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共180,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时候相候腊候状候探候坐候阴候拜候
气候斥候潮候蚕候三候听候六候台候
火候烽候祗候移候证候伫候疆候端候
节候雨候霜候常候远候体候刺候警候
应候西候亭候岁候卦候军候症候致候
物候只候届候麦候逻候愆候关候谍候
迎候边候尉候门候进候形候失候谒候
春候明候占候人候驿候征候觇候色候
风候律候异候看候徒候过候诊候参候
等候伺候景候侦候里候伏候测候侍候

词语解释:时候  拼音:shí hòu
(1).季节;节候。《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 齐 纳币” 汉 何休 注:“凡婚礼皆用雁,取其知时候。” 唐 赵璘 《因话录·宫》:“九月衣衫,二月衣袍,与时候不相称。” 明 宋濂 《禄命辨》:“吾闻 黄帝 探五行之精……所以定岁月,推时候,以示民用也。”
(2).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他﹞不够吃一杯茶时候,便看完一部(书)。” 曹禺 《日出》第三幕:“我们待的时候不少了。”
(3).时间里的某一点。《朱子语类》卷七六:“到这时候,合当如此变。”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看灯遇仙》:“俄止一深山,尚似二鼓时候。”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三:“ 小芹 当两三岁时候,就非常伶俐乖巧。”
词语解释:气候  拼音:qì hòu
(1).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亦泛指时令。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正朔历数·气候》:“《礼记·月令》注曰:‘昔 周公 作时训,定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则气候之起,始于 太昊 ,而定于 周公 也。’” 宋 陆游 《园中书触目》诗:“气候今年晚,浓霜始此回。” 清 宋荦 《〈明遗民诗〉序》:“然譬诸霜雁叫天,秋蛩吟野,亦气候所感使然。”
(2).指云气等变化。古代多据此来预测吉凶。《三国志·蜀志·周群传》:“ 羣 少受学於 舒 ,专心候业……常令奴更直於楼上视天灾,纔见一气,即白 羣 , 羣 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晋书·艺术传·戴洋》:“ 侃 薨,征西将军 庾亮 代镇 武昌 ,復引 洋 问气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文穆 ﹞郡户曹史,徵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候,擢拜侍中右中郎将。” 唐 刘禹锡 《边风行》:“将军占气候,出号夜飜营。”
(3).指天气。 南朝 宋 谢惠连 《石壁精舍还湖中》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九夏苦炎烈,入伏气候恶,况兹大旱时,其酷甚炮烙。” 明 唐顺之 《游遵化汤泉》诗:“絶塞逢秋已觉凉,此中气候讶非常。” 清 吴瞻泰 《过虎村上芙蓉岭》诗:“山深异气候,四月流澌水。”
(4).比喻结果、成就、前途。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故此就在万山之中,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训养二十餘年,方纔成了气候。”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从戊戌算来,也有二十年了,我们学人家的声光化电,多少还有点样子,惟独学到典章政法,却完全不成个气候,这是什么缘故呢?”
(5).指书画或诗文的气韵、风格。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第一品》:“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希逸 诗气候清雅,不逮於 王 袁 ,然兴属閒长,良无鄙促也。” 唐 元稹 《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咏词调有古时人气候。” 宋 刘克庄 《江西诗派小序》:“气候急刻,不能闲退。”
(6).指人的神态风貌。《三国志·吴志·朱然传》:“ 然 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军器,餘皆质素。”《太平广记》卷四九○引《东阳夜怪录》:“ 苗十 气候哑吒,凭恃羣亲,索人承事。”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岁朝贺节,有棉袍纱套者,不维气候迥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异。”
词语解释:火候  拼音:huǒ hòu
(1).烹饪时火力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酒食》:“ 贞元 中,有一将军家出饭食,每説物无不堪喫,惟在火候,善均五味。” 宋 苏轼 《猪肉颂》:“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士人·金华二名士》:“﹝ 吴少君 ﹞孤介有洁癖……炊饭择好米,自视火候。”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口味咸淡,火候文烈,只要经她的手,便刚好恰当,最合适于我。”
(2).指方士炼丹的功候。 唐 白居易 《天坛峰下赠杜录事》诗:“河车九转宜精鍊,火候三年在好看。”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汞铅丹灶,能平善消,火候最难调。”《西游记》第七回:“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 老君 的火候俱全。”
(3).比喻道德、学问、技艺等修养工夫的成熟。 清 黄宗羲 《〈钱退山诗文〉序》:“以才识涵濡藴蓄,更当俟之以火候。”《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 杨朔 《黄海日出》:“她们四发四中,摧毁了四辆坦克靶,武艺可算练到火候。”
(4).比喻紧要的时机。《孽海花》第三十回:“ 三儿 暗忖那话儿来了,但是我不可卤莽,便把心事露出,火候还没有熟呢。”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现在,听说已到组织团体的火候了。”
