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首字词组
儆戒儆悟儆急儆守儆惕儆切儆畏 
儆鉴儆息儆惧儆报儆戢儆儆儆动 
儆省儆导儆备儆励儆懔儆跸儆醒 

词语解释:儆戒  拼音:jǐng jiè
警戒;戒备;戒惧。《书·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 宋 司马光 《进〈古文孝经指解〉表》:“府库者祖宗之府库,不可以赏非其功;法令者祖宗之法令,不可以罚非其罪:慎之重之,益自儆戒。” 明 张居正 《宵夜勤政》诗:“世泰何曾忘儆戒,年丰犹自念寒飢。”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我希望你留着不死,把我兄弟的故事传播出去,使天下后世的人晓得有我兄弟这样一位英雄,也使天下后世的暴君污吏知道儆戒。”
词语解释:儆鉴  拼音:jǐng jiàn
鉴戒。《新唐书·崔群传》:“比詔学士集前世事为《辨谤畧》,以自儆鉴。”
词语解释:儆省  拼音:jǐng xǐng
警诫省悟。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 丁公 此举大快人意,大快生平,亦大有功於朝廷矣。从此大有儆省,大有震惧,不敢慢法以自作殃,何可当哉此疏也邪!”《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王不知儆省,必有身弑国亡之祸。”《明史·宋纁传》:“言官极论得失,要使人主动心;纵罪及言官,上意犹有所儆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榜其罪,使远邇所共闻,所以兴其儆省之念,知其所恶而勿为。”
词语解释:儆悟
儆醒。儆戒,醒悟
词语解释:儆息  拼音:jǐng xī
警戒慰勉。《清史稿·世祖纪二》:“今一意修省,祗惧天戒。大小臣工,宜相儆息。”
词语解释:儆导  拼音:jǐng dǎo
警诫疏导。 唐 白居易 《动静交相养赋序》:“ 居易 常见今之立身行事者,有失於动,有失於静,斯由动静俱不得其时与理也。因述其所以然,用自儆导。”
词语解释:儆急  拼音:jǐng jí
紧急(事件)。一般指军情。《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初,帝在兵閒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 陇 蜀 平后,非儆急,未尝復言军旅。”
词语解释:儆惧  拼音:jǐng jù
戒惧;警惕和畏惧。《国语·晋语二》:“以主其祭祀,且镇抚其国家及其民人,虽四邻诸侯之闻之也,其谁不儆惧於君之威,而欣喜於君之德!”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 老志 密奏谓:‘他日上与 郑后 皆有难,深可儆惧。’”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知微》:“二公( 周公 、 太公 )之孙子苟能日儆惧於二公之言,又岂俟 孔子 出而始议变乎?” 清 林则徐 《会札澳门厅传谕义律条款》:“其餘各躉船均当儆惧,即日全出 老万山 ,各奸夷亦须即日附搭回去。”
词语解释:儆备  拼音:jǐng bèi
警戒防备。《左传·成公十六年》:“公待於 坏隤 ,申宫儆备,设守而后行。”《后汉书·西羌传》:“又数遣使驛通动静,使塞外 羌夷 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备。”《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尹子奇 益兵围 睢阳 益急, 张巡 於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 巡 乃寝兵絶鼓。”《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王素稔 忠贤 恶,深自儆备,其党自危。”
词语解释:儆守  拼音:jǐng shǒu
戒备防守。《东周列国志》第六四回:“﹝ 齐庄公 ﹞先侵 衞 地, 衞 人儆守,不敢出战。”
词语解释:儆报  拼音:jǐng bào
警报,告急的通知或信号。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继娶团圆》:“太平时世,民安奸盗息,三边烽火无儆报。”
词语解释:儆励  拼音:jǐng lì
警戒策励。《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帝﹞谓宰相曰:‘ 汉 制,刺史以天条问事, 诸葛亮 有武臣七戒,朕今参求要道以儆励羣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工界诸公﹞应当随学商二界之后,以消极罢工手段,儆励政府。”
词语解释:儆惕  拼音:jǐng tì
(1).戒惧。《明史·沉溍传》:“帝尝以勋臣子弟多骫法,撰《大誥》二十二篇,諭天下武臣皆令诵习,使之儆惕。”
(2).指使戒惧。 郭沫若 《恢复·如火如荼的恐怖》诗:“我们的眼前一望都是白色,但我们是并不觉得恐怖。我们杀了一个要儆惕一百个,我们的恐怖是如火如荼。”
词语解释:儆戢  拼音:jǐng jí
戒惧而有所收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访拿蠹棍》:“夫新官初蒞,当此积弱之餘,不大有以振剔之,则奸恶无所儆戢,而良懦愈致欺凌。”
词语解释:儆懔  拼音:jǐng lǐn
戒惧。 清 吴敏树 《为守斋五叔父暨张叔母五旬双庆之序》:“而侄窃愿以斯言者,与 梦松 及诸兄弟共儆懔之。”
词语解释:儆切  拼音:jǐng qiē
审慎而切实。 清 包世臣 《族兄纪三先生郑本〈大学〉〈中庸〉说序》:“是故 郑 义宏达儆切,无可非议,无有渗漏。”
词语解释:儆儆  拼音:jǐng jǐng
不安貌;戒惧貌。《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毛 传:“耿耿,犹儆儆也。” 孔颖达 疏:“仁人既与小人并列,恐其害於己,故夜儆儆然不能寐,如人有痛疾之忧,言忧之甚也。” 明 张居正 《苑田纪》:“然乃抑畏自将,稼穡为念,日儆儆焉无淫於观、於逸、於游、於田,以奉厥邦常,祗若明命。”
词语解释:儆跸  拼音:jǐng bì
谓在皇帝出入经过的地方严加戒备,断绝行人。儆,警戒;跸,清道。《周礼·夏官·隶仆》“掌蹕宫中之事” 汉 郑玄 注:“宫中有事则蹕,。 郑司农 云:‘蹕谓止行者清道,若今儆蹕。’”
词语解释:儆畏  拼音:jǐng wèi
警惕和畏惧;戒惧。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尤愿陛下儆畏天戒,矜恤民穷。”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八节:“ 道光 帝责成他们‘分路兜剿,务使该夷片帆不返,俾知儆畏。’”
词语解释:儆动  拼音:jǐng dòng
(1).谓戒惧不安。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洪范》五福独不言贵者,贵近於高危。福之自至犹儆动,奈何枉道邀之。”
(2).打动;引动。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历史·南北朝乐歌中的歌谣》:“ 黄 诗注又云:‘田野踏歌者……其尾腔曰“娘来里,妈来里”,曰“小篮弟”,曰“娘十几”,皆男女儆动之词也。’”
词语解释:儆醒  拼音:jǐng xǐng
警诫而使醒悟。《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迁 想起梦中之事,痴呆了半晌:‘昔日我负 施 家,今日 尤生 负我,一般之理。只知责人不知自责,天以此梦儆醒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