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勤俭克俭饥俭羸俭年俭忠俭穰俭大俭
恭俭廉俭名俭乞俭不丰不俭旱俭穷俭省俭
慈俭训俭荒俭共俭黜奢崇俭水俭刻俭 
岁俭空俭腹俭谨俭检俭朴俭劬俭 
清俭示俭冲俭凶俭攻苦食俭素俭疏俭 
节俭敦俭贫不学俭谦俭居俭约俭灾俭 
寒俭鄙俭质俭克勤克俭歉俭纤俭宁俭 
简俭贫俭贞俭霜俭淳俭积俭率俭 

词语解释:勤俭  拼音:qín jiǎn
勤劳节俭。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居备勤俭,躬兼贫病。”《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施鑑 ﹞为人谨厚志诚,治家勤俭,不肯妄费一钱。”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一:“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词语解释:恭俭  拼音:gōng jiǎn
(1).恭谨谦逊。《书·周官》:“恭俭惟德,无载尔伪。”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二女承事 舜 於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慢,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北齐书·赵彦深传》:“温良恭俭,虽其妻子,亦未尝怠慢,终日儼然。”《明史·襄王瞻墡传》:“ 厚熲 折节为恭俭,节禄以餉边。”
(2).恭谨俭约。《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七》:“ 景公 奢, 晏子 事之以恭俭。”《后汉书·祭遵传》:“少好经书,家富给,而 遵 恭俭,恶衣服。”《清史稿·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词语解释:慈俭  拼音:cí jiǎn
慈爱俭约。《新唐书·赵宗儒传》:“ 尧 舜 之化,慈俭而已。” 宋 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孰可伺珠,长存慈俭之寳;全疑在沼,不离清浄之源。”《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 南唐 主多材艺,好读书,在位慈俭,有君子之度。”
词语解释:岁俭  拼音:suì jiǎn
年成歉收。《后汉书·窦武传》:“是时 羌蛮 寇难,岁俭民饥。”《太平广记》卷三九八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石磨》:“﹝ 吴兴 梅溪山 ﹞其上復有盘石,正圆如车葢,恒转如磨,声若风雨。土人号为石磨。转驶则年丰,迟则岁俭。”《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 辽 以 上京 岁俭,復其民租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邢部·遣使审恤之始》:“以岁俭民贫,差官不无扰民。”
词语解释:清俭  拼音:qīng jiǎn
清廉俭朴。《后汉书·蔡茂传》:“﹝ 茂 ﹞代 戴涉 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 唐 朱庆馀 《送璧州刘使君》诗:“知君素清俭,料得却来贫。”《明史·暴昭传》:“﹝ 暴昭 ﹞耿介有峻节,布衣麻履,以清俭知名。”
词语解释:节俭  拼音:jié jiǎn
节约俭省。《晏子春秋·谏下十四》:“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闻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於节俭。” 唐 白居易 《太平乐词》之一:“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英烈传》第六三回:“大抵尝歷艰难,便自然节俭;稍习富贵,便自然奢华。” 徐特立 《我的生活》:“一家老小三口,无劳动力,靠收租子维持生活,比较节俭。”
词语解释:寒俭  拼音:hán jiǎn
(1).贫寒。《平山冷燕》第十回:“我看你年虽少,只怕出身寒俭,纵能挥写,也不免 郊 寒 岛 瘦。”
(2).谓寒酸俭啬,不体面。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戴简恪公 敦元 ,官司寇日,朝士呼为破败书厨,以公万卷罗胸而麤服敝车,外观极寒俭也。”《官场现形记》第三八回:“他们是阔人,眼眶子是大的,请他们不能过於寒俭,须得稍为体面些。” 郑观应 《盛世危言·通使》:“﹝出使官员﹞一切车马服饰,皆不可过事寒俭,以壮观瞻,尊国体。”
