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不信 拼音:bù xìn
(1).不相信。《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孔颖达 疏:“汝无得不信我语。”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生长江湖乐卑湿,不信中州天气和。”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不信好人言,必有悽惶事。”
(2).不诚实;不信实。《诗·小雅·苍伯》:“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史记·穰侯列传》:“夫 三晋 之相与也, 秦 之深讎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
(3).犹言难道。《水浒传》第六回:“胡説!这等一个大去处,不信没斋粮?”词语解释:音信 拼音:yīn xìn
音讯;信息。《宋书·范晔传》:“吾虽幽逼日苦,命在漏刻,义慨之士,时有音信。”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红楼梦》第八四回:“ 张 家虽係老亲,但近年来久已不通音信。” 靳以 《别人的故事》:“到我和他们做邻居的时候,他已经两年没有音信了。”词语解释:春信 拼音:chūn xìn
春天的信息。 唐 郑谷 《梅》诗:“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 宋 陆游 《梅花》诗:“春信今年早,江头昨夜寒。” 清 唐孙华 《春日漫成》诗:“天涯春信自如期,日暖鶯啼又一时。”词语解释:花信 拼音:huā xìn
(1).即花信风。 宋 范成大 《闻石湖海棠盛开》诗之一:“东风花信十分开,细意留连待我来。” 元 乔吉 《小桃红·指镯》曲:“花信今春几番至。见郎时,窗前携手知心事。” 郁达夫 《梦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诗之二:“昨夜星辰昨夜风,一番花信一番空。”参见“ 二十四番花信风 ”。
(2).开花的消息。借指女子的成年期。 鲁迅 《准风月谈·冲》:“连七八岁的女孩也会被凌辱,从别人看来,是等于‘年方花信’的了。”
词语解释:二十四番花信风 拼音:èr shí sì fān huā xìn fēng
即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计二十四候,每侯应以一种花的信风。每气三番。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桃花、棣棠、蔷薇;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酴釄、楝花。参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花信风》、 宋 王逵 《蠡海集·气候类》。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见 明 杨慎 《二十四番花信风》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词语解释:忠信 拼音:zhōng xìn
忠诚信实。《易·乾》:“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重士,约从离衡。” 宋 欧阳修 《朋党论》:“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词语解释:自信 拼音:zì xìn
(1).相信自己。《墨子·亲士》:“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晋 陆机 《君子行》:“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宋 曾巩 《〈战国策〉目录序》:“其説既美矣,卒以谓此书 战国 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篤于自信者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勇於自信故英絶,胜彼 优孟 俯仰为。”
(2).自表诚信。 三国 魏 曹操 《举贤勿拘品行令》:“ 吴起 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词语解释:有信 拼音:yǒu xìn
(1).古代哲学概念。谓真实可以感知的境界。《老子》:“道之为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2).有信用。《汉书·高帝纪下》:“上曰:‘ 豨 尝为吾使,甚有信。’”
(3).谓有规律;按时。 宋 苏轼 《次韵张十七九日赠子由》:“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期。”
(4).有信息。《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安太太 听了这话,明白是 何小姐 有了喜了,自己有信儿抱孙子了,才觉有些欢喜。”词语解释:芳信 拼音:fāng xìn
(1).花开的讯息。春日百花盛开,因亦以指春的消息。 宋 苏轼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诗之一:“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宋 尤袤 《入春半月未有梅花》诗:“几度杖藜贪看早,一年芳信恨开迟。”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 建章 宫闕积琼瑶,尽道梅花芳信到。”
(2).敬称他人来信。 唐 白居易 《祇役骆口驿喜萧侍御书至》诗:“忽惊芳信至,復与新诗并。”
(3).指闺中人的书信。 宋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词:“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4).犹佳音。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管取门楣得俊才,为传芳信仗良媒。”词语解释:书信 拼音:shū xìn
