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储胥 拼音:chǔ xū
(1).栅栏;藩篱。《文选·扬雄〈长杨赋〉》:“搤熊羆,拖豪猪,木拥枪纍,以为储胥。” 李善 注:“ 苏林 曰:‘木拥栅其外,又以竹枪纍为外储胥也。’ 韦昭 注:‘储胥,蕃落之类也。’” 唐 李商隐 《筹笔驿》诗:“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清 钱谦益 《黄山游记之五》:“ 翠微 、 飞来 诸峰,各负势不相下,胥俛为环卫,崩压倚倾,櫛比棊布,若削剑戟,若树储胥。” 章炳麟 《官制索隐》:“故 秦 汉 谓天子所居为禁中,禁从林声,禁者林也。言禁言籞,皆山林之储胥也。”
(2).储备待用之物。引申指开支、费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按其时……储胥浩繁,宵旰焦劳,大农仰屋,廷臣遂有此苟且目前之策。”
(3).仆人、婢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叶文庄论陶南村》:“岂恶其人者,恶及储胥, 文庄 亦有所不免耶?” 清 梁章鉅 《称谓录·仆·储胥》:“储胥,仆婢也。”
(4). 汉 宫馆名。 汉 张衡 《西京赋》:“既新作於 迎风 ,增 露寒 与 储胥 。”《三辅黄图·汉宫》:“ 武帝 作 迎风馆 于 甘泉山 ,后加 露寒 、 储胥 二馆,皆在 云阳 。” 南朝 梁 沉约 《江篱生幽渚》诗:“叶飘 储胥 右,芳歇 露寒 东。”
(5).泛指帝王宫殿。 唐 沉佺期 《晦日浐水应制》诗:“星移天上入,歌舞向 储胥 。” 宋 欧阳修 《景灵朝谒从驾还宫》诗:“自惭白首近时彦,行近储胥忝侍臣。”
(6).用以代称朝廷。 宋 苏舜钦 《西轩垂钓偶作》诗:“曾以文章上 石渠 ,忽因谗口出储胥。”词语解释:储精 拼音:chǔ jīng
(1).蓄养精神。《文选·扬雄〈甘泉赋〉》:“惟夫所以澄心清魂,储精垂恩,感动天地,逆釐三神。” 李善 注:“言储蓄精神,冀神垂恩也。”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上皇居天帝运昌之都,储精真一之境。” 宋 王安石 《礼乐论》:“故圣人储精九重而仪凤凰,修五事而关阴阳。”
(2).怀念之意。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夫以雄才不世之主,犹储精於 沛 乡;奇略独出之君,尚婉恋於 樊阳 。”
(3).蓄积精灵之气。《朱子语类》卷三十:“问:‘天地储精,如何是储精?’曰:‘储谓储蓄。天地储蓄得二气之精聚,故能生出万物。’”词语解释:储皇 拼音:chǔ huáng
皇太子。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储皇之选,实简惟良。”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爵仇建 萧 宰,定都护储皇。” 唐 李白 《流夜郎承恩放还书怀示息秀才》诗:“天子巡 剑阁 ,储皇守 扶风 。”词语解释:储君 拼音:chǔ jūn
已确定为继承皇位的人。 汉 班固 《白虎通·京师》:“储君,嗣主也。” 晋 陶潜 《咏二疏》:“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旧唐书·回纥传》:“元帅即 唐太子 也,太子即储君也,岂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前舞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圣上果殉社稷,尚有太子监国,为何明弃储君,翻寻枝叶旁牒?”词语解释:储蓄 拼音:chǔ xù
(1).将节余或暂时不用的钱或物积存起来以备应用。《后汉书·章帝纪》:“故古者急耕稼之业,致耒耜之勤,节用储蓄,以备凶灾。”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辩兴亡》:“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 明 陆垹 《篑斋杂著·九边图论》:“增臺军之月给,教居民储蓄。”
(2).今亦特指将钱存入银行。 冰心 《分》:“我们应当替他储蓄教育费了,这笔款越早预备越好。”
