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庚平声 [héng xíng,行走][héng,纵横][gēng,更改][bīng bìng,相从也,合也,兼也][líng,使令][zhēng,正月][chéng,盛受][zhēng][chēng][详注1][cāng chen][音彭、祊。《说文》所以辅弓弩者。][héng][péng][qīng][qióng][音傖。搶攘,亂貌。][详注2][zhēng][hēng][tāng][xíng][chéng][míng][chēng][zhēng kēng][衆也,疾也。][zhēng][详注3][yíng hōng]櫿[音庚。《说文》秦晋谓坑为埂。]


注1:枪 《集韵》《韵会》楚耕切《正韵》抽庚切,音峥。《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亦叶音锵。《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
注2:拼 俗拚字。又《唐韻》北萌切,音繃。與抨同。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注3:黾 《集韻》《類篇》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共21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倾城倾壶倾写倾意倾向倾败倾宫倾杯乐
倾盖倾尽倾怀倾阳倾波倾邪倾饮倾柯
倾倒倾侧倾夺倾下倾风倾望倾附倾首
倾国倾覆倾动倾否倾慕倾羲倾车倾谈
倾心倾盆倾听倾榼倾逝倾倚倾离倾柱
倾耳倾河倾筐倾摇倾巧倾移倾祝倾企
倾泻倾囊倾身倾输倾亡倾伫倾泼倾堕
倾攲倾危倾觞倾吐倾葵倾仆倾荡倾压
倾杯倾斜倾颓倾市倾时倾藿倾晖倾卸
倾家倾朝倾注倾巢倾刻倾世倾景倾属

词语解释:倾城  拼音:qīng chéng
(1).《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郑玄 笺:“城,犹国也。” 孔颖达 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后以“倾城”为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北史·后妃传论》:“ 灵后 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诫,其在兹乎!”
(2).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晋 陶潜 《闲情赋》:“表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传闻。”《秦并六国平话》卷上:“ 子楚 累举目观之,此姬絶色倾城。”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汤文正》:“花烛之下,妇果艷丽倾城。”
(3).形容花色绝美。 明 刘基 《绝句漫兴》诗之一:“芙蓉亦有倾城色,不见东风却拒霜。”参见“ 倾国倾城 ”。
(4).指美女。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倾城迷 下蔡 ,容好结中肠。” 宋 苏轼 《咏温泉》:“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家门》:“三载羈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 吴 讎。”
(5).全城,满城。 晋 孙楚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唐 杜甫 《高都护驄马行》:“ 长安 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 叶圣陶 《登雁塔》:“将来逢四野花开的时节,春秋晴明的日子……城里人必将倾城空巷而出。”
词语解释:倾国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亦作“ 倾城倾国 ”。 《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 延年 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絶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寧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因以“倾国倾城”或“倾城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虽非图画,入 甘泉 而不分;言异神仙,戏 阳臺 而无别,真可谓倾国倾城,无对无双者也。” 唐 武元衡 《赠佳人》诗:“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 莫愁 。”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二:“所谓倾城倾国者,盖一城一国之人皆倾心而爱悦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花月痕》第七回:“那花选有甚么看头呢?所选的人,横竖是那 并州 几个粉头,又难道又有个倾国倾城的出来么?”
词语解释:倾盖  拼音:qīng gài
(1).车上的伞盖靠在一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司马贞 索隐引《志林》曰:“倾盖者,道行相遇,軿车对语,两盖相切,小欹之,故曰倾。”《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之 郯 ,遭 程子 於涂,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谢芗泉》:“君子之交,可疏而厚,不可倾盖之间,顿称莫逆。”
(2).指初次相逢或订交。 唐 储光羲 《贻袁三拾遗谪作》诗:“倾盖 洛 之滨,依然心事亲。” 宋 苏轼 《臺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南臺便黯然。”
词语解释:倾倒  拼音:qīng dǎo
(1).倒塌;倒下。《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为地道,突坏其楼” 裴松之 注引《英雄记》:“烧所施之柱,楼輒倾倒。” 唐 张南史 《草》诗:“每逢南北离别,乍逐东西倾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 陶 起归寝,出门践菊畦,玉山倾倒,委衣於侧,即地化为菊。” 秦牧 《艺海拾贝·细节》:“ 西德 有人借口一座古老的教堂行将倾倒,把它封闭起来。”
(2).心折,佩服。 南朝 宋 鲍照 《答休上人》诗:“味貌復何奇,能令君倾倒。” 唐 杜甫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诗序》:“书篋几杖之外,殷殷留金石声,赋八韵记异,亦记老夫倾倒於 苏 至矣。”《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久闻 南京 有位 庄绍光 先生是当今大名士,不想今日无意中相遇,极道其倾倒之意。”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二:“﹝ 张季鸾 ﹞曾经写过很多信给 立忱 ,信都写得很长,而且缠绵缱绻,竭尽了倾倒之忱。”
(3).谓使人倾心、爱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方俊官 乃作此状,谁信曾舞衫歌扇、倾倒一时耶?” 秦牧 《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茅台酒,这些年来更是倾倒了无数国际友人,不知有多少外宾称赞过这种酒是世界第一。”
(1).全部倒出;大量付出。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诗:“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辛巳之役,只劳师一项,倾倒经费,遗患至今。” 郭沫若 《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因为他倾倒了毕生的心血所造成的乐器,为当时的权贵者所忌。”
(2).倾吐。犹畅谈。 宋 朱熹 《答王才臣书》:“若得会面,彼此倾倒,以判所疑,幸何如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陈丞相启》:“蒙公倾倒细论,相期千载,竟日话心,娓娓不能休。” 清 吕履恒 《长歌行送友人游大梁》:“以兹倾倒忘飢渴,欢娱过景参商阔。” 苏曼殊 《与刘三书》:“过江时,或可再图倾倒也。”
词语解释:倾国  拼音:qīng guó
(1).倾覆邦国。《晏子春秋·谏上十》:“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 婴 不敢受命。”《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下辩士也,所居倾国。”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輦何由过 马嵬 !”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燕頷封侯空有相,蛾眉倾国自难昏。”
(2).谓耗尽国力。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殫货,伏尸流血,披坚败敌如此之难也。”
(3).举国,全国。极言人多。 唐 杜甫 《留花门》诗:“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闕?”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拾遗》:“方 符坚 倾国而来,朝野大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当是时,倾国瞻仰,男女喘汗属於道。”
(4).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 《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箇、有情郎。”《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眼角偷传倾国貌,心苗曾倩多情种。”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作倚门妆。”参见“ 倾国倾城 ”。
(5).指美女。 南朝 梁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诗:“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齐贤 注:“倾国指妃子。”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泛湖》:“载去 西施 岂无意,恐留倾国更迷君。”
词语解释:倾国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亦作“ 倾城倾国 ”。 《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 延年 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絶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寧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后因以“倾国倾城”或“倾城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虽非图画,入 甘泉 而不分;言异神仙,戏 阳臺 而无别,真可谓倾国倾城,无对无双者也。” 唐 武元衡 《赠佳人》诗:“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 莫愁 。”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二:“所谓倾城倾国者,盖一城一国之人皆倾心而爱悦之。”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花月痕》第七回:“那花选有甚么看头呢?所选的人,横竖是那 并州 几个粉头,又难道又有个倾国倾城的出来么?”
