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末字词组
百僚朋僚末僚邑僚新僚职僚显僚宁僚
同僚府僚庶僚班僚舆僚霸僚局僚熊僚
宾僚吾僚众僚元僚僬僚革僚朝僚圹僚
下僚臣僚幕僚参僚达僚鸠僚散僚外僚
官僚贤僚诸僚大僚阁僚俊僚端僚 
旧僚宫僚属僚采僚贵僚寅僚员僚 
群僚具僚佐僚宜僚凡僚寀僚卿僚 
英僚常僚迩僚皇僚馆僚文僚王僚 

词语解释:百僚  拼音:bǎi liáo
亦作“ 百寮 ”。 百官。《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孔 传:“僚、工,皆官也。”《后汉书·邓彪传》:“ 彪 在位清白,为百僚式。”《新五代史·周太祖纪》:“文武百寮,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群臣百寮,窥见此指,多言用兵。” 张怀奇 《颐和园词》:“云栏月树似 南朝 ,斑扇当楼拥百僚。”一说,一种奴隶。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中国古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百僚的‘僚’分明是‘隶臣僚’的僚,是一种奴隶。”
词语解释:同僚  拼音:tóng liáo
亦作“同竂”。
(1).旧时称同朝或同官署做官的人。《诗·大雅·板》:“我虽异事,及尔同寮。” 毛 传:“寮,官也。”《新唐书·陆扆传》:“ 扆 工属辞,敏速若注射然,一时书命,同僚自以为不及。” 宋 苏轼 《留别叔通元弼坦夫》诗:“ 田三 昔同寮,向我每倾倒。”《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那 薛少府 不但廉谨仁慈,爱民如子,就是待那同僚,却也谦恭虚己。” 鲁迅 《呐喊·端午节》:“﹝ 方玄绰 ﹞直到听得同竂过分的奚落他们了,这才略有些小感慨。”
(2).泛指在机关任职的同事。 茅盾 《蚀·幻灭》十:“ 慧 请的客大半是同僚,也有她在外国时的朋友。”
词语解释:宾僚  拼音:bīn liáo
宾客幕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桓征西 治 江陵 城甚丽,会宾僚出 江 津望之。” 宋 陆游 《除制司参议官谢赵都大启》:“摄郡垒之左符,已逾素望;备宾僚之右席,復玷明恩。”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近世奏牘关移,语本直覈,纯出史胥,其病犹少,而庸妄宾僚,谬施涂塈。”
词语解释:下僚  拼音:xià liáo
(1).职位低微的官吏。《后汉书·班固传》:“如得及明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 杞梁 一介之死。”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宋 苏轼 《答曾学士启》:“府判学士,天资粹美,儒术讲明,向屈处於下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万历 辛丑夏,﹝ 汤盛 ﹞抡选入内。久滞下僚,顾才名显赫。”
(2).下属;属官。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 吕申公 名知人,故多得於下僚。”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以故下僚欲固其位,不得不赂上司。”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文士之短简长篇,无非空言假话,下僚之禀帖面陈,俱是谗諂讚誉。”
词语解释:官僚  拼音:guān liáo
(1).指官员;官吏。《国语·鲁语下》:“今吾子之教官僚,曰陷而后恭,道将何为?”《后汉书·孔融传》:“隐覈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 唐 戴叔伦 《送谢夷甫宰馀姚县》诗:“邑中残老小,乱后少官僚。”《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 单司户 选吉起程,别了一府官僚,挈带妻妾,还归 临安 宅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员官》:“通郡官僚虽七十有二,其实可称为官者, 吴同知 一人而已。”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我宁可死了,也不能做他们那些军阀官僚的玩物!”
(2).指官僚作风,官僚主义。 段荃法 《凌红蝶》:“咱当干部的可千万不敢耍官僚。” 浩然 《艳阳天》第三三章:“您这帽子真不小。您说说,我怎么官僚了?”
