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共8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候虫候马候驾候卒候送候坞候视候敬
候吏候对候人候拜候车室候铨候证候教
候馆候望候谒候官候选候听候舍候徼
候雁候时候脉候景候账候台候仪候缺
候骑候正候问候者候道候司候驿候物
候火候车候长候鸟候选人候光候风地动仪候省
候潮候迎候比候谢候逻候函候接候簿
候风候气候星候蹄候场候伺候情候诇
候禽候兵候审候贺候遮候奄候楼候灰
候天候钟候府候补候诊候札候意候置

词语解释:候虫  拼音:hòu chóng
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夏天的蝉、秋天的蟋蟀等。《礼记·月令》按月记载当月的虫类,包括毛虫、羽虫、鳞虫、昆虫等。后多指昆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舞歌词》:“絃悲管清月将入,寒光萧条候虫急。” 唐 李贺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诗:“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金 元好问 《秋怀》诗:“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词语解释:候吏  拼音:hòu lì
(1).即候人。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姦盗,或迎送宾客的官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臣居 齐 荐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为县令,一人为候吏。及臣得罪……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不止。”
(2).多指驿吏。 唐 刘禹锡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诗:“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词语解释:候馆  拼音:hòu guǎn
(1).供瞭望用的小楼。《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和积。” 郑玄 注:“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
(2).泛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 唐 钱起 《青泥驿迎献王侍御》诗:“候馆扫清昼,使车出 明光 。” 宋 欧阳修 《踏莎行》词:“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轡。” 宋 苏轼 《赵州赐大辽贺兴龙节使副茶药口宣》:“既渐邇於中邦,方少安於候馆。”
词语解释:候雁  拼音:hòu yàn
亦作“ 候雁 ”。 雁属候鸟,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往来有定时,故称雁鸟为候雁。《吕氏春秋·孟春》:“候鴈北。” 高诱 注:“候时之鴈,从 彭蠡 来,北过至北极之沙漠也。”《淮南子·时则训》:“凉风至,候鴈来。”《文选·左思〈吴都赋〉》:“鶢鶋避风,候鴈造 江 。” 李善 注:“鴈应候而南来。” 唐 权德舆 《送郑秀才贡举》诗:“晚色平芜远,秋声候雁多。”
词语解释:候骑  拼音:hòu jì
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史记·匈奴列传》:“﹝单于﹞使奇兵入烧 回中宫 ,候骑至 雍甘泉 。” 司马贞 索隐引 崔浩 曰:“候,逻骑。”《后汉书·光武帝纪》:“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阵数百里,不见其后。”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 萧关 逢候骑,都护在 燕然 。”
词语解释:候火  拼音:hòu huǒ
(1).烽火。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九:“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乾。” 唐 范成大 《太师陈文恭公挽词》之二:“候火朝连夕,筹帷决纵擒。” 明 王世贞 《书庚戌秋事》诗:“传闻胡马塞回中,候火 甘泉 极望同。”
(2).候馆迎客之灯火。 唐 李郢 《送刘谷》诗:“邮亭已送轻车发,山馆谁将候火迎。”
词语解释:候潮  拼音:hòu cháo
等候涨潮。 唐 李嘉祐 《送冷朝阳及第东归江宁》诗:“ 长安 带酒别, 建业 候潮归。”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当其繫马出船,候潮待月,低徊而少妇对景,愴恨而王孙望闕,莫不捻 嶰 竹以凄楚,拨 湘 絃而激越。” 鲁迅 《二心集·习惯与改革》:“今年的禁用阴历……连 上海 的无业游民,公司雇员,竟也常常慨然长叹,或者说这很不便于农家的耕种,或者说这很不便于海船的候潮。”
词语解释:候风  拼音:hòu fēng
观测风向。《淮南子·齐俗训》“辟若俔之见风也” 汉 高诱 注:“俔,候风者也。”
词语解释:候禽  拼音:hòu qín
即候鸟。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二引 明 沐继轩 《咏临安荔枝》诗:“蛮花开佛桑,候禽罢鶗鴂。”
词语解释:候天  拼音:hòu tiān
