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倚阑 拼音:yǐ lán
见“ 倚栏 ”。
词语解释:倚栏 拼音:yǐ lán
亦作“ 倚阑 ”。 凭靠在栏干上。 唐 赵嘏 《宿灵岩寺》诗:“倚栏香径晚,移石 太湖 秋。” 宋 周邦彦 《一落索》词:“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清 安夏 《杂兴》诗:“有竹深藏屋,无花强倚阑。”词语解释:倚楼 拼音:yǐ lóu
倚靠在楼窗或楼头栏干上。 唐 杜甫 《江上》诗:“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宋 黄庭坚 《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词:“诸将説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元 黄庚 《西州即事》诗:“一雨洗空碧,江城独倚楼。”词语解释:倚栏 拼音:yǐ lán
亦作“ 倚阑 ”。 凭靠在栏干上。 唐 赵嘏 《宿灵岩寺》诗:“倚栏香径晚,移石 太湖 秋。” 宋 周邦彦 《一落索》词:“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清 安夏 《杂兴》诗:“有竹深藏屋,无花强倚阑。”词语解释:倚天 拼音:yǐ tiān
靠着天。形容极高。 唐 韩愈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诗:“ 终南 晓望蹋 龙尾 ,倚天更觉青巉巉。” 宋 韩元吉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词:“倚天絶色壁,直下江千尺。” 金 元好问 《岐阳》诗之三:“三十六峯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閒。”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安得倚天抽寳剑,把汝裁为三截。”词语解释:倚杖 拼音:yǐ zhàng
(1).依赖。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晋书·赵胤传》:“ 南顿王 宗 反, 胤 杀 宗 ,於是 王导 、 庾亮 并倚杖之。” 清 薛福成 《书益阳胡文忠公与辽阳官文恭公交欢事》:“今用事者,胸无成见,依人而行,况以使相而握兵符,又隶旗籍,为朝廷所倚杖,每有大事,可借其言以得所请。”
(2).拄着手杖。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鷄豚。” 唐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唐 杜甫 《春归》诗:“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词语解释:倚门 拼音:yǐ mén
(1).《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年十五,事 閔王 。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閭而望。’”后因以“倚门”或“倚閭”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 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诗:“天从扇枕愿,人遂倚门情。” 宋 曾巩 《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窃计臣老母之心,闻臣而来,倚门之望,固已深切。” 清 钱谦益 《母刘氏仍前赠制》:“古之贤母,望倚门而辞伏剑者,无不教其子以作忠也。”
(2).靠着门。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輦下市肆有丐者不得乞,因倚门大駡。”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翁蓼野》:“﹝ 蓼野 兄弟﹞流离 楚 粤 间,其伯姊遣人要归,倚门哭之。”
(3).旧指妓女接客。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之二:“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作倚门妆。” 清 汪中 《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婉孌倚门之笑,绸繆鼓瑟之娱,谅非得已。”参见“ 倚门卖笑 ”。
词语解释:倚门卖笑 拼音:yǐ mén mài xiào
旧指妓女卖淫。 清 朱焘 《北窗呓语》:“即所作诗文与不知甘苦者漫焉相质,是何异女子之倚门卖笑,弛体自媒乎?”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妾等生不逢辰,早年沦落,倚门卖笑,入室含悲。”亦作“ 倚门卖俏 ”、“ 倚门献笑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这自由自在的模样,除非去做娼妓,倚门卖俏,攛哄子弟,方得这样快活像意。”《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虽倚门献笑,为名教所非宜;而惜旅怜鰥,亦圣王所不废。”词语解释:倚槛 拼音:yǐ kǎn
犹倚栏。《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这女儿心性有些蹺蹊……或倚槛凝神,或临街献笑,因此閭里皆鄙之。”词语解释:倚风 拼音:yǐ fēng
谓随风倾侧摇摆。 唐 李商隐 《蜂》诗:“ 宓妃 腰细纔胜露, 赵后 身轻欲倚风。” 宋 朱熹 《次韵雪后书事》之二:“未觉春光到柳条,谁教柳絮倚风摇。” 清 朱锡 《幽梦续影》引 雪蕉 云:“海棠倚风,粉篁洒雨,是有舞意。”词语解释:倚伏 拼音:yǐ fú
