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共202,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信手信史信然信厚信约信天公信经信顺
信息信陵信都信足信诚信地信言信邪
信知信口信行信受信儿信爱信鼓信了
信马信笔信使信士信衣信威信子信鸿
信步信心信天缘信旗信从信水信星信数
信道信意信杖信陵君信向信崇信遇信着
信风信任信义信徒信赏信节信信信验
信宿信人信臣信越信次信诞信真信条
信脚信潮信誓信君信香信尚信物信天翁
信音信书信命信重信解信得及信符信乡

词语解释:信手  拼音:xìn shǒu
随手。 唐 白居易 《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説尽心中无限事。” 金 元好问 《山居》诗之二:“诗肠搜苦怯茶甌,信手拈书却枕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安氏 从舅善鸟銃;郊原逐兔,信手而发,无得脱者。” 沉从文 《烟斗》:“信手翻去,信口来读,希望从古人诗句中得到一点安慰。”
词语解释:信息  拼音:xìn xī
(1).音信消息。 南唐 李中 《暮春怀故人》诗:“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臺。” 宋 陈亮 《梅花》诗:“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水浒传》第四四回:“ 宋江 大喜,说道:‘只有贤弟去得快,旬日便知信息。’” 巴金 《家》三一:“二表哥的事情怎样了?为什么连信息也不给我一个?”
(2).现代科学指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所包含的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 陈原 《社会语言学》4.1:“按物理学的观念,信息只不过是被一定方式排列起来的信号序列。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这个定义还不够:信息还必须有一定的意义,或者说信息必须是‘意义的载体’。”《科学画报》1983年第1期:“整个地铁的运行靠一台中心电子计算机控制,它赖以控制的信息,来自装在车站以及车站之间线路上的高灵敏度仪器。”
词语解释:信知  拼音:xìn zhī
深知,确知。 唐 杜甫 《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太平广记》卷九九引 唐 唐临 《冥报记·李大安》:“於是叹异,信知圣教不虚,遂加崇信焉。”
词语解释:信马  拼音:xìn mǎ
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 唐 岑参 《西掖省即事》诗:“平明端笏陪鵷列,薄暮垂鞭信马归。” 宋 张先 《木兰花》词:“帘重不知金屋晚,信马归来肠欲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信马行,越十餘日,忽得路出山,则 哈密 境矣。”
词语解释:信步  拼音:xìn bù
漫步,随意行走。 唐 齐己 《游谷山寺》诗:“此生有底难抛事,时復携筇信步登。”《水浒传》第四回:“忽一日,天气暴暖,是二月间天气,离了僧房,信步踱出山门外立地,看着 五臺山 ,喝彩一回。”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餘。”
词语解释:信道  拼音:xìn dào
(1).信奉正道。《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家语·五仪解》:“篤行信道,自强不息。”
(2).知道;料知。 宋 柳永 《瑞鹧鸪》词:“须信道,缘情寄意,别有知音。”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四折:“方信道天网自恢恢,业重祸相随。”《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你好羞人,兀自有那面颜来讨钱!你信道我和酒也没,索性请你喫一顿拳踢去了。”
(3).犹言果然是。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箇是一方长老,一箇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信道:‘若説一夕话,胜读十年书。’”
词语解释:信风  拼音:xìn fēng
(1).随时令变化,定期定向而至的风。 唐 于鹄 《舟中月明夜闻笛》诗:“浦里移舟候信风,芦花漠漠夜江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自 白沙 泝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如:二十四番花信风。
(2).在低空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风。北半球盛行东北信风,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 晋 法显 《佛国记》:“汎海西南行,得冬初信风,昼夜十四日,到 师子国 。”
(3).任随风力。犹言随风。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一:“驱去驱来长信风,暂託栋樑何用喜!” 明 高攀龙 《三时记》:“午后,余五人共载而泛,张布颿信风所之,甚见气象。”
词语解释:信宿  拼音:xìn sù
(1).连宿两夜。《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復,於女信宿。” 毛 传:“再宿曰信;宿,犹处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品茶》:“余尝再游 武夷 ,信宿 天游观 中,每与 静参 羽士夜谈茶事。”参见“ 信次 ”。
(2).谓两三日。《后汉书·蔡邕传论》:“ 董卓 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 李贤 注:“谓三日之间,位歷三臺也。”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唐 萧颖士 《舟中遇陆棣兄西归》诗:“信宿千里餘,佳期曷由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近日制命有信宿輒改,适行遽止,而欲风雨以信,其可得乎!”
