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催归 拼音:cuī guī
鸟名。子规,杜鹃的别称。 唐 韩愈 《赠同游者》诗:“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唤起、催归,二禽名也。……催归,子规也。”详“ 杜鹃 ”。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词语解释:催科 拼音:cuī kē
催收租税。租税有科条法规,故称。 宋 郑文宝 《江南馀载》上:“ 钱氏 科敛酷惨,民欠升斗,必至徒刑。 汤悦 、 徐鉉 尝使焉,云夜半闻声若麞麂号叫,及晓问之,乃县司催科耳。”《宋史·职官志三》:“以四善、三最考守令:……狱讼无寃、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而身为州县者,又往往急催科,缓抚字,瘠百姓,肥身家。”词语解释:催促 拼音:cuī cù
促使赶快行动;推动从速去做。《后汉书·杨伦传》:“出为 常山王 傅,病不之官,詔书勑司隶催促发遣。”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安得突骑只五千,崒然眉目皆尔曹,走平乱世相催促,一豁明主正鬱陶。” 宋 柳永 《诉衷情》词:“一声画角日西曛,催促掩重门。”《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过了一夜,﹝ 颜俊 ﹞侵早就起来催促 钱青 梳洗穿着。”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走罢,墓地有什么好看!’我不耐烦地催促她。”词语解释:催租 拼音:cuī zū
(1).国家催缴土地税。 宋 范成大 《后催租行》:“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2).指向佃户催缴地租。《察哈尔民歌·遭荒年》:“地里没打粮,东家催租忙;凶恶如虎狼,穷人泪汪汪,呀呼咳!”词语解释:催发 拼音:cuī fā
催促出发。 宋 柳永 《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俺们也是从征的。俺本官説这坊厢里,有箇 花弧 ,教俺们来催发他,一同去路。快着些。”词语解释:催花雨 拼音:cuī huā yǔ
谓春雨。 宋 陆游 《社日小饮》诗:“催花初过社公雨,对酒喜烹溪友鱼。”词语解释:催逼 拼音:cuī bī
催促逼迫。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五:“岁月相催逼,鬢边早已白。” 元 关汉卿 《窦娥怨》第一折:“俺家裡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 叶圣陶 《〈四三集〉自序》:“不受别人的催逼,待一篇小说自然而然地结胎,发育,成形,然后从从容容地把它写出来。”词语解释:催妆 拼音:cuī zhuāng
见“ 催粧 ”。
亦作“ 催妆 ”。 旧俗新妇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妆启行。或谓此为古代掠夺婚姻的遗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谓 北朝 婚礼,夫家领人挟车至女家,高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上车始止。 宋 时其礼仪又不同。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凡娶媳妇……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粧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头之类。”文人则因此俗有催妆诗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廷献》:“飞仙幸许效鶼鶼,走马催妆彩笔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缠头掷锦,携手倾杯;催粧艳句,迎婚油壁。”参见“ 催妆诗 ”。
词语解释:催妆诗 拼音:cuī zhuāng shī
亦作“ 催粧诗 ”。 旧俗,成婚前夕,贺者赋诗以催新妇梳妆,此诗叫催妆诗。《唐诗纪事》卷三五载有 唐 陆畅 《奉诏作催妆诗》。至 宋 ,又有催妆词,读 宋 吕渭老 《好事近》词之四:“彩幅自题新句,作催妆佳闋”可知。其后文人集中催妆诗词,类为应酬之作,非必成于成婚之夕。 清 李渔 《怜香伴·婚始》:“催粧诗已去了,叫家童,今日 张相公 要送亲上门,准备酒筵伺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近人新婚,贺者作催妆诗,其风颇古。按《毛诗》‘间关车之牵兮’一章, 申丰 曰:‘ 宣王 中兴,士得行亲迎之礼,其友贺之而作是诗。’ 北齐 昏礼,设青庐,夫家领百餘人,挟车子,呼新妇,催出来。 唐 因之有催妆诗。”参见“ 催粧 ”。词语解释:催进 拼音:cuī jìn
促进。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翻译》:“注重翻译,以作借镜,其实也就是催进和鼓励着创作。”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听说不远还要送 梅兰芳 博士到 苏联 去,以催进‘象征主义’。”词语解释:催征 拼音:cuī zhēng
催促征收田赋租税。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二·智州》:“管 文 、 兰 、 镇寧 、 抚水 等四州最偏僻远者。所入赋租, 宜州 差人去催徵。”《明史·食货志二》:“既而諭德 顾鼎臣 上钱粮积弊四事:一曰察理田粮旧额……二曰催徵岁办钱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总论》:“夫有司之职,大要钱穀为重。而钱穀之重祗在催徵、比较、拆贮、解给与漕项收兑数者而已。” 词语解释:催租瘢 拼音:cuī zū bān