语本《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倚,依托;伏,隐藏。意谓祸福相因,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汉 班固 《幽通赋》:“叛迴冗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 唐 李颀 《别梁鍠》诗:“不见古时塞上翁,倚伏由来任天作。”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此非反人情之常也,盖祸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见倚伏之机,故寧处忧而不肯处乐。”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五:“尘世难量倚伏机,静驱猫犬闭柴扉。”词语解释:倚云 拼音:yǐ yún
靠着云。形容极高。 唐 宋之问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听。” 唐 高蟾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宋 梅尧臣 《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碧云洞》:“谁将万古倚云剑,刺破苍石天窗开。”词语解释:倚棹 拼音:yǐ zhào
亦作“ 倚棹 ”。 靠着船桨,犹言泛舟。 唐 卢照邻 《葭川独泛》诗:“倚櫂春江上,横舟石岸前。” 唐 宋之问 《渡吴江别王长史》诗:“倚櫂望兹川,销魂独黯然。” 唐 张说 《江路忆郡》诗:“倚棹攀岸篠,凭船弄波月。” 唐 刘长卿 《赠别严士元》诗:“春风倚櫂 闔閭 城,水国春寒阴復晴。”词语解释:倚玉 拼音:yǐ y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魏明帝 使后弟 毛曾 与 夏侯玄 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案此言二人品貌极不相称。后以“倚玉”谓高攀或亲附贤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唐 黄滔 《元薛推先辈启》:“虽惭陋质,粗抱丹心。既得地以戴丘,倍推诚而倚玉。” 明 李贽 《雨后访段严庵禅室兼怀焦弱侯旧友》诗之二:“兴来聊倚玉,老去欲抽簪。”词语解释:倚翠 拼音:yǐ cuì
(1).女子美好的眉色。 唐 高适 《秋胡行》:“妾本 邯郸 未嫁时,容华倚翠人未知。”
(2).亲近女性。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小子 白衙内 ,平生好倚翠,拐了 郭念儿 ,一日七箇醉。”词语解释:倚马 拼音:yǐ mǎ
靠在马身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唐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诗:“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明 徐渭 《渔阳三弄》:“奇禽瑞兽虽嘉兆,倚马雕龙却祸芽。”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词语解释:倚石 拼音:yǐ shí
(1).耸立的石头。《初学记》卷五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上有倚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艮岳》:“ 艮岳 倚石排空,周环曲折,有 蜀 道之难。”
(2).靠在石上。 唐 白居易 《上香炉峰》诗:“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笻竹杖白纱巾。” 唐 陆龟蒙 《渔具诗·舴艋》:“倚石迟后侣,徐橈供远山。”词语解释:倚筇 拼音:yǐ qióng
拄着竹杖。 宋 黄庭坚 《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诗:“倚笻蒹葭湾,垂杨欲生肘。”词语解释:倚墙 拼音:yǐ qiáng
倾侧的危墙。《淮南子·说山训》:“胡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傍,不可以立。”词语解释:倚市 拼音:yǐ shì
见“ 倚市门 ”。
词语解释:倚市门 拼音:yǐ shì mén
亦省作“ 倚市 ”。 《史记·货殖列传》:“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案此有二解:(1)谓经营商业。 日 人 泷川资言 《史记会注考证》云:“刺绣文,工之事;倚市门,商之事。” 唐 白居易 《策林二·息游惰》:“劳逸既悬,利病相诱,则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织妇之手,皆欲投杼而刺文。”(2)谓娼妓卖笑。 宋 苏轼 《次韵僧潜见赠》:“公侯欲识不可得,故知倚市无倾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往询二妇,皆呻吟不能起。其一本倚市门,嘆息而已。”词语解释:倚赖 拼音:yǐ lài
依赖;依靠。《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尸 王允 于市”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璠 《汉纪》:“及为司徒,其所以扶持王室,甚得大臣之节,自天子以下,皆倚赖焉。”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徐大理 有功 ,每见 武后 将杀人,必据法廷争……如是再三,终不挫折,朝廷倚赖,至今犹怀之。”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张大公扫墓遇使》:“一从他别后遇荒灾,更无人倚赖。”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们食于斯,居于斯,自小到大都是倚赖祖宗留下来这点福气,吃住不生问题。”词语解释:倚柱 拼音:yǐ zhù