词语解释:旧僚  拼音:jiù liáo
亦作“ 旧寮 ”。 昔日同官共事的人。 唐 岑参 《和刑部成员外秋夜寓直寄台省知己》:“粉署荣新命,霜臺忆旧僚。” 唐 戴叔伦 《将赴湖南留别东阳旧寮兼示吏人》诗:“忽从新命去,復隔旧寮欢。”《旧唐书·王徽传》:“会 徐商 罢相镇 江陵 ,以 徽 旧僚,欲如奏辟而不敢言。”
词语解释:群僚  拼音:qún liáo
亦作“群寮”。 百官。《汉书·王莽传上》:“羣僚众位,而公宰之。” 唐 孙樵 《与李谏议行方书》:“於是胶羣僚之口,缚諫官之舌。”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在藩耸万夫之观望,立朝賁羣寮之颊舌。”
词语解释:英僚  拼音:yīng liáo
亦作“ 英寮 ”。 贤能的僚友。 唐 王昌龄 《送郑判官》诗:“英僚携出 新丰 酒,半道遥看驄马归。” 唐 李咸 《田获三狐赋》:“风威初厉,鹰隼斯击;英寮讼闲,农人务隙。” 宋 朱熹 《立秋日游三峡呈诸同游》诗:“佳宾忽四来,英僚亦三劝。”
词语解释:朋僚  拼音:péng liáo
亦作“ 朋寮 ”。 同僚。《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汉 杨修 《司空荀爽述赞》:“惟君之德,朋僚所咨。”《晋书·裴秀传论》:“ 秀 则声盖朋僚,称为领袖。” 唐 白居易 《唐故溧水县令太原白府君墓志铭序》:“以洁廉通济,见知於郡守,流誉於朋寮。” 明 陆深 《愿丰堂漫书》:“此事尝往来於怀,常与朋僚讲之。”
词语解释:府僚  拼音:fǔ liáo
王府或府署辟置的僚属。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冲觉寺》:“﹝ 清河王 ﹞ 懌 爱宾客,重文藻,海内才子莫不辐輳,府僚臣佐,并选雋俊。”《隋书·百官志下》:“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 清 陈鹤 《明纪·洪武元年》:“朕於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
词语解释:吾僚  拼音:wú liáo
我的同僚。 唐 韩愈 《叉鱼招功曹》诗:“膾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
词语解释:臣僚  拼音:chén liáo
群臣百官。《后汉书·宦者传论》:“ 和帝 即祚幼弱,而 竇宪 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与所居者,唯阉宦而已。” 晋 陆云 《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祁祁臣僚,有来雍雍,薄言载考,承颜下风。”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又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西游补》第九回:“臣僚畏首尾,不足与断大事。”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家书许附递》:“詔中外臣僚,许以家书附递。”
词语解释:贤僚  拼音:xián liáo
贤明的同僚。 宋 郭应祥 《玉楼春·丁卯四月二十三日书考会作》词:“贤僚益友俱亲密,真箇三年如一日。”
词语解释:宫僚  拼音:gōng liáo
(1).谓太子属官。《南齐书·礼志下》:“且 汉 魏 以来,宫僚充备,臣隶之节,具体在三。” 唐 崔令钦 《教坊记》:“儿郎有任宫僚者。”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今皇嗣初定,未闻选经术识虑之士,以拥护羽翼,乞妙选贤德,以为宫僚。”《宋史·燕王德昭传》:“时宫僚有缺,不即请,而以他官摄。”
(2).谓宫中的僚属。 蔡东藩 《前汉演义》第四四回:“ 食其 本无相材,仍在宫中厮混,名为监督宫僚,实是趋承帷闥。”
词语解释:具僚  拼音:jù liáo
亦作“ 具寮 ”。
(1).官员;百官。 南朝 梁 沉约 《梁雅歌·诚雅》之一:“出杳冥,隆无象,皇情肃,具僚仰。”《北史·杨尚希传》:“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至於近古则不然。凡百具寮,王公卿士,始有褒崇,则谓其珪璋特达,善无可加;旋有贬黜,则比诸斗筲下才,罪不容责。”
(2).特指一般官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记》:“ 崔安潜 镇 西川 , 李鋌 为小将。 广明 初,驾幸西 蜀 , 鋌 乃 蜀 帅带平章事。 安潜 乃具寮耳。曾趋走,人皆美之。”
词语解释:常僚  拼音:cháng liáo
谓常参官中之同僚。 唐 武元衡 《窦三中丞去岁有台中五言四韵未及酬报》诗:“在昔谬司宪,常僚惟有君。” 宋 梅尧臣 《宋著作寄凤茶》诗:“独应近臣颁,岂得常僚共。”
词语解释:末僚  拼音:mò liáo
低级僚属。常用作谦词。 南朝 梁 鲍至 《奉和往虎窟山寺》:“復兹承乏者,颁名厠末僚。” 北齐 朱瑒 《与徐陵请王琳首书》:“ 瑒 早簉末僚,预参下席。降 薛公 之吐握,荷 魏公 之知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老兄之强项风骨,着实可敬!现在官场中哪里还有第二个人!祇可惜屈於末僚。”
词语解释:庶僚  拼音:shù liáo
见“ 庶寮 ”。
词语解释:庶寮  拼音:shù liáo
亦作“ 庶僚 ”。