词语解释:信次  拼音:xìn cì
《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后因称连宿三夜以上或三天左右时间为“信次”。 南朝 宋 谢灵运 《作离合》诗:“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 南朝 梁 何逊 《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矜嫚·残客》:“ 规 恨 纘 慟儿,悲愤兼至,信次之间,又殞。”
词语解释:信脚  拼音:xìn jiǎo
犹信足。 唐 李涉 《长安闷作》诗:“宵分独坐到天明,又策羸驂信脚行。” 宋 范成大 《初归石湖》诗:“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復认邻翁。”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信脚山之下,洗耳水之涯,正失路迷踪没乱煞。”
词语解释:信音  拼音:xìn yīn
音信,消息。 宋 周邦彦 《解连环》词:“怨怀无託。嗟情人断絶,信音辽邈。”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自从那夜嬷嬷将小娘子唤将回去,并无一个信音。”《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三更鼓做了这个梦,半夜搥牀捣枕哭到天明,埋怨着我不接三官,今日特来问问三舅的信音。”
词语解释:信史  拼音:xìn shǐ
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公羊传·昭公十二年》:“《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 齐桓 、 晋文 ;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 宋 陆游 《史院书事》诗:“信史新修稿满牀,牙籤黄帊带芸香。”《清史稿·圣祖纪三》:“壬戌,诫修《明史》史臣覈公论,明是非,以成信史。”
词语解释:信陵  拼音:xìn líng
见“ 信陵君 ”。
词语解释:信陵君  拼音:xìn líng jūn
战国 魏安厘王 异母弟,名 无忌 ,封 信陵君 。礼贤下士,有食客三千人。 大梁 夷门 监者 侯嬴 老而贤明, 信陵君 ‘从车骑,虚左,自迎’ 侯生 ,至家,奉为座上客。 魏安厘王 二十年, 秦 围 赵 邯郸 , 赵 求救于 魏 , 信陵君 用 侯嬴 计,使 如姬 窃得兵符,击杀将军 晋鄙 ,夺得兵权,救 赵 却 秦 。后留 赵 十年,归 魏 ,率五国之兵大破 秦 军,直至 函谷关 。终因谗毁,为 魏王 所忌,乃谢病不朝。见《史记·魏公子列传》。 郭沫若 《〈虎符〉后话》:“ 汉高祖 是崇拜 信陵君 的, 信陵君 假使有后,他照理会加以封赠。”亦省称“ 信陵 ”。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屡获 信陵 虚左之德,又无 侯生 可述之美。” 唐 王昌龄 《答武陵田太守》诗:“曾为 大梁 客,不负 信陵 恩。”
词语解释:信口  拼音:xìn kǒu
随口。谓出言不加思索。 唐 白居易 《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你只管言三语四,信口儿駡谁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先生﹞腹笥便便,四部七録,信口援引,诗文奇速,顷刻万言。” 沉从文 《烟斗》:“信手翻去,信口来读,希望从古人诗句中得到一点安慰。”
词语解释:信笔  拼音:xìn bǐ
谓随手书写,不甚经意。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自山中归来,灯下裁答,信笔而书,纸尽乃已。”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 东坡 随物赋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这又与漫无节制,信笔乱挥不同。”
词语解释:信心  拼音:xìn xīn
(1).诚心。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 暉 闻其妻子贫穷,乃自往候视,赡賑之。其子 頡 怪而问之, 暉 曰:‘吾以信心也。’” 清 黄虞稷 《周亮工行状》:“其敦篤友朋,信心不欺,则如 朱文季 。”
(2).虔诚信仰宗教之心。 唐 李德裕 《赐回鹘可汗书意》:“信心既去,翕习至难。且佛是大师,尚随缘行教,与苍生缘尽,终不力为。” 前蜀 贯休 《题弘顗三藏院》诗:“岳茶如乳庭花开,信心弟子时时来。”《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颤笠》:“ 宋金 将老僧所传《金刚经》却病延年之事,説了一遍。 宜春 亦起信心,要丈夫教会了,夫妻同诵,到老不衰。”
(3).随心,任意。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 常郡 司理 吴兆壆 , 闽 人也,冷面慈肠,信心而行,絶无顾忌。” 明 袁宏道 《与张幼于书》:“至於诗,则不肖聊戏笔耳。信心而出,信口而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公信心直行,矢慎矢公,终其任无一倖进者。”
(4).相信自己的理想、愿望或预见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我们是完全有信心的。”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望了一阵,他转身问:‘拿下 蟠龙镇 ,你有没有信心?’” 巴金 《三次画像》:“画家更成熟了,更勤奋了,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更有信心了。”
词语解释:信意  拼音:xìn yì
(1).诚意。《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我要自当以信意待人,但人不当负我耳,我岂可先人生心哉!”
