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首字词组
倡酬倡佯倡义倡踊倡论倡技倡工倡乱
倡优倡率倡人倡谋倡情冶思倡姥倡序倡作
倡楼倡首倡园花倡议书倡戏倡导倡母倡卒
倡家倡乐倡门倡馆倡引倡荡倡排倡呼
倡和倡议倡始倡随倡扬倡詶倡辩 
倡女倡明倡狂倡饮倡子倡獗倡侩 
倡道倡言倡答倡诺倡国倡肆倡俳 
倡妇倡园倡伶倡讴倡扶倡籍倡伎 

词语解释:倡酬  拼音:chàng chóu
亦作“ 倡酧 ”。亦作“ 倡詶 ”。谓以诗词相酬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李虚己 侍郎字 公受 ,少从 江 南先达学作诗,后与 曾致尧 倡酬。” 元 刘壎 《隐居通义·邓月巢遗稿》:“予后公三十年而生,公不以辈行前予,雅相爱重,时与倡酬。”《玉娇梨》第十三回:“若有日与 白小姐 花前灯下次第倡酧,方是人生一快。” 清 王鹏运 《沁园春》词序:“今年 辛峯 来京度岁,倡詶之乐,雅擅一时。”
词语解释:倡优  拼音:chàng yōu
(1).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管子·小匡》:“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流俗之所轻也。”《汉书·灌夫传》:“所好音乐狗马田宅,所爱倡优巧匠之属。” 颜师古 注:“倡,乐人也。优,谐戏者也。”
(2).娼妓及优伶的合称。倡,指乐人;优,指伎人。古本有别,后常并称。 唐 元稹 《诲侄等书》:“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於喧哗纵观。” 清 龚自珍 《御试安边绥远疏》:“又禁内地倡优淫巧不许出 关 ,以厚其风俗。”《清史稿·食货志一》:“且必区其良贱,如四民为良,奴僕及倡优为贱。” 鲁迅 《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现在不过用男作家,女作家来替代了倡优,或捧或骂,算是在文坛上做功夫。”
词语解释:倡楼  拼音:chàng lóu
倡女所居处,妓院。 南朝 梁简文帝 《东飞伯劳歌》之二:“西飞迷雀东羈雉,倡楼 秦 女乍相值。” 前蜀 魏承班 《满宫花》词:“王孙何处不归来?应在倡楼酩酊。” 清 魏允柟 《古意》诗:“荡子戍 龙城 ,倡楼月自明。”
词语解释:倡家  拼音:chàng jiā
(1).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传》:“﹝ 武宣卞皇后 ﹞本倡家,年二十, 太祖 於 譙 纳后为妾。”
(2).称妓女。 唐 崔颢 《渭城少年行》:“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壶清酒就倡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这是掌书仙的故事,乃是倡家第一个好门面话柄。”
词语解释:倡和  拼音:chàng hé
(1).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应答。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礼记·乐记》:“倡和清浊。” 孔颖达 疏:“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
(2).指以诗词相酬答。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五:“﹝ 陈后主 ﹞与倖臣各製歌词,极於轻荡,男女倡和,其音甚哀。”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全凭着花月为媒,共佳人倡和传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赵 以寒士,而留余仍住 王公 旧屋,供饔飱,彼此倡和。”
(3).一人提出主张,他人附和,以相呼应。《左传·昭公十二年》:“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 杜预 注:“不相违也。”《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宰相 卢携 素事 令孜 ,每建白,必阿邑倡和。”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其后上无明君,朝无是非,诸名士乃争相倡和,树朋党,然上下知畏清议, 汉 之赖以维持者数十年。”
(4).犹倡随。特指夫唱妇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河 北人事,多由内政……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词语解释:倡女  拼音:chàng nǚ
