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424,分6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风光水光晴光时光孟光龙光眼光火光
春光日光辉光电光争光萤光幽光含光
秋光神光晨光恩光冷光和光精光韬光
清光灵光烟光孤光容光阳光珠光毫光
山光花光溪光重光朝光荣光目光声光
年光韶光三光灯光放光星光瑞光华光
寒光夜光岚光霞光圆光素光发光分光
流光波光晓光回光烛光林光曙光晶光
月光生光余光浮光蟾光炎光飞光借光
明光天光祥光金光宠光云光露光观光

词语解释:风光  拼音:fēng guāng
(1).风以及草木上反射出的日光。《文选·谢朓〈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李周翰 注:“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七:“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评诗句可作画本》:“每咏其句,便如行 孤山 篱落间,风光物采来照映人,应接不暇也。”
(2).风景;景色。 唐 张渭 《湖上对酒行》:“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宋 苏轼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暴雨初晴楼上晚景之一》:“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道静 ﹞随便一走,就开了这么多的眼界,欣赏了 北戴河 的美丽风光。”
(3).指繁华景象。 唐 李咸用 《同友人秋日登庾楼》诗:“ 六代 风光无问处,九条烟水但凝愁。” 清 卓尔堪 《扬州踏灯辞》:“城门十二无关锁,如此风光是太平。” 茅盾 《一个女性》四:“我希望明年,后年,大后年,或者是大大后年,将有另是一番风光的三月十七的佳节。”
(4).光景,时光景物。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五更天》:“莫负了有限的好风光,似这等閒是閒非也,待閒了和他讲。”《再生缘》卷十五:“女儿得受夫人誥,自己又饥有食来寒有衣。处此风光心本足,小千岁,偏偏一旦病沾躯。”
(5).指文采。 唐 元稹 《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亦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 欧阳山 《苦斗》六十:“她那灵慧、矫捷、安详的风光气韵却完全恢复了。”
(6).光采;体面。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图什么风光,待气昂昂端坐在中军帐!只不如守着农庄,倒也稳拍拍常为田舍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只是我的亲事,倒作成别人去风光。”《官场现形记》第四九回:“我只可怜我们老爷做了一辈子的官,如今死了,还不能够叫他风光风光,多念几天经,多拜几堂懺,好超度他老人家早生天界,免在地狱里受罪。”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真正是热火朝天,风光得不能再风光了,不仅名扬全县,同时简报也送到了省里,中央。”
词语解释:春光  拼音:chūn guāng
(1).春天的风光、景致。 南朝 宋 吴孜 《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 宋 杨万里 《题广济圩》诗之三:“诗卷且留灯下看,轿中只好看春光。” 清 黄遵宪 《遣闷》诗:“花开花落掩关卧,负汝春光奈汝何。”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2).指岁月,青春。 唐 鲍溶 《秋思》诗之一:“ 燕国 有佳丽,蛾眉富春光。”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绣幕奇葩,春光正当十八。” 清 李渔 《意中缘·拒妁》:“只怕这有限的春光,顺风儿吹得过去,逆风儿吹不转来,那时节休懊悔也。”
(3).指消息(多指男女私情)。 清 洪昇 《长生殿·絮阁》:“[内侍]启万岁爷, 杨娘娘 到了。[生作呆科]呀,这春光漏泄怎地开交?”
(4).形容和悦的面容。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二幕:“这时他忽然客气起来,满面春光,向臣让座。”
词语解释:秋光  拼音:qiū guāng
(1).秋日的阳光。 唐 李商隐 《商於》诗:“ 商於 朝雨霽,归路有秋光。” 清 刘大櫆 《吴氏节母墓志铭》:“悬皎日之秋光,倾 岷江 以涤也。”
(2).秋日的风光景色。 唐 陈子昂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秋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 唐 司空图 《重阳山居》诗:“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宋 王安石 《锺山西庵白莲亭》诗:“野艷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 明 杨慎 《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画作千山红树图,行色秋光两瀟洒。”
词语解释:清光  拼音:qīng guāng
(1).清美的风彩。多喻帝王的容颜。《汉书·晁错传》:“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今之臣不能望见陛下之光景所及。”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二状》:“窃念臣等,自临边鄙,久阻闕廷,入对清光,人臣所愿。” 明 陈与郊 《昭君出塞》:“空庭春暮矣,惊传詔,奉清光,疑错报,幸 平阳 。”
(2).清亮的光辉。多指月光、灯光之类。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欢飫终日,清光欲暮。” 唐 崔备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诗:“剪烛清光发,添香煖气来。” 明 刘基 《雪中》诗之二:“移床漫向明牎下,图得清光好照书。” 巴金 《家》十九:“漫天的清光洗着他们的脸。”
词语解释:山光  拼音:shān guāng
山的景色。 南朝 梁 沉约 《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唐 岑参 《郡斋平望江山》诗:“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词语解释:年光  拼音:nián guāng
(1).年华;岁月。 南朝 陈 徐陵 《答李颙之书》:“年光遒尽,触目崩心,扶心含毫,诸不申具。” 宋 陈允平 《永遇乐》词:“蔷薇旧约,樽前一笑,等闲辜负年光。” 清 江昱 《齐天乐》词:“年光迅羽,怕游倦 相如 ,后期难许。” 冰心 《庄鸿的姊姊》:“从前的快乐光阴,现在追想起来,恨不得使他‘年光倒流’了。”
(2).春光。 唐 王绩 《春桂问答》诗之一:“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唐 李观 《御沟新柳》诗:“御沟迴广陌,芳柳对行人。翠色枝枝满,年光树树新。”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游杭》:“水緑沙平一带春,雪晴风暖不生尘。年光到处皆堪赏,能解閒行有几人。”
(3).年成,年景。 姚雪垠 《长夜》十七:“因为年光太坏,逼得他非蹚不可。”
词语解释:寒光  拼音:hán guāng
(1).给人以寒冷感觉的光。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一:“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唐 白居易 《在家出家》诗:“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 元 谢宗可 《萤灯》诗:“秋空雨歇寒光堕,晚径风闲冷烬多。” 茅盾 《子夜》三:“这里那里亮晶晶闪着寒光的,是五六座高大的长方形的机器冰。”
(2).指清冷的月光。《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宋 柳永 《大石调·倾杯》词:“小院新晴天气,轻烟乍歛,皓月当轩练浄。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 老舍 《骆驼祥子》九:“月很小,散着寒光。”
(3).使人胆寒的光。多指刀剑的闪光。亦借指刀剑。 唐 卢纶 《难绾刀子歌》:“黄金鞘里青芦叶,丽若翦成銛且翣。轻冰薄玉状不分,一尺寒光堪决云。”《封神演义》第七五回:“ 李靖 刀寒光灿灿, 韦护 杵杀气腾腾。” 清 刘钧 《杨娥传》:“遂启其襟,颼然出一匕首,寒光射人,不可逼观。” 王厚选 《古城青史》第三九回:“那一双芒剌剌的小眼睛里,迸射出两道咄咄逼人的寒光,冷嗖嗖如同两柄利剑,直刺叛徒心窝。”
词语解释:流光  拼音:liú guāng
(1).谓福泽流传至后世。《穀梁传·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若从 孔 孟 治地之法,则仁者必寿,善者必福,清明之志气如神,厚德之流光寖远。” 清 钱谦益 《太仆寺毕自严祖忠臣加赠大中大夫制》:“酬而劬后之劳,示我流光之报。”
(2).流动、闪烁的光彩。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应駍声,击流光,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南史·宋元凶劭传》:“时主夕卧,见流光相随,状若萤火。”
(3).特指如水般流泻的月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唐 长孙佐辅 《横吹曲辞·关山月》:“忽忆秦楼妇,流光应共有。” 清 方文 《秋夜饮顾与治斋中》诗:“清暉在山川,流光及城闕。”
(4).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唐 鲍防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诗:“流光易去懽难得,莫厌频频上此臺。” 宋 宋祁 《浪淘沙·别刘原父》词:“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华换。”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又是一年过去了,真是流光如驶!”
