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共21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先生先君先鸣先回先手先事先几先猷
先知先人先期先达先友先零先务先农
先后先皇先圣先行先哲先死先令先露
先天先声先发先遣先祖先德先着先戒
先春先王先来先进先畴先动先茔先日
先觉先帝先儒先公先主先秦先赏先灵
先自先登先老先正先鞭先兆先是先业
先贤先驱先民先容先君子先路先垄先庚
先师先见先时先识先锋先烈先汉先施
先朝先世先辈先子先通先志先意先机

词语解释:先生  拼音:xiān shēng
(1).始生子,犹言头生。《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朱熹 集传:“先生,首生也。”
(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饌。”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
(3).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於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讌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闕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
(4).称老师。《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庄子·应帝王》:“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曾巩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端本堂》:“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褻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称先祖。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
(6).称致仕者。《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先生君子》:“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
(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史记·三代世表补》:“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謐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梁 沉约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諭也。”
(8).称道士。 唐 殷尧藩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诗:“玄都开祕籙,白石礼先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説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説:‘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
(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 ﹞以相人説 韩信 曰:‘僕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南史·吉士瞻传》:“﹝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
(10).称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
(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
(12).妻称丈夫。 汉 刘向 《列女传·楚于陵妻》:“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1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报》1986.6.12:“ 欧洲 足球先生、法国队的 普拉蒂尼 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
词语解释:先知  拼音:xiān zhī
(1).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孙子·用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於众者,先知也。”《史记·龟策列传》:“圣能先知亟见,而不能令 卫平 无言。”《北齐书·蔡儁传》:“﹝ 儁 ﹞与 辽西 段长 、 太原 庞苍鹰 俱有先知之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时 鲍双五 病剧,余向公惋惜,公岸然曰:‘彼禄命方长,安得骤死?’若实有先知者。”
(2).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的人。《孟子·万章下》:“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文选·郭璞〈江赋〉》“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
(3).宗教中指受神启示而传达神的意旨或预言未来的人。
词语解释:先后  拼音:xiān hòu
(1).辅导;辅助。《书·梓材》:“王惟德用,和懌先后迷民。” 孔 传:“先后,谓教训。”《诗·大雅·緜》:“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毛 传:“相道前后曰先后。”《周礼·秋官·士师》:“以五戒先后刑罚。” 孙诒让 正义:“谓豫教导之,使民知避罪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后汉书·伏湛传》:“ 湛 容貌堂堂,国之光暉;智略谋虑,朝之渊藪……实足以先后王室,名足以光示远人。” 李贤 注:“先后,相导也。”
(2).前后。《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楚辞·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车骑靁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雉门、两观,以先后显旨。”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五·秦汉书多同》:“ 荀子 《劝学》篇与 大戴 之《劝学》,前面俱同,或句有先后,字有多寡。”
(3).妯娌。《史记·孝武本纪》:“ 神君 者, 长陵 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见神於先后 宛若 。”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兄弟妻相谓‘先后’。” 司马贞 索隐:“即今妯娌也。” 唐 韩愈 《南山诗》:“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 高夫人 说:‘ 捷轩 ,你是大将,需要以身作则。把两位先后送到老营来,舍得么?’”
(4).犹言晋升和贬谪。《后汉书·皇甫规传》:“臣在 关西 ,窃听风声,未闻国家有所先后,而威福之来,咸归权倖。” 李贤 注:“先后谓进退也。言国家不妄有褒贬进退,而权倖之徒反为祸福也。”
(5).高下,优劣。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
(1).先世君王。《书·盘庚中》:“我先后绥乃祖乃父。” 孔 传:“言我先王安汝父祖之忠。”《汉书·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颜师古 注:“先后,即先君也。” 晋 刘琨 《劝进表》:“赖先后之德,宗庙之灵,皇帝嗣建,旧物克甄。”
(2).已去世的母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王曰:‘先后其谓我何?’” 杨伯峻 注:“先后,其母 惠后 也。”
词语解释:先天  拼音:xiān tiān
(1).谓先于天时而行事,有先见之明。《易·乾》:“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孔颖达 疏:“先天而天弗违者,若在天时之先行事,天乃在后不违,是天合大人也。”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有令赋诗》:“三正迭绍,洪圣启运;自昔哲王,先天而顺;羣辟崇替,降及近古。” 唐 白居易 《贺雨》诗:“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
(2).谓与生俱来,先于感觉经验和直接实践。《高子遗书·会语六一》:“命之所有,先天也;人之肎为,后天也。无先天不起后天,无后天不成先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窗前草色悟惺惺,完却先天一点灵。碧緑满山皆意趣,春风 沂水 伴《西铭》。” 柳青 《狠透铁》:“他们说老汉精神上有一种先天的质素,使他嗅出异己阶级的味道。”
(3).指人或动物诞生前的胚胎时期。《红楼梦》第二八回:“ 林妹妹 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儿风寒。”《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一·参附汤》“治阴阳气血暴脱等之证”注:“先身而生,谓之先天;后身而生,谓之后天。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之所化。”
(4).指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一:“大《易》论天道,恒久而不已;此从后天观,未究先天始。”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这坛本在虚空闢建,象涵太极法先天。”
(5).指 伏羲 所作之《易》。 宋 罗泌 《路史·发挥一·论三易》:“ 伏羲氏 之先天, 神农 易之为中天; 神农 之中天, 黄帝 易之为后天。岂非《易》道广大,变通不穷,有非一法之所能尽?” 明 杨慎 《丹铅续录·三易》:“《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 干令升 注云:‘…… 伏羲 之《易》小成,为先天; 神农 之《易》中成,为中天; 黄帝 之《易》大成,为后天。’予按: 邵康节 之《易》先天、后天,其源出于此。” 尚秉和 《周易尚氏学·总论》:“先天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一阴一阳,相偶相对,乃天地自然之法象。”
词语解释:先春  拼音:xiān chūn
(1).茶的异名。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宋 沉遘 《七言赠杨乐道建茶》诗:“ 建溪 石上摘先春,万里封包数数珍。”
(2).犹早春。 明 张居正 《贺瑞雪表》之一:“兆丰穰于嗣岁,啟农扈于先春。”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虞山妖乱志〉撰人》:“两公以先春行,余以孟冬从。”
词语解释:先觉  拼音:xiān jué
(1).事先认识觉察。《论语·宪问》:“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文选·沉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张 、 蔡 、 曹 、 王 曾无先觉, 潘 、 陆 、 颜 、 谢 去之弥远。” 吕延济 注:“言此数人曾不先觉天成之妙而去之远也。”《旧唐书·韩思复传》:“ 善思 此时遂能先觉,因诣 相 府有所发明,进论圣躬必登宸极。” 宋 叶适 《答少詹书》:“至於以机变为经常……以跌荡不可羈束为通透,以多所疑忌为先觉,此道德之弃才也。”
(2).觉悟早于常人的人。《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永瞻先觉,顾惟后昆。” 张铣 注:“言长瞻先觉之人义有乖舛者,顾思后昆以正之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家业彫零,倦客京华,收拾琴书访先觉。”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三》:“我们所要求的美术家,是能引路的先觉,不是‘公民团’的首领。”
词语解释:先自  拼音:xiān zì
先已;本已。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诗:“骨都先自讋,日逐次亡精。” 唐 上官婉儿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之二三:“ 沁水 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宋 辛弃疾 《瑞鹧鸪》词:“先自一身愁不了,那堪愁上又添愁!”《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衙内自思量道:‘先自肚里又饥,却教喫茶!’”