以歌舞娱人的妇女。亦指卖身的娼妓。 南朝 梁 何逊 《似轻薄篇》诗:“倡女掩歌扇,小妇开帘织。”《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我倡女 张凤奴 也, 许州 破,被俘至此。” 鲁迅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那时太太们固然也未始不舞,但舞的究以倡女为多。”
词语解释:倡道  拼音:chàng dào
(1).在前面导引。《礼记·郊特牲》“男子亲迎,男先於女,刚柔之义也” 汉 郑玄 注:“先,谓倡道也。”
(2).见“ 倡导 ”。
词语解释:倡导  拼音:chàng dǎo
亦作“ 倡道 ”。 带头提倡。《汉书·王莽传中》:“ 甄丰 、 刘歆 、 王舜 为 莽 腹心,倡导在位,褒扬功德。” 汉 应劭 《风俗通义·愆礼》:“﹝ 羊翩祖 ﹞雅有令称,义当纲纪人伦,为之节文,而首倡导犯礼违制,使 东岳 一郡朦朦焉,岂不愍哉!”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村落大小不齐,人户贫富不等,必须官为倡道。”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三:“吾以为如 欧 美 学者所倡道之社会主义,举生产机关悉为国有者,最足以达此目的。” 沙汀 《困兽记》十一:“现在,那个开明有趣的老绅士虽然搬到 成都 住家去了,但是他所倡导的风气,却被一直保存下来。”
词语解释:倡妇  拼音:chàng fù
以歌舞为业的倡家妇女。亦指卖身的妓女。 南朝 梁元帝 《荡妇秋思赋》:“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 北周 庾信 《荡子赋》:“况復空牀起怨,倡妇生离;纱窗独掩,罗帐长垂。” 清 杜濬 《扬州春》诗:“积雪泥深一尺餘,倡妇挟瑟乘肩舆。”
词语解释:倡佯  拼音:chàng yáng
同“ 倘2佯 ”。
(1).闲游;徘徊。 三国 魏 郭遐周 《赠嵇康》诗之一:“归我北山阿,自逍遥以倡佯。” 宋 曾巩 《寄王介卿》:“始得读君文,大匠谢刀尺。 周 孔 日已远,遗经窜墙壁。倡佯百怪起,冠裾稔回慝。”
(2).引申为传播。 杨笃生 《新湖南》卷一:“ 日耳曼 以独立不羈之民族,服属于 罗马 之宇下,其反拨之力最盛,久而久之,此义遂由 日耳曼 民族而倡佯于 欧洲 大陆。”
(3).自在纵情貌。 唐 张鷟 《游仙窟》:“生前有日但为乐,死后无春更著人。祇可倡佯一生意,何须负持百年身?”
词语解释:倡率  拼音:chàng lǜ
率先从事;引导。 宋 叶适 《札子二》:“陛下比年首以大义倡率,而在廷之臣和者极寡。”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倡率同辈,踊跃赴功。”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然而小民不知远计,各便私图,非官为倡率之,则苟且因循,年復一年,而荒废愈甚。”
词语解释:倡首  拼音:chàng shǒu
领先;提倡。 宋 董逌 《广川书跋·摩厓碑》:“﹝ 元结 ﹞以古学为天下倡首,芟擢蓬艾,奋然拔出数百年外。”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徐果亭 知之,为募之於慕抚军暨县令,皆出貲倡首,而桥工次第告成。”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自此以后,人家死了人,敬神、做道场、送大王灯的,就很少了。这事,因为是农会委员长 孙小山 倡首,当地的道士们颇恨 孙小山 。”
词语解释:倡乐  拼音:chàng lè
倡优的歌舞杂戏表演。《六韬·上贤》:“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乃私求大阴人 嫪毐 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 毐 以其阴关桐轮而行。”《新唐书·郭英乂传》:“日无虑万费,以貲倡乐,未尝问民间事。”《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 秦 俗:农事毕,国中纵倡乐三日,以节民劳。”
词语解释:倡议  拼音:chàng yì
(1).首先建议;发起。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通惠河》:“ 元 至元 间,丞相 完泽 倡议导 昌平 白浮 诸泉为渠……抵 通州 高丽庄 ,以便漕运。” 清 侯方域 《于谦论》:“ 英宗 之北狩也,社稷无主,都城汹汹,廷臣已有倡议南迁者,其不为 宋 之续也几希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这里的族长……倡议要众人分派,派到你名下要出一百两银子。”
(2).首先提出的建议。 袁鹰 《献给英雄的长辈》诗:“你们每一个发明,每一个纪录,每一个倡议,每一个创造,都使我们兴奋,都使我们自豪!”
