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末字词组
不借恩借宠借举借仰借撮借挪借劝借
假借凭借出借薄借下借宽借流借祈借
探借饶借续借关借醵借支借求借垫借
一借资借赊借通借庇借推借商借 
容借奖借卡借邑借摘借揭借筹借 
预借那借赁借雇借换借括借周借 
乞借豫借优借倚借拆借枝借租借 
褒借贷借典借正用情借抵借息借称借 
借借转借阿借东挪西借浮借假借告借 

词语解释:不借  拼音:bù jiè
草鞋。丝制者称履,麻制者称不借。《急就篇》卷二:“裳韦不借为牧人。” 颜师古 注:“不借者,小屨也,以麻为之,其贱易得,人各自有,不须假借,因为名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及其后,则綦下不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操二三量不借,掛屋后楮上。” 宋 王安石 《独饭》诗:“窗明两不借,榻浄一籧篨。”参阅《方言》第四、《释名·释衣服》
词语解释:假借  拼音:jiǎ jiè
犹假借。《说文·叙》“六曰假借” 清 段玉裁 注:“假当作叚……叚借者,古文初作而文不备,乃以同声为同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双声迭韵字代本字例》:“古书多叚借双声叠韵字之通用者不可胜举。”参见“ 假借 ”。
词语解释:探借  拼音:tàn jiè
预借。 宋 陆游 《立春前一日作》诗:“重温寿酒屠苏釅,探借春盘饼饵香。” 宋 陆游 《夏日湖上》诗:“迎风枕簟平欺暑,近水帘櫳探借秋。”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傅相生日癸亥》词:“玉斝满斟长寿酒,冰轮探借中秋月。”
词语解释:一借  拼音:yī jiè
后汉 寇恂 为 河内 太守,征入朝为金吾。时 光武 至 颖川 ,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事见《东观汉纪》《后汉书》本传。后因以“一借”为百姓留恋好官之典实。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参见“ 借寇 ”。
词语解释:借寇  拼音:jiè kòu
《后汉书·寇恂传》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 , 恂 从行至 颍川 ,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霞区两借 寇 , 贪泉 一举巵。” 明 张居正 《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谨述公治郡状,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
词语解释:容借  拼音:róng jiè
宽容。《北齐书·方伎传·许遵》:“﹝ 遵 ﹞自言禄命不富贵,不横死,是以任性疏诞,多所犯忤, 高祖 常容借之。”
词语解释:预借  拼音:yù jiè
(1).指官府向民间预先借支各种赋税。 宋 代成为加税之一。《新五代史·唐神闵敬皇后刘氏传》:“ 同光 三年秋大水, 两河 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 宋 叶适 《彭子復墓志铭》:“ 子復 又自减郡之凡费,然后戢预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预借--官府经常预借民间各种赋税,实际上是提前征税。预借的项目有工税、免役钱、坊场课利钱和卖田宅契税钱等。”
(2).指预支谷物、俸钱等。 宋 叶适 《高永州墓志铭》:“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亦为设方略废置,补预借一料,民稍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至于官役之过支预借,断不可开,倘有他故,皆印官赔补。”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预借俸钱》:“凡謁选官得缺后,预借养廉,以免丐贷,所以恤下养廉,法至善也。”
词语解释:乞借  拼音:qǐ jiè
求借。 唐 曹唐 《病马》诗之四:“欲将鬃鬣重剪裁,乞借 新城 利铰刀。” 宋 陆游 《花时遍游诸家园》诗:“緑章夜奏 通明殿 ,乞借春阴护海棠。” 清 马建忠 《借债以开铁道说》:“遇有乞借,则借之人不可胜数,借之银不可胜用。”
词语解释:褒借  拼音:bāo jiè
奖许推重。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稚圭书》之四十:“蒙公爱念,赠以嘉篇,语重文雄,过形襃借,何以克当,但祕藏荣感而已。”
词语解释:借借  拼音:jiè jiè
(1).借出。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四引《马癖记》:“校书郎 李蟠 蓄马甚多,出游则一里更二马;借徣供应,可逮十家。”
(2).借取置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皇后出乘舆》:“士庶家与贵家婚嫁,亦乘檐子,只无脊上铜凤花朵。左右两军,自有假赁所在,以至从人衫帽,衣服从物,俱可赁,不须借徣。” 邓之诚 注:“徣即措。”
词语解释:恩借  拼音:ēn jiè
谓帝、后给予的恩惠和宽容。《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 阴后 ,夙夜战兢,接抚同列,常克己以下之,虽宫人隶役,皆加恩借。”《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既有以恩之,又假借以辞色。”
