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穷僻 拼音:qióng pì
(1).亦作“ 穷辟 ”。贫穷偏僻。《淮南子·原道训》:“处穷僻之乡,侧谿谷之间。”《汉书·萧何传》:“ 何 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宋 苏轼 《新城陈氏园》诗:“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严感遇》:“﹝ 严 ﹞居山中穷僻处,忍飢赋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她﹞就是跟 徐凤英 到 古北口 外收租时见过那险峻的山峦和穷僻的乡村。”
(2).贫困不遇。《战国策·韩策二》:“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 政 独安可嘿然而止乎?”
(3).指贫困不遇之时、地或人。 汉 王充 《论衡·艺增》:“言鹤鸣九折之泽,声犹闻於天,以喻君子修德穷僻,名犹达朝廷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越王 ﹞乃使羣臣身问疾病,躬视死丧,不厄穷僻,尊有德,与民同苦乐。”
(4).谓诗风清苦,用字冷僻。《诗话总龟后集·苦吟》引 宋 魏泰 《隐居诗话》:“ 孟郊 诗蹇澁穷僻,瑑削不暇,苦吟而成。”词语解释:幽僻 拼音:yōu pì
(1).幽隐,潜藏。 汉 张衡 《应间》:“及津者风攄,失涂者幽僻,遭遇难要,趋偶为幸。”
(2).幽静而偏僻。《北齐书·陆法和传》:“此寺幽僻,可以免难。”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此鼓或埋於土中,或沦於水滨,或隐蔽於幽僻之地。”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四折:“我将这个死尸埋在这幽僻去处。” 朱自清 《荷塘月色》:“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词语解释:深僻 拼音:shēn pì
(1).幽深偏僻。 唐 元稹 《天坛上境》诗:“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闲不似官。” 唐 康骈 《剧谈录·严史君遇终南山隐者》:“计其道路,去京不啻五六百里,然而林岫深僻,风景明丽。”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然今东南之隅,地方万里,有山海江湖险絶之势,溪洞林麓深僻之虞。”
(2).艰深冷僻。 唐 皎然 《诗式·诗有四离》:“虽期道情,而离深僻;虽用经史,而离书生。”《宋史·范杲传》:“﹝ 范杲 ﹞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词语解释:性僻 拼音:xìng pì
性情喜好。僻,通“ 癖 ”。 唐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词语解释:荒僻 拼音:huāng pì
(1).荒凉偏僻。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大抵 岭 南人稀地广,贼之所处,又更荒僻。”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似这般荒僻的山门。”《老残游记》第八回:“大约这荒僻山径,不会有强盗,虽走晚些,到也不怕他。”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北京 南城本来荒僻,我从他那里回家到东城,路却不少。”
(2).放纵怪僻。《旧唐书·裴度传》:“时骄主荒僻,辅首庸才,制置非宜,致其復乱。”《旧唐书·李德裕传》:“ 敬宗 荒僻日甚,游幸无恆,疏远贤能,昵比羣小。”
(3).学业荒疏,见识不广。 清 龙启瑞 《送吕介存南游序》:“士当斯时,苟伏处里门,大率荒僻固陋,不为当世齿。”词语解释:孤僻 拼音:gū pì
孤独怪僻。 唐 郑谷 《喜秀上人相访》诗:“忧荣栖省署,孤僻谢朝衣。”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引 种徵君 《寄怀》诗:“予生背时性孤僻,自信已道轻浮名。”锡剧《红色的种子》第五场:“不怪她性情孤僻难说话,我一定要打破这一关。”词语解释:山僻 拼音:shān pì
山中僻远之地。《宋史·潘夙传》:“中人之情,燕安忽事,直谓山僻蛮 獠 ,无可虑之理。”《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新野 山僻小村,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词语解释:静僻 拼音:jìng pì