(3).指储存的备用资财。《尉缭子·治本》:“夫在耘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唐 韩愈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又今年虽旱,去岁大丰,商贾之家,必有储蓄。” 宋 范仲淹 《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不如焚其储蓄,拥州民輦库帛,退守 剑门 。” 沉从文 《阿金》:“他只按照一个当地平常人的希望,要得到一种机会,将自己的精力和身边储蓄,用在一个妇人身上去。”
(4).蓄积;储藏。《朱子语类》卷三十:“问:‘天地储精,如何是储精?’曰:‘储谓储蓄。天地储蓄得二气之精聚,故能生出万物。’” 明 陆深 《停骖寻摘抄续》:“至于 绍定 之灾,而书復闕矣。 元氏 亦有储蓄,至我朝文献日新,今秘阁所有者多 宋 元 之旧。”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六:“他想从此断念,在暑假里储蓄精力,待假期满了,比以前更努力地为学生服务。”词语解释:储峙 拼音:chǔ zhì
见“ 储偫 ”。
词语解释:储偫 拼音:chǔ zhì
亦作“ 储峙 ”。亦作“ 储跱 ”。
(1).储备,特指存储物资以备需用。 汉 扬雄 《羽猎赋》:“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詡。”《书·费誓》“峙乃糗粮” 孔 传:“皆当储峙汝糗糒之粮,使足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 李傕 曰:‘我邸阁储跱少。’乃不承詔,悉载置其营。” 清 顾炎武 《劳山图志序》:“ 秦皇 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偫,四民废业,千里驛骚而后上也。”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 倭 之蓄谋,当在二十年前,储峙钱粟,缮治甲兵,久为外人侧目。”
(2).泛指积聚储存知识或人才等。 清 钱谦益 《兵部右侍郎孙公墓志铭》:“公廉辨彊直,人才物论,储偫于胸中,有 万历 初名选郎之遗风。” 清 钱谦益 《嘉禾黄君五十序》:“先王之治天下,储峙人才,雍容养育,而徐收其用。”
(3).指日常或行旅等需用的器物。《汉书·孙宝传》:“御史大夫 张忠 辟 寳 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东观汉记·黄香传》:“俗每太守将交代,添设储峙,輒数千万。 香 未入界,移敕悉出所设什器。”《后汉书·崔寔传》:“ 寔 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袵、綀緼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 士干 许诺,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偫已罗门庭矣;登舟,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词语解释:储宫 拼音:chǔ gōng
(1).太子所居的宫室。《后汉书·郎顗传》:“臣窃见皇子未立,储宫无主。”
(2).借指太子。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乃渐上京,乃仪储宫。” 唐 颜真卿 《金紫光禄大夫李公神道碑》:“ 汉 室以二傅羽翼储宫。” 清 赵翼 《昭明读书台》诗:“储宫爱读书, 梁 唐 两太子。”词语解释:储后 拼音:chǔ hòu
储君,太子。《宋书·礼志一》:“今储后崇聘,礼先训远,皮玉之美,宜尽暉备。”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 明皇 不豫,储后幼冲。”《隋书·房陵王勇传》:“汝当储后,若不上称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 明 方孝孺 《传经斋记》:“而侍从帷幄,辅导储后。”词语解释:储闱 拼音:chǔ wéi
(1).太子所居之宫。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父 璿 ,升采储闈,亦居清显。” 唐 刘禹锡 《贺皇太子受册笺》:“祗膺詔册,光啟储闈。”
(2).借指太子。 唐 参寥子 《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 乾符 丁酉岁,因与同列廷諍机务,词气相高,朝廷两解之,偕授宾翼储闈。”《新唐书·房琯传》:“有朋党不公之名,违臣子奉上之礼,何以仪刑王国,训导储闈?”词语解释:储积 拼音:chǔ jī