词语解释:凭借  拼音:píng jiè
见“ 凭藉 ”。
词语解释:凭藉  拼音:píng jiè
亦作“ 凭籍 ”。亦作“ 凭借 ”。 依靠,依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水》:“凭藉涓流,方成川甽。” 南朝 梁 沉约 《恩倖传论》:“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籍世资,用相陵驾。”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五:“享国之久莫过 三代 ,初未闻凭藉於无情之金石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将来望升官起来,势位大了,便有所凭借,可以设施了。”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序:“时有友朋,则以利害患难而易心,不可凭藉。” 艾芜 《南行记·山峡中》:“ 小黑牛 已经在这世界上凭借着一只残酷的巨手,完结了他的悲惨的命运了。”
词语解释:饶借  拼音:ráo jiè
宽容,容让。《北齐书·杜弼传》:“我若急作法网,不相饶借,恐督将尽投 黑獭 ,士子悉奔 萧衍 ,则人物流散,何以为国?” 宋 刘克庄 《卜算子·惜海棠》词:“尽是手成持,合得天饶借。风雨於花有底讎,著意相陵藉。” 清 吴伟业 《观棋和钱牧斋先生》之四:“可怜一子难饶借,杀却抛残到那边。”
词语解释:资借  拼音:zī jiè
凭借,借助。 宋 黄庭坚 《寄陈适用》诗:“邑邻 陈太丘 ,威德可资借。”
词语解释:奖借  拼音:jiǎng jiè
勉励推许。 宋 司马光 《答彭寂朝议书》:“辱书奬借太过,期待太厚,且愧且惧!”《元史·曹伯启传》:“ 伯啟 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臺,所奬借名士尤多。”《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蒯遇时 ﹞只是有件毛病,爱少贱老,不肯一视同仁。见了后生英俊,加意奬借。”
词语解释:那借  拼音:nà jiè
挪移借贷。 明 张居正 《答两广刘凝斋书》:“当时措画草率,惟务垦地起科之名,不为经久之虑,那借凑补,徒支吾目前,何以善其后耶?” 清 钱谦益 《太常寺少卿鹿公墓志铭》:“一併催解贮库,悉备各边应用,不许别项那借。”
词语解释:豫借  拼音:yù jiè
预先借贷。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豫借》:“所谓青苗钱者,以国用急不及待秋,方苗青而徵之,故号青苗钱,主其任者为青苗使,遂为后代豫借之始。”
词语解释:贷借  拼音:dài jiè
(1).借贷;借债。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二:“贷借生活在后面压迫着的威力,想到山里来做些文章。”
(2).宽恕。《南史·王藻传》:“又窃闻诸主聚集,唯论夫族,缓不足为急者法,急则可为缓者师。更相扇诱,本其恒意,不可贷借,固实常辞。”
词语解释:转借  拼音:zhuǎn jiè
(1).托请他人借取。 唐 皮日休 《寒日书斋即事》诗之三:“从公未怪多侵酒,见客唯求转借书。”
(2).谓另外找人借取。《红楼梦》第五七回:“别悮了你老人家出门,不如再转借罢。”
(3).把借来的东西借给别人。如:这本书我可以借给你,但你得答应不再转借给别人。
词语解释:宠借  拼音:chǒng jiè
谓给予荣宠和奖励。借,奖借。 宋 苏辙 《辞御史中丞札子》:“凡任人之得失,实繫朝廷之重轻……如臣鄙凡,何以堪此。况復职冠河图之祕,亦非近事之比。虽朝廷过听,欲以宠借小臣,而臣自度量,顾愿少安愚分。”
词语解释:出借  拼音:chū jiè
借出去;往外借。如:这部书已经出借了。
词语解释:续借  拼音:xù jiè
准予或获得新的使用期。例如:续借这本图书馆的书两星期。
词语解释:赊借  拼音:shē jiè
犹赊贷。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并 元祐 三年十月二十七日朝旨,亦止言官司违法赊借,见欠二十贯文以下除放。” 明 焦竑 《玉堂丛语·献替》:“天下常贡已不足用,内责京师舖户买办,官中不给,负累市井赊借。” 蔡锷 《致谢汝翼李鸿祥电》:“现决定官办,于 滇 黑 、 元 、 永 三井各赊借盐百万斤。”
词语解释:卡借  拼音:kǎ jiè
谓故意刁难,卡住不借。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惟农会势盛地方,地主惧怕‘共产’,完全‘卡借’,农村几无放债的事。”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地主‘卡借’,农民因借钱而企图组织‘借贷所’的,亦所在多有。”
词语解释:赁借  拼音:lìn jiè
租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干局》:“以钱鏹分俵关厢铺店,赁借楼屋腰簷瓦若干。”
词语解释:优借  拼音:yōu jiè
(1).优待,借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晋 朝南渡,优借士族,故 江 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时 吒利 初立功, 代宗 方优借。”
