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宋去声 [gòng,供设,名词][详注1][fèng,隙也][zhòng,厚也][zhòng,种植][zòng,放纵][详注2][fèng][冲着][详注3][音葑《书·蔡仲之命》往即乃封。徐邈读。]徿[méng]


注1:从 仆从。《说文》随行也。《诗·齐风》其从如云。《论语》从我者,其由与。又《韵会》从天子曰法从,侍从。《书·囧命》其侍御仆从。《前汉·扬雄传》赵昭仪,每上甘泉常法从。《注》师古曰:以法言当从耳。一曰从,法驾也。《后汉·百官志》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又《集韵》《类篇》似用切,音颂。同宗也。《尔雅·释亲》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释名》从祖父母,言从己亲祖别而下也,亦言随从己祖以为名也。 又《集韵》子用切。与纵同。《礼·曲礼》欲不可从。《论语》从之纯如也。
注2:雍 《广韵》九州名。雍,拥也。东崤,西汉,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拥翳也。《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释文》雍,于用切。○按尔雅释地作雍。又《韵会》国名。《左传·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注》雍国,在河内山阳县。《释文》雍,于用反。
注3:恐 《广韵》区用切《集韵》《韵会》《正韵》欺用切。疑也,虑也,亿度也。今省作迅。俗从几,误。
末字词组
月俸残俸岁俸赏俸乾俸本俸廉俸服俸
清俸厚俸廪俸食俸世俸辛俸学俸秩俸
禄俸请俸罚俸薪俸干俸公俸一时俸吏俸
官俸辍俸双俸克俸常俸边俸断俸夺俸
微俸鹤俸资俸进俸年俸隺俸恩俸 

词语解释:月俸  拼音:yuè fèng
亦作“ 月奉 ”。 旧时官吏每月所得的俸钱、禄米。后亦泛指每月的薪俸。《周礼·天官·大宰》“四曰禄位” 汉 郑玄 注:“禄,若今月奉也。” 贾公彦 疏:“古者禄皆月别给之, 汉 之月奉亦月给之,故云若今月奉也。”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飢有食。”《宋史·兵志八》:“戍 岭 南者,增月奉。”《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时身边丰厚, 拜住 又寻了一馆,教着蒙学生数人,復有月俸,家道从容,儘可过日。” 清 唐孙华 《题顾退山太史扁舟图》诗:“月俸粟一囊,未能饱厮养。”
词语解释:清俸  拼音:qīng fèng
旧称官吏的薪金。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恁时节,奉还一年清俸。”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 金华 贫家多溺女。 阮文达 抚 浙 时,捐清俸若干。”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上》:“官积清俸,民蓄辛貲,存欵生息,断无他虑。”
词语解释:禄俸  拼音:lù fèng
亦作“禄奉”。 俸给。《后汉书·宣秉传》:“﹝ 宣秉 ﹞所得禄奉,輒以收养亲族。”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禄俸不妻子,謳吟乃吏民。” 唐 崔令钦 《〈教坊记〉序》:“ 开元 中,余为左金吾,仓曹武官十二三是坊中人,每请禄俸,每加访问,尽为予説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苏小小考》:“﹝ 赵不敏 ﹞有禄俸餘资,嘱其弟 赵院判 分作二分。一以与弟,一命送 盼奴 。”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我同胞不见夫彼所谓八旗子弟、宗室人员、红带子、黄带子、贝子、贝勒者乎?甫经成人,即有自然之禄俸。”
词语解释:官俸  拼音:guān fèng
官吏的俸禄、薪水。 唐 白居易 《书事咏怀》:“官俸将生计,虽贫岂敢嫌?”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铜务关务,皆所以剂官俸,给兵糈也。” 鲁迅 《呐喊·端午节》:“教员的薪水欠到大半年了,只要别有官俸支持,他也决不开一开口。”
词语解释:微俸  拼音:wēi fèng
菲薄的俸禄。《南齐书·明帝纪》:“日者百司耆齿,许以自陈,东西二省,犹沾微俸。” 唐 姚合 《寄陆浑县尉李景先》诗:“微俸还同请,唯君独自闲。” 宋 陆游 《冬日出游十韵》:“阶官有微俸,醉髮任鬅鬙。”
词语解释:残俸  拼音:cán fèng
