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偻指 拼音:lǚ zhǐ
屈指而数;屈指。《荀子·儒效》:“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五:“大抵僂,曲也,未能僂指,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数也。” 明 宋濂 《生生堂记》:“僂指计之,诚甲子一周矣。”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岁十万人出此关,僂指来归十无四。”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此类可歌文,尤不胜僂指,红簫铁板,异曲同工已。”词语解释:偻句 拼音:lǚ jù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初 臧昭伯 如 晋 , 臧会 窃其寳龟 僂句 ,以卜为信与僭,僭吉。” 杜预 注:“僂句,龟所出地名。”后因以“僂句”称龟。 唐 刘禹锡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诗:“不见蜘蛛集,频为僂句欺。”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物名》:“ 僂句 之地出龟,则名龟曰僂句。”一说古无地名曰“僂句”,僂句乃谓龟背之中高而两旁下。参见 清 朱彬 《经传考证·春秋左氏传·昭公二十五年》。词语解释:偻人
曲背的人。借指老人词语解释:偻翣 拼音:lǚ shà
棺盖边的饰物。《吕氏春秋·节丧》:“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羽旄旌旗如云,僂翣以督之,珠玉以备之,黼黻文章以飭之。”《礼记·檀弓下》作“蔞翣”。《周礼·春官·巾车》“小丧,共匶路,与其饰” 唐 贾公彦 疏作“柳翣”。词语解释:偻背 拼音:lǚ bèi
弓着背。 清 唐孙华 《锄田行》:“可怜一笠不遮身,僂背长供红日炙。”词语解释:偻步 拼音:lǚ bù
弯下身子走路。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崤函 天险……傍壁陡上,神悸魂栗。因舍骑僂步,则膝每着胸。”词语解释:偻行 拼音:lǚ xíng
曲背而行。形容衰老。《史记·刺客列传》:“ 田光 俛而笑曰:‘诺。’僂行见 荆卿 。”词语解释:偻身 拼音:lǚ shēn
(1).驼背。《晏子春秋·谏上二二》:“ 伊尹 黑而短,蓬而髯,丰上兑下,僂身而下声。”
(2).弯下身子。《后汉书·皇后纪上·邓皇后》:“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僂身自卑。” 沉从文 《丈夫》:“ 水保 就偻身窥觑舱口,向暗处询问‘是谁在里面’。”词语解释:偻数 拼音:lǚ shù
屈指而数。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天文惟雪诗最多,花木惟梅诗最多。雪诗自 唐 人佳者已传,不可僂数;梅诗尤多於雪。”词语解释:偻垢 拼音:lǚ gòu
犹言丑恶肮脏。《晋书·文苑传·王沉》:“空嚣者以泓噌为雅量,琐慧者以浅利为鎗鎗,脢胎者以无检为弘旷,僂垢者以守意为坚贞。”词语解释:偻偻 拼音:lǚ lǚ
弓身貌。形容恭顺。 明 唐顺之 《华三山墓表》:“﹝诸富人与贵人﹞或时节往来府县门,入则僂僂,柔色词以媚;出则詡詡,张眉目以矜。”词语解释:偻俯 拼音:lǚ fǔ
弯下身子,表示恭敬。 唐 杜甫 《雷》诗:“大旱山岳焦,密云復无雨……真龙竟寂寞,土梗空僂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