词语解释:倡明  拼音:chàng míng
提倡并阐明。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 濂洛 诸君子,倡明理学,厥功不细。”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旧冬 宗夏 初归,始为之倡明此事。”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新繁县志·人物》:“﹝ 费密 ﹞晚年穷困,閤户著书,篤守古经,倡明圣学,以教及门。”
词语解释:倡言  拼音:chàng yán
(1).首先陈述某种意见;提倡。《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倡言者,窃不愿於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佛牙》:“世人尊佛太甚,但有一人倡言是佛,俗子万众擎跽畏敬……安有敢证其谬者。” 胡藴玉 《〈中国文学史〉序》:“制科诸公,虽倡言文体,然而伏几面墙,困守帖括,文不徵实,语多蹈虚。”
(2).扬言。《宋史·岳飞传》:“ 俊 疑 飞 漏言,还朝,反倡言 飞 逗遛不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 林儿 意益肆,倡言丛众中,诬主人妇与私。” 郭沫若 《我的童年》四:“ 易先生 当时便退出了学校,他倡言要辞职,这把一学校的人都闹翻了。”
词语解释:倡园  拼音:chàng yuán
歌妓所居之庭园。 南朝 陈后主 《折杨柳》诗:“杨柳动春情,倡园妾屡惊。”参见“ 倡条 ”、“ 倡条冶叶 ”。
词语解释:倡义  拼音:chàng yì
首倡大义;宣扬大义。多指举兵行事或起义。《新唐书·萧铣传》:“ 德基 倡义竭诚, 柳生 擅杀之,不诛,无以为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浙江人物》:“ 宸濠 之变, 孙忠烈 首输忠死节, 王文成 首倡义勘乱。”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始 孙文 倡义於 广州 , 长素 尝遣 陈千秋 、 林奎 往,密与通情。”
词语解释:倡人  拼音:chàng rén
古代歌舞杂戏艺人。 南朝 陈 徐陵 《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诗:“倡人歌吹罢,对坐览红颜。”《旧唐书·马周传》:“騶子倡人,鸣玉曳履,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新唐书·王琚传》:“ 山东 倡人 赵元礼 有女,善歌舞,得幸太子。”
词语解释:倡园花  拼音:chàng yuán huā
指柳絮。 南朝 陈后主 《折杨柳》诗:“杨柳动春情,倡园妾屡惊。” 隋 江总 和诗:“万里音尘絶,千条杨柳结。不悟倡园花,遥同天岭雪……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因 陈后主 与 江总 这两首倡和诗,后遂以称柳絮为“倡园花”,以杨柳枝为“倡条”,并喻妓女。
词语解释:倡门  拼音:chàng mén
倡家。 唐 储光羲 《长安道》诗:“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百万一时尽,含情无片言。”详“ 倡家 ”。
词语解释:倡家  拼音:chàng jiā
(1).古代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传》:“﹝ 武宣卞皇后 ﹞本倡家,年二十, 太祖 於 譙 纳后为妾。”
(2).称妓女。 唐 崔颢 《渭城少年行》:“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壶清酒就倡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这是掌书仙的故事,乃是倡家第一个好门面话柄。”
词语解释:倡始  拼音:chàng shǐ
首倡;先导。《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陈王 奋臂为天下倡始,王 楚 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汉书·王莽传上》:“又上书归 孝哀皇帝 所益封邑,入钱献田,殫尽旧业,为众倡始。”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政和 以还,侍从大臣多奴事诸璫而取富贵,其倡始者,首有 王丞相 黼 事 梁师成 。”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复廖钰夫尚书魏和斋山长书》:“且《通志》为合省官书……自当由大府主持,通行各外郡县遵办。今转欲荐绅倡始,官僚继之,於名不正,於言不顺。”
词语解释:倡狂  拼音:chàng kuáng
(1).倡,通“ 猖 ”。变易情性,失去理智。《敦煌变文汇录·秋胡变文》:“披髮倡狂,佯痴放騃。”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 刘快活 , 信 之黥卒也,不知何地人,始以倡狂避罪入山中。”
(2).倡,通“ 猖 ”。横行无忌。《新唐书·王式传》:“盗若倡狂,天诛不亟决,东南征赋闕矣,寧得以亿万计之乎?”