幽静偏僻。 唐 皮日休 《临顿五言》之四:“静僻无人到,幽深每自知。” 唐 皇甫松 《大隐赋》:“聊疎放以安贫,冀静僻而为趣。” 沙汀 《丁跛公》:“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那条静僻的干堰沟上。”词语解释:遐僻 拼音:xiá pì
边远偏僻之地。 唐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那能访遐僻,还復寄琼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东山 之 圣泉 , 金陵 蒋山 之 八功德泉 , 摄山 之 珍珠泉 ,皆甘冽异常,其它难以枚举;但在穷乡遐僻,无人鑑赏耳。” 清 薛福成 《创开中国铁路议》:“如是而不联遐僻於呼吸,变贫弱为富强者,未之有也。”词语解释:多僻 拼音:duō pì
见“ 多辟 ”。
词语解释:多辟 拼音:duō pì
亦作“ 多僻 ”。多邪僻。《诗·大雅·板》:“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郑玄 笺:“民之行多为邪僻者,乃女君臣之过;无自谓所建为法也。”《诗·大雅·荡》:“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郑玄 笺:“‘疾,病人’者,重赋敛也;‘威,罪人’者,峻刑法也。其政教又多邪辟,不由旧章。辟,匹亦反。本又作僻。”《晏子春秋·问上七》:“无以多辟伤百姓。”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察 庾纯 、 贾充 之事,而见 师尹 之多僻。”
众诸侯。《诗·商颂·殷武》:“天命多辟,设都于 禹 之绩。” 郑玄 笺:“天命乃令天下众君诸侯立都於 禹 所治之功。”词语解释:邪僻 拼音:xié pì
亦作“ 邪辟 ”。
(1).乖谬不正。《管子·正世》:“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淫乱而便邪僻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辟无由来。’”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廉耻篤於家閭,邪僻销於胸怀。” 宋 苏辙 《私试进士策问》:“身蹈於礼而耳属於乐,如此而后邪辟不至。”《红楼梦》第一百回:“ 薛蝌 见这话越发邪僻了,打算着要走。”
(2).品行不端的人。《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周书·皇后传序》:“至於邪僻既进,法度莫修,冶容迷其主心,私謁蠹其朝政,则风化凌替,而宗社不守矣。”词语解释:偏僻 拼音:piān pì
(1).荒僻,交通不便。《英烈传》第二七回:“那士卒因地方偏僻,全不提防,都酣酣的大睡。” 清 姚鼐 《张仲絜时文序》:“﹝ 常熟 ﹞虽偏僻下邑,其士人多知乘时,或逾於都会广聚之区,习使之然也。”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我家的所在很偏僻。”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章:“ 热河省 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住着一家姓 李 的人家。”
(2).引申为孤陋,见闻短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二兄偏僻,必以我言为河汉,请晰言之,可乎?”
(3).指冷僻,不常见。 许地山 《换巢鸾凤》:“我先说了,不许用偏僻的句。”
(4).偏颇,不公正。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你道的差了,天有万物於人,人无一物於天,天有甚么偏僻那?”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理学偏僻》:“ 王荆公 以《春秋》为断烂朝报,不列六经; 程伊川 以《资治通鑑》为玩物丧志,禁人勿习。讲理学者偏僻,往往如此。”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放言倡论,冒为经世之谈;袭貌遗神,流为偏僻之论。”
(5).指房中术。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人事》:“士大夫至晚年,多事偏僻之术;往往无子者,盖交感之道,必精与气,然后生育。而偏僻之术,多加以繫缆之法,盖气不过,所以无子也。” 元 朱庭玉 《梁州第七·妓门庭》套曲:“有几多説不尽人不会的偏僻、风流、是非,造次不容易。”词语解释:迂僻 拼音:yū pì
(1).偏僻。《宋史·食货志下八》:“山间迂僻之县镇,经理未定之州郡,悉罢而免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蔬食一》:“近地且然,况寥廓而迂僻者乎?”
