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白傅谢太傅羊傅冯傅蛾傅比傅缘傅皮傅
谢傅长沙傅二傅六傅蚁傅攀傅终傅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太傅师傅悲谢傅司傅出就外傅注傅大师傅 
贾傅王傅宫傅台傅储傅曲傅地傅 
疏傅保傅汉傅阿傅亚傅就傅媬傅 
伊傅帝傅班傅主傅梁傅吕傅皋傅 
少傅大傅未傅内傅援傅老师傅外傅 

词语解释:白傅  拼音:bái fù
唐 诗人 白居易 的代称。 白 晚年曾官太子少傅,故称。 五代 齐己 《同光岁送人及第东归》诗:“春官如 白傅 ,内试似 文皇 ( 唐太宗 )。” 宋 苏轼 《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之二:“ 白傅 閒游空诵句,拾遗穷老敢论亲。” 清 袁枚 《续诗品·灭迹》:“ 白傅 改诗,不留一字。” 汪洋 《寿静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韵》:“ 白傅 流风犹想像, 紫阳 遗爱未销磨。”
词语解释:谢傅  拼音:xiè fù
见“ 谢太傅 ”。
词语解释:谢太傅  拼音:xiè tài fù
指 晋 谢安 。 安 卒赠太傅,故称。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尝高 谢太傅 ,携妓 东山 门。”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图十韵》:“从来 谢太傅 ,丘壑道难忘。”亦省称“ 谢傅 ”。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诗:“ 谢傅 旌旗控上游, 卢郎 罇俎借前筹。” 明 何景明 《还家口号》:“闲居拟著 潘安 赋,高卧寧知 谢傅 心!”
词语解释:太傅  拼音:tài fù
官名。(1)三公之一。 周 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秦 废。 汉 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领。 明 清 则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参阅《历代职官表》卷六七。(2)辅导太子的官, 西汉 时称为太子太傅。
词语解释:贾傅  拼音:jiǎ fù
汉 贾谊 。因曾官 长沙王 太傅,故称。
词语解释:疏傅  拼音:shū fù
西汉 疏广 、 疏受 叔侄分别为 宣帝 太子太傅、少傅,于荣显中同时称病引退。后遂以“疏傅”为急流勇退的典型。 唐 白居易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疏傅 心情老, 吴公 政化新。” 唐 郑谷 《渭阳楼闲望》诗:“扰扰尘中犹未已,可知 疏傅 独能休。” 宋 张耒 《登海州城楼》诗:“ 疏傅 里閭询故老, 秦皇 车甲想东游。”
词语解释:伊傅  拼音:yī fù
伊尹 和 傅说 的合称。均为 商 代的贤相。相传 傅说 曾筑于 傅岩 之野, 武丁 访得,举之为相。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 成汤 文 武 之君, 皋陶 伊傅 周 召 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 宋 陆游 《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诗:“正如志士才不称,心慕 伊 傅 终何施。”参见“ 伊尹 ”。
词语解释:伊尹  拼音:yī yǐn
商汤 大臣,名 伊 ,一名 挚 ,尹是官名。相传生于 伊水 ,故名。是 汤 妻陪嫁的奴隶,后助 汤 伐 夏桀 ,被尊为阿衡。 汤 去世后历佐 卜丙 (即 外丙 )、 仲壬 二王。后 太甲 即位,因荒淫失度,被 伊尹 放逐到 桐宫 ,三年后迎之复位。《尚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伊尹 祠于先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伊尹 放 大甲 而相之,卒无怨色。” 杜预 注:“ 大甲 , 汤 孙也,荒淫失度。 伊尹 放之 桐宫 三年,改悔而復之,而无恨心。”《吕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 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 伊水 之上……故命之曰 伊尹 。’” 高诱 注:“以其生於 伊水 ,故名之 伊尹 ,非有讹也。”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 夏 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 鸣 殷 , 周公 鸣 周 。”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二节:“欲求国之自尊,必先自国民人人自尊始。 伊尹 曰:‘余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余觉之而谁也。’”一说, 伊尹 借故放逐 太甲 ,自立七年,后 太甲 还,被杀。参阅《竹书纪年》卷上、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
词语解释:少傅  拼音:shǎo fù
古代官名。“三孤”之一。 周 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后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
词语解释:谢太傅  拼音:xiè tài fù
指 晋 谢安 。 安 卒赠太傅,故称。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尝高 谢太傅 ,携妓 东山 门。”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图十韵》:“从来 谢太傅 ,丘壑道难忘。”亦省称“ 谢傅 ”。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诗:“ 谢傅 旌旗控上游, 卢郎 罇俎借前筹。” 明 何景明 《还家口号》:“闲居拟著 潘安 赋,高卧寧知 谢傅 心!”
