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徙倚 拼音:xǐ yǐ
犹徘徊;逡巡。《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王逸 注:“彷徨东西,意愁愤也。”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 洛灵 感焉,徙倚傍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忿狷》:“ 王令 诣 谢公 ,值 习凿齿 已在坐,当与併榻, 王 徙倚不坐。” 宋 朱熹 《石马斜川之集分韵赋诗得灯字》:“徙倚緑树荫,摩挲苍石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被逐,徙倚无所归,母恐其折挫行死,令独居而给之食。” 郭沫若 《海涛集·南昌之一夜》:“我们走在江边上往复徙倚着,足足有一个钟头。”词语解释:斜倚 拼音:xié yǐ
轻轻地从直立位置移到倾斜的位置。例如:他真地斜倚过去把头靠在她的肩上。
向后靠或向后倾斜词语解释:依倚 拼音:yī yǐ
倚靠;依傍。 汉 王充 《论衡·论死》:“秋气为呻鸣之变,自有所为。依倚死骨之侧,人则谓之骨尚有知,呻鸣於野。” 唐 张籍 《征妇怨》诗:“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清 孙枝蔚 《归来》诗:“依倚诸有位,不如为农商。”词语解释:却倚 拼音:què yǐ
(1).向后靠。 汉 班固 《西都赋》:“舍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2).谓既相持又相依。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与 匈奴 、 西域 相却倚,声教远暨,復受汉族之称。”词语解释:偏倚 拼音:piān yǐ
(1).有所偏重或偏向。《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宋 朱熹 集注:“无所偏倚,故谓之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明镜空空,故物无遁影,然一为妖气所翳,尚失真形,况私情偏倚,先有所障者乎!”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凡此者,皆所以致人性於全,不使之偏倚,因以见今日之文明者也。”
(2).不整齐。 明 归有光 《夏怀竹字说序》:“ 章甫 为人滑稽,与伶人伍,衣裳偏倚,步履邪施,忽去忽来,见者咸轻之。”词语解释:偎倚 拼音:wēi yǐ
偎抱或紧靠在一起。《宣和遗事》前集:“ 宋江 一见了 吴伟 两个正在偎倚,便一条忿气怒髮衝冠,将起一柄刀,把 阎婆惜 、 吴伟 两个杀了。” 清 陆文蔚 《沁园春·屏》词:“刻就螭形,染来猩色,偎倚偏宜短榻横。” 冰心 《南归》:“我一道上做着万里来归,偎倚慈怀的温甜的梦,到得家来,一切都空了。”词语解释:眷倚 拼音:juàn yǐ
亦作“睠倚”。 宠爱并倚重。《新唐书·裴宽传》:“会 河北 部将入朝,盛誉 宽 政,且言华虏犹思之。帝嗟赏,睠倚加厚。”《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 赵葵 恳辞相位,始终不渝……朕眷倚虽切,而不能强其从也。”《明史·奸臣传·严嵩》:“帝降旨慰 嵩 ,而以 嵩 溺爱 世蕃 ,负眷倚,令致仕。”词语解释:丛倚 拼音:cóng yǐ
谓多而互相紧靠。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攒立丛倚,连卷欐佹。”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万楹丛倚,磊砢相扶。”词语解释:凭倚 拼音:píng yǐ
(1).依仗;倚托。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凭倚权豪,推货履径者,谓之知变之奇。”《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太宰 江夏王 义恭 新除中书监、太尉,地居宗重,受遗阿衡,实深凭倚。”
(2).倚靠。将身体靠在他物之上。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其外有望台一段,有栏杆可凭倚。”词语解释:注倚 拼音:zhù yǐ
犹倚重。 宋 苏轼 《谢吕龙图书》之三:“伏惟为朝廷自爱,上副注倚之心,下慰舆人之望。”《宋史·吕晦传》:“帝方注倚 安石 ,繾其章。 诲 求去,帝谓 曾公亮 曰:‘若出诲,恐 安石 不自安。’”词语解释:跛倚 拼音:bǒ yǐ
(1).站立歪斜不正,倚靠于物。指不端庄的样子。《礼记·礼器》:“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 郑玄 注:“偏任为跛,依物为倚。” 孔颖达 疏:“以其事久,有司倦怠,故皆偏跛邪倚於物。” 宋 叶适 《黄端明谥简肃议》:“故兵部尚书 端明殿 学士 黄公 之状,言公儼然庄重,坐立有常处,不倾侧跛倚;语默有常节,不戏言苟笑。” 元 杨刚中 《俨思斋铭》:“跛倚踞欹,必弛于中。” 明 归有光 《书沉母贞节传后》:“母生平未尝跛倚,不妄言笑。”