(1).靠在柱子上。《战国策·燕策三》:“ 軻 ( 荆軻 )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
(2).据《战国策·齐策四》载, 齐 人 冯谖 客于 孟尝君 ,左右贱之,食以草具。 冯谖 倚柱弹其剑而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 命左右食之。有顷, 冯谖 复歌曰:“长鋏归来乎!出无车。” 孟尝君 命左右为之驾。后有顷, 冯谖 又歌曰:“长鋏归来乎!无以为家。” 孟尝君 乃使人给其老母食用,无使乏。于是 冯谖 不复歌。后因以“倚柱”谓辞家求宦,不能侍亲于膝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实之用前韵为老者寿戏答》词:“老去聊攀 莱子 例,倒著斑衣戏舞。记田舍、火鑪头语。肘后黄金腰下印,有高堂、未敢将身许。且扇枕,莫倚柱。”
(3).倚靠的柱子。多比喻支持者。 郁达夫 《过去》:“ 老二 象一只雄鸡,有什么可笑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总要我做她的倚柱,扑上身来笑个痛快。”词语解释:倚仗 拼音:yǐ zhàng
依赖;依靠;仗恃。《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官寡而禄厚,则公家之费鲜,进仕之志劝。各展才力,莫相倚仗。”《魏书·崔浩传》:“ 慕容垂 乘父祖世君之资,生便尊贵,同类归之,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都是无廉耻卖买人,有过犯駔侩徒,倚仗着几文钱百般胡做。”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大小头儿们更是倚仗 何世雄 ,大吃二喝,胡嫖乱赌。”词语解释:倚醉 拼音:yǐ zuì
仗着醉意。 唐 李贺 《少年乐》:“ 陆郎 倚醉牵罗袂,夺得宝釵金翡翠。”词语解释:倚楹 拼音:yǐ yíng
靠在柱上。《后汉书·卢植传》:“ 植 闻嫠有不恤纬之事, 漆室 有倚楹之戚,忧深思远,君子之情。”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九:“惊起出户视,倚楹久汍澜。”词语解释:倚盖 拼音:yǐ gài
倾斜的伞盖。古代有“天倾西北”的说法(见《淮南子·天文训》),后因以“倚盖”比喻天的形状。《晋书·天文志上》:“天之居如倚盖,故极在人北。是其证也。极在天之中,而今在人北,所以知天之形如倚盖也。” 唐 刘禹锡 《望衡山》诗:“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浑仪倚盖,旅转不差;黍管葭灰,晷刻靡爽。”词语解释:倚天剑 拼音:yǐ tiān jiàn
形容极长的剑。语本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唐 李白 《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 唐 李白 《司马将军歌》:“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金 元好问 《示侄孙伯安》诗:“元无倚天剑,可断扶桑枝。”词语解释:倚重 拼音:yǐ zhòng
依靠器重。《新唐书·杜让能传》:“ 让能 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帝倚重之。”《明史·徐达传》:“是时称名将,必推 达 ( 徐达 )、 遇春 ( 常遇春 )。两人才勇相类,皆 太祖 所倚重。” 郭沫若 《李白和杜甫·杜甫与严武》:“既比之以 刘先帝 的股肱 关羽 ,又比之以 汉光武 所倚重的 寇恂 。”词语解释:倚市门 拼音:yǐ shì mén
亦省作“ 倚市 ”。 《史记·货殖列传》:“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案此有二解:(1)谓经营商业。 日 人 泷川资言 《史记会注考证》云:“刺绣文,工之事;倚市门,商之事。” 唐 白居易 《策林二·息游惰》:“劳逸既悬,利病相诱,则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织妇之手,皆欲投杼而刺文。”(2)谓娼妓卖笑。 宋 苏轼 《次韵僧潜见赠》:“公侯欲识不可得,故知倚市无倾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往询二妇,皆呻吟不能起。其一本倚市门,嘆息而已。”词语解释:倚望 拼音:yǐ wàng
(1).谓父母倚门望子。 唐 岑参 《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诗:“ 汝南 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参见“倚门”。
(2).依赖敬仰。 唐 白居易 《李愬赠太尉制》:“方深倚望,奄忽沦谢。”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伏惟纯德至诚,天下倚望。”
(3).徙倚怅望。 明 梁少白 《小桃红·过湘江吊屈大夫》套曲:“云惨江昏徒倚望,遗范空追想。”
(4).一种蟹类动物。《太平御览》卷九四三引《临海水土物志》:“倚望常起,顾睨西东,其形如彭螖大,行涂上,四五进,輒举两螯八足起望,行常如此,唯入穴中乃止。” 明 马愈 《蟹芦图》:“倚望大如彭蚏,每行数步,輒举两螯相拱而望。”
词语解释:倚门 拼音:yǐ mén
(1).《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年十五,事 閔王 。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閭而望。’”后因以“倚门”或“倚閭”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 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诗:“天从扇枕愿,人遂倚门情。” 宋 曾巩 《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窃计臣老母之心,闻臣而来,倚门之望,固已深切。” 清 钱谦益 《母刘氏仍前赠制》:“古之贤母,望倚门而辞伏剑者,无不教其子以作忠也。”