词语解释:先贤  拼音:xiān xián
(1).先世的贤人。 明 嘉靖 间议 孔 庙祭礼,称 颜渊 曾参 等十人以下和 孔子 其他门弟子为先贤,自 左丘明 以下,称先儒。见《明史·礼志四》《礼记·祭义》:“祀先贤於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后汉书·吴祐传》:“嫌疑之閒,诚先贤所慎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先贤表謚,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 宋 陆游 《过广安吊张才叔谏议》诗:“春风匹马过孤城,欲吊先贤涕已倾。”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诬先贤而惑后学,其风殆不可长也。”
(2).复姓。 汉 有 先贤氏 。见《通志·氏族五》
词语解释:先师  拼音:xiān shī
(1).前辈老师。《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 郑玄 注:“《周礼》曰:‘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宗。’此之谓先师之类也。” 孙希旦 集解:“承先圣之所作以教於大学者,先师也,若 伯夷 、 后夔 是也。”《孟子·离娄上》:“是犹弟子而耻受命於先师也。”《汉书·刘歆传》:“至 孝武皇帝 ,然后 邹 、 鲁 、 梁 、 赵 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於 建元 之间。” 颜师古 注:“前学之师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崇儒学》:“以 仲尼 为先圣,以 颜子 为先师。” 鲁迅 《集外集·渡河与引路》:“倘若思想照旧,便仍然换牌不换货;才从‘四目 仓圣 ’面前爬起,又向‘ 柴明华 先师’脚下跪倒。”
(2).指已故的老师。 清 李赓芸 《炳烛编·刚健笃实》:“先师 钱詹事 答问及 王通政 《经义述闻》,皆从 郑 读,以‘煇光日新’为句,徵引甚详。”
(3).称 孔子 。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二:“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唐 张说 《孔子堂杜预赞》:“开我后学,从事先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昔者吾先师大成至圣 孔夫子 于是日哭则不歌。” 清 周亮工 《与陈琪园书》:“当祖述先师删诗之意,尽删其姓名,而独存其诗。”
词语解释:先朝  拼音:xiān cháo
(1).前朝,多指上一个朝代。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扬子云 ,先朝执戟之臣耳。”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 ,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 清 顾炎武 《常熟归生晟陈生芳绩书来以诗答之》:“先朝旧事君休问,鼓角凄其满御街。”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迨北师南下,首僉降表,不能取巧於先朝者,欲为 冯道 、 王溥 ,以收桑榆之效。”
(2).指先帝。《南史·袁粲传》:“ 武帝 詔曰:‘ 袁粲 、 刘彦节 并与先朝同奬 宋 室。’” 宋 苏轼 《县榜》:“先朝值夷狄怀服,兵革寖息,而又体质恭俭,在位四十有二年。”
词语解释:先君  拼音:xiān jūn
(1).前代君主。《诗·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勗寡人。”《庄子·山木》:“ 鲁侯 曰:‘吾学先王之道,脩先君之业。’” 成玄英 疏:“先君,谓 周公 伯禽 也。”
(2).称自己的祖先。《〈书〉序》:“先君 孔子 ,生於 周 末。”《后汉书·孔融传》:“先君 孔子 与君先人 李老君 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 融 与君累世通家。”《文选·应璩〈与从弟君苗胄书〉》:“幸赖先君之灵,免负担之勤。” 张铣 注:“谓赖祖考之餘庆,免负担之劳也。”
(3).已故的父亲。《文选·班昭〈东征赋〉》:“先君行止,则有作兮;虽其不敏,敢不法兮。” 李善 注:“先君,谓 彪 也。”《三国志·吴志·孙策传》“以 坚 部曲还 策 ” 裴松之 注引《吴历》:“先君与 袁氏 共破 董卓 ,功业未遂,卒为 黄祖 所害。” 宋 苏轼 《别子由三首兼别迟》诗之二:“先君昔爱 洛阳 居,我今亦过 嵩山 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个非但我一个人感激,就是先君、家母,也是感激的了不得的!” 郁达夫 《迷羊》一:“自从先君去世以后,家景萧条。”
词语解释:先人  拼音:xiān rén
(1).祖先。《书·多士》:“惟尔知惟 殷 先人,有册有典。” 孔 传:“言汝所亲知 殷 先世有册书典籍。”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又累遭兵火,先人典籍荡尽。”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我先人披荆棘,厉血刃,与 喀尔喀 争来之地,寧忍弃之?”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2).前人。《国语·越语下》:“先人有言曰‘伐柯者,其则不远。’”《文选·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李善 注:“谓先世之人,有清美芬芳之德而诵勉。”
(3).亡父。《左传·宣公十五年》:“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先妣乃枢密公之姪,而枢密夫人亦先人诸姑。”《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分付两个兄弟:‘在家躬耕力学,一如我在家之时,不可懈惰废业,有负先人遗训。’” 许地山 《无忧花》:“﹝壁上﹞一边挂着先人留下来的铁笛玉笙,一边却放着皮安奥与梵欧林。”
(4).谓先于人行动。《左传·文公七年》:“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 杨伯峻 注:“先人者,争取主动之谓。”《北齐书·高乾传》:“先人有夺人之心,时不可失也。”
词语解释:先皇  拼音:xiān huáng
前代帝王。《晋书·郑冲传》:“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一:“忆昔先皇巡 朔方 ,千乘万骑入 咸阳 。” 明 曹学佺 《泰昌皇帝挽歌》之一:“施行犹令旨,德意自先皇。”《红楼梦》第五三回:“抱厦前面悬一块九龙金匾,写道:‘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
词语解释:先声  拼音:xiān shēng
(1).谓使人震慑而先发的声威。 唐 张九龄 《勅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先声既振,后殿载扬。凶党闻之,卷甲而遁。” 金 元好问 《送杜招抚归西山》诗:“少日先声慑虎貔,只今骑马欲鷄栖。” 清 顾炎武 《金山》诗:“忽闻王旅来,先声动 燕 幽 。”《花月痕》第四回:“此等乌合之众,大人当以先声夺之。”
(2).昔日的声望。 宋 苏轼 《送穆越州》诗:“旧政犹传 蜀 父老,先声已振 越 溪山。” 宋 苏辙 《送李诚之知瀛州》诗:“春风吹旌旆,先声遍城堡。”
(3).预兆;前导。 鲁迅 《准风月谈·喝茶》:“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七:“然而可以确信,神明的太阳,有赤色的晓霞为之先声。”
(4).事先宣扬。 胡适 《这一周》:“但这是一种‘与虎谋皮’的事,非有全国舆论协力作先声,协力作后盾,这事是不容易收效的。”
词语解释:先王  拼音:xiān wáng