词语解释:倾心  拼音:qīng xīn
(1).向往;仰慕。 南朝 梁 庾肩吾 《有所思行》:“悵望情无极,倾心还自伤。” 唐 王勃 《送白七序》:“天下倾心,尽当年之意气。”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半山咏扬雄》:“ 水心 叶公 ,著《习学记言》,讥评古今,无全人矣,独於 雄 倾心焉。”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倾心甚,看回天身心,绝代风骚。”
(2).指男女之间钟情爱慕。 巴金 《家》十一:“二哥近来很倾心于 琴姐 ,他已经向我说过。”
(3).尽心;诚心诚意。《后汉书·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后性敏给,倾心承接,称誉日闻。” 唐 元稹 《华三巫》诗:“使我倾心事尔巫,吾寧驱车守吾道。”《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妾身虽在烟花之中,那些浮浪子弟,未尝倾心交往。” 徐迟 《地质之光》:“在座的一些同志便一个个告辞,退出了房间,知道他们要倾心长谈了。”
(4).指葵藋之类植物本性倾向于太阳。比喻忠贞不二。 唐 刘长卿 《游南园偶见在阴墙下葵因以成咏》:“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 明 何景明 《赠望之》诗之四:“孤葵慕太阳,倾心量不移。”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悟情》:“又何必作葵藿之倾心,杨花之飘荡耶!”参见“ 倾葵 ”。
词语解释:倾葵  拼音:qīng kuí
葵花倾向太阳。比喻忠诚。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孝道略尽,忠诚未孚,思欲报寸草之心,申倾葵之意。”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愿俱亡不负倾葵,肯偷生去学飞蓬?”参见“ 倾阳 ”。
词语解释:倾耳  拼音:qīng ěr
谓侧着耳朵静听。《史记·淮阴侯列传》:“农夫莫不輟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 唐 章碣 《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诗:“小儒末座频倾耳,祗怕城头画角催。” 叶圣陶 《穷愁》:“老母倾耳 阿松 榻,微闻转侧。”
词语解释:倾泻  拼音:qīng xiè
亦作“ 倾写 ”。
(1).指液体从高处倾倒或流泻下来。 宋 苏辙 《寒食》诗之一:“寒食今年客 汝南 ,餘樽倾泻亦醺酣。”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仰望瀑布作三级,倾泻於两山之閒。”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 张文潜 论文诗曰:……气如决江河,势顺乃倾写。” 徐迟 《长江桥头》:“狂风大作,一瞬间,暴雨已经倾泻下来。”
(2).指把东西完全倒出。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昔 四明 有异僧,身矮而皤腹,负一布囊,中置百物,于稠人中时倾写於地。”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他乐意把平生的蓄积尽量地倾泻出来,为他妻子定了一间头等舱。”
(3).倾吐;倾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司州 与 殷中军 语,嘆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 殷 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西向引领,思一侍几闥,倾写寃愤。” 明 常伦 《望山有怀故人》诗:“高高见西山,乡愁冀倾写。” 清 龙启瑞 《答罗生书》:“不图足下一旦倾泻肝肺,相爱之甚,至於斯极也。”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为是倾写肝鬲,以貽吾党。”
(4).犹坍塌流失。 清 袁枚 《新齐谐·周将军墓二事》:“ 山西 寧武 有 周将军 遇吉 之墓,百餘年来河水啮其旁,坟渐倾泻。”
词语解释:倾攲  拼音:qīng qī
1.倾斜,歪斜。旧唐书·杜审权传》:“大厦倾欹而未已,沉痾绵息以无餘。” 宋 苏舜钦 《游山》诗:“北渡千丈桥,柱裊阑倾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宋四圣御押》:“ 唐 末五季诸人押字,莫不怪诡飘扬,倾欹放荡。”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投者须端坐,不能倾欹。”
2.倾覆。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寄子》:“堪悲,家国渐倾欹,我身无葬地,汝尚何依?”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乞休》:“他见前车既覆,后载还来,定尔倾欹。”
词语解释:倾杯  拼音:qīng bēi
(1).亦作“ 倾盃 ”。倾倒杯子。指饮酒。 晋 陶潜 《乞食》诗:“谈谐终日夕,觴至輒倾杯。”杯,一本作“ 巵 ”。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东津观鱼已再来,主人罢鱠还倾盃。” 赵朴初 《人月圆·周总理逝世周年献词》曲:“倾杯吐臆,良朋喜泪,感我衷情。”
(2).指斟酒入杯。 宋 苏轼 《出局偶书》诗:“倾杯不能饮,留待 卯君 来。”
(3).见“ 倾杯乐 ”。
(1).见“ 倾杯 ”。
(2).见“ 倾杯乐 ”。
词语解释:倾杯乐  拼音:qīng bēi lè
亦作“ 倾盃乐 ”。亦省作“ 倾杯 ”。亦省作“ 倾盃 ”。 唐 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南卓 《羯鼓录》所载乐曲均有《倾杯乐》《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太宗 ﹞因内宴,詔 长孙无忌 製《倾盃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玄宗 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盃》数十曲。” 万树 《词律》韵目“十灰”有《倾盃》,注云:“即《倾盃乐》。”又卷七“倾盃乐”按语云:“ 唐太宗 詔 长孙无忌 造《倾盃曲》,明皇有马舞《倾盃》数十曲, 宣宗 自製《倾盃乐》,皆 唐 乐府也。调名始此。”《全宋词》载 柳永 《倾杯》词二首。
词语解释:倾杯乐  拼音:qīng bēi lè
亦作“ 倾盃乐 ”。亦省作“ 倾杯 ”。亦省作“ 倾盃 ”。 唐 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南卓 《羯鼓录》所载乐曲均有《倾杯乐》《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太宗 ﹞因内宴,詔 长孙无忌 製《倾盃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玄宗 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盃》数十曲。” 万树 《词律》韵目“十灰”有《倾盃》,注云:“即《倾盃乐》。”又卷七“倾盃乐”按语云:“ 唐太宗 詔 长孙无忌 造《倾盃曲》,明皇有马舞《倾盃》数十曲, 宣宗 自製《倾盃乐》,皆 唐 乐府也。调名始此。”《全宋词》载 柳永 《倾杯》词二首。