(1).百官。 汉 张衡 《思玄赋》:“戒庶寮以夙会兮,僉恭职而并迓。” 南朝 梁 沉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志铭》:“微言永谢,庶寮谁仰。”《清史稿·礼志七》:“諭部院大臣董率庶僚,常朝按期赴班,毋旷闕。”
(2).指一般官吏。《新五代史·杂传·裴皞》:“我见 桑公 於中书,庶寮也; 桑公 见我於私第,门生也。” 明 张居正 《三辞恩命疏》:“即使臣职居冗散,列在庶僚,亦足以震耀一时,垂声千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张璁》:“ 璁 以庶僚,躐致宰相。”
词语解释:众僚  拼音:zhòng liáo
百官;群臣。《汉书·元帝纪》:“朕之不逮,序位不明,众僚久懬,未得其人。”《后汉书·朱穆传》:“陛下可为 尧 舜 之君,众僚皆为 稷 契 之臣,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
词语解释:幕僚  拼音:mù liáo
古称将帅幕府中的参谋、记室之类的僚属,后亦泛称地方军政官衙署中协助办理文案、刑名、钱谷等公务的人员。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李太师 光颜 ……爱女未聘,幕僚谓其必选佳婿。”《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四年》:“ 楚王 希范 始开天策府,置护军中尉、领军司马等官,以诸弟及将校为之。又以幕僚 拓跋恆 、 李弘皋 、 廖匡图 、 徐仲雅 等十八人为学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题:“夺风情村妇捐躯,假天语幕僚断狱。”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杜 区区一幕僚,何必引节镇大官自戒。”
词语解释:诸僚  拼音:zhū liáo
(1).同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鬼怪·穆象元判冥》:“诸僚新旧代去者,或未识面,间以相问,则旧者告以此旧寅丈 穆公 。”
(2).古代少数民族名。分布于 岭 南一带和海中岛屿上。《文汇报》1985.10.7:“这些民族在古代被称为 越 人、 百越 、 诸僚 、 五溪 、 僰 人、 濮 人、 侹 人等,悬棺葬葬法会不会和如此众多的民族都有关系呢?”僚,旧作“獠”。
词语解释:属僚  拼音:shǔ liáo
亦作“ 属寮 ”。 下属的官吏。《旧唐书·王播传》:“﹝ 播 ﹞凡有详决,疾速如神,当时属僚,叹服不暇。”《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三月初七日》:“两日俱接见属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启式》:“逸兴标而属寮溢庆。” 马南邨 《燕山夜话·智谋是可靠的吗》:“古来许多政治上著名的人物,也常常以智谋的高下,作为衡量和选拔属僚的标准。”
词语解释:佐僚  拼音:zuǒ liáo
谓副职和辅助性质的吏员。《史记·礼书》:“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北齐书·高隆之传》:“刺史太守皆为当部都督,虽无兵事,皆立佐僚,所在颇为烦扰。”
词语解释:迩僚  拼音:ěr liáo
犹近臣。 宋 王珪 《贾昌朝授依前检校太师行尚书右仆射加食邑实封制》:“爰换节于奥封,復加田于真赋,兹洽累数,以优邇僚。” 明 张居正 《圣寿节贺表四》:“臣等位列邇僚,身霑渥泽。”
词语解释:邑僚  拼音:yì liáo
县府中的同僚。
词语解释:班僚  拼音:bān liáo
朝臣;同朝之臣。 晋 曹摅 《赠石崇》诗:“虽欣嘉愿,惧忝班僚。”《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郎驸马传》:“天子殿上开金口,説与班僚武共文。”《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卿乃先王之臣,朕不敢屈在班僚。”
词语解释:元僚  拼音:yuán liáo
贤佐;重臣。《南史·庾杲之传》:“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惟 光宗 兴念于元僚,亦屡分于閫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披褐陈王道,须委任元僚絶纷扰。” 清 陈维崧 《贺新郎·为冯躬暨催妆》词:“火城纔散朝回骑,恰元僚、赭袍捧出,宸章新赐。”
词语解释:参僚  拼音:cān liáo
亦作“ 参寮 ”。 部下;僚属。《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五年》:“顷来置州稍广,而小大不伦,请分为五品,其位秩高卑,参僚多少,皆以是为差。”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家门始末》:“惜阴投具,肃振参寮。”
词语解释:大僚  拼音:dà liáo
(1).大官职。《书·多方》:“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世服大僚,仍耀烈名。”
(2).指大官。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宁古塔纪略》:“更以所著《长白山赋》,进呈御览,并輦下诸故人大僚醵貲代赎,遂得以辛酉入塞。”
词语解释:采僚  拼音:cǎi liáo
指官吏。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是必能知风俗之良窳,采僚之善否,盍尝问焉?”