词语解释:月光  拼音:yuè guāng
(1).月亮的光线,是由太阳光照到月球上反射出来的。《诗·陈风·月出》“月出皎兮” 毛 传:“皎,月光也。”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我心随月光,写君庭中央。”《宋史·陆佃传》:“﹝ 陆佃 ﹞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 朱自清 《荷塘月色》:“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2).见“ 月光童子 ”。
词语解释:月光童子  拼音:yuè guāng tóng zǐ
佛经中人名。其父 申日 为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长者,信外道,作火坑欲害佛, 月光童子 谏之不听。后佛至,现大神力变火坑为七宝紫绀池,中生莲花大如车轮。父自悔责而皈依佛法。佛言童子来世当生 秦国 为圣君,受经法,兴道化。见《月光童子经》《申日经》《法苑珠林》卷九六。亦省称“ 月光 ”、“ 月光子 ”。 晋 支遁 《月光童子赞》:“灵童绥神理,恬和自交忘。弘规愍昬俗,统体称 月光 。”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位齐 寳印 ,行等 月光 。”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朝携 月光子 ,暮宿玉女窗。” 王琦 注引《艺文类聚》:“仙经云: 嵩高山 东南大巖下石孔,方圆一丈,四方,北入五六里,有大室,高三十餘丈,周围三百步,自然明烛,相见如日月无异。中有十六仙人。云 月光童子 常在 天臺 ,时亦往来此中,人非有道,不得望见。”按,一说其父名 德护 。见《德护长者经》
词语解释:明光  拼音:míng guāng
(1).日光。亦指白日,太阳。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南朝 梁武帝 《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幃綺帐脂粉香。”
(2).铠甲名。铁铠。 三国 魏 曹植 《上先帝赐铠表》:“先帝赐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领。”
(3).明亮;光亮。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金膏灭明光,水碧缀流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小夫人将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颗颗大如鸡荳子,明光灿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俩的雨衣都让雨水洗得明光发亮。”
(4).指神话中昼夜常明的 丹丘 。《楚辞·王褒〈九怀·通路〉》:“朝发兮 葱岭 ,夕至兮 明光 。” 王逸 注:“暮宿东极之 丹峦 也。”《楚辞·远游》“仍羽人於 丹丘 兮,留不死之旧乡” 汉 王逸 注:“因就众仙於 明光 也, 丹丘 昼夜常明也。《九怀》曰‘夕宿乎 明光 ’, 明光 即 丹丘 也。”按,《九怀》中之 丹峦 即 丹丘 。
(5). 汉 代宫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宫殿。 唐 武元衡 《出塞作》诗:“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謁 明光 一报恩。”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老入 明光 踏旧班,染鬚那復唱《阳关》。”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 明光 ,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明光殿 ”。
词语解释:明光殿  拼音:míng guāng diàn
(1). 汉 代宫殿名。《三辅黄图·汉宫》:“ 未央宫 渐臺 西有 桂宫 ,中有 明光殿 ,皆金玉珠璣为帘箔,处处明月珠,金陛玉阶,昼夜光明。”
(2).泛指宫殿。 唐 岑参 《杜公挽歌》之三:“忆昨 明光殿 ,新承天子恩。”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赠钱横州子山》词:“君侯合侍 明光殿 ,且作横槎海上仙。”
词语解释:水光  拼音:shuǐ guāng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词语解释:日光  拼音:rì guāng
(1).太阳发出的光。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润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午时日光正烈,猫睛畏日,每闭目而眠。” 郁达夫 《蜃楼》:“早晨醒来的时候,朝南的廊下,已经晒遍了可爱的日光。”
(2).时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约行四十餘里,日光将午,到一村镇。”《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日光尚早, 荆公 在主人家闷不过,唤童儿跟随,走出街市閒行。”
词语解释:神光  拼音:shén guāng
(1).神异的灵光。《楚辞·王逸〈九思·哀岁〉》:“神光兮熲熲,鬼火兮荧荧。”原注:“神光,山川之精能为光者也。”《汉书·郊祀志下》:“ 西河 筑 世宗庙 ,神光兴於殿旁,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 宋 苏轼 《谷庵铭》:“谷庵之中空无物,非独无应亦无答,洞然神光照毫髮。”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刘大白 《爱》诗:“如其你愿长住在我底爱里,我用我满心的爱底神光,笼罩着你。”
(2).精神;神采。《素问·本病论》:“神既失守,神光不聚。”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徙倚傍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张国相 ﹞年八十餘,犹演《宗泽缴印》,神光不衰。”
(3). 汉 代宫名。《文选·扬雄〈羽猎赋〉》:“啾啾蹌蹌,入西园切 神光 。”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神光 ,宫名也。”
词语解释:灵光  拼音:líng guāng
(1).神异的光辉。 汉 王充 《论衡·宣汉》:“ 五凤 三年,帝祭南郊,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耀斋宫,十有餘刻。明年祭后土,灵光復至,至如南郊之时。” 宋 苏轼 《赐五台山十寺僧正省奇等奖喻敕书》:“敕:异景灵光,久闻示化。宝祠浄供,爰膺诞弥。”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灵光现真人,形气参幻化。”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十:“这样,她就从一个不受欢迎的穷亲戚,变为通身闪着灵光的活菩萨了。”
(2).比喻帝王或圣贤的德泽。《逸周书·皇门》:“王用奄有四邻远士,丕承万子孙,用末被先王之灵光。”《汉书·晁错传》:“五帝神圣……德泽满天下,灵光施四海。” 宋 苏轼 《贺德音表》之一:“灵光下烛,庆新宫之落成;霈泽旁流,洗庶狱之多罪。”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岂魂应眷此,灵光自在人间。”
(3).佛道指人的良善的本性。谓在万念俱寂的时候,良善的本性会发出光耀。 唐 吕岩 《水龙吟》词:“分明认得,灵光真趣,本来面目。此箇幽微理,莫容易等闲分付。”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出:“我佛门以慈悲为本,可惜他这一点灵光,都是成佛作祖的基址。”
(4). 汉 代 鲁 灵光殿 的简称。《艺文类聚》卷六四引 南朝 梁元帝 《谢敕赐第启》:“未如 灵光 轮奂, 睢阳 爽塏。” 唐 王勃 《乾元殿颂》:“ 灵光 末造,不窥九室之荣; 景福 宏规,犹拥三方之亹。” 明 夏完淳 《大哀赋》:“赤社隳而青茅废, 灵光 頽而茂苑倾。”
(5).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死生契阔,不可问天。况復零落将尽,灵光岿然。” 倪璠 注:“喻知交将尽,惟己独存,若 鲁 灵光 矣。”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韵》:“独叹灵光在,能追汗漫游。”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魁星为学徒换心》:“归而享林下之福,一时风流文采,岿然为 江 左灵光。”参见“ 灵光殿 ”。
(6). 汉 王延寿 所作《鲁灵光殿赋》的略称。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 马融 《广成》, 王生 《灵光》,初极宏侈之辞,终以约简之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子云 《甘泉》,构深伟之风; 延寿 《灵光》,含飞动之势。” 宋 苏轼 《赠王觏》诗:“莫怪围碁忘瓜葛,已能作赋继《灵光》。”
(7).方言。好;效果佳。《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这时,老人才发现,他自己的耳朵竟然和正常人一样灵光。”如:这架半导体蛮灵光,用不着修了。
词语解释:灵光殿  拼音:líng guāng diàn