词语解释:节候  拼音:jié hòu
时令气候。《南齐书·褚炫传》:“从 宋明帝 射雉,至日中,无所得…… 炫 独曰:‘今节候虽适,而云露尚凝,故斯翬之禽,骄心未警。’” 唐 刘商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诗:“重阳秋雁未啣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水浒传》第九三回:“ 宋先锋 準备出东郊迎春,因这日子时正四刻,又逢立春节候。” 潘漠华 《人间》:“天气寒冷下去,后来雨也不飞,风也不刮,只是冻云漫天的凝寒的冬天节候。”
词语解释:应候  拼音:yìng hòu
(1).顺应时令节候。 晋 陆云 《寒蝉赋》序:“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进贺冬银乳白身状》:“黄鐘应候,白琯舒和。” 明 俞安期 《望海》诗:“日日潮来长应候,似应西答百川朝。”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及二三月,众花应候而发,而冬花已憔悴。”
(2).应接侍候。《红楼梦》第七二回:“这是奶奶日间操心,惦记应候宫里的事。”
词语解释:物候  拼音:wù hòu
动植物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的周期现象。泛指时令。《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简文帝 《晚春赋》:“嗟时序之迴斡,叹物候之推移。”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 楚 俗物候晚,孟冬纔有霜。” 清 史麟 《台城路·秋晚泛舟》词:“澹月襟怀,新晴物候,底事吟情潦草。” 陈去病 《晚抵丰镇》诗:“平畴弥望息边尘,蔬果駢闐物候新。”
词语解释:迎候  拼音:yíng hòu
谓先期出迎,等候到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待人不得,又来迎候。” 唐 韩愈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诗:“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 蔡州 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壮节王公传》:“按部过 淄川 ,父老迎候,公下车慰谢。”
词语解释:春候  拼音:chūn hòu
(1).春日的气候。 唐 杜牧 《雪中书怀》诗:“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巵。”《宋史·吴奎传》:“今冬令反燠,春候反寒,太阳亏明,五星失度。”
(2).指春季的节气。 唐 谢观 《初雷启蛰赋》:“启一声於春候,知万类之奋迅。” 宋 梅尧臣 《送张叔展北归》诗:“ 江 南春候早,水暖野芹生。”
词语解释:风候  拼音:fēng hòu
(1).风物气候,亦偏指气候。 唐 王勃 《春思赋》:“ 蜀川 风候隔 秦川 ,今年节物异常年。”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 江州 风候稍凉,地少瘴癘。” 清 黄景仁 《舟夜寒甚排闷为此》诗:“春江异风候,今昔变炎凉。” 李广田 《雀蓑记·山水》:“他们常常想到些远方的风候,或者是远古的事物,那是梦想,也就是梦忆。”
(2).时节;时令。 唐 刘禹锡 《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诗:“鹰至感风候,霜餘变林麓。”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而 嶠南 风候素乖伪,至是殊正。” 明 苏祐 《九日》诗:“落木惊风候,淹留感岁华。”
(3).风向。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相风旌》:“五王宫中,各於庭中竪长竿,掛五色旌於竿头。旌之四垂,缀以小金铃,有声,即使侍从者视旌之所向,可以知四方之风候也。”
词语解释:等候  拼音:děng hòu
等待。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十四:“脩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等候大家来院里,看教鸚鵡念新诗。”《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桑麻失利,只得畜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徵役钱。”《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学士今番跋涉忒大,贫僧不得相随,只在 东京 等候。”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日间随行,碍人耳目,晚间请在 塔湾 等候。”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住在 天津 英 租界,等候一天,买到一张怡和洋行开往 上海 的轮船票,从租界码头上了船。”
词语解释:相候  拼音:xiāng hòu
等候。《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李八百 道:‘我数合与你同升,故在此相候。’”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天气大热,我也不在书店相候了。”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只要请先生指定一个日期及时间(下午),我当案时在内山书店相候。”
词语解释:斥候  拼音:chì hòu
亦作“ 斥堠 ”。
(1).侦察;候望。《史记·李将军列传》:“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司马贞 索隐:“ 许慎 注《淮南子》云:‘斥,度也。候,视也,望也。’”《北史·莫多娄贷文传》:“以轻骑一千,军前斥堠,死於 周 军。” 唐 元稹 《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又明於斥候,善揣敌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谨斥堠,严巡逻,守御遂固。”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而果也斥候於不及防之地,齎不及防之警报至。”