指农民被逼租时受到拷打,身上留下的伤瘢。 宋 苏轼 《五禽言》诗之二:“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宋 范成大 《劳畲耕》诗:“两钟致一斛,未免催租瘢。”词语解释:催迫 拼音:cuī pò
催促逼迫。 晋 陶潜 《杂诗》之七:“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次日 应天府 的地方官都到门来催迫。 庄绍光 叫了一乘小轿,带了一个小廝,脚子挑了一担行李,从后门老早就出 汉西门 去了。”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那被酒催迫了的呼吸几乎也要停驻。”词语解释:催税 拼音:cuī shuì
催缴租税。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二九:“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於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词语解释:催驱 拼音:cuī qū
催逼驱遣。 唐 司空图 《修史亭》诗之一:“少年已惯掷年光,时节催驱独不忙。”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一市之价既平,一邦之食自足,无操觚乞丐之弊,无里正催驱之劳。”词语解释:催索 拼音:cuī suǒ
催着要。 茅盾 《子夜》八:“经纪人 韩孟翔 昨天已经来催索过了。”词语解释:催熟 拼音:cuī shú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促使已采下的未成熟果实加速成熟。一般施于具有后熟作用的作物,如香蕉、番茄等。也叫促熟。词语解释:催趣 拼音:cuī qù
催促。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监司》:“提刑司则以催趣经总制钱、印给僧道免丁由子为职,而刑狱冤滥,词诉繁滞,则或莫之省焉。”词语解释:催青 拼音:cuī qīng
(1).催促草木萌芽发青。 宋 杨万里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诗:“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疎梅。”
(2).用加温方法促使蚕卵孵化。词语解释:催取 拼音:cuī qǔ
(1).犹催促。 明 张居正 《召辞纪事》:“又口传慈諭:先生既舍不得皇帝,到家事毕,早早就来,不要待人催取。钦此。”
(2).指催促取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到任示票》:“将到任三五日前,先发上任红告示,即发一牌,催取到任应用夫马等项。”词语解释:催生 拼音:cuī shēng
(1).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促使胎儿从速产出。也以喻催促作品问世。 郭沫若 《集外·从典型说起》:“假如没有他们的催生,我相信就连这些‘速写’都是会流产的。”
(2).“催生礼”的简称。 叶圣陶 《遗腹子》:“大举的催生,种种周妥的设备,是大太太第一次临蓐以前做过的,现在都为姨太太筹措着。”参见“ 催生礼 ”。
词语解释:催生礼 拼音:cuī shēng lǐ
旧俗,母家在女儿将分娩时,送礼到婿家,叫“催生礼”。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 杭 城人家育子,如孕妇入月期将届,外舅姑家以银盆或綵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或纸盖之……併以綵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栗果,及孩儿绣绷綵衣,送至婿家,名催生礼。”词语解释:催颜 拼音:cuī yán
谓促使容颜衰老。 唐 杜甫 《闷》诗:“无钱从滞客,有镜巧催颜。”词语解释:催化 拼音:cuī huà
加入催化剂使化学反应速度改变的作用叫催化,亦称催化作用。参见“ 催化剂 ”。
词语解释:催化剂 拼音:cuī huà jì
能加速或延缓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重量和性质并不改变的物质。旧称触媒。词语解释:催钱 拼音:cuī qián
催索钱粮。 宋 苏轼 《陈季常所畜朱陈村嫁娶图》:“我是 朱陈 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词语解释:催花鼓 拼音:cuī huā gǔ
唐 南卓 《羯鼓录》:“尝遇二月初詰旦,﹝ 明皇 ﹞巾櫛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覩而嘆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 高力士 遣取羯鼓,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嬪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因有“催花鼓”之语。 宋 杨万里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之七:“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 明 唐寅 《花月吟效连珠体》之六:“月中漫击催花鼓,花下轻传弄月簫。”词语解释:催命 拼音:cuī mìng
(1).催人早死。《红楼梦》第九六回:“只怕不但不能冲喜,竟是催命了!”