汉景帝 子 鲁恭王 所建的宫殿。故址在今 山东省 曲阜市 东。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序:“ 鲁 灵光殿 者,盖 景帝 程姬 之子 恭王餘 之所立也……遭 汉 中微,盗贼奔突,自 西京 未央 、 建章 之殿,皆见隳坏,而 灵光 岿然独存。”后因比喻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 清 赵翼 《吴门喜晤王述庵司冠》诗:“始知天予老健身,特教岿作灵光殿。”
词语解释:花光  拼音:huā guāng
花的色彩。 南朝 陈后主 《梅花落》诗之一:“映日花光动,迎风香气来。” 北周 庾信 《象戏赋》:“况乃豫游仁寿,行乐徽音,水影摇日,花光照林。” 宋 苏轼 《灵上访道人不遇》诗:“花光红满栏,草色緑无岸。”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罢官光景,较之下第尤难,为怀吾郡 王笠舫 大令诗:‘春在花光浓淡里,官如山色有无中。’未免强为欢笑也。”
词语解释:韶光  拼音:sháo guāng
(1).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慧琰法师书》:“五翳消空,韶光表节。”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每至韶光照野,爽靄晴遥。”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但能勾五千岁遐龄,索强如九十日韶光。” 清 顾炎武 《赴东》诗之五:“草木皆欣欣,不觉韶光晚。”
(2).泛指光阴。《武王伐纣平话》卷上:“韶光似箭,日月如梭。”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分别》:“韶光荏苒,嘆桑榆暮景。”
(3).比喻青少年时期。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只恐韶光易零落,何时重得会 刘郎 ?”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 殷夫 《给母亲》:“但我求的是青春的生活,因为韶光一去不再来。”
词语解释:夜光  拼音:yè guāng
(1).月亮。《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王逸 注:“夜光,月也。” 三国 魏 曹植 《芙蓉赋》:“其始荣也,皦若夜光寻 扶桑 ;其扬暉也,晃若九阳出 暘谷 。”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筑圆邱以视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
(2).星月之光。 唐 张乔 《再题敬亭清越上人山房》诗:“石窗清吹入,河汉夜光流。” 唐 寒山 《诗》之二八一:“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
(3).萤火虫的别称。 晋 潘岳 《萤火赋》:“翔太阴之玄昧,抱夜光以清游。”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碧碧》:“俾子蜕蜣丸而化为蠽蝒,化腐草而为夜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萤火》
(4).珠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於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採美玉,不於 荆山 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南海 有明珠,即鲸鱼目瞳,鲸死而目皆无精,夜可以鉴,谓之夜光。” 唐 卢照邻 《五悲》:“何异夫操太阿以烹小鲜,飞夜光而弹伏翼。” 清 黄鷟来 《赠陈省斋》诗之五:“鱼目混夜光,流俗难与伍。”
(5).冠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九星、灵芝、夜光, 上元夫人 冠也。”
词语解释:波光  拼音:bō guāng
水波反射出来的光。 后蜀 顾夐 《河传》词:“波光渺渺,不知何处。” 明 刘基 《菩萨蛮·越城晚眺》词:“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綺罗。”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
词语解释:生光  拼音:shēng guāng
(1).发出光辉。 南朝 梁元帝 《全德志序》:“入室生光,岂非盛矣!”《北史·杜弼传》:“烛则因质生光,质大光亦大。” 鲁迅 《野草·雪》:“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2).增添光彩。《孽海花》第三回:“这回 雯兄 高发,不但替朋儕吐气,也是令桑梓生光!”
(3).指日或月全蚀结束后开始复明。《清史稿·时宪志五》:“求食既、生光时刻……以时分收之,为食既、生光距时。以加减食甚时刻,得食既、生光时刻。”
词语解释:天光  拼音:tiān guāng
(1).自然的智慧之光。《庄子·庚桑楚》:“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成玄英 疏:“其发心照物,由乎自然之智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至 汤 ,体长专小……性长於天光,质易纯仁。”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身闲閲世故,宇静发天光。”
(2).日光;天空的光辉。《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於王’。” 唐 李白 《狱中上崔相涣》诗:“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访蒲庵和尚》诗:“谷口噏天光,双树如拱揖。”《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们且离了这个地方,外面见见天光,可好不好?”
(3).指白昼。《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来回九十里,现在天光又短,一霎就黑天,还是早点走罢!”
(4).喻君主。 宋 王禹偁 《谢加朝请大夫表》:“年鬢渐高,郡封甚僻……未知何日,再覩天光。”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况今主上好諫乐善,丈人日对天光,故未可与彼同年而语。” 明 张居正 《谢召见疏》:“特御内臺,宣臣入见,得以密邇天光,亲聆温奬。”
(5).犹天色。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天光沉阴,左右无色。” 唐 李白 《愁阳春赋》:“天光青而妍和,海气緑而芳新。” 明 邵璨 《香囊记·邮亭》:“天光暝了,看林间宿鸟归巢,长亭渺渺路迢迢,烦借宿过今宵。”
(6).晨光。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旅病托栖》:“东方渐渐天光动,好教人私心惊恐。”
(7).谓天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如有紧急事件天光要行兵,其时欲造饭食……亦要鸣锣为号。”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八:“而东方天际的明霞,又报我以天光的消息。”
(8).谓天气。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阻雨》:“早知是这样的天光也,不如不约他来了。” 清 李渔 《凰求凤·贴招》:“炎热天光,不宜饮酒。”
词语解释:晴光  拼音:qíng guāng
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郁达夫 《采石矶》:“呆着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笔来伏下身去,在诗的前面填了‘秋夜’两字,作了诗题。”
词语解释:辉光  拼音:huī guāng
(1).光辉;光彩。《汉书·李寻传》:“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 三国 魏 曹植 《登台赋》:“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歌·大司命〉》:“神妙的衣裳长又长,佩带着的珠玉吐辉光。”
(2).明亮。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七·英宗复位实录》:“ 有贞 等又自挽以行,忽天色照朗,星月辉光。” 清 莫友芝 《大河北百里间自去秋至今无雨雪》诗:“二月桑榆无信息,三时云汉剧辉光。”
(3).指某方面的修养造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 清 林则徐 《广东越华粤秀羊城三书院观风告示》:“言者心声,著辉光於篤实。”参见“ 辉光日新 ”。
煇光:光辉。《新唐书·叛臣传下·高骈》:“畜者,养也。济以刚健篤实,煇光日新,吉孰大焉。”
词语解释:辉光日新  拼音:huī guāng rì xīn
《易·大畜》:“刚健篤实,辉光日新。” 高亨 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至於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尤,窥之閫奥而不见畛域,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惟吾 崔君 一人。”
词语解释:晨光  拼音:chén guāng
曙光;阳光。 晋 陶潜 《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晨光内照,流景外延。” 李善 注:“晨光,日景也。日光照於室中而流景外发。” 唐 杜甫 《甘林》诗:“晨光映远岫,夕露见日晞。” 郭沫若 《女神·晨安》:“醒呀!……快来享受这千载一时的晨光呀!”