(2).迂诞怪僻,不合情理。 宋 司马光 《与吴丞相充书》:“ 光 愚戇迂僻,自知於世无所堪可,以是退伏散地,苟窃微禄,以庇身保家而已。” 元 陈栎 《勤有堂随录》:“后来渐渐迂僻,如註 杜 诗,多説得迂晦,教人费力解説,可怒。”《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天下事,被此老迂僻之论败坏者多矣,不独此一豆棚也。”词语解释:乖僻 拼音:guāi pì
反常;怪僻。《宋书·何偃传》:“ 偃 不自安,遂发心悸病,意虑乖僻,上表解职,告医不仕。”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夫子之修《春秋》,皆遵彼乖僻,习其讹谬,凡所编次,不加刊改者矣。”《红楼梦》第九十回:“ 林丫头 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 林丫头 配他,也是为这点子。” 巴金 《和读者谈〈家〉》:“她成了一个性情乖僻的老处女。”词语解释:村僻 拼音:cūn pì
(1).偏僻。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四出:“此处村僻荒羌(芜),那人烟最稀。”《水浒传》第三七回:“又见打麦场边屋后,是一条村僻小路。”
(2).指村野偏僻之处。《三国演义》第三五回:“牧童亦停牛罢笛,熟视 玄德 ,曰:‘将军莫非破 黄巾 刘玄德 否?’ 玄德 惊问曰:‘汝乃村僻小童,何以知吾姓字?’”词语解释:闲僻 拼音:xián pì
亦作“闲僻”。 清静偏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敕批云:‘卿立庙之时,此地闲僻;今傍江修筑,举国胜游。与卿思之,深避喧杂,事资改作。’” 宋 王安石 《韩持国见访》诗:“江湖把一节,屡乞东南州。治民岂吾能,闲僻庶可偷。”词语解释:险僻 拼音:xiǎn pì
(1).险阻偏僻。《明史·把匝剌瓦尔密传》:“ 太祖 以 云南 险僻,不欲用兵。”
(2).生僻;不多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此本不是险僻难见的道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以其一韵之中,可用者不过数字,餘皆险僻艰生,备而不用者也。”词语解释:古僻 拼音:gǔ pì
犹古怪。《宣和画谱·石恪》:“然好画古僻人物,诡形殊状,格虽高古,意务新奇,故不能不近乎譎怪。” 郭沫若 《月蚀》:“这位 二木 先生人很古僻,他最崇拜的是 孔子 。”参见“ 古怪 ”。
词语解释:古怪 拼音:gǔ guài
亦作“ 古恠 ”。
(1).奇异;异常。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笔法高妙,相貌古怪。” 明 刘基 《题王元章梅花图》诗:“春牎走笔生古恠,中有窈窕倾城姿。”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为佳。” 何其芳 《画梦录·独语》:“他屋里有一个古怪的抽屉。”
(2).奇怪。表示出乎意料,难以理解。《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又古怪!我自半路遇见小娘子,偶然伴他行一程,路途上有甚皂丝麻线,要勒掯我同去?”《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好古怪!好古怪!我们一向紧紧的守定在此,从没个猫儿在他身上跳过,怎么就把死尸吊了起来?” 老舍 《全家福》第二幕:“ 新英 这个家伙,说来还不来,是有点古怪!”词语解释:冷僻 拼音:lěng pì
(1).冷落偏僻。 唐 白居易 《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诗:“ 霅溪 殊冷僻, 茂苑 太繁雄。”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名胜众所趋,谁歟耽冷僻。” 沙汀 《一个秋天晚上》:“因为这是一个冷僻的所在,背负着大山,前面又是湍激奔腾的河流,便在平日,只等公所的大门一关,竟也很难再找出一个人影子的。”
(2).不常见的。多指字、名称、典故、书籍等。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邱诗》:“ 钟 谭 等又从一字一句,标举冷僻,以为得味外味,则幽独君之鬼语矣。” 徐迟 《火中的凤凰》:“他从 欧洲 回国不久,无意间从一本冷僻的刊物上读到 常熟 藏书家 丁 氏的四首绝句。”
(3).指性格孤僻。 茅盾 《幻灭》六:“她自悔往日太冷僻,太孤傲,以至把一切人都看作仇敌。”词语解释:介僻 拼音:jiè pì
犹狷介。耿介孤僻,不随流俗。 唐 罗隐 《谗书·答贺兰友书》:“而受性介僻,不能方圆。”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及 常袞 为相,虽贿赂不行,而介僻自专,升降多失其人。” 宋 叶适 《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御史遂以介僻劾公罢。”词语解释:便僻 拼音:biàn pì
见“ 便辟 ”。
词语解释:便辟 拼音:biàn pì
亦作“ 便僻 ”。
(1).谄媚逢迎。《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邢昺 疏:“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南史·王晏传》:“﹝ 王晏 ﹞性甚便僻,渐见亲侍,常参议机密。”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褒客》:“便辟脂韦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辩。”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直隶 ,为帝都者七百餘年,举天下便僻巧媚之士凑集焉,加以从龙入关之裔,驱恣淫佚,恣慢横暴。”
(2).指谄媚逢迎之人。《书·冏命》:“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
(3).指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管子·立政》:“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新唐书·刘蕡传》:“惟忠贤是近,惟正直是用,内宠便僻无所听焉。” 章炳麟 《秦政记》:“ 秦王 则一任 李斯 、 王翦 、 蒙恬 而已,岂无便辟之使、燕昵之謁邪?”
