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傍观 拼音:páng guān
(1).在近旁观看。《史记·滑稽列传》:“凡投三弟子。 西门豹 曰:‘巫嫗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復投三老 河 中。 西门豹 簪笔磬折,嚮 河 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2).指局外人从旁观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昔 刘文饶 不忍,駡奴为畜产。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有指名为豚犊者。有识傍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累朝銓定,故是周详,何所为疑,不为申列?”词语解释:傍傍 拼音:páng páng
事务繁剧,忙于奔走应付貌。《诗·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毛 传:“彭彭然不得息,傍傍然不得已。” 陆德明 释文:“傍,布彭反。” 宋 岳珂 《经进百韵诗》:“皇灵期濯濯,王事分傍傍。”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维时将作臣,奉旨趋傍傍。”词语解释:傍戟 拼音:páng jǐ
谓将戟倒转,指向自己所在的阵营。傍,通“ 方 ”。《淮南子·泰族训》:“ 紂 之地,左 东海 、右 流沙 ,前 交趾 ,后 幽都 。师起 容关 ,至 浦水 ,士亿有餘万,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淮南子四》:“傍应读方……《孟子·梁惠王》‘方命虐民’注:‘方犹逆也’。按方命即背命,方与背一声之转,故训为逆。《书·尧典》‘方命圮族’,《史记·五帝记》‘方’作‘负’。《广雅·释詁》:‘背,负也。’背通偝。《礼记·明堂位》‘天子负斧依’注:‘负之言偝也。’《释文》:‘偝本又作背。’‘方戟而战’,犹言背戟而战,上言‘倒矢而射’,‘倒’与‘方’互文耳。”词语解释:傍州例 拼音:páng zhōu lì
例子;榜样。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劝普天下前婚后嫁婆娘每,都看取我这般傍州例。”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一箇斩蛟龙秀士为高第,升堂室今古谁及;一箇射金钱武士为夫壻,韜略无敌,武艺深知。丑和好自有是和非,文和武便是傍州例。” 明 康海 《中山狼》第四折:“俺只索含悲忍气,从今后见机莫痴。呀,把这负心的 中山狼 做傍州例。”亦省作“ 傍州 ”。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二折:“ 韩吏部 李翰林 他今日立下傍州,他每是遭流的罪罪首。”词语解释:傍若无人 拼音:páng ruò wú rén
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后汉书·延笃传》:“虽 渐离 击筑,傍若无人; 高凤 读书,不知暴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敬 ﹞自 会稽 经 吴 ,闻 顾辟疆 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 顾 方集宾友酣燕,而 王 游歷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翼德 ﹞今与 张郃 相拒五十餘日,酒醉之后,便坐山前辱駡,傍若无人:此非贪杯,乃败 张郃 之计耳。”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加里波的》第十六节:“﹝ 加富尔 ﹞以傍若无人之概,奋迅狮吼於两君之侧,污辱嫚駡之声,殆如雨下。”词语解释:傍州 拼音:páng zhōu
见“ 傍州例 ”。
词语解释:傍州例 拼音:páng zhōu lì
例子;榜样。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劝普天下前婚后嫁婆娘每,都看取我这般傍州例。” 元 钟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一箇斩蛟龙秀士为高第,升堂室今古谁及;一箇射金钱武士为夫壻,韜略无敌,武艺深知。丑和好自有是和非,文和武便是傍州例。” 明 康海 《中山狼》第四折:“俺只索含悲忍气,从今后见机莫痴。呀,把这负心的 中山狼 做傍州例。”亦省作“ 傍州 ”。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二折:“ 韩吏部 李翰林 他今日立下傍州,他每是遭流的罪罪首。”词语解释:傍偟 拼音:páng huáng
亦作“ 傍徨 ”。亦作“ 傍皇 ”。
(1).来往走动、心神不宁貌。《史记·楚世家》:“ 灵王 於是独傍偟山中,野人莫敢入王。”《后汉书·刘陶传》:“见白驹之意,屏营傍偟,不能监寐。”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夜闻 汴州 乱,遶壁行傍徨。”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范仲淹》:“ 弼 自 河北 还,及国门,不得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傍偟。” 清 刘大櫆 《阮君传》:“兄弟两人生而相友爱无间,相对则驩甚,一人以事出,则皆终日傍皇不寧。”
(2).回旋貌。 清 江声 《玉蝴蝶·蝶》词:“情长,锦云深处,困酣还恋,款舞傍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