(2).宽容,宽假。《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夏州 边镇,朝廷向来每加优借, 府州 褊小,得失不繫重轻,且宜抚諭 彝兴 ,庶全大体。” 宋 司马光 《辞入对小殿札子》:“以臣劝君,其罪至大,緃陛下优借,而天威咫尺,恐陨越随之。”
词语解释:典借  拼音:diǎn jiè
旧指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毛泽东 《论政策》:“不要因减息而使农民借不到债,不要因清算老账而无偿收回典借的土地。”
词语解释:阿借  拼音:ā jiè
逢迎宽容。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 周 多征伐,上下相戒,事危而言切,则峻肃而不阿借。”
词语解释:举借  拼音:jǔ jiè
借贷。如:举借外债。
词语解释:薄借  拼音:báo jiè
即不借。一种麻制的草鞋。《周礼·夏官·弁师》“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 汉 郑玄 注:“璂读如薄借綦之綦。綦,结也。” 贾公彦 疏:“ 汉 时有薄借綦之语,故读从之,亦取结义。”参见“ 不借 ”。
词语解释:不借  拼音:bù jiè
草鞋。丝制者称履,麻制者称不借。《急就篇》卷二:“裳韦不借为牧人。” 颜师古 注:“不借者,小屨也,以麻为之,其贱易得,人各自有,不须假借,因为名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及其后,则綦下不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操二三量不借,掛屋后楮上。” 宋 王安石 《独饭》诗:“窗明两不借,榻浄一籧篨。”参阅《方言》第四、《释名·释衣服》
词语解释:关借  拼音:guān jiè
谓行文征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本府中要排天中节,是合府富家大户,金银器皿绢段綾罗尽数关借一用,事毕一一付还,如有隐匿不肯者,即拏家属问罪,财物入官。有一张牒文在此。”
词语解释:通借  拼音:tōng jiè
(1).互相借用。《三国志·蜀志·许慈传》:“书籍有无,不相通借。”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二》:“向者团簇大军钱数多,总司所取不尽,可以通借。”
(2).犹通假。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释詁》所陈,三十餘言,总持一义,虽多同声通借,而本字亦不少矣。”参见“ 通假 ”。
词语解释:通假  拼音:tōng jiǎ
(1).互相借用。 明 文徵明 《企斋先生传》:“先生昆弟五人,白首同居,有无通假,死丧患难,惠恤惟勤,於伦谊至篤也。” 张元济 《〈愧郯录〉跋》:“书此以识吾友通假之惠,并为是书庆幸焉。”
(2).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通称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借“骏”为“峻”;双声通假,如借“祝”为“织”,借“果”为“敢”;迭韵通假,如借“崇”为“终”,借“革”为“勒”。古书多用通假字;今简化汉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为“穀”,借“吁”为“吁”。
词语解释:邑借  拼音:yì jiè
古代 辰韩国 官职名。《后汉书·东夷传·辰韩》:“诸小别邑,各有渠帅,大者名臣智,次有俭侧,次有樊秖,次有杀奚,次有邑借。” 李贤 注:“皆其官名。”
词语解释:雇借  拼音:gù jiè
雇用。《后汉书·虞诩传》:“ 詡 乃自将吏士,案行山谷,自 沮 至 下辩 数十里中,皆烧石翦木,开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佣者,於是水运通利,岁省四千餘万。”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 当伯 ( 整 兄之奴) 天监 二年六月从 广州 还至, 整 復夺取,云应充众,准雇借上 广州 四年夫直。”
词语解释:倚借
依赖;倚仗
词语解释:正用情借
正为有正当用途托情借债
词语解释:东挪西借  拼音:dōng nuó xī jiè
同“东挪西凑”。 《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来京引见的人,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不过也是东挪西借,得了缺再去还人家。”
词语解释:仰借  拼音:yǎng jiè
依靠,借助。 郭沫若 《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这儿的问题不消说很简单,我们谁也是想仰借实际的治疗医学来使病源早早断根的。”
词语解释:下借  拼音:xià jiè
假借,宽假。下,通“ 假 ”。《后汉书·独行传·李充》:“大将军 邓騭 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 充 高节,每卑敬之。” 李贤 注:“下音假,借音子夜反。”
词语解释:醵借  拼音:jù jiè
筹借。 宋 苏轼 《与萧朝奉书》:“贱官重累,敢望矜恤。特为於郡中诸公,醵借白直数十人送至 方口 。计未远出州界,切望垂念。”
词语解释:庇借  拼音:bì jiè
保护帮助。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 维 方将应举,具其事言於 岐王 ,仍求庇借。”