词语解释:长沙傅  拼音:cháng shā fù
指 西汉 贾谊 。 文帝 时 贾谊 被谪为 长沙王 太傅,故称。 唐 宋之问 《新年作》诗:“已似 长沙 傅,从今又几年。” 唐 张九龄 《咏史》:“轻既 长沙 傅,重亦边郡徙。”亦省作“ 长沙 ”。 元 张养浩 《沉醉东风》曲:“万言策 长沙 不还,《六韜》书 云梦 空嘆。”
词语解释:师傅  拼音:shī fū
(1).老师的通称。《穀梁传·昭公十九年》:“羈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 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吾虽少长於汝,然而师傅也,汝弟子也。以弟子而上凌师傅,读书何为?”
(2).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的合称。《史记·儒林列传》:“自 孔子 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汉书·疏广传》:“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3).对僧道的尊称。《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离此间三十里,有个 白鹤山 ,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师傅到那里去住。”《廿载繁华梦》第二九回:“又有説要请 茅山 师傅的,好驱神捉鬼。”
(4).对衙门中吏役的尊称。《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那禁子们做刚做柔的解劝道:‘ 张师傅 ,你是刑房掌案,这满监囚犯俱是你掌着生死簿子,你高抬些手,这就是与人的活路。’”《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禁子们説:‘ 张师傅 ,别要计较,俺们叫他出去,再不敢放他来就是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又一吏恒得贿舞文,亦一生无祸,然殁后三女皆为娼。其次女事发当杖, 伍伯风 戒其徒曰:‘此某师傅女,宜从轻。’”
(5).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
词语解释:王傅  拼音:wáng fù
(1).官名。王府属官。 汉 时有之,掌赞导,匡过失。 唐 为从三品, 宋 有其官,而未尝除。 明 置左右傅各一人,从二品。《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四年》:“臣屡求退,苟得王傅,臣之幸也。” 胡三省 注:“王傅,散地,自宰执以下贬官者居之。”
(2).指太傅。 宋 苏轼 《次韵钱舍人病起》:“殿门明日逢王傅,櫑具争先看不疑。” 宋 刘子翚 《汴京纪事》诗之七:“夜月池臺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词语解释:保傅  拼音:bǎo fù
(1).古代保育、教导太子等贵族子弟及未成年帝王、诸侯的男女官员,统称为保傅。《战国策·秦策三》:“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 汉 贾谊 《治安策》:“及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南史·诸炤传》:“ 炤 少有高节, 王俭 尝称才堪保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彼保傅、令僕,备位尸素,不克分君父之忧,固当引为己咎。”
(2).教导,辅佐。《新唐书·褚遂良传》:“自古宗姓无良,则倾败相仍,公等为我柬贤者保傅之。”
词语解释:帝傅  拼音:dì fù
犹帝师。亦用以尊称太傅或宰相。 宋 欧阳修 《除李昭亮判定州制》:“易以捋旄之宠,增其帝傅之崇。” 宋 陆游 《韩太傅生日》诗:“清霜粲瓦初作寒,天为明时生帝傅。”
词语解释:大傅  拼音:dà fù
(1).古三公之一,为国君的辅弼之臣。《左传·成公十八年》:“使 士渥浊 为大傅,使修 范武子 之法。”
(2).辅导太子的官。《礼记·文王世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
词语解释:羊傅  拼音:yáng fù
即 羊祜 。 晋武帝 时, 羊祜 镇 襄阳 ,有德政。死后追赠太傅。世称 羊傅 。 唐 殷尧藩 《春游》诗:“絶胜 羊傅 襄阳 道,车骑西风拥鼓笳。”
词语解释:二傅  拼音:èr fù