占验天象,以卜吉凶祸福。
词语解释:候马  拼音:hòu mǎ
指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 唐 虞世南 《从军行》之二:“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
词语解释:候对  拼音:hòu duì
等候帝王召对。 唐 白居易 《早朝贺雪》诗:“待漏午门外,候对三殿里。”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令狐相国 自 吴兴 郡守授司勋郎中,未居内署,初与学士候对,便以为有宰辅之才。”
词语解释:候望  拼音:hòu wàng
(1).伺望;侦察。《墨子·备穴》:“城内为高楼,以谨候望敌人。”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主将每遣小校将数队四出,游奕候望。”
(2).指用以候望的军中哨所。《新唐书·元结传》:“ 岭南 诸州,寇盗不尽,得守捉候望四十餘屯,一有不靖, 湖南 且乱。”
(3).观望。《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 梁州 刺史 范柏年 颇著威名, 沉攸之 事起,候望形势,事平,朝廷遣 王玄邈 代之。”
(4).占候观察(星象时气)。 清 龚自珍 《平均篇》:“岁终,太师执律而告声;月终,太史候望而告气。”参见“ 候气 ”。
(5).等候盼望。 清 曾国藩 《大界墓表》:“吾……又好宾接文士,候望音尘,常愿通材宿儒,接迹吾门,此心乃快。”
词语解释:候气  拼音:hòu qì
占验节气的变化。古人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据此,可预测节气的变化。《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律管候气》:“ 北齐 神武 霸府田曹参军 信都芳 ,世号知音,能以管候气。”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词语解释:候时  拼音:hòu shí
等候时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於是自谓 陶朱 公,復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词语解释:候正  拼音:hòu zhèng
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左传·成公二年》:“司马、司空、舆帅、候正、亚旅皆受一命之服。” 杜预 注:“候正,主斥候。”《周书·尉迟迥传》:“ 隋文帝 又使候正 破六汗裒 诣 迥 喻旨。”《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周天元 如 同州 ,增候正、前驱、式道候为三百六十重,自应门至於 赤岸泽 ,数十里间,幡旗相蔽,音乐俱作。” 胡三省 注:“候正,主候望。”
词语解释:候车  拼音:hòu chē
(1).斥候之车,侦察敌情的战车。《商君书·兵守》:“三军之多,分以客之候车之数。”
(2).等车。 巴金 《灭亡》十八:“在 上海 南京路 的一个电车站上,在十几个候车的男女中间,站着 杜大心 。” 丁玲 《韦护》第一章:“候车的人都惊慌的忙乱了,搬运夫乱窜着。”
词语解释:候迎  拼音:hòu yíng
迎候;到某一地方等候迎接。《后汉书·逢萌传》:“时尉行过亭, 萌 候迎拜謁。”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乃引至一大府,有童姬百辈,候迎於门。”
词语解释:候气  拼音:hòu qì
占验节气的变化。古人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据此,可预测节气的变化。《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律管候气》:“ 北齐 神武 霸府田曹参军 信都芳 ,世号知音,能以管候气。”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词语解释:候兵  拼音:hòu bīng
(1).观察军事动态。 汉 张衡 《周天大象赋》:“北落置候兵之门,八魁建张禽之网。”《晋书·天文志上》:“北落师门一星,在羽林西南…… 长安城 北门曰北落兵,以象此也。主非常以候兵。”
(2).即候卒。侍候长官的士兵。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南丰主簿》:“遂穷搜室中,得所煮鉢, 莹 始色变。执送府讯鞫,服与候兵通,欲置药毒主翁,然后罄家貲以嫁。”
词语解释:候钟  拼音:hòu zhōng
指时钟、自鸣钟。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天主堂》:“其国俗工奇器,若……候鐘,应时自击有节。”
词语解释:候驾  拼音:hòu jià
(1).迎候帝王。《魏书·李遐传》:“ 庄帝 潜济 河 北相会。 遐 既闻 荣 推奉 庄帝 ,遂开门謁候。仍从驾南渡,及 河阴 ,为乱兵所害,时年四十二。事寧……以候驾之功封 卢乡县开国伯 。”
(2).等候出行的车马。《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镇西长史 杜预 言於众曰:‘ 伯玉 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望已高,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将何以堪其责乎?’ 瓘 闻之,不候驾而谢 预 。”
(3).恭候大驾。等候对方来临的敬语。 欧阳山 《苦斗》五七:“人家是专门约定在 翁源 候驾的么?”