(4).善于言辩。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娘为之咏》诗:“丰容好姿颜,便辟工言语。”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 刘伯温 如丛臺少年入説社,便辟流利,小见口才。”
(5).曲折移动貌。《诗·大雅·板》“无为夸毗” 唐 孔颖达 疏:“然则夸毗者,便僻其足,前却为恭,以形体顺从於人,故云以体柔人。”《新唐书·白孝德传》:“ 孝德 拥二矛,策马絶 河 ,半济, 怀恩 贺曰:‘事克矣。其揽轡便辟,可万全者。’”词语解释:远僻 拼音:yuǎn pì
遥远偏僻。亦指偏僻之地。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右相曰:‘寡君不以弊国远僻,奉迎君子,託以姻亲。’” 清 林则徐 《札各学教官严查生员有无吸烟造册互保》:“如住居远僻通学生员,无人认识,亦准保过之捐职贡监,递相保结。”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 道外 这种远僻街巷,沿 松花江 边,几间土屋……养着几只泥猪。”词语解释:邃僻 拼音:suì pì
幽深僻静。 唐 方干 《赠式上人》诗:“纵居鼙角喧闐处,亦共云溪邃僻同。” 明 汤显祖 《池上四时图赋》:“藴醰风而邃僻,漾空景以逶迤。”词语解释:狂僻 拼音:kuáng pì
狂妄邪僻。《晏子春秋·问下二十》:“不以上为本,不以民为忧,内不恤其家,外不顾其身游,夸言愧行,自勤于飢寒,不及丑儕,命之曰狂僻之民。”词语解释:慵僻 拼音:yōng pì
疎懒孤僻。 唐 黄滔 《冬暮山舍喜摽上人见访》诗:“共谈慵僻意,微日下林梢。”词语解释:旷僻
空阔而偏僻词语解释:怪僻 拼音:guài pì
(1).谓奇怪而罕见。 唐 柳宗元 《宥蝮蛇文》:“﹝蝮蛇﹞形甚怪僻,气甚祸贼。”
(2).古怪孤僻。 宋 苏轼 《谢欧阳内翰书》:“士大夫不深明天子之心,用意过当,求深者或至於迂,务奇者怪僻而不可读。”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女仙外史》:“性情孤冷,举止怪僻。” 罗旋 《红线记》二:“看得出姑娘是热情而又爽快,老人的脾气却不知是严峻还是怪僻。”词语解释:侧僻 拼音:cè pì
(1).偏僻。 唐 柳宗元 《愚溪对》:“今汝之託也,远王都三千餘里,侧僻迴隐。” 唐 陆龟蒙 《陋巷铭》:“鄙委侧僻,枢桑覆茨。”
(2).邪僻。 宋 石介 《庆历圣德诗》:“惟正直毋作侧僻。”词语解释:傲僻 拼音:ào pì
亦作“ 傲辟 ”。 傲慢邪僻。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乖慵遭傲僻,渐染生避性。”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风俗》:“其小人多尷尬而傲僻。”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严师之训童稚,鞭其傲辟,开其迷繆,惟恐其流於异学,陷於非人。”词语解释:陋僻 拼音:lòu pì
谓身处于穷乡僻壤。《新唐书·韦弘机传》:“ 显庆 中,为 檀州 刺史,以边人陋僻,不知文儒贵,乃脩学官,画 孔子 、七十二子、 汉 晋 名儒象,自为赞,敦劝生徒,繇是大化。”词语解释:淫僻 拼音:yín pì
见“ 淫辟 ”。
词语解释:淫辟 拼音:yín pì
亦作“ 淫僻 ”。
(1).放荡淫乱。《礼记·经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汉书·礼乐志》:“ 郑 卫 之声兴则淫辟之化流。” 颜师古 注:“辟读曰僻也。”《汉书·地理志下》:“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隋书·五行志上》:“时 穆后 母子淫僻,干预朝政,时人患之。”
(2).邪恶不正。《墨子·尚同下》:“小人见姦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此言见淫辟不以告者,其罪亦犹淫辟者也。”《汉书·匡衡传》:“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侈靡,廉耻之节薄,淫辟之意纵。”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渊明 诗曰:‘……四体诚乃疲,而无异患干。’是勤可以远淫辟也。” 明 杨慎 《广正统论》:“至 唐 则无贤不肖,淫僻天昏皆宗矣。”词语解释:奇僻 拼音:qí pì