(1).指传送书札的使者。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晋书·陆机传》:“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臣累遣书信唤 法亮 渡,乞白服相见。”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一日,公厅肃客,有急足声。喏云:某知州府有书信,今且往某州下书,回途却请回信。”
(2).指信札。 唐 王驾 《古意》诗:“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鎸‘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 芸 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 冰心 《晚晴集·空巢》:“虽然我在中部,他在西部,我们却是书信不断。”词语解释:无信 拼音:wú xìn
(1).不要相信;不相信。《诗·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2).不守信用,没有信用。《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伐丧无义,叛盟无信。” 周敬文 《武塘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从中农占优势转变为贫农占优势的》二:“先认为贫农说话无信,做事无能,因此就看不起他们。”词语解释:韩信 拼音:hán xìn
(?-前196)西汉军事家。淮阴人。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曾受胯下之辱。秦末参加项羽部队,因不受重用,改投刘邦,被拜为大将军。楚汉战争中,刘邦采纳他的建议,攻占关中。刘邦、项羽在荥阳相持时,他率军袭击项羽侧翼,占据黄河下游地区。后被刘邦封为齐王。公元前202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击灭项羽。楚汉战争结束后,被解除兵权。后被吕后设计诱杀。词语解释:长信 拼音:cháng xìn
指 长信宫 。《三辅黄图·汉宫》:“﹝ 长乐宫 ﹞有 长信 、 长秋 、 永寿 、 永寧 四殿。 高帝 居此宫,后太后常居之。”后亦用为太皇太后的代称。《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痛椒涂之先廓,哀长信之莫临。” 李善 注引 汉 应劭 《汉官仪》:“帝祖母为太皇太后,其所居曰 长信宫 也。”词语解释:远信 拼音:yuǎn xìn
远方的书信、消息。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韵》:“解怪还家晚,长将远信呈。” 宋 苏轼 《和丙辰岁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跨海得远信,冰盘鸣玉哀。”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兰房话别》:“纔得旧愁平,新来险梦增,听堂前远信堪惊,怕唤人归嫌杜宇。”词语解释:风信 拼音:fēng xìn
(1).随着季节变化应时吹来的风。 唐 张继 《江上送客游庐山》诗:“晚来风信好,併发上 江 船。” 宋 陆游 《游前山》诗:“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二:“ 臺湾 风信与他海殊异……正、二、三、四月发者为颶,五、六、七、八月发者为颱。”参见“ 二十四番花信风 ”。
(2).信息;消息。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若遇见 朱太守 的夫人,索与他寄一个烧的着燎的着风信。”《西游记》第二六回:“前日 老孙 只偷了三个,那一个落下地来,土地説这宝遇土而入, 八戒 只嚷我打了偏手,故走了风信。” 柏叶 《金苹果》:“我--白襟鸦,森林是我的家,每天站在枝头望,有什么风信便答话。”
词语解释:二十四番花信风 拼音:èr shí sì fān huā xìn fēng
即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计二十四候,每侯应以一种花的信风。每气三番。小寒: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桃花、棣棠、蔷薇;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酴釄、楝花。参阅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花信风》、 宋 王逵 《蠡海集·气候类》。一说,每月有两番花的信风,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见 明 杨慎 《二十四番花信风》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词语解释:可信 拼音:kě xìn
可以相信;可以信赖词语解释:乡信 拼音:xiāng xìn
家乡人或家人的信。 唐 刘长卿 《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东游滞客行。” 元 黄庚 《书山阴驿》诗:“寄驛通乡信,题诗纪旅愁。” 清 王广心 《怀友》诗:“君恩移白日,乡信断 黄河 。”词语解释:传信 拼音:chuán xìn
(1).谓把确信的事实传告于人。《穀梁传·桓公五年》:“《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公殁矣,非我传信,孰当传焉?” 清 张惠言 《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从而为之校者以十数,惟以传信为务,而不以臆断。”