(1).储备积存。 汉 扬雄 《羽猎赋》:“迺詔虞人典泽,东延 昆 邻,西驰閶闔,储积共偫,戍卒夹道。”《东观汉记·来歙传》:“因 歙 上疏,宜益选兵马,储积资粮。”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张延雋 之为 晋州 行臺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埸,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今观歷年储积之粟,恰足供用。” 郭沫若 《今昔集·中国战时的文学与艺术》:“这并不是小说家的不努力,而是小说家在那儿储积题材。”
(2).指贮积的财物。《后汉书·安帝纪》:“比年虽获丰穰,尚乏储积。”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势利倾於邦君,储积富乎公室。”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商务馆被燹后,与一切人员,俱被停职,素无储积,生活为难。”词语解释:储贰 拼音:chǔ èr
亦作“ 储二 ”。 储副,太子。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唐 元稹 《四皓庙》诗:“如何一朝起,屈作储贰宾。”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东宫储二之位,以繫宇内之心者,贰载於兹矣。”《清史稿·礼志十二》:“有 清 家法,不立储贰。”词语解释:储思 拼音:chǔ sī
(1).谓专心致志,集中心思。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岂知 新 室委心积意,储思垂务,旁作穆穆,明旦不寐,勤勤恳恳者,非 秦 之为与?” 唐 刘禹锡 《机汲记》:“工也储思环视,相面势而经营之。” 明 宋濂 《调息解》:“ 越 西有 仙华生 ,遯迹林垌,槁木其形,储思於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2).谓一心一意地寻求。《文苑英华》卷七九四引 宋 张君房 《长恨歌传》:“在位岁久,倦乎旰食,始委国政于右丞相。端拱深居,储思国色。”词语解释:储书 拼音:chǔ shū
藏书。 清 伍崇曜 《〈焦氏笔乘〉跋》:“ 竹垞 又称其储书之富,几胜中簿。”词语解释:储德 拼音:chǔ dé
(1).蕴蓄的美德。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之三:“县象著明,离光乃位,我有储德,微猷渊备。”
(2).太子的德行。《明史·兴宗孝康皇帝传》:“帝喜,因谓殿中侍御史 郭渊友 等曰:‘诸生於文艺习矣,然与太子处,当端其心术,不流浮靡,庶储德亦获裨助。’”词语解释:储才 拼音:chǔ cái
亦作“ 储材 ”。 积聚人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慨祖宗之立法,广学校以储才。” 清 钱谦益 《嘉禾黄君五十序》:“因以知先朝储才馆阁,良有深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南书房》:“列圣遵依祖制,宠眷不衰,为木天储材之要地也。”词语解释:储光 拼音:chǔ guāng
谓太子的风采或美德。 南朝 齐 谢朓 《永明乐》诗之四:“储光温似玉,藩度式如琼。”《梁书·沉约传》:“翼储光於三善,长王职於百司。”词语解释:储藏 拼音:chǔ cáng
(1).收藏;保藏。 宋 王应麟 《玉海·艺文·绍兴麟台故事》:“ 淳熙 四年秋, 陈騤 续为《馆阁録》十卷,记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联、廪禄、职掌。”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复古殿英石供》:“ 復古 为 理宗 殿名,储藏翰墨之地。”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 宋 时宸翰,专阁储藏,疑当直阁者用以题识。”如:储藏室。
(2).蕴藏。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二:“他那肌肉并不丰满的身体里,象是储藏着使用不尽的精力。”词语解释:储偫 拼音:chǔ zhì
