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共277,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偏宜偏重偏州偏令偏偏偏待偏霸偏裻
偏爱偏师偏安偏盲偏恶偏出偏眼偏废
偏长偏颇偏党偏醒偏提偏远偏栖偏离
偏向偏解偏倚偏憎偏门偏斜偏赏偏执
偏称偏亲偏生偏随偏短偏僻偏注偏善
偏照偏见偏圆偏奇偏私偏护偏怀偏惠
偏好偏裨偏苦偏要偏悭偏记偏激偏人
偏怜偏为偏旁偏胜偏嗜偏发偏精偏断
偏得偏枯偏方偏劳偏巧偏袒偏听偏伍
偏傍偏将偏从偏美偏忧偏过偏修偏说

词语解释:偏宜  拼音:piān yí
最宜;特别合适。 前蜀 李珣 《浣溪纱》词:“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鬱金黄。”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低矮矮的冠儿偏宜戴,笑吟吟地喜满香腮。” 粤剧 《关汉卿》第四场:“近时有些婆娘们,道着难晓,说着难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
词语解释:偏爱  拼音:piān ài
(1).在几个人或几件事物中特别喜爱或单单喜爱其中的一个或一件。《后汉书·袁绍传》:“ 绍 ( 袁绍 )后妻 刘 有宠,而偏爱 尚 ( 袁尚 )。” 唐 杜荀鹤 《登山寺》诗:“就中偏爱石,独上最高层。” 元 杨果 《小桃红》曲:“为郎偏爱,莲花颜色,留作镜中妆。”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三仙姑 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
(2).指所偏爱的人或物。 秦牧 《艺海拾贝·菊花与金鱼》:“一个人可以有自己艺术上的偏爱,但切忌‘以宫笑角,以白诋青’。”
词语解释:偏长  拼音:piān cháng
一方面的特长。 唐 韩愈 《与袁相公书》:“又习於吏职,识时知变,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长。”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夹带怀挟》:“或驳杂纠纷,或偏长曲技,尤不足以崇圣学而励真才。”
词语解释:偏向  拼音:piān xiàng
(1).侧重,偏重某一方。《朱子语类》卷三六:“在中间便尽得四边,若偏向这一边,即照管那一边不得。” 朱光潜 《文学的趣味》:“文艺趣味的偏向在大体上先天已被决定。最显著的是民族根性。”
(2).袒护,不公正。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第一折:“不争着你箇 陈良佐 先登了举场,著人道我将你箇最小的儿偏向。”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你每偏向,怀二心,恐追究来不好。”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一:“这样没良心的人!你还要偏向他!”
(3).不正确的倾向。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反对不顾质量,专门追求合作社和农户的数目字的那一种偏向。” 峻青 《水落石出》:“现在有的庄已经出了这样一种偏向:只看到次要的表面上的敌人,却看不见主要的在暗地里操纵的敌人。”
词语解释:偏称  拼音:piān chēng
最适宜;最合适。 唐 刘禹锡 《抛球乐词》之一:“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不惟道生得箇庞儿美……偏称缕金衣。”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偏称,身在瑶臺,笑斟玉斝,人生几见此佳景。”
词语解释:偏照  拼音:piān zhào
特地照耀。 南朝 陈 阴铿 《侯司空宅咏妓》诗:“翠柳将斜日,偏照晚妆鲜。”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玉鑪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词语解释:偏好  拼音:piān hǎo
偏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唐 李建勋 《雪有作》诗:“未白已堪张宴会,渐繁偏好去帘櫳。”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十一:“读文章、看书又各有机缘和偏好。”
词语解释:偏怜  拼音:piān lián
特别宠爱。 唐 元稹 《遣悲怀》诗之一:“ 谢公 最小偏怜女,嫁与 黔娄 百事乖。”《辽史·皇子表》:“谚曰:‘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 冰心 《南归》:“我的最小偏怜的海上飘泊的弟弟!”