(1).指太傅与少傅,均为辅导太子之官。《晋书·李憙传》:“自 魏明帝 以后,久旷东宫,制度废闕,官司不具……唯置卫率令典兵,二傅并摄众事。”《南齐书·王俭传》:“旧太子敬二傅同,至是朝议接少傅以宾友之礼。”
(2).指 南朝 齐 傅琰 、 傅翽 父子。《南史·文学传·丘仲孚》:“迁 山阴 令,居职甚有声。百姓謡曰:‘二 傅 、 沉 、 刘 ,不如一 丘 。’前世 傅琰 父子、 沉宪 、 刘玄明 相继宰 山阴 并有政绩,言 仲孚 皆过之。”
词语解释:悲谢傅  拼音:bēi xiè fù
晋 名士 羊昙 是 谢安 的外甥,很受 谢安 器重。 谢 生病还京时曾过 西州门 。 谢 死后, 羊昙 一年多不举乐,行不过 西州 路。有一天吃醉了酒,沿路唱歌,不觉到了 西州门 。左右提醒他,他悲伤不已,以马鞭敲门,诵 曹植 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事见《晋书·谢安传》。后用“悲谢傅”为悼念已故长者的典故。 唐 罗隐 《所思》诗:“只觉惘然悲 谢傅 ,未知何以报 文翁 。”
词语解释:宫傅  拼音:gōng fù
太子太傅的略称。 明 王世贞 《过大宗伯徐公留饮山池》诗:“杨柳腰新宫傅宅,芙蓉客满卫军池。”
词语解释:汉傅  拼音:hàn fù
汉 贾谊 曾为 长沙王 太傅,故称“ 汉 傅”。《湘山野录》卷上引 宋 种放 《潇湘感事》诗:“ 汉 傅有才终去国, 楚 臣无罪亦沉沙。” 清 许宗衡 《玉井山馆笔记》:“乞骸以去,敢希 汉 傅之高风;鼓腹而嬉,愿遂 尧 民之至乐。”
词语解释:班傅  拼音:bān fù
汉 班固 和 傅毅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至於 班 傅 之《北征》《西巡》,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
词语解释:未傅  拼音:wèi fù
指没有载入徭役簿籍。《汉书·高帝纪上》:“五月, 汉王 屯 滎阳 , 萧何 发 关中 老弱未傅者悉诣军。”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为庶民,就田里。今老弱未尝傅者皆发之。未二十三为弱,过五十六为老。’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
词语解释:冯傅  拼音:féng fù
凭借、附会。 章炳麟 《文学总略》:“余以书籍得名,实冯傅竹木而起,以此见言语文字,功能不齐。”
词语解释:六傅  拼音:liù fù
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 西晋 末始置此六职。 唐 虽有此职,但因人而设,不皆有。 宋 以后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晋书·何劭传》:“ 惠帝 即位,初建东宫,太子年幼,欲令亲万机,故盛选六傅,以 劭 为太子太师。” 唐 白居易 《严绶可太子少傅制》:“东朝保傅,歷代尊崇。 汉 择名儒,任先 疏广 。 晋 求耆德,选在 山涛 。实资六傅之贤,用宏三善之道。”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持宪储闱·六傅》
词语解释:司傅  拼音:sī fù
对有技艺的工匠、长工的尊称。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一○:“那里坐着等候的已有七八人,剪发司傅只有两个。”《中国歌谣资料·老板吩咐除牛栏》:“长工司傅做事难,餐餐吃的红薯干。”
词语解释:台傅  拼音:tái fù
指太傅。太傅为三公之一,故称。《北史·崔光传论》:“﹝ 崔光 ﹞歷事三朝,师训少主,不出宫省,坐致台傅,斯亦近世之所希有。”
词语解释:阿傅  拼音:ā fù
保姆。
词语解释:主傅  拼音:zhǔ fù
教导公主的女官。《汉书·东方朔传》:“隆虑主卒, 昭平君 日骄,醉杀主傅,狱繫内官。” 颜师古 注:“傅,姆是也。”
词语解释:内傅  拼音:nèi fù
在年幼的太子或诸侯身边,担负教养之责的保母。《西京杂记》卷一:“ 赵王 如意 ,年幼未能亲外傅, 戚姬 使旧 赵王 内傅 赵媪 傅之。”
词语解释:蛾傅  拼音:é fù
亦作“ 蛾附 ”。 如蚂蚁趋附。极言人多。《墨子·备城门》:“城下楼本率一步一人,二十步二十人,城小大以此率之,乃足以守围客,冯面而蛾傅之,主人则先之知,主人利。”《隶释·汉仲秋下旬碑》:“蛾附遐邇。” 洪适 释:“碑以蛾为蚁。”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乃令军士皆仰空射,矢雨其寨,贼譟乱,遂蛾傅乘之,贼夺隘奔溃。”参见“ 蚁附 ”。
词语解释:蚁附  拼音:yǐ fù
亦作“ 蚁傅 ”。亦作“螘傅”。