词语解释:烟光  拼音:yān guāng
亦作“烟光”。
(1).云霭雾气。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雪映烟光薄,霜涵霽色冷。” 宋 黄庭坚 《题宗室大年画》诗之一:“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 金 元好问 《九月晦日玉村道中》诗:“烟光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清 于养志 《不寐》诗:“小苑烟光薄,疏帘月影清。”
(2).指春天的风光。 唐 黄滔 《祭崔补阙》:“ 闽 中二月,烟光秀絶。”
词语解释:溪光  拼音:xī guāng
指溪流的水色。 唐 杜牧 《题白苹洲》诗:“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宋 谢逸 《南歌子》词:“雨洗溪光浄,风掀柳带斜。”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亭之西,创水榭三楹,为亭右弼,俯蒞溪光,泛摇几席。”
词语解释:三光  拼音:sān guāng
(1).日、月、星。《庄子·说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汉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三光垂象者乾也,厚载无穷者坤也。”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四:“何三光之并照兮,奄云雨之冥冥。”《天雨花》第六回:“狗圈猪窠低小屋,不见三光日月星。”
(2).指日、月、五星。《史记·天官书》:“衡、太微、三光之廷。” 司马贞 索隐引 宋均 曰:“三光,日、月、五星也。”
(3).指房、心、尾三星宿。《礼记·乡饮酒义》:“立三宾以象三光。” 郑玄 注:“三光,三大辰也。” 孔颖达 疏引《尔雅》:“大辰,房、心、尾也。”
(4).指烧光、杀光、抢光。原为 日本 帝国主义“扫荡”敌后抗日根椐地时实施的政策。亦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对人民烧杀掳掠的各种残暴行径。 阮章竞 《五月山花红似火》:“ 日本 侵略者疯狂推行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策。” 何成湘 《和杨靖宇同志三次会见》:“疯狂的敌人竟采取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归屯并户,企图使游击队与人民群众隔绝。” 杨尚奎 《‘鹰’的眼睛》:“敌人在苏区采取砍光、烧光、搬光的‘三光政策’,到处筑起碉堡,限制红军的活动。”
词语解释:岚光  拼音:lán guāng
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 唐 李绅 《若耶溪》诗:“嵐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璕。”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资政侍郎雪后登看山亭》:“更临危树看羣岫,雪色嵐光向酒浮。” 明 文徵明 《五月望日登望湖亭》诗:“嵐光浮动千峰湿,雨气薰蒸五月寒。” 清 刘大櫆 《浮山记》:“春夏以往,嵐光照游者衣袂。”
词语解释:晓光  拼音:xiǎo guāng
清晨的日光。 南朝 梁简文帝 《侍游新亭应令》诗:“晓光浮野映,朝烟承日迴。” 唐 杜荀鹤 《秋日寄吟友》诗:“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晓光渐渐显露了。”
词语解释:余光  拼音:yú guāng
(1).充足的光辉。《列子·周穆王》:“东极之北隅有国曰 阜落之国 ,其土气常燠,日月餘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诚知昼不操烛,日有餘光,但愚情区区,贪陈所见。”
(2).谓多馀之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 秦 而当路矣。 茂 之妻子在焉,愿君以餘光振之。”后遂用为美称他人给予的恩惠福泽。《北齐书·魏收传》:“会 司马子如 奉使霸朝, 收 假其餘光。” 宋 曾巩 《贺转运状》:“ 巩 备官於此,託庇云初。将承望於餘光,但欣愉於懦思。”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更希餘光下被,俾莫年迂叟得自遂於天空海阔之间,尤为知己之爱也。”
(3).指落日的光芒。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灼灼西頽日,餘光照我衣。” 唐 杜甫 《柴门》诗:“长影没窈窕,餘光散谽谺。”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二:“餘光闇将夕,零露沾我衣。”
(4).喻指美德、威势所显现或留下的影响。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餘光者,盖亦有年矣。” 明 李东阳 《江都县学科贡题名记》:“后进之士仰遗风,慕餘光,志感行励,必有勃然于此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近两年来,大开了印卖遗著的风气,虽是期刊,也常有死人和活人合作的,但这已不是先前的所谓‘骸骨的迷恋’,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 诸葛 吓走生 仲达 ’。”
词语解释:祥光  拼音:xiáng guāng
祥瑞的光。象征吉利。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敦劝梁王令》:“丰功厚利,无得而称,是以祥光总至,休气四塞。” 唐 骆宾王 《赋得春云处处生》:“槧日祥光举,疎云瑞叶轻。”《清史稿·天文志十四》:“癸丑年九月庚辰,日傍有青、红二气,对照如门,祥光四暎。”
词语解释:时光  拼音:shí guāng
(1).时间;光阴。 唐 张祜 《破阵乐》诗:“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泪浥红笺第几行,唤人娇鸟怕开窗,那能闲过好时光。” 郭小川 《甘蔗林--青纱帐》诗:“时光像泉水一般涌啊,生活像海浪一般推进。”
(2).日子。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八:“因循过时光,浑是痴肉臠。” 元 赵汸 《咏锯匠解木》:“汝去我来何日了,亏他扯拽度时光。” 赵树理 《孟祥英翻身》九:“分开家以后,除分了二斤萝卜条以外,只凭野菜度时光。”
词语解释:电光  拼音:diàn guāng
(1).闪电的光。 汉 扬雄 《解嘲》:“目如燿星,舌如电光。” 宋 梅尧臣 《和谢舍人洊震》:“电光划划遶巖壁,雷声隐隐生山陬。”《花月痕》第四七回:“瞧那火燄衝霄,好似风雨翳霾中,电光驰骤。” 沉从文 《边城》二十:“夜间果然落了大雨,夹以吓人的雷声。电光从屋脊上掠过时,接着就是訇的一个炸电。”
(2).比喻威严。 晋 傅玄 《晋鼓吹曲·灵之祥》:“宣吓怒,奋鹰扬。震乾威,曜电光。”
(3).比喻时间短暂。犹言一刹那。 前蜀 韦庄 《哭同舍崔员外》诗:“却到同游地,三年一电光。”
(4).电灯光。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远看 正阳门 畔三四层的高洋房,电光雪亮的耀着。”
(5).旧时指射线(伦琴射线)。此射线在工业上可用于金属探伤,医学上用于治疗、透视等。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到七月初,乃用透物电光照视肺部。”
(6).纺织品经电光机处理后所呈现的光泽。 吴组缃 《山洪》六:“他穿着电光洋线的罩袍。”
词语解释:恩光  拼音:ēn guāng
犹恩泽。 南朝 梁 江淹 《狱中上建平王书》:“大王惠以恩光,顾以颜色。” 唐 元稹 《为萧相谢告身状》:“如臣宠荣,岂足为諭,慙惶踊跃,进退难安,拜受恩光,战汗交集。”《水浒传》第七一回:“一则祈保弟兄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
词语解释:孤光  拼音:gū guāng
(1).远处映射的光。《文选·沉约〈咏湖中雁〉》诗:“群浮动轻浪,单汎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 张铣 注:“孤,犹远也。”
(2).孤独的光,单独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 唐 杜甫 《王兵马使二角鹰》诗:“中有万里之 长江 ,迴风滔日孤光动。” 仇兆鳌 注:“孤光浮动,日映 江 波也。” 唐 贾岛 《酬朱侍御望月见寄》诗:“相思唯有霜臺月,望尽孤光见却生。” 宋 苏轼 《西江月·茶词》:“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琖凄然北望。” 宋 杨万里 《攸山望石臼湖》诗:“雨中深闭轿窗纱,惊见孤光射眼花。一顾平湖山尽处,碧铜镜外走青蛇。”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予幽幽以自嫮兮,非众磨之能穴。耻列炬之平然兮,非孤光之所逼。”
(3).犹孤影。 唐 杜甫 《桔柏渡》诗:“孤光隐顾盼,游子悵寂寥。” 仇兆鳌 注:“孤光,孤影也。” 唐 李颀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诗:“石崖向西豁,引领望 黄河 。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
词语解释:重光  拼音:chóng guāng
(1).比喻累世盛德,辉光相承。《书·顾命》:“昔君 文王 、 武王 ,宣重光。” 孔 传:“言昔先君 文 武 ,布其重光累圣之德。” 汉 班固 《典引》:“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四》:“ 杨彪 累世清德,四叶重光。”《隋书·音乐志中》:“祖宗功德,重光袭映。” 清 龚自珍 《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诞以我皇帝册立皇太子,明年行授受礼, 尧 坐於上, 舜 听於下,重光叠照者四年。”
(2).指日、月。《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辰晷重光,协风应律。”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重光,谓日、月也。”《文选·左思〈吴都赋〉》:“旂鱼须,常重光。” 刘逵 注:“重光,谓日月画於旂上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重光丽天,而不能曲景於幽岫之中。”