(1).前代君王。《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伊尹 祠于先王。” 孔 传:“此 汤 崩,踰月 太甲 即位,奠殯而告。” 战国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史记·秦本纪》:“ 孝文王 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襃厚亲戚,弛苑囿。” 唐 韩愈 《曹成王碑》:“其先王明,以 太宗 子,国 曹 。”
(2).指上古贤明君王。《易·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 唐玄宗 注:“先代圣德之主,能顺天下人心,行此至要之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於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詔后世。” 宁调元 《〈南社集〉序》:“古有采诗之官,先王所以观民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词语解释:先帝  拼音:xiān dì
(1).远古帝王。《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 郑玄 注:“先帝, 大皥 之属。”
(2).前代已故的帝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长 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詔。”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监脩 李吉甫 授臣以前史官 韦处厚 所撰先帝实録三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 崇禎 先帝縊死 煤山 , 周皇后 也殉难自尽。”
词语解释:先登  拼音:xiān dēng
(1).先于众人而登。《左传·隐公十一年》:“ 潁考叔 取 郑伯 之旗蝥弧以先登。”《韩非子·内储说上》:“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汉书·郦商传》:“从攻 长社 ,先登,赐爵封 信成君 。”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答王尚书送生口书》:“在此诸军,实增募勇,既壮尚书之节,又美先登之功。”《明史·戚继光传》:“ 继光 先登,左右军继之。”
(2).指先锋。《后汉书·段熲传》:“追讨南度 河 ,使军吏 田晏 、 夏育 募先登。”《三国志·吴志·丁奉传》:“ 秦 为先登,屯於 黎浆 ,力战有功,拜左将军。”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3).比喻出众的人才。 唐 柳宗元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相与称其文……咸推让为先登。”亦比喻优良的物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豌豆》:“豌豆种出西 胡 ,今北土甚多……百穀之中,最为先登。”
词语解释:先驱  拼音:xiān qū
(1).前行开路。《楚辞·离骚》:“前 望舒 使先驱兮,后 飞廉 使奔属。”《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至 蜀 ,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颜师古 注:“导路也。”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臣请执殳先驱,为士卒启行。”
(2).先驰而至。《战国策·齐策四》:“ 冯諼 先驱诫 孟尝君 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齐 其闻之矣。’”
(3).先锋;前导。《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秋, 齐侯 伐 卫 。先驱, 穀荣 御 王孙挥 , 召扬 为右。” 杜预 注:“先驱,前锋军。”《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宋 杨亿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託乘奉珍使,先驱执戟郎。”
(4).泛指某一事业的先行者。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自此以来, 蒲力汗诺夫 不但本身成了伟大的思想家,并且也作了 俄国 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先驱和觉醒了的劳动者的教师和指导者了。” 秦牧 《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先驱的坚决英勇的一群,在党的领导下一直万里长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到社会主义革命。”
(5).事物的前奏。 清 黄遵宪 《游丰湖》诗:“家计竭中乾,俗状作先驱。”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秋》:“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寒暑表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得余威与残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驱,大地的气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先敺:先驱。《汉书·郊祀志下》:“前上 甘泉 ,先敺失道。”
词语解释:先见  拼音:xiān jiàn
(1).谓考见往昔的事迹。《书·太甲上》:“惟 尹 ( 伊尹 )躬先见于西邑 夏 。”
(2).预见。《北齐书·张琼传》:“ 忻 豪险放纵,遂与公主情好不协,寻为 武帝 所害,时称 琼 之先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既而不久, 李顺 果叛,时皆伏其先见。” 鲁迅 《集外集拾遗·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而这先见,现在已经由事实来确证了。”
事前显露。见,同“ 现 ”。《易·繫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岁将飢,小民餐必倍,俗谚谓之作荒,此天地之气先见也。”
词语解释:先世  拼音:xiān shì
前代;祖先。 汉 王充 《论衡·感类》:“阴阳不和,灾变发起,或时先世遗咎,或时气自然。”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席帽行 范氏 ,自先世贫而未仕。” 清 杜濬 《悲哉行赠余子生生》:“悲哉 余生 !不悲其身之无家,而悲其先世之无坟。”
词语解释:先鸣  拼音:xiān míng
(1).首先鸣叫。《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平阴 之役,先二子鸣” 晋 杜预 注:“十八年, 晋 伐 齐 ,及 平阴 。 州绰 获 殖绰 、 郭最 。故自比於鸡,斗胜而先鸣。”
(2).指首先登城而大呼。《文选·陆机〈饮马长城窟行〉》:“末德争先鸣,凶器无两全。” 李周翰 注:“先鸣,先登而大呼也。”
(3).谓首先显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子桓 虑详而力缓,故不竞於先鸣。” 唐 李端 《赠赵神童》诗:“圣朝殊 汉 令,才子少登科;每见先鸣早,常惊后进多。”
词语解释:先期  拼音:xiān qī