亦作“ 储峙 ”。亦作“ 储跱 ”。
(1).储备,特指存储物资以备需用。 汉 扬雄 《羽猎赋》:“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詡。”《书·费誓》“峙乃糗粮” 孔 传:“皆当储峙汝糗糒之粮,使足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 李傕 曰:‘我邸阁储跱少。’乃不承詔,悉载置其营。” 清 顾炎武 《劳山图志序》:“ 秦皇 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偫,四民废业,千里驛骚而后上也。”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 倭 之蓄谋,当在二十年前,储峙钱粟,缮治甲兵,久为外人侧目。”
(2).泛指积聚储存知识或人才等。 清 钱谦益 《兵部右侍郎孙公墓志铭》:“公廉辨彊直,人才物论,储偫于胸中,有 万历 初名选郎之遗风。” 清 钱谦益 《嘉禾黄君五十序》:“先王之治天下,储峙人才,雍容养育,而徐收其用。”
(3).指日常或行旅等需用的器物。《汉书·孙宝传》:“御史大夫 张忠 辟 寳 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东观汉记·黄香传》:“俗每太守将交代,添设储峙,輒数千万。 香 未入界,移敕悉出所设什器。”《后汉书·崔寔传》:“ 寔 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袵、綀緼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 士干 许诺,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偫已罗门庭矣;登舟,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词语解释:储副 拼音:chǔ fù
国之副君。指太子。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太子,国之储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且 明帝 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明史·商辂传》:“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词语解释:储邸 拼音:chǔ dǐ
贮藏财物的府库。《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紈牛露犬之玩,乘黄兹白之駟,盈衍储邸,充仞郊虞。” 李善 注:“储邸,犹府藏也。”词语解释:储寀 拼音:chǔ cǎi
太子属官。 唐 韦承庆 《重上直言谏东宫启》:“臣昔参朱邸,忝 胶东 之藩吏;晚侍青宫,叨望苑之储寀。”词语解释:储妃 拼音:chǔ fēi
太子之妃。 唐 胡元范 《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诗之一:“帝子威仪絶,储妃礼度优。”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志》:“ 齐 太子 穆妃 将葬,立石誌。 王俭 曰:‘……储妃之重,礼絶常例,既有哀荣,不烦石铭。’”词语解释:储蕃 拼音:chǔ fān
分封在外的皇嗣。《南史·后妃传序》:“及 简文 、 元帝 出自储蕃,或迫在拘縶,或逼於寇乱,且妃并先殂,更不建椒閫。”词语解释:储材 拼音:chǔ cái
见“ 储才 ”。
词语解释:储才 拼音:chǔ cái
亦作“ 储材 ”。 积聚人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慨祖宗之立法,广学校以储才。” 清 钱谦益 《嘉禾黄君五十序》:“因以知先朝储才馆阁,良有深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南书房》:“列圣遵依祖制,宠眷不衰,为木天储材之要地也。”词语解释:储祉 拼音:chǔ zhǐ
犹言积福。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八月庚子,詔曰:‘惟皇天祐命烈祖,诞受方国,九圣储祉,万方咸休,肆予一人,获纘丕业。’” 唐 白居易 《淮南节度使李公家庙碑铭并序》:“ 郫县 洎 晋陵 府君,咸善积于躬,道屈於位,储祉流庆,而僕射生矣。”词语解释:储极 拼音:chǔ jí