(2).比喻紧紧地催促。 沙汀 《航线》:“快点!又下来催命来了!”词语解释:催头 拼音:cuī tóu
见“ 催首 ”。
词语解释:催首 拼音:cuī shǒu
亦称“ 催头 ”。 封建社会中官府指定摧征钱粮的人。倘不能催促欠户如限缴清,催首要受追比,因此而家破人亡者,亦所在多有。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点催首,放富差贫;保解户,欺软怕硬。”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滚单落户》:“五户中以欠数最多者为催头。其单,甲长领给最多者。催头逢卯,执单赴比。比后又交与下手欠数多者为催头。”词语解释:催眠 拼音:cuī mián
(1).促使睡眠。 叶圣陶 《两封回信》:“蜂儿从花心里飞出来,发出一种催眠的声音。” 丁玲 《梦珂》:“两人尽着咭哩咕哝,在 梦珂 却象催眠一样,慢慢的也就睡着了。”
(2).心理学上指用特殊方法引起一种类睡眠状态。其时大脑皮层只有部分区域受到抑制,与普通睡眠不同。词语解释:催芽 拼音:cuī yá
用温水浸泡、药剂处理等方法,使种子、薯块等提前发芽。词语解释:催眠药 拼音:cuī mián yào
即安眠药。能抑制大脑皮层、引起睡眠的药物。词语解释:催徵
催促征收田赋租税。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二·智州》:“管 文 、 兰 、 镇寧 、 抚水 等四州最偏僻远者。所入赋租, 宜州 差人去催徵。”《明史·食货志二》:“既而諭德 顾鼎臣 上钱粮积弊四事:一曰察理田粮旧额……二曰催徵岁办钱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总论》:“夫有司之职,大要钱穀为重。而钱穀之重祗在催徵、比较、拆贮、解给与漕项收兑数者而已。”词语解释:催并 拼音:cuī bìng
亦作“ 催迸 ”。 催促。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他,他,他,催迸的来,不放片时刻。”《水浒传》第六八回:“次日 史文恭 、 苏定 只是主张不要对阵,怎禁得 曾昇 催併道:‘要报兄仇。’ 史文恭 无奈,只得披挂上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女以体孕,催併益急, 南 遂絶迹不往。”词语解释:催迸 拼音:cuī bèng
见“ 催併 ”。
词语解释:催并 拼音:cuī bìng
亦作“ 催迸 ”。 催促。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他,他,他,催迸的来,不放片时刻。”《水浒传》第六八回:“次日 史文恭 、 苏定 只是主张不要对阵,怎禁得 曾昇 催併道:‘要报兄仇。’ 史文恭 无奈,只得披挂上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女以体孕,催併益急, 南 遂絶迹不往。”词语解释:催趱 拼音:cuī zǎn
亦作“ 催儹 ”。
(1).催赶,督促。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我今亲身直至 絳州 ,催趲军马,走一遭去。”《水浒传》第四七回:“比及杀到 独龙冈 上,是黄昏时分, 宋江 催趲前军打庄。”《儒林外史》第八回:“适值 江西 寧王 反乱,各路戒严,朝廷就把他推陞了 南赣道 ,催趲军需。”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平时催儹,逢限稽查。”
(2).谓德业修养上努力前进。 宋 朱熹 《答王子合书》之十七:“后来自觉如此含胡,恐误朋友,方着力催儹功夫。”
(3). 清 代漕运,沿途地方官皆有督同催运责任,谓之趲重催空,省称催趲。《清会典事例·户部·漕运》:“ 康熙 元年题准, 淮 北 淮 南沿河镇道将领等官,均有趲重催空之责。漕船入境,各按汛地,立即驱行,毋使停滞。如催趲不严,以致粮船停泊及纵军登岸生事,听所在督抚题参。”词语解释:催首 拼音:cuī shǒu