词语解释:倾家  拼音:qīng jiā
(1).拿出全部家产。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 子房 之少也,倾家结客,为 韩 报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蹟》:“官船钉疏板薄,不能衝突波涛, 长庚 愿倾家造船,以适其用。” 茅盾 《子夜》十一:“他决定了要倾家一掷,要做‘多头’。”
(2).指家产荡尽。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川北 盐水,民所开也,深数百丈。堪舆指示其处,捐数千金以从事。井径三尺许耳,若不得,则倾家矣。”
(3).全家。 晋 陶潜 《杂诗》之六:“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唐 王维 《新晴晚望》诗:“农月无閒人,倾家事南亩。”
词语解释:倾壶  拼音:qīng hú
谓以酒壶注酒。亦借指饮酒。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二:“倾壶絶餘沥,闚灶不见烟。” 唐 杜甫 《春归》诗:“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词语解释:倾尽  拼音:qīng jìn
尽心竭力。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视残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儻宿疚之或平,糜捐以报。”《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 遘 为人,轻俊明敏,通达世务……部吏皆乐倾尽,为之耳目。”
词语解释:倾侧  拼音:qīng cè
亦作“ 倾仄 ”。
(1).偏斜,倾斜。 汉 严忌 《哀时命》:“肩倾侧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 唐 杜甫 《虎牙行》:“ 洞庭 扬波 江 、 汉 迴, 虎牙 、 铜柱 皆倾侧。”《朱子语类》卷六:“人坐久,必倾侧。” 胡鄂公 《北方实录》:“车厢受弹倾仄,伤戈什哈一人, 怀芝 受震昏仆於地。” 沙汀 《淘金记》二:“﹝他﹞把上身倾侧出去,为酒涨红的眼睛泛着热情。”
(2).指偏离。《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
(3).指行为邪僻不正。《荀子·成相》:“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汉书·萧望之传》:“ 恭 、 显 又时倾仄见詘。” 颜师古 注:“言其不能持正,故议论大事见詘於天子也。仄,古侧字。”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焉知倾侧士,一旦不可持。”《晋书·王湛传》:“ 国寳 少无士操,不修廉隅。妇父 谢安 恶其倾侧,每抑而不用。”
(4).摇摆不定。《荀子·议兵》:“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
(5).崎岖不平。《汉书·晁错传》:“上下山陂,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险道倾仄,且驰且射,胡兵所以无敌也。”
(6).随顺;依附。《淮南子·要略》:“诚喻至意,则有以倾侧偃仰世俗之间,而无伤乎谗贼螫毒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 潘岳 诡譸于 愍 、 怀 , 陆机 倾仄于 贾 、 郭 。”《魏书·郑羲传》:“子 严祖 ……轻躁薄行,不修士业,倾侧势家,乾没荣利,闺门秽乱,声满天下。”
(7).困顿,颠沛。《史记·陈丞相世家赞》:“ 陈 丞相 平 ……倾侧扰攘 楚 、 魏 之閒,卒归 高帝 。”《后汉书·班彪传论》:“ 班彪 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閒,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倾侧颠沛,仅以自全。” 南朝 宋 颜延之 《还至梁城作》诗:“振策睠东路,倾侧不及羣。”
(8).指社会动荡不安。 元 高士谈 《秋兴》诗:“乾坤尚倾仄,吾敢叹淹留!”
(9).覆灭;败亡。《宋书·傅亮传》:“祸福之具,内外充斥,陵九折於 邛僰 ,泛衝波於 吕梁 ,倾侧成於俄顷,性命哀而莫救。”《魏书·任城王传》:“面背不同,事涉欺佞,非所谓论道之德,更失国士之体,或有倾侧,当由公辈佞臣。”
(10).倒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地震》:“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词语解释:倾覆  拼音:qīng fù
(1).颠覆;覆灭。《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旧唐书·李密传》:“ 阿房 崛起, 二世 是以倾覆。” 清 王韬 《西人重日轻华》:“曩者 东南亚 诸国,其来朝会盟聘者,皆为其所併兼、翦灭、倾覆,不能自保。”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用是羣谋众策,仰视俯划,思所以倾覆虐政,恢復人权。”
(2).倒塌;翻倒。 唐 杜甫 《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诗:“高堂未倾覆,常得慰嘉宾。”《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云阴罩野,水响翻空,那船将次倾覆。” 清 唐孙华 《题李元野骑牛图》诗:“ 长安 日日驱华轂,挟輈争隘多倾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地震》:“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樑椽柱,错折有声。”
(3).倾轧陷害。《荀子·不苟》:“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妬嫉怨诽以倾覆人。”《汉书·刑法志》:“雄桀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五年》:“諫官、御史得以风闻言事,自御史大夫至监察得互相弹奏,率以险詖相倾覆。”
(4).谓邪僻不正,反覆无常。《韩诗外传》卷一:“君人者降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而亡。”《汉书·息夫躬传》:“ 嘉 固言 董贤 泰盛, 宠躬 皆倾覆有佞邪材,恐必挠乱国家,不可任用。”《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 张公 好虚谈而无实用,倾覆之士也。” 宋 司马光 《同范景仁寄修书诸同舍》诗:“小人势利合,倾覆无常心。”