(2).传递消息。《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又有人传信道:是随 赵指挥 粮船上京,被 黄河 水决,已覆没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吴氏 正要传信, 太清 也来了。”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方是新年,忽有外交部部员传信给我们,说总理请见。”
乘驿站车马的凭证。《汉书·平帝纪》“在所为驾一封軺传”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律,诸当乘传及发驾置传者,皆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词语解释:来信 拼音:lái xìn
(1).派来的使者。《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2).寄来或送来的信件。 晋 陆云 《南衡》诗之三:“我之怀矣,有客来信。”《梁书·张缅传》:“羡还丹其何术,佇一丸於来信。” 宋 徐铉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诗:“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鲁迅 《书信集·致胡今虚》:“二日来信收到。《毁灭》已托内山书店寄上,想已到。”
(3).寄信来或送信来。如:有空请来信。词语解释:潮信 拼音:cháo xìn
(1).潮水。以其涨落有定时,故称。 唐 刘长卿 《奉送裴员外赴上都》诗:“独过 潯阳 去,空怜潮信迴。” 宋 张炎 《琐窗寒》词:“傍新晴,隔柳呼船、待教潮信稳。”《水浒传》第一一九回:“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因不失信,谓之潮信。”
(2).犹月信。指妇女月经定期而来。《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潮信有期应自觉,花容无媚为谁消?”词语解释:梅信 拼音:méi xìn
(1).指梅雨开始的信息。 唐 皮日休 《所居首夏水木尤清适然有作》诗:“潮期暗动庭泉碧,梅信微侵地障红。”
(2).梅花开放所报春天将到的信息。亦暗指信函。 宋 贺铸 《江夏寓兴》诗:“朋从正相远,梅信为谁开。” 宋 唐庚 《次韵行父冬日旅舍》:“异乡梅信远,谁寄一枝春。”参见“ 梅花信 ”、“ 梅花使 ”。词语解释:归信 拼音:guī xìn
(1).专信。《后汉书·申屠刚传》:“今璽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2).犹归依。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开物归信门》:“生增上心,懺悔灭罪,去诸屋累,乃可归信。”参见“ 归依 ”。
词语解释:归依 拼音:guī yī
(1).佛教语。信仰佛教者的入教仪式。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故称。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归投依伏,故曰归依。”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州乡媿伏,远邇归依。” 唐 胡伯崇 《赠释空海歌》:“説四句,演毘尼,凡夫听者尽归依。” 明 宋濂 《广利禅寺碑铭》:“自 晋 逮今歷一千九十七年之多,国王大臣以及氓隶,靡不归依。”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佛教既渐流播……闻者虽或悟无常而归依,然亦或怖无常而却走。”
(2).投靠;依靠。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四折:“俺父亲投 唐 以来,撇下我归依无处。” 清 顾炎武 《与颜修来手札》:“弟夏秋主於其家,昕夕对谭,心所归依,惟在门下。” 李大钊 《史观》:“苟不明察歷史的性象,以知所趋嚮,则我之人生,将毫无意义,靡所适从,有如荒海穷洋,孤舟泛泊,而失所归依。”词语解释:家信 拼音:jiā xìn
家中传信的人。《周书·刘璠传》:“ 璠 母在 建康 遘疾, 璠 弗之知。尝忽一日举身楚痛,寻而家信至,云其母病。”后渐指家属来往的书信。《南史·徐陵传》:“及 侯景 入寇, 陵 父 摛 先在围城之内, 陵 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哀恤。”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晋 陆云 ,字 士龙 ,家在 吴 ,久不得家信。”《三侠五义》第二十回:“家信也送到了,现有带来的回信。”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你难道没接到我的信,叫你连家信也别写!这个时候,你倒敢回来送死。”词语解释:问信 拼音:wèn xìn
(1).打听信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他归你家十来日了,如何到来这里问信。”《红楼梦》第七七回:“恨不得一时亮了就遣人去问信。”
(2).过问。 黄远庸 《旧历新年之一瞥》:“请他们不必问信,办到数月之后,再来问信,包办几个月再看。”词语解释:秋信 拼音:qiū xìn
秋季到来的信息。 唐 贾岛 《夏夜登南楼》诗:“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唐 皎然 《早秋桐庐思归示道谚上人》诗:“ 桐江 秋信早,忆在故山时。” 宋 姜夔 《湘月》词:“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 松江 张梦喈 之女 玉珍 有句云:‘梧阴尚覆阶前草,秋信先残水面花。’”词语解释:恩信 拼音:ēn xìn
(1).恩德信义。《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恩信周徧二十四县,莫復以辞讼自言者。”《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以 瑜 恩信著於 卢江 ,出备 牛渚 ,后领 春穀 长。” 宋 欧阳修 《论狄青札子》:“自 青 为将领,既能以勇力服人,又知训练之方,颇以恩信抚士。” 清 刘大櫆 《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铭》:“其恩信素结於民心。”