(2).靠着门。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輦下市肆有丐者不得乞,因倚门大駡。”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翁蓼野》:“﹝ 蓼野 兄弟﹞流离 楚 粤 间,其伯姊遣人要归,倚门哭之。”
(3).旧指妓女接客。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之二:“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作倚门妆。” 清 汪中 《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婉孌倚门之笑,绸繆鼓瑟之娱,谅非得已。”参见“ 倚门卖笑 ”。
词语解释:倚门卖笑 拼音:yǐ mén mài xiào
旧指妓女卖淫。 清 朱焘 《北窗呓语》:“即所作诗文与不知甘苦者漫焉相质,是何异女子之倚门卖笑,弛体自媒乎?”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妾等生不逢辰,早年沦落,倚门卖笑,入室含悲。”亦作“ 倚门卖俏 ”、“ 倚门献笑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这自由自在的模样,除非去做娼妓,倚门卖俏,攛哄子弟,方得这样快活像意。”《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虽倚门献笑,为名教所非宜;而惜旅怜鰥,亦圣王所不废。”词语解释:倚阁 拼音:yǐ gé
搁置,暂停。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近者詔旨,凡积欠皆分为十料催纳,通计五年而足。圣恩隆厚,何以加此。而有司以谓有旨倚阁者,方得依十料指挥,餘皆併催。” 宋 刘克庄 《浪淘沙》词:“诗酒新来俱倚阁,孤负梅花。”《元典章·兵部一·逃亡》:“如能出首復业,与免本罪,将元抛事产,尽行给付,军役存恤三年,私债亦依民例,权行倚阁。”词语解释:倚薄 拼音:yǐ báo
(1).交迫;迫近。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宋 王安石 《次韵舍弟赏心亭即事》之二:“孤城倚薄青天近,细雨侵凌白日昏。”
(2).谓生活困迫。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沉绵疲井臼,倚薄似樵渔。”词语解释:倚扇 拼音:yǐ shàn
即萐甫。古时视为瑞草。《宋书·符瑞志下》:“昔在 放勋 ,历荚数朝。降及 重华 ,倚扇清庖。”《宋书·符瑞志下》:“萐甫,一名倚扇,状如蓬,大枝叶小,根根如丝,转而成风,杀蝇。 尧 时生於厨。”词语解释:倚瑟 拼音:yǐ sè
谓和着瑟声。《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使 慎夫人 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司马贞 索隐:“谓歌声合於瑟声,相依倚也。”《西京杂记》卷一:“ 高帝 戚夫人 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絃歌,毕,每泣下流涟。” 明 文徵明 《秋怀》诗之一:“伤心最是 邯郸 道,忍听佳人倚瑟歌。”词语解释:倚庐 拼音:yǐ lú
(1).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左传·襄公十七年》:“ 齐 晏桓子 卒, 晏婴 麤縗斩,苴絰、带、杖,菅屨,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六年》:“﹝三月,﹞癸酉,太后殂。帝居倚庐,朝夕进一溢米。”《清史稿·宣宗纪三》:“甲戌,皇太后崩……上居倚庐,席地寝苫。”
(2).谓父母倚靠庐舍盼子归来。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世之宦游者多矣,啣命千里,亲老不获从,甚则倚庐陟屺,目穷心折,终不敢少露於宾客笑语及邮筒笔楮之间。而子或浮沉宦辙,垂五载十载,出而裾絶,入而室虚者,岂少哉!”参见“ 倚门 ”。
词语解释:倚门 拼音:yǐ mén
(1).《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年十五,事 閔王 。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閭而望。’”后因以“倚门”或“倚閭”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 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诗:“天从扇枕愿,人遂倚门情。” 宋 曾巩 《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窃计臣老母之心,闻臣而来,倚门之望,固已深切。” 清 钱谦益 《母刘氏仍前赠制》:“古之贤母,望倚门而辞伏剑者,无不教其子以作忠也。”
(2).靠着门。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輦下市肆有丐者不得乞,因倚门大駡。”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翁蓼野》:“﹝ 蓼野 兄弟﹞流离 楚 粤 间,其伯姊遣人要归,倚门哭之。”
(3).旧指妓女接客。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之二:“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作倚门妆。” 清 汪中 《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婉孌倚门之笑,绸繆鼓瑟之娱,谅非得已。”参见“ 倚门卖笑 ”。
词语解释:倚门卖笑 拼音:yǐ mén mài xiào