(3).指日冕或日珥现象。古人以为瑞应。《汉书·儿宽传》:“癸亥宗祀,日宣重光。”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太平之世,日抱重光,谓日有重日也。”《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二三》:“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 李善 注:“重光,日也。《尚书五行传》曰:‘明王践位,则日儷其精,重光以见吉祥。’”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一:“明君封禪日重光,天子垂衣历数长。”
(4).再放光明;光复。 徐铸成 《旧闻杂忆补篇·第一张照片》:“她没有等到四害清除,天地重光。”如:国土重光;日月重光。
(5).殿名。《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 衍 年少荒淫……起 宣华苑 ,有 重光 、 太清 、 延昌 、 会真 之殿。”
(6).岁阳名称之一。《尔雅·释天》:“﹝太岁﹞在辛曰重光。”
词语解释:灯光  拼音:dēng guāng
(1).灯的亮光。 唐 杜甫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诗:“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金瓶梅词话》第二四回:“花炮轰雷,灯光杂彩,簫鼓声喧,十分热闹。”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直长而白亮的路,只有些冷冷的灯光。”
(2).指佛法的光辉。《北史·孝行传·张元》:“ 元 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
(3).指舞台上或摄影棚内的照明。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 阿批亚 的对于造成情绪的灯光……只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工具。”
词语解释:霞光  拼音:xiá guāng
多指太阳初升和将落时从云罅或云层中透射出来的日光。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满目霞光笼宇宙,泼天波浪渗人魂。” 管桦 《井台上》:“我们乡间,在傍晚,霞光中飘散着炊烟。”
词语解释:回光  拼音:huí guāng
(1).回旋晃动的光。 南朝 梁元帝 《古意咏烛诗》:“花中烛,焰焰动帘风;不见来人影,迴光持向空。”
(2).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天空发生短时光亮的现象。 许地山 《黄昏后》:“直等到西方底回光消灭了,他才立起来,一手挟着乐器,一手牵着女儿,从园里慢慢地走出来。”泛指物体反射出的亮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四:“眼前乱投书籍报章的散影,及小镜的回光。”
(3).迷信指离躯远游之神魂返归躯壳。《英烈传》第四回:“长老也出了天门,与伽蓝拱手而别,便迴光到自己身上。”
词语解释:浮光  拼音:fú guāng
(1).水面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韞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 明 文徵明 《岁暮雪晴山斋小诗》之九:“朝日照盂盎,浮光上虚楹。”
(2).指浮动的目光。 老舍 《蛤藻集·且说屋里》:“他的带烟气的脸上露出青筋,离离光光的眼睛放出一些浮光。”
词语解释:金光  拼音:jīn guāng
(1).指神佛之光。喻神道佛法的力量。《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沛施祐, 汾 之阿,扬金光,横泰河。” 唐 贾岛 《送谭远上人》诗:“金光明本行,同侍出 峨嵋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五:“何处復求龙象力,金光明照 浙 西东。”
(2).金黄色的光辉。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 唐 李白 《明堂赋》:“列寳鼎,敌金光。” 艾青 《花束·大西洋》诗:“粼粼的水波闪着金光。”
(3). 唐 代 长安 京城外郭西面中门名。 元 骆天骧 《类编长安志·京城》:“﹝ 长安 京城外郭﹞西面三门:北曰 开远 ,中曰 金光 ,南曰 延平 。”
(4). 三国 魏 许昌 景福殿 西门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开 建阳 则朱炎艳,启 金光 则清风臻。” 李善 注:“ 建阳门 在东, 金光 在西。”
词语解释:孟光  拼音:mèng guāng
东汉 隐士 梁鸿 之妻,字 德曜 。夫妻隐居于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生。后至 吴 。 鸿 为佣工,每食时, 光 必举案齐眉,以示敬爱。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作为古代贤妻的典型。 宋 司马光 《送酒与邵尧夫因戏之》诗:“请君呼取 孟光 饮,共插花枝煮药苗。”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的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道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辞婚》:“但俺小姐德不下于 孟光 ,状元才可超于 司马 ,堪为佳配。” 清 钮琇 《觚賸·睐娘》:“ 孟光 同隐,未得其人; 弄玉 俱仙,徒为虚语。”
词语解释:争光  拼音:zhēng guāng
(1).与之比试光辉。《淮南子·说山训》:“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张守节 正义:“推此志意,虽与日月争其光明,斯亦可矣。” 唐 杜甫 《成都府》诗:“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说岳全传》第三九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2).泛指比试高下。 宋 王安石 《诸葛武侯》诗:“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小引》:“如或遇非其偶,援 噲 等以伍 淮阴 ,玉树蒹葭,争光殊耻。”
(3).争着承受光明。 唐 常沂 《灵鬼志·嵇康》:“ 嵇康 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餘,著黑单衣,革带。 康 熟视之,乃吹火灭之,曰:‘耻与魑魅争光。’”
(4).竞相显出光彩。 吴伯箫 《菜园小记》:“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真是五彩斑斓,耀眼争光。”
(5).争取荣誉。 邓颖超 《各行各业都来学习女排精神》:“党和国家及全国各族人民都关怀 中国 女排的成长,希望看到她们早日攀上体育高峰,为国争光。”
词语解释:冷光  拼音:lěng guāng
(1).指月光。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五代 鹿虔扆 《虞美人》词:“琐窗疎透晓风清,象牀珍簟冷光轻,水纹平。” 宋 苏舜钦 《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絶冷光中。”
(2).指冷峻的目光。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一:“他用一双闪着冷光的眼睛盯着 马长青 说:‘ 马书记 ,你自己的穿着也是朴素的。’”
(3).指光线含热量极少的荧光和磷光。
词语解释:容光  拼音:róng guāng
(1).指幽微的空隙。《孟子·尽心上》:“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赵岐 注:“容光,小郤也。言大明照幽微也。” 焦循 正义:“苟有丝髮之际可以容纳,则光必入而照焉,容光非小隙之名,至於小隙,极言其容之微者,以见其照之大也,故以小郤明容光。”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清暉在天,容光必照。”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明无不察,容光之微必照。”
(2).仪容风采。 汉 徐干 《室思》诗之一:“端坐而无为,髣髴君容光。” 唐 元稹 《莺莺传》:“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宋 欧阳修 《浣溪沙》词之五:“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昼偏长,为谁消瘦损容光。”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琵琶庆传》:“世传此为鸎粟液,合诸药所製,能鑠肌肤,损颜色,服之容光鋭减。”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五:“假如古人曾为全美的体模,赞美造物,我就愿为你的容光膜拜。”
(3).引申为修饰,妆扮。 宋 范成大 《秋芸有春绿》诗:“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寧当念衰落,政尔事容光。”
(4).景物的风貌。 唐 刘禹锡 《谢乐天闻新蝉见赠》诗:“碧树有蝉后,烟云改容光,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清 黄遵宪 《春暮偶游归饮人境庐》诗:“某山某水我故乡,今时今日好容光。”
(5).犹光彩,光辉。 晋 张华 《情诗》:“清风动帷帘,晨月烛幽房。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明朗朗月容,容光照半空。” 明 吕坤 《呻吟语·天地》:“﹝天﹞极精明,故昼有容光之照而夜有月星。” 清 薛福成 《考旧知新说》:“日月日新也,而容光之照万古如旧;流水日新也,而就下之性万古如旧。”
词语解释:朝光  拼音:cháo guāng