(3).泛指俭朴。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他住的地方非常寒俭,一张木桌几本《列国志》而已。”
(4).形容诗文等浅露、单薄。 宋 王直方 《王直方诗话》:“﹝ 司空表圣 ﹞又云:‘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吾尝独游 五老峰 白鹤观 ,松阴满庭,不见一人,惟闻琴声之音,然后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俭有僧态。” 明 李东阳 《怀麓堂诗话》:“ 王 ( 王维 )诗丰縟而不华靡, 孟 ( 孟浩然 )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 初白 诗又嫌其白描太多,稍觉寒俭;一遇使典处,即清切深稳,词意兼工。”
词语解释:简俭  拼音:jiǎn jiǎn
(1).俭省。《晋书·元帝纪》:“帝性简俭冲素,容纳直言,虚己待物。”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李卫公 性简俭,不好声妓,往往经旬不饮酒。”
(2).谓为政不繁苛。《新唐书·李自良传》:“居治九年,举不愆法,简俭易循,民不知有军,上下谐附。”
词语解释:克俭  拼音:kè jiǎn
谓能节俭。《书·大禹谟》:“克俭于家。”《清史稿·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克俭於家,爰始繅品而育茧。”
词语解释:廉俭  拼音:lián jiǎn
(1).清廉节俭。《汉书·朱博传》:“ 博 为人廉俭,不好酒色游宴。”《宋书·刘怀默传》:“在任廉俭,不营财货,所餘公禄,悉以还官。” 宋 叶适 《中大夫赵公墓志铭》:“廉俭终身,不用公库物。” 清 陈康祺 《壬癸藏札记》卷十一:“ 乾隆 至今,不少敢言之諫官,求如通政之廉俭为体,刚正为用,亦本朝有数直臣也。”
(2).指节省。 唐 孟云卿 《田园观雨兼晴后作》诗:“秋成不廉俭,岁餘多馁飢。”
词语解释:训俭  拼音:xùn jiǎn
训示以节俭。《文选·张衡〈东京赋〉》:“不穷乐以训俭,不殫物以昭仁。” 李善 注:“《左传》曰:‘享以训恭俭。’”《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晋 孙绰 《庾司空冰碑》:“端委待旦,则有心 宣 孟 ;以约训俭,则拟议 季文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无益之费,无名之赏,无甚於此,非所以轨物训俭也。”
词语解释:空俭  拼音:kōng jiǎn
贫困;匮乏。《南齐书·王敬则传》:“昔为刻上,今为刻下,氓庶空俭,岂不由之。”
词语解释:示俭  拼音:shì jiǎn
表现节俭。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敦本示俭,庆裕格天;恩翔春风,仁育羣品。”
词语解释:敦俭  拼音:dūn jiǎn
敦厚俭朴。《艺文类聚》卷七一引 汉 崔駰 《车右铭》:“匪望其度,匪愆其则,越戒敦俭,礼以华国。”
词语解释:鄙俭  拼音:bǐ jiǎn
俭朴。 清 邓显鹤 《湖南靖州训导毛府君墓志铭》:“ 靖州 界 湖南 陲,俗鄙俭。”
词语解释:贫俭  拼音:pín jiǎn
贫穷俭约。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 云 作虽时有一佳语,见兄作,又欲成贫俭家,无缘当致兄此谦辞。”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赵 李 族寒,素贫俭。” 清 吴嘉纪 《卒岁》诗:“卒岁苦贫俭,欲贷人饔飧。”
词语解释:饥俭  拼音:jī jiǎn
饥荒。飢,通“ 饥 ”。《百喻经·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昔 乾陀衞国 有诸伎儿因时飢俭,逐食他土。”
饥荒。《三国志·魏志·蒋济传》:“ 景初 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穀饥俭。”《晋书·怀帝纪》:“百姓饥俭,米斛万餘价。” 唐 罗隐 《秋江》诗:“兵戈村落破,饥俭虎狼骄。”
词语解释:名俭  拼音:míng jiǎn
见“ 名检 ”。
词语解释:名检  拼音:míng jiǎn
亦作“ 名俭 ”。 名誉与礼法。《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俭,五臣本作“检”。 张铣 注:“名检,法度也。” 唐 白居易 《寄元九》诗:“身为近密拘,心为名检缚。” 明 唐顺之 《与蔡白石郎中书》之二:“ 江 左诸人,任情恣肆,不顾名检,谓之脱洒。”《西湖佳话·南屏醉迹》:“你是个有意思的高僧,为何这等倒街卧巷,不惜名检?”