(2).指侦察、候望的人。《左传·襄公十一年》:“纳斥候,禁侵掠。”《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復远遣斥候,观相径要,欲图 寿春 , 权 以为不可。”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渡江击楫》:“ 江 阳空阔,谨防斥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斥堠言贼十餘万,后追甚迫。”
(3).用以瞭望敌情的土堡。 明 尹耕 《紫荆关》诗:“斥堠直通沙磧外,戍楼高并朔云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食顷,隐隐闻斥堠下有人絮语。” 谢雪畴 《“老虎团”的结局》:“这两个土堆,本是古代战争烽火中斥堠的遗址。”
(4).指大船上用以瞭望的小屋。《释名·释船》:“五百斛以上还有小屋曰斥候,以视敌进退也。”
词语解释:烽候  拼音:fēng hòu
亦作“ 烽堠 ”。
(1).烽火台。《东观汉记·郭伋传》:“ 伋 知 卢芳 夙贼,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以结寇心。”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邮亭一萧索,烽候各崎嶇。”《明史·刘荣传》:“请於 金线岛 西北 望海堝 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
(2).指战火。 清 高其倬 《和许子逊中秋风雨后看月原韵》:“ 三吴 烽堠静,弦管自年年。”
词语解释:雨候  拼音:yǔ hòu
下雨的征兆。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苏州 贞元 中,有义师状如风狂……垢面不洗,洗之輒雨, 吴中 以为雨候。”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占雨石》:“学士 苏頲 有锦纹花石,鏤为笔架,尝置於砚席閒,每天欲雨,即此石架津出如汗,逡巡而雨。 頲 以此常为雨候。”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海州 朐山 ,俗言 朐山 戴帽即雨,盖谓云出覆冒其上为雨候。”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广成祠 在山麓,其巔有洞穴如盎,每将风雨,则一白犬自穴出。田夫以为雨候。”
词语解释:西候  拼音:xī hòu
(1).秋天的季候。 唐 王勃 《秋日别王长史》诗:“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2).西边的亭站。旧时送别之处。 隋 尹式 《送晋熙公别》诗:“西候追 孙楚 ,南津送 陆机 。” 唐 杜甫 《秋日送石首薛明府》诗:“南征为客久,西候别君初。” 仇兆鳌 注:“候,亭也。”
词语解释:只候  拼音:zhī hòu
同“ 祗候 ”。 宋 时官名。 元 明 时亦指官府衙役。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下马关 秪候都臺役隶,籤上名姓多四五字者,皆降虏子孙也。”参见“ 祗候 ”。
词语解释:祗候  拼音:zhī hòu
(1).恭侯。 唐 张鷟 《游仙窟》:“承闻此处有神仙之窟宅,故来祗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曲折十餘里,始至公主第,下骑祗候。”
(2).职官名。 宋 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 元 代各省、路、州、县分别设祗候若干名,为供奔走驱使的衙役。 元 明 亦指官府衙役,势家仆从头目。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不敢久停久住,祗候将马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见一簇人闹,祗候,你看是甚么人?”参阅《宋史·职官志六》
词语解释:边候  拼音:biān hòu
(1).边吏;边守。《韩非子·说林上》:“ 子胥 出走,边候得之, 子胥 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王先慎 集解:“候,吏也。《吴越春秋》作‘关吏欲执之’。”《陈书·高祖纪上》:“三山 獠 洞,八角 蛮 陬,逖矣水寓之乡,悠哉火山之国, 马援 之所不届, 陶璜 之所未开,莫不惧我王灵,争朝边候。”
(2).古代边境上伺望侦察的土堡,哨所。《南齐书·孔稚珪传》:“ 建元 之初,胡尘犯塞, 永明 之始,復结通和,十餘年间,边候且息。” 唐 长孙佐辅 《陇西行》:“早晚边候空,归来养羸卒。” 宋 张方平 《河北都转运使工部郎中张昷之可兵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三司户部副使》:“今边候多警,戎车未脱,凡物才之充屈,生齿之耗登。”
(3).边境的侦察人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时 吠舍釐王 闻 频毘娑罗王 野处 寒林 ,整集戎旅,欲袭不虞。边候以闻,乃建城邑。”
(4).边地的时令节气。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
词语解释:明候  拼音:míng hòu
加强警戒。候,斥候。《后汉书·南匈奴传》:“伏念先父归 汉 以来,被蒙覆载,严塞明候,大兵拥护,积四十年。”
词语解释:律候  拼音:lǜ hòu
谓律管候气。 唐 罗让 《闰月定四时》诗:“律候行宜表,阴阳运不欺。”《旧唐书·音乐志三》:“律候新风,阳开初蛰。”参见“ 候气 ”。
词语解释:候气  拼音:hòu qì
占验节气的变化。古人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据此,可预测节气的变化。《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律管候气》:“ 北齐 神武 霸府田曹参军 信都芳 ,世号知音,能以管候气。”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词语解释:伺候  拼音:cì hou
(1).即斥候。军中派出侦察敌情的人。亦指侦察。《六韬·农器》:“ 太公 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櫓也;锄耰之具,其矛戟也……牛马所以转输粮用也,鸡犬其伺候也。”《东观汉记·臧宫传》:“ 越 人伺候者,闻车声不絶而门限断,以 汉 兵大来,乃奉牛酒劳军,由是遂安。”