(5).竭尽,全部拿出。《北齐书·安德王高延宗传》:“倾覆府藏及后宫美女,以赐将士。”
词语解释:倾盆  拼音:qīng pén
形容雨势很猛。 宋 苏轼 《介亭饯杨杰次公》诗:“前朝欲上已蜡屐,黑云白雨如倾盆。”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蓟门飞雨》曲:“数声引鼓,一霎倾盆。”《花月痕》第十五回:“不想红日忽收,黑云四合,下起倾盆大雨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天色已经漆黑,大雨倾盆般落了下来。”
词语解释:倾河  拼音:qīng hé
(1).谓吸尽河水。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九:“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2).谓河水倾泻直下。形容文词流畅奔放。 唐 孟郊 《送别崔寅亮下第》诗:“素质如削玉,清词若倾河。”
(3).指银河。《文选·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倾河易迴斡,款颜难久悰。” 李善 注:“倾河,天汉也。 陆机 《拟古》诗曰:‘天汉东南倾。’”
词语解释:倾囊  拼音:qīng náng
(1).谓尽出所有。 宋 苏辙 《王氏清虚堂记》:“ 钟 、 王 、 虞 、 褚 、 颜 、 张 之逸迹, 顾 、 陆 、 吴 、 卢 、 王 、 韩 之遗墨,杂然前陈,赎之倾囊而不厌,慨乎思其人而不得。”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二折:“但见个贫的呵,我早则倾囊儿资助。”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张 亦失馆,度岁艰难,商於余,即以余貲二十金倾囊借之。”
(2).犹解囊,出钱。 清 王韬 《淞滨琐语·李延庚》:“今春讌赏牡丹,亦係六妹倾囊。”
词语解释:倾危  拼音:qīng wēi
(1).狡诈。《史记·张仪列传赞》:“夫 张仪 之行事甚於 苏秦 ……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明史·徐有贞传》:“此议南迁 徐珵 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 清 刘大櫆 《书〈战国策〉后》:“下逮七国,诈谋剧而倾危之士起。”
(2).指险诈的人。 唐 杜甫 《石笋行》:“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3).倾覆;倾侧危险。 汉 贾谊 《新书·过秦下》:“借使 秦王 论上世之事,并 殷 周 之迹,以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周书·于谨传》:“昔帝室倾危,人图问鼎。” 清 方苞 《跋石斋黄公手札》:“ 庄烈愍帝 嗣位於国势倾危之日。”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一个严重的神国倾危的预警,突现于他的心上。”
(4).倾斜欲倒。 宋 李澄叟 《画山水诀》:“山高峻无使倾危,水深远勿教穷涸。”
词语解释:倾斜  拼音:qīng xié
(1).歪斜;偏斜。 唐 韩愈 《雉带箭》诗:“衝人决起百餘尺,红翎白鏃随倾斜。”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紫薇花》之二:“折得芳蕤两眼花,题诗相报字倾斜。” 碧野 《雪路云程》:“一片片倾斜的山谷小草场……迅速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过。”
(2).引申指行为邪僻。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躬行》:“不公不正,淫佚倾斜。”
词语解释:倾朝  拼音:qīng cháo
(1).满朝。指所有的朝臣。《南史·何尚之传》:“﹝ 尚之 ﹞告休定省,倾朝送别於 冶渚 。” 明 李梦阳 《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内府盘螭缕金织,赐出倾朝皆动色。”
(2).超过全部朝臣。 明 屠隆 《綵毫记·宫禁生谗》:“门多将吏,富贵倾朝;身近龙颜,威权在手。”
(3).倾覆朝廷。《西游补》第九回:“一样是卖国倾朝……他待宰相到身,以为揽政事之地,以为制天子之地,以为恣刑赏之地。”
词语解释:倾写  拼音:qīng xiě
见“ 倾泻 ”。
词语解释:倾泻  拼音:qīng xiè
亦作“ 倾写 ”。
(1).指液体从高处倾倒或流泻下来。 宋 苏辙 《寒食》诗之一:“寒食今年客 汝南 ,餘樽倾泻亦醺酣。”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仰望瀑布作三级,倾泻於两山之閒。”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 张文潜 论文诗曰:……气如决江河,势顺乃倾写。” 徐迟 《长江桥头》:“狂风大作,一瞬间,暴雨已经倾泻下来。”
(2).指把东西完全倒出。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昔 四明 有异僧,身矮而皤腹,负一布囊,中置百物,于稠人中时倾写於地。”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他乐意把平生的蓄积尽量地倾泻出来,为他妻子定了一间头等舱。”
(3).倾吐;倾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司州 与 殷中军 语,嘆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 殷 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西向引领,思一侍几闥,倾写寃愤。” 明 常伦 《望山有怀故人》诗:“高高见西山,乡愁冀倾写。” 清 龙启瑞 《答罗生书》:“不图足下一旦倾泻肝肺,相爱之甚,至於斯极也。”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为是倾写肝鬲,以貽吾党。”
(4).犹坍塌流失。 清 袁枚 《新齐谐·周将军墓二事》:“ 山西 寧武 有 周将军 遇吉 之墓,百餘年来河水啮其旁,坟渐倾泻。”
词语解释:倾怀  拼音:qīng huái
尽情吐露情怀。 宋 苏辙 《次韵景仁招宋温之职方小饮》:“高人两无事,相见輒倾怀。” 金 王若虚 《忆之纯》诗之一:“幼岁求真契,中年得伟人,倾怀当一面,投分许终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 十一娘 诺,偕归同榻,快与倾怀。”
词语解释:倾夺  拼音:qīng duó
竞争;争夺。《史记·春申君列传》:“是时 齐 有 孟尝君 , 赵 有 平原君 , 魏 有 信陵君 ,方争下士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文选·傅毅〈舞赋〉》:“马材不同,各相倾夺。” 李善 注:“倾夺,驰竞也。” 唐 柳珵 《上清传》:“ 陆贄 久欲倾夺吾权位。今有人在庭树上,吾祸将至。” 明 高启 《行路难》诗之三:“世人倾夺首未迴,可怜不饮冢纍纍!”