(2).犹宠信。《南齐书·萧惠基传》:“ 袁粲 、 刘彦节 起兵之夕, 太祖 以 秉 是 惠基 妹夫,时直在侍中省,遣 王敬则 观其指趣。见 惠基 安静不与 秉 相知,由是益加恩信。”词语解释:雁信 拼音:yàn xìn
指传递书信者。 唐 温庭筠 《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诗:“若向 三湘 逢雁信,莫辞千里寄渔翁。”参见“ 雁足书 ”。
词语解释:雁足书 拼音:yàn zú shū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词语解释:寄信 拼音:jì xìn
(1).递送书信。 唐 贾岛 《题朱庆馀所居》诗:“寄信船一隻,隔乡山万重。”《七侠五义》第五九回:“ 金 令又要托 包兴 寄信一封, 包兴 一一应允。”
(2).现代多通过邮局递送。 曹禺 《日出》第二幕:“这两天就没见着他个影子。打电话,寄信,我亲自去找他,他都是不在家。”词语解释:霜信 拼音:shuāng xìn
(1).霜期来临的消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 河北 人谓之‘霜信’, 杜甫 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胡道静 校证:“白雁非普通之白化个体,而为另一独立雁种,盖今称‘雪雁’者是。” 金 元好问 《药山道中》诗之二:“白雁未衔霜信过,青林闲送雨声来。”
(2).霜期。 元 萨都剌 《三益堂芙蓉》诗:“只恐 淮 南霜信早,絳纱笼烛夜深看。” 清 厉鹗 《九月十三夜月》诗:“江声喧岁稔,霜信压秋残。”词语解释:平安信 拼音:píng ān xìn
报告平安的使者或书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大理丞 郑復礼 言: 波斯 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輒放一隻至家,以为平安信。”词语解释:边信 拼音:biān xìn
(1).偏信。《管子·问》:“小利害信,小怒伤义,边信伤德。”一说为小信。见 俞樾 《诸子平议·管子三》。
(2).边地的书信。 宋 戴复古 《广东漕李实夫》诗之三:“丁寧北来雁,边信怕沉浮。” 宋 陆游 《月上海棠》词:“燕子空归,几曾传 玉关 边信。”词语解释:诚信 拼音:chéng xìn
真诚;真诚之心。《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 雄 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 华 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 宋 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 吴兴 李公 ,以诚信质直事 孝宗 。”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领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来一套大演说的。诚信已孚,思想已移诸实践,不说话比说话还要伟大。”词语解释:大信 拼音:dà xìn
大潮。 清 吴蔚光 《悲灶户》诗:“大信已过小信来,盼到天晴还弗果。”参见“ 大潮 ”。
词语解释:大潮 拼音:dà cháo
潮汐升降幅度逐日不同,朔、望日,由于日、月的引潮力作用最大,海水面升降也最大,称为大潮。但各地尚有其它复杂因素的影响,大潮不一定见于朔、望日,可能延迟两三天。常用作比喻,谓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或大的趋势。 朱自清 《论严肃》:“五卅事件掀起了反帝国主义的大潮,时代又沉重起来了。”词语解释:头信 拼音:tóu xìn
(1).爽性;索性。《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咱头信狠他一下子,己他个翻不的身!”《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回:“你头信再住一日,等我明日起身送你家去罢。”
(2).指每年潮汛来时头批捕捞获得的。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动物》:“《通州物产志》:‘鰳生沿海,诸场咸者,有摇网开舱、淌卤诸名。’又按,摇网开舱,皆冰鲜也;淌卤,乃咸者也。 姜长卿 ( 崇川 )《竹枝词》:‘穀雨开洋遥网市,鰳鱼打得满船装。进鲜百尾须头信,未献君王不敢尝。’”词语解释:寒信 拼音:hán xìn
严寒将到的信息。 明 刘基 《长相思》词:“鴈南归,人未归。寒信先来家信迟,容颜只镜知。” 清 陈维崧 《百字令·庚申长安闰中秋》词:“万里乡愁,五更寒信,幽恨凭谁説?”词语解释:轻信 拼音:qīng xìn
轻易相信。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五》:“ 子由 讥 司马迁 作《史记》,浅近而不学,疎略而轻信。”《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小可每还疑心,不敢轻信。” 茅盾 《子夜》十:“华商证券交易所投机的人们就是谣言的轻信者,同时也是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词语解释:相信 拼音:xiāng xìn
(1).互相信赖,信任。《穀梁传·僖公五年》:“盟者,不相信也,故谨信也。”《史记·蒙恬列传》:“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羣臣不相信而外使鬭士之意离也。”
(2).单指信任对方。 宋 叶适 《贺叶丞相启》:“盖上之相信,无枘凿之乖;故己得专行,有符节之合。”
(3).指互相信得过的人。 明 李贽 《复刘肖川书》:“盖夜静无杂事,亦无杂客,只有相信五六辈辩质到二鼓耳。”
(4).认为正确或确实,不怀疑。 巴金 《灭亡》第一章:“他明知道那青年在哭,但他不相信这会是那青年底哭声。”词语解释:鱼信 拼音:yú xìn
书信。 唐 胡曾 《车遥遥》诗:“玉枕夜残鱼信絶,金鈿秋尽雁书遥。”参见“ 鱼书 ”。