(2).偏向于某一方。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一:“其间荐绅道执事介然立朝,无所跛倚,甚盛,甚盛!”词语解释:枕倚 拼音:zhěn yǐ
亦作“ 枕輢 ”。 凭倚;依托。《文选·左思〈蜀都赋〉》:“於前则跨躡 犍牂 ,枕輢 交趾 。” 吕向 注:“跨躡、枕輢,皆凭据也。”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日月之所窜伏,烟霞之所枕倚。” 唐 元稹 《相和歌辞·董逃行》:“ 董 逃 董 逃人莫喜,胜负翻环相枕倚。”词语解释:腾倚 拼音:téng yǐ
谓或腾跃或倚立。语本《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 唐 张说 《舞马词》:“帝皁龙驹沛艾,星兰驥子权奇,腾倚驤洋应节,繁骄接迹不移。”《宋史·乐志一》:“鼓吹十二案,其制:设毡牀十二,为熊羆腾倚之状,以承其下。”词语解释:倾倚 拼音:qīng yǐ
(1).倾斜,歪斜。《后汉书·杨震传》:“臣伏惟陛下以边境未寧,躬自菲薄,宫殿垣屋倾倚,枝柱而已,无所兴造。”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行百武,见大石頽然倾倚,若不胜杯杓者,名之曰醉石。”
(2).倚靠。 汉 李尤 《读书枕铭》:“倾倚偃息,随体兴居。”
(3).归附。 宋 蔡襄 《祀南郊》诗:“皇帝宽仁,四国倾倚。”词语解释:归倚 拼音:guī yǐ
归向,依附。《汉书·谷永传》:“百官庶事无所归倚。”词语解释:攀倚 拼音:pān yǐ
攀援依傍。 唐 高适 《宴韦司户山亭院》诗:“苔逕试窥践,石屏可攀倚。”词语解释:毗倚 拼音:pí yǐ
亲近倚重。多指皇帝对大臣的信赖。《晋书·王祥传》:“詔曰:‘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 唐 元稹 《姚文寿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诰》:“忧服既除,庸功可奬,崇阶厚秩,兼以命之。无忘慎修,用副毗倚。” 宋 王禹偁 《拟陈王判开封府制》:“﹝尔﹞抚育我黎民,宣布我德化,卹惸独以惠,戢豪右以威,式观器能,以副毗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自近年坐镇畿皋,毗倚愈专,时艰愈棘,中外臣庶瞻仰愈切,而责备亦復愈丛。”词语解释:颓倚 拼音:tuí yǐ
(1).垂头倚靠。 唐 杜甫 《早发》诗:“涛翻黑蛟跃,日出黄霞映。烦促瘴岂侵,頽倚睡未醒。”
(2).坍塌倾侧。 清 恽敬 《谢南冈小传》:“所居老屋数间,上垣皆頽倚。”词语解释:攒倚 拼音:zǎn yǐ
密集紧靠。 唐 宋之问 《游陆浑南山自歇马岭到枫香林》诗:“细岑互攒倚,浮巘竞奔蹙。”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正月十四日》:“﹝ 香港 ﹞初祇一荒岛耳,周围仅数十里, 英 人招徠垦闢,尽力经营,遂成巨埠,洋楼攒倚,山岭如蜂窝。”词语解释:亲倚 拼音:qīn yǐ
(1).亲近而依附。《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卑 爰疐 ﹞谋欲藉兵兼并两昆弥。两昆弥畏之,亲倚都护。” 颜师古 注:“倚,依附也。”
(2).亲信而倚重。《金史·完颜守贞传》:“ 明昌 三年夏,旱,天子下詔罪己。 守贞 惶恐,表乞解职。詔曰:‘卿达机务,朕所亲倚,而引咎求去,其如思助何。’”《明史·金幼孜传》:“使自 瓦剌 来,帝召 幼孜 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词语解释:舛倚 拼音:chuǎn yǐ
乖错不正。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竞逐趋利,舛倚横驰。”词语解释:切倚 拼音:qiē yǐ
亦作“ 切踦 ”。 厮磨偎倚。形容十分亲昵。《吕氏春秋·先识》:“ 中山 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 高诱 注:“切,磨;倚,近也。”《淮南子·齐俗训》:“今之国都,男女切踦,肩摩於道。”词语解释:阿倚 拼音:ā yǐ
谄谀邪僻。《宋史·鞠咏传》:“时 王钦若 復相, 咏 嫉 钦若 阿倚,数睥睨其短, 钦若 心忌之。”词语解释:附倚 拼音:fù yǐ
依附,附隶。《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宣帝 即位, 延寿 以为 广陵王胥 武帝 子,天下有变必得立,阴欲附倚辅助之,故为其后母弟 赵何齐 取 广陵王 女为妻。”《汉书·佞幸传·石显》:“ 石显 与中书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 颜师古 注:“倚,依也。”词语解释:负倚 拼音:fù yǐ