(2).随意,任意。 宋 陈起 《湖上即事》诗:“波光山色两盈盈,短策青鞵信意行。” 元 谷子敬 《醉花阴·豪侠》套曲:“緑阴庭槐。戧金船倚棹兰舟外,信意忘怀,听韵悠悠乐声一派。” 清 恽敬 《与二小姐书》:“唯 方官 信意胡行,而 子由 又极力管教,吾以为 方官 本无知,不可责之太急也。”
申述或显示意愿。信,通“ 伸 ”。《韩非子·十过》:“不穀之国虽小,卒已悉起,愿大国之信意於 秦 也。”《后汉书·郭杜孔张等传论》:“ 堪 之临财, 范 之忘施,亦足以信意而感物矣。”
词语解释:信任  拼音:xìn rèn
(1).相信并加以任用。《史记·蒙恬列传》:“ 始皇 甚尊宠 蒙氏 ,信任贤之。”《南史·荀伯玉传》:“ 高帝 重 伯玉 尽心,愈见信任,使掌军国密事。”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楔子:“ 唐僖宗 信任 田令孜 等,贪财好贿。人民失散,四野飢荒。”
(2).谓相信。 曹禺 《日出》第四幕:“ 潘月亭 仿佛觉出来里面很蹊跷,他不信任地望着 李石清 ,急忙拿起信。” 艾青 《大西洋》诗:“我们信任他们,象信任自己的良心。”
(3).任随,听凭。 唐 高骈 《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尊前信任醉醺醺。不是狂心贪燕乐,自觉,年来白髮满头新。” 宋 苏轼 《答苏伯固书》:“餘生未知所归宿,且一切信任,乘流得坎,行止非我也。”
词语解释:信人  拼音:xìn rén
(1).诚实的人。《孟子·尽心下》:“ 浩生不害 问曰:‘ 乐正子 何人也?’ 孟子 曰:‘善人也,信人也。’” 唐 房千里 《杨娼传》:“妻曰:‘中贵人,信人也。果然,於吾无苦耳。可促召婢来。’”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七:“看来他们五个人都是信人君子,说得到、做得到的。”
(2).使者,传送书信的人。《东观汉记·鲍永传》:“乃收繫 大伯 ,封所持节於 晋阳 传舍壁中,遣信人驰至 长安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给使仰视树上,有一年少人,可十四五,衣青衿袖,青幧头。给使以为信人也,张弩射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元年》:“帝乃赐 德明 詔諭意,且告以信人未至,故未遣使弔问也。”
(3).指信奉宗教的人,信徒。《西游记》第九一回:“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鐘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等,送灯来献佛。”
词语解释:信潮  拼音:xìn cháo
(1).定期而来的潮水。
(2).谓任随潮流。 唐 崔道融 《江夕》诗:“江心秋月白,起柁信潮行。”
词语解释:信书  拼音:xìn shū
犹言信史。指纪录皇帝言行和一朝政事的“实录”。《旧唐书·宣宗纪》:“﹝ 李德裕 ﹞委国史於爱壻之手,宠秘文於弱子之身,洎参信书,亦引亲昵。”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谢赐御宴表》:“伏遇皇帝陛下永怀先烈,务广孝思。故因始於信书,俾特封於燕豆。”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置之儒馆,命以信书。”
词语解释:信然  拼音:xìn rán
(1).确实如此。《后汉书·段颎传》:“ 熲 於道伪退,潜於还路设伏。虏以为信然,乃入追 熲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 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副词。果然,果真。 郭沫若 《参观水丰发电站》诗:“ 水丰 电力信然丰,秋色平分共一江。”
词语解释:信都  拼音:xìn dōu
复姓。《通志·氏族二》:“ 信都氏 ,《风俗通》云 张敖 尚 汉 鲁元公主 ,封於 信都 ,因氏焉…… 北齐 有 信都芳 。”
词语解释:信行  拼音:xìn xíng
(1).诚实守信的品行。《后汉书·儒林传·高诩》:“ 詡 以父任为郎中,世传《鲁诗》。以信行清操知名。”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四折:“昨日呵,亏你那有信行的先生,今日呵,稳做了无反覆的新郎。”
(2).谓诚实守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爱奴》:“叟曰:‘信行君子也。然去新岁尚远,敬以黄金一两为贄,暂留教之,明岁另议何如?’”