词语解释:鱼书 拼音:yú shū
(1).《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称书信为“鱼书”。 唐 韦皋 《忆玉箫》诗:“ 长江 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 秦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秋夜女工》:“心似剖,为 陇 外鱼书无有。”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
(2).古代朝廷任免州郡长官时所赐颁的鱼符和敕书。《旧唐书·德宗纪上》:“是月,復降鱼书停刺史务。” 宋 陆游 《遣兴》诗:“谁遣径归朝凤闕?不令小住奉鱼书。” 明 张煌言 《送黄金吾冯侍御乞师日本》诗:“龙节卧持豸斧客,鱼书泣捧豹衣郎。”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左符鱼书》。词语解释:鹤信 拼音:hè xìn
修道者的消息。 唐 罗隐 《寄程尊师》诗:“鹤信虽然到五湖,烟波迢递路崎嶇。” 唐 李洞 《赠王凤二山人》诗:“山兄望鹤信,山弟听乌占。” 清 全祖望 《同馆出为外吏者率以书诉困悴戏答三绝》之三:“清虚只合謫 蓬莱 ,岂有 扬州 鹤信来。”词语解释:期信 拼音:qī xìn
约定的时间。 后蜀 顾夐 《荷叶杯》词:“一去又乖期信,春尽。满院长莓苔,手挼裙带独徘徊。”词语解释:笃信 拼音:dǔ xìn
(1).忠实地信仰。《南史·傅縡传》:“ 縡 篤信佛教,从 兴皇寺 慧朗法师 受《三论》,尽通其学。” 明 方孝孺 《答胡怀秀才书》:“﹝僕﹞篤信六经有所为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周文忠公与周二南书》:“大吏 郑祖琛 篤信佛教,酷似 梁武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太平天囯大元帅刘示》:“ 宋徽宗 篤信道教,奉行其一切祭祀礼仪,卒致神志不清,毁灭家庭,沦为夷族之俘虏。”参见“ 篤信好学 ”。
(2).深信。《汉书·地理志下》:“ 景 武 间, 文翁 为 蜀 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篤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虽或过差,而篤信其师之説,可谓深於《春秋》者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九:“手捫千轴古琅玕,篤信男儿识字难。”《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原著辞繁不杀,而其所深恃篤信者,只 波氏 之説而已。”
词语解释:笃信好学 拼音:dǔ xìn hào xué
谓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并勤奋学习。《论语·泰伯》:“子曰:‘篤信好学,守死善道。’”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若夫篤信好学,志在生民者,略有三数。”词语解释:上信 拼音:shàng xìn
指七、八月东北信风。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自 白沙 泝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鸟信,五月有麦信。”
季风或潮汛等随节候定时到来,谓之上信。 唐 张祜 《襄阳乐》诗:“大堤花月夜, 长江 春水流,东风正上信,春夜特来游。” 唐 陆龟蒙 《袭美以巨鱼之半见分因以酬谢》诗:“谁与春江上信鱼,可怜霜刃截来初。”词语解释:雨信 拼音:yǔ xìn
降雨的消息。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某当为公至主者之所,密候雨信,必先期奉报。”词语解释:通信 拼音:tōng xìn
(1).互通音信。《晋书·王澄传》:“因下牀而谓 澄 曰:‘何与 杜弢 通信?’” 唐 李德裕 《代刘沔与回鹘宰相书意》:“又恐 回鶻 与 吐蕃 通信,已令兵马把断 三河口 道路。”
(2).通报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 裴僕射 家拣定了做亲日期,叫媒人到 张尚书 家来通信。”《九命奇冤》第十八回:“哪一个不受过侄老爹大恩,谁还去通信呢?”今指用电讯设备或用书信传递消息,反映情况。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五三回:“ 华福 又奏明请颁一种密电本,以便秘密通信。”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以后我们可以常通信的。”《人民日报》1982.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3).报道消息的文章。 鲁迅 《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我现在要说的,不过那通信里的必须指出的几点。” 徐铸成 《报海旧闻》十六:“《大公报》先后刊登农村调查通信、旅行通信、旅行写生以及由 长江同志 主持的战地通信。”词语解释:深信 拼音:shēn xìn
坚信不疑。例如:他深信人人生来都平等的主张。
特别相信。例如:他深信外星人存在的传说。词语解释:正信 拼音:zhèng xìn
(1).佛教语。笃信正法之心。《维摩经·方便品》:“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 唐 白居易 《唐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起正信,见本觉。”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苟无以耸动瞻视何以表真悟而啟正信哉。”
(2).谓笃信公理道义之心。 唐 元结 《与韦洪州书》:“里有正信之士为辩之,然后邻家通欢。”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当彼流离异地,虽不遽忘其邦,方言正信,拳拳未释。”词语解释:威信 拼音:wēi xìn