词语解释:偏得  拼音:piān de
犹独得。谓得之最多。《庄子·庚桑楚》:“ 老聃 之役,有 庚桑楚 者,偏得 老聃 之道。” 成玄英 疏:“ 老君 大圣,弟子极多,门人之中, 庚桑楚 最胜,故称偏得也。”
词语解释:偏傍  拼音:piān bàng
(1).偏旁。 唐 皇甫湜 《答李生第二书》:“书字未识偏傍,高谈 稷 契 ;读书未知句度,下视 服 郑 。” 宋 曾巩 《读书》诗:“端忧类童稚,习书倒偏傍。”详“ 偏旁 ”。
(2).不正。指旁门左道。 北齐 颜子推 《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 王利器 集解:“ 卢文弨 曰:‘偏傍之书,谓非正书。’案:即谓旁门左道之书。”
偏偏靠近。 宋 姚宽 《西溪丛语》下:“《南部烟花録》,文极俚俗。又载 陈后主 诗云:‘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此乃 唐 人 方棫 诗。” 元 杨果 《洛阳怀古》诗:“山势忽从平野断,河声偏傍故宫哀。”
词语解释:偏旁  拼音:piān páng
(1).汉字合体字的组成部分。旧称左为偏,右为旁。今泛称合体字的左右上下任何一部分为偏旁。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偏旁同者,不復广出。” 宋 姜夔 《续书谱》:“然 柳氏 大字,偏旁清劲可喜,更为奇妙。”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字因上下相涉而加偏旁例》:“字有本无偏旁,因与上下字相涉而误加者。如《诗·关雎篇》:‘展转反侧。’展字涉下转字而加车旁。”
(2).指旁屋侧室。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礼:诸侯薨於路寝,大夫卒於适室。死生有命,本无偏旁可避者。”
词语解释:偏重  拼音:piān zhòng
(1).不平,不公平。《左传·哀公十六年》:“以险徼幸者,其求无饜,偏重必离。” 宋 苏轼 《策别十五》:“然天下嗷嗷然以赋歛为病者,岂其岁久而姦生,偏重而不均,以至於此歟?”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况自古转餉以人权米,以米权银,必三相称,乃无偏重。”
(2).特别看重。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科目》:“不知进士偏重之弊,积二三百年,非大破成格,虽有他材亦无繇进用矣。”
(3).着重一方面。 秦牧 《花城·思想和感情的火花》:“杂文是散文的一支,它是比较偏重于说理的。”
词语解释:偏师  拼音:piān shī
(1).指主力军以外的部分军队。《左传·宣公十二年》:“ 韩献子 谓 桓子 曰:‘ 彘子 以偏师陷,子罪大矣。’” 宋 陆游 《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吊伐之兵,本不在众,偏师出境,百城自下。”《明史·太祖纪》:“彼以偏师缀我,而全军趋 金陵 ,顺流半日可达。” 毛泽东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词:“ 赣水 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 黄公略 。”
(2).低级军官名。 清 末 濮振声 在 浙江 建德 一带组织反 清 独立军,其基层编制以五人为伍,有伍长,五伍为偏,有偏师。参阅 陶成章 《浙案纪略·濮振声传》
词语解释:偏颇  拼音:piān pō
偏向一方;不公平,不公正。语出《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孔 传:“偏,不正;陂,不平。”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内偏颇於妻子,外僭惑於知友。” 唐 杜甫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诗:“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 清 黄景仁 《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韵赠诗和赠》诗:“青天明月不改色,歷照过客无偏颇。”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我既晓得我自己性格的偏颇,意志的薄弱,但是我也很想从事于纠正与锻炼。”
词语解释:偏解  拼音:piān jiě
片面的见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滞有者全繫於形用,贵无者专守於寂寥,徒鋭偏解,莫诣正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若乃齷齪乎偏解,矜激乎一致,此庭间之迴骤,岂万里之逸步哉!”