(1).早晨的阳光。 南朝 宋 鲍照 《代堂上歌行》:“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 唐 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朝光入瓮牖,尸寝惊弊裘。” 宋 梅尧臣 《闻角》诗:“高树朝光动,城头落海蟾。”
(2).指朝阳或太阳。 唐 孟郊 《寄张籍》诗:“夜镜不照物,朝光何时昇。” 刘师亮 《续青羊宫花市竹枝词》:“邀邀约约踏春行,难得朝光陡放晴。归去大家休性急,今年通夜不关城。”
词语解释:放光  拼音:fàng guāng
(1).放射光芒。 唐 白居易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诗:“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宋 苏轼 《戏赠虔州慈云寺鉴老》诗:“窗间但见蝇钻纸,门外唯闻佛放光。” 王文诰 辑注:“《传灯録》:‘佛虽不圣,且能放光。’” 茅盾 《子夜》一:“ 吴老太爷 的残馀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
(2).指银子。《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来往的都是大头儿,要十两放光纔宿一夜哩。” 明 冯梦龙 《山歌·烧香娘娘》:“算来要费介二钱箇放光。”
词语解释:圆光  拼音:yuán guāng
(1).月亮。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明 刘基 《过秦楼》词:“圆光易缺,急景难追。”
(2).佛教谓菩萨头顶上的圆轮金光。 唐 法琳 《辨正论·喻篇上》:“ 如来 身长丈六,方正不倾,圆光七尺,照诸幽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箇圆光,却便似捏塑来的僧伽像。”
(3).旧时江湖术士利用迷信心理骗人财物的一种方法。用镜或白纸施以咒语,令童子视之,谓其上能现诸象,可知失物所在,或预测吉凶、祸福。《晋书·艺术传·佛图澄》:“﹝ 澄 ﹞又令一童子洁斋七日,取麻油合胭脂,躬自研於掌中,举手视童子,粲然有辉。童子惊曰:‘有军马甚众,’”据云,此即后来之圆光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一回:“就是甚么兼精辰州符、失物圆光的那个,天天在报上上告白的。”参阅 徐珂 《清稗类钞·方伎·圆光》
词语解释:烛光  拼音:zhú guāng
(1).烛炬的亮光。亦指光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 宋 杨万里 《烛下瓶中江蜡二梅》诗:“江梅蜡梅同日折,白昼看来两清絶;如何对立烛光中,只见江梅白於雪。” 明 高启 《姑苏台》诗:“烛光远落 太湖 波,惊起鱼龙出没多。” 巴金 《军长的心》三:“ 上海 通讯员刚刚用雨布和木板遮好了窗里、门内的烛光,军长就推开木板门进来了。”
(2).传说中 舜 女之名。《山海经·海内北经》:“ 舜 妻 登比氏 ,生 宵明 、 烛光 。” 郭璞 注:“即二女字也,以能光照,因名云。”《淮南子·墬形训》:“ 西王母 在 流沙 之濒…… 宵明 、 烛光 在 河州 。”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帝之二女游 湘沅 兮, 宵明 、 烛光 ,向焜煌兮。”
(3).俗称电灯泡的功率单位。即瓦。《人民文学》1982年第10期:“昏暗的卧房里,只有一盏五烛光的灯泡,散发着幽微的光。”
词语解释:蟾光  拼音:chán guāng
月色;月光。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飘颻餘雪,入簫管以成歌;皎洁轻冰,对蟾光而写镜。” 唐 皎然 《溪上月》诗:“蟾光散浦溆,素影动沦涟。” 宋 吕渭老 《情久长》词:“岁华暮,蟾光射雪,碧瓦飘霜,尘不动,寒无际。” 明 陆采 《怀香记·佳会赠香》:“人静更阑,正蟾光皎皎,花影珊珊。”
词语解释:宠光  拼音:chǒng guāng
(1).谓恩宠光耀。《左传·昭公十二年》:“ 夏 , 宋 华定 来聘,通嗣君也。享之,为赋《蓼萧》,弗知,又不答赋。 昭子 曰:‘必亡。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 宋 叶适 《祭陈同甫文》:“心事难平,宠光易满,万世之长,一朝之短。”
(2).谓光临,光顾。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他説相公屡次宠光我家,十分钦敬。”
词语解释:龙光  拼音:lóng guāng
(1).龙身上的光。喻指不同寻常的光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峨峨 南岳 ,烈烈离明,寔敷儁乂,君子似生,惟此君子,作 汉 之英,德为龙光,声化鹤鸣。”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诗:“龙光倏闪照,虯角搊琤触。”
(2).指发生不同寻常的光辉。《梁书·陆倕传》:“还伊人而世载,并三骏而龙光。”
(3).天子气,瑞气。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一回:“ 裕 ( 刘裕 )微笑道:‘此刻龙光尚在否?’”
(4).非凡的风采,神采。《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 高彪 ﹞乃遗 融 ( 马融 )书曰:‘承服风问,从来有年,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敍腹心之愿。’” 明 吴承恩 《贺金秋泉翁媪障词引》:“日近灵椿,接龙光於瑞桂;露指慈竹,籍凤采於崇兰。”
(5).特指皇帝的风采。 清 唐孙华 《伏闻上从学士》诗之三:“忆从便殿覲龙光,咫尺青蒲近御牀。”
(6).指才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惟 博陵 崔州平 , 潁川 徐庶 元直 ,与 亮 友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隋书·文学传序》:“ 范阳 卢思道 、 安平 李德林 、 河东 薛道衡 ……或鹰扬 河 朔,或独步 汉 南,俱骋龙光,并驱云路。”
(7).喻指有才华者。《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 翻 弟 跃 、 河东 裴敬宪 、弟 庄伯 ……雕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8).宝剑的光芒。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萧萧永夜悲鸣也,怕龙光渐尔消灭。”亦借指宝剑。 明 何景明 《赠别孟望之》诗之四:“龙光久未试,姑以持赠君。”
(9).皇帝给予的恩宠,荣光。龙,通“ 宠 ”。语本《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毛 传:“龙,宠也。” 郑玄 笺:“‘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谢为东宫奉经启》:“推择而举,尚多髦俊,龙光曲被,独在选中。”按,《艺文类聚》引作“宠光”。 唐 颜真卿 《中散大夫京兆尹鲜于公神道碑铭》:“ 嘉陵 淼淼, 云臺 矫矫,降生京兆,为龙光兮。” 明 唐顺之 《左编附序》:“隐士不事王侯而志可则,深处巖壑而龙光於朝,英主亦往往尊礼其人以风世。”
词语解释:萤光  拼音:yíng guāng
(1).萤火虫发出的光。 唐 韦承庆 《直中书省》诗:“萤光向日尽,蚊力负山疲。” 宋 徐照 《宿翁灵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诗:“蛩响移砧石,萤光出瓦松。”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於柳堤蓼渚间。”
(2).借指磷光。 李瑛 《钻石》诗:“钻石的河,钻石的山,月光下,到处闪着萤光的幽蓝。”
词语解释:和光  拼音:hé guāng
(1).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后汉书·王允传》:“公与 董太师 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内寳养生之道,外则和光於世。”《魏书·释老志》:“和光六道,同尘万类。” 唐 王维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诗:“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参见“ 和光同尘 ”。
(2).共同照耀。 唐 韦展 《日月如合璧赋》:“分则列照於三无,聚则和光於六合。”
(3).柔和的光辉。 宋 苏轼 《妒佳月》诗:“浩瀚玻璃琖,和光入胸臆。”
词语解释:阳光  拼音:yáng guāng
(1).闪电之光。《礼记·月令》“﹝仲春之月﹞雷乃发声,始电” 唐 孔颖达 疏:“云始电者,电是阳光,阳微则光不见,此月阳气渐盛,以击於阴,其光乃见,故云始电。”
(2).日光。《列子·汤问》:“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后汉书·桓帝纪》:“閒者,日食毁缺,阳光晦暗,朕祗惧潜思,匪遑启处。” 宋 杨万里 《小憩揭家冈谛观桐阴》诗:“仰看阳光只见空,不如影里看梧桐。”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一轮红日吊在西边高大建筑物的上空,橘红的阳光洒满一地。”
(3).指太阳。 唐 刘禹锡 《观市》:“交易而退,阳光西徂。” 唐 柳宗元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诗:“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原注:“阳光,谓日。”
词语解释:荣光  拼音:róng guāng
(1).五色云气。古时迷信以为吉祥之兆。《初学记》卷六引《尚书中候》:“荣光出 河 ,休气四塞。”《南齐书·陆澄传》:“ 永明 中,天忽黄色照地,众莫能解。 摛 ( 王摛 )云是荣光。 世祖 大悦,用为 永阳郡 。” 清 钱谦益 《送刘编修鸿训颁诏朝鲜》诗之三:“金函玉节日边行, 辽海 荣光接 汉 京。”
(2).指花木的光泽。 宋 苏轼 《哨遍·春词》词:“正溶溶养花天气。一霎暖风迴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
(3).敬称尊者容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生逢其日,得见皇上帝荣光,尔世人何其大幸?”