威望与信誉。《史记·李斯列传》:“兼行 田常 、 子罕 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 韩玘 为 韩安 相也。”《后汉书·南蛮传》:“ 良 ( 祝良 )到 九真 ,单车入贼中,设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数万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 鞅 ( 商鞅 )立信於徙木,立威於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否则羈其使臣,发兵往讨,庶威信并行,贼知敛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 晓燕 在学生中是有威信的,现在还在学生会中负有相当的责任。”词语解释:误信 拼音:wù xìn
错误地相信。例如:误信谗言。词语解释:梅花信 拼音:méi huā xìn
指信函。《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春情欲寄梅花信,鸿雁来时人未来。”参见“ 梅花使 ”。
词语解释:梅花使 拼音:méi huā shǐ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词语解释:屈信 拼音:qū xìn
同“ 屈伸 ”。
(1).屈曲和伸舒。《易·繫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汉 贾谊 《治安策》:“一脛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 宋 苏轼 《罗汉赞》之三:“屈者已往,信者未然;孰能住此,屈信之间。”
(2).犹进退浮沉。《荀子·不苟》:“此言君子能以义屈信变应故也。” 宋 苏轼 《肺病》诗:“肺病比不作,屈信三十年。” 李大钊 《青春》:“推而言之,乃至生死、盛衰、阴阳、否泰、剥復、屈信……健壮頽老之轮回反復,连续流转,无非青春之进程。”词语解释:喜信 拼音:xǐ xìn
(1). 唐 代进士及第的家报。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喜信》:“新进士每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於家书中,至乡曲,亲戚例以声乐相庆,谓之喜信也。”
(2).谓吉庆事情的先兆。《红楼梦》第八五回:“ 凤姐 道:‘这是喜信发动了。’”
(3).泛指使人高兴的消息。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四奶奶,再告诉你个喜信。”
(4).指怀孕。《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成亲了多时,也该有喜信,生小官人了。”词语解释:近信 拼音:jìn xìn
(1).亲近信任。《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公使 优狡 盟 拳弥 ,而甚近信之。”《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原来那当儿正有一位内廷行走的勋旧近信大臣,因合他家东牀一时口角,翁婿两个竟弄到彼此上摺子对参起来。”
(2).指亲近的人。 唐 温庭筠 《偶题》诗:“自恨青楼无近信,不将心事许卿卿。”词语解释:明信 拼音:míng xìn
(1).犹言诚心敬意。《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南朝 陈 徐陵 《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国家体兹明信,有同皎日。” 宋 秦观 《郭子仪单骑见虏赋》:“惟有明信,乃成茂勋。”
(2).犹确信。《后汉书·李法传》:“上疏以为朝焉苛碎……又讥史官记事不实,后世有识,寻功计德,必不明信。”
(3).贤明而诚笃。 唐 柳宗元 《送元暠师序》:“ 中山 刘禹锡 ,明信人也。”
(4).信物。 清 沉起凤 《谐铎·鬼婿》:“妾有玉珮一枚,持献萱堂,以作明信。”词语解释:遣信 拼音:qiǎn xìn
犹传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母 王夫人 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 宋 陈师道 《酬王立之》诗之一:“似怜憔悴两公客,独倚东风遣信来。”参见“ 传信 ”。
词语解释:传信 拼音:chuán xìn
(1).谓把确信的事实传告于人。《穀梁传·桓公五年》:“《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河东薛公神道碑文铭》:“公殁矣,非我传信,孰当传焉?” 清 张惠言 《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从而为之校者以十数,惟以传信为务,而不以臆断。”
(2).传递消息。《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又有人传信道:是随 赵指挥 粮船上京,被 黄河 水决,已覆没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吴氏 正要传信, 太清 也来了。”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方是新年,忽有外交部部员传信给我们,说总理请见。”
乘驿站车马的凭证。《汉书·平帝纪》“在所为驾一封軺传”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律,诸当乘传及发驾置传者,皆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词语解释:国信 拼音:guó xìn
(1).国家的威信。《后汉书·寇恂传》:“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 宋 叶适 《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铭》:“使命事关国信,有不如意,国北门可復入耶?”