词语解释:偏亲  拼音:piān qīn
谓寡母。 宋 王禹偁 《送翟骧序》:“归故里,侍偏亲。” 宋 苏舜钦 《朱君墓志铭》:“不幸父以贼死,而家有母、妹在 青州 ……幸挈出死境,使归奉偏亲。” 宋 秦观 《谢馆职启》:“但以偏亲垂老,生计屡空,聊復靦颜以居,未能投劾而去。”
词语解释:偏见  拼音:piān jiàn
(1).从侧面看到。《汉书·杜邺传》:“疏贱独偏见,疑内亦有此类。” 颜师古 注:“ 鄴 自谓傍观而见之也。”《汉书·匈奴传赞》:“縉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皆偏见一时之利害,而未究 匈奴 之终始也。”
(2).片面的见解;成见。《庄子·齐物论》“与物相刃相靡……不亦悲乎” 晋 郭象 注:“各信其偏见,而恣其所行,莫能自反。”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吾虽不能一切依附,亦不甚执偏见,但求夜光於巨海,正自未得耳。” 宋 司马光 《辞枢密副使第六札子》:“未尝有四海之内,卿士大夫、农商工贾,异口同辞,咸以为非,独信二三人之偏见,而能成功致治者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岳忠武于忠肃》:“文人立论,往往好逞偏见,如 魏叔子 谓 岳忠武 不当班师。” 徐迟 《地质之光》:“凡是胸无偏见的真正有成就的科学家,毕竟是有正义感的。”
词语解释:偏裨  拼音:piān pí
偏将,裨将。将佐的通称。《汉书·冯奉世传》:“典属国 任立 、护军都尉 韩昌 为偏裨,到 陇西 ,分屯三处。” 唐 王维 《陇头吟》:“身经大小百餘战,麾下偏裨万户侯。”《明史·杨一清传》:“尝再帅 关中 ,起偏裨至大将封侯者,累累然不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 雅 固书生,未嫻将略,惟听偏裨等出策,令不画一。”
词语解释:偏为  拼音:piān wéi
犹偏袒。《儒林外史》第十六回:“族间这些有钱的,受了三房里嘱托,都偏为着他。”
词语解释:偏枯  拼音:piān kū
(1).偏瘫,半身不遂。《庄子·盗跖》:“ 禹 偏枯。” 成玄英 疏:“治水勤劳,风櫛雨沐,致偏枯之疾,半身不遂也。” 唐 杜甫 《清明》诗之一:“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2).偏于一方面,照顾不均,失去平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非笔力纯粹,必有偏枯之病。” 郭沫若 《今昔蒲剑·文化与战争》:“这两种欲望虽相互对立,却也不可偏枯。”
词语解释:偏将  拼音:piān jiàng
副将。《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 越 ,则 越 杀王降 汉 ,如反覆手耳。”《晋书·王鉴传》:“去年已来,累丧偏将。”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蓬尺》:“我为 姚洙 , 金陵 人, 明 初为偏将,隶 魏国公 麾下。”
词语解释:偏州  拼音:piān zhōu
僻远之州。 唐 无可 《送薛重中丞充太原副使》诗:“书答偏州启,筹参上将营。” 宋 曾巩 《待制王尧臣知单州制》:“俾仍近职,往守偏州,尚自省循,兹为薄责可。” 明 宋濂 《琅琊山游记》:“世间奇山川如 瑯琊 者何限,第处於偏州下邑,无名胜士若 幼卿 者黼黻之。”
词语解释:偏安  拼音:piān ān
谓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而苟安于一方。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先帝虑 汉 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託臣以讨贼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侥倖 康王 南渡,即了帝位,偏安一隅,偷閒取乐。” 郁达夫 《乙亥元日读陈龙川集有感时事》诗:“大地春风十万家,偏安原不损繁华。”
词语解释:偏党  拼音:piān dǎng
(1).犹偏向。《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2).指偏私。《荀子·王制》:“偏党而无经,听之辟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去偏党以平王道,遣私情以标至公。” 明 陈子龙 《直陈祸乱之源疏》:“如此则偏党一空,和平立见矣。”
词语解释:偏倚  拼音:piān yǐ