词语解释:宜僚  拼音:yí liáo
春秋 时 楚 之勇士,姓 熊 ,居于市南,因号曰 市南子 。 楚 白公胜 谋作乱,将杀令尹 子西 。以 宜僚 勇士,可敌五百人,遂遣使屈之。 宜僚 正上下弄丸,既不为利谄,又不为威惕,卒不从命。 白公 不得 宜僚 ,反事不成,遂使 白公 、 子西 两家之难解。见《左传·哀公十六年》。因以 宜僚 为除难解纷的代表人物。《庄子·徐无鬼》:“ 市南宜 僚 弄丸,而两家之难解。”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人生》:“请弄 宜僚 之丸,以合两家之美。”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怕只怕母兄上别了情,愁只愁夫妻上伤了美,从今后做了个弄丸的 宜僚 ,我只从中儿立直,着他两下里干戈再不起。”
词语解释:皇僚  拼音:huáng liáo
见“ 皇寮 ”。
词语解释:皇寮  拼音:huáng liáo
亦作“ 皇僚 ”。 百官。《文选·张衡〈东京赋〉》:“发京仓,散禁财,賚皇寮,逮舆臺。” 薛综 注:“皇寮,百官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帝图临御,皇僚萃止。”
词语解释:新僚  拼音:xīn liáo
新结交的同僚。 唐 孟郊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昧趣多滞涩,懒朋寡新僚。”
词语解释:舆僚  拼音:yú liáo
贱吏。《汉书·王莽传中》:“四辅公卿大夫士,下至舆僚,凡十五等。”
词语解释:僬僚  拼音:jiāo liáo
矮小。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此僧乃如此僬僚,何也?”参见“ 僬侥 ”。
词语解释:僬侥  拼音:jiāo yáo
(1).古代传说中的矮人,因以为其国名。《列子·汤问》:“帝凭怒,侵减 龙伯 之国使阨,侵小 龙伯 之民使短。至 伏羲 神农 时,其国人犹数十丈。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 僬侥国 ,人长一尺五寸。” 杨伯峻 集释引 殷敬顺 释文:“ 僬侥 音譙尧,短人国名也。”按, 明 孙瑴 《古微书·诗含神雾》作“焦侥”。 清 陈维崧 《满江红·赠大西洋人鲁君》词:“海外海,光如漆;国外国,天无日。话 僬侥 龙伯 ,魂摇股栗。”
(2).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国语·鲁语下》:“ 仲尼 曰:‘ 僬侥氏 长三尺,短之至也。’” 韦昭 注:“ 僬侥 , 西南蛮 之别也。”《后汉书·明帝纪》:“西南夷 哀牢 、 儋耳 、 僬侥 、 槃木 、 白狼 、 动黏 诸种,前后慕义贡献;西域诸国遣子入侍。”
(3).指卑微年幼之人或卑鄙小人。 宋 苏轼 《刘丑廝》诗:“相国有折胁,封侯或吹簫。人事岂易料,勿轻此僬侥。” 感惺 《断头台·党争》:“小衣冠端合称僬侥,多则是三尺顽躯求一饱。”
词语解释:达僚  拼音:dá liáo
犹达官。《旧唐书·郑注传》:“达僚权臣,争凑其门。”参见“ 达官 ”。
词语解释:达官  拼音:dá guān
(1).职位贵显而又受到皇帝顾命之重的大臣。《礼记·檀弓下》:“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孔颖达 疏:“达官谓国之卿、大夫、士被君命者也。”
(2).泛指高官。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常以宠丞相为大学士,其他学士皆达官也,校理则用天下之名能文学者。”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淳化 中,罢相知 安州 。 安陆 山郡,未尝识达官,见公饮啗不类常人,举郡惊骇。” 清 赵翼 《偶得》诗之六:“方参达官署,又迎贵客车。”
(3).指古代 突厥 可汗之下的首领。《北史·长孙道生传》:“有 突厥 达官来降,时亦预坐。”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突厥 达官自相谓曰:‘ 唐公 相貌有异,举止不凡,智勇过人。’”