(1).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輼、轩车,敢问守此十二者奈何?”《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 北汉 兵五道攻 晋州 ,节度使 王晏 闭城不出, 刘承钧 以为怯,蚁附登城。”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贼益番休迭进,螘傅环攻,累箱实土,以作櫓楯。” 清 薛福成 《书科尔沁亲王大沽之败》:“分遣部队,蚁傅登岸。”
(2).形容归附或趋附之人多。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众爱而称之,则蚁附而归之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海内英雄,望风蚁附。”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买办阶级受帝国主义之颐指气使之现状中,土豪则蚁附以为买办阶级之响应者。”
词语解释:蚁傅  拼音:yǐ fù
亦作“螘傅”。 见“ 蚁附 ”。
词语解释:蚁附  拼音:yǐ fù
亦作“ 蚁傅 ”。亦作“螘傅”。
(1).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輼、轩车,敢问守此十二者奈何?”《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 北汉 兵五道攻 晋州 ,节度使 王晏 闭城不出, 刘承钧 以为怯,蚁附登城。”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贼益番休迭进,螘傅环攻,累箱实土,以作櫓楯。” 清 薛福成 《书科尔沁亲王大沽之败》:“分遣部队,蚁傅登岸。”
(2).形容归附或趋附之人多。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众爱而称之,则蚁附而归之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海内英雄,望风蚁附。”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买办阶级受帝国主义之颐指气使之现状中,土豪则蚁附以为买办阶级之响应者。”
词语解释:出就外傅  拼音:chū jiù wài fù
离家就学于师。《礼记·内则》:“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周 姓,天主教也。人疑之,而不能得其实。适 周 幼子出就外傅,以属对不能,恐被呵责,乞同牕年长,挟此以问其详。”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学生恶习》:“子弟出就外傅,深宜慎择。不然,习於诈伪,将至无所不为。”
词语解释:储傅  拼音:chǔ fù
指太子太傅,为辅导太子之官,故称储傅。《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元相之重,储傅之尊。” 胡三省 注:“储傅,太子太傅也。”
词语解释:亚傅  拼音:yà fù
少傅的别称。 宋 杨万里 《贺张魏公少傅宣抚启》:“恭审召升亚傅,命抚征师。”
词语解释:梁傅  拼音:liáng fù
指 汉 贾谊 。 谊 曾为 文帝 子 梁怀王 太傅,故称。 明 皇甫汸 《元夕熊子叔抑过集时谪远州》诗:“谁怜 梁 傅 泪,曾洒 汉文 朝。”
词语解释:援傅  拼音:yuán fù
见“ 援附 ”。
词语解释:援附  拼音:yuán fù
(1).谓引用依据的某事或某文。 明 张居正 《请重修〈大明会典〉疏》:“凡百有司,艰於考据,诸所援附,鲜有定画。”
(2).亦作“ 援傅 ”。依附。 清 顾炎武 《与卢某书》:“尚书当日足跡从未至 吴 ,既非 吴 人,又非 吴 官,为子孙者欲立家祠,自当别剏一室,特奉一主,而偪处异姓之卑官,援附无名之血食,於义何居。”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 夏后 兴,母系始絶,往往以官、字、謚、邑为氏……及 汉 魏 世守其牒,则时以门资勋伐援傅。要其大体,未尝凌襍也。”
词语解释:比傅  拼音:bǐ fù
拿不能相比的东西勉强相比。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彼乃 大食 之异译,今之 阿拉伯 。其地远隔,不能比傅。”参见“ 比附 ”。
词语解释:比附  拼音:bǐ fù
(1).归附。 宋 李如箎《东园丛说·王用三驱失前禽》:“夫圣人在上,天下皆比附。其间有不服者,圣王岂有强之而必欲其比附者?”