词语解释:信使  拼音:xìn shǐ
(1).使臣,使者。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南史·徐文盛传》:“ 文盛 深德 景 ,遂密通信使,都无战心,众咸愤怨。” 孙中山 《统一中国非北伐不为功》:“信使往返,不絶於道。”
(2).外交信使的简称。指由一国政府派遣而持有特别护照的递送外交邮袋或外交文件的人员。
词语解释:信天缘  拼音:xìn tiān yuán
见“ 信天翁 ”。
词语解释:信天翁  拼音:xìn tiān wēng
亦称“ 信天公 ”。亦称“ 信天缘 ”。 大型海鸟。身体白色略带青色,长约二三尺,体形大的种类长可达一米以上,翅淡黑色,趾间有蹼,善飞能泳,食水生动物,见于我国沿海各地。古人见其凝立水际,或谓其不能捕鱼,常用以比喻呆立或留居原地少活动。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瀛莫间二禽》:“其一类鵠,色正苍而喙长,凝立水际不动,鱼过其下则取之,终日无鱼,亦不易地,名曰信天缘。”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攻媿 记 张武子 之语,水禽有名信天公者。按 晁景迂 集: 黄河 有信天缘,常开口待鱼。” 宋 楼钥 《书张武子诗集后》:“或谓君不为岁晚计,君曰:‘水禽有名信天翁者,食鱼而不能捕,兀立沙上,俟他禽偶坠鱼于前,乃拾之,然未闻有饿死者。’其夷澹雅謔类此。” 清 梁章鉅 《浪迹丛谈·喜雪唱和诗》:“喜雨未几旋喜雪,长年惟学信天翁。”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而倒憨木痴的男子们,老是呆立在那里,好象滩头的信天翁。”
词语解释:信杖  拼音:xìn zhàng
见“ 信仗 ”。
词语解释:信仗  拼音:xìn zhàng
亦作“ 信杖 ”。 信任依靠。《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 刘宏 ﹞为人谦俭周慎,礼贤接士,明晓政事,上甚信仗之。”《宋书·朱龄石传》:“ 刘穆之 甚加信仗,内外诸事,皆与谋焉。”《南史·殷景仁传》:“﹝ 刘湛 ﹞知 文帝 信仗 景仁 ,不可移夺,乃深结司徒 彭城王 义康 ,欲倚宰相之重以倾之。”《新唐书·裴度传》:“自行营归,知贼曲折,帝益信杖。”
词语解释:信义  拼音:xìn yì
信用和道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唐 韩愈 《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君在家,行孝友,待宾客朋友有信义。” 周恩来 《论统一战线》:“世界上最不守信义的莫过于 蒋介石 。”
词语解释:信臣  拼音:xìn chén
(1).忠诚可靠之臣。《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 唐 柳宗元 《与顾十郎书》:“赖 中山 刘禹锡 等,遑遑惕忧,无日不在信臣之门,以务白大德。” 明 陈子龙 《通敌实出权宜疏》:“如 唐 人用 回紇 之师,事诚有之,然必中国有信臣精卒,如 李 、 郭 之将, 朔方 、 陇右 之兵,而后可。”
(2).使臣,使者。《韩非子·十过》:“王其趣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 清 梅曾亮 《送周石生序》:“天子为之发信臣,封密詔,官驰吏奔,往返万餘里。”
词语解释:信誓  拼音:xìn shì
表示诚信的誓言。《诗·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张璉 先邀朝廷信誓,詔许以归乡里,及出降,杀 璉 等将校数十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阿美 流涕,要以信誓,乃别而归。”
词语解释:信命  拼音:xìn mìng
(1).相信天命。《列子·力命》:“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
(2).使者传送的命令或书信。《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关东 义兵起, 卓 遂劫帝西迁,徵 虞 为太傅,道路隔塞,信命不得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江 东妇女,略无交游,其婚姻之家,或十数年间,未相识者,惟以信命赠遗,致殷勤焉。”
显扬君命。信,通“ 伸 ”。《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图难忘死,信命殊俗,威功白著,为世使表。” 颜师古 注:“图难,谋除国难也。信读曰伸。”
词语解释:信厚  拼音:xìn hòu