(2).窥伺;窥测。《南史·朱异传》:“而贪财冒贿,欺罔视听,以伺候人主意,不肯进贤黜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豹直》:“如藏伏之豹,伺候待搏。”《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 刘隗 雅习文史,善伺候 睿 意,故 睿 特亲爱之。”
(3).守候观望。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虞德 ﹞乃具以语 蛮 ,於是相与执杖伺候。须臾虎至,即格杀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占者,覘也。星辰飞伏,伺候乃见。”《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
(1).供使唤;在身边服侍;照料。《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须臾便有礼部衙门人来伺候,伏侍去到鸿臚寺报了名。”《红楼梦》第五五回:“这不是我们常用的茶,原是伺候姑娘们的。” 谢冰心 《斯人独憔悴》:“五六个仆役,出来进去的伺候着。”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您岁数大了,我们都该伺候您!” 浩然 《艳阳天》第八二章:“老饲养员这几天真是控空了心思伺候牲口。”
(2).备办待用;准备。《水浒传》第九九回:“却説 卞祥 伺候兵符,挑选军马,盘桓了三日。”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七月初七日七夕节……兵仗局伺候乞巧针。” 周信芳 《鸿门宴》第十二场:“ 项羽 :‘亚父休要多言,我自有主意。--溶墨伺候。’”
(3).等待;等候。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 廖仲恺 《国民的努力》:“那飞似的光阴,一转眼又成过去,决不会慢慢地伺候我们。” 周信芳 《鸿门宴》第八场:“ 曹参 :‘今有 赵高 差 訚乐 前来,现在营外伺候。’”
(4).杂役;衙役;当差的。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曳剌云]洒家是 吉阳县 伺候,教小人接新官去。”
词语解释:腊候  拼音:là hòu
犹言寒冬时节。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诗:“行当腊候晚,共惜岁阴残。” 前蜀 韦庄 《颍阳县》诗:“树老风声壮,山高腊候浓。” 宋 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岁律峥嶸腊候深,一天风雪卷愁阴。”
词语解释:潮候  拼音:cháo hòu
定期而至的潮水的涨落。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潮候歌》:“ 浙江 潮候,四季不同。”
词语解释:祗候  拼音:zhī hòu
(1).恭侯。 唐 张鷟 《游仙窟》:“承闻此处有神仙之窟宅,故来祗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曲折十餘里,始至公主第,下骑祗候。”
(2).职官名。 宋 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 元 代各省、路、州、县分别设祗候若干名,为供奔走驱使的衙役。 元 明 亦指官府衙役,势家仆从头目。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不敢久停久住,祗候将马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见一簇人闹,祗候,你看是甚么人?”参阅《宋史·职官志六》
词语解释:霜候  拼音:shuāng hòu
下霜季节。 清 曹寅 《看西廊秋叶》诗之二:“锦窝人易嬾,霜候雁频差。”
词语解释:亭候  拼音:tíng hòu
亦作“ 亭堠 ”。 古代边境上用以瞭望和监视敌情的岗亭、土堡。《后汉书·南匈奴传》:“﹝朝廷﹞增缘边兵郡数千人,大筑亭候,修烽火。” 唐 张说 《王氏神道碑》:“亭候恃其长城,庙堂赖其神将。” 宋 司马光 《塞上》诗之二:“旌旗遥背水,亭堠远依山。” 清 曹寅 《驯鹭亭放舟》诗:“隔岸无亭堠,依人只鷺鷥。”
词语解释:届候  拼音:jiè hòu
届时。 宋 王禹偁 《谢赐御制月诗表》:“当中秋之届候,翫素月之流空。”
词语解释:尉候  拼音:wèi hòu
(1).古代守边的都尉与伺敌的斥候。 汉 扬雄 《解嘲》:“今大 汉 左 东海 ,右 渠搜 ,前 番禺 ,后 椒涂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一尉候於西东,合车书於南北。”
(2).借指边境。《北史·隋纪上》:“七德既敷,九歌已洽,尉候无警,遐邇肃清。”
词语解释:占候  拼音:zhàn hòu
(1).视天象变化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后汉书·郎顗传》:“能望气占候吉凶。”《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帝( 杨广 )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 萧后 曰:‘外间大有人图儂,然儂不失为 长城公 ,卿不失为 沉后 ,且共乐饮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创支干生尅之论,著日时吉凶之言,甚至藉以推测,用之占候。”
(2).指根据天象变化预测自然界的灾异和天气变化。 汉 王充 《论衡·谴告篇》:“夫变异自有占候,阴阳物气自有始终。”《明史·梁梦龙传》:“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行,自可无虞。”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凡海洋占候,云合风生,雷鸣风止。”
词语解释:异候  拼音:yì hòu
异常的气候。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忽遇北风晨起,薄寒中体,则肌革瘮懍……怵惕以为异候,意绪殆非中国人。” 清 黄景仁 《江口晚步值雨》诗:“水国风烟多异候,殊方咫尺得迷津。”
词语解释:景候  拼音:jǐng hòu
节令;物候。《陈书·高祖纪下》:“景候昭华,人祇允庆。” 唐 白居易 《题天竺南院赠闲元旻清四上人》诗:“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餘春。” 唐 栖白 《寿昌节赋得红云表夏日》:“景候融融阴气潜,如峯云共火相兼。”
词语解释:状候  拼音:zhuàng hòu
