右丞相 勃 乃谢病免罢,左丞相 平 专为丞相。”《三国志·吴志·陆逊传》:“由是吏士不復亲附,遂以免罢。”词语解释:免梏 拼音:miǎn gù
免于桎梏,不受刑罚。《逸周书·文酌》:“四教:一守之以信,二因亲就年,三取戚免梏,四乐生身復。” 朱右曾 校释:“取其忧戚而免于桎梏,矜不能也。”词语解释:免职 拼音:miǎn zhí
撤销职务。《南史·刘孝绰传》:“ 孝绰 免职后, 武帝 数使僕射 徐勉 宣旨慰抚之。” 唐 白居易 《前长安县令许季同除刑部郎中前万年县令杜羔除户部郎中制》:“远耻以退,道不失正,各从免职,亦既踰时。” 沉从文 《王谢子弟》:“二爷一免职下野,带了那价值两万元的爱情过 南京 去时,七爷就依然回转 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