诚实敦厚。《诗·周南·麟之趾序》:“《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陆逊 字 伯言 , 吴郡 吴 人也。本名 议 ,世 江东 大族” 裴松之 注:“《陆氏世颂》曰:‘父 骏 ,字 季才 ,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 九江 都尉。’” 宋 苏轼 《皇叔克眷赠曹州观察使追封济阴侯制》:“具官 克眷 ,以茂美之质,服信厚之化,虽功名才业不见於用,而恭俭孝悌刑於厥官。”
词语解释:信足  拼音:xìn zú
犹漫步。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自后不乐人间,遂不食五穀,信足而行。” 宋 苏轼 《书李伯时山庄图后》:“ 龙眠居士 作《山庄图》,使后来入山者,信足而行,自得道路,如见所梦,如悟前世。”
词语解释:信受  拼音:xìn shòu
信仰、相信并接受。《汉书·文学传下·任孝恭》:“ 孝恭 少从 萧寺 云法师 读经论,明佛理,至是蔬食持戒,信受甚篤。” 唐 元稹 《大嘴乌》诗:“专听乌喜怒,信受若神龟。”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其余二事,则那时便已不足使我信受,因此就不免‘疑’起来了。”
词语解释:信士  拼音:xìn shì
(1).诚实可信的人。《荀子·王霸》:“人无百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士,何也?曰:以夫千岁之法自持者,是乃千岁之信士矣。”《史记·滑稽列传》:“ 楚王 曰:‘善, 齐王 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鵠在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及至鹤处,老人已至,喜曰:‘固是信士。’”
(2).信奉佛教的在家男子。梵语(优婆塞)的译称。 唐 郭崧 《药师像赞》:“立召良工,彫磨斯像,使信士等日加精勤。”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四折:“对客官细説分明,我也曾杀的番军怕,几曾有箇信士请,直到中年纔落髮为僧。”
(3). 汉 碑有“义士”之称,泛指出财布施者, 宋 避 太宗 赵光义 讳,改称“信士”。后因专称信仰佛教而出钱布施的人。参阅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郃阳令曹全碑》
词语解释:信旗  拼音:xìn qí
古代军中用为指挥进退的旗帜。《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每战,监使自有信旗,乘高立马,以牙队自卫,视军势小却,輒引旗先走,陈从而溃。” 胡三省 注:“信旗者,别为一旗,军中视之以为进退。”
词语解释:信陵君  拼音:xìn líng jūn
战国 魏安厘王 异母弟,名 无忌 ,封 信陵君 。礼贤下士,有食客三千人。 大梁 夷门 监者 侯嬴 老而贤明, 信陵君 ‘从车骑,虚左,自迎’ 侯生 ,至家,奉为座上客。 魏安厘王 二十年, 秦 围 赵 邯郸 , 赵 求救于 魏 , 信陵君 用 侯嬴 计,使 如姬 窃得兵符,击杀将军 晋鄙 ,夺得兵权,救 赵 却 秦 。后留 赵 十年,归 魏 ,率五国之兵大破 秦 军,直至 函谷关 。终因谗毁,为 魏王 所忌,乃谢病不朝。见《史记·魏公子列传》。 郭沫若 《〈虎符〉后话》:“ 汉高祖 是崇拜 信陵君 的, 信陵君 假使有后,他照理会加以封赠。”亦省称“ 信陵 ”。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屡获 信陵 虚左之德,又无 侯生 可述之美。” 唐 王昌龄 《答武陵田太守》诗:“曾为 大梁 客,不负 信陵 恩。”
词语解释:信徒  拼音:xìn tú
信仰某一宗教的人。今也泛指信仰某一主义、学派、主张或某个人的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名僧德众,负锡为羣;信徒法侣,持花成藪。” 徐特立 《再论我们怎样学习》:“应该知道埋头苦干的马列主义信徒,在边区也有不少的数量。” 魏巍 《壮行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幸福,是人所创造,与宗教信徒们的‘上帝’无关。”
词语解释:信越  拼音:xìn yuè
汉 代 韩信 与 彭越 的并称。 唐 王珪 《咏汉高祖》:“爪牙驱 信 越 ,腹心谋 张 陈 。” 唐 罗隐 《关亭春望》:“ 信 越 功名高似狗, 裴 王 气力大於牛。” 清 姚鼐 《项羽王九郡考》:“ 张子房 拟分 楚 地与 信 越 ,正自 陈 碭 画之,北予 越 ,南予 信 。”
词语解释:信君  拼音:xìn jūn
诚实的国君。《左传·昭公二十年》:“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於鬼神。”
词语解释:信重  拼音:xìn zhòng