旧指妓女卖淫。 清 朱焘 《北窗呓语》:“即所作诗文与不知甘苦者漫焉相质,是何异女子之倚门卖笑,弛体自媒乎?”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妾等生不逢辰,早年沦落,倚门卖笑,入室含悲。”亦作“ 倚门卖俏 ”、“ 倚门献笑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这自由自在的模样,除非去做娼妓,倚门卖俏,攛哄子弟,方得这样快活像意。”《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虽倚门献笑,为名教所非宜;而惜旅怜鰥,亦圣王所不废。”词语解释:倚歌 拼音:yǐ gē
(1).谓倚靠物体而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 玄夷 苍水 使者,闻帝使 文命 於斯,故来候之。非厥岁月,将告以期,无为戏吟,故倚歌 覆釜 之山。”按,“倚歌 覆釜 之山”,犹言倚 覆釜 之山而歌。
(2).谓以乐器为歌声伴奏。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清溪庙神》:“﹝女﹞乃令婢子歌《繁霜》,自解裙带,繫箜篌腰,叩之以倚歌。”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玉奴 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宋 苏轼 《赤壁赋》:“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乃更为 吴 声,生每擫笛倚歌,以迟声媚之。”
(3).古代乐歌的一种。其伴奏有鼓吹而无弦乐。《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青阳度》解题引《古今乐录》:“凡倚歌悉用铃鼓,无弦有吹。”按,《清商曲辞·西曲歌》中的《青阳度》、《女儿子》、《来罗》、《夜黄》等篇均为倚歌。词语解释:倚靠 拼音:yǐ kào
(1).靠凭;将身体靠在他物之上。《朱子语类》卷六七:“天地必有倚靠处。”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专心》:“在家不倚靠门户,窥看外面。”
(2).依赖;依靠。《朱子语类》卷八:“不可倚靠师友。”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侍郎,不争你去了,教我倚靠何人?” 明 袁宏道 《与张幼于书》:“吏而才,是国家大可倚靠人也,如之何而可不用哉!” 刘半农 《敲冰》诗:“时间啊!你是我们唯一的,真实的资产。我们倚靠着你,切切实实。”
(3).指所依赖的人。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小女既嫁了官人,老身没有别的倚靠,也要随到府上过活的。”《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宝釵 道:‘我想你我既为夫妇,你便是我终身的倚靠。’”词语解释:倚托 拼音:yǐ tuō
亦作“ 倚托 ”。 依靠;仗恃。 宋 欧阳修 《义勇指挥使代贫民差役奏状》:“凡一家三两丁者,一人上州教閲,一人供送,一人在州县执役或远地输纳税租,所存但有衰老,或有全无倚託者,废业忘家,不胜其苦。”《水浒传》第三三回:“那知府复姓 慕容 ,双名 彦达 ,是今上 徽宗天子 慕容贵妃 之兄,倚托妹子的势要,在 青州 横行。” 明 张居正 《召辞纪事》:“上諭云:‘……先生到家事毕,即望速来,国家事重,先生去了,朕何所倚託?’”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寄曲》:“我孑然一身,并无倚托。”词语解释:倚衡 拼音:yǐ héng
(1).靠在车前横木上。《论语·卫灵公》:“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 明 王守仁 《朱子晚年定论·答陈才卿书》:“若知此心此理端的在我,则参前、倚衡自有不容捨者。”
(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 裴骃 集解引 如淳 曰:“骑,倚也。衡,楼殿边栏楯也。”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曰:“衡,车衡也。骑音倚,谓跨之。”按,“骑衡”后作“倚衡”,有两解,一解据 如淳 说,谓倚靠在楼殿边栏干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引 袁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 北齐 颜之推 《观我生赋》:“繄深宫之生贵,矧垂堂与倚衡。” 唐 刘禹锡 《观市》:“是日倚衡而閲之,感其盈虚之相寻也速,故著於篇云。”一解据 韦昭 说,谓跨在车前横木上。 唐 陆龟蒙 《渔具诗·钓车》:“高多倚衡惧,下有折轴速。”词语解释:倚着 拼音:yǐ zhe
亦作“ 倚着 ”。 依靠;依附。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农夫无倚着,野老生殷忧。” 唐 杜甫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诗之一:“我生无倚著,尽室畏途边。” 唐 杜甫 《遣闷》诗:“倚著如 秦 赘,过逢类 楚 狂。”
见“ 倚著 ”。词语解释:倚大 拼音:yǐ dà
自恃年长。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我当初倚大呵,装儇主婚;怎知我嫉妬呵,特故里破亲。”《七国春秋平话》卷下:“ 伯杨 曰:‘兄然倚大,识此阵么?’”词语解释:倚注 拼音:yǐ zhù
依赖器重。《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评曰” 裴松之 注引 鱼豢 曰:“至於 植 者,﹝岂能兴难?﹞乃令 杨脩 以倚注遇害, 丁仪 以希意族灭,哀夫!” 唐 白居易 《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忠贞大节,辅弼嘉謨,倚注深恩,哀荣盛礼,伏见册赠制中已详。”《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患难之际,倚注此类,欲冀中兴,难矣!”词语解释:倚席 拼音:yǐ xí