词语解释:摘借  拼音:zhāi jiè
谓急于用钱,临时告借。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你看这姑娘怪可怜的,你不如收留了她,大家帮补你一些,你再摘借摘借,将就着把事办了。”
词语解释:换借  拼音:huàn jiè
借贷。《南史·曹武传》:“时帝在戎多乏,就 武 换借,未尝不得,遂至十七万。”
词语解释:拆借  拼音:chāi jiè
短期的按日计息的借贷。
词语解释:抵借  拼音:dǐ jiè
以财产货物等作押向人贷款。《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他就瞒了父亲,背地将田产各处抵借银子。”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四三回:“如敝国需借款造路,或抵借外债,可先向贵国资本家商议。” 茅盾 《子夜》七:“ 朱吟秋 也在和 老赵 接洽,想把他的机器抵借十几万来还我们这边一个月后到期的茧子押款。”
词语解释:浮借  拼音:fú jiè
指时借贷。《红楼梦》第一○六回:“ 贾政 看时,所入不敷所出,又加连年宫里花用,账上多有在外浮借的。”
词语解释:撮借  拼音:cuō jiè
借取。《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时 安居 初到任,乃於库中撮借官绢四百疋,赠与 保安 。”
词语解释:宽借  拼音:kuān jiè
宽容;宽纵。《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韩轨 少戇,宜宽借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时帝始亲览朝政,颇事威刑,虽骨肉无所宽借。”
词语解释:支借  拼音:zhī jiè
(1).借用。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盖心灵,人所自有而不相贷,无从开方便法门,任陋人支借也。”
(2).借贷;预支。《红楼梦》第七二回:“明儿又要送 南安府 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 叶圣陶 《金耳环》:“我们逢到十号,二十号,月底,就撮着央求的脸,凑着好话,去向司务长支借。”
词语解释:推借  拼音:tuī jiè
推许荐引。 宋 秦观 《谢曾子开书》:“伏惟阁下既推借之於其始,宜成就之於其终。”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一:“﹝ 李纯甫 ﹞尝自作《屏山居士传》,末云:‘雅喜推借后进。’”
词语解释:揭借  拼音:jiē jiè
借贷。《白雪遗音·马头调·讨饭》:“欲待揭借,没人给我。”《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成十朝半月没有肉吃,不放在心上,只是有了田鸡的时候,就是揭借了钱债,买一斤半斤,或煎或炒,买半壶烧酒,吃在肚里才罢。”
词语解释:括借  拼音:kuò jiè
搜括征借。《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时府库空竭, 昫 不知所出,请括借都城士民钱帛,自将相以下皆不免。又分遣使者数十人诣诸州括借。”
词语解释:枝借  拼音:zhī jiè
犹寄居,栖身。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丁掇英先生》:“二月中行抵 长安 ,幸赖 董观桥 中丞,悯穷鸟之投怀,拯枯鱼於涸辙,荐主 同州 讲席,始得暂为枝借,免作飘蓬。”
词语解释:息借  拼音:xī jiè
出利息借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九月初六日度支部大臣载泽等奏折》:“为军需紧急,供给不敷,息借洋款,以资要用。”
词语解释:假借  拼音:jiǎ jiè
(1).借。《庄子·至乐》:“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袠, 慰祖 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东莞 臧逢世 ,年二十餘,欲读 班固 《汉书》,苦假借不久,乃……书翰纸末,手写一本。” 宋 司马光 《谢赐资治通鉴序表》:“尚方纸墨,分于奏御之餘;内阁图书,从其假借之便。”
(2).凭借;借助。《韩非子·定法》:“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聪,故听莫聪也。今知而弗言,则人主尚安假借哉?”《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 宋 陶穀 《清异录·金稜玉海》:“处士 方为献 诗曰:金稜玉海比连城,假借文章取盛名。”《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3).谓借助他力或凭借势力。《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你要变鱼不难,何必假借。待我到 河伯 处为你图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官府假借难拒也,必给城中官地,恣其囷积,令自典守而自糶易之,官无过问焉。”
(4).授予,给予。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 荆 俗不理室居……公乃陶瓦积材,半入其直,勉劝假借,俾自为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故知当今在位多非其人,稍假借之权而不一一以法束缚之,则放恣而无不为。”