(2).引申为相关联。 清 王夫之 《诗铎》:“不以诗解诗,而以学究之陋解诗,今古人雅度微言,不相比附。”
(3).依傍,并列。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下列石兽六,森然象卤簿。自马至狮子,两两相比附。”《晋书·索靖传》:“枝条顺气,转相比附。”
(1).谓比照条律、事例。《书·吕刑》“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唐 孔颖达 疏:“须探测刑书之意,比附以断其罪。” 宋 苏辙 《三论举台官札子》:“后来朝廷所除諫官如 吴安诗 、 刘唐老 、 司马康 三人,皆未曾实歷,遂再奏,乞比附施行。”《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丁酉, 龙翔宫 奉安感生帝及从祀圣像,仍备祭器,比附 太一宫 礼例祈祝。” 汤一鹗 《论裁撤领事裁判权之预备》:“以绵蕞草创,而不求其备,又与执数十条户例、刑律以比附推敲者,何以异乎?”
(2).拿不能相比的东西来勉强相比。 唐 灵一 《林公》诗:“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其称引比附何尝不託于六艺,夫孰知其误人家国壹至此哉!”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但摭拾别解,比附古典,凑集而成章。” 朱自清 《中国语的特征在那里》:“两种文化接触之初,这种曲为比附的地方大概是免不了的。”
词语解释:攀傅  拼音:pān fù
见“ 攀附 ”。
词语解释:攀附  拼音:pān fù
(1).援引而上;攀拉附着。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设守无巧拙,皆可攀附,则 公输 已陵 宋城 , 乐毅 已拔 即墨 矣。”《杨家府演义·六郎三擒孟良》:“不期 孟良 引数十健军,从山后攀附而上,直入寨中放火。” 罗旋 《红线记》四:“ 紫娥 心情复杂,失去亲爹,像一根青藤失去了老树,如今攀附在嫩枝上。”
(2).亦作“ 攀傅 ”。依附。《后汉书·寇恂传》:“今闻大司马 刘公 , 伯升 母弟,尊贤下士,士多归之,可攀附也。” 宋 陈亮 《谢陈参政启》:“四海羣贤,争先攀附;百年旧典,次第施行。” 清 薛福成 《〈合肥苏氏族谱〉序》:“而攀傅假託之端,亦由斯而起。” 唐弢 《琐忆》:“我们乡下有个 润老 ,许多人都想攀附他。”
词语解释:注傅  拼音:zhù fù
涂搽。《新唐书·张仁愿传》:“ 武后 遣使劳问,赐药注傅。”
词语解释:曲傅  拼音:qǔ fù
(1).顺从,依顺。傅,同“ 附 ”。《庄子·山木》:“从其强梁,随其曲傅。”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谓曲附己者,随之也。”
(2).曲加附会。傅,同“ 附 ”。 清 姚鼐 《仪郑堂记》:“迄 魏 王肃 驳难 郑 义,欲争其名,伪作古书,曲傅私説,学者由是习为轻薄。”
词语解释:就傅  拼音:jiù fù
(1).从师。语出《礼记·由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 郑玄 注:“外傅,教学之师也。”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器业之敏,先乎就傅。”《宋史·宁宗纪一》:“﹝ 淳熙 ﹞七年二月,初就傅。” 梁启超 《禁早婚议》:“常人大抵七八岁始就傅。”
(2). 宋 代设置在京的学校名。《宋史·选举志三》:“ 哲宗 时,初置在京小学,曰‘就傅’、‘初筮’,凡两斋。”
词语解释:吕傅  拼音:lǚ fù
周 吕尚 与 商 傅说 的并称。《楚辞·王逸〈九思·逢尤〉》:“ 吕 傅 举兮 殷 周 兴, 忌 嚭 专兮 郢 吴 虚。”原注:“ 吕 , 吕望 ; 傅 , 傅説 。”
词语解释:老师傅  拼音:lǎo shī fū
(1).对有技艺的年纪较大的人的尊称。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比他技术稍为高明一点的人,他叫人家老师傅;比他本事差的,他也乐意帮别人的忙。”
(2).今亦用作对一般年长男性的敬称。
词语解释:缘傅  拼音:yuán fù
缘附;依附。 章炳麟 《訄书·订文》:“人之有语言也,固不能徧包众有,其形色志念之相近者,则引伸缘傅以为称。”
词语解释:终傅  拼音:zhōng fù
宗教用语。天主教圣事之一。谓教徒病重垂危时,由神父傅圣油并为之祝祷,则可有助于赦免罪恶,获得善终。
词语解释:大师傅  拼音:dà shī fū
(1).口语。对厨师的称呼。 老舍 《全家福》第二幕:“雪白的白衣白帽,还发了福,的确象个大师傅了!” 赵树理 《张来兴》:“这鱼煎得完全是南方的口味!这位领作的大师傅一定是南方人!”