词语解释:倾动  拼音:qīng dòng
(1).震动;轰动。《汉书·叙传》:“ 建始 、 河平 之际, 许 、 班 之贵,倾动前朝,熏灼四方。”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驻车三日,大出金帛赏劳,一军为之倾动。”《花月痕》第八回:“ 痴珠 自幼本係娇养,弱冠登第,文章丰彩,倾动一时。”
(2).指因爱慕而动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生益倾动,恨不一见颜色,长跽哀请。”
(3).倾覆;动摇。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天下所以不能倾动,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诸侯强大,盘石胶固。”《北齐书·崔昂传》:“ 昂 性端直少华,深沉有志略,坚实难倾动。”
词语解释:倾听  拼音:qīng tīng
(1).侧着头听。《礼记·曲礼上》:“立不正方,不倾听。” 孔颖达 疏:“不得倾头属听左右也。” 清 唐甄 《潜书·居山》:“与之处数日,见其身如丘山,神如渊水,无疾言,无矜色,无流视,无倾听,以服其静而自憾未能也。”
(2).细听;认真地听。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望石门》诗:“倾听凤管宾,缅望钓龙子。”《太平广记》卷二八一引《河东记·独孤遐叔》:“满座倾听,诸女郎转面挥涕。” 宋 文天祥 《跋辛龙泉行状》:“予语以山川风俗之故,君离坐倾听,若谨识之。” 巴金 《秋》一:“她也专心地在一边倾听。”
词语解释:倾筐  拼音:qīng kuāng
(1).《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毛 传:“顷筐,畚属,易盈之器也。” 陆德明 释文:“《韩诗》云:‘顷筐,欹筐也。’…… 何休 云:‘草器也。’”“顷筐”本指一种斜口的筐子。后亦以“倾筐”指倾倒筐子。《晋书·殷仲堪传》:“行者倾筐以顾念,居者吁嗟以待延。” 唐 杜甫 《园人送瓜》诗:“倾筐蒲鸽青,满眼颜色好。” 唐 钱起 《酬长孙绎蓝溪寄杏》诗:“懿此倾筐赠,想知怀橘年。”
(2).《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小序云:“摽有梅,男女及时也。”旧时因以“倾筐之岁”指女子已届婚配的年龄。 唐 白居易 《得景嫁殇邻人告违禁景不伏判》:“况生死寧殊,男女贵别:纵近倾筐之岁,且未从人;虽有游 岱 之魂,焉能事鬼!”
词语解释:倾身  拼音:qīng shēn
(1).身体向前倾。多形容对人谦卑恭顺。《后汉书·隗嚣传》:“ 嚣 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旧唐书·窦建德传》:“﹝ 竇建德 ﹞每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艺祖 既天姿英特,问其年,復亥生也。 永德 大喜,倾身事之。” 明 高启 《南宫生传》:“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2).竭尽全力。《史记·酷吏列传》:“ 周阳侯 始为诸卿时尝繫 长安 , 汤 倾身为之。”《后汉书·郭太传》:“乡里有忧患者, 淑 輒倾身营救,为州閭所称。” 清 方苞 《孙徵君传》:“而 奇逢 独与 定兴 鹿正 、 张果中 倾身为之。”
词语解释:倾觞  拼音:qīng shāng
(1).把酒从酒器中倒出来。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布奠倾觴,哭望天涯。”
(2).尽觴。谓畅饮。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已分生死诀,乍见为倾觴。”《花月痕》第十四回:“瞧那緑叶纷披,度着坑上内外的花香,就不倾觴,也令人欲醉了。”
词语解释:倾颓
亦作“ 倾穨 ”。
1.倒塌。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削基憎峻而不觉,下堕则上崩,故倾穨莫之扶也。”《宋书·后废帝纪》:“尚书省舍,日就倾頽;第宅府署,类多穿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内中唯有御製诗碑亭二,余为守时已将倾頽。”
2.指身体倾侧、跌倒。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看君岸幘卷大白,有似巨浸吸百潮;宾从倾頽尚未厌,直恐溃烂肠与脬。”
3.衰亡;衰败。 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頽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 汉 室倾穨,姦臣窃命。” 陈毅 《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即日出洋》诗:“百年家国恨, 禹 域日倾頽。”
词语解释:倾注  拼音:qīng zhù
(1).钦慕。《世说新语·赏誉》“ 王夷甫 语 乐令 ” 刘孝标 注引《王澄别传》:“是以名闻益盛,天下知与不知,莫不倾注。” 清 王晫 《今世说·轻诋》:“闻其姓字,或亦赫然;与之狎处,往往使人自咎其倾注之过。”
(2).指倚重。 明 袁宗道 《明吏部尚书汪公墓志铭》:“上倾注公甚,晋公户部尚书。”
(3).倾泻。指液体或物体从高处流下或坠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 始皇 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於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李右辖抑神致雨二异》:“须臾雷起,南山甘泽倾注,举郡懽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秀才》:“又一人持壶倾注。 郭 故善饮,又復奔驰吻燥,一举十觴。” 峻青 《瑞雪图》:“那雨象开了天河似的,一个劲地直往下泼,一天的时间内,就倾注下了六百多毫米的雨量。”
(4).指把精神、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觉得那絶色眼波,更倾注在自己身上。” 鲁迅 《彷徨·伤逝》:“做菜虽不是 子君 的特长,然而她于此却倾注着全力。”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虽然也写些文学评论和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但倾注主要精力的却是写散文。”
词语解释:倾意  拼音:qīng yì
(1).谓惑乱人的心志。《汉书·佞倖传赞》:“柔曼之倾意,非独女德,盖亦有男色焉。” 明 张居正 《人主保身以保民论》:“故事有顺而相贼,反而相成。美疢之滋毒,不若药石之生我也;柔曼之倾意,不若奇丑之益德也。”
(2).犹尽心。《三国志·吴志·陈表传》:“ 表 欲得战士之力,倾意接待。”
(3).迎合,奉承。《南史·王弘传》:“﹝ 王僧达 ﹞表谢,言不能因依左右,倾意权贵。”
词语解释:倾阳  拼音:qīng yáng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迴光,然终向之者,诚也。”后因以“倾阳”比喻忠诚或归顺。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 明 高启 《金进士葵轩》诗:“应有倾阳意,将军心正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东西南北勤献曝,蛮夷戎狄竞倾阳。”
词语解释:倾下  拼音:qīng xià
谓待人谦恭。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公宗室子,生而贵富,能学问,以中科取名,善自倾下,以交豪杰。” 宋 叶适 《沉元诚墓志铭》:“初入太学,司业、博士皆倾下之。”
词语解释:倾否  拼音:qīng fǒu
丧乱;危殆。 唐 独孤及 《唐故秘书监礼部尚书姚公墓志铭》:“故遭值倾否,出入夷险,而未尝有悔。” 孙中山 《祭黄花冈七十二烈士文》:“在 清 末造,神州倾否。厨俊云兴,前仆后起。”
词语解释:倾榼
执榼倾倒
词语解释:倾摇  拼音:qīng yáo
动摇。《后汉书·杨震传》:“中常侍 樊丰 及侍中 周广 、 谢惲 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宋 王安石 《祭马龙图文》:“释众言之牴牾,排异学之倾摇。” 宋 曾巩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谈者谓 南越 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故其至,皆倾摇懈弛,无忧且勤之心。”