(5).宽假,宽容。《战国策·燕策三》:“ 荆軻 顾笑 武阳 ,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三国志·蜀志·魏延传》:“ 延 ……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 杨仪 不假借 延 。”《新唐书·田悦传》:“ 德宗 立,不假借方镇,诸将稍惕息。” 明 李贽 《答周柳塘》:“幸赖真切友朋针砭膏肓,不少假借,始乃觉悟知非。” 郭沫若 《文艺家的觉悟》:“文笔上的饶情我不哀求,我也不肯假借。”
(6).区别,差别。《说郛》卷六二引 宋 桑世昌 《临摹》:“参政 苏易简 家有摹本《兰亭》,墨彩鲜浓,纸色微紫,与 唐 朝石本无相假借,盖名手传搨也。”
(7).假托,假冒。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 柳河东 谓《文子》乃后人聚敛而成……其书杂取经、子诸家语以解《道德经》,凡称 老子 ,皆假借之词。”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奴家于归之夕,矢志不与 小龙 成亲……甘为奴婢,如今躯殻虽在 涇河 ,精灵实归 柳氏 ,不肯假借虚名者,犹之 范蠡 称 越 大夫, 陶潜 称 晋 处士。”
(8).六书之一。谓本无其字而依声托事。 汉 许慎 《说文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託事,令、长是也。” 段玉裁 注:“如 汉 人谓县令曰令、长……令之本义发号也;长之本义久远也。县令、县长本无字,而由发号久远之义,引申展转而为之,是谓假借。”
词语解释:挪借  拼音:nuó jiè
移款借用。《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初时只推事故,暂时挪借,借去后,分毫不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 采卿 先自己拼凑了些,又向朋友处通融挪借,又把他夫人的金首饰拿去兑了。”
词语解释:流借  拼音:liú jiè
(1).暂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赦前流借钱粮。”
(2).即现代所谓货币流通。《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神宗熙宁十年》:“钱利於流。借十室之邑有钱十万,而聚於一人之家,虽百岁,故十万也。贸而迁之,使人饗十万之利,遍於十室,则利百万矣。迁而不已,钱不可胜计。”此为世界上较早出现的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流通数量关系的理论。
词语解释:求借  拼音:qiú jiè
请求别人借给
求人借给。例如:求借无门。
词语解释:商借  拼音:shāng jiè
商量借用。 鲁迅 《书信集·致吴渤》:“第一是地址,须设法商借。”
词语解释:筹借  拼音:chóu jiè
设法借用;筹划借款。 茅盾 《子夜》四:“他向商会筹借三万块钱。”
词语解释:周借  拼音:zhōu jiè
周转性的借贷,没有利息。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只有个别村,普通中农有周借出几斗粮的。”
词语解释:租借  拼音:zū jiè
(1).租用。如:我们租借了这所房屋用作校舍。
(2).出租。如:我们把开发区的这块土地租借给外商。
词语解释:称借  拼音:chēng jiè
称许。 宋 秦观 《谢王学士书》:“试取其所为文投执事,而诸公见之,乃大称借,以为非世俗之所知。”
词语解释:告借  拼音:gào jiè
求借。《西游记》第五六回:“老施主,千万慈悲,告借一宿。”《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鲁公子 道:‘不但衣服,连鞋袜都要告借。’”《花城》1981年第6期:“他就想做这项生意,无奈缺少本钱,又因心地坦白,不敢向人家告借。”
词语解释:劝借  拼音:quàn jiè
(1). 明 初用以代替徭役的一种额外征收的杂税。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条编始末》:“厥后大吏创劝借之説,民田亩科二升,名曰劝米,后以供应稍繁,加徵二升,名曰劝耗。”参见“ 劝耗 ”。
(2).告借。 郭希仁 《从戎纪略》:“余不得已,乃延 杨松轩 、 顾耀山 、 张鼎九 、 乔雨亭 诸人,向该州富绅劝借,并招各盐店豫交加价。”
词语解释:劝耗  拼音:quàn hào
劝借的一种。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条编始末》:“国初杂徭亦稀,厥后大吏创劝借之説,民田亩科二升,名曰劝米,后以供应稍繁,加徵二升,名曰劝耗,延及 正德 则陞科至七八升矣。”参见“ 劝借 ”。
词语解释:祈借  拼音:qí jiè
求借。《南史·刘峻传》:“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明慧过人。苦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词语解释:垫借  拼音:diàn jiè
垫付,暂借。 郭沫若 《初出夔门》四:“沿途的车费和到 日本 后的短期间的费用,希望由 张 暂时垫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