词语解释:荒俭  拼音:huāng jiǎn
犹荒歉。《晋书·孝武帝纪》:“以比年荒俭,大赦,自 太元 三年以前逋租宿债皆蠲除之。”《南史·崔元祖传》:“而 徐 、 兗 、 豫 、 司 诸州又各私断穀米,不听出境,自是 江 北荒俭,有流亡之弊。”
词语解释:腹俭  拼音:fù jiǎn
胸中贫乏。比喻学问浅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胡説!我不信你腹俭到如此。我已经填了一闋《解语花》,在乾嫂子那里,你去看来。”
词语解释:冲俭  拼音:chōng jiǎn
淡泊俭约。《晋书·刘琨传》:“父 蕃 ,清高冲俭,位至光禄大夫。”《旧唐书·代宗纪》:“朕自临宸极,比属艰难,尝欲阐淳朴之风,守冲俭之道,每念黎庶,思致和平。”
词语解释:贫不学俭  拼音:pín bù xué jiǎn
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彰传论》“其此之谓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曰:“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 马总 《意林》《任子》:“谚云:‘富不学奢而奢,贫不学俭而俭。’人情皆然,惟圣人能节之。”《新唐书·马周传》:“里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 清 蒋超伯 《南漘楛语·名言》:“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奢,而奢自至。”
词语解释:质俭  拼音:zhì jiǎn
质朴俭约。《后汉书·黄琼传》:“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闕,务存质俭,以易民听。”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飭。” 明 张瀚 《松窗梦语·商贾纪》:“﹝ 江 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
词语解释:贞俭  拼音:zhēn jiǎn
清廉节俭。《北史·裴佗传》:“清白任真,不事家产,宅不过三十步,又无田园,暑不张盖,寒不衣裘,其贞俭如此。”《旧唐书·卢藏用传》:“然初隐居之时,有贞俭之操,往来于 少室 、 终南 二山,时人称为‘随驾隐士’。”
词语解释:羸俭  拼音:léi jiǎn
犹简朴。《新唐书·窦怀贞传》:“﹝ 竇怀贞 ﹞少诡激,衣服羸俭,不为舆马豪侈事。”
词语解释:乞俭  拼音:qǐ jiǎn
乞丐。 元 无名氏 《谇范叔》第三折:“他见我尘满衣,垢满身,更和这鬅鬆两鬢,纔出的相府仪门,他駡我做叫化头,乞俭身。”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则你那酸寒乞俭怎消得富贵荣华。”
词语解释:共俭  拼音:gòng jiǎn
恭敬而节俭。共,通“ 恭 ”。《左传·成公十二年》:“享以训共俭,宴以示慈惠。共俭以行礼,而慈惠以布政。”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一:“惜哉共俭德,乃为侈所蛊;痛乎神圣姿,遂与夷为侣。”
词语解释:谨俭  拼音:jǐn jiǎn
(1).勤俭。谨,通“ 勤 ”。《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司徒公一人,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逊顺谨俭,养生送死,事则议其制,建其度。”
(2).谨慎俭约。《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恡惜。”
词语解释:凶俭  拼音:xiōng jiǎn