词语解释:候人  拼音:hòu rén
(1).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姦盗,或迎送宾客的官员。《诗·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周礼·夏官·司马》:“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 郑玄 注:“道治,治道也……禁令,备姦寇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今 郑 不率,寡君使羣臣问诸 郑 ,岂敢辱候人?”《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 韦昭 注:“道宾至於朝,出送之於境也。”
(2).斥候。军中侦伺敌情者。《管子·侈靡》:“候人不可重也。” 郭沫若 等集校:“重,亦‘动’字,古金文以童、重为‘动’。‘候人不可动’者言斥候之人不可擅离其岗位。” 唐 张九龄 《敕北庭经略使盖嘉运书》:“近勅彼军与 天山 计会,当审观事势,远著候人。”《金史·太祖纪》:“ 辽懿州 节度使 刘宏 以户三千并 辽 候人来降。”
词语解释:候谒  拼音:hòu yè
等候谒见。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一:“ 余儔 ……吾乡诗人也。 章泉先生 雅爱之,作书,使袖访 韩仲止 ,及门,候謁甚久。”
词语解释:候脉  拼音:hòu mài
亦作“ 候脉 ”。 诊脉;诊视。《北齐书·方伎传·马嗣明》:“ 邢邵 子 大宝 患伤寒, 嗣明 为之诊,候脉。” 宋 张淏 《云谷杂记·慈恩寺》:“﹝ 长孙后 ﹞怀 高宗 将产,数日不能分娩,遂詔医博士 李洞玄 候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鍼砭》作“詔医博士 李洞玄 候脉。”
词语解释:候问  拼音:hòu wèn
讯问;问候,问安。《汉书·蒯通传》:“ 赵 武信君 不知 通 不肖,使人候问其死生。”《后汉书·黄琬传》:“时司空 盛允 有疾, 琼 遣 琬 候问。” 宋 曾巩 《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嚮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儒林外史》第一回:“ 时知县 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 危素 ,作候问之礼。”
词语解释:候长  拼音:hòu cháng
斥候之长。 汉 代边境主管侦察、报警的官员。《居延汉简甲编》第七一四片:“ 吞远 候长一,主吏七人,卒十八人。”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汉代政权严重打击奴隶主》引 居延汉 简:“候长 觻得 广昌里 公乘 礼忠 年卅。” 郭沫若 注:“‘候长’是斥候之长。”
词语解释:候比  拼音:hòu bǐ
欠缴租赋者听候官府追索责罚。比,追比。 清 张炳璿 《癸未夏日即事感怀》诗:“租吏徧乡县,鋃鐺满署前,囊头人似鬼,候比日如年。”
词语解释:候星  拼音:hòu xīng
(1).占验星象。《淮南子·兵略训》:“明於奇正,賌阴阳刑德五行,望气候星,龟策禨祥,此善为天道者也。”《汉书·天文志》:“ 元光 中,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对曰:‘星摇者,民劳也。’”
(2).指观察星象。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惟天文三家不尚占候,唯视北极,揆日候星,廿五廿六,天下莫同。”
词语解释:候审  拼音:hòu shěn
等候审理
词语解释:候府  拼音:hòu fǔ
在府中值宿的担任警卫的官员。《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候府寄隆,储端任显。” 李周翰 注:“候府,宿卫之官也。”
词语解释:候卒  拼音:hòu zú
(1).军中巡夜的士兵。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晞 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2).侍候长官的士兵。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师説 忽叱候卒退曰:‘此神御殿也!’”