(2).两国通使作为凭证的文书符节。 唐 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过海便应将国信,到乡犹自著朝衣。”《宣和遗事》前集:“虽无国信,谅不妄言。”
(3).“ 国信使 ”的省称。《宋史·外国传三·高丽》:“ 政和 中,升其使为国信,礼在 夏国 上。”
(4).指国家间赠送的礼品。《旧唐书·敬宗纪》:“命品官 田务丰 领国信十二车,赐 迴紇可汗 及 太和公主 。”词语解释:千里信 拼音:qiān lǐ xìn
远方的音讯。 唐 皇甫冉 《九日寄郑丰》诗:“重阳秋已晚,千里信仍稀。” 唐 杜牧 《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诗:“故国杳无千里信,綵弦时伴一声歌。”词语解释:行信 拼音:xíng xìn
谓做事诚实不欺。《孔子家语·弟子行》:“蹈忠而行信……贫而能乐,盖 老子 之行也。”词语解释:鸟信 拼音:niǎo xìn
江 淮 船户称农历三月的东北风为鸟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鸟信,五月有麦信,暴风之候有抛车云,舟人必祭婆官而事僧伽。”词语解释:取信 拼音:qǔ xìn
取得信任。《汉书·刘向传》:“唯陛下深留圣思,审固几密,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夫以篤圣穆亲,如彼之懿;大德至忠,如此之盛;尚不能取信於人主之怀,止谤於众多之口。”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 愈 叔父当 大历 世,文辞独行中朝,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 韩氏 。”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得一洁身事外之人,军前不足以取信,若后有徵召,当坚以病辞。”词语解释:江信 拼音:jiāng xìn
谓江水定时涨落。 唐 皎然 《冬日送颜延之明府抚州觐叔父》诗:“天寒惊断雁,江信望迴潮。”词语解释:真信 拼音:zhēn xìn
犹真诚。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为道既真信,处名犹謇諤。”真,一本作“ 贞 ”。词语解释:托信 拼音:tuō xìn
托递书信。 宋 张耒 《周氏行》:“谩説鲤鱼能託信,祗应明月见人愁。”词语解释:闻信 拼音:wén xìn
(1).听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洭水》:“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于此,遇风雨昼晦,忽化为石。斯诚巨异,难以闻信。”
(2).听到消息。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幸女闻信,先期逸去。”词语解释:至信 拼音:zhì xìn
最大的诚信。《庄子·庚桑楚》:“至信辟金。”《淮南子·修务训》:“ 皋陶 马喙,是谓至信。” 高诱 注:“喙若马口,出言皆不虚,故曰至信。” 宋 徐兢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海道一》:“潮汐往来,应期不爽,为天地之至信。”词语解释:便信 拼音:biàn xìn
感到便利而信从之。 唐 李翱 《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刺史临视给与,吏无所行其私,以故人皆便信,应募者数千人。”词语解释:尊信 拼音:zūn xìn
尊重信奉;尊重相信。 唐 元结 《左黄州表》:“后一岁, 黄 人又歌曰:‘吾乡有鬼巫,惑人人不知,天子正尊信, 左公 能杀之。’”《三国演义》第一回:“帝尊信 张让 ,呼为‘阿父’。”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今儒生辈皆尊信其言。”词语解释:开信 拼音:kāi xìn
犹开诚。《后汉书·西域传·车师》:“戊校尉 阎详 虑其招引北虏,将乱 西域 ,乃开信告示,许復为王, 阿罗多 乃诣 详 降。”词语解释:越信 拼音:yuè xìn
西汉 初 彭越 、 韩信 的并称。《汉书·叙传下》:“ 留侯 袭 秦 ,作 汉 腹心,图折 武关 ,解阸 鸿门 。推 齐 销印,敺致 越 信 。” 颜师古 注:“ 越 , 彭越 也。 信 亦 韩信 也。”词语解释:秧信 拼音:yāng xìn
谓可插秧的信息。 宋 陆游 《上巳书事》诗:“得雨人人喜秧信,祈蚕户户敛神钱。”词语解释:失信 拼音:shī xìn
背约;不守信用。《国语·晋语四》:“得 原 而失信,何以使人?”《后汉书·南匈奴传》:“﹝ 元帝 ﹞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於失信,遂与 匈奴 。” 宋 文天祥 《〈指南录〉自序》:“二十日至 高亭山 ,詰虏帅前后失信,虏帅辞屈。” 闻捷 《海燕》:“我对参谋长从不失信。参谋长对人更守信用。”词语解释:水信 拼音:shuǐ xìn