(1).情况,状态。 唐 韩愈 《南山诗》:“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2).指症状,症候。 唐 李绅 《江亭》诗:“今日病身悲状候,岂能埋骨向炎荒。”
词语解释:蚕候  拼音:cán hòu
蚕事方兴之征候。《禽经》:“商庚,夏蚕候也。” 张华 注:“此鸟鸣时,蚕事方兴,蚕妇以为候。”
词语解释:移候  拼音:yí hòu
巡回防查。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輦路千门,王城九轨。式道移候,司方迴指。”
词语解释:常候  拼音:cháng hòu
固定的物候。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非若天地有常候,山川有定止也。” 唐 白居易 《桐花》诗:“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关 西西风则雨,东风则晴,皆以为常候。”
词语解释:岁候  拼音:suì hòu
一年的时节。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岁候初过半,荃蕙岂久芬?” 唐 张仲素 《反舌无声赋》:“配鸣鳩之拂羽,备岁候于三百六旬。” 明 李东阳 《游朝天宫慈恩寺》诗序:“而今岁候差晚,所至菊未花。”
词语解释:麦候  拼音:mài hòu
麦熟季节。指农历四五月间。 南朝 齐 谢朓 《出夏馆》诗:“麦候始清和,凉雨销炎燠。” 北齐 邢邵 《齐韦道逊晚春宴》诗:“日斜宾馆晚,风轻麦候初。”
词语解释:门候  拼音:mén hòu
守门之官。《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候。” 颜师古 注:“门候,主候时而开闭也。”《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布 ( 吕布 )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隻戟, 布 言:‘诸君观 布 射戟小支。’”《晋书·石勒载记下》:“ 永昌门 门候 王假 欲收捕之。”
词语解释:人候  拼音:rén hòu
监视者。《北史·隋房陵王勇传》:“帝惑之,遂疏忌 勇 。迺於 玄武门 达 至德门 量置人候,以伺动静,皆随事奏闻。”
词语解释:看候  拼音:kàn hòu
(1).照看;察看情况。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作春酒法﹞但取味足而已,不必要止十石。然必须看候,勿使米过,过则酒甜。”
(2).诊视病情。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医人看候,皆言客风在表耳。”
词语解释:侦候  拼音:zhēn hòu
侦察;侦探。《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招 既教民战陈,又表復 乌丸 五百餘家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金史·乌古论长寿传》:“统军司募人侦候 临洮 消息, 长寿 应募,馘二人,擒一人,问得 临洮 及 夏 兵事势。”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而属夷一二不逞者又为之侦候乡导,是以 辽 之前屯, 蓟 之 滦 东,其患日寻而不息也。”
词语解释:探候  拼音:tàn hòu
(1).侦察;打听。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轻战》:“探候不谨,与无目同。”《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出为 弘农 太守,数岁转 赵 相”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时出案行,皆豫敕督邮平水,不得令属官遣人探候,修设曲敬。” 唐 戴孚 《广异记·张守珪》:“其军校皆勤勇善鬭,每探候深入,颇以劫掠为事。”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寻令乡兵 赵素 等探候西贼,尚在 后可州 、 赤土岭 、 毛家坞 一带下寨未起。” 清 吴敏树 《黄特轩传》:“团事既久,貲絀不给,练营亦随停罢;但以探候约相警集而已。”
(2).看望问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六日, 秋鸿 復至,盖以生有小疾及穿窬窥伺,故频来探候。”
词语解释:三候  拼音:sān hòu
中医术语。候脉时,以指测寸、关、尺三处脉搏,每处均可分为浮、中、沉三种脉象,谓之三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生死,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王冰 注:“三部之内,经隧由之,故察候存亡,悉因於是。” 晋 杨泉 《物理论》:“名医达脉者,求之寸口三候之间,则得之矣。”
词语解释:证候  拼音:zhèng hòu
(1).气象;天象。《晋书·天文志上》:“ 张平子 、 陆公纪 之徒,咸以为推步七曜之道,以度历象昏明之证候,校以四八之气。”
(2).犹征象。 元 贯云石 《醉高歌过喜春来·题情》曲:“看时节偷眼将人溜,送与人些风流证候。”
(3).症状。 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后百一方〉序》:“撰《效验方》五卷,具论诸病证候,因药变通。”《全元散曲·赏花时》:“卧枕着牀染病疾,梦断魂劳怕饮食,不索请名医,沉吟了半日,这证候儿敢蹺蹊。” 胡适 《慈幼的问题》:“顺利的生产有时还不免危险,稍有危难的证候便是有百死而无一生。”
词语解释:远候  拼音:yuǎn hòu
远方之斥候。《六韬·奇兵》:“长关远候,暴疾谬遁者,所以降城服邑也。”参见“ 斥候 ”。
词语解释:斥候  拼音:chì hòu
亦作“ 斥堠 ”。
(1).侦察;候望。《史记·李将军列传》:“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司马贞 索隐:“ 许慎 注《淮南子》云:‘斥,度也。候,视也,望也。’”《北史·莫多娄贷文传》:“以轻骑一千,军前斥堠,死於 周 军。” 唐 元稹 《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又明於斥候,善揣敌情。”《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谨斥堠,严巡逻,守御遂固。”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而果也斥候於不及防之地,齎不及防之警报至。”