亦称“ 催头 ”。 封建社会中官府指定摧征钱粮的人。倘不能催促欠户如限缴清,催首要受追比,因此而家破人亡者,亦所在多有。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点催首,放富差贫;保解户,欺软怕硬。”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滚单落户》:“五户中以欠数最多者为催头。其单,甲长领给最多者。催头逢卯,执单赴比。比后又交与下手欠数多者为催头。”词语解释:催攒 拼音:cuī zǎn
见“ 催趲 ”。
词语解释:催趱 拼音:cuī zǎn
亦作“ 催儹 ”。
(1).催赶,督促。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我今亲身直至 絳州 ,催趲军马,走一遭去。”《水浒传》第四七回:“比及杀到 独龙冈 上,是黄昏时分, 宋江 催趲前军打庄。”《儒林外史》第八回:“适值 江西 寧王 反乱,各路戒严,朝廷就把他推陞了 南赣道 ,催趲军需。”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平时催儹,逢限稽查。”
(2).谓德业修养上努力前进。 宋 朱熹 《答王子合书》之十七:“后来自觉如此含胡,恐误朋友,方着力催儹功夫。”
(3). 清 代漕运,沿途地方官皆有督同催运责任,谓之趲重催空,省称催趲。《清会典事例·户部·漕运》:“ 康熙 元年题准, 淮 北 淮 南沿河镇道将领等官,均有趲重催空之责。漕船入境,各按汛地,立即驱行,毋使停滞。如催趲不严,以致粮船停泊及纵军登岸生事,听所在督抚题参。”词语解释:催乳 拼音:cuī rǔ
又称通乳、下乳。治疗产后缺乳的方法词语解释:催眠术 拼音:cuī mián shù
催眠的方法。亦喻指使人精神萎靡的手段。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 徐锡麟 刺杀 恩铭 之后,大捕党人, 陶成章 君是其中之一,罪状曰:‘著《中国权力史》,学 日本 催眠术。’”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五:“他不明白为什么 马威 反打起精神作买卖,他总以为 李子荣 给 马威 上了催眠术,心中担忧儿子的生命安全。”参见“ 催眠 ”。
词语解释:催眠 拼音:cuī mián
(1).促使睡眠。 叶圣陶 《两封回信》:“蜂儿从花心里飞出来,发出一种催眠的声音。” 丁玲 《梦珂》:“两人尽着咭哩咕哝,在 梦珂 却象催眠一样,慢慢的也就睡着了。”
(2).心理学上指用特殊方法引起一种类睡眠状态。其时大脑皮层只有部分区域受到抑制,与普通睡眠不同。词语解释:催眠歌 拼音:cuī mián gē
催眠曲。 茅盾 《子夜》十四:“客厅里只有电风扇的单调的荷荷声,催眠歌似的唱着。” 许地山 《爱流汐涨》:“这晚上底催眠歌,就是父亲底抽噎声。”词语解释:催生礼 拼音:cuī shēng lǐ
旧俗,母家在女儿将分娩时,送礼到婿家,叫“催生礼”。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 杭 城人家育子,如孕妇入月期将届,外舅姑家以银盆或綵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或纸盖之……併以綵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栗果,及孩儿绣绷綵衣,送至婿家,名催生礼。”词语解释:催泪弹 拼音:cuī lèi dàn
内装化学药品的特种弹,爆炸后产生的气体能刺激眼睛,催人落泪。词语解释:催生婆 拼音:cuī shēng pó
用老法接生的助产士的旧称。 杨朔 《茶花赋》:“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 云南 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象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词语解释:催生符 拼音:cuī shēng fú
(1).旧时用以催促妇女分娩的符箓。据 清 人笔记载,俗传催生符以黄纸调硃砂用净笔写一“车”字,在“车”四周环写“马”字须遍,且须端楷,大小则不拘,烧灰和水饮之,立娩。“马”字成单必男,成双必女。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 虾蟆大仙 说话老声老气的,而且有些结巴:‘不,不,不要紧!画道催,催,催生符!’”