词语解释:倡答  拼音:chàng dá
谓以诗词相唱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子容》:“初与 孟浩然 同隐 鹿门山 ,为死生交,诗篇倡答颇多。”
词语解释:倡伶  拼音:chàng líng
歌舞艺人,乐工。 宋 苏轼 《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自怜太史牛马走,技等卜祝均倡伶。”
词语解释:倡踊  拼音:chàng yǒng
谓在祭奠中,哭踊在先。踊,顿足而哭。《礼记·檀弓上》:“ 曾子 曰:小功不为位也者,是委巷之礼也。 子思 之哭嫂也,为位,妇人倡踊。 申祥 之哭 言思 也,亦然。” 郑 注:“ 言思 , 子游 之子, 申祥 妻之昆弟。” 孔颖达 疏:“於时, 子思 妇与 子思 之嫂,有小功之服。故 子思 之妇先踊, 子思 乃随之而哭。非直 子思 如此,其 申祥 哭妻之兄弟 言思 ,亦然。”
词语解释:倡谋  拼音:chàng móu
首先提出某一计策。《国语·吴语》:“ 吴王夫差 还自 黄池 ,息民不戒。 越 大夫 种 乃倡谋曰:‘吾谓 吴王 将遂涉吾地,今罢师而不戒以忘我,我不可以怠也。’” 韦昭 注:“发始为倡。”倡,一本作“ 唱 ”。
词语解释:倡议书  拼音:chàng yì shū
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
词语解释:倡馆  拼音:chàng guǎn
妓院。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 石曼卿 为集贤校理,微行倡馆,为不逞者所窘。”
词语解释:倡随  拼音:chàng suí
(1).夫唱妇随的略语。夫唱于先,妇随于后。语出《关尹子·三极》:“夫者倡,妇者随。”旧社会男尊女卑,妻从夫命,故称。后用以形容夫妇关系融洽和美。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兹闻倡随相得,笔耕针耨,称嘉耦焉。”《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从此你我三个人须要倡随和睦,同心合力,侍奉双亲,答报天恩。”
(2).指夫妇以诗词相唱和。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李梅卿》:“ 嘉兴 冯柳东 教授 登府 之室 李梅卿 女史 畹 ,早嫻翰墨,倡随静好,盛年殂谢,教授深悼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然‘微云’夫婿,‘柳絮’才媛,艷句流传,亦可谓倡随佳话矣。”参见“ 夫唱妇随 ”。
词语解释:夫唱妇随  拼音:fū chàng fù suí
(1).语本《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唱,一本作“ 倡 ”。谓妻子唯夫命是从,处处顺从丈夫。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秀才,你怎生这般説,岂不闻夫唱妇随也呵。” 明 高明 《琵琶记·散发归林》:“女生向外从来语,况已做人妻,夫唱妇随,不须疑虑。”《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 逸云 向 德夫人 耳边説了个‘夫唱妇随’四个字。”
(2).比喻夫妇相处和睦融洽。《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再生缘》第十九回:“夫唱妇随真快乐, 梅小姐 ,又能竭力敬姑嫜。”
词语解释:倡饮  拼音:chàng yǐn
有音乐助兴的宴饮。《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 肃宗 北巡狩,过 真定 ,会诸 郭 ,朝见上寿,引入倡饮甚欢。” 明 王志坚 《表异录·音乐》:“‘倡饮甚欢’,倡,乐也。”
词语解释:倡诺  拼音:chàng nuò
出声答应。《宋书·恩倖传·戴明宝》:“ 前废帝 尝戏云:‘ 显度 刻虐,为百姓所疾,比当除之。’左右因倡诺,即日宣旨杀焉。”
词语解释:倡讴  拼音:chàng ōu
乐人的歌唱表演。《后汉书·仲长统传》:“妖童美妾,填乎綺室;倡謳伎乐,列乎深堂。”
词语解释:倡论  拼音:chàng lùn
发表议论。 黄远庸 《顽民之谬说》:“其公然倡论破坏国体之顽民,则国有常刑,不得以感情或道德论而置之不问。”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近岁以来,作者咸师 龚魏 :放言倡论,冒为经世之谈;袭貌遗神,流为偏僻之论。”