(1).储位,太子之位。《新唐书·奉天皇帝琮传》:“朕昔践储极,顾诚非次,君父有命,不敢违。”
(2).借指太子。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自昔 天僖 之末,政渐宫闈,能协元臣,议尊储极。” 明 李东阳 《贺谕德程先生长子荫武序》:“登甲第,官国史直讲、经帷兼侍储极。”词语解释:储明 拼音:chǔ míng
(1).蕴聚光明。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并序》:“九垓同轨,四海无波。储明变照,仪天作两。”
(2).指太子。 唐 褚亮 《奉和禁苑饯别应令》诗:“微臣夙多幸,薄宦奉储明。”词语解释:储供 拼音:chǔ gòng
备办物资以供需用。亦指供军用的物资。《旧唐书·玄宗纪下》:“至 咸阳 望贤驛 置顿,官吏骇散,无復储供。”《旧唐书·玄宗纪下》:“次 河池郡 , 崔圆 奏 剑南 岁稔民安,储供无闕。”词语解释:储位 拼音:chǔ wèi
(1).太子之位。《南史·梁愍怀太子方矩传》:“ 承圣 元年十一月丙子,立为皇太子。及升储位,昵狎羣下,好著微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孝异》:“宰臣 留正 等入奏,乞早正 嘉王 储位,以安人心。”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 理密亲王 既废,储位久虚, 仁皇帝 因命众王大臣保立东宫。”
(2).指太子。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世宗居藩大度》:“ 理密亲王 时为储位,上事之最敬。”
(3).谓立太子之位。《新唐书·郁林王恪传》:“ 无忌 曰:‘ 晋王 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太祖》:“储位,迁都二大事,俱失之,可恨也。”词语解释:储价 拼音:chǔ jià
亦作“ 储贾 ”。 豫价,谓抬高物价。《孔子家语·相鲁》:“有 慎溃氏 奢侈踰法, 鲁 之鬻六畜者,饰之以储价。及 孔子 之为政也…… 慎溃氏 越境而徙,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二》“豫贾”:“豫又作储。《孔子家语·相鲁篇》:‘ 孔子 为政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贾。’储与奢古声相近。《説文》曰:‘奢,张也。’”词语解释:储歭 拼音:chǔ zhì
聚集,荟集。歭,同“ 峙 ”。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边头值闲暇,人物盛储歭。”词语解释:储须 拼音:chǔ xū
仓廪的储备。 宋 苏轼 《次韵和刘贡甫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之一:“坐令乘传遽,奔走为储须。”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患难适然遭遇,荷君家诚倾意输……欣欣推与储须。”词语解释:储躬 拼音:chǔ gōng
太子之身。亦借指太子。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曩以储躬冲动,务存谦抑,凡遇岁时令节及千秋庆贺,暂令进笺内庭。”词语解释:储胤 拼音:chǔ yìn
太子的别称。《南齐书·武帝纪》:“阴阳舛和,纬象衍度,储胤婴患,淹歷旬晷。”词语解释:储说
指 战国 韩非 的《内储说》、《外储说》。文见《韩非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昔《储説》始出,《子虚》初成, 秦皇 汉武 ,恨不同时。”词语解释:储跱 拼音:chǔ zhì
见“ 储偫 ”。
词语解释:储偫 拼音:chǔ zhì
亦作“ 储峙 ”。亦作“ 储跱 ”。