词语解释:候拜  拼音:hòu bài
迎候拜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僚属悉在南门要望候拜。”
词语解释:候官  拼音:hòu guān
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都可称候官。(1)占候之官。《汉书·王莽传下》:“又候官奏月犯心前星,厥有占,予甚忧之。”(2)执掌侦伺刺探情况的官员。《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候宫千数,重罪受賕不列,轻罪吹毛发举,宜悉罢之。” 胡三省 注:“ 魏太祖 置候官,以伺察内外。”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卷七:“ 魏 有校事官,似 北魏 之候官, 明 之厰卫。”参见“ 候人 ”、“ 候者 ”。
词语解释:候景  拼音:hòu jǐng
测日影。古代测日影定时刻。景,“ 影 ”的古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予占天候景,以至验於仪象,考数下漏,凡十餘年,方粗见真数,成书四卷,谓之《熙寧晷漏》。”
词语解释:候者  拼音:hòu zhě
(1).斥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吕氏春秋·分职》:“有芻水旁者,告 齐 候者曰:‘水浅深易知: 荆 人所盛守,尽其 浅 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史记·大宛列传》:“ 匈奴 时有候者到,而希矣。”
(2).指守望巡哨者。《墨子·号令》:“候者望见乘车若骑卒道外来者,及城中非常者,言以报守。”
(3).占候天文气象者。《史记·天官书》:“夫雷电、虾虹、辟歷、夜明者,阳气之动也,春夏则发,秋冬则藏,故候者无不司之。”
词语解释:候鸟  拼音:hòu niǎo
随季节变化作定时迁徙而变易栖居地区的鸟类,如家燕、鸿雁等。 晋 陆云 《赠郑曼季往返》诗之三:“潜介渊跃,候鸟云翔。” 冰心 《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七》:“早春的天气,朝阳正暖,候鸟初来。” 峻青 《海嘨》第二章十:“深秋季节,正是候鸟南迁的时候,树丛里有着各种各样美丽奇特的候鸟。”
词语解释:候谢  拼音:hòu xiè
问候道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拜会宴客》:“致函候谢,方见精神周到。”
词语解释:候蹄  拼音:hòu tí
谓驾车之马发蹄前后相应,整齐有律。《穀梁传·昭公八年》:“车轨尘,马候蹄,揜禽旅,御者不失其驰,然后射者能中。” 范宁 注:“发足相应,迟疾相投。” 杨士勋 疏:“马候蹄,旧解四蹄皆发,后足躡前足而相伺候。”
词语解释:候贺  拼音:hòu hè
问候祝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启式》:“有候贺上臺啟数首。”
词语解释:候补  拼音:hòu bǔ
(1). 清 制,未经补实缺的官员由吏部依法选用,选定后到某部或某省听候补缺或临时委用,称为候补。《老残游记》第三回:“此人既非候补,又非投効,且还不知他有什么功名。”《清史稿·穆宗纪二》:“命 蒋益灃 以按察使候补,隶 左宗棠 军,率 楚 勇回籍。”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八:“做那里的校长这才威风呢,--但那时的名目却叫作‘总办’的,资格又须是候补道。”
(2).泛指等候递补缺额或预备取得某种资格。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知道我辈和读者,若不是现任之父,也一定是候补之父。” 茅盾 《烟云》:“我知道我的这副担子并没有人来代我挑,没有我的候补人。” 老舍 《骆驼祥子》五:“他一点没有把 祥子 当作候补女婿的意思。”如:候补委员。
词语解释:候送  拼音:hòu sòng
送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起程》:“濒行预带手本、职名单帖若干,亲友差人候送者,以便夹原帖璧还。”