信任看重。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倪宽 ﹞迁左内史,民甚信重之。”《南史·王准之传》:“ 至德 初,徵为左驍骑将军,加散骑常侍,深见信重。” 吴组缃 《山洪》二九:“目今 戚先生 他们就信重我们这几个人。”
词语解释:信约  拼音:xìn yuē
诚信不欺的盟约。《史记·张仪列传》:“凡天下而以信约从亲相坚者 苏秦 ,封 武安君 ,相 燕 ,即阴与 燕王 谋伐破 齐 而分其地。”
词语解释:信诚  拼音:xìn chéng
诚实不欺。《逸周书·官人》:“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后汉书·贾逵传》:“信诚行乎州里,乡人有所计争,輒令祝 少宾 ,不直者终无敢言。” 宋 王安石 《商鞅》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词语解释:信儿  拼音:xìn ér
消息,音信。《红楼梦》第九二回:“我今日已经在学房里告了假了。这会子没有信儿,明儿可是去不去呢?”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这月的饷还没信儿呢,先帮着他们拿咱们的人!真叫窝囊!”
词语解释:信衣  拼音:xìn yī
佛教禅宗师徒传法,以法衣为凭信,因称法衣为“信衣”。《景德传灯录·婆舍斯多》:“祖曰:‘我师难未起时,密授我信衣法偈,以显师承。’”
词语解释:信从  拼音:xìn cóng
相信听从;信奉遵从。《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矫公 初时也还有信从之意,听説到‘收回雷部,也未可知’,到不免有疑。”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众人心目中见我主能驱鬼逐怪,无不嘆为天下奇人,故闻风信从。”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他们的对于神,宗教,传统的权威,是‘信’和‘从’呢,还是‘怕’和‘利用’?只要看他们的善于变化,毫无特操,是什么也不信从的,但总要摆出和内心两样的架子来。”
词语解释:信向  拼音:xìn xiàng
亦作“ 信乡 ”。亦作“ 信嚮 ”。亦作“ 信响 ”。
(1).信赖。《汉书·韩延寿传》:“歷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 汉 王充 《论衡·量知》:“夫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嚮之,奈何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筠 欲谋反,有僧素为人所信响, 筠 乃召见。”《明史·薛国观传》:“帝初颇信嚮之,久而觉其奸,遂及於祸。”
(2).谓信任归向。《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元年》:“於是诸降 羌 及 归义羌侯 杨玉 等怨怒,无所信乡。” 胡三省 注:“无所信嚮,不信 汉 ,不嚮 汉 也。”
词语解释:信响  拼音:xìn xiǎng
见“ 信向 ”。
词语解释:信向  拼音:xìn xiàng
亦作“ 信乡 ”。亦作“ 信嚮 ”。亦作“ 信响 ”。
(1).信赖。《汉书·韩延寿传》:“歷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 汉 王充 《论衡·量知》:“夫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嚮之,奈何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筠 欲谋反,有僧素为人所信响, 筠 乃召见。”《明史·薛国观传》:“帝初颇信嚮之,久而觉其奸,遂及於祸。”
(2).谓信任归向。《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元年》:“於是诸降 羌 及 归义羌侯 杨玉 等怨怒,无所信乡。” 胡三省 注:“无所信嚮,不信 汉 ,不嚮 汉 也。”
词语解释:信赏  拼音:xìn shǎng
(1).有功必赏。《管子·幼官》:“信赏审罚,爵材禄能,则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故有术之主,信赏以尽能,必罚以禁邪。”
(2).必定给予的赏赐。 宋 曾巩 《文思使张俊等迁官制》:“躐陞位等,以懋尔劳。其能继於前功,朕岂稽於信赏。”
词语解释:信次  拼音:xìn cì
《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后因称连宿三夜以上或三天左右时间为“信次”。 南朝 宋 谢灵运 《作离合》诗:“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 南朝 梁 何逊 《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矜嫚·残客》:“ 规 恨 纘 慟儿,悲愤兼至,信次之间,又殞。”