(1).有所偏重或偏向。《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宋 朱熹 集注:“无所偏倚,故谓之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明镜空空,故物无遁影,然一为妖气所翳,尚失真形,况私情偏倚,先有所障者乎!”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凡此者,皆所以致人性於全,不使之偏倚,因以见今日之文明者也。”
(2).不整齐。 明 归有光 《夏怀竹字说序》:“ 章甫 为人滑稽,与伶人伍,衣裳偏倚,步履邪施,忽去忽来,见者咸轻之。”
词语解释:偏生  拼音:piān shēng
(1).方言。偏偏。表示实况同所希望的正相反。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偏生一世里不曾得个十分满意的好夫人。”《水浒后传》第三回:“偏生作怪,城中星月清朗,山边霎时雷电大作,雨骤风狂。”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偏生 十一太公 不探这些闲事,碰个大钉子。”亦作“ 偏生的 ”。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四折:“偏生的铜壶传漏永,皓月上窗迟。”《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偏生的 华忠 又途中患病。”
(2).格外;更加。 元 王仲久 《救孝子》第二折:“俺媳妇儿呵,脸搽红粉偏生嫩,眉画青山不惯顰。”
词语解释:偏圆  拼音:piān yuán
佛家语。判别教理胜劣之称。偏谓偏失,圆谓圆满。 宋 沉辽 《奉送明雅师》诗:“顶上终不巢乌鳶,亦不教观谈偏圆。”
词语解释:偏苦  拼音:piān kǔ
偏瘫,半身不遂。 三国 魏 张辽叔 《宅无吉凶摄生论》:“久居於湿,则要疾偏苦。”
词语解释:偏旁  拼音:piān páng
(1).汉字合体字的组成部分。旧称左为偏,右为旁。今泛称合体字的左右上下任何一部分为偏旁。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偏旁同者,不復广出。” 宋 姜夔 《续书谱》:“然 柳氏 大字,偏旁清劲可喜,更为奇妙。”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字因上下相涉而加偏旁例》:“字有本无偏旁,因与上下字相涉而误加者。如《诗·关雎篇》:‘展转反侧。’展字涉下转字而加车旁。”
(2).指旁屋侧室。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礼:诸侯薨於路寝,大夫卒於适室。死生有命,本无偏旁可避者。”
词语解释:偏方  拼音:piān fāng
(1).一个方面。《三国志·吴志·胡综传》:“遂受偏方之任,总河北之军。” 唐 颜真卿 《乞御书天下放生池碑额表》:“ 魏文帝 外禪之主, 钟繇 偏方之佐。”
(2).指一隅,一方。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南唐诸臣死节》:“ 南唐 偏方狭境,政体柔弱。”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传闻之甚》:“ 钱氏 据有两 浙 ,几及百年, 武肃 以来,善事中国,保障偏方,厥功实鉅。”
(3).僻远地方。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隋 唐 以来,遂为偏方下州。” 清 黄宗羲 《姚江逸诗序》:“ 有唐 一代,见之《唐诗纪事》者,虽下邑偏方,皆有诗人点缀。”
(4).民间流传,不见于医药经典著作的中药方。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五:“他记得不少的草药偏方,从地上挖巴挖巴就能治病,即省钱又省事。”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 曾皓 )吝啬,自私,非常怕死,整天尽吃补药,相信一切益寿延年的偏方。”
词语解释:偏从  拼音:piān cóng
谓文字偏旁的从属。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这些分类有多少是出于想象,或按照后来的文字的偏从得来。”
词语解释:偏令  拼音:piān líng
偏颇的政令。《庄子·田子方》:“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一说,偏通“ 篇 ”,篇令,犹策令。参阅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庄子拾遗》
词语解释:偏盲  拼音:piān máng