见“ 奇辟 ”。
词语解释:奇辟 拼音:qí pì
亦作“ 奇僻 ”。亦作“ 奇闢 ”。
(1).奇特,异常。《晏子春秋·问上十六》:“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战国策·赵策二》:“涖国者不袭奇辟之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我观 五岳 图,真形甚奇僻。”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青年﹞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2).怪异;冷僻。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邓志宏 曰,诗有四忌……学 李长吉 者忌奇僻。” 朱自清 《白采的诗》:“他的题材你或许会以为奇僻。”
(3).新奇,精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牧诗》:“ 杜牧之 作诗,恐流於平弱,故措词必抝峭,立意必奇闢,多作翻案语。”《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璵姑 听了,道:‘ 龙叔 ,今朝何以发出这等奇闢的议论?’”词语解释:隐僻 拼音:yǐn pì
(1).偏远。《荀子·王制》:“无幽閒隐僻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 杨倞 注:“言无有深隔之国,不为王者趋使而安乐政教也。”《隋书·西域传·高昌》:“国中羊马牧於隐僻之处,以避外寇,非贵人不知其所。”
(2).冷僻;生僻。《二刻拍案惊奇》卷五:“於是一日轮一个做主人,只拣隐僻酒务,便去畅饮。”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至于浑名,却藏在活人的心中,隐僻的书上。”词语解释:颇僻 拼音:pō pì
邪佞,不正。《书·洪范》:“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史记·宋微子世家》引作“颇辟”。《文选·张衡〈思玄赋〉》:“行颇僻而获志兮,循法度而离殃。” 李周翰 注:“颇僻,邪佞也。” 宋 岳珂 《桯史·爱莫助之图》:“初, 神宗 既用 荆公 ,随亦厌之, 綰 ( 邓綰 )荐 荆公 之子 雱 ,宸笔中出,以 綰 操心颇僻,赋性姦回,论事荐人,不循分守,遂罢中丞,知 虢州 。” 清 方苞 《送刘函三序》:“彼且以为譸张颇僻,背於中庸之言也。”词语解释:非僻 拼音:fēi pì
见“ 非辟 ”。
词语解释:非辟 拼音:fēi pì
亦作“ 非僻 ”。 邪恶。《礼记·玉藻》:“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邪放非辟,无因入之焉。”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非僻之心生焉。”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无事得以编保甲,司教养,销非僻於未萌。”词语解释:赊僻 拼音:shē pì
偏远。《新唐书·姚崇传》:“ 崇 第赊僻,因近舍客庐。”词语解释:诡僻 拼音:guǐ pì
见“ 诡辟 ”。
词语解释:诡辟 拼音:guǐ pì
亦作“ 诡僻 ”。
(1).违反,歪曲。《汉书·王莽传上》:“诡辟制度,遂成篡号。” 颜师古 注:“诡,违也。辟读曰僻。”
(2).荒谬邪僻。 宋 刘敞 《上仁宗论龙昌期学术乖僻》:“前日朝廷以 龙昌期 所著书下两制,臣等观其穿凿臆説,诡僻不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柳宗元 爱《国语》,爱其文也;非《国语》,非其义也。义诡僻则非,文杰异则爱。”
