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僇辱 拼音:lù rǔ
(1).戮辱,刑辱。僇,通“ 戮 ”。《韩非子·八经》:“僇辱之人近习曰狎贼,其患发忿疑辱之心生。”
(2).侮辱。《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宾客饮者醉,更溺 雎 ,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唐 元稹 《纪怀赠李六户曹五十韵》:“僇辱徒相困,苍黄性不能。” 元 揭傒斯 《与萧维斗书》:“且言之而中,则吾之归未可期;言而不中,则僇辱所归。” 李大钊 《列宁不死》:“可见,说出真理者之遭世僇辱,自古已然。”词语解释:僇力 拼音:lù lì
合力;尽力。僇,通“ 勠 ”。《淮南子·人间训》:“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史记·商君列传》:“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復其身。” 明 唐顺之 《指挥僉事汤雪江墓碑铭》:“公乃移兵入城,与知州僇力缮守。” 清 陈确 《答恽仲升书》:“所望僇力同心,共闢詖淫,偕之大道。”词语解释:僇谴 拼音:lù qiǎn
僇辱贬谪。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世宗入绍礼》:“诸臣纷纷哭諫伏闕者,徒自取僇谴耳。”词语解释:僇赖 拼音:lù lài
依赖;依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吾亲识中有讳‘襄’、讳‘友’、讳‘同’、讳‘清’、讳‘和’、讳‘禹’,交疏造次,一座百犯,无僇赖焉。”僇,一本作“ 憀 ”。词语解释:僇民 拼音:lù mín
(1).杀戮人民。僇,通“ 戮 ”。
(2).僇人。 清 龚自珍 《寒月吟》之三:“八十罹飢寒,虽生犹僇民。”详“ 僇人 ”。
词语解释:僇人 拼音:lù rén
谓当加刑戮的人。后泛指罪人。《韩非子·制分》:“故其法不用,而刑罚不加乎僇人。” 陈奇猷 集释:“所谓僇人者,乃当加刑戮之人。”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清 方苞 《许昌祯妻吴氏墓志铭》:“恐为僇人,其言不足以列幽墟。”词语解释:僇笑 拼音:lù xiào
辱笑;耻笑。《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燕国 ﹞壤削主困,为天下僇笑。”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伯》:“ 襄公 不度德量力,慕名而不综实。六鶂五石,先著其异,覆军残身,终为僇笑。”《太平广记》卷四四八引 唐 元稹 《莺莺传》:“昔 殷 之 辛 、 周 之 幽 ,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 梁启超 《暴动与外国干涉》:“吾甚哀夫以光明俊伟之质,抑塞磊落之才,而误用其情,以为天下僇笑也。”词语解释:僇死 拼音:lù sǐ
受戮而死。僇,通“ 戮 ”。《管子·君臣上》:“有过者,罚之以废亡之辱,僇死之刑,而民不疾也。”《新唐书·张孝忠传》:“ 孝节 泣曰:‘即归,且僇死。’”词语解释:僇市 拼音:lù shì
诛戮后陈尸于市。僇,通“ 戮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定策拜罢迥异》:“又一年,明伦大典成, 新都 奉‘本当僇市,姑宥为民’之旨。”词语解释:僇人 拼音:lù rén
谓当加刑戮的人。后泛指罪人。《韩非子·制分》:“故其法不用,而刑罚不加乎僇人。” 陈奇猷 集释:“所谓僇人者,乃当加刑戮之人。”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 清 方苞 《许昌祯妻吴氏墓志铭》:“恐为僇人,其言不足以列幽墟。”词语解释:僇僇 拼音:lù lù
迟缓貌。 汉 许慎 《说文·人部》:“僇,痴行僇僇也。” 徐灝 笺:“行动迟缓,盖即‘痴行僇僇’之义。”词语解释:僇尸 拼音:lù shī
侮辱尸体。《晏子春秋·谏下二一》:“朽而不敛,谓之僇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