博士、经师的坐席倚于一侧,指不设讲座,废弃学术。《北堂书钞》卷一○一引《典略》:“﹝ 樊淮 ﹞乃上疏曰:‘今学约少,远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讲,太学多治产业。’”《后汉书·儒林传序》:“自 安帝 览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 李贤 注:“倚席,言不施讲坐也。” 明 李东阳 《修复茶陵州学记》:“百餘年来,师不倚席,士不废业。”词语解释:倚闾 拼音:yǐ lǘ
(1).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 唐 杨炯 《从甥梁錡墓志铭》:“望吾子者,空怀倚閭之嘆;嗟余弟者,独有亡琴之悲。” 宋 楼钥 《送潇宰富阳》诗:“三年待汝归,二亲真倚閭。”《镜花缘》第四九回:“不独可以赴试,就是姑母接了此信,见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许多倚閭之望。”详“ 倚门 ”。
(2).即倚庐。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死丧》:“亲丧,居倚閭。”
词语解释:倚门 拼音:yǐ mén
(1).《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年十五,事 閔王 。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閭而望。’”后因以“倚门”或“倚閭”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 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诗:“天从扇枕愿,人遂倚门情。” 宋 曾巩 《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窃计臣老母之心,闻臣而来,倚门之望,固已深切。” 清 钱谦益 《母刘氏仍前赠制》:“古之贤母,望倚门而辞伏剑者,无不教其子以作忠也。”
(2).靠着门。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輦下市肆有丐者不得乞,因倚门大駡。”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翁蓼野》:“﹝ 蓼野 兄弟﹞流离 楚 粤 间,其伯姊遣人要归,倚门哭之。”
(3).旧指妓女接客。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之二:“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作倚门妆。” 清 汪中 《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婉孌倚门之笑,绸繆鼓瑟之娱,谅非得已。”参见“ 倚门卖笑 ”。
词语解释:倚门卖笑 拼音:yǐ mén mài xiào
旧指妓女卖淫。 清 朱焘 《北窗呓语》:“即所作诗文与不知甘苦者漫焉相质,是何异女子之倚门卖笑,弛体自媒乎?”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妾等生不逢辰,早年沦落,倚门卖笑,入室含悲。”亦作“ 倚门卖俏 ”、“ 倚门献笑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这自由自在的模样,除非去做娼妓,倚门卖俏,攛哄子弟,方得这样快活像意。”《西湖佳话·西泠韵迹》:“虽倚门献笑,为名教所非宜;而惜旅怜鰥,亦圣王所不废。”词语解释:倚毗 拼音:yǐ pí
倚重亲近。 宋 王禹偁 《为兵部张相公谢官表》:“当陛下宵衣旰食之时,责微臣富国安人之术,将何智略,以副倚毗。” 明 张居正 《考满辞免恩命疏》:“伏念臣本以謭陋,谬秉台衡,受先帝顾托之隆,荷皇上倚毗之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盖 文宗皇帝 之倚毗 文正 ,付以股肱心膂之任,其识拔实始此。”词语解释:倚身 拼音:yǐ shēn
把身子靠在某一物体上。 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三:“ 孙宏荫 吩咐女工端来了茶,自己就颓然地倚身在一张布躺椅上。”词语解释:倚坐 拼音:yǐ zuò
靠坐。 唐 白居易 《能无愧》诗:“一团香絮枕,倚坐稳於人。”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幕:“台前右手有柏树一株,下有假山石可供倚坐。”词语解释:倚人 拼音:yǐ rén
谓怪僻而不合于世俗的人。《庄子·天下》:“南方有倚人焉,曰 黄繚 。” 陆德明 释文:“倚,本或作‘畸’。” 成玄英 疏:“住在南方,姓 黄 名 繚 ,不偶於俗,羈异於人,游方之外,贤士者也。”词语解释:倚郭 拼音:yǐ guō
亦作“ 倚廓 ”。 宋 元 时州、路治所所在之县。《宋史·地理志六》:“ 大观 元年,以 宜州 河池县 置 庭州 ,倚郭县曰 怀德 。”《元典章·户部十二·和买》:“ 广平路 元贞 元年差务发内带染绢疋所用物料,其倚廓 永年县 与在城録事司不同。”词语解释:倚待 拼音:yǐ dài
立等。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文学上》:“ 荆州 信云:‘倚待 谢朓 ,执笔便成,文无加点。’倚待如立俟也。”词语解释:倚杵 拼音:yǐ chǔ
古代谶纬家言,谓若干年后天地将变得相近,立杵于地可倚于天。《初学记》卷一引《河图挺佐辅》:“百世之后,地高天下,不风不雨,不寒不暑……如此千岁之后而天可倚杵,汹汹隆隆,曾莫知其始终。”《古微书》卷十六引《易筮类谋》:“天卑地高,雷讙公行。星昼奔,蜺夜闇无光。上无乾,下无常,天地昧昧履践冰。民衣雾,主吸霜,閒可倚杵於何藏。”原注:“天卑地高,天地相去,其閒才可倚一杵耳。” 唐 杨炯 《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王国维 《游仙》诗:“如盖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词语解释:倚徙 拼音:yǐ xǐ