谓微薄的俸禄。 宋 陆游 《力耕》诗:“力耕岁有一囷米,残俸月无三万钱。” 宋 陆游 《稻陂》诗:“年来残俸絶,所望在一熟。”
词语解释:厚俸  拼音:hòu fèng
丰厚的俸禄。《韩非子·奸劫弑臣》:“皆欲行货财事富贵,为私善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词语解释:请俸  拼音:qǐng fèng
亦作“ 请奉 ”。
(1).薪俸。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四:“女妓入 宜春院 ,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谓在上前也。骨肉得居教坊,谓之内人家,有请俸。”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宰臣 魏杞 等奏:岂有加封而反无请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恁时节奉还一年请俸。”《荡寇志》第八六回:“如今公事要紧,只等凯旋后,赏赐外多加一份请奉,包在我身上。”
(2).指支取薪俸。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杜祁公 居官清介,每请俸必过初五。”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如今那当差的民户喜,也有那乾请俸的官人每怨。”
词语解释:辍俸  拼音:chuò fèng
取出俸禄。輟,通“ 掇 ”。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四:“今随夫任 端溪 ,復至此岭,诗已为杇鏝者所覆,即命墨於故处。诗曰:‘ 滇江 昔日掌刑廻,上得 梅山 不见梅,輟俸买栽三十树,清香留与雪中开。’好事者,因此夹道植梅多矣。”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洛学》:“ 文忠 ( 真文忠 )尝出其副示予,相与叹息,公輟俸命书市刻之。”
词语解释:鹤俸  拼音:hè fèng
指鹤料。 宋 陆游 《被命再领冲佑有感》诗:“读书旧成癖,今但坐作梦。未能追鸿冥,乃復分鹤俸。” 清 王应奎 《除夕》诗:“仅支鹤俸能供岁,轻掷鱼竿自取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春衣典尽还赊酒,鹤俸分来又买花。”
词语解释:岁俸  拼音:suì fèng
年薪。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大智又有岁赏焉,亦自千金至百万之千级以为岁俸,终其身而后止。”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史料·南北代表会议问答速记录》:“优给岁俸,数目由国会定之。”
词语解释:廪俸  拼音:lǐn fèng
犹俸禄。《梁书·儒林传·严植之》:“ 植之 自疾后,便不受廩俸,妻子困乏。”
词语解释:罚俸  拼音:fá fèng
旧时官吏因过误而停发薪俸若干时日的一种处分。《旧唐书·张荐传》:“﹝ 逢吉 ﹞罢相, 裴度 发其事, 逢吉 坐罚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减场解元》:“御製文字,考订不差, 洪模 妄肆詆毁,本当重治,姑罚俸三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失察在先,正办在后,顶多不过一个罚俸的处分罢了。”
词语解释:双俸  拼音:shuāng fèng
双倍的薪俸。《清文献通考·职官十四》:“今朕仰体皇考加恩臣工之意,彷彿双俸之例,将在京大小文员俸银加一倍赏给。”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功臣自一等公以下至恩骑尉,列爵二十六等,皆予俸。无官受世职单俸,有官受双俸。此 汉 关内侯之制也。”
词语解释:资俸  拼音:zī fèng
资历和俸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科道俸满外转》:“盖累朝来都諫序资俸,擢大参,成规从此遂废,但恐不能终废耳。”《明史·曹于汴传》:“边道超擢,当於秩满时閲实其绩,毋徒循资俸,坐取建牙开府。”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此后余由郎中径升四品京卿,幸不与科道较资俸。”
词语解释:赏俸  拼音:shǎng fèng
赐给的俸金。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一人而得百重金或千百万重金,或岁有百十万赏俸,将何用之!”