(1).储备,特指存储物资以备需用。 汉 扬雄 《羽猎赋》:“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器械储偫,禁御所营,尚泰奢丽夸詡。”《书·费誓》“峙乃糗粮” 孔 传:“皆当储峙汝糗糒之粮,使足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三》:“ 李傕 曰:‘我邸阁储跱少。’乃不承詔,悉载置其营。” 清 顾炎武 《劳山图志序》:“ 秦皇 登之,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偫,四民废业,千里驛骚而后上也。”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 倭 之蓄谋,当在二十年前,储峙钱粟,缮治甲兵,久为外人侧目。”
(2).泛指积聚储存知识或人才等。 清 钱谦益 《兵部右侍郎孙公墓志铭》:“公廉辨彊直,人才物论,储偫于胸中,有 万历 初名选郎之遗风。” 清 钱谦益 《嘉禾黄君五十序》:“先王之治天下,储峙人才,雍容养育,而徐收其用。”
(3).指日常或行旅等需用的器物。《汉书·孙宝传》:“御史大夫 张忠 辟 寳 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设储偫。”《东观汉记·黄香传》:“俗每太守将交代,添设储峙,輒数千万。 香 未入界,移敕悉出所设什器。”《后汉书·崔寔传》:“ 寔 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袵、綀緼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 士干 许诺,归别家,则家之薪米储偫已罗门庭矣;登舟,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词语解释:储贾 拼音:chǔ jiǎ
见“ 储价 ”。
词语解释:储价 拼音:chǔ jià
亦作“ 储贾 ”。 豫价,谓抬高物价。《孔子家语·相鲁》:“有 慎溃氏 奢侈踰法, 鲁 之鬻六畜者,饰之以储价。及 孔子 之为政也…… 慎溃氏 越境而徙,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价,卖羊豚者不加饰。”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二》“豫贾”:“豫又作储。《孔子家语·相鲁篇》:‘ 孔子 为政三月,则鬻牛马者不储贾。’储与奢古声相近。《説文》曰:‘奢,张也。’”词语解释:储采 拼音:chǔ cǎi
太子属官。词语解释:储量 拼音:chǔ liàng
储藏的数量。 李四光 《为完成一九五四年矿产普查计划而奋斗》:“地质工作部门已经为国家找到和探明了某些在建设上必需的矿产和一定等级的矿产储量。” 华山 《山中海路》:“一切都要根据这个矿的储量重新规划。”词语解释:储畜 拼音:chǔ chù
储蓄;积存。《三国志·魏志·高柔传》“ 高柔 字 文惠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陈留耆旧传》:“君累经宰守,积有年岁,何能不少为储畜以遗子孙乎?”《北史·高谦之传》:“腐红粟於太仓,藏朽贯於泉府,储畜既盈,人无困弊。” 唐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田园同 季子 ,储畜异 陶朱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一孝廉颇善储畜,而性嗇。”畜,一本作“ 蓄 ”。词语解释:储端 拼音:chǔ duān
太子詹事的别称。《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侯府寄隆,储端任显。” 李周翰 注:“储端任显,谓 缅 为太子詹事也。” 南朝 梁 陆倕 《除詹事让表》:“尊官厚秩,无因而至;陋巷蓽门,鬱成爽塏。储端华重,实异恒司。” 清 梁章鉅 《称谓录·詹事府职官》:“《事文类聚》:‘太子詹事号储端。’”词语解释:储聚 拼音:chǔ jù
储存积聚。也指储积的粮食。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若募彼人嚮导,挟异国济师,合中原响赴而兵不必众,就虏人储聚而粟不必多,凭虚蹈空,过为指料,将有临危失据之忧矣。”词语解释:储油 拼音:chǔ yóu
油的储藏词语解释:储蓄银行 拼音:chǔ xù yín háng
专门办理居民储蓄,以吸收储蓄存款为其主要经营资金来源的专业银行。为保障储户利益,银行对储蓄存款负无限责任。词语解释:储能 拼音:chǔ néng
(1).储藏的能量。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现在最初步的工作是把砖块瓦屑捡去,让长育万物的泥土尽量贡献它的储能。”
