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傧从 拼音:bīn cóng
侍从的人。《文选·左思〈吴都赋〉》:“其类则有任侠之靡,轻訬之客,缔交翩翩,儐从弈弈。” 吕向 注:“儐者,所以道引於前也;从者,侍从於后。”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还同稚子説,有客款柴扉。儐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太平御览》卷四六九引 南朝 梁 无名氏《俗说》:“ 王孝伯 起事, 王东亭 殊忧惧……令在门前:‘若见人骑儐从来,汝便可取酒药与我。’”词语解释:傧尸 拼音:bīn shī
古代祭祀时引导尸谓之儐尸。尸,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仪礼·有司》“主人出迎尸,宗人摈” 唐 贾公彦 疏:“祝不与儐尸,故使宗人为摈也。”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士丧礼朔月奠无笾》:“少牢有儐尸不儐尸之异。正篇所陈室中事尸之礼,祭毕仍儐尸於堂。”词语解释:傧厌 拼音:bīn yàn
排斥,摈弃。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处势隐絶,不及四邻,詘折儐厌,袭於穷巷,无所告愬。”词语解释:傧导 拼音:bīn dǎo
婚礼中导行礼仪。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许道敏同年》:“时有同年 张侍郎 读 ,一举成事,年才十九,乃 道敏 败於垂成之冬,儐导外郎鹊桥之夕, 牛夫人 所出也。”词语解释:傧相 拼音:bīn xiàng
(1).古时称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穆天子传》卷六“内史宾侯北向而立,大哭九” 晋 郭璞 注:“﹝宾侯﹞,儐相。” 宋 苏辙 《齐州闵子祠堂记》:“堂成,具三献焉,籩豆有列,儐相有位。”《东周列国志》第六八回:“ 灵王 乃密传一令,精选国中长躯长髯,出色大汉十人,伟其衣冠,使习礼三日,命为儐相,然后接见 鲁侯 。”
(2).行婚礼时赞礼的人。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吴门秀》:“及登兰省,遇 云阳公主 下降 刘都尉 ,百僚举为儐相。” 宋 陆游 《避暑漫抄》:“就礼之夕,儐相则有 清河 张仲素 、宗室 李程 。”《红楼梦》第九七回:“儐相请了新人出轿……儐相喝礼,拜子天地。”
(3).(儐,今读bīn)旧指婚礼中陪伴新郎的男子和陪伴新娘的女子。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面前》五:“ 白华 在告诉 珊君 说:‘我已经同 密司王 说好了,她已经答应替你当傧相,可是她正在为衣服为难。’”词语解释:傧笑 拼音:bīn xiào
或颦或笑。儐,通“ 顰 ”。《古文苑·枚乘〈梁王菟园赋〉》:“神连未结,已诺不分,縹併进靖,儐笑连便。” 章樵 注:“儐,音频,与‘顰’同,眉小蹙也。或儐或笑,姿态便媚。”词语解释:傧畔 拼音:bīn pàn
摈斥,背弃。《战国策·赵策二》:“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 韩 、 魏 、 齐 、 楚 、 燕 、 赵 ,六国从亲,以儐畔 秦 。”词语解释:傧背 拼音:bīn bèi
摈弃,背弃。儐,通“ 摈 ”。 汉 刘向 《战国策·序》:“时六国为一,以儐背 秦 。 秦 人恐惧,不敢窥兵於 关中 。”词语解释:傧豆 拼音:bīn dòu
《诗·小雅·常棣》:“儐尔籩豆,饮酒之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儐,陈列;豆,食器。后以“儐豆”表示兄弟友爱和睦。 清 唐孙华 《钱瞿亭舍人挽诗》:“承师奉函席,侍母升轻轩。约束戒僮隶,儐豆洽弟昆。”词语解释:傧赞 拼音:bīn zàn
(1).相礼;赞礼。《后汉书·百官志二》“治礼郎四十七人” 刘昭 注引《东观书》:“主斋祠儐赞九宾。”
(2).婚礼中的赞礼者。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许道敏同年》:“俄有 张希復 员外结婚于丞相 奇章公 之门,亲迎之夕,辟 道敏 为儐赞。”词语解释:傧士
引导初为士者进见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