依恃;依仗。《汉书·翟方进传》:“ 赵明 依阻 槐里 环隄, 霍鸿 负倚 盩厔 芒竹 。”《明史·张翀传》:“或承恩渐隣於 飞燕 ,或黠慧不下於 婉儿 ,内以移主上之性情,外以开近习之负倚。”词语解释:交倚 拼音:jiāo yǐ
即交椅。 宋 曾三异 《因话录》:“交倚谓之绳牀,夷狄所製, 欧公 不御。”词语解释:角倚 拼音:jiǎo yǐ
犹掎角。对峙之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 丹水 又逕二石人北,而各在一山,角倚相望,南为 河内 ,北曰 上党 ,二郡以之分境。”词语解释:卓倚 拼音:zhuó yǐ
桌子和椅子。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文移字样》:“卓倚作棹椅,足彀为足勾之类,不可枚举。” 章炳麟 《印度人之观日本》:“至于卓倚之用, 中国 行此既千餘岁,虽田舍亦施之。”词语解释:辅牙相倚 拼音:fǔ yá xiāng yǐ
颊骨与牙床相互倚傍。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新唐书·藩镇传·李正己》:“本名 怀玉 ,至是赐今名,遂有 淄 、 青 、 齐 、 海 、 登 、 莱 、 沂 、 密 、 德 、 棣 十州,与 田承嗣 、 薛嵩 、 李宝臣 、 梁崇义 辅牙相倚。”词语解释:逦倚 拼音:lǐ yǐ
曲折连绵貌。《文选·张衡〈西京赋〉》:“既乃珍臺蹇产以极壮,墱道邐倚以正东。” 薛综 注:“邐倚,一高一下,一屈一直也。” 吕向 注:“邐倚,长远之貌。”词语解释:隈倚 拼音:wēi yǐ
偎依或紧靠在一起。 宋 孙光宪 《生查子》词:“绣工夫、牵心绪。配尽鸳鸯缕。待得没人时,隈倚论私语。”一本作“ 偎倚 ”。词语解释:不偏不倚 拼音:bù piān bù yǐ
(1).《礼记·中庸》 宋 朱熹 题解:“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原谓中庸之道适得其中而无偏颇之弊,后常用于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鲁迅 《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在现今的世上,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论,本来是一种梦想;即使是饭后的公评,酒后的宏议,也何尝不可姑妄听之呢。” 马南邨 《燕山夜话·王道和霸道》:“历来也有一部分人,对于王道和霸道两派之间的斗争,采取所谓不偏不倚的态度,企图找到一条折衷的道路。”
(2).指位置准确,没有偏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那顶帽子,不偏不倚的恰好打在藩臺脸上。”词语解释:辟倚 拼音:pì yǐ
邪僻不正。《管子·法禁》:“卑身襍处,隐行辟倚,侧入迎远,遁上而遁民者,圣王之禁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刘绩 曰:“辟倚,皆邪不正。”词语解释:梁倚 拼音:liáng yǐ
相倚相靠。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奔虎攫挐以梁倚,仡奋舋而轩鬐。”词语解释:松萝共倚 拼音:sōng luó gòng yǐ
女萝多附生于松树,故因以比喻夫妻相处和睦融洽。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我等本待和他琴瑟相谐,松萝共倚。争奈尘缘未断,驀地思归。”词语解释:挨倚 拼音:āi yǐ
依靠。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今日老汉见你箇清耿耿,忒正直,无私曲宰相官人,与俺这离着乡,背着井,忍着寒,受着冷,苦懨懨,穷滴滴,无挨倚的百姓做主。”词语解释:无偏无倚 拼音:wú piān wú yǐ
谓笔直而无偏斜。《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当中却有一条无偏无倚的荡平大路。”词语解释:祸福相倚 拼音:huò fú xiàng yǐ
犹言祸福倚伏。谓祸与福相因而生。 清 李渔 《凰求凤·堕计》:“欢娱未几,被閒愁,无端侵入双眉,要起沉疴,须分宠爱,难禁祸福相倚。”参见“ 祸福倚伏 ”。
词语解释:祸福倚伏 拼音:huò fú yǐ fú
谓祸与福常相因而至。语出《老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司马贞 索隐:“案,倚者,立也;伏,下身也。以言祸福递来,犹如伏立也。” 张守节 正义:“倚,依也。言祸福相因,吉凶不定。”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此非反人情之常也,盖祸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见倚伏之机,故寧处忧而不肯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