(3).新奇险怪。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 宋子京 不识文章正理,而惟异之求,肆意雕鐫,无所顾忌,以至字语诡僻,殆不可读。” 明 方孝孺 《赠郭士渊序》:“ 欧阳修 、 苏軾 亦以是变诡僻险恠之文。” 清 顾嗣立 《寒厅诗话》:“ 钟 谭 《诗归》,尖新诡僻,又似鬼窟中作活计。”
(4).乖张怪僻。 明 归有光 《六言六蔽》:“盖以其聪明絶异之资,而自信其不该不偏之见,以成其偏奇诡僻之行,则将何所不至!”《红楼梦》第六三回:“ 岫烟 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大马扁》第五回:“他参老师性情诡僻,行为荒谬,如 明 朝 魏阉 一般。”词语解释:诞僻 拼音:dàn pì
怪诞乖僻。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希古 性行诞僻。” 清 周亮工 《读画录·陈章侯》:“ 章侯 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词语解释:辽僻 拼音:liáo pì
遥远偏僻。 清 赵翼 《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 伊犁城 在西北极,比似炎徼更辽僻。”词语解释:阨僻 拼音:è pì
(1).狭隘偏执。《文选·扬雄〈羽猎赋〉》:“狭三王之阨僻,嶠高举而大兴。” 李善 注:“ 郑氏 曰:‘阨僻,陋小也。’”
(2).狭小偏斜。 晋 成公绥 《啸赋》:“狭世路之阨僻,仰天衢而高蹈。”词语解释:冲僻 拼音:chōng pì
冲要或偏僻。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七》:“今则一切归於其县,量其衝僻,衡其繁简,使一县之用,常宽然有餘。” 清 方文 《惠泉歌》:“予家乃在 龙溟山 ,中有清泉日潺潺,其味与此正相似,从不著名於人间。乃知山水亦有幸不幸,所居衝僻是其命。”词语解释:阸僻 拼音:è pì
仄陋狭小。 汉 扬雄 《羽猎赋》:“狭三王之阸僻,嶠高举而大兴。”一本作“ 阨僻 ”。《汉书·扬雄传上》引作“阸薜”。词语解释:陂僻 拼音:bēi pì
邪僻不正。《后汉书·张衡传》:“行陂僻而获志兮,循法度而离殃。” 李贤 注:“陂,不正也。”词语解释:乡僻 拼音:xiāng pì
乡村。因其地处偏僻,故云。《东周列国志》第二回:“一来 姒大 住居乡僻,二来 褒姒 年纪幼小,所以虽有絶色,无人聘定。”《平山冷燕》第七回:“此乡僻村野之地,如何得有才女。” 鲁迅 《且介亭杂文·答曹聚仁先生信》:“在乡僻处启蒙的大众语,固然应该纯用方言,但一面仍然要改进。”词语解释:匪僻 拼音:fěi pì
邪恶。《明史·刘最传》:“寻请帝勤圣学,於宫中日诵《大学衍义》,勿令左右近习诱以匪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由是观之,世抱非常之才,而误入匪僻以死者,当亦不少。”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日报下》:“民性本善也,其不幸而流为匪僻者,非生而恶也。”词语解释:背僻 拼音:bèi pì
背静,偏僻。 郭沫若 《革命春秋·脱离蒋介石以后》:“他赶快把我引到背僻的地方坐着。”词语解释:讹僻 拼音:é pì
亦作“譌僻”。 讹误。僻,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今之学士,语亦不正;古独何人,必应随其譌僻乎?”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河 东 裴景仁 又正其讹僻,删为《秦纪》十一篇。” 宋 赞宁 《宋高僧传·译经篇论》:“亦名全声者,则言音分明典正,此细语也;半声者,则言音不分明而讹僻,此麤语也。”词语解释:谬僻 拼音:miù pì
荒谬怪僻。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坐次一僧,容服麤垢,神情低陋,出自众中,逕升其座,拱默而已,无所言説。一堂怪骇,谓其谬僻。” 唐 道宣 《〈僧行篇〉序》:“或不达者,妄起异端,若见左行谬僻,滥罔弥甚。”《新唐书·李汉传》:“是时,王政谬僻, 汉 言切,多所救补。”词语解释:行僻 拼音:xíng pì