汛情的信息。 明 陆深 《续停骖录摘抄》:“ 黄河 水异,凡立春后冻解,候水初至凡一寸,则夏秋当至一尺,谓之水信。”词语解释:求信 拼音:qiú xìn
亦作“ 求伸 ”。
(1).企求伸展。信,通“ 伸 ”。《易·繫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2).引申为企求施展抱负。《孔子家语·屈节》:“屈节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时,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於义。”词语解释:复信 拼音:fù xìn
答复的信:信寄出很久了,还没有收到~。词语解释:的信 拼音:de xìn
确实的消息。 唐 戴叔伦 《送车参军江陵》诗:“海上旧山无的信,东门归路不堪行。”《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寄个的信与他,不可有误。”词语解释:怀信 拼音:huái xìn
怀抱忠诚。《楚辞·九章·涉江》:“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蒋骥 注:“怀信,怀抱忠信也。”词语解释:起信 拼音:qǐ xìn
(1).兴信。起而申说。《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孙星衍 疏:“起者, 高诱 注《吕氏春秋》云:‘兴也。’……言羣臣讙言拒善,而兴信邪险肤传之语。” 周秉钧 易解:“起,兴起;信,古伸字……言汝拒善自用,起而伸説危害肤浅之言。”
(2).佛教语。谓产生相信正法之心。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呜呼!有能求无生之生者,知舟筏之存乎是,遂以《天台十疑论》书于墻宇,使观者起信焉。”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五年间的回顾》:“十二月初九日,至 延龄巷 ‘金陵刻经处’买得佛经两本,记得一本是《投身饲饿虎经》,还有一本是《经指示说》,初学最好看这个,乃是《起信论》的纂注。其实我根本是个‘少信’的人,无从起信,所以看了始终‘不入’。”
(3).泛指产生信仰或信任。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东野先生》:“所以你第一步的预备便是号召同志,使人起信,是不是?”
(4).佛书《大乘起信论》的省称。 唐 李邕 《大照禅师塔铭》:“遂听《法华经》、《唯识》、《起信》等论。”
(5).犹起汛,潮汛始发。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浙江胜迹》:“一月之间,生明、生魄,潮亦再盛焉。生明之潮,则自前月二十六长水,谓之起信,歷晦、朔至月三日,谓之大信。”词语解释:敬信 拼音:jìng xìn
(1).慎重而守信。《韩非子·饰邪》:“明於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
(2).尊敬和信任。《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太守 郝光 素敬信 芝 ,即以 节 代 同 行, 青州 号 芝 ‘以郡主簿为兵’。” 唐 韩愈 《答杨子书》:“友朋之中所敬信者, 平昌 孟东野 。”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每天捉来的人既有一百两百,差不多全是四乡的农民。既不能全部开释,也不应全部杀头,因此选择的手续,便委托了本地人民所敬信的天王。”词语解释:发信 拼音:fā xìn
(1).迷信活动之一。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东岳庙》:“凡有向 涿鹿 东山 进香,预期致祭於此,名曰发信。”
(2).寄出信件。词语解释:仁信 拼音:rén xìn
仁爱诚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尚 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輒来。”《南齐书·武十七王传赞》:“ 武 十七王, 文宣 令望,爱才悦古,仁信温良。”词语解释:孚信 拼音:fú xìn
信用;信誉。《易·中孚》“有孚挛如” 唐 孔颖达 疏:“处於尊位,为羣物之主,恒须以中诚交物,孚信何可暂舍。”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讲学日久,孚信渐博。”词语解释:鸿信 拼音:hóng xìn
指书信。 清 黄景仁 《寄维衍》诗:“苦忆梅花寻庙市,且随鸿信到江城。”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中:“兄妹无恩鸿信阻,年年风雨走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