词语解释:信香  拼音:xìn xiāng
我国佛教等宗教谓香为信心之使,虔敬烧香,神佛即知其愿望,因称信香。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行香唱导》:“经中长者请佛,宿夜登楼,手秉香炉,以达信心。明日食时,佛即来至,故知香为信心之使也。”《三国演义》第八九回:“次日, 孔明 备信香、礼物,引 王平 及众哑军,连夜望山神所言去处,迤邐而进。”《水浒传》第四回:“焚起一炷信香,长老上禪椅,盘膝而坐,口诵咒语,入定去了。”
词语解释:信解  拼音:xìn jiě
佛教谓对佛法心无疑虑、明见其理为信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诵经·释法慧》:“居阁不下三十餘年,王侯税驾止拜房而反。唯 汝南 周顒 ,以信解兼深,特与相接。” 唐 刘禹锡 《毗卢遮那佛华藏世界图赞》:“佛説《华严经》直入妙觉,不由诸乘非大圆智不能信解。”
词语解释:信天公  拼音:xìn tiān gōng
见“ 信天翁 ”。
词语解释:信天翁  拼音:xìn tiān wēng
亦称“ 信天公 ”。亦称“ 信天缘 ”。 大型海鸟。身体白色略带青色,长约二三尺,体形大的种类长可达一米以上,翅淡黑色,趾间有蹼,善飞能泳,食水生动物,见于我国沿海各地。古人见其凝立水际,或谓其不能捕鱼,常用以比喻呆立或留居原地少活动。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瀛莫间二禽》:“其一类鵠,色正苍而喙长,凝立水际不动,鱼过其下则取之,终日无鱼,亦不易地,名曰信天缘。”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攻媿 记 张武子 之语,水禽有名信天公者。按 晁景迂 集: 黄河 有信天缘,常开口待鱼。” 宋 楼钥 《书张武子诗集后》:“或谓君不为岁晚计,君曰:‘水禽有名信天翁者,食鱼而不能捕,兀立沙上,俟他禽偶坠鱼于前,乃拾之,然未闻有饿死者。’其夷澹雅謔类此。” 清 梁章鉅 《浪迹丛谈·喜雪唱和诗》:“喜雨未几旋喜雪,长年惟学信天翁。”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而倒憨木痴的男子们,老是呆立在那里,好象滩头的信天翁。”
词语解释:信地  拼音:xìn dì
军队驻扎和管辖的地区。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四折:“这 黄芦荡 就是 屠世雄 时常屯扎的信地,因此不曾另拨巡视的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冤狱》:“指挥 张国维 奉兵部令司游徼,而信地内盗戕国戚,惧且受谴,驰往求盗不得。”《明史·宦官传二·高淮》:“吏部尚书 李戴 、刑部尚书 萧大亨 皆劾 淮 擅离信地,挟兵潜住京师,乃数百年未有之事。”
词语解释:信爱  拼音:xìn ài
信任喜爱;信任爱戴。《荀子·仲尼》:“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主尊贵之则恭敬而僔,主信爱之则谨慎而嗛。”《汉书·王莽传上》:“ 安阳侯 王舜 , 莽 之从弟,其人修飭,太后所信爱也, 莽 白以 舜 为车骑将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和奏折》:“夫此数事,皆有名无实。在政府以为可借此以敷衍人民,在人民终不能因此而信爱政府。”
词语解释:信威  拼音:xìn wēi
显示威力。信,通“ 伸 ”。《史记·春申君列传》:“今王使 盛桥 守事於 韩 , 盛桥 以其地入 秦 ,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王可谓能矣。” 汉 贾谊 《新书·解县》:“将吏戍者或介胄而睡,而 匈奴 欺侮侵掠,未知息时于焉,望信威广德难。”《后汉书·文苑传·杜笃》:“信威於征伐,展武乎荒裔。” 李贤 注:“信读曰申。”
词语解释:信水  拼音:xìn shuǐ
(1).古代对立春后 黄河 水流的称呼。相传可以验证夏秋水势的大小。《宋书·河渠志一》:“説者以 黄河 随时涨落,故举物候为水势之名:自立春之后,东风解冻, 河 边人候水,初至凡一寸,则夏秋当至一尺,颇为信验,故谓之‘信水’。”
(2).指妇女月经。以其按月一至,准而有信,故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本期一索而得,不意信水復来,遂至破戒而再。” 清 沉起凤 《谐铎·营卒守义》:“不旬月,信水復来。明年诞一子。”
词语解释:信崇  拼音:xìn chóng
信仰崇奉。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璎珞寺》:“里内士庶二千餘户,信崇三宝,众僧刹养,百姓所供也。”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曩之信崇,盖出一时之激越,迨风涛大定,自即弃置而返其初。”