(2).指侦察、候望的人。《左传·襄公十一年》:“纳斥候,禁侵掠。”《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復远遣斥候,观相径要,欲图 寿春 , 权 以为不可。”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渡江击楫》:“ 江 阳空阔,谨防斥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斥堠言贼十餘万,后追甚迫。”
(3).用以瞭望敌情的土堡。 明 尹耕 《紫荆关》诗:“斥堠直通沙磧外,戍楼高并朔云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食顷,隐隐闻斥堠下有人絮语。” 谢雪畴 《“老虎团”的结局》:“这两个土堆,本是古代战争烽火中斥堠的遗址。”
(4).指大船上用以瞭望的小屋。《释名·释船》:“五百斛以上还有小屋曰斥候,以视敌进退也。”
词语解释:卦候  拼音:guà hòu
《易》卦与节候相配,称为卦候。《后汉书·张衡传》:“且律歷、卦候、九宫、风角,数有徵效,世莫肯学,而竞称不占之书。” 唐 吕岩 《赠乔二郎》诗:“水火都来两半间,卦候翻成天地泰。”《新唐书·历志三上》:“自《太初》《麟德》,历有二十三家,与天虽近而未密也。至 一行 ,密矣……其五《卦候议》曰:‘七十二候,原于 周公 《时训》《月令》虽颇有增益,然先后之次则同。自 后魏 始载于历,乃依《易轨》所传,不合经义。今改从古。’”参见“ 卦气 ”。
词语解释:卦气  拼音:guà qì
(1).以《易》六十四卦与四时、月令、气候等相配之法。相传 文王 序《易》,以《坎》《离》《震》《兑》为四时卦,其二十四爻分主二十四节气。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配十二地支,为十二月消息卦,其七十二爻分主七十二候。其余四十八卦,分布十二月,每月加消息卦共五卦,分配君臣等位,其三十爻,以配一月日数。凡此,统称之为卦气。其说出自 汉 孟喜 、 京房 等。参阅 清 庄存与 《卦气解》
(2).术数家用八卦配《洛书》数,本于阳卦奇、阴卦偶之说,以奇偶分阴阳,也叫卦气。
词语解释:逻候  拼音:luó hòu
(1).巡逻侦察;巡察稽查。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兄瑾言治绥阳谷书》:“有 绥阳 小谷,虽山崖絶险,谿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 章炳麟 《五无论》:“今法令滋章,其所庇仍在强者,贫民以为盗受诛,寧止亿兆,其或逻候森严,不得恣意,则转死於煤坑中耳。”
(2).指边境侦察敌情的哨所、土堡。候,“ 堠 ”的古字。《北史·獠传》:“ 始欣 谋将南叛。 始欣 族子 愷 时为 隆城 镇将,密知之,严设逻候,遂禽 梁 使人,并封 始欣 詔书、铁券、刀剑、衣冠之属,表送行臺。” 宋 文同 《豳州》诗:“逻候不惊烽燧息,高原闲猎旧将军。”
词语解释:进候  拼音:jìn hòu
谓文件进呈听候审批。 清 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卷九:“奉諭禁止,以杜洩漏揣摩之弊,命读卷官於殿试前一日密拟八条,进候钦定四条,然后撰策问。”
词语解释:驿候  拼音:yì hòu
指驿站。《新唐书·李吉甫传》:“ 吉甫 曰:‘ 回鶻 能为我寇,当先絶和而后犯边,今不足虞也。’因请 夏州 至 天德 復驛候十一区,以通缓急;发 夏州 精骑五百屯 经略 故城,以护 党项 而已。”
词语解释:徒候  拼音:tú hòu
徒卒候吏。泛指地位低下的吏卒。 晋 陆机 《吴大司马陆公诔》:“礼交徒候,敬睦白屋。”
词语解释:里候  拼音:lǐ hòu
见“ 里堠 ”。
词语解释:里堠  拼音:lǐ hòu
亦作“ 里候 ”。 古时道旁分程记里所设的土堆,犹今之里程碑。《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自 幽州 至此无里候,其所向不知为南北。” 宋 苏轼 《华阴寄子由》诗:“里堠消磨不禁尽,速携家餉劳驂騑。”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州郡方域·里路》:“按 黄帝 游幸天下,而车以记里,疑道路之纪以里堠,起 轩辕 时也。”《辽史·地理志三》:“自此入山,詰曲登陟,无復里堠,但以马行记日,约其里数。”
词语解释:坐候  拼音:zuò hòu
坐着等候。《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老爷 因为自己是个父辈相交,便叫公子陪过去,説声‘恕不奉陪了’,便在棚里坐候。”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位起家立业的祖先,创下了一条规矩:体己的亲友们都照例请到此地来坐候。”
词语解释:听候  拼音:tīng hòu
注意等候。多用于官府或上级的决定。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其於理合放而於条未有明文者,即且令本州权住催理,听候指挥。”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他是原告,不必问他,着他随衙听候。” 明 唐顺之 《请游兵疏》:“近该兵部题覆 山西 巡抚之奏,特留此一枝兵,听候海上消息。”《红楼梦》第一○五回:“且请众位府上亲友各散,独留本宅的人听候。” 孙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二二章:“把一个团的全部人枪,‘拉’到 大清河 边的 茫茫口 ,听候上级的命令。”
词语解释:伫候  拼音:zhù hòu
(1).肃立敬候。《旧唐书·陈少游传》:“ 濠 寿 舒 庐 ,寻令罢垒,韜戈卷甲,佇候指挥。”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电四通》之二:“餘不一一,佇候相见。”
(2).泛指等候。 萧乾 《海伦、斯诺如是说》:“ 海伦 也在佇候我们,所以很快她就微笑地张开了双臂由树丛中出现了。”
词语解释:体候  拼音:tǐ hòu
身体状况。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昨晚见与小监簿书,知体候不安。”
词语解释:军候  拼音:jūn hòu
(1).古代军官名。《汉书·李陵传》:“会 陵 军候 管敢 为校尉所辱,亡降 匈奴 。”《后汉书·百官志一》:“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
(2). 唐 时专指主军纪的军官。 唐 孙樵 《寓汴观察判官书》:“由是军候得侵绳平民,鞫讯授辞,往往狱至数百,不以时省,以故平民益畏军候。”《新唐书·段秀实传》:“时公廪竭,县吏不知所出,皆逃去,军輒散剽, 孝德 不能制。 秀实 曰:‘使我为军候,岂至是邪?’”