词语解释:食俸  拼音:shí fèng
亦作“ 食奉 ”。 享受俸禄。《晋书·职官志》:“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在家食俸》:“ 元和 二年帝东巡,过 任城 ,幸 均 舍,勅赐尚书禄以终其身,号白衣尚书。是大臣在家食俸之始。”
词语解释:薪俸  拼音:xīn fèng
薪金。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薪俸》:“国初官员有给薪之例,故至今薪俸之名犹在人口。” 邹韬奋 《经历》二:“在铁路上做了工程师,每月有着一千或八百元的丰富的薪俸。”
词语解释:克俸  拼音:kè fèng
扣减薪俸。《金史·百官志四》:“旧制,凡监临使司、院务之商税,增者有赏,亏者剋俸。”《金史·百官志四》:“﹝ 大定 ﹞二十年,詔十万贯以上盐酒等使,若亏额五厘,剋俸一分。”《金史·百官志四》:“﹝ 大定 ﹞二十三年,以省除提控官、与运司置司处,亏课一分剋俸一分,其罚涉重。”
词语解释:进俸  拼音:jìn fèng
增加俸禄。《明史·陈俊传》:“还朝,进俸一级,歷吏部左右侍郎。”
词语解释:乾俸
干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在这里摆个摊,终不是事,不如到小号去,奉屈几时,就同乾俸一般。”参见“ 乾薪 ”。
词语解释:乾薪
1.干柴。 汉 王褒 《僮约》:“日暮欲归,当送乾薪两三束。” 宋 陆游 《农家》诗之一:“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
2.不工作空挂名而领取的薪金。 鲁迅 《花边文学·大小骗》:“这些名人在卖着他们的‘名’,不知道可是领着‘干薪’的?”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教 李空山 给他个拿干薪不作事的官儿作。”
词语解释:世俸  拼音:shì fèng
因承袭封爵而世代享有的俸禄。《红楼梦》第一○七回:“ 贾政 道:‘若是这两个世俸不动,外头还有些挪移;如今无可指称,谁肯接济?’”
词语解释:干俸  拼音:gàn fèng
干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在这里摆个摊,终不是事,不如到小号去,奉屈几时,就同乾俸一般。”参见“ 乾薪 ”。
词语解释:常俸  拼音:cháng fèng
固定的俸禄。《晋书·简文帝纪》:“往事故之后,百度未充,羣僚常俸,并皆寡约,盖随时之义也。”
词语解释:年俸  拼音:nián fèng
每年的俸给。 许地山 《人非人》:“那 陈姑娘 答允每月暂且供给我十块钱,说以后成了事,官家一定有年俸给我养老。”
词语解释:本俸  拼音:běn fèng
本来的薪棒。《宋书·武帝纪下》:“诸供给昔减半者,可悉復旧……其餘官僚,或自本俸素少者,亦畴量增之。”
词语解释:辛俸  拼音:xīn fèng
薪俸。《儒林外史》第二三回:“我们这里盐商人家,比如托一个朋友在司上行走,替他会官、拜客,每年几百银子辛俸,这叫做‘大司客’。”
词语解释:公俸  拼音:gōng fèng
官吏的俸禄。《梁书·到溉传》:“ 蒋山 有 延贤寺 者, 溉 家世创立,故生平公俸,咸以供焉,略无所取。”
词语解释:边俸  拼音:biān fèng
边地官员的俸禄。 明 卢象昇 《请改厅官职衔疏》:“每见腹里有司陞迁考选,輒引边俸之例,明乎任边事者最为苦难,其俸期特减於内地也。”《清史稿·选举志五》:“官吏陞转论俸,惟外官视年劳为差,异於京秩。在外有边俸,有腹俸。腹俸之道、府、州、县佐贰、首领官,五年无过失,例得迁擢。边俸异是……边疆水土恶毒,或不俟三年即陞。”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幕议》:“似俺管刑名章奏所办的,如復边俸,斥蠧员,弛禁约,兴民利,清盐政,勉劳吏,一一举行。”