(1).约定日期之前;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礼记·祭统》:“先期旬有一日,宫宰宿夫人,夫人亦散齐七日,致齐三日。”《后汉书·班超传》:“ 勇 从南道, 朗 从北道,约期俱至 焉耆 。而 朗 先有罪,欲徼功自赎,遂先期至 爵离关 。” 宋 苏轼 《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诗:“门户各努力,先期毕租税。”《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但遇凝寒之日,先期约客,张筵置酒,赏那盆中之景。” 邹鲁 《江苏光复纪事》:“故先期与巡警商团及学界等,商约周妥。”
(2).规定的日数。《文选·张衡〈东京赋〉》:“虞人掌焉,先期戒事。” 薛综 注:“先期,谓期日。”
词语解释:先圣  拼音:xiān shèng
(1).先世圣人。《吕氏春秋·尊师》:“天子入太学,祭先圣。”《楚辞·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周公 慎言於金人, 仲尼 革容於欹器,则先圣鉴戒,其来久矣。”
(2).专指 孔子 。 宋 宋咸 《注〈孔丛子〉序》:“矧是书所载,皆先圣之言。”
词语解释:先发  拼音:xiān fā
首先发起。《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尝与主爵都尉 汲黯 请閒, 汲黯 先发之, 弘 推其后。”《三国志·魏志·任峻传》:“ 董卓 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大抵讥誚之语,先发者未必切害,而报復者往往奇险深酷。” 明 何景明 《势成篇》:“﹝ 陈涉 ﹞泽中一呼而四海响应者,彼皆有欲起之心,而俟先发者也。”
词语解释:先来  拼音:xiān lái
本来;原来。《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其夫先来常善能作鸳鸯之鸣。”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道是 洛京 人氏,先来曾 蒲州 居止。” 元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先来是奴心儿里闷,驀撞见伊。”
词语解释:先儒  拼音:xiān rú
先世儒者;已去世的儒者。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先儒所传,皆不其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经》:“先儒所见,适与前人暗合,而非有所祖述。”《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道:‘……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 匡子 之神位”。’ 牛布衣 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
词语解释:先老  拼音:xiān lǎo
谓先世长老。《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於先老。” 孔颖达 疏:“天子亲自释奠於先世之老。”
词语解释:先民  拼音:xiān mín
(1).古代贤人。《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芻蕘。” 朱熹 集传:“先民,古之贤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隐居求志,先民嘉焉。” 宋 叶适 《祭吕太史文》:“畅群儒之异旨,续先民之遗胄。” 清 赵翼 《柬黄月山文学》诗:“诗文确有先民法,游射能言大父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二:“先民的博大高超的精神,我们要从文学里去领会。”
(2).泛指古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初建此城,则有斯丘,传承先民,曰 王氏 墓。” 宋 叶适 《祭蔡行之尚书文》:“名传外夷,气盖先民。”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绪论:“一方面,给我们自己以策励与对于先民的生活的充分的明了,一方面也给我们的许多友邦以对于我们的往昔与今日的充分的了解。”
词语解释:先时  拼音:xiān shí
以前;开始的时候。《红楼梦》第四九回:“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説了。” 茅盾 《烟云》六:“夫人先时让他看着,只装不觉得,可是随即别过脸去,扑嗤地笑了。”
词语解释:先辈  拼音:xiān bèi
(1).依次排列于前者。《诗·小雅·采薇》“薇亦作止” 汉 郑玄 笺:“ 西伯 将遣戍役,先与之期以采薇之时,今薇生矣,先辈可以行也。”
(2).对前辈的尊称。《三国志·吴志·阚泽传》:“ 泽 州里先辈 丹杨 唐固 ,亦修身积学,称为儒者。” 唐 刘禹锡 《与歌者米嘉荣》诗:“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鬚事后生。” 巴金 《在一九七九年评选获奖作品大会上的讲话》:“我们的先辈一代一代地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学遗产。”
(3). 唐 代同时考中进士的人相互敬称先辈。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得第谓之前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 唐 时举人,呼已第者为先辈。” 余嘉锡 《读已见书斋随笔》:“ 唐 人称进士为先辈者,言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也,故又称必先,与后人称先及第为前辈之意不同。”
(4).对文人的敬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法聪 频劝道:‘先辈休胡想,一一话行藏。’”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二:“ 唐 宋 官长称秀才曰先辈。”
词语解释:先回  拼音:xiān huí
先前,上次。 鲁迅 《集外集拾遗·〈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凡那些,就是先回说过的‘木口雕刻’。”
词语解释:先达  拼音:xiān dá
有德行学问的前辈。《后汉书·朱晖传》:“初, 暉 同县 张堪 素有名称,尝於太学见 暉 ,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 暉 臂曰:‘欲以妻子託 朱生 。’ 暉 以 堪 先达,举手未敢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爰及农商工贾,廝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 唐 牟融 《赠浙西李相公》诗:“文章政事追先达,冠盖声华羡昔贤。”《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子文 ﹞出塲来将考卷誊写出来,请教了几个先达几个朋友,无不嘆赏。” 李详 《论桐城派》:“诚知文章一道,大则笼罩百家,自铸伟词,小亦钻仰先达,树义卓然。”
词语解释:先行  拼音:xiān xíng
(1).先实行;先进行。《晏子春秋·杂下二》:“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民不能止。”《汉书·宣帝纪》:“使有司道单于先行就邸 长安 ,宿 长平 。”《老残游记》第五回:“今儿可否将他们先行收监,明天定有几个死的,等站笼出了缺,将他们补上好不好?” 廖仲恺 《致饶潜川黄德源函》:“如果属实,自当先行劝令辞职,另举廉能为妥。”
(2).先前,先时。《晋书·后妃传上·惠贾皇后》:“小吏云:‘先行逢一老嫗,説家有疾病。’”
(3).谓走在前面。 唐 王甚夷 《和主司王起》诗:“ 龙门 乍出难胜幸,鸳侣先行是最荣。”《人民日报》1982.3.29:“邮电本来应当是先行部门,现在却成了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4).指先行官。
词语解释:先遣  拼音:xiān qiǎn
