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儗儗 拼音:nǐ nǐ
(1).茂盛貌。《汉书·食货志上》:“故其诗曰:‘或芸或芓,黍稷儗儗。’芸,除草也;芓,附根也。言苗稍壮,每耨輒附根,比盛暑,陇尽而根深,能风与旱,故儗儗而盛也。” 颜师古 注:“儗儗,盛貌。”
(2).众多貌。 唐 王光庭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诗:“虎貔纷儗儗, 河 洛 振熊熊。” 唐 元结 《演兴·闵岭中》:“彼猛毒兮曹聚,必凭托乎阻修,常儗儗兮伺人,又如何兮不愁?”
(1).迟疑貌。 唐 柳宗元 《梦归赋》:“若有鉥余以往路兮,驭儗儗以回復。”
(2).凝滞貌。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清霜薄日的早晨,冻得儗儗的云色,映着半新不旧的赤旗。”词语解释:切儗 拼音:qiē nǐ
谓舞者摩肩擦膀而动作皆有所比拟。《文选·傅毅〈舞赋〉》:“摘齐行列,经营切儗。” 李善 注:“言舞人举引,皆有所比拟也。” 吕向 注:“肩相摩切而为比儗也。”词语解释:供儗 拼音:gòng nǐ
见“ 供拟 ”。
词语解释:供拟 拼音:gòng nǐ
亦作“ 供儗 ”。 供给,供应。《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岁时服用,自可百司供拟。”《新唐书·魏少游传》:“诸王、公主悉有次舍,供儗穷水陆。”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萧公墓表》:“所在供拟,多伤物命,其违天意甚矣,自今宜罢之。”词语解释:僭儗 拼音:jiàn nǐ
僭拟。越分妄比。《汉书·贾谊传》:“诸侯王僭儗,地过古制。” 颜师古 注:“儗,比也,上比於天子。”《新唐书·杨凭传》:“ 德宗 时假借方镇,习为僭儗事。” 清 薛福成 《书太监安得海伏法事》:“太监 安得海 矫旨出都,舟过 得州 ,僭儗无度,招摇煽惑,声势赫然。”词语解释:俦儗 拼音:chóu nǐ
隐默不前。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百寮賡歌以美时,六合鼓舞以颂德,先生独宴默书阁,舍翰词林,奚其为儔儗也?”词语解释:佁儗 拼音:chì nǐ
1.停滞不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颜。” 颜师古 注:“ 张揖 曰:‘佁儗,不前也。’ 师古 曰:‘佁音丑吏反,儗音鱼吏反。佁儗又音态碍。’” 唐 杜甫 《封西岳赋》:“而千乘万骑,已蠖略佁儗,屈矫陆离,惟君所之。” 宋 欧阳修 《谢进士及第启》:“流离末路,佁儗后尘。”
2.闲缓貌。《文选·马融〈长笛赋〉》:“或乃植持縼纆,佁儗宽容。” 刘良 注:“佁儗,闲缓貌。谓声或乃立而相持,如绳结之不散,又闲缓而宽容也。”
3.犹豫不果决。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五月造我语,知非佁儗人。” 王琦 注引 田汝成 曰:“言人进退不果曰佁儗。” 唐 柳宗元 《梦归赋》:“纷若喜而佁儗兮,心回互以壅塞。” 清 王士禛 《龙门阁》诗:“ 子阳 昔跃马,妖梦成佁儗。”词语解释:儓儗 拼音:tái nǐ
痴呆,愚钝无知。《广韵·去代》:“儓儗,痴皃。” 元 刘中 《芳梅如佳人赠襄城卫昌叔》诗:“芳梅如佳人,不见令人思……尘中儓儗子,谓我酷好奇。”词语解释:摹儗 拼音:mó nǐ
见“ 摹拟 ”。
词语解释:摹拟 拼音:mó nǐ
(1).亦作“ 摹儗 ”。模仿。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文通 诗体总杂,善於摹拟。筋力於 王微 ,成就於 谢朓 。” 宋 陆游 《嘉祐院观壁间文湖州墨竹》诗:“纷纷可笑空摹拟,尔辈毫端万斛尘。” 明 宋濂 《经畬堂记》:“世儒不之察,顾切切然剽攘摹儗其辞为文章,以取名誉於世。” 清 何绍基 《〈使黔草〉自序》:“至於刚柔阴阳,禀赋各殊,或狂或狷,就吾性情,充以古籍,閲歷事物,真我自立,絶去摹儗,大小偏正,不枉厥材,人可成矣。” 萧军 《羊·樱花二》:“教员们常领他们到那里去画风景,也有自己跑到假山各处摹拟兵们打仗的。”
(2).指仿制品。 元 杨弘道 《东坡〈石钟山记〉墨迹》诗:“摹拟遍天下,真伪杂相半。”
(3).犹假想。 艾青 《火把·演说》诗:“他的眼睛在灯光下闪烁,像在搜索他所摹拟的敌人。”词语解释:比儗 拼音:bǐ nǐ
比匹;比并。《汉书·高帝纪下》:“地分已定,而位号比儗,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於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 颜师古 注:“言大王与臣等并称王,是为比类相儗,无尊卑之差别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训俗》:“彼佛浮淤之论,天方天主荒唐牵强之辞,何足与我中土之圣道王言互相比儗!”词语解释:希儗 拼音:xī nǐ
犹希拟。效法。 宋 林逋 《杂兴》诗之一:“前贤风概聊希儗,一刺偏多 井大春 。”词语解释:指儗 拼音:zhǐ nǐ
比拟。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圣贤之文与后世之词,纯驳、工拙、多寡,不大相远也。而世人望之若天然,不敢指儗之者,以其不务奇其词而奇其意,故举天下好奇者莫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