(1).一部分昏暗。《吕氏春秋·明理》:“其月有薄蚀,有暉珥,有偏盲。”
(2).一目失明。《汉书·杜钦传》:“ 钦 字 子夏 ,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 颜师古 注:“偏盲者,患一目也。”
(3).现代医学称颅内病变侵犯视路而引起一眼的半边视野缺损或双眼对称性视野缺损为偏盲。
词语解释:偏醒  拼音:piān xǐng
独醒。 宋 秦观 《和王忠玉提刑》诗:“糟醨可餔啜,古人忌偏醒。”
词语解释:偏憎  拼音:piān zēng
犹最恨。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佳期竟不归》诗:“时忿年移竟不归,偏憎信急夜缝衣。” 宋 阮阅 《诗话总龟·道僧门》:“﹝ 道潜 ﹞性偏憎凡子。”
词语解释:偏随  拼音:piān suí
犹偏袒。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结局:“咱有啥说啥!咱不偏随富农。”
词语解释:偏奇  拼音:piān qí
谓特出而异于流俗。《宋书·萧惠开传》:“﹝ 萧惠开 ﹞与 汝南 周朗 同官友善,以偏奇相尚。”
词语解释:偏要  拼音:piān yào
偏偏要;却要。表示故意违反客观要求去做某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何不在那边时节请了?偏要留到我家来请!” 清 李渔 《风筝误·冒美》:“不知为甚么那风筝就像有脚的一般,偏要钻在你家来。” 王西彦 《黄昏》:“我们祖宗三代都不是走险路的人。他偏要不相信,偏要去,偏要去走险路。”
词语解释:偏胜  拼音:piān shèng
(1).谓一方超越另一方;失去平衡。 宋 秦观 《与乔希圣论黄连书》:“今病本於肝而久饵苦药,使心有所偏胜,是所谓以火救火。” 清 姚鼐 《复鲁絜非书》:“偏胜之极,一有一絶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
(2).指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此数主者,虽性分学力各有偏胜,然未有不从事於学者也。”
词语解释:偏劳  拼音:piān láo
(1).指负担特别重。 唐 岑参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诗:“相思 灞陵 月,祇有梦偏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户头总催说》:“如此户头亦不致偏劳重困,而甲户之正供可清矣。”
(2).请人帮忙或谢人代作事的客气话。 鲁迅 《彷徨·肥皂》:“这事只好偏劳你们两位了。” 丁西林 《等太太回来的时候》第二幕:“还是请姐姐偏劳吧,我有一点笨手笨脚的。”
词语解释:偏美  拼音:piān měi
具有某一方面的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兼善则 子建 仲宣 ,偏美则 太冲 公干 。”
词语解释:偏偏  拼音:piān piān
(1).副词。表示故意跟客观要求或客观情况相反。《再生缘》第二一回:“太后偏偏自要吞,倘有一些差失处,说不得,严刑立斩 酈词林 。” 闻一多 《愈战愈强》:“你无非是要我败,我偏偏不败。”
(2).副词。表示事实恰巧与主观愿望相反。 峻青 《黎明的河边·变天》:“越是盼望着天黑,天却偏偏比往日更长。”
(3).副词。表示范围。独;单单。 汪敬熙 《一个勤学的学生》:“他看见许多同学都取了,榜上偏偏独没有他自己的名儿。”
词语解释:偏恶  拼音:piān è
特别的厌恶。 郭沫若 《雄鸡集·关于宋玉》:“我并不是对 宋玉 有偏恶,我只是根据客观的材料来下判断。”
词语解释:偏提  拼音:piān tí
酒壶。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 元和 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罃,而盖觜柄皆具。 大和 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 郑注 ,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 唐 韩偓 《从猎》诗之三:“忽闻仙乐动,赐酒玉偏提。” 宋 林逋 《寄太白李山人》诗:“身上只衣麄直掇,马前长带古偏提。” 宋 林洪 《山家清事·酒具》:“旧有偏提,犹今酒鳖。长可尺五而匾,容斗餘。”
词语解释:偏门  拼音:piān mén
(1).旁门。喻非中正之道。 明 胡应麟 《诗薮·内编》:“要之 叔夜 太浓, 渊明 太淡,律之大雅,俱偏门耳。”
(2).引伸指歪门邪道。《单口相声传统作品选·杨林标》:“他老耍偏门儿,这个事情让人瞧着不好看!”