亦作“ 行辟 ”。 行为邪僻。《晏子春秋·谏上十四》:“今政乱而行僻,而求五帝之明德也。”《荀子·宥坐》:“人有恶者五……二曰行辟而坚。”《管子·正世》:“夫民躁而行僻,则赏不可以不厚,禁不可以不重。” 汉 刘向 《说苑·指武》:“夫王者之诛有五……三曰行辟而坚。”词语解释:陶侃之僻 拼音:táo kǎn zhī pì
《晋书·陶侃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侃 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 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餘雪犹溼,於是以屑布地。及 桓温 伐 蜀 ,又以 侃 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后因以“陶侃之僻”为爱惜物力之典。词语解释:衺僻
乖戾不正词语解释:骄僻 拼音:jiāo pì
骄横乖僻。《新唐书·杜元颖传》:“ 敬宗 骄僻不君, 元颖 每欲中帝意以固幸,乃巧索珍异献之。”词语解释:边僻 拼音:biān pì
边远偏僻。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不为边僻洞穴生番獠蛮之人,而为数千年文明国土之人。”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文学》:“而且所遇着的敌国又是生活在边僻的 陕西 的 秦国 。”词语解释:梗僻 拼音:gěng pì
耿直寡合。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元结》:“﹝ 元结 ﹞性梗僻,深憎薄俗,有忧道閔世之心。”词语解释:摘僻 拼音:zhāi pì
亦作“ 摘擗 ”。 拳曲手足。谓自加拘束。《庄子·马蹄》:“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 成玄英 疏:“摘僻是曲拳之行。”一说,烦碎。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擿僻,当作‘摘擗’。 王逸 注《楚辞》:‘擗,析也。’摘者,摘取之;擗者,分之;谓其烦碎也。”词语解释:涩僻 拼音:sè pì
亦作“澁僻”。 (文词)生涩冷僻。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质而不俚,是诗家难事……至 白乐天 令老嫗解之,遂失之浅俗。其意岂不以 李义山 辈为澁僻而反之?”词语解释:畸僻 拼音:jī pì
犹怪僻。 清 钮琇 《觚賸·蒋山佣》:“常言生平最憎者舟舆,而炊粱跨卫,乃此身安处。其持论畸僻,往往类此。”词语解释:戆僻 拼音:gàng pì
愚直怪僻。 明 刘基 《气出唱》诗:“七情交煎,一触百抽;又病戇僻,无药可瘳。”词语解释:斗僻 拼音:dòu pì
亦作“ 斗辟 ”。 形容地势险绝偏远。斗,通“ 陡 ”。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故割斗僻之县,弃 造阳 之地以与 胡 。”《汉书·匈奴传上》:“ 汉 亦弃 上谷 之斗辟县 造阳 地以予胡。” 颜师古 注:“斗、絶也。县之斗曲入 匈奴 界者,其中 造阳 地也。辟读曰僻。”词语解释:惨僻 拼音:cǎn pì
残酷而违反常理。《南齐书·王谌传》:“ 諶 见帝所行惨僻,屡諫不从,请退,坐此见怒,繫尚方。”词语解释:晦僻 拼音:huì pì
谓文辞隐晦生僻。 明 李维桢 《〈雷起部诗选〉序》:“庄重者失於拘滞,含蓄者失於晦僻。”词语解释:污僻
污滥邪僻。 明 方孝孺 《治要》:“﹝人主﹞莫不欲吏之奉职而循理也,而吏不免怠肆而污僻,则法果可以禁之乎!”词语解释:峭僻 拼音:qiào pì
犹俏皮,雅致。《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第一个 文西山 文老爷 是旗人,年纪又轻,脸蛋儿又标緻;穿两件衣裳,又乾净,又峭僻。”词语解释:流僻 拼音:liú pì
见“ 流辟 ”。
词语解释:流辟 拼音:liú pì
亦作“ 流僻 ”。
(1).放荡邪僻。《礼记·乐记》:“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吕氏春秋·音初》:“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隋书·高祖纪下》:“人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竞造繁声,浮宕不归,遂以成俗。”