词语解释:候车室  拼音:hòu chē shì
火车、长途汽车站等为方便旅客等车所设的房屋
词语解释:候选  拼音:hòu xuǎn
清 制,京官自郎中以下,地方官自道员以下,凡初由考试或捐纳入仕,以及原官因故开缺依例起复,皆须赴吏部报到,听候依法选用,称为候选。 清 李渔 《比目鱼·荣发》:“且喜乡、会两塲,俱已报捷,只是未曾补官,还在京师候选。” 清 叶名澧 《桥西杂记·顺天乡试同考官》:“ 顺治 二年,定例乡试房考,京闈用中行及候选进士。”《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他家里很有几文,不到二十岁,就报捐了个候选道。”
词语解释:候账  拼音:hòu zhàng
会账,付账。如:今天我请客,用不着你候账。
词语解释:候道  拼音:hòu dào
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付紧急情况而修筑的道路。《宋书·王僧达传》:“ 僧达 乃自候道南奔。”《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 王僧达 自候道南奔” 元 胡三省 注:“候道,伺候边上紧急之道也,今沿路列置烽臺者即候道。”
词语解释:候选人  拼音:hòu xuǎn rén
选举领导人或代表等时,按规定手续事先提名作为选举对象的人。 丁玲 《夜》:“她是妇联会的委员,现在被提为参议会的候选人。”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三:“现在我想了个变通办法,大家先提出三个候选人,然后用投票的法子,从三个人中选一个。”
词语解释:候逻  拼音:hòu luó
侦察巡逻。亦指侦察巡逻的兵卒。《新唐书·李谨行传》:“ 论钦陵 众十万寇 湟中 ,候逻不知,士樵采半散。”
词语解释:候场  拼音:hòu chǎng
等候出场
词语解释:候遮  拼音:hòu zhē
(1).候和遮。古代两种侦察敌情的兵卒。《墨子·号令》“候出越陈表,庶坐郭门之外内” 清 孙诒让 间诂:“遮,《杂守》篇谓之‘斥’,此‘候’与‘遮’二者不同。候出郭十里迹知敌往来多少,遮则守郭门不远出。候遮各有表,与城上相应。”
(2).泛指侦察吏卒。《国语·晋语八》:“攀輦即利而舍,候遮扞卫不行。”
词语解释:候诊  拼音:hòu zhěn
病人等候医师诊断治疗。如:护士给候诊的病人一一测量了体温。
词语解释:候坞  拼音:hòu wù
边境地区伺望侦察敌情的土堡。《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 任尚 遣兵击破 先零羌 於 丁奚城 。秋,筑 冯翊 北界候坞五百所。”
词语解释:候铨  拼音:hòu quán
听侯选授官职。《聊斋志异·青梅》:“适有 王进士 者,方候銓於家。”
词语解释:候听  拼音:hòu tīng
伺察监听。《后汉书·郎顗传》:“《诗氾歷枢》曰:‘……神在天门,出入候听。’言神在戌亥,司候帝王兴衰得失,厥善则昌,厥恶则亡。”
词语解释:候台  拼音:hòu tái
即烽火台。古代边境要地为守望报警而筑的高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余水》:“有石室三层,其户牖扇扉悉石也,盖故关之候臺矣。”
词语解释:候司  拼音:hòu sī
见“ 候伺 ”。
词语解释:候伺  拼音:hòu sì
(1).亦作“ 候司 ”。窥探;侦察。《史记·黥布列传》:“﹝ 黥布 ﹞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使人候伺 汉 公卿,公卿请逮捕治王。”《汉书·西域传上》:“ 汉 虽皆受其质子,然三国内相输遗,交通如故,亦相候司,见便即发。”《汉书·杜周传》:“ 周 为廷尉,其治大抵放 张汤 ,而善候司。”
(2).等候。
词语解释:候光  拼音:hòu guāng
敬候光临。旧时请柬上常用的套语。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本月十六日午后六时,敬备菲酌,候光。”
词语解释:候函  拼音:hòu hán
问候的信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邮禀帖》:“前任候函一通,令胥役投送。”
词语解释:候伺  拼音:hòu sì