词语解释:偏短  拼音:piān duǎn
缺陷;不足。《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词语解释:偏私  拼音:piān sī
袒护私情,不公正。《尹文子·大道下》:“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母亲极是慈爱,况且是小的一个,有甚偏私?” 鲁迅 《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可知公论尚在人心,曲直早经显见,偏私谬戾之举,究非空言曲说所能掩饰也。”
词语解释:偏悭  拼音:piān qiān
不公而又悭吝。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乾坤施惠万物遂,独於数子怀偏慳。”
词语解释:偏嗜  拼音:piān shì
嗜好;特殊的爱好。 郑振铎 《西谛书话·失书记》:“二十多年来,因为研究的需要和个人的偏嗜,收购了不少古书。”
词语解释:偏巧  拼音:piān qiǎo
(1).特别灵巧。 唐 秦韬玉 《贫女》诗:“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鬭画长。”
(2).副词。恰巧。如:我正找他,偏巧他来了。
(3).副词。表示事实同所期待的正相反。如:我找他两次,偏巧都不在家。
词语解释:偏忧  拼音:piān yōu
为母亲去世而居丧。《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除通直散骑侍郎,以偏忧去官。”
词语解释:偏待  拼音:piān dài
待遇不公平。 刘宾雁 《人妖之间》:“他也不怨老天爷偏待他,还从不愁眉苦脸,好象还能自得其乐似的。”
词语解释:偏出  拼音:piān chū
旧称妾所生的子女。《西游记》第四七回:“舍弟有个儿子,也是偏出,今年七岁了。”
词语解释:偏远  拼音:piān yuǎn
偏僻而遥远。 毛泽东 《论持久战》:“偏远地区听不到炮声的人们,至今还是静悄悄地在那里过活。”
词语解释:偏斜  拼音:piān xié
不正;倾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吴组缃 《山洪》十:“太阳偏斜,挂在顶空。”
词语解释:偏僻  拼音:piān pì
(1).荒僻,交通不便。《英烈传》第二七回:“那士卒因地方偏僻,全不提防,都酣酣的大睡。” 清 姚鼐 《张仲絜时文序》:“﹝ 常熟 ﹞虽偏僻下邑,其士人多知乘时,或逾於都会广聚之区,习使之然也。”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我家的所在很偏僻。”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章:“ 热河省 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住着一家姓 李 的人家。”
(2).引申为孤陋,见闻短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二兄偏僻,必以我言为河汉,请晰言之,可乎?”
(3).指冷僻,不常见。 许地山 《换巢鸾凤》:“我先说了,不许用偏僻的句。”
(4).偏颇,不公正。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你道的差了,天有万物於人,人无一物於天,天有甚么偏僻那?”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理学偏僻》:“ 王荆公 以《春秋》为断烂朝报,不列六经; 程伊川 以《资治通鑑》为玩物丧志,禁人勿习。讲理学者偏僻,往往如此。”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放言倡论,冒为经世之谈;袭貌遗神,流为偏僻之论。”
(5).指房中术。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人事》:“士大夫至晚年,多事偏僻之术;往往无子者,盖交感之道,必精与气,然后生育。而偏僻之术,多加以繫缆之法,盖气不过,所以无子也。” 元 朱庭玉 《梁州第七·妓门庭》套曲:“有几多説不尽人不会的偏僻、风流、是非,造次不容易。”
词语解释:偏护  拼音:piān hù
偏私袒护。《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袁术 大怒曰:‘ 吕布 受吾许多粮米,反以此儿戏之事,偏护 刘备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县主因前番鬮库时,有些偏护了 金满 ,今日没了银子,颇有赧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移防》:“事到今日,本帅也不能偏护了。”
词语解释:偏记  拼音:piān jì
(1).亦作“ 偏纪 ”。 唐 刘知几 谓史书除编年、纪传二体外,还有十流。其一为偏纪,是记近事的短篇,如 汉 陆贾 《楚汉春秋》、 乐资 《山阳公载记》等。见《史通·杂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 裴松之 之註《三国》也, 刘孝标 之註《世説》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迨今藉以传焉。”
