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末字词组
足充殷充出充钻充廓充朋充刷充填充
扩充实充假充折充投充朦充刺充 
滥充肥充轮充抵充歪充繁充补充 
子充调充桄充混充派充回充完充 
充充冒充点充牣充流充私充垛充 

词语解释:足充  拼音:zú chōng
充足。 唐 韩愈 《潮州谢孔大夫状》:“穷州使宾罕至,身衣口食,绢米足充。”
词语解释:扩充  拼音:kuò chōng
(1).扩大充实;扩大增加。语本《孟子·公孙丑上》:“知皆扩而充之矣。” 宋 朱熹 《由义斋铭》:“羞恶尔汝,勉扩充兮;遵彼大路,行无穷兮。”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非非子》:“ 徐天赐 魏国公 第宅在 大功坊 内,基与府学相接,不能扩充尺寸地。” 老舍 《二马》第二段十二:“你们现在有这点钱,顶好把这个生意扩充一下。”如:扩充名额。
(2).丰满,发胖。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见儿》:“[浄跪见介]老爷,小人走错了。[生扶起介]是我,起来。[浄]你一发扩充了。”
词语解释:滥充  拼音:làn chōng
“滥竽充数”之省。 指冒充凑数的人。《清史稿·选举志一》:“学政严加遴选,滥充发回原学。”参见“ 滥竽充数 ”。
词语解释:滥竽充数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有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比喻以次充好。《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方今朝廷正在整飭文风,自然要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止靠着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这当然不能让任何人滥竽充数。”参见“ 滥竽 ”。
词语解释:子充  拼音:zǐ chōng
原为人名, 郑国 的美男子。亦以谓美好的人。《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 子充 ,乃见狡童。” 毛 传:“ 子充 ,良人也。” 马瑞辰 通释:“《孟子》:‘充实之谓美。’《唐韵》:‘充,美也。’ 子充 犹言 子都 ,故为良人。”
词语解释:充充  拼音:chōng chōng
(1).悲戚貌。《礼记·檀弓上》:“始死,充充如有穷。” 郑玄 注:“皆忧悼在心之貌也。” 孔颖达 疏:“言亲始死,孝子匍匐而哭之,心形充屈,如急行道极,无所復去,穷急之容也。”
(2).喜悦貌。 唐 沉亚之 《与潞鄜州书》:“ 亚之 纳喜於心,充充焉捶马走僕,忘其劳,失其怠。” 元 揭傒斯 《善馀堂记》:“﹝余﹞及其门,则鷄犬不惊,童僕閒暇,皆充充然有自得之意。”
词语解释:殷充  拼音:yīn chōng
丰盛;充裕。 晋 左思 《吴都赋》:“江湖嶮陂,物产殷充。” 晋 孙绰 《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
词语解释:实充  拼音:shí chōng
方言。老实。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这伢子实充、稳重,田里工夫门门都来得。”
词语解释:肥充  拼音:féi chōng
体肥肉充。《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汉 郑玄 笺:“﹝鱼﹞处於藻,既得其性则肥充,其首颁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任羊遶栅抽食,竟日通夜,口常不住。经冬过春,无不肥充。”《隋书·李密传》:“未若直趣 滎阳 ,休兵馆穀,待士马肥充,然可与人争利。” 元 王祯 《农书》卷五:“鹅惟食五穀稗子及草菜……水稗实成时,尤是所便,啗此足得肥充。”
词语解释:调充  拼音:diào chōng
调离原职充任新职。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他后来由巡警道调充了劝业道,大约也就是对于这种众怒的缓冲政策了。”
词语解释:冒充  拼音:mào chōng
以假充真。《元典章新集·户部·灾伤》:“﹝官吏﹞据冒充灾伤人户,未纳差税,拟合革拨相应。”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旧相起授他官》:“﹝ 彭文勤 ﹞以兄子 良馵 冒充吏员,为 初彭龄 劾,降补礼部右侍郎。” 叶圣陶 《北上日记·二月二十七日》:“此行大部须冒充船员身分,改穿中式短服。”
词语解释:出充  拼音:chū chōng
犹出任。 辽 李万 《韩橁墓志铭》:“﹝ 韩橁 ﹞出充 燕京 留守衙内马步军都指挥使。”
词语解释:假充  拼音:jiǎ chōng
假冒;冒充。《三国志·魏志·文德郭皇后传》“ 文帝 不从,遂立为皇后”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后上表谢曰:‘……诚不足以假充女君之盛位,处中馈之重任。’”《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空船回去,就揽这行生意,假充座船,请得个官员坐舱,那船头便去包揽他人货物,图个免税之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假充》:“ 越 人以人之诈冒者为假充,有曰假充在行人,或曰假充有钱人。按此二字亦古。” 老舍 《黑白李》:“他并不假充行家,只信这可以养性。”
词语解释:轮充
轮流担任工作
词语解释:桄充  拼音:guàng chōng
光大充实。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以道德言,彼虽亦有父子兄弟之爱,顾其爱不能持久,又不知桄充其爱。”
词语解释:点充
点派充任。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但点充之后,止令司钱粮出纳,断不可别有苛求。”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社仓厉民》:“而以粮户之有家者点充社长,轮转交代,以致出纳弊生。”
词语解释:钻充  拼音:zuàn chōng