词语解释:倾输  拼音:qīng shū
指把感情尽量表达出来。《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但缘情在倾输,理难黜责,涛等敷奏,朕亦优容。” 宋 陆游 《皇帝御正殿贺皇后笺》:“听九宾之臚传,莫陪抃舞;望五云之宫闕,徒极倾输。”
词语解释:倾吐  拼音:qīng tǔ
谓畅所欲言,尽量抒发意见或感情。 宋 韩维 《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诗:“高文大论日倾吐,响快有类鐘应撞。” 宋 叶适 《刘公墓志铭》:“其在侍从,而故与周旋倾吐无间者,方居中用事,提将相与人如反手,然公从是絶矣。”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先生忧国伤时,一腔忠愤,不禁借题倾吐矣。”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他一直独住一间屋子,这非常适宜于静心息虑,靠着纸笔对意中人倾吐衷曲。”
全部呕吐出来。 清 无名氏 《壶天录》卷下:“毒发时,家人延西人救治,倾吐黑水,得无恙。”
词语解释:倾市  拼音:qīng shì
谓一市之人尽皆出观。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入 卫国 而乘轩,出 吴 都而倾市。” 钱仲联 注引《吴越春秋》:“﹝ 吴王闔閭 小女﹞自杀, 闔閭 痛之,葬於都西 閶门 外……乃舞白鹤於 吴 市中,万人随观。” 宋 梅尧臣 《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诗:“是时輒预车马末,倾市竞观民业抛。” 明 何景明 《画鹤赋》:“非恃宠而乘轩,亦何心于倾市。”
词语解释:倾巢  拼音:qīng cháo
(1).谓全部出动。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王碑文》:“由是倾巢举落,望德如归。”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贼将 朱道古 等倾巢奔命,负固偷安。”《水浒传》第一○八回:“ 宋江 闻报,与 吴用 计议道:贼兵倾巢而来,必是抵死廝併。” 清 恽敬 《广西按察使朱公神道碑铭》:“ 白岩 贼久困欲走,倾巢来犯。”
(2).倾覆巢穴。谓覆灭。 唐 骆宾王 《又破设蒙俭露布》:“惟贼帅 夸干 ,未悟倾巢之兆,敢怀拒辙之心,独率马军,平川转鬭。” 清 陈銮 《重刻张太岳先生全集序》:“然而弹章满公车,谤议腾中外,马鬣未封、遂有倾巢覆卵之祸。”参见“ 覆巢 ”。
词语解释:覆巢  拼音:fù cháo
(1).倾毁鸟巢。《逸周书·月令》:“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
(2).喻覆灭。 明 张居正 《上六部禀帖》:“致向之怀嫉忌者,借以快其私忿,而竟罹覆巢之祸。”
词语解释:倾向  拼音:qīng xiàng
(1).倾心向往。 宋 苏轼 《与大觉禅师琏公书》:“人至,辱书,伏承法候安裕,倾向倾向。” 明 方孝孺 《答上清张真人书》:“春和道体何如?山中多高人隐者,无由奉见,徒有倾向而已。” 明 张居正 《书胡氏先训卷》:“余与 正甫 论学最契,谓其出於 罗念菴 先生,余素所倾向者。”
(2).犹信赖,倚重。《明史·张元祯传》:“久之,召为《会典》副总裁。至则进学士,充经筵讲官。帝甚倾向。”
(3).偏于赞成;偏向。 邹鲁 《福建光复》:“ 徐 感於将军 朴寿 等知遇……且諗己部官兵倾向革命,不得已涕泣允之。” 吴玉章 《论辛亥革命》:“正是由于全国人民日益明显地倾向于革命,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先后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小规模的革命团体。”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他就象他的父亲,善感,易变,而且总倾向于忧郁。”
(4).犹趋势。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 中国 社会已经大大的震颠动摇之后,那疾然翻覆变更的倾向,已是猛不可当,非常之明显了。”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二章:“这是我们 中国 革命的妇女中一种很值得赞美的倾向。”
(5).指思想观点所体观的方向。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悲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 和喜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情节是作品的骨骼,细节是作品的血肉,倾向是作品的灵魂。”
亦作“ 倾乡 ”。 向往;钦慕。 宋 欧阳修 《与吴正献公书》:“赴职以来,日享安逸,兹为受赐不浅矣。乃情倾嚮,岂胜区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传国玺》:“臣区区之情,无任倾嚮,輒罄所见,以赞其万一。” 明 归有光 《御史中丞李公哀词》:“公治五经之餘,独好 司马迁 、 班固 书。以余之騃稚朴陋,而公常倾乡之,每得一语,忻然诵之,以为有会於心。” 清 方苞 《赵处士墓表》:“终日危坐,讲诵经史,野人樵牧过者,望见皆肃恭,四方耆旧多倾嚮焉。”
词语解释:倾波  拼音:qīng bō
倾泻的水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赣川 石阻,水急行难,倾波委注,六十餘里。”
词语解释:倾风  拼音:qīng fēng
钦慕别人的风采。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僕知足下丈夫,倾风良切。”
词语解释:倾慕  拼音:qīng mù
仰慕;倾心爱慕。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宗党生光辉,宾僕远倾慕。” 明 李贽 《唐贵梅传》:“盖同乡少年倾慕太史久矣,读其书,閲其事,则必私相告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然女自闻琴以后,心窃倾慕,每冀再聆雅奏。”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二章:“我爱你,不是由于别人的强迫,也不是虚荣的动机,而是对一个真正的战士的倾慕。”
词语解释:倾逝  拼音:qīng shì
逝世。《八琼室金石补正·唐曹氏谯君夫人墓志铭》:“岂谓石破山崩,奄从倾逝!”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所可憾者,太常丈及 范先生 皆倾逝。” 明 无名氏 《再生缘》第二折:“西宫 李夫人 昨已倾逝了,圣上慟哭,声振后宫。”
词语解释:倾巧  拼音:qīng qiǎo
谓狡诈。《汉书·刘向传》:“ 兴 者倾巧士,谓上疑 堪 ,因顺指曰:‘ 堪 非独不可於朝廷,自州里亦不可也。’”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禄重者以拱默为智,任权者以倾巧为贤。” 宋 司马光 《言王广渊札子》:“ 王广渊 以小人之质,有倾巧之材,苟求进身,无所不至。”
词语解释:倾亡  拼音:qīng wáng
倾覆,败亡。 唐 黄滔 《水殿赋》:“宝祚皇风,一倾亡於下国;霞牕绣柱,大零落於东流。”
词语解释:倾葵  拼音:qīng kuí
葵花倾向太阳。比喻忠诚。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论侠》:“孝道略尽,忠诚未孚,思欲报寸草之心,申倾葵之意。”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愿俱亡不负倾葵,肯偷生去学飞蓬?”参见“ 倾阳 ”。
词语解释:倾阳  拼音:qīng yáng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迴光,然终向之者,诚也。”后因以“倾阳”比喻忠诚或归顺。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 明 高启 《金进士葵轩》诗:“应有倾阳意,将军心正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东西南北勤献曝,蛮夷戎狄竞倾阳。”