(2).犹最忆。 前蜀 魏承班 《黄钟乐》词:“偏记同欢秋月低。”
词语解释:偏发  拼音:piān fā
不全面实施。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仁义礼智,孤行偏发,皆足以僨事。”
词语解释:偏袒  拼音:piān tǎn
(1).解衣裸露一臂。《战国策·燕三》:“ 樊於期 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汉书·酷吏传·田延年》:“即闭关独居齐舍,偏袒持刀东西步。”《太平广记》卷一三二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张纵》:“至前堂,见丞夫人对镜理粧,偏袒一膊。”
(2). 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传令军中说,助 吕氏 的右袒,助 刘氏 的左袒,军皆左袒, 周勃 遂率兵尽杀 吕 党。参阅《汉书·高后纪》。后以称偏护一方。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先恭王之正》:“居相位者,当有相度, 西林 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 闻一多 《什么是儒家》:“他们也不能偏袒某一方面,偏袒了一方,使一方太强,有压倒对方的能力,缓冲者也无事可做。”
(3).佛教徒穿袈裟,袒露右肩,以表示恭敬,并便于执持法器,亦称偏袒。 唐 杜甫 《戏韦偃为双松图歌》:“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宋 道成 《释氏要览·礼数》:“偏袒, 天竺 之仪也。此礼自 曹魏 世寖至今也。律云,偏露右肩,即肉袒也。律云,一切供养,皆偏袒,示有便於执作也。” 清 吴嘉纪 《送瑶儿》诗:“胡僧偏袒摇掌,导魂铃子声錚然。”
词语解释:偏过  拼音:piān guò
谓已用过餐。有私自占先之意,多用作答语之谦词。《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大人吃过饭没有?’ 黄道台 説:‘偏过了。’” 鲁迅 《彷徨·肥皂》:“‘失迎失迎,对不起。’ 四铭 还嚼着饭,出来拱一拱手,说。‘就在舍间用饭,何如?……’‘已经偏过了。’”
词语解释:偏霸  拼音:piān bà
指偏据一方而称王。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 严公 物故, 蜀 朝册命赠给事中, 竇雍 坚不承命,虽偏霸之世,亦不苟且,士人多之。” 宋 陆友仁 《研北杂志》卷四:“自 唐 更 五代 ,天下大乱, 江南 虽偏霸,然文献独存,得 唐 遗风。” 蒋湘南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三书》:“自古偏霸之世之文章,断不能盛於一统之世之文章。”
词语解释:偏眼  拼音:piān yǎn
不显眼。 古华 《醒醒老爹》:“原来老爹一家五口人的自留地,分派在偏眼的山坳坳里。”
词语解释:偏栖  拼音:piān qī
谓独居。 晋 陆机 《拟青青河畔草》诗:“良人游不归,偏栖独隻翼。”栖,亦作“ 栖 ”。《南史·孝义传下·卫敬瑜妻王氏》:“所住户有燕巢,常双飞来去,后忽孤飞,女感其偏栖,乃以缕繫脚为誌。”后也称孀居为“偏栖”。
词语解释:偏赏  拼音:piān shǎng
不同一般的赏赐。《南史·荀伯子传》:“ 瓘 ( 卫瓘 )功德不殊,亦无缘独受偏赏。”
词语解释:偏注  拼音:piān zhù
片面注意。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日夜偏注于表面的宣传,鄙弃他事。”
词语解释:偏怀  拼音:piān huái
狭窄的胸怀。《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周瑜 小子,偏怀浅戇,自负其能。”
词语解释:偏激  拼音:piān jī
思想、主张、言论等过火,有失平允。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诗宗唐音》:“ 刘后村 则云:‘ 宋 诗突过 唐 人。’斯言亦未免偏激。”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 刘宾雁 《本报内部消息》四:“是的,他们也许还幼稚,有时过于偏激。”
词语解释:偏精  拼音:piān jīng
(1).擅长;特别精通。 南朝 梁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虽思虑通常,然於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沛国 刘显 博览经籍,偏精 班 《汉》, 梁 代谓之《汉》圣。”
(2).中药黄精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精》﹝集解﹞引 陈藏器 曰:“黄精叶偏生不对者名偏精,功用不如正精。正精叶对生。”