行动前先派出去担任联络、侦察等任务的(队伍或人员)。如:先遣队;先遣部队。
词语解释:先进  拼音:xiān jìn
(1).前辈。《论语·先进》:“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朱熹 集注:“先进后进,犹言前辈后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又製俗书数十餘部,非斥先进所作典论。” 宋 王安石 《谢王司封启》:“不以先进畧后生,不以上官卑下吏。”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尝闻先进故老,见子弟辈读 苏 黄 诗,輒怒斥。”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今后辈不知先进遗风者多矣。”
(2).首先仕进。《汉书·萧育传》:“始 育 与 陈咸 俱以公卿子显名, 咸 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餘御史中丞。”
(3).犹先行。 唐 元稹 《奏制试乐为御赋》:“於是屏 造父 ,命 后夔 ;或无声而至矣,或先进以道之。”
(4).位于前列,可为表率。 郭小川 《把家乡建成天堂》诗:“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先进的力量。”如:先进人物;先进经验。
词语解释:先公  拼音:xiān gōng
(1).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孔颖达 疏:“ 成王 之所继嗣者,先王也,而云先公,公是君之别名,故云。”《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 贾公彦 疏:“ 周 之始祖感神灵而生, 文武 之功因之,而就特尊之,与先王同。”《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 韦昭 注:“先公,先君也。” 三国 魏 曹操 《春祠令》:“今有事於庙而解履上殿,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简君主。”
(2).亡父。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先公克构,乃崇斯堂。”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先公既位常伯,而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于配不宜。”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不意凶变,先公内翰遽捐馆舍,闻讣慟絶。” 清 黄宗羲 《移史馆先妣姚太夫人事》:“先公被逮,太夫人每夜向北辰而拜,祈声酸苦。”
词语解释:先正  拼音:xiān zhèng
(1).亦作“ 先政 ”。前代的贤臣。《书·说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 孔 传:“正,长也,言先世长官之臣。”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躬。”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山川之险易守也,劲利之器易用也,先政之策易循也。”《北齐书·高勱传》:“臣以蒙幼,滥叨拔擢,虽竭庸短,惧忝先政。” 宋 岳飞 《御书屯田三事跋》:“臣闻先正 司马光 有言:德胜才,谓之君子。”
(2).泛指前代的贤人。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三:“世谓先正论三江以味别,自 孔子 删定《书》以来,学者不知也。” 明 宋濂 《题郑北山追复诰后》:“会予有千里之役,始获见此卷,走笔识之,殊不暇详。若夫公之大节与贼 檜 ( 秦檜 )之姦,诸先正已极论之,亦不待详也。” 清 恽敬 《〈诵芬录〉序》:“《诵芬録》者,録 滎阳 郑氏 自 浦江 迁 归安 诸先正之言行也。”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及其自抒膺臆,纠葛不驯,虚张类例,以奋笔施评於先正。”
(3).前代的君长。《礼记·缁衣》引逸《诗》:“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 郑玄 注:“先正,先君长也。”
词语解释:先容  拼音:xiān róng
语出《文选·邹阳〈于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 李善 注:“容谓雕饰。”本谓先加修饰,后引申为事先为人介绍、推荐或关说。 唐 司马逸客 《雅琴篇》:“自言幽隐乏先容,不道人物知音寡。”《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当下就央了一封先容的荐书,备了一副盛礼去謁 徐公 。” 清 李渔 《慎鸾交·拒托》:“我这个状元是他们从公定的,他们的状元也该听我从公选择,为何央你来先容?”
词语解释:先识  拼音:xiān shí
先见远识。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城阳景王祠》:“独见先识,权发酒令。”《晋书·索靖传》:“ 靖 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 洛阳 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卷二:“ 魏公 始嘆 文靖 之先识过人远矣。”
词语解释:先子  拼音:xiān zǐ
(1).泛指祖先。《左传·昭公四年》:“ 宣伯 曰:‘ 鲁 以先子之故,将存吾宗,必召女。’” 杜预 注:“先子, 宣伯 先人。”
(2).称亡父。《孟子·公孙丑上》:“ 曾西 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焦循 正义:“称‘先子’者,谓父,非谓祖父也。” 宋 梅尧臣 《酒病自责呈马施二公》诗:“我无文章留,何可事杯觴,况承先子戒,宜不着口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赌符》:“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輒造之。”
(3).称丈夫的亡父。《国语·鲁语下》:“ 文伯 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 韦昭 注:“先子,先舅 季悼子 也。”
词语解释:先手  拼音:xiān shǒu
(1).谓先下手取得主动。亦指预谋。 宋 苏轼 《送周正孺知东川》诗:“告归谢先手,求去悔不勇。”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贾成之》:“我落人先手,输了性命。”
(2).特指下棋时主动的形势。与“后手”相对。
词语解释:先友  拼音:xiān yǒu
(1).祖先的友人。《文选·李康〈运命论〉》:“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张铣 注:“ 老子 , 康 之先也,与 孔子 同志为友,故云吾先友也。”
(2).亡父的友人。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四:“ 柳子厚 记其先友于父墓碑,意欲著其父虽不显,其交游皆天下伟人善士。” 宋 叶适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先人殁於 乾道 壬辰,葬用 淳熙 甲午。惟先友 莆 一二贤大夫也,不敢铭。”参见“ 先夫子 ”。
词语解释:先夫子  拼音:xiān fū zǐ
亡父。 清 钱谦益 《重修素心堂记》:“ 吴江 张益之 先生,余之先友也。余儿时闻诸先夫子: 益之 世居 越来溪 。”
词语解释:先哲  拼音:xiān zhé
亦作“ 先喆 ”。 先世的贤人。 汉 张衡 《思玄赋》:“仰先哲之玄训兮,虽弥高而弗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不述先哲之誥,无益后生之虑。” 唐 李咸用 《放歌行》:“至哉先哲言,於物不凝滞。” 清 冯桂芬 《〈明纪〉序》:“今抚军 南皮 张公 谓 桂芬 於先生为乡先喆,宜为之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词语解释:先祖  拼音:xiān zǔ