(2).谓积累才能。词语解释:储饷 拼音:chǔ xiǎng
储备军粮。《清史稿·宣宗纪三》:“命 盛京 …… 广东 七省将军、督、抚筹办练兵储餉。”词语解释:储运 拼音:chǔ yùn
储存运输。 宋 苏辙 《〈元祐会计录〉序》:“凡计会之实,取 元丰 之八年,而其为别有五:一曰收支,二曰民赋,三曰课入,四曰储运,五曰经费。”词语解释:储驾 拼音:chǔ jià
预备耕牛。《文选·潘岳〈藉田赋〉》:“儼储驾於廛左兮,俟万乘之躬履。” 吕向 注:“储牛以待天子亲履耕事。”词语解释:储隶 拼音:chǔ lì
太子的属官。《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三妨储隶,五尘朝黻。” 李周翰 注:“三妨储隶,谓三任东宫官。五尘朝黻,谓五任朝官也。”词语解释:储铉 拼音:chǔ xuàn
指太子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皇朝軫慟,储鉉伤情。” 吕延济 注:“皇朝,谓天子也。储,谓太子也。鉉,鼎耳也,谓三公也。”词语解释:储集 拼音:chǔ jí
集中存放。 郭沫若 《沸羹集·死的拖着活的》:“尸体的来源主要是监狱,都是消好了毒,平常储集在药圹里以供使用的。”词语解释:储放 拼音:chǔ fàng
货物在仓库或其他贮藏所里妥善保管。例如:将货物储放在仓库里。词语解释:储敛 拼音:chǔ liǎn
聚积资财。 唐 王勃 《上郎都督启》:“ 勃 家大人天下独行者也,性恶储敛,家无担石。”词语解释:储户 拼音:chǔ hù
在银行有存款的人或单位。词语解释:储拟 拼音:chǔ nǐ
(1).储备。《宋书·刘敬宣传》:“ 敬宣 既至 江州 ,课集军粮,搜召舟乘,军戎要用,常有储拟。”
(2).备办物资以供需用。《旧唐书·代宗纪》:“丁丑,次 华州 官吏藏窜,无復储拟。”词语解释:储柜 拼音:chǔ guì
储存货物的柜子。 曾心仪 《彩凤的心愿》:“现在,百货店里好几家专柜的储柜一角都放着歌本。”词语解释:储款 拼音:chǔ kuǎn
将钱存入银行。 谢觉哉 《爱厂如家》:“买公债、向银行储款、交工农业税,充实国库。”词语解释:储存 拼音:chǔ cún
聚积保存。 杨朔 《蓬莱仙境》:“顺着山势,高高低低修了好多座小水库,储存山水,留着浇地。”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勤快的小学毕业生没事的时候,他就储存忙天用的垫牛圈土。”词语解释:储季 拼音:chǔ jì
太子之弟。《文选·任昉〈竟陵文宣王行状〉》:“帝子储季,令行禁止。” 张铣 注:“ 竟陵王 , 武帝 子,故曰帝子。皇太子弟,故曰储季。”词语解释:储嫡 拼音:chǔ dí
太子。《后汉书·安帝纪赞》:“ 安 德不升,秕我王度。降夺储嫡,开萌邪蠹。” 李贤 注:“储嫡,谓太子也。”词语解释:储廥 拼音:chǔ kuài
储藏粮谷的仓库。《新唐书·杜鸿渐传》:“即具上兵马招辑之势,且録军资、器械、储廥凡最,使 涵 诣 平凉 见太子。”词语解释:储岑 拼音:chǔ cén
唐 诗人 储光羲 和 岑参 的并称。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故 杜子美 称‘吾怜 孟浩然 ’,称‘高人 王右丞 ’,而不及 储 岑 ,有以也夫。”词语解释:储宰 拼音:chǔ zǎi
指太子。《宋书·范晔传》:“贼臣 赵伯符 积怨含毒,遂纵姦凶,肆兵犯蹕,祸流储宰,崇树非类,倾坠皇基。”词语解释:储吏 拼音:chǔ lì
佐贰之吏。《文选·左思〈魏都赋〉》:“亚以柱后,执法内侍,符节謁者,典璽储吏。” 李周翰 注:“典璽储吏,掌天子印璽。”词语解释:储命 拼音:chǔ mìng
太子的命令。《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式掌储命,帝难其人。公以宗室羽仪,允膺嘉选。” 李周翰 注:“ 缅 时入为太子中庶子,故云‘用掌储命’也。”词语解释:储嗣 拼音:chǔ sì
储君,太子。《东观汉记·下邳惠王衍传》:“太子,国之储嗣,可不慎与?”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其父 尧臣 尝与 文彦博 、 刘沆 及公同决大策,乞立储嗣, 仁宗 许之。” 清 李渔 《蜃中楼·婚诺》:“祇因储嗣欠聪明,镇日眉空皱。”词语解释:储天子 拼音:chǔ tiān zǐ
太子。《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太子叉手启丈人:‘暂听分雪不须瞋,寡人位处储天子,往来半杖每随身。’”词语解释:储备 拼音:chǔ bèi