钻营并充任。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慎选户长》:“从来报丁户长多係积年奸递、土棍钻充,希图取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佥粮里》:“其里排,往往地方猾棍、熟惯衙门者钻充,或在城之豪蠹包揽。”
词语解释:折充  拼音:shé chōng
折合抵数。 宋 苏辙 《龙川略志》卷八:“今欲罢铸一百万贯,漕司既收铸本五十万贯矣,其餘五十万贯,以内藏紬丝绵止据元价折充。”《元典章·户部四·婚礼》:“婚姻聘财表里头面诸物在内,并不以元宝钞为则,以财畜折充,听若和同,不拘此例。”
词语解释:抵充  拼音:dǐ chōng
抵偿充当。《元典章·户部五·典卖》:“将各户原买并在户餘粮四十五石二斗,抵充补替 杨汝玉 站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支放缓急》:“存留中宜因时支给者……有公用抵充。”
词语解释:混充  拼音:hùn chōng
蒙混冒充。 李大钊 《混充牌号》:“世间有一种人物、主义、或是货品流行,就有混充他的牌号的纷纷四起。”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九:“ 王伯申 自私自利,从头到脚一副守财奴的骨头,可是他偏要混充大老官,开口公益,闭口地方上的事。” 郭沫若 《羽书集·对文化人的希望》:“他们由 南通 到 镇江 的时候,沿途化整为零,三三两两地插入难民群里面混充他们的儿女。”
词语解释:牣充  拼音:rèn chōng
充实。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然则 俄国 之帝国主义,必非如外国之欲求市场於他地也,彼虽求得市场,而亦无製造品以牣充之、利用之也。”
词语解释:廓充  拼音:kuò chōng
扩充。 郭沫若 《蒲剑集·文化与战争》:“如不尽力加以培养和廓充,绝不能获得高度的发展。”
词语解释:投充  拼音:tóu chōng
(1).投靠权势人家充当奴仆以得到庇护。《清会典事例·户部·户口》:“八年諭,投充人有生事扰民者,本主及该佐领,如知情皆连坐。”《清史稿·食货志一》:“其户下人祖父或係契买,或係 盛京 带来,或係带地投充,分别注明。”
(2).投往充当。 清 洪昇 《长生殿·驿备》:“老爹,有一个投充女工的老婆子在外。”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六:“我初到 莫斯科 时曾经遇见一共产党,这次他去投充志愿军,也死在里面。”
词语解释:歪充  拼音:wāi chōng
胡乱冒充。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他老子在那里做官来,他也是小哥,诈官的该徒,我根前歪充,叫总甲来绑了这弟子孩儿。”
词语解释:派充  拼音:pài chōng
派遣充当。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一节:“许多工人是由士兵派充的,在局厂内部仍然沿用着军队中的管理制度。”
词语解释:流充  拼音:liú chōng
流配。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请愿结果失败了, 清 廷把 温世森 逮捕了,流充到 新疆 。”
词语解释:朋充  拼音:péng chōng
谓合伙蒙混冒充。《清会典事例·刑部·私充牙行埠头》:“各处关口地方,有土棍人等,开立写船保载等行,合伙朋充……枷号一月,杖八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比较》:“或当官报认,或私帮朋充。”
词语解释:朦充  拼音:méng chōng
蒙混冒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我在旁边看时,那承揽纸上印就的格式,甚么限月日交货,甚么不得以低货朦充等字样,都是刻就的。”
词语解释:繁充  拼音:fán chōng
繁盛。《晏子春秋·外篇下八》:“声乐繁充,而世德滋衰。”
词语解释:回充  拼音:huí chōng
用废物塞满(如回采工作面)
词语解释:私充  拼音:sī chōng
私自冒充顶替。《明律·户律·私充牙行埠头》:“凡城市乡村诸色牙行及船埠头,并选有抵业人户充应,官给印信文簿,附写客商船户住贯姓名、路引字号、物货数目,每月查照,私充者杖六十。”
词语解释:刷充  拼音:shuā chōng
选取充当。《元典章·兵部一·新附军》:“奉圣旨事意拘刷到元有手额字号军数,俱係亡 宋 当奕分有请军人,并不曾於百姓内手上有雕青之人刷充为军是实。”
词语解释:刺充  拼音:cì chōng
征调充任。《宋史·兵志五》:“乞令保毅军已於丁数内拣刺充义勇者,与免承认保毅。” 宋 李纲 《具荆湖南北路已见利害奏状》:“不堪披带出战,尚堪执役之人,合刺充厢军,分隶诸州。”
词语解释:补充  拼音:bǔ chōng
(1).因不足或损失而加以添补。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馆学生三百人皆取文武三品已上,及国公子孙从三品已上曾孙补充。” 宋 司马光 《乞以十科举士札子》:“遇本科职任有闕,则委执政亲检逐簿,选名实相称,或举主多或有劳绩之人补充。” 老舍 《四世同堂》十五:“得些工资,补充地亩生产的不足。”
(2).在主要事物之外另行追加的。 巴金 《关于〈神·鬼·人〉》:“《鬼》不过是《神》的补充。”
词语解释:完充  拼音:wán chōng
完备充裕。《新唐书·任迪简传》:“﹝ 任迪简 ﹞承 茂昭 奢纵后,公私屈覂,欲饗士,无所给,至与下同糲食,身居戟户。踰月,军中感其公,请安卧内, 迪简 乃许。三年,上下完充。”
词语解释:垛充  拼音:duǒ chōng
亦作“垜充”。 谓以垛兵法补充士卒。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疏》:“正军于勾补之中寓垜充之法,大率务如原额而止。” 明 唐顺之 《与严介谿相公书》:“至於垜充招募之军,只缘当时处置欠当,将东人补西军而西人却补东军。”
词语解释:填充  拼音:tián chōng
(1).指填补某个空间。如:填充作用。
(2).教学中测验的一种方法。把问题写成一句话,空着要求回答的部分,让人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