词语解释:倾时  拼音:qīng shí
权倾当世。《后汉书·独行传·李充》:“ 充 迁侍中。大将军 邓騭 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 充 高节,每卑敬之。”
词语解释:倾刻  拼音:qīng kè
指很短的时间。犹言即刻,片刻。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利加於时,名垂於将来,踊跃悚企,倾刻以冀。” 清 无名氏 《王氏复仇记》:“倾刻间,两家厅事,洞达为一。”
词语解释:倾败  拼音:qīng bài
失败,大败。《晋书·杜预传》:“陛下宿议,分命臣等随界分进……万安之举,未有倾败之虑。” 宋 叶适 《取燕二》:“ 斡离不 、 黏罕 之交至也, 两河 陷没,京师倾败,士大夫归祸於取 燕 ,无足怪也。” 清 唐甄 《潜书·劝学》:“构筑必有基,舍是而为事功,必至於倾败而殃民。”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疾恶太严’,‘操之过急’, 汉 的清流和 明 的东林,却正以这一点倾败。”
词语解释:倾邪  拼音:qīng xié
(1).指为人邪僻不正。《汉书·萧望之传》:“后 朋 行倾邪, 望之 絶不与通。”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吾知 端愿 倾邪;故以 逵 当之。”《明史·忠义传·乔若雯》:“ 崇禎 元年春,廷臣争击 魏忠贤 党, 若雯 亦两疏劾兵部侍郎 秦士文 ,御史 张訥 、 智鋌 ,备列其倾邪状。”
(2).歪斜。 宋 苏轼 《乞赐度牒修廨宇状》:“臣自 熙寧 中通判本州,已见在州屋宇例皆倾邪,日有覆压之惧。”
(3).引申指危殆。 郭沫若 《一个宣言》:“世运的杌隉,国度的倾邪,是制度不良所致。”
词语解释:倾望  拼音:qīng wàng
仰望,仰慕。《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庠序公朝,万夫倾望。” 张铣 注:“万人皆倾首而钦慕。”《隋书·樊子盖传》:“﹝ 大业 ﹞六年,帝避暑 陇川宫 ,又云欲幸 河西 。 子盖 倾望鑾舆,愿巡郡境。”
词语解释:倾羲  拼音:qīng xī
指落日。《文选·谢惠连〈秋怀〉诗》:“頽魄不再圆,倾羲无两旦。” 李善 注:“ 羲 , 羲和 ,谓日也。”参见“ 羲和 ”。
词语解释:羲和  拼音:xī hé
(1). 羲氏 和 和氏 的并称。传说 尧 曾命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书·尧典》:“乃命 羲 和 ,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 羲和 弭节兮,望 崦嵫 而勿迫。” 王逸 注:“ 羲和 ,日御也。”《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御之。”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 甘水 之间,有 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於 甘渊 。 羲和 者, 帝俊 之妻,生十日。”
(4).代指太阳。《后汉书·崔駰传》:“氛霓鬱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暉。” 李贤 注:“羲和,日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
(5). 王莽 时主掌全国财赋的官吏。《汉书·王莽传中》:“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后汉书·鲁恭传》:“祖父 匡 , 王莽 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词语解释:倾倚  拼音:qīng yǐ
(1).倾斜,歪斜。《后汉书·杨震传》:“臣伏惟陛下以边境未寧,躬自菲薄,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无所兴造。”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行百武,见大石頽然倾倚,若不胜杯杓者,名之曰醉石。”
(2).倚靠。 汉 李尤 《读书枕铭》:“倾倚偃息,随体兴居。”
(3).归附。 宋 蔡襄 《祀南郊》诗:“皇帝宽仁,四国倾倚。”
词语解释:倾移  拼音:qīng yí
(1).谓以权谋促使在上者俯从自己的意愿。《汉书·刘向传》:“今佞邪与贤臣并在交戟之内,合党共谋,违善依恶,歙歙訿訿,数设危险之言,欲以倾移主上。”《南史·宋南郡王义宣传》:“初, 臧质 阴有异志,以 义宣 凡弱,易可倾移,欲假手为乱,以成其姦。”
(2).倾覆转移。《南史·齐纪下》:“ 武帝 晏驾而鼎业倾移也。”《明史·史可法等传赞》:“盖 明 祚倾移,固非区区一二人之所能挽也。”
(3).指倒仆迁移。 唐 孟郊 《答友人》诗:“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
(4).背离,偏离。《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 是仪 ﹞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 嘉 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吴主 遂舍之。’”
词语解释:倾伫  拼音:qīng zhù
谓殷切期待。《宋书·武帝纪中》:“百工歌於朝,庶民颂於野,亿兆抃踊,倾佇维新。”
词语解释:倾仆  拼音:qīng pú
跌倒。 汉 陆贾 《新语·辅政》:“ 秦 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以 赵高 、 李斯 为杖,故有倾仆跌伤之祸。”
词语解释:倾藿  拼音:qīng huò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迴光,然终向之者,诚也。臣窃自比葵藿。”后因以“倾藿”比喻忠于皇帝。 唐 李峤 《请预陪献捷表》:“太阳之暉,远鉴於倾藿;油云之泽,俯润於纤荆。”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常存倾藿之诚,虽知向日;居有戴盆之势,何以望天?”参见“ 倾阳 ”。
词语解释:倾阳  拼音:qīng yáng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迴光,然终向之者,诚也。”后因以“倾阳”比喻忠诚或归顺。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 明 高启 《金进士葵轩》诗:“应有倾阳意,将军心正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东西南北勤献曝,蛮夷戎狄竞倾阳。”
词语解释:倾世  拼音:qīng shì
去世,死亡。《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这 刘二嫂 害着个脑疽疮,医疗一月有餘,疼痛难忍,饮食不进,一命倾世。”
词语解释:倾宫  拼音:qīng gōng
巍峨的宫殿。望之似欲倾坠,故称。《列子·杨朱》:“ 紂 亦藉累世之资……肆情於倾宫,纵欲於长夜。” 晋 左思 《吴都赋》:“思比屋於倾宫,毕结瑶而搆琼。” 唐 皮日休 《忧赋》:“倾宫既作, 阿房 又施;人既怨矣,鬼其泣之。”
词语解释:倾饮  拼音:qīng yǐn
犹痛饮。谓饮酒过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 李 形神益惑,倾饮过醉,离席兴辞。”
词语解释:倾附  拼音:qīng fù
投靠;依附。《旧唐书·良吏传下·李尚隐》:“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 崔湜 及吏部侍郎 郑愔 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闕,士庶嗟怨。”《新五代史·冯行袭传》:“ 唐 衰,知 梁 必兴,尤尽心倾附事 梁 。”
词语解释:倾车  拼音:qīng chē
翻倒的车。比喻失败了的前事。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鉴乱亡之未远,而躡倾车之前轨。”
词语解释:倾离  拼音:qīng lí
乱离。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序》:“岂不以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故乎!”