留连徘徊。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之七:“人生不得恒称意,惆悵倚徙至夜半。” 元 张可久 《折桂令·酸斋学士席上》曲:“倚徙西楼,留连 北海 ,断送 东君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昔尝读书 谼径 洪氏 庄,屋在水东,常倚徙桥上,俯视碧流澄澈,谢华启秀。”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二》:“倚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这就是现在洋场上的‘西崽相’。”词语解释:倚听 拼音:yǐ tīng
倚壁而听。《南史·隐逸传上·顾欢》:“乡中有学舍, 欢 贫无以受业,於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词语解释:倚强 拼音:yǐ qiáng
(1).要强,好胜。 宋 杨万里 《岁暮归自城中一病垂死病起遣闷》诗:“老至犹倚强,疾在自不悟。”
(2).倚恃、凭借强力。《玉娇梨》第三回:“且闻逆奴狼子野心,倚强恃暴,素轻 中国 。”参见“ 倚强凌弱 ”。
词语解释:倚强凌弱 拼音:yǐ qiáng líng ruò
仗恃强力,欺凌弱小。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须不是我倚强凌弱,还是你自揽祸招灾。”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二折:“他若是倚强凌弱非君子。”词语解释:倚恃 拼音:yǐ shì
依靠仗恃。《后汉书·皇甫规传》:“ 凉州 刺史 郭閎 、 汉阳 太守 赵熹 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我们的老乡 公输般 ,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词语解释:倚梯 拼音:yǐ tī
(1).梯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有水名 新头河 ,昔人有凿石通路施倚梯者,凡度七百梯,度已,躡悬絙过 河 。”
(2).靠着梯子。 金 元好问 《示侄孙伯安》诗:“倚梯望青冥,愚者知笑之。”词语解释:倚桡 拼音:yǐ ráo
(1).靠着船桨。指泛舟。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病中见寄》诗:“题诗石上空迴笔,拾蕙汀边独倚橈。”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秋晚见题》诗之二:“何事乐渔樵,巾车或倚橈。”
(2).把船桨搁置一边。谓停止航行。 唐 陆龟蒙 《送宣和从事越中按狱》诗:“水国难驱传,山城便倚橈。”词语解释:倚傍 拼音:yǐ bàng
(1).取法;因袭。《晋书·王彪之传》:“是时 温 ( 桓温 )将废 海西公 …… 彪之 既知 温 不臣迹已著,理不可夺,乃谓 温 曰:‘公阿衡皇家,便当倚傍先代耳。’”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復倚傍。”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倍根笛卡儿之学说》:“盖自中世以来,学者惟倚傍前人,莫能自出机杼。”
(2).扶持,照顾。《鹤林玉露》卷十引 宋 梅尧臣 《汝坟贫女》诗:“ 汝 坟贫家女,行哭音悽愴。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持杖。勤勤嘱四邻,幸愿相倚傍。”今本《梅尧臣集》作“依傍”。
(3).依靠;依据。《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王孙公子倚傍着祖宗势要,顶戴着先人积攒下来的钱财,不知稼穡,又无甚事业。”
(4).谓依附,投靠。参见“ 倚傍门户 ”。 谢觉哉 《学会想、问和做》:“先谈‘想’吧!‘想’要有倚傍、有路数,凭空是想不出什么的。”
(5).旧时女子谓托身,许嫁。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投胎误,悔落水中央。怕没个才人相倚傍。”词语解释:倚任 拼音:yǐ rèn
倚重信任。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结文·中书参知政事》:“往尽乃职,以副朕倚任之意可。”《明史·唐云传》:“ 云 从 成祖 久,出入左右,甚见倚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壮节公》:“入京营为武弁, 傅文忠公 甚倚任之。” 周培艺 《贵州民党痛史》:“两人勇於负责,事至立办,上官推心倚任,同列拱手受成,绩効大彰。”词语解释:倚法 拼音:yǐ fǎ
凭借法律。《书·君陈》:“无倚势作威,无倚法以削。” 唐 韩愈 《复雠状》:“许復讎,则人将倚法专杀,无以禁止其端矣。”《宋史·食货志上四》:“使民侥倖得钱,非国之福;使吏倚法督责,非民之便。”词语解释:倚声 拼音:yǐ shēng
(1).依照歌曲的声律节奏。《新唐书·刘禹锡传》:“ 禹锡 谓 屈原 居 沅 、 湘 间作《九歌》……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餘篇。” 宋 张耒 《〈贺方回乐府〉序》:“予友 贺方回 ,博学业文,而乐府之词高絶一世。携一编示予,大抵倚声而为之词,皆可歌也。”
(2).指按谱填词。 清 赵翼 《赠张吟芗》诗:“倚声絶艺似珠圆,鏤月裁云过百篇。” 清 张尔田 《〈词莂〉序》:“倚声之学,导源 晚唐 ,播而为 五季 ,衍而为 北宋 ,流波竞响,南渡极矣。”词语解释:倚叠 拼音:yǐ dié
(1).紧靠堆迭。《宋史·河渠志七》:“﹝ 李溥 等﹞请復用 钱氏 旧法,实石於竹笼,倚叠为岸,固以桩木……以捍潮势。”
(2).互相依靠勾结。 元 郝经 《立政议》:“一二不逞之人……牵连党与,倚叠缔构,援进宵人,畀之以政,相与割剥天下。”词语解释:倚旁 拼音:yǐ páng