(4). 明 朝时候,称在中国做官的 鞑靼 人。因 鞑靼 亦作 达怛 、 达达 ,故称。达,通“ 韃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围·帝王娶外国女》:“ 高丽 女白晳而美,大胜中国,因并取色目侯伯及 达 官女入内。”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卷下:“ 吉祥 在 宣德 正统 中,屡领兵出征,麾下多 达 官,驍勇善战……早期,谋领 达 官突入为变。 达 官中有 马亮 者知之,夤夜诣恭顺侯 吴瑾 家言之。”
词语解释:阁僚  拼音:gé liáo
内阁,部长们
词语解释:贵僚  拼音:guì liáo
高官显宦。 元 戴表元 《送柳道传赴江山序》:“ 江山 固 衢 佳邑,气清而俗简,贵僚、使客车马之迹罕至。” 清 陈维崧 《〈周栎园先生尺牍新钞〉序》:“且也贵僚雍雅,惟传论性之篇;华札翩反,争讳言情之牘。”
词语解释:凡僚  拼音:fán liáo
一般官吏。《南史·褚裕之传》:“即事缘情,不容均之凡僚,宜有策书,用申隆寄。”《宋史·邓绾传》:“愿籍前后諫官、御史得罪者姓名,以次甄録,使於进退间与凡僚稍异,则人思竭尽矣。”
词语解释:馆僚  拼音:guǎn liáo
馆阁的同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司道·龙君杨少参》:“ 宣城 沉翰撰 君典 以諫止夺情忤 江陵 意,然内媿其言。又 吴 赵 两门生已叛之……虑馆僚之怨也,屡令其子编修致书慰藉。”
词语解释:职僚  拼音:zhí liáo
职官僚属。《后汉书·皇后纪下·皇女》:“其职僚品秩,事在《百官志》。”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其军佐职僚,偏裨将帅,絓诸应及咎者,别摄治书侍御史随违续奏。”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前纪异闻》:“ 宋 吴郡 妇人 韩兰英 ,有文辞…… 明帝 用为宫中职僚。”
词语解释:霸僚  拼音:bà liáo
指贤能有才德的僚佐。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高选霸僚,公为长史。”
词语解释:革僚  拼音:gé liáo
中国 少数民族名。即今之 仡佬 族。《明史·贵州土司传·安顺》:“ 西堡 阿得 、 狮子孔 阿江 二种,皆 革僚 也。”参见“ 仡3佬族 ”。
词语解释:鸠僚  拼音:jiū liáo
西南少数民族 仡佬 族的古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 世祖 纳之,以为西部属国。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有 穿胸 、 儋耳种 、 闽越濮 、 鳩僚 。其渠帅皆曰王。” 刘琳 注:“鳩,古音近仡、革。 晋 代称‘鳩僚’, 唐 代称‘葛僚’(《新唐书·南蛮传下》)或‘犵僚’,(《元和志》卷三十),近现代称‘仡佬’其实一也。”
词语解释:俊僚  拼音:jùn liáo
才智杰出的幕僚。 宋 范仲淹 《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而或奏议上闻,军书丛委,情须可达,辞贵得宜,当藉俊僚,以济机事。”
词语解释:寅僚  拼音:yín liáo
同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寅僚推赠,胥役素蒙惠利者餽送之。”《痛史》第十回:“ 天祥 先开口説道:‘僕与足下昔日是寅僚,今日是仇敌。远劳光临,不知有甚见教?’” 黄远庸 《新政府之人才评》:“﹝ 李某 ﹞以与总理在 朝鲜 时有寅僚之旧,特就謁於 上海 。”
词语解释:寀僚  拼音:cǎi liáo
见“ 寀寮 ”。
词语解释:寀寮  拼音:cǎi liáo
亦作“ 寀僚 ”。 官吏,官僚。 宋 范仲淹 《知府孙学士见示和终南监宫太保道怀五首因以缀篇》之三:“勤歌兰珮招逋隐,懒事尘缨逐宷僚。” 宋 苏轼 《与陈季常书》之七:“文武宷寮,常居禄位,亦如与 季常 书作戏耳。”
词语解释:文僚  拼音:wén liáo
(1).文职官吏。 明 张居正 《谢赐玉带疏》:“属真主龙飞之始,首文僚振鷺之班;依乘偶会於风云,遇合深投於鱼水。”