(3).指军情。 唐 法振 《送常大夫赴朔方》诗:“关山今不掩,军候鸟先知。”
词语解释:愆候  拼音:qiān hòu
失时。 唐 李德裕 《论九宫贵神坛状》:“累年以来,水旱愆候。”《新唐书·张廷珪传》:“而顷阴阳愆候,九穀失稔, 关 辅 尤剧。” 宋 曾巩 《代曾侍中乞退札子》:“臣近三上表……以阴阳不调,雨雪愆候,乞欲免黜。”
词语解释:形候  拼音:xíng hòu
形势;情况。《宋书·刘勔传》:“臣又以为开立驛道,据守坚城,观其形候,不似蹙弱。” 唐 张九龄 《敕安西节度王斛斯书》:“今秋此贼形候如何?善须防之,勿使侵軼。”
词语解释:征候  拼音:zhēng hòu
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 郁达夫 《迷羊》五:“电灯亮起来了,远远传来的旅馆前厅的杂沓声,大约是开晚饭的征候。”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敌人对我 白云岭 战略要点展开大规模进攻的征候越来越明显了。”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瓦斯灯苗发了红,不似先前那么雪亮了,这是天明的征候。”
词语解释:过候  拼音:guò hòu
拜访。《后汉书·王良传》:“时司徒史 鲍恢 以事到 东海 ,过候其家,而 良 妻布裙曳柴,从田中归。”
词语解释:伏候  拼音:fú hòu
俯伏等候。下对上的敬词。《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有 韩国 使命见在朝门下,愿见吾王,未敢擅便,伏候圣旨。”
词语解释:阴候  拼音:yīn hòu
梦中出现的征兆。 汉 王充 《论衡·纪妖》:“卧梦为阴候,觉为阳占。”
词语解释:六候  拼音:liù hòu
谓六种占梦之法。《列子·周穆王》:“觉有八徵,梦有六候……奚谓六候?一曰正梦,二曰蘁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此六者,神所交也。” 张湛 注:“候,占也。” 明 陶望龄 《述志赋》:“聊假寐而宴息兮,发六候於精诚。” 清 周亮工 《仪封曹白公进士冠日梦予过访赋此以答白公》:“六候空占一夜话,五旬实际数行书。”参见“ 六梦 ”。
词语解释:六梦  拼音:liù mèng
古代把梦分为六类,根据日月星辰以占其吉凶。《周礼·春官·占梦》:“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清 曹寅 《广陵同人多和不寐诗再迭前韵》:“六梦纷紜倦考讎,灯窗自视息休休。”
词语解释:疆候  拼音:jiāng hòu
边境上的候人。 宋 曾巩 《成卓阁门祗候制》:“尔处徼巡之任,能练达人情,辑寧疆候。守边之臣,称尔之材,谓难代易。”参见“ 候人 ”。
词语解释:候人  拼音:hòu rén
(1).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姦盗,或迎送宾客的官员。《诗·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周礼·夏官·司马》:“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 郑玄 注:“道治,治道也……禁令,备姦寇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今 郑 不率,寡君使羣臣问诸 郑 ,岂敢辱候人?”《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 韦昭 注:“道宾至於朝,出送之於境也。”
(2).斥候。军中侦伺敌情者。《管子·侈靡》:“候人不可重也。” 郭沫若 等集校:“重,亦‘动’字,古金文以童、重为‘动’。‘候人不可动’者言斥候之人不可擅离其岗位。” 唐 张九龄 《敕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近勅彼军与 天山 计会,当审观事势,远著候人。”《金史·太祖纪》:“ 辽懿州 节度使 刘宏 以户三千并 辽 候人来降。”
词语解释:刺候  拼音:cì hòu
刺探侦察。《汉书·陈咸传》:“时 槐里 令 朱云 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 咸 素善 云 , 云 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 云 从 咸 刺探伺候事之轻重, 咸 因教令上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馆伴者谓 拯 曰:‘ 雄州 新开便门,乃欲诱纳北人以刺候疆事乎?’”