(4).光荣,荣耀。 唐 李白 《大猎赋》:“方将延荣光於后昆,軼玄风於邃古。” 王琦 注:“荣,荣名也。光,光华也。”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
词语解释:星光  拼音:xīng guāng
星星的光辉。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上星光而倒影,下龙鳞而隐波。”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诗:“天远星光没,沙平草叶齐。”
词语解释:素光  拼音:sù guāng
洁白明亮的光辉。多指月、水、霜、雪之光。 晋 左思 《杂诗》:“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唐 徐敞 《白露为霜》诗:“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宋 朱熹 《步至东桥玩月赋诗》之二:“月出澄餘景,川明发素光。”
词语解释:林光  拼音:lín guāng
(1). 秦 代离宫名。《三辅黄图·宫》:“ 林光宫 , 胡亥 所造,纵广各五里,在 云阳县 界。”《汉书·郊祀志下》:“三月甲子,震电灾 林光宫 门。” 颜师古 注:“ 林光 , 秦 离宫名也。” 汉 张衡 《西京赋》:“覛往昔之遗馆,获 林光 於 秦 餘。”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其谈宫殿,则远拟瑶臺琼室,近效 阿房 、 林光 ,以千门万户为局促,以 昆明 、 太液 为浅陋。”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 洪波 陪饮帐, 林光 宴 秦 餘。”
(2).透过树林的阳光。 唐 许敬宗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鹊度林光起,鳧没水文圆。” 宋 欧阳修 《游太清宫出城马上口占》:“鵶鸣日出林光动,野阔风摇麦浪寒。”
词语解释:炎光  拼音:yán guāng
(1).阳光。《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震声日景,炎光飞响。” 李善 注:“炎光,日景也。” 南朝 齐 谢朓 《夏始和刘孱陵》:“春色卷遥甸,炎光丽近邑。”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熙熙炎光流,竦竦高云擢。”
(2).暑气。 宋 柳永 《二郎神》词:“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宋 李清照 《采桑子》词:“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3).指 汉 德, 汉 皇朝。《文选·曹植〈王仲宣诔〉》:“会遭阳九,炎光中矇。” 张铣 注:“炎光,谓 汉 也。”《晋书·刘元海载记》:“我 世祖光武皇帝 诞资圣武,恢復鸿基…… 显宗孝明皇帝 、 肃宗孝章皇帝 累叶重暉,炎光再阐。”参见“ 炎汉 ”。
火焰;光焰。炎,通“ 焰 ”。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众宾会广坐,明鐙熺炎光。” 晋 潘尼 《火赋》:“衝风激扬,炎光奔逸。” 唐 方干 《酬将作于少监》诗:“由来至寳出毫端,五色炎光照室寒。”
词语解释:炎汉  拼音:yán hàn
(1). 汉 自称以火德王,故称 炎汉 。 三国 魏 曹植 《徙封雍邱王朝京师上疏》:“篤生我皇,奕世载聪……受禪 炎汉 ,临君万邦。”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自 炎汉 中叶,厥涂渐异。” 李周翰 注:“ 汉 火德,故称炎。”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噫大块之气,歌 炎汉 之风。”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 子真 实吾祖,耿介仕 炎汉 。”
(2).传说上古 炎帝 为 汉 族祖先,因称 中国 或 汉 族为 炎汉 。 唐玄宗 《封东光公主制》:“ 炎汉 盛礼,蕃国是和。” 鲁迅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伎女﹞常穿利屣,即等于现在之穿高跟皮鞋,可以俨然居 炎汉 ‘摩登女郎’之列。”
词语解释:云光  拼音:yún guāng
(1).云层罅缝中漏出的日光。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昭帝 ﹞使宫人歌曰:‘……云光开曙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云多。’” 唐 杜牧 《商山麻涧》诗:“云光嵐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餘家。” 元 袁桷 《元日朝回》诗之二:“花气欲浮金凿落,云光疑下锦流苏。”
(2).指美女头发的光泽。 唐 王绩 《辛司法宅观妓》诗:“云光身后荡,雪态掌中回。” 唐 李百药 《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诗:“云光鬢里薄,月影扇中新。”
(3).云母的一种。《云笈七籤》卷七五:“云母五名。第一精者名云光。”
(4). 汉 宫殿名。《西京杂记》卷一:“ 汉 掖庭有 月影臺 、 云光殿 ……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焉。”
词语解释:眼光  拼音:yǎn guāng
(1).视线。 唐 贾岛 《送刘知新往襄阳》诗:“眼光悬欲落,心绪乱难收。” 宋 苏轼 《起伏龙行》:“眼光作电走金蛇,鼻息为云擢烟缕。” 清 秦笃辉 《平书·物宜篇上》:“眼光闪烁者,多阳恶之小人。”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七章:“她的眼光落在 宁金山 那灰军衣上,望了老半天。”
(2).观察事物的能力;观点。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 卧子 奕奕眼光,意气笼罩千人,见者莫不辟易。” 鲁迅 《书信集·致时玳》:“例如《作家》月刊……它的盛衰,是和‘国防文学’并无关系的,而他们竟看得如此之重,即可见其毫无眼光,也没有自信力。” 茅盾 《昙》五:“ 王司令 ,少年腾达,人又漂亮,我的眼光断不会错的。” 冰心 《庄鸿的姊姊》:“以哲学的眼光看去,早死晚死,都是一样的。”
(3).指眼睛。 清 沉曰霖 《晋人麈·异闻·囚徒妖术》:“见其囚眼光泛白,身冷如冰。” 茅盾 《子夜》十三:“ 屠维岳 的眼光红得要爆出火来。”
(4).视力。 清 王陈梁 《烛影摇红·自题秋夜校书图》词:“花甲餘三,眼光那比当年俊。”
词语解释:幽光  拼音:yōu guāng
(1).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诛姦諛於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唐 柳宗元 《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振宣幽光,激励頽俗。” 明 李东阳 《雷公峡二十韵》:“有笔赞幽光,兹言敢终纳。” 清 龚自珍 《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復,发露。
(2).微弱的光。 唐 李商隐 《燕台》诗之一:“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八:“街头巷口泛着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恬静的幽光,人到这儿,就好像魂游太虚之府。”
词语解释:精光  拼音:jīng guāng
(1).光辉。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后汉书·冯衍传下》:“究阴阳之变化兮,昭五德之精光。”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日月星之见吉凶,殆为日抱珥,月晕成环玦,星移徙,彗孛,日五色,日月无精光,日月不交而食谓之薄之类。”
(2).指崇高精神的光辉。《晋书·陈敏传》:“金声振於 江 外,精光赫於 扬 楚 。” 宋 苏舜钦 《先公墓志铭》:“擢节义以贯中兮,诚精光而外照。”
(3).指风仪神采。《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家在於 郑 ,未尝得望精光侍謁於前也。” 唐 白居易 《饱食闲坐》诗:“子弟多寂寞,僮僕少精光。”
(4).光彩;光焰。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六:“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黑一见红,若逢故物,不求合而自合,精光相射,不觉紫气东来。”
(5).净尽;一无所有。《西游记》第四九回:“披肩綉带无,精光两臂膊。”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
(6).指眼中的光亮。精,通“ 睛 ”。《北齐书·神武帝纪上》:“﹝ 高祖 ﹞目有精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决明》:“久服益精光,轻身。”
词语解释:珠光  拼音:zhū guāng
(1).珍珠的光华。 汉 王充 《论衡·自纪》:“玉色剖於石心,珠光出於鱼腹。” 唐太宗 《赋帘》诗:“珠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 宋 谢翱 《游石洞联句夜坐记》:“是夜将分,有影射西巖,初如珠光走盘,浸大如席,须臾光遍树石,闪闪飞动。”
(2).泛指明洁耀眼的光芒。 唐 韩偓 《中秋禁直》诗:“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闕寒。” 元 邓雅 《过彭蠡》诗:“珠光燁燁湖水復,湖水滔滔流向东。” 清 查慎行 《池上看雨》诗:“緑盘擎不定,的皪珠光旋。”
词语解释:目光  拼音:mù guāng
(1).眼睛的光芒。 明 高启 《猛虎行》:“目光燑燑当路坐,将军一见弧矢堕。”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用他那睿智的炯炯目光,兴奋地望着两边一片无边的农民群众的淳朴的脸庞。”
(2).识见;见解。 宋 梅尧臣 《梦睹》:“既非由目光,所见定何禀。”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孟子 之论説诗,以意逆志。夫千载之上,千载之下,何从逆之?大都目光所止,古人妙理相遭无故之中。”
词语解释:瑞光  拼音:ruì guāng
吉祥之光。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以龙膏为灯,光耀百里,烟色丹紫,国人望之,咸言瑞光。”《法苑珠林》卷五三:“祥应荐臻,瑞光频朗。” 宋 苏轼 《和子由中秋见月》:“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元 王恽 《平湖乐·寿李夫人》曲:“见説仙家旧风度。寿星图,瑞光浮动云衢婺。”
词语解释:发光  拼音:fā guāng
(1).散发出可见的光;明亮。 唐 李贺 《日出行》:“白日下 崑崙 ,发光如舒丝。” 宋 梅尧臣 《鬼火赋》:“尝闻巨浸之涯,百物皆能发光而吐辉。” 老舍 《骆驼祥子》六:“门上的漆深绿,配着上面的金字,都被那支白亮亮的电灯照得发光。” 巴金 《家》一:“ 觉民 也掉过头看 觉慧 的发光的眼睛。”
(2).比喻精彩、有价值。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五》:“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即使它的创作思想,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深刻和发光的,而表现在作品中,也必须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
词语解释:曙光  拼音:shǔ guāng
(1).黎明的阳光。 唐太宗 《除夜》诗:“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明 高启 《御沟观鹅》诗:“白雪泛金塘,羣翻动曙光。” 丁玲 《阿毛姑娘》:“她趁着一点点曙光跑出家门。”
(2).比喻美好的前景。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九》:“曙光在头上,不抬起头,便永远只能看见物质的闪光。”
词语解释:飞光  拼音:fēi guāng
(1).飞逝的光阴。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宋 曾巩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光如转烛。” 清 张云锦 《玉烛新·和南台徐丈雪夜艺舫韵》词:“才转眼春暖冬寒,飞光去来何骤。” 鲁迅 《集外集拾遗·〈秋夜有感〉诗》:“綺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2).犹耀光。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词语解释:露光  拼音:lù guāng
(1).露水珠反射出来的光耀。 唐 元稹 《夜合》诗:“綺树满朝阳,融融有露光。”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五:“花儿吐出蕊,叶儿上闪着露光。”
(2).借指露水珠。 南朝 梁元帝 《和刘尚书侍五明集诗》:“露光枝上宿,霞影水中轻。” 隋 江总 《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诗:“御沟槐影出,仙掌露光晞。” 唐 刘禹锡 《谢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风韵渐高梧叶动,露光初重槿花稀。”
词语解释:火光  拼音:huǒ guāng
火的光芒。《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宋书·五行志二》:“ 晋惠帝 永兴 元年, 成都 伐 长沙 ,每夜戈戟锋有火光如县烛。”《老残游记》第二回:“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 刘白羽 《勇敢的人》:“望着前面一团一团血一样红的火光在闪耀。”
词语解释:含光  拼音:hán guāng
(1).蕴含光彩。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后以形容女子光彩动人。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肯向天涯托掌珠,含光佳侠意何如?”