(2).犹流放。《国语·周语中》:“余一人其流辟旅於裔土,何辞之有与?”词语解释:简僻 拼音:jiǎn pì
谓文字简古冷僻。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考工记》乃制度式样册子……其中奇字,乃 三代 时方言俗语,愚贱通知者,非此不足以定物料规制之準,非故为简僻也。”词语解释:纰僻 拼音:pī pì
错误。 唐 颜师古 《〈汉书〉叙例》:“显前修之紕僻,骋已识之优长。”词语解释:秕僻 拼音:bǐ pì
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后汉书·儒林传论》:“自 桓 灵 之间,君道秕僻。” 李贤 注:“秕,穀不成也。以喻政化之恶也。”《新唐书·路岩传》:“於是王政秕僻,宰相得用事。”词语解释:私僻 拼音:sī pì
谓偏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 魏徵 ﹞又言:‘陛下临朝,常以至公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僻。或畏人知,横加威怒,欲盖弥彰,竟有何益!’”词语解释:稀僻 拼音:xī pì
极偏僻;很少而冷僻。 清 何琇 《樵香小记·说文解为字》:“必无先制一稀僻山兽之名,反借为习用之字者。”词语解释:历僻 拼音:lì pì
犹辟易。惊退。《古文苑·王延寿〈梦赋〉》:“於是三三四四,相随俍傍而歷僻。” 章樵 注:“歷僻,犹辟易也。”词语解释:袤僻 拼音:mào pì
宽广而荒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其袤僻寥阔之区,非徒增营汛,且必增州县,使有城池、廨署、学校、仓库、监狱。”词语解释:生僻 拼音:shēng pì
不常见的;不熟悉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罗马字的中国文还是肉麻字中国文》:“这里用的汉字往往是特别生僻的字。” 吴组缃 《〈山洪〉重版题记》:“这书原名《鸭嘴涝》,在 重庆 印过一版。当时许多朋友都说书名不好,因为过于生僻。” 杨沫 《昔日童工唱出的歌儿》:“她作品中没有晦涩、生僻的华美词藻。”词语解释:疏僻 拼音:shū pì
亦作“疎僻”。 犹疏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今川澜北注,澄映泥泞,何得言枯涸也?皆为疏僻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考地验状,咸为疎僻,盖闻疑书疑耳。”词语解释:瑰僻 拼音:guī pì
奇异少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而四方全真道人,不期而集者不下数万。状貌诡异,衣冠瑰僻。”词语解释:猥僻 拼音:wěi pì
犹鄙俚。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近代流俗,呼丈夫妇人纵放不拘礼度者为查。又有百数十种语,自相通解,谓之查语,大抵多近猥僻。”词语解释:奥僻 拼音:ào pì
(1).幽隐偏僻。 明 袁宏道 《由渌罗山至桃源县记》:“宫甚敞,道士迓於门,指数奥僻处曰:某 丹臺 ,某 瀹鼎池 。”
(2).古奥冷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近时贵重 子长 ,不求大体,专蒐奥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朱淑贞璇玑图记》:“家 考功 兄辑《然脂集》三百餘卷,多徵奥僻,因録一通归之。”词语解释:坚僻 拼音:jiān pì
固执怪僻。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堪舆》:“各持己见,彼此相非,而坚僻谬妄之徒,遂与操刃杀人者等,悲乎痛哉。”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 僧孺 性坚僻,与 李德裕 交恶,各立门户,终生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