灾荒。《魏书·房景远传》:“ 景远 字 叔遐 。重然诺,好施与。频岁凶俭,分赡宗亲,又於通衢以食饿者,存济甚众。”《魏书·高闾传》:“凶俭之年,民轻违犯,可缓其使役,急其禁令。”《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元年》:“令州县復置义仓,官所收二税,每石别输一斗贮之,以备凶俭。”
词语解释:谦俭  拼音:qiān jiǎn
谦逊俭约。《汉书·张延寿传》:“ 临 亦谦俭,每登阁殿,常叹曰:‘ 桑 霍 为我戒,岂不厚哉!’”《陈书·陆琼传》:“ 琼 性谦俭,不自封植。” 宋 欧阳修 《论美人张氏恩宠宜加裁损札子》:“臣窃见自古帝王所宠嬪御,若能谦俭柔善,不求恩泽,则可长保君恩。”
词语解释:克勤克俭  拼音:kè qín kè jiǎn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旧唐书·张允伸传》:“ 允伸 领镇凡二十三年,克勤克俭,比岁丰登。”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周封翁》:“ 程 感激图报,克勤克俭,是以岁入之利,较他处为优。”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自己的结发妻子,全仗她克勤克俭地掌持家务,今年也五十八岁了。”
词语解释:霜俭  拼音:shuāng jiǎn
严霜使庄稼歉收。《北史·卢勇传》:“ 尒朱氏 灭,乃赴 晋阳 。 神武 署丞相主簿。属 山 西霜俭,运 山 东租输,皆令实载,违者罪之,令 勇 典其事。”《旧唐书·马周传》:“往者 贞观 之初,率土霜俭,一匹绢纔得一斗米,而天下帖然。”按,《新唐书·五行志三》称:“ 贞观 元年秋,霜杀稼……三年,北边霜杀稼。”
词语解释:年俭  拼音:nián jiǎn
年成不好,谷物歉收。《逸周书·籴匡》:“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 朱右曾 校释:“俭,歉也。”《魏书·良吏传·路邕》:“比经年俭,郡内饥饉,羣庶嗷嗷,将就沟壑,而 邕 自出家粟,賑赐贫窘,民以获济。”
词语解释:不丰不俭  拼音:bù fēng bù jiǎn
见“ 不丰不杀 ”。
词语解释:不丰不杀  拼音:bù fēng bù shā
不奢不俭,多少合宜。《礼记·礼器》:“ 孔子 曰:‘礼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丰,不杀。’” 孔颖达 疏:“不丰者,应少不可多,是不丰也;不杀者,应多不可少也,是不杀也。”亦作“ 不丰不俭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次日,老爷、太太起来便赶早吃了饭,带同儿子媳妇先到他老太爷老太太坟上行礼;然后过这边来看了看,办得不丰不俭,一切合宜,老爷颇为欢喜。”
词语解释:黜奢崇俭  拼音:chù shē chóng jiǎn
革除奢华,崇尚俭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嘉庆 某年,御製《观龙舟诗》,命词臣賡和。众皆窘於水嬉嬉字韵,独 钱唐 陈太史 嵩庆 句云:‘万国鱼龙呈曼衍,九重珠玉戒荒嬉。’葢上方以‘黜奢崇俭论’示廷臣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十:“本无所谓奢俭,而妄生分别以为之名,又为之教曰黜奢崇俭。”
词语解释:检俭  拼音:jiǎn jiǎn
谓行为检点,生活俭朴。 唐 元稹 《唐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在 振武 时,以检俭同士卒劳苦,居餘官皆谨慎专至如不及。”
词语解释:攻苦食俭  拼音:gōng kǔ shí jiǎn
犹攻苦食淡。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
词语解释:居俭  拼音:jū jiǎn
居家俭约。《国语·周语下》:“居俭,动敬,德让,事咨,而能辟怨,以为卿佐,其有不兴乎?”