(1).储存以备应用。多指物资。《六韬·农器》:“秋刈禾薪,其粮食储备也。”《梁书·张弘策传》:“ 高祖 覩海内方乱,有匡济之心,密为储备。”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四章:“弹药物资也作了足够的储备。”
(2).储存的备用物资。《梁书·夏侯夔传》:“溉田千餘顷,岁收穀百餘万石,以充储备。”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刁氏夫人贤德》:“会夫君之弟以解掾 毗陵 ,聚口甚众,储备不足。夫人经营转易,得不困乏。”词语解释:储备粮 拼音:chǔ bèi liáng
储存以备需用的粮食。《红旗》1965年第1期:“这一年,售粮,储备粮,社员口粮,都是历史上最高的。”词语解释:储元 拼音:chǔ yuán
太子。《南齐书·东昏侯纪》:“ 高宗 明皇帝 重隆景业,咸降年不永,宫车係晏。皇祚之重,允属储元。”词语解释:储元宫 拼音:chǔ yuán gōng
汉 宫殿名。《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冯昭仪》:“ 元帝 崩,为 信都太后 ,与王俱居 储元宫 。” 颜师古 注:“《黄图》:在 上林苑 中。”《三辅黄图·甘泉宫》:“ 储元宫 ,在 长安 城西。”词语解释:储傅 拼音:chǔ fù
指太子太傅,为辅导太子之官,故称储傅。《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元相之重,储傅之尊。” 胡三省 注:“储傅,太子太傅也。”词语解释:储具 拼音:chǔ jù
犹储备、储供。《新唐书·路嗣恭传》:“时关畿用兵,使人係道, 嗣恭 储具有素,而民不扰。”词语解释:储养 拼音:chǔ yǎng
谓聚集人才并供养之。 宋 李攸 《宋朝事实》卷九:“ 孝宗 即位,詔馆储养人才,不可定员。”词语解释:储号 拼音:chǔ hào
太子的名号。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 状 》:“英宗初为皇嗣,公上疏言:‘储号未正,横置未宜。今皇嗣初定,未闻选经术识虑之士以拥护羽翼。’”词语解释:储二 拼音:chǔ èr
见“ 储贰 ”。
词语解释:储贰 拼音:chǔ èr
亦作“ 储二 ”。 储副,太子。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唐 元稹 《四皓庙》诗:“如何一朝起,屈作储贰宾。”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东宫储二之位,以繫宇内之心者,贰载於兹矣。”《清史稿·礼志十二》:“有 清 家法,不立储贰。”词语解释:储与 拼音:chǔ yǔ
(1).不舒展貌。《楚辞·严忌〈哀时命〉》:“衣摄叶以储与兮,左袪挂於榑桑。” 王逸 注:“摄叶、储与,不舒展貌。”
(2).徜徉。《淮南子·本经训》:“阴阳储与,呼吸浸潭。” 高诱 注:“储与,犹尚羊,无所主之貌。”《汉书·扬雄传上》:“储与虖大溥,聊浪虖宇内。”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储与,相羊也。” 王先谦 补注:“储与,即紆徐也。”
(3).广大貌。《淮南子·俶真训》:“储与扈冶,浩浩翰翰,不可隐仪。” 高诱 注:“储与、扈冶,褒大意也。”《淮南子·要略训》:“原道之心,合 三王 之风,以储与扈冶。”词语解释:储佐 拼音:chǔ zuǒ
指辅佐之臣。 汉 蔡邕 《太尉杨赐碑》:“公体资明哲,长於知见,凡所辟选升储帝朝者,莫非瑰才逸秀,并参储佐。”储,一本作“ 诸 ”。词语解释:储主 拼音:chǔ zhǔ
储君,太子。《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王曰:‘前有老主而不逾,后有储主而不属,矜矣。是真吾守法之臣也。’”《汉书·王莽传上》:“当此之时,宫亡储主, 董贤 据重,加以 傅氏 有女之援,皆自知得罪天下,结讎 中山 ,则必同忧,断金相翼。”词语解释:储两 拼音:chǔ liǎng
即储贰。太子。《魏书·肃宗纪》:“自 潘充华 有孕椒宫,冀诞储两,而熊羆无兆,维虺遂彰。”《旧唐书·张玄素传》:“殿下地居储两,当须广树嘉猷。” 宋 沉遘 《贺即位表》:“皇帝陛下受昊穹之命,承三后之休,继体先皇,正位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