(1).亦作“ 候司 ”。窥探;侦察。《史记·黥布列传》:“﹝ 黥布 ﹞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使人候伺 汉 公卿,公卿请逮捕治王。”《汉书·西域传上》:“ 汉 虽皆受其质子,然三国内相输遗,交通如故,亦相候司,见便即发。”《汉书·杜周传》:“ 周 为廷尉,其治大抵放 张汤 ,而善候司。”
(2).等候。
词语解释:候奄  拼音:hòu yǎn
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左传·成公十八年》:“ 张老 为候奄。” 杨伯峻 注:“候奄即元候,亦即……候正。”《左传·襄公十九年》:“军尉、司马、司空、舆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国语·晋语七》:“使 张老 为司马,使 范献子 为候奄。”
词语解释:候札  拼音:hòu zhá
问候的信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是 凤 抚衙门来的 马老爷 候札。”
词语解释:候视  拼音:hòu shì
(1).察看。《墨子·号令》:“诸城门若亭,谨候视往来行者符。”
(2).探视问候。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供设饮食,候视疢疾,所以致养也。”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下》:“及 南阳 飢,而 堪 已卒, 暉 闻其妻子贫穷,乃自往候视赡賑之。”
(3).伺望;侦视。《汉书·李广利传》:“是时, 康居 候视 汉 兵尚盛,不敢进。” 宋 曾巩 《都虞候制》:“士之以材武宿卫左右者,其选甚精,而虞度候视於军中者,其任甚宠。”
词语解释:候证  拼音:hòu zhèng
症候。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除疾之道,极其候证,询其嗜好,察致疾之由来。”
词语解释:候舍  拼音:hòu shè
接待过往官员或其他宾客的馆舍。《后汉书·方术传·李郃》:“使者二人当到 益 部,投 郃 候舍。”
词语解释:候仪  拼音:hòu yí
即浑天仪。古代观测天象的一种仪器。《旧唐书·天文志上》:“ 贞观 初,将仕郎直太史 李淳风 始上言灵臺候仪是 后魏 遗范,法制疏略,难为占步。”《宋史·天文志一》:“铜候仪,司天冬官 韩显符 所造,其要本 淳风 及僧 一行 之遗法。”
词语解释:候驿  拼音:hòu yì
候坞和驿站。候坞,边境地区伺望敌情的土堡。《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使謁者 郭璜 督促徙者,各归旧县,缮城郭,置候驛。”
词语解释:候风地动仪  拼音:hòu fēng dì dòng yí
一种观测地震的仪器,东汉张衡所造,今失传
复造候风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
词语解释:候接  拼音:hòu jiē
迎候。《南史·柳憕传》:“ 梁武帝 举兵至 姑孰 , 憕 与兄 惲 及诸友朋於小郊候接。”《南史·鲁广达传》:“ 王僧辩 之讨 候景 , 广达 出境候接,资奉军储。”《宋史·后妃传·太祖孝章宋皇后》:“﹝后﹞年十七,性柔顺,每帝视朝退,常见冠帔候接,佐御饌。”
词语解释:候情  拼音:hòu qíng
察觉实情。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公先事候情,坏其机牙,姦不得发。”
词语解释:候楼  拼音:hòu lóu
(1).供瞭望用的小楼。《墨子·备城门》:“三十步置坐候楼。楼出於堞四尺,广三尺,广(长)四尺,板周三面,密傅之,夏盖亓上。”《周礼·地官·司市》“上旌于思次以令市”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次,市中候楼也。”
(2).观测、占候天象之楼。《陈书·世祖纪》:“大风至自西南,广百餘步,激坏灵臺候楼。”
词语解释:候意  拼音:hòu yì
迎合人意。《北齐书·陈元康传》:“ 元康 便僻,善事人,希言候意,多有进举。”《南史·恩倖传·孔范》:“ 仪 候意承颜,倾侧巧媚。”
词语解释:候敬  拼音:hòu jìng