(1).祖先。《书·多士》:“乃命尔先祖 成汤 革 夏 ,俊民甸四方。”《礼记·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於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止足》:“先祖 靖侯 戒子姪曰:‘汝家书生门户,世无富贵。’”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 之推 九世祖名 含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冬至》:“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2).称已故的祖父。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小弟因先君见背的早,在先祖膝下料理些家务,所以不曾致力於举业。”
词语解释:先畴  拼音:xiān chóu
先人所遗的田地。《文选·班固〈西都赋〉》:“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 吕延济 注:“先畴,先人畎亩。” 唐 张说 《东都酺宴》诗序:“朝荣旧德之序,野赖先畴之业。” 清 顾炎武 《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嘉蔬名木本先畴,海志山经成外史。”
词语解释:先主  拼音:xiān zhǔ
(1).古代家臣称大夫的祖先为先主。《国语·晋语九》:“昔先主 文子 少衅於难。” 韦昭 注:“ 文子 , 简子 之祖 赵武 。”《资治通鉴·威烈王二十三年》:“其 晋阳 乎,先主之所属也。” 胡三省 注:“古者诸侯之大夫,其家之臣子皆称之曰主,死则曰先主,考《左传》可见已。”
(2).大夫自称其亡父或祖先。《左传·哀公二十年》:“ 赵孟 曰:‘ 黄池 之役,先主与 吴王 有质。’” 杜预 注:“先主, 简子 。” 简子 , 赵孟 父。
(3).开国君主。亦以称 三国 蜀 刘备 。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 益州 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 新野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先主 姓 刘 ,讳 备 ,字 玄德 。”
词语解释:先鞭  拼音:xiān biān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语新语·赏誉》“少为 王敦 所叹”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箸鞭耳。’”后因以“先鞭”为先行、占先的典实。 唐 高适 《别韦兵曹》诗:“逢时当自取,有尔欲先鞭。”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先鞭争跃马,多难患张鴟。”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那时他还是革命文学家,便在所编的《文艺生活》上,笑我的翻译这书,是不甘没落,而可惜被别人着了先鞭。”
词语解释:先君子  拼音:xiān jūn zǐ
旧时称自己或他人的已去世的祖父。《礼记·檀弓上》:“门人问诸 子思 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 孔颖达 疏:“子之先君子,谓 孔子 也。”《荀子·非十二子》:“案饰其辞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 子思 唱之, 孟軻 和之。”亦以自称已去世的父亲。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序》:“ 伯温 蚤以先君子之故,亲接前辈。”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先君子尝言,乡先辈 左忠毅公 视学京畿。”
词语解释:先锋  拼音:xiān fēng
(1).战时率领先头部队迎敌的将领。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二》:“大王宜悉举 淮南 之众,身为先锋。”《三国志·蜀志·马良传》:“时有宿将 魏延 、 吴壹 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武王伐纣平话》卷下:“用 周公旦 为参谋,用 祁宏 为末将,用 南宫适 为先锋。”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仍封 许进 威武副将军,随行扈驾,作朕先锋。”
(2).冲锋在前。 北魏 阳固 《演賾赋》:“ 望 仗鉞而先锋兮, 光 安车而弗顾。”《陈书·骆牙传》:“每战輒先锋陷阵,勇冠众军。”《周书·于寔传》:“ 河桥 之役,先锋陷阵。”
(3).泛指起先导作用者。《鹤林玉露》卷二引 宋 杨万里 诗:“ 尤 、 萧 、 范 、 陆 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 南湖 为上将,更差 白石 作先锋。” 巴金 《家》二五:“ 许倩如 也决定要剪发,但是她也还没有实行。做一个先锋,的确很不容易。” 老舍 《四世同堂》八一:“现在,西北风,秋的先锋,业已吹来,而没有人敢到城外去游览。”
词语解释:先通  拼音:xiān tōng
古代传说中一种先知先觉、通晓诸事的巨人。《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大荒中有人,长一丈,腹围九尺……此人为天下圣人也,一名‘先通’。”
词语解释:先事  拼音:xiān shì
(1).谓先行其事。《礼记·坊记》:“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 孔颖达 疏:“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者,先相见是先事,而后币帛是后禄也。”《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先事后贿,礼也。” 杜预 注:“事大国当先从其政事,而后荐贿以副己心。”
(2).犹事前。《汉书·张汤传》:“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 颜师古 注:“事未施行而遽言之,故曰先事也。”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遇变出奇,先事独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奉使被议》:“朝议责 周 不能先事发觉,謫为典史。” 郁达夫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向你讲这一番话,并不是因为怕你要来问我借钱,而先事预防。”
词语解释:先零  拼音:xiān líng
(1).早凋。《楚辞·远游》:“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 洪兴祖 补注:“零,落也。” 三国 魏 曹植 《橘赋》:“邦换壤别,爰用丧生,处彼不彫,在此先零。”《晋书·顾悦之传》:“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常质,望秋先零。”
(2). 汉 代 羌 族的一支。最初居于今 甘肃 、 青海 的 湟水 流域,后渐与西北各族融合。
词语解释:先死  拼音:xiān sǐ
(1).早死。《尉缭子·制谈》:“先死者,亦未尝非多力国士也。”
(2).谓死之前。《后汉书·张奋传》:“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李贤 注:“先死谓未死之前也。”
词语解释:先德  拼音:xiān dé
(1).谓治民之道,以德为先。《管子·小问》:“ 桓公 曰:‘善哉!牧民何先?’ 管子 对曰:‘有时先事,有时先政,有时先德,有时先恕。’”