词语解释:倡情冶思  拼音:chàng qíng yě sī
冶荡轻佻的情思。 清 戴名世 《吴他山诗序》:“余游四方,往往闻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所謌謡,虽其辞为方言鄙语,而亦时有义意之存。”
词语解释:倡戏  拼音:chàng xì
乐伎表演的歌舞杂戏。《新唐书·穆宗纪》:“丁亥,幸左神策军观角觝、倡戏。”
词语解释:倡引  拼音:chàng yǐn
荐引。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熙内禅》:“ 何澹 、 胡紘 疏 汝愚 倡引伪徒,谋为不轨。”
词语解释:倡扬  拼音:chàng yáng
张扬。《红楼梦》第六八回:“ 李紈 见 凤姐 那边已收拾房屋,况在服中不好倡扬,自是正理,只得收下﹝ 尤二姐 ﹞权住。”
词语解释:倡子  拼音:chàng zǐ
即倡人。《新唐书·马周传》:“騶竖倡子,鸣玉曳履。”详“ 倡人 ”。
词语解释:倡人  拼音:chàng rén
古代歌舞杂戏艺人。 南朝 陈 徐陵 《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诗:“倡人歌吹罢,对坐览红颜。”《旧唐书·马周传》:“騶子倡人,鸣玉曳履,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新唐书·王琚传》:“ 山东 倡人 赵元礼 有女,善歌舞,得幸太子。”
词语解释:倡国  拼音:chàng guó
领先之国。 严复 《原强续篇》:“ 英 固西洋之倡国也。”
词语解释:倡扶  拼音:chàng fú
提倡扶植。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嗣此倡扶正学,丕振家邦,尤为足下是赖。”
词语解释:倡技  拼音:chàng jì
同“ 倡伎 ”。 指古代歌舞杂戏艺人。《三国志·吴志·孙和传》:“其翌日,﹝ 孙晧 ﹞拜庙荐祭,歔欷悲感。比七日三祭,倡技昼夜娱乐。”
词语解释:倡姥  拼音:chàng lǎo
老娼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有倡姥 李氏 ,得 梁氏 阴事甚详。乃掀衣登陴,抗声駡之,尽发其私。”
词语解释:倡导  拼音:chàng dǎo
亦作“ 倡道 ”。 带头提倡。《汉书·王莽传中》:“ 甄丰 、 刘歆 、 王舜 为 莽 腹心,倡导在位,褒扬功德。” 汉 应劭 《风俗通义·愆礼》:“﹝ 羊翩祖 ﹞雅有令称,义当纲纪人伦,为之节文,而首倡导犯礼违制,使 东岳 一郡朦朦焉,岂不愍哉!”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村落大小不齐,人户贫富不等,必须官为倡道。”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三:“吾以为如 欧 美 学者所倡道之社会主义,举生产机关悉为国有者,最足以达此目的。” 沙汀 《困兽记》十一:“现在,那个开明有趣的老绅士虽然搬到 成都 住家去了,但是他所倡导的风气,却被一直保存下来。”
词语解释:倡荡  拼音:chàng dàng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后因以“倡荡”借称从良的妓女。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倡荡之姬,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踰也。”
词语解释:倡詶  拼音:chàng zhòu
见“ 倡酬 ”。
词语解释:倡酬  拼音:chàng chóu
亦作“ 倡酧 ”。亦作“ 倡詶 ”。谓以诗词相酬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李虚己 侍郎字 公受 ,少从 江 南先达学作诗,后与 曾致尧 倡酬。” 元 刘壎 《隐居通义·邓月巢遗稿》:“予后公三十年而生,公不以辈行前予,雅相爱重,时与倡酬。”《玉娇梨》第十三回:“若有日与 白小姐 花前灯下次第倡酧,方是人生一快。” 清 王鹏运 《沁园春》词序:“今年 辛峯 来京度岁,倡詶之乐,雅擅一时。”
词语解释:倡獗  拼音:chàng jué
横行无忌。倡,通“ 猖 ”。《明诗纪事丁签》卷九引 明 游潜 《梦蕉诗话》:“昔予守 宾川 ,夷贼倡獗,诸郡咸弗靖。”
词语解释:倡肆  拼音:chàng sì