(2).文化官僚。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有的卖穷和富,说这刊物是因为受了文阀文僚的排挤,自掏腰包,忍痛印出来的,所以又与众不同。”
词语解释:显僚  拼音:xiǎn liáo
颇有声名的官吏。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 唐 大歷 中,有 崔生 者,其父为显僚,与盖代之勋臣一品者熟。”
词语解释:局僚  拼音:jú liáo
官署的僚属。《宋史·文苑传六·刘恕》:“ 光 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於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 刘恕 耳。’即召为局僚。”
词语解释:朝僚  拼音:cháo liáo
亦作“ 朝寮 ”。 朝廷同僚。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法善 令人谓曰:‘方有朝寮,未暇瞻晤,幸吾子异日见临也。’” 唐 卢言 《卢氏杂说》:“ 郑庆餘 清俭有重德,一日会食,朝僚以故相望重,凌晨诣之。”
词语解释:散僚  拼音:sàn liáo
散官。《旧唐书·裴度传》:“夫御宰相,当委之信之,亲之礼之。如於事不效,於国无劳,则置之散僚,黜之远郡。”《明史·姜士昌传》:“故虽居散僚,数有论建。”
词语解释:端僚  拼音:duān liáo
旧称幕僚之居首位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同知》:“端僚,《事文类聚》:‘清就端僚之列。’案,谓长史也。”
词语解释:员僚  拼音:yuán liáo
亦作“ 员寮 ”。 泛指官吏。《旧唐书·陆贽传》:“至如宫闈近侍,班列员僚,但驰走从行而已。” 宋 范仲淹 《奏乞拣沿边年高病患军员》:“诸军内若有指挥使员寮得力,则不唯训练齐整,兼临阵之时,各能将领其下。”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兵部仪仗排列职掌二人,押队员寮二人。”
词语解释:卿僚  拼音:qīng liáo
泛指百官。 明 文徵明 《华尚古小传》:“一时卿僚方重得 尚古 ,而 尚古 归矣。”
词语解释:王僚  拼音:wáng liáo
亦作“ 王寮 ”。 天子的官吏。 汉 蔡邕 《汝南周巨胜碑辞》:“遁世无门,屡辞王寮。”《后汉书·崔駰传》:“于时,太上运天德以君世,宪王僚而布官。” 李贤 注:“宪,法也。僚,官也。言法三王而建官也。”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猥荷 公叔 举,连陪厕王寮。”
词语解释:宁僚  拼音:níng liáo
同朝任职的官僚。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崖岸立而分畦畛,畦畛分而滋同异,同异滋而生水火;其始争於宁僚,其终毒乎国运,此亦近代君子之通咎也。”
词语解释:熊僚  拼音:xióng liáo
春秋 楚 勇士 熊宜僚 的省称。 楚惠王 时, 白公胜 欲作乱,命 宜僚 杀令尹 子西 。 宜僚 不为利啖,不为威惕,坚辞不从。 汉 崔篆 《慰志》:“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参阅《左传·哀公十六年》
词语解释:圹僚  拼音:kuàng liáo
不做官,无官位。《汉书·韦玄成传》:“五世壙僚,至我 节侯 。”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自 孟 ( 韦孟 )至 贤 ( 韦贤 )五世无官。壙,空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吕成公 铭 汤烈母 云:‘ 汤 世壙僚,委社于后。’”
词语解释:外僚  拼音:wài liáo
在京师以外任职的官吏。 清 尹耕云 《致曾国藩书》:“何况 耕云 以久遭屏斥之身,浮沉外僚,但丐斗升之禄以活妻子者,更何敢摇唇鼓舌以议天下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