(2).犹和光。谓内蕴不外露。比喻至德。 汉 蔡邕 《陈大丘碑文》:“赫矣 陈君 ,命世是生,含光醇德,为士作程。”《魏书·常景传》:“其赞 扬子云 曰:‘ 蜀江 导清流, 扬子 挹餘休。含光絶后彦,覃思邈前修。’”
(3).比喻随俗浮沉。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三:“有耳莫洗 潁川 水,有口莫食 首阳 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4).犹敛光。收敛光辉。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5).宝剑名。《列子·汤问》:“ 孔周 曰:‘吾有三剑,唯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 清 汤璥 《〈交翠轩笔记〉后序》:“覩其剑,而无 薛烛 之识以察之,则含光、承影与苗山、羊头同利矣。”
词语解释:韬光  拼音:tāo guāng
(1).敛藏光采。 汉 孔融 《离合作郡姓名字诗》:“玟璇隐曜,美玉韜光。” 唐 韩偓 《元夜即席》诗:“桂兔韜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圣人韜光,贤人遯世。”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学 子陵 遁跡在 严滩 ,似 吕望 韜光在 渭川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韜光里巷,处之怡然。”
(3). 唐 代名僧, 蜀 人,能诗,住 杭州 灵隐寺 ,与郡守 白居易 为诗友。 穆宗 长庆 年间,于 灵隐山 西北 巢枸坞 筑寺,后人名之 韬光寺 ,亦省称 韬光 。 清 周準 《宿灵隐寺梵香阁晓起眺望》诗:“行当访 韜光 ,直上松云顶。” 张昭汉 《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之四:“竹杖芒鞋任所适,朝游 灵隐 暮 韜光 。”
词语解释:毫光  拼音:háo guāng
如毫毛一样四射的光线。 唐 广宣 《红楼院应制》诗:“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 唐 。”《三国演义》第六回:“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 坚 ( 孙坚 )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 清 李渔 《蜃中楼·龙战》:“霹靂声中舞袖长,手持寳鑑闪毫光。”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画一只眼睛是‘目’,画一个圆圈,放几条毫光是‘日’。那自然很明白,便当的。”
词语解释:声光  拼音:shēng guāng
(1).音容光彩。 唐 韩愈 《答侯继书》:“行自念方当远去,潜深伏隩,与时世不相闻;虽足下之思我,无所窥寻其声光,故不得不有书为别,非復有所感发也。” 明 归有光 《上徐阁老书》:“ 有光 幸生明公之乡,相望不过百里,自少已知嚮仰,而无由得一接其声光。”
(2).声誉风光。 唐 元稹 《卢均等三人授通事舍人制》:“今郊丘有日,事务方殷,尔等各茂声光,副朕兹选,宜膺宠命,无废国容。” 金 元好问 《归潜堂》诗:“却恐声光埋不得,皇天久矣付斯文。” 明 宋濂 《扶宗宏辨禅师王裕公生塔之碑》:“师之声光,自是日起丛林中。”《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从此这 时筱仁 赛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在京城里面着实有点声光,不像从前的销声匿跡了。”
(3).特指(文章的)风采。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那书的一首一尾都有他做的序,不仅内容充实,前所未有,而文笔美畅,声光灿然,真正是令人神往。”
词语解释:华光  拼音:huá guāng
光华;美丽的光彩。《汉书·礼乐志》:“璧玉精,垂华光。” 颜师古 注:“言礼神之璧乃玉之精英,故有光华也。” 唐 元稹 《会真诗三十韵》:“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冰心 《国庆节前北京郊外之夜》:“忽然远处西边的树梢上,哗哗地喷出一阵华光。”
词语解释:分光  拼音:fēn guāng
(1).分享别人的烛光。指得人之惠而不费人之财。《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
(2).形容极短的时光。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抚寸心而未改,指分光而永违。”
词语解释:晶光  拼音:jīng guāng
(1).光亮。 唐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明 刘基 《古镜词》:“鱼灯引魂开地府,夜夜晶光射幽户。” 刘白羽 《日出》:“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热烈。”
(2).比喻神彩。 杜甫 《瘦马行》:“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清 唐孙华 《闻野弟贻眼镜十六韵》:“少日晶光发,频年老态增。”
(3).犹精光。形容干净,一无所有。 明 无名氏 《裴度还带》第三出:“鬓毛拔得晶光。”
词语解释:借光  拼音:jiè guāng
(1).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接受发光物体射来的光芒。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月影辨》引 明 撖大经 《月影辨》:“盖先儒谓月借光於日,信矣。”
(2).比喻凭借别人的名声、地位或荣誉而得到好处。 明 阮大铖 《燕子笺·辨奸》:“贤契高才,自当首选,老夫借光不浅。” 清 郑燮 《十六通家书小引》:“ 板桥 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叙。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讥带訕,遭其荼毒而无可如何,总不如不叙为得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徵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
(3).今常用作请人给予方便或向人询问时的套语。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临末是一个粗手粗脚的大汉……连声说道‘借光,借光,让一让,让一让’,从人丛中挤进皇宫去了。” 老舍 《赵子曰》第七:“借光!这是六十号吗?”
词语解释:观光  拼音:guān guāng
(1).观览国之盛德光辉。语出《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南朝 宋 鲍照 《解褐谢侍郎表》:“观光幽节,闻道朝年。” 宋 苏轼 《荐何宗元十议状》:“闻命忻然,皆有不远千里观光求用之心。” 明 方孝孺 《敬次张南轩赠朱文公韵送董公》:“昔忝国士荐,观光帝王州。”《儒林外史》第三七回:“只是礼乐大事,自然也愿观光。”
(2).泛指参观。 鲁迅 《伪自由书·王化》:“事后还要挑选 瑶 民代表到外埠来观光,叫他们看看上国的文化。”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饭后,天色还没有黑尽,我一个人到街上去观光。”
共424,分6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