词语解释:倾祝  拼音:qīng zhù
犹言衷心祝愿。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秋夏之会,气候未调,伏冀精保寝兴,辅以药物,哀情不任倾祝之极。”
词语解释:倾泼  拼音:qīng pō
指液体从容器中倒翻出来。《水浒传》第四五回:“却説本处城中一个卖糕粥的 王公 ……正来到死尸边过,却被绊一交,把那老子一担糕粥倾泼在地下。”
词语解释:倾荡  拼音:qīng dàng
分崩离析;沦亡。《三国志·魏志·卫臻传》“从讨 董卓 ”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 董卓 作乱, 汉 室倾荡。”《晋书·杜预传》:“故大军临至,使其将帅移易,以成倾荡之势。”《隋书·儒林传·何妥》:“自 永嘉 播越,五都倾荡,乐声南度,是以大备 江 东。”
词语解释:倾晖  拼音:qīng huī
指斜阳。 南朝 宋 鲍照 《秋夜》诗:“倾暉忽西下,迴景思华幕。”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诗:“倾暉速短炬,走海无停川。”
词语解释:倾景  拼音:qīng jǐng
西斜的太阳或日光。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倾景儵坠,夕不存罢。” 唐 鲍溶 《与峨眉山道士期尽日不至》诗:“倾景安再中,人生有何常!”
词语解释:倾杯乐  拼音:qīng bēi lè
亦作“ 倾盃乐 ”。亦省作“ 倾杯 ”。亦省作“ 倾盃 ”。 唐 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南卓 《羯鼓录》所载乐曲均有《倾杯乐》《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太宗 ﹞因内宴,詔 长孙无忌 製《倾盃曲》。”《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玄宗 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盃》数十曲。” 万树 《词律》韵目“十灰”有《倾盃》,注云:“即《倾盃乐》。”又卷七“倾盃乐”按语云:“ 唐太宗 詔 长孙无忌 造《倾盃曲》,明皇有马舞《倾盃》数十曲, 宣宗 自製《倾盃乐》,皆 唐 乐府也。调名始此。”《全宋词》载 柳永 《倾杯》词二首。
词语解释:倾柯  拼音:qīng kē
谓使枝条倾斜下垂。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使夫承兰风以倾柯,擢清波以遣秽者,若沉景之应朗鉴,方圆之赴规矩。”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邺中咏·平原侯植》:“倾柯引弱枝,攀条摘蕙草。”
词语解释:倾首  拼音:qīng shǒu
(1).低头。表示屈服。《汉书·翟义传》:“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扞国难。”
(2).仰起头。表示敬仰。 晋 刘琨 《劝进表》:“上以慰宗庙乃顾之怀,下以释普天倾首之望。”《魏书·段承根传》:“勉崇仁教,播德简刑。倾首景风,迟闻休声。”
词语解释:倾谈  拼音:qīng tán
倾心交谈;尽情地谈论。 邹韬奋 《萍踪忆语·由塞尔马回到北明翰》:“我的座位的前面一排却坐着一个衣服穿得很讲究的六十来岁的老者,忽对我打招呼倾谈起来。”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三章:“他们就用这种语言,配合眼神和手势来倾谈当前的斗争。”
词语解释:倾柱  拼音:qīng zhù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 之山,天柱折,地维絶。”后因以“倾柱”比喻行将倾覆的政权。《北齐书·文宣纪》:“ 齐献武王 应期授手,凤举龙驤,举废极以立天,扶倾柱而镇地。”
词语解释:倾企  拼音:qīng qǐ
想望;仰慕。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时请惠字,以慰倾企。”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魏德刚》:“其为名流所倾企如此,惜乎著述无存。”
词语解释:倾堕  拼音:qīng duò
跌落;倒塌。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绳桥拄过免倾堕,性命造次蒙扶持。” 元 陈樵 《石溪歌》:“小龙挟向云间过,水滑瓢欹误倾堕。”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
词语解释:倾压  拼音:qīng yā
覆压。 唐 元稹 《蚁子》诗序:“屋居者不省其微,而祸成倾压。” 梁启超 《复友人论保教书》:“夫国计民命,即不厝意,试问栋折榱崩,孰免倾压?”
词语解释:倾卸  拼音:qīng xiè
车厢的一端翘起,使所装的东西由另一端倒出;倾倒。例如:轮船向海洋里倾卸了大量废物,造成严重污染。
词语解释:倾属  拼音:qīng shǔ
见“ 倾瞩 ”。
词语解释:倾瞩  拼音:qīng zhǔ
亦作“ 倾属 ”。
(1).注视。《宋书·郑鲜之传》:“﹝ 刘毅 ﹞先掷得雉, 高祖 甚不説,良久乃答之。四坐倾瞩,既掷,五子尽黑。” 唐 康骈 《剧谈录·龙待诏相笏》:“ 宋祁 补闕有盛名於世,搢绅之目无不倾属。”
(2).倾心向往。《隋书·观德王杨雄传》:“ 雄 宽容下士,朝野倾瞩。 高祖 恶其得众,阴忌之,不欲其典兵马。”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某伏观自 唐 至於本朝,贤者在下位,天下想望倾属,期至公相,声名烜赫,未有如阁下者。”
共21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