(2).祖先的德行。《战国策·赵策二》:“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况世哲继轨,先德在民。” 李周翰 注:“言况 高祖 之家,代有圣哲,有遗德。”
(3).称别人的父亲为先德。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唐 刘舍人 蜕 , 桐庐 人,早以文学应进士举,其先德戒之曰:‘……吾若没后,慎勿祭祀。’”
(4).有德行的前辈。 唐 慧立 彦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罢讲后復北游,询求先德。” 唐 张九龄 《酬周判官兼呈耿广州》诗:“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宋延寿 《宗镜录》卷七八:“先德云: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瞩元无对。”
词语解释:先动  拼音:xiān dòng
首先举事。《周礼·地官·调人》:“凡有鬭怒者成之,不可成者则书之,先动者诛之。”
词语解释:先秦  拼音:xiān qín
指 秦 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多指 春秋 战国 时期。《汉书·河间献王德传》:“ 献王 所得书,皆古文先 秦 旧书。” 颜师古 注:“先 秦 ,犹言 秦 先,谓未焚书之前。”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先 秦 文字,无有不佳。余所尤爱者, 乐毅 《答燕惠王书》、 李斯 《上逐客书》《韩非子·説难》。”
词语解释:先兆  拼音:xiān zhào
(1).预兆。《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伐谋先兆,挤响于音。” 李善 注:“言将伐其谋,先其未兆。” 唐 方干 《送王霖赴举》诗:“须凭吉梦为先兆,必恐长才偶盛时。” 宋 曾巩 《喜晴》诗:“阴消阳胜有先兆,宇宙丹翠含冲融。”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日间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间良知即是收敛凝一的,有梦即先兆。” 老舍 《柳屯的》:“大家似乎都以为这是一种先兆--‘ 柳屯 的’要玩完。”
(2).预见。《西游记》第八五回:“我师父也有些儿先兆。他説不是天风,果然此风又是个妖精在这里弄喧儿哩。”
词语解释:先路  拼音:xiān lù
(1).亦作“ 先輅 ”。天子或诸侯使用的一种用象牙装饰的正车。《书·顾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 孔 传:“先輅,象;次輅,木。金、玉、象皆以饰车,木则无饰。”一说即木辂。 蔡沉 集传:“先輅,木輅也。”《书·顾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 孔 传:“先輅,象;次輅,木。金、玉、象皆以饰车,木则无饰。”一说即木辂。 蔡沉 集传:“先輅,木輅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郑伯 赏入 陈 之功,三月甲寅朔,享 子展 ,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 汉 张衡 《东京赋》:“奉引既毕,先輅乃发。”
(2).指圣王之道。《楚辞·离骚》:“乘騏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王逸 注:“路,道也。言己如得任用,将驱先行,愿来随我,遂为君导入圣王之道也。”
(3).犹先行。《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宋书·柳元景传》:“今王旗北扫,当令仁声先路。”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于凝》:“﹝ 凝 ﹞令僮僕先路,以备休憩。”
(4).犹先河。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两都赋序》‘白麟’、‘神雀’二比,‘言语’‘公卿’二比,即开 明 人八比之先路。” 清 欧阳巨源 《〈官场现形记〉序》:“限资之例,始於 汉 代,定以十算,乃得为吏,开捐纳之先路,导输助之滥觴。”
词语解释:先烈  拼音:xiān liè
(1).祖先的功业。《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孔 传:“使能继先王之功业。”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之三:“仰寻先烈,思致升平。”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魏 晋 以来,逮相师法,用以叙先烈,述祖德。”
(2).建有功业的先人。 唐 杜牧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崔公行状》:“易名定謚,为国常典,敢书先烈,达于执事,附于史氏云尔。” 宋 司马光 《进古文孝经指解表》:“伏惟尊号皇帝陛下,纯孝之性发於自然,动静云为,必咨训典,起居出入,不忘先烈。” 清 钱谦益 《户部广西清吏司主事李孔度授承德郎制》:“尔先人昭事我祖,公望岿然;尔尚佽我多艰,无忘先烈。”
(3).对烈士的尊称。 徐特立 《论国民公德》:“爱国不要成为完全是思想上的,要用爱国的思想推动行动,并且不要忘记百年来为祖国流血的先烈。”
词语解释:先志  拼音:xiān zhì
(1).先立志向。《礼记·学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孔颖达 疏:“若学为士,则先喻教以学士之志。”
(2).乘胜之志。《后汉书·臧宫传论》:“斯诚雄心尚武之几,先志翫兵之日。” 李贤 注:“先志者,乘胜之志也。”
(3).先人的遗志。《魏书·高祖纪上》:“朕猥承前绪,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缉熙政道。”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明远大师塔碑铭》:“道俗众万辈恭敬悲泣,备涅槃威仪,迁全身归于湖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上》:“﹝ 伯禽 二女﹞以厥祖遗言,俾卜葬 青山 ,以成先志。”
词语解释:先几  拼音:xiān jī
预先洞知细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神仙·仙姑避迹》:“ 何廷玉 、 罗万象 等数十辈,皆以失旨伏诛,仙姑明哲先几,即谓之仙亦可。” 明 屠隆 《綵毫记·拜官供奉》:“念隐忧漆室效葵倾,鉴先几曲突徙薪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速著先几之识,勿貽后至之诛。”
词语解释:先务  拼音:xiān wù
首要的事务。《孟子·尽心上》:“ 尧 舜 之知,而不徧物,急先务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下》:“盖《论语》云‘不教而杀者’,谓其先务之不知,而专事其末耳。”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治生》:“今观其言曰: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顾著者於此,亦非谓人必以科学为先务。”
词语解释:先令  拼音:xiān lìng
(1).在命令下达之前。《韩非子·饰邪》:“昔者 舜 使吏决鸿水,先令有功而 舜 杀之。”
(2).临终前嘱咐。《汉书·杨王孙传》:“﹝ 王孙 ﹞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臝葬,以返吾真。’” 颜师古 注:“先令,为遗令。”
(3). 英国 旧辅币名,一先令等于一镑的二十分之一。
词语解释:先着  拼音:xiān zhāo
谓必须先办的事。 明 高攀龙 《与泾阳论知本》:“失了先著,便不可入道。先著即在格物。”