依据,根据。《宋书·何承天传》:“始以不孝为劾,终於和卖结刑,倚旁两端,母子俱罪, 滕 (法吏 葛滕 )籤法文,为非其条。”词语解释:倚势 拼音:yǐ shì
仗着势力。《宋史·李光传》:“ 朱勔 父 冲 ,倚势横暴, 光 械治其家僮。 冲 怒,风部使者移令 吴江 , 光 不为屈。”《红楼梦》第十九回:“但只是咱们家从没干过这倚势仗贵霸道的事。” 赖和 《一杆“称仔”》:“她就哀求他,替伊探查,难得那孩子童心还在,不会倚势欺人。”词语解释:倚爱 拼音:yǐ ài
倚赖爱重。《后汉书·吴汉传论》:“ 吴汉 自 建武 世,常居上公之位,终始倚爱之亲,谅由质简而彊力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帝素倚爱 元行钦 , 鄴城 军乱,即命为行营招讨使。”词语解释:倚子 拼音:yǐ zǐ
即椅子。椅, 宋 以前多写作“倚”。《金石萃编·济渎庙北海坛祭器碑阴》:“绳床十,内四倚子。”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又立两藤倚子相背,以两手握其倚处,悬足点空,不至地三二寸,数千百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高宗 在 徽宗 服中,用白木御倚子。 钱大主 入覲,见之,曰:‘此檀香倚子耶?’”词语解释:倚靡 拼音:yǐ mí
随顺貌。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集》:“吾寧发愤陈诚,讜言帝庭,不屈王公乎?将卑懦委随,承旨倚靡,为面从乎?”《晋书·夏侯湛传》:“不识当世之便,不达朝廷之情,不能倚靡容悦,出入崎倾,逐巧点妍,呕喁辩佞。”词语解释:倚耳 拼音:yǐ ěr
向后倾侧的耳朵。古人以此为美。《楚辞·大招》:“曾颊倚耳,曲眉规只。” 王夫之 通释:“倚耳,耳嚮后若倚,不哆张也。” 蒋骥 注:“耳贴后也。”词语解释:倚结 拼音:yǐ jié
倚仗结交。《周书·文帝纪上》:“ 齐神武 闻 秦陇 克捷,乃遣使於 太祖 ,甘言厚礼,深相倚结。”词语解释:倚阳 拼音:yǐ yáng
见“ 倚佯 ”。
词语解释:倚佯 拼音:yǐ yáng
亦作“ 倚阳 ”。 竹编的粗席,即筕篖。《方言》第五:“筕篖,自 关 而东, 周 洛 楚 魏 之间,谓之倚佯。” 郭璞 注:“似籧篨,直文而粗。”《广雅·释器》:“佯篖,倚阳,筕篖也。”词语解释:倚倾 拼音:yǐ qīng
倾斜。《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磐石振崖,嶔巖倚倾。” 李周翰 注:“嶔巖倚倾,不齐貌。”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披轻云而下观,览九土之殊形。顾 南郢 之邦壤,咸芜秽而倚倾。”词语解释:倚几 拼音:yǐ jǐ
(1).靠在几上。《国语·楚语上》:“倚几有诵训之諫,居寝有褻御之箴。” 韦昭 注:“诵训,工师所诵之諫,书之於几也。”
(2).供人凭靠的几。 晋 张华 《倚几铭》:“倚几之设,设而不倚,作器於此,成礼於彼。”词语解释:倚附 拼音:yǐ fù
(1).凭借。《书·君陈》“无倚法以削” 唐 孔颖达 疏:“无得倚附法制,以行刻削百姓。”
(2).攀附;勾结。《南史·循吏传序》:“守宰多倚附权门,互长贪虐,裒刻聚敛,侵扰黎甿。”《宋书·二凶传》:“而贼 劭 乘藉冢嫡,夙蒙宠树,正位东朝,礼絶君后,凶慢之情,发於齠齓,猜忍之心,成於几立。贼 濬 险躁无行,自幼而长,交相倚附,共逞姦回。”《明史·崔景荣传》:“当是时, 魏忠贤 盗国柄,羣小更相倚附。”
(3).依傍。 宋 叶适 《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余既録公终始大节,而又知其自少年高识,特立无倚附。”词语解释:倚儿不当 拼音:yǐ ér bù dàng
形容满不在乎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九七回:“我好生躲避着他,要是他禁住我,你是百的快着搭救,再别似那一日倚儿不当的,叫他打个不数。”词语解释:倚拜 拼音:yǐ bài
先屈一膝下拜行礼。或云身倚所持之节和戟下拜行礼。词语解释:倚昵 拼音:yǐ nì
谓受信用和宠幸。《新唐书·姜行本传》:“ 魏徵 见其倚昵,恐寖启侈端,劝帝斥之。”词语解释:倚官仗势 拼音:yǐ guān zhàng shì
见“ 倚官挟势 ”。
词语解释:倚官挟势 拼音:yǐ guān xié shì
倚仗官府的权势。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四折:“从公道,依正理,怎做得倚官挟势。” 元 石君宝 《曲江池》第二折:“他正是倚官挟势的郎君。”《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打一棍时问一句,倚官挟势要欺人。”后亦作“ 倚官仗势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我也不会倚官仗势,背地里给人小鞋穿。”词语解释:倚杀 拼音:yǐ shā
谓倾斜。词语解释:倚巇 拼音:yǐ xī
山势险峻貌。词语解释:倚异 拼音:yǐ yì
谓信从异说。《汉书·穀永传》:“归咎乎无辜,倚异乎政事,重失天心,不可之大者也。”词语解释:倚官挟势 拼音:yǐ guān xié shì
倚仗官府的权势。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四折:“从公道,依正理,怎做得倚官挟势。” 元 石君宝 《曲江池》第二折:“他正是倚官挟势的郎君。”《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打一棍时问一句,倚官挟势要欺人。”后亦作“ 倚官仗势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我也不会倚官仗势,背地里给人小鞋穿。”词语解释:倚廓 拼音:yǐ kuò
见“ 倚郭 ”。
词语解释:倚郭 拼音:yǐ guō
亦作“ 倚廓 ”。 宋 元 时州、路治所所在之县。《宋史·地理志六》:“ 大观 元年,以 宜州 河池县 置 庭州 ,倚郭县曰 怀德 。”《元典章·户部十二·和买》:“ 广平路 元贞 元年差务发内带染绢疋所用物料,其倚廓 永年县 与在城録事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