(2).口语。对和尚、尼姑的尊称。《醒世姻缘传》第八回:“送他往南门上 白衣庵 与大师傅做徒弟去!”《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们这庙里爷儿六七箇呢,大师傅是箇当家的。”
词语解释:地傅  拼音:dì fù
犹邻人,住处相近的人。《周礼·秋官·朝士》:“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郑玄 注:“以其地之人相比近、能为证者来,乃受其辞为治之。”
词语解释:媬傅  拼音:bǎo fù
古代保育、辅导贵族子女的老年男女。媬,保母;傅,傅父。 唐 柳宗元 《亡妻弘农杨氏志》:“五岁,属先妣之忌,饭僧於仁祠,就问其故。媬傅以告,遂号泣不食。”
词语解释:皋傅  拼音:gāo fù
亦作“皐傅”。 皋陶 和 傅说 的并称。传说 皋陶 是 虞舜 时刑官, 傅说 是 商高宗 时贤相。 明 袁宗道 《论隐者异趣》:“志士誉以 皐 傅 则悦,形体渐大,好名弥奢。”
词语解释:外傅  拼音:wài fù
古代贵族子弟至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与内傅相对。《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 郑玄 注:“外傅,教学之师也。”《魏书·礼志三》:“将谓童子时甫稚龄,未就外傅。” 清 袁枚 《新齐谐·长乐奇冤》:“里党咸钦之,子年十五,就学外傅。”参见“ 内傅 ”。
词语解释:内傅  拼音:nèi fù
在年幼的太子或诸侯身边,担负教养之责的保母。《西京杂记》卷一:“ 赵王 如意 ,年幼未能亲外傅, 戚姬 使旧 赵王 内傅 赵媪 傅之。”
词语解释:皮傅  拼音:pí fù
以肤浅的言词牵强附会。《方言》第七:“皮傅、弹憸,强也。 秦 晋 言非其事谓之皮傅。东 齐 、 陈 、 宋 、 江 、 淮 之间曰弹憸。” 郭璞 注:“谓强语也。”《后汉书·张衡传》:“且 河 洛 六艺,篇録已定,后人皮傅,无所容篡。” 李贤 注:“谓不深得其情核,皮肤浅近,强相傅会也。” 章炳麟 《别录》:“未明於託名标识之事,而强以字义皮傅为言。”
词语解释: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拼音:pí zhī bù cún , máo jiāng ān fù
皮没有了,毛长在哪里?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左传·僖公十四年》:“冬, 秦 饥,使乞糴于 晋 , 晋 人弗与。 庆郑 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 虢射 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杜预 注:“皮,以喻所许 秦 城;毛,以喻糴。言既背 秦 施,为怨以深,虽与之糴,犹无皮而施毛。”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今 云 欲预九锡之庆,乃甘心促寿愈疾以从之,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岂不愚惑之甚哉!”亦作“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二章:“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亦省作“ 皮去毛安附 ”。 宋 苏舜钦 《淮上喜雨联句》:“本蹷邦岂寧,皮去毛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