词语解释:症候  拼音:zhèng hòu
(1).疾病。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我害的病,不阴不阳,发寒发热,不如是甚么症候。”《说岳全传》第十三回:“令尊不知害的什么症候?如今却在何处?” 郭沫若 《沸羹集·〈才力·命〉》:“治疗这种症候,在现代是极其平常的事了,只消把扁桃腺割掉,孩子便会聪明起来。”
(2).毛病。 明 王守仁 《寄杨仕德书》:“大抵忘己逐物,虚内事外,是近来学者时行症候。” 明 李贽 《道教钞小引》:“若一息不铭刻,则骄气作,态色著,淫志生,祸至无日矣。余老且死,犹时时犯此症候,几为人所鱼肉。”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好几个满肚子恶意的所谓批评家,竭力搜索,都寻不出我的真症候。”
(3).症状。 杨朔 《模范班》:“他停下手,急忙跑过来,扒开牛嘴看看,又细细地各处端量一阵,不见什么特别的症候,知道只是牛刚吃饱,赶得太快,肚子一时痛起来。”
(4).方言。风险。如:别处找宿去吧,俺没闲屋,当家的出外,不担症候。
词语解释:关候  拼音:guān hòu
(1).设立在要道上供守望用的城堡。 汉 刘向 《列女传·珠崖二义》:“关候士吏搜索得珠十枚於继母镜奩中。”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又界上严立关候,杜废间蹊。”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一:“关候日辽絶,如何附行旅。”
(2).候关之吏。《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震 入 吴 界,移关候曰:‘…… 震 以不才,得充下使,奉聘叙好,践界踊跃,入则如归。’”
词语解释:失候  拼音:shī hòu
(1).错过适当的时刻。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但候麴香沫起,便下酿。过久,麴生衣,则为失候;失候,则酒重钝,不復轻香。”
(2).失于问候;失于迎侯。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哥哥,只因多事,失候起居。”《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邓九公 道:‘原来老弟倒枉驾先到舍下?只是我多多失候,越发不安了。’”
词语解释:觇候  拼音:chān hòu
窥视;侦察。《后汉书·独行传·陆续》:“ 续 母远至京师,覘候消息。”《周书·达奚武传》:“ 太祖 进图 弘农 ,遣 武 从两骑覘候动静。”《隋书·庶人秀传》:“我有不和,汝便覘候,望我不起,便有异心。”《旧唐书·职官志三》:“都护之职,掌抚慰诸蕃,辑寧外寇,覘候姦譎,征讨携贰。”
词语解释:诊候  拼音:zhěn hòu
察病候脉,诊断病情。《晋书·齐王冏传》:“初, 攸 有疾, 武帝 不信,遣太医诊候,皆言无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郑云逵 与 王彦伯 邻居,尝有客来求医,误造 云逵 门。 云逵 知之,延入与诊候曰:‘热风颇甚。’” 元 欧阳玄 《送镏仲宾归安成诗序》:“去冬,予以病告老归 瀏上 ,客有荐 刘君 仲宾 为予诊候。问之 仲宣 ,乃 伯氏 也。”
词语解释:测候  拼音:cè hòu
观测天文与气象。《宋书·律历志下》:“《乾象》之弦望定数,《景初》之交度周日,匪谓测候不精,遂乃乘除翻谬,斯又历家之甚失也。”《隋书·天文志上》:“古歷,五星并顺行。 秦 歷始有金、火之逆…… 汉 初测候,乃知五星皆有逆行。”《清史稿·天文志一》:“ 高宗 又以旧记星纪,间有疏漏,御製璣衡抚辰仪,重加测候。”
词语解释:拜候  拼音:bài hòu
问候的敬词。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九:“拂拭贫士席,拜候丞相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顾主事 ﹞因往 江 家拜候,就传女儿消息, 江 家喜从天降。”《廿载繁华梦》第七回:“过了几天,只见关里册房 潘子庆 拜候, 周庸祐 接进坐下。”京剧《白蛇传》第三场:“原来小娘子住在 曹祠 附近,小生改日定当登府拜候。”
词语解释:台候  拼音:tái hòu
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冬序始寒,不审台候动止何似?”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比日履兹微凉,台候何似?”
词语解释:端候  拼音:duān hòu
专候。书信用语。谓特地写信问候。
词语解释:警候  拼音:jǐng hòu
(1).警戒,守望。《隋书·元谐传》:“ 突厥 不知山川,何能警候!”
(2).指古代边境的哨所。《隋书·天文志上》:“轩辕西四星曰爟,爟者烽火之爟也,边亭之警候。”
词语解释:致候  拼音:zhì hòu
表示问候。多用于书信中。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斐君兄 均此致候不另。”
词语解释:谍候  拼音:dié hòu
侦察。 南朝 梁简文帝 《与衡山侯恭手令》:“谍候惟远,箱庾惟积。”
词语解释:谒候  拼音:yè hòu
恭迎问候。《后汉书·赵咨传》:“之官,道经 滎阳 ,令 敦煌 曹暠 , 咨 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 咨 不为留。”
词语解释:色候  拼音:sè hòu
病人的气色和所反映的症状。《魏书·术艺传·徐謇》:“乃置诸病人於幕中,使 謇 隔而脉之,深得病形,兼知色候。”
词语解释:参候  拼音:cān hòu
(1).观察验证。《后汉书·郎顗传》:“时卒有暴风, 宗 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魏书·律历志上》:“然天道盈虚,岂曰必协,要须参候是非,乃可施用。”
(2).谓问候尊长。《周书·尉迟迥传》:“大长公主年高多病, 迥 往在京师,每退朝参候起居,忧悴形於容色。” 宋 曾巩 《到亳州与南京张宣徽启》:“始敢通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饥渴之勤。”
词语解释:侍候  拼音:shì hòu
服侍;伺候。 曹禺 《雷雨》第一幕:“倒是侍候大少爷的 张奶奶 这两天尽忙着给他捡衣裳。” 老舍 《女店员》第二幕:“我愿侍候人,可不侍候故意捣乱的。” 洪深 《劫后桃花》一二:“又见大门口停着一辆新的敞篷汽车,车夫跳下地,开了车门侍候着。”
共180,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