词语解释:先茔  拼音:xiān yíng
先人坟茔。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 敬皇后 梓宫,启自先塋,将祔于 兴安陵 。” 宋 范公偁 《过庭录》:“尔何所见,吾正恐愚民致疑,害尔先塋耳。” 清 龚自珍 《某生与友人书》:“君家先塋 邓尉 侧,佳木生之杂紺碧。”
词语解释:先赏  拼音:xiān shǎng
古代冬至到上元期间的观赏宴游活动称为“先赏”。《宣和遗事》前集:“每岁冬至后,即放灯。自 东华 以北,并不禁夜,从市民行铺夹道以居,纵博羣饮,至上元后,乃罢。谓之‘先赏’。”
词语解释:先是  拼音:xiān shì
在此以前。多用于追述往事之词。《史记·平準书》:“初,先是往十餘岁, 河 决 观 , 梁 楚 之地固已数困。” 唐 元稹 《招讨镇州制》:“如有能斩凶渠者,先是六品已下官宜与三品正员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李温陵相》:“惟 李 即赴阁办事。先是推举时,言路攻 李 者,矢如蝟毛。” 邹鲁 《贵州光复》:“先是 贵州 政界有宪政预备会者,以君主立宪倡。”
词语解释:先垄  拼音:xiān lǒng
亦作“ 先陇 ”。 祖先的坟墓。 唐 牟融 《翁母些》诗:“先壠每怀风木夜,画堂无復綵衣时。” 宋 苏辙 《送韩康公归许州》诗:“兹行迫寒食,归及埽先垄。”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 温公 先陇在 鸣条山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刘监税 的儿子……取 郑司业 明仲 的女儿为妻,后来死了三个月,将去葬於 郑 家先陇之傍。”《剪灯新话·翠翠传》:“今汝已矣,将取汝骨迁於先壠。”
词语解释:先汉  拼音:xiān hàn
即 西汉 。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 先汉 所以兴隆也。” 宋 刘炎 《迩言》:“ 司马 文优於 欧阳 ,远齐 先汉 ,自诚实而充也。”
词语解释:先意  拼音:xiān yì
见“ 先意承志 ”。
词语解释:先意承志  拼音:xiān yì chéng zhì
本谓孝子先父母之意而承顺其志,后泛指揣摩人意,谄媚逢迎。《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 宋 岳珂 《桯史·寿星通犀带》:“ 德寿 在北内,颇属意玩好, 孝宗 极先意承志之道。”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张文和之才》:“然其善於窥测圣意,每事先意承志。” 鲁迅 《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我不是别人,那知道别人的意思呢?‘先意承志’的妙法,又未曾学过。”亦作“ 先意承旨 ”、“ 先意承指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先意承指者,佞諂之徒也。”《梁书·王僧孺传》:“俛首胁肩,先意承旨。”亦省作“ 先意 ”。 唐 元结 《喻友》:“玄纁束帛以先意,荐轮拥篲以导道。”《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时朝中有个佞臣唤做 梁邱据 ,专以先意逢迎,取悦於君。”
词语解释:先猷  拼音:xiān yóu
先世圣人的大道。语出《文选·班固〈幽通赋〉》:“謨先圣之大猷兮,亦邻德而助信。”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猷,道也。言人常当謨先圣人之道。” 唐 韩愈 《卢氏墓志铭》:“夫人本宗,世族之后,率其先猷,令德是茂。” 宋 胡宿 《禁内降诏》:“绍承骏烈,祗服先猷。”
词语解释:先农  拼音:xiān nóng
古代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的农神。或谓 神农 ,或谓 后稷 。 汉 王充 《论衡·谢短》:“社稷、先农,灵星何祠?”《后汉书·礼仪志上》“力田种各耰讫” 刘昭 注引《汉旧仪》:“春始东耕於藉田,官祠 先农 。 先农 即 神农炎帝 也。”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校猎求初吉, 先农 卜上寅。”《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萧云仙 建一坛场,立起 先农 的牌位来,摆设了牛羊祭礼。”
词语解释:先露  拼音:xiān lù
分娩时胎儿首先露出子宫口的部位。例如:头先露;臀先露。
词语解释:先戒  拼音:xiān jiè
(1).预先戒备。《吴子·料敌》:“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
(2).开路警戒。《楚辞·离骚》:“鸞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词语解释:先日  拼音:xiān rì
从前;日前。《汉书·邹阳传》:“吾先日欲献愚计。” 唐 韩愈 《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傅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于时未有。”《西游记》第四九回:“先日也曾陪御宴,今朝秉正保 唐僧 。”
词语解释:先灵  拼音:xiān líng
祖先的神灵。《文选·张衡〈东京赋〉》:“宪先灵而齐轨,必三思以顾愆。” 薛综 注:“先灵,先圣之神灵,即谓 尧 舜 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惟宗室列侯为 王莽 所废,先灵无所依归,朕甚愍之。” 明 《杀狗记·乔人负心》:“便杀了七代先灵,我心疼实难移动。”
词语解释:先业  拼音:xiān yè
(1).先人的事业。《国语·晋语九》:“及 景子 长於公宫,未及教训而嗣立矣,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业。”《南史·裴子野传》:“ 子野 曾祖 松之 , 宋 元嘉 中受詔续修 何承天 《宋史》,未成而卒, 子野 常欲继成先业。” 清 陈梦雷 《解介士传》:“使 彭王 守先业勿替臣节,膏流天壤,当与借箸分肉之功争烈。”
(2).佛教语。宿业。《百喻经·尝庵婆果喻》:“目睹现世贵贱贫穷皆是先业所获果报,不知推先业以求因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为通耳。”
词语解释:先庚  拼音:xiān gēng
谓颁布命令前先行申述。《易·巽》:“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孔颖达 疏:“申命令谓之庚。民迷固久,申不可卒,故先申之三日;令著之后,復申之三日,然后诛之。民服其罪,无怨而获吉矣。”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退思常后已,下令必先庚。”
词语解释:先施  拼音:xiān shī
(1).《礼记·中庸》:“所求乎朋友,先施之。” 孔颖达 疏:“欲求朋友以恩惠施己,则己当先施恩惠於朋友也。”后以“先施”指人先行拜访或馈赠礼物。 唐 元稹 《酬段丞》诗:“赤心芳苦鬭,红烛以先施。” 明 邵璨 《香囊记·酬恩》:“老母援溺之情,小弟提携之义,大恩未报,又辱先施。”《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那 乌克斋 原是 安老爷 的学生,如今又作了公子的座主,早行了个先施的礼。”
(2).即 西施 。《文选·宋玉〈神女赋〉》“ 西施 掩面,比之无色” 唐 李善 注:“ 先施 、 西施 ,一也。”
词语解释:先机  拼音:xiān jī
(1).先占有利的时机。 明 何景明 《种麻篇》:“先机失所豫,临事徒嗟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专杀不行於閫外,先机恐失于彀中。” 张爱萍 《从遵义到大渡河》:“为争取先机,一面命令部队准备架桥,一面积极设法泅水渡江。”
(2).犹先几。
共21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