词语解释:隺俸  拼音:hè fèng
唐 幕府官俸薄,谓之隺俸。后泛指官俸。 清 方以智 《通雅·官制》:“ 松陵 唱和, 皮日休 云:‘酒坊吏到常先见,隺俸符来每探支。’”参见“ 隺料 ”。
词语解释:隺料  拼音:hè liào
唐 幕府官俸薄,谓之隺料,也称隺俸。后亦泛指官俸。 清 方以智 《通雅·官制》:“隺料,幕府官俸也。 松陵 唱和, 皮日休 云:‘酒坊吏到常先见,隺俸符来每探支。’注云:‘ 吴 都有隺料。’……按:《墨庄漫録》曰: 曾文彦 知 滁州 ,有《和表弟西斋诗》:‘寧羡一囊供隺料,会看千里跃龙媒。’注云:‘ 唐 幕府官俸谓之隺料。’”一本作“ 鹤料 ”。
词语解释:廉俸  拼音:lián fèng
清 代官吏正俸和“养廉银”的合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廉俸》:“我朝建官设禄,正俸之外,加以恩俸,常支而外,復给养廉,体恤臣工,无微不至。无如俗尚奢靡,物价腾踊,京、外各官廉俸,入不敷出。”
词语解释:学俸  拼音:xué fèng
(1).官府发给生员的廪食。 元 朱德润 《德政碑》诗:“城中书生无学俸,但得钱多作好颂。”
(2).旧称教师的薪水。 方志敏 《私塾》:“现因这私塾有三十块花边的学俸,三餐两点的服侍,就弃了豆腐生意来教书。”
词语解释:一时俸  拼音:yī shí fèng
特定时期的俸禄。《北史·裴骏传》:“后 孝文 幸 长安 ,至 河东 ,存访故老, 安祖 朝於 蒲坂 。帝与语甚悦,仍拜 安邑 令,以老病固辞,詔给一时俸以供汤药焉。”
词语解释:断俸  拼音:duàn fèng
停发俸禄。《宋书·明帝纪》:“以左卫将军 沉攸之 为 郢州 刺史。以兴军已来,百官断俸,并给生食。”
词语解释:恩俸  拼音:ēn fèng
朝廷额外所给的俸禄。《清会典事例·户部·俸饷》:“将在京大小文官俸银,加一倍赏给,令其用度从容,益得专心於官守。所给恩俸,著自 乾隆 二年为始。”《清通典·兵七》:“优赏休退官兵,旗员二品以上,以老疾乞休者,由本旗稽其服官岁月,军功等次,请旨给以恩俸。”
词语解释:服俸  拼音:fú fèng
官俸。 明 张居正 《答楚按院陈燕野书》:“监利 李尹 ,不费兵力,收此奇功,允宜破格优録;或暂加服俸,仍管县事,他日以兵备僉宪处之。”
词语解释:秩俸  拼音:zhì fèng
秩禄。《后汉书·寇恂传》:“ 恂 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俸,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南齐书·豫章王嶷传》:“ 宋氏 以来,州郡秩俸及供给,多随土所出,无有定准。”《北史·裴政传》:“由是出为 襄州 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俸,散给僚吏。”
词语解释:吏俸  拼音:lì fèng
官吏的俸禄。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先王之制,皆足代耕。增爵损禄, 必程 以倾。先益吏俸,乃可致平。”
词语解释:夺俸  拼音:duó fèng
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金史·世宗纪中》:“又以臺臣徇势偷安,畏忌不敢言,夺俸一月。”《明史·黄尊素传》:“疏入, 魏忠贤 大怒,谋廷杖之。 韩爌 力救,乃夺俸一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义仆》:“ 李 挺身自认,谓主人初不知情,大吏胁以三木, 李 执辞如初,因论 李 大辟,罪某夺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