妓院。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 崔涯 ﹞每题一诗於倡肆,无不诵之於衢路。”倡,一本作“ 娼 ”。
词语解释:倡籍  拼音:chàng jí
乐籍,官伎的名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尘土黄词》:“妾本倡家子,筓鬟擅容止。名隶倡籍中,生倡即憎死。” 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 师师 无所归,有倡籍 李姥 者收养之。”
词语解释:倡工  拼音:chàng gōng
谓带头破土动工。《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帝命丞相以下皆备鍤倡工,待 守敬 指授而后行事。”
词语解释:倡序  拼音:chàng xù
指开头的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既履端於倡序,亦归餘於总乱。”
词语解释:倡母  拼音:chàng mǔ
鸨母,老鸨。《庶物异名疏》:“ 陆佃 云:‘鴇性最淫,逢鸟则与之交,今俗呼妓曰鴇儿,呼倡母曰老鴇,本此。’”
词语解释:倡排  拼音:chàng pái
见“ 倡俳 ”。
词语解释:倡俳  拼音:chàng pái
亦作“ 倡排 ”。 奏乐和演歌舞杂戏的艺人。《汉书·广川王去传》:“后 去 数置酒,令倡俳臝(裸)戏坐中,以为乐。” 颜师古 注:“倡,乐人也;俳,杂戏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一本作“ 倡俳 ”。
词语解释:倡辩  拼音:chàng biàn
善辩。《汉书·东方朔传赞》:“ 刘向 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於事及 朔 时者,皆曰 朔 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説。”
词语解释:倡侩  拼音:chàng kuài
指开设妓院从中牟利的人。 宋 朱熹 《滕君希尹墓志铭》:“有士族女未齓落倡家,君谋赎之。倡侩知君贫,立伪券高其直以难之。”
词语解释:倡俳  拼音:chàng pái
亦作“ 倡排 ”。 奏乐和演歌舞杂戏的艺人。《汉书·广川王去传》:“后 去 数置酒,令倡俳臝(裸)戏坐中,以为乐。” 颜师古 注:“倡,乐人也;俳,杂戏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一本作“ 倡俳 ”。
词语解释:倡伎  拼音:chàng jì
(1).古称以歌舞杂戏娱人的男女艺人。《后汉书·梁冀传》:“ 冀 、 寿 共乘輦车……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钟吹管,酣謳竟路。”《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三年》:“ 吴主 悲喜,迎拜於东门之外。既入庙,比七日三祭,设诸倡伎,昼夜娱乐。”《云笈七籤》卷四十:“不得躭著歌舞,以作倡伎。”
(2).娼妓。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张安贫儿镂臂文》:“ 唐 宋 间恶少,竞刺其身……国朝此风遂絶。惟冶游儿与倡伎密,或札刺名号,以互相思忆。”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跋》:“倡伎以色事人,不能风雅。” 鲁迅 《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倡伎就大抵穿着‘利屣’,穿得久了,也免不了要‘趾敛’的。”
词语解释:倡乱  拼音:chàng luàn
造反,带头作乱。《三国演义》第一回:“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武虚谷》:“甲午秋, 寿张 王伦 倡乱,为 舒文襄公 所扑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这种骄兵,小不如意,一人倡乱,群起附和。”
词语解释:倡作  拼音:chàng zuò
首唱之作。 清 吴乔 《答万季野诗问》十八:“陷溺之甚者,遂至本是倡作,亦觅古人诗之韵而步之,乌得不为 愚山 所鄙哉?”
词语解释:倡卒  拼音:chàng zú
军中表演歌舞百戏者。
词语解释:倡呼  拼音:chàng hū
歌唱欢呼。《后汉书·南匈奴传论》:“﹝ 汉 兵﹞躡北追奔三千餘里……铭功封石,倡呼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