(2).以喻促使某事物问世的契机、原因。 郭沫若 《虎符·写作缘起》:“但是就是这个铜老虎事实上做了我这篇《虎符》的催生符。”词语解释:催眠曲 拼音:cuī mián qǔ
催婴儿入睡时唱的歌曲。 巴金 《寒夜》尾声:“现在那个年青的母亲在小屋里抱着小孩子走来走去,唱催眠曲。” 柯岩 《奇异的书简》五:“爱人是个小学教师,她把对下一代的全部责任心和希望倾吐在催眠曲里。”词语解释:催课生 拼音:cuī kè shēng
旧时协助催征田赋的办事人员。 吴组缃 《山洪》六:“他从小也拿过锄头渔叉,因为识得几个字,慢慢从‘里书’、‘催课生’爬上来,混到今日。”词语解释:催请 拼音:cuī qǐng
旧时定期宴客,临期主人再次催客赴宴,谓之催请。亦泛指催促邀请。 沙汀 《困兽记》二四:“这不要说开会,就是吹牛,人数也太少了!于是他就自告奋勇,亲身出马催请去了。”词语解释:催情 拼音:cuī qíng
用人工方法促进母畜发情排卵及鱼类性腺成熟。词语解释:催奶 拼音:cuī nǎi
用药品或食物使产后的妇女分泌较多的乳汁。词语解释:催比 拼音:cuī bǐ
旧时州县长官责令吏役限期完成紧要公务,逾限不能完成,则予处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正赋节年拖欠,催比无人。”词语解释:催妆诗 拼音:cuī zhuāng shī
亦作“ 催粧诗 ”。 旧俗,成婚前夕,贺者赋诗以催新妇梳妆,此诗叫催妆诗。《唐诗纪事》卷三五载有 唐 陆畅 《奉诏作催妆诗》。至 宋 ,又有催妆词,读 宋 吕渭老 《好事近》词之四:“彩幅自题新句,作催妆佳闋”可知。其后文人集中催妆诗词,类为应酬之作,非必成于成婚之夕。 清 李渔 《怜香伴·婚始》:“催粧诗已去了,叫家童,今日 张相公 要送亲上门,准备酒筵伺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近人新婚,贺者作催妆诗,其风颇古。按《毛诗》‘间关车之牵兮’一章, 申丰 曰:‘ 宣王 中兴,士得行亲迎之礼,其友贺之而作是诗。’ 北齐 昏礼,设青庐,夫家领百餘人,挟车子,呼新妇,催出来。 唐 因之有催妆诗。”参见“ 催粧 ”。
词语解释:催妆 拼音:cuī zhuāng
见“ 催粧 ”。
亦作“ 催妆 ”。 旧俗新妇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妆启行。或谓此为古代掠夺婚姻的遗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谓 北朝 婚礼,夫家领人挟车至女家,高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上车始止。 宋 时其礼仪又不同。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凡娶媳妇……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粧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头之类。”文人则因此俗有催妆诗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廷献》:“飞仙幸许效鶼鶼,走马催妆彩笔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缠头掷锦,携手倾杯;催粧艳句,迎婚油壁。”参见“ 催妆诗 ”。
词语解释:催妆诗 拼音:cuī zhuāng shī