词语解释:歉俭  拼音:qiàn jiǎn
犹荒歉。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歉俭若此,家无见粮。”
词语解释:淳俭  拼音:chún jiǎn
敦厚俭朴。 宋 王禹偁 《单州谢上表》:“况臣早忝掖垣,每亲旒扆,备熟忧勤之旨,饱闻淳俭之风,足以宣扬圣猷,训导属吏。”
词语解释:忠俭  拼音:zhōng jiǎn
忠贞俭朴。《左传·襄公三十年》:“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词语解释:旱俭  拼音:hàn jiǎn
旱灾。俭,岁歉。《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十二月甲子,以西北州郡旱俭,遣侍臣巡察,开仓賑恤。”《隋书·食货志》:“若人有旱俭少粮,先给杂种及远年粟。”《旧唐书·韦凑传》:“ 凑 以自古园陵无建碑之礼,又时正旱俭,不可兴功,飞表极諫,工役乃止。”
词语解释:水俭  拼音:shuǐ jiǎn
谓因水涝成灾而谷物歉收。 南朝 梁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殷仲堪 既为 荆州 ,值水俭,食常五盌,盘外无餘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輒拾以噉之。”
词语解释:朴俭  拼音:pǔ jiǎn
朴素节俭。 清 顾炎武 《读〈隋书〉》:“ 汉 隋 二 文帝 皆以躬履朴俭富其国。”
词语解释:素俭  拼音:sù jiǎn
朴素俭约。《北史·房彦谦传》:“﹝ 房彦谦 ﹞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餘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陈书·孔奂传》:“﹝ 殷綺 ﹞见 奂 居处素俭,乃餉衣一袭,毡被一具。”
词语解释:约俭  拼音:yuē jiǎn
简约省俭。《汉书·杜邺传》:“窃见陛下行不偏之政,每事约俭,非礼不动,诚欲正身与天下更始也。”《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 太和 二年就国,尚约俭,教敕妃妾纺绩织絍,习为家人之事。”《南史·到彦之传》:“凶事必存约俭,孙姪不得违言。”
词语解释:纤俭  拼音:xiān jiǎn
俭省。《史记·货殖列传》:“夫 三河 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俗纤俭习事。”
词语解释:积俭  拼音:jī jiǎn
长年贫困。《宋书·文帝纪》:“霖雨弥日,水潦为患,百姓积俭,易致乏匱。”
词语解释:穰俭  拼音:ráng jiǎn
犹丰歉。谓年岁丰登或歉收。《宋书·颜延之传》:“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
词语解释:穷俭  拼音:qióng jiǎn
贫乏。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吞财多藏,不知纪极,而不能散錙銖之薄物,施振清廉之穷俭焉。”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下:“穷俭乞儿,以此为富,可笑可笑!”
词语解释:刻俭  拼音:kè jiǎn
克俭;节俭。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八章:“他的女人象她母亲一样的刻俭。”《花城》1981年第6期:“又得她母亲的刻俭,渐积下些钱来。”
词语解释:劬俭  拼音:qú jiǎn
勤俭。《新唐书·吴凑传》:“ 凑 为人彊力劬俭,瞿瞿未尝扰民,上下爱向。”
词语解释:疏俭  拼音:shū jiǎn
亦作“疎俭”。 粗淡简略。《陈书·炀帝纪下》:“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疎俭者获罪。” 明 李东阳 《山阴陈氏祠堂记》:“服食疏俭,仅足为寒暑朝夕,而饗荐之物未尝不洁。”
词语解释:灾俭  拼音:zāi jiǎn
因天灾而歉收。《北齐书·李元忠传》:“州境灾俭,人皆菜色。”
词语解释:宁俭  拼音:níng jiǎn
宁可俭约。《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寧俭;丧,与其易也,寧戚。”《后汉书·明帝纪》:“丧贵致哀,礼存寧俭。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
词语解释:率俭  拼音:lǜ jiǎn
简约。《梁书·到溉传》:“性又率俭,不好声色,虚室单牀,旁无姬侍。”《陈书·姚察传》:“年七十四, 大业 二年,终于 东都 ,遗命薄葬,务从率俭。”
词语解释:大俭  拼音:dà jiǎn
荒歉。 明 宋濂 《进贤朱府君碣》:“ 天历 己巳大俭,民有菜色。” 明 宋濂 《处州邱氏孟贞墓铭》:“ 至正 丙申岁大俭,斗米或至钱千,道殣相望。”
词语解释:省俭  拼音:shěng jiǎn
(1).犹言勤俭节约。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如今易得谤议,但固穷而前,不销预图,须过得惟省俭是妙。”《红楼梦》第一○八回:“此时 贾政 理家,奉了 贾母 之命,将人口渐次减少,诸凡省俭,尚且不能支持。” 丁玲 《母亲》四:“实际上四嫂也用不着家里什么钱,你知道我是很省俭的,免得四嫂向家里要钱用,我就分些给她。”
(2).引申为简洁。 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