指问候时敬赠的礼物。《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贡生 ﹞送了些土物为候敬。”
词语解释:候教  拼音:hòu jiào
敬候指教。请柬上常用的套语。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二:“天气很热的一天,新泰厚票号请客,并且是音尊候教。”
词语解释:候徼  拼音:hòu jiǎo
伺察巡逻。《荀子·富国》:“观国之治乱臧否,至於疆易而端已见矣。其候徼支繚,其竟关之政尽察,是乱国已。” 郭嵩焘 注:“候徼支繚,多疑而烦苦,竟关之政察,析利而苛细,知此之为乱,可与言治矣。”
词语解释:候缺  拼音:hòu quē
清 代无实缺官员经吏部依法选用,派往某部某省听候递补实缺。《红楼梦》第七九回:“此人名唤 孙绍祖 ,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嫻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那第七日百姓们也不下有二三千人,倒也亏不尽那个署捕的候缺仓官,差了闔捕衙的皂快,抗了牌,持了票,不出来的要拿了去打。”参见“ 候补 ”。
词语解释:候补  拼音:hòu bǔ
(1). 清 制,未经补实缺的官员由吏部依法选用,选定后到某部或某省听候补缺或临时委用,称为候补。《老残游记》第三回:“此人既非候补,又非投効,且还不知他有什么功名。”《清史稿·穆宗纪二》:“命 蒋益灃 以按察使候补,隶 左宗棠 军,率 楚 勇回籍。”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八:“做那里的校长这才威风呢,--但那时的名目却叫作‘总办’的,资格又须是候补道。”
(2).泛指等候递补缺额或预备取得某种资格。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知道我辈和读者,若不是现任之父,也一定是候补之父。” 茅盾 《烟云》:“我知道我的这副担子并没有人来代我挑,没有我的候补人。” 老舍 《骆驼祥子》五:“他一点没有把 祥子 当作候补女婿的意思。”如:候补委员。
词语解释:候物  拼音:hòu wù
(1).占验物候。 南朝 宋 颜延之 《释达性论》:“设候物之教,谨顺时之经。”
(2).应候之物,某一时令特有之物。 明 唐寅 《闻蛩》诗:“四时序相代,候物兴何早。”
词语解释:候省  拼音:hòu shěng
探视问候。 唐 沉既济 《枕中记》:“詔曰:‘……今令驃骑大将军 高力士 就第候省,其勉加鍼石,为予自爱,犹冀无妄,期於有瘳。’”
词语解释:候簿  拼音:hòu bù
天文观测记录簿。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 熙寧 中,予领太史,令 卫朴 造历,气朔已正,但五星未有候簿可验。”
词语解释:候诇  拼音:hòu xiòng
军中侦察敌情的斥候。《新唐书·忠义传上·李憕》:“ 禄山 度 河 ,号令严密,候詗不能知。”
词语解释:候灰  拼音:hòu huī
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以占节气变化,谓之“候灰”。又名葭灰。 明 梁少白 《破齐阵·咏时序悼亡》套曲:“时移日渐长,转候灰,又节值书云岁。”参见“ 候气 ”。
词语解释:候气  拼音:hòu qì
占验节气的变化。古人将苇膜烧成灰,放在律管内,到某一节气,相应律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据此,可预测节气的变化。《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涂衅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律管候气》:“ 北齐 神武 霸府田曹参军 信都芳 ,世号知音,能以管候气。”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候气推黄鐘,攷风定六律。”
词语解释:候置  拼音:hòu zhì
驿站。 宋 范成大 《荔枝赋》:“走候置其万里,上玉宸与金鑾。”
共8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