词语解释:偏听  拼音:piān tīng
(1).听信一面之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故偏听生姦,独任成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罢不急之务,慎偏听之怒。” 明 汪道昆 《〈诗薮〉序》:“无偏听,无成心,公而生明,则自尽心始。”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 庞 某偏听人言,恐疏閫范。”
(2).偏偏听。 清 曹佩英 《虞美人》词:“司花消受福三生,无奈风旛,偏听落花声。”
词语解释:偏修  拼音:piān xiū
指修道的旁门。《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如是分物,人所嗤笑,如诸外道偏修分别论。”
词语解释:偏裻  拼音:piān dú
(1).即偏衣。裻,衣背缝。以衣背缝为界,衣服两半的颜色不同。《国语·晋语》:“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 韦昭 注:“裻在中,左右异,故曰偏。”后亦指戎衣。
(2).指戎衣。
词语解释:偏废  拼音:piān fèi
(1).举此而遗彼,重视某人、某事、某物而忽视其他人和事物。《三国志·蜀志·杨仪传》:“ 亮 深惜 仪 之才干,凭 魏延 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宋 司马光 《策问十道》之七:“夫礼与刑,先王所以治羣臣万民,不可斯须偏废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能读书,才必博;能养气,量必宏;二者不可偏废。” 徐特立 《五四运动和知识分子改造》:“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不可偏废。”
(2).指半身不遂。 宋 李纲 《桂州答吴元中书》:“譬犹再中风者,遇良医犹不免有偏废之患;医非其人,未可知也。”《医宗金鉴·中风总括·大秦艽汤》:“虚中络、喎斜、偏废,减参珍。”注:“偏废,谓半身不遂也。”
词语解释:偏离  拼音:piān lí
指离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如: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会犯错误。
词语解释:偏执  拼音:piān zhí
片面而固执。 宋 苏轼 《乞罢详定役法札子》:“所见偏执,乞罢详定役法。”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前朝科诏》:“毋苟且,毋偏执。”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有拂意者,瞠目争辩,偏执一己之见。” 巴金 《谈〈新生〉及其他》:“今天我还珍惜这份感情,可是我不能不责备自己的偏执、软弱、感伤,孤僻和近视。”
词语解释:偏善  拼音:piān shàn
谓局部完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故宜屈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寻;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
词语解释:偏惠  拼音:piān huì
特殊的利益。 郭沫若 《羽书集·告国际友人书》:“它反而是得到了偏惠,把它的各种势力扶植了起来。”
词语解释:偏人  拼音:piān rén
(1).才行特出的人。 汉 潘勗 《玄达赋》:“匪偏人之自韙,诉诸衷于来哲。”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刘桢》诗序:“卓犖偏人,而文最有气。”
(2).见闻孤陋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皆大明之所为,非偏人之所能辩也。”
词语解释:偏断  拼音:piān duàn
不公平的决断。《宋书·蔡兴宗传论》:“岂不知选録同体,义无偏断乎?”
词语解释:偏伍  拼音:piān wǔ
春秋 战国 时车战编制单位。以二十五乘为偏,步兵五人为伍。参阅《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 杜预 注引《司马法》。后亦泛指军队编制。《晋书·慕容暐载记》:“习兵教战,使偏伍有常。”《宋史·蔡挺传》:“偏伍鉦鼓之法甚备。” 清 贝青乔 《咄咄吟》:“新募余皇惯习流,分成偏伍聚江头。”
词语解释:偏说  拼音:piān shuō
(1).偏颇、片面的言论。 汉 徐干 《中论·慎所从》:“乃一隅之偏説也,非大道之至论也。” 宋 叶适 《始论一》:“不可以偏説定。”
(2).偏偏説。 洪深 《这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第四幕:“可是战争贩子们偏说无野心。”
共277,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