亦作“ 催粧诗 ”。 旧俗,成婚前夕,贺者赋诗以催新妇梳妆,此诗叫催妆诗。《唐诗纪事》卷三五载有 唐 陆畅 《奉诏作催妆诗》。至 宋 ,又有催妆词,读 宋 吕渭老 《好事近》词之四:“彩幅自题新句,作催妆佳闋”可知。其后文人集中催妆诗词,类为应酬之作,非必成于成婚之夕。 清 李渔 《怜香伴·婚始》:“催粧诗已去了,叫家童,今日 张相公 要送亲上门,准备酒筵伺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近人新婚,贺者作催妆诗,其风颇古。按《毛诗》‘间关车之牵兮’一章, 申丰 曰:‘ 宣王 中兴,士得行亲迎之礼,其友贺之而作是诗。’ 北齐 昏礼,设青庐,夫家领百餘人,挟车子,呼新妇,催出来。 唐 因之有催妆诗。”参见“ 催粧 ”。词语解释:催切 拼音:cuī qiē
催迫。《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八年》:“内以围 阐 ,外以御 晋 兵,昼夜催切,如敌已至,众甚苦之。”词语解释:催化裂化 拼音:cuī huà liè huà
一种在催化剂存在下的重质油裂化反应过程。重质油在分子筛裂化催化剂存在下,在提升管中反应,反应温度约为500°c。所生油气可分离为裂化气体、高辛烷值汽油及柴油等。是使重质油转化为轻质油的重要措施之一。词语解释:催吐剂 拼音:cuī tǔ jì
能引起呕吐的药物,如吐根、硫酸铜等。词语解释:催讨 拼音:cuī tǎo
催索。 茅盾 《水藻行》:“昨天乡长又来催讨 陈老爷 家的利息,一块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到 唐德宗 建中 元年(七八○年)积欠马价绢多至一百八十万匹, 回纥 屡次催讨, 唐 朝廷感到困难,隐忍迁就,力求保持和好关系。”词语解释:催肥 拼音:cuī féi
在猪、鸡等家畜、家禽宰杀前一段时间内,喂给大量精饲料促使很快长肥,叫催肥。词语解释:催督 拼音:cuī dū
催促,督促。《三国志·蜀志·李严传》:“九年春, 亮 军 祁山 , 平 催督运事。”《南史·邓元起传》:“ 元起 曰:‘朝廷万里,军不卒至,若寇贼浸淫,方须扑讨,董督之任,非我而谁?何事忽忽,便相催督。’” 清 柴绍炳 《苦妇弃儿叹》诗:“侵晨起催督,前驱散军门。散军在须臾,逼迫恶容辞。”词语解释:催粮 拼音:cuī liáng
催缴钱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佥粮里》:“故催粮排里,必老成殷实、小心畏法者,方可当之。”词语解释:催命符 拼音:cuī mìng fú
迷信谓催人早死的符箓。常以喻沉重的打击、严厉的手段等。 鲁迅 《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不料竟又来了一道催命符,是销镪水从背后洒过来了。” 郭沫若 《反正前后》六:“在这时间学生惯用的催命符,便是在地板上擦脚。”词语解释:催命鬼 拼音:cuī mìng guǐ
迷信谓催人早死的鬼使。常以喻庸医、悍吏、恶霸等。 元 施惠 《幽闺记·抱恙离鸾》:“ 卢 医 扁鹊 料他直甚的!人人道我是个催命鬼。”《陕北民歌选·拔兵小曲》:“保甲长好比催命鬼,每日跑断腿。”词语解释:催产 拼音:cuī chǎn
催生。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孕妇的子宫收缩,促使胎儿产出。词语解释:催化剂 拼音:cuī huà jì
能加速或延缓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重量和性质并不改变的物质。旧称触媒。词语解释:催膘 拼音:cuī biāo
因服役或其他需要,在短时间内给牛、马等大牲畜喂食大量精饲料,促使其尽快地长得膘肥体壮,叫催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