词语解释:信节  拼音:xìn jié
(1).使者所持的符节印信。《史记·朝鲜列传》:“ 右渠 见使者顿首谢:‘愿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 宋 曾巩 《送程公鸥使江西》诗:“斋航又自日边去,信节初从天上假。”
(2).忠贞的节操。 唐 顾况 《瑶草春》诗:“执心轻 子都 ,信节冠 秋胡 。”
词语解释:信诞  拼音:xìn dàn
诚实和欺诈。《荀子·成相》:“言有节,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 梁启雄 释:“信,指诚实之言。诞,指欺诈之言。”
词语解释:信尚  拼音:xìn shàng
相信而尊崇。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慈孝宽大,仁而善断,留心艺学,亦微信尚浮屠法。”
词语解释:信得及  拼音:xìn de jí
能够相信。《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假如姑娘説日头从西出来,他都信得及,岂有个不谨遵台命的。”
词语解释:信经  拼音:xìn jīng
包含有教会的信条或信仰表白的书。例如:正教的信经。
不是通过客观的相似之处有意识的替换,而是通过无意识的联想表示受压抑情绪的对象或行为
词语解释:信言  拼音:xìn yán
真实的话。《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词语解释:信鼓  拼音:xìn gǔ
佛教礼忏时击鼓以唤起虔敬信仰之心,故称此鼓为信鼓。 唐 崔曙 《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诗:“然灯见栖鸽,作礼闻信鼓。” 唐 刘禹锡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因以戏之》诗:“宾阁田衣占,书堂信鼓鸣。”
词语解释:信子  拼音:xìn zǐ
(1).指装在器物中心的芯子。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线等。《红楼梦》第四五回:“惟有这斗笠有趣;上头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戴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拿下顶子来,只剩了这个圈子。” 管桦 《山谷中》:“那里倒是没有崩过。就是不好打眼儿放信子。”
(2).方言。以砒霜制作的杀鼠药。亦泛称毒杀动物或人的药品。参见“ 信石 ”。
词语解释:信石  拼音:xìn shí
砒石的别称。制剧毒药砒毒霜的原料,以产于 信州 (即今 江西 上饶县 一带)而得名。亦借称砒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砒石》:“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 信州 ,故人呼为信石。”
词语解释:信星  拼音:xìn xīng
土星,又名镇星。《史记·孝武本纪》:“信星昭见,皇帝敬拜泰祝之饗。” 司马贞 索隐:“信星,镇星也。信属土,土曰镇星。”《汉书·礼乐志》:“景星显见,信星彪列。”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镇星为信星,居国益地。”《南齐书·乐志》:“信星含曜,秬草流芳。”
词语解释:信遇  拼音:xìn yù
信任重用。《北齐书·刘贵传》:“ 荣 性猛急, 贵 尤严峻,每见任使,多愜 荣 心,遂被信遇,位望日重,加抚军将军。”
词语解释:信信  拼音:xìn xìn
(1).连宿四夜。《诗·周颂·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毛 传:“一宿曰宿,再宿曰信。” 孔颖达 疏:“《释训》云:有客宿宿,再宿也;有客信信,四宿也。” 晋 郑丰 《答陆士龙诗》之二:“有客信信,独寐寤语。”
(2).谓信其可信者。《荀子·非十二子》:“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 杨倞 注:“信可信者,疑可疑者,意虽不同,皆归於信也。”
舒张貌。信,通“ 伸 ”。 汉 刘向 《说苑·辨物》:“﹝灵龟﹞能知存亡吉凶之变,寧则信信如也,动则著矣。”
词语解释:信真  拼音:xìn zhēn
相信是真的。《红楼梦》第九六回:“ 袭人 等却静静儿的听得明白,头里虽也听得些风声,到底影响,只不见 宝钗 过来,却有些信真。”
词语解释:信物  拼音:xìn wù
作为凭证的物件。《水浒传》第八五回:“封 宋江 为镇国大将军,总领 辽 兵大元帅;赐与金一提,银一秤,权当信物。”《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这件小意思权为信物,追出赃来,莫説有餘,就是止剩得二十两,也都与你。”
词语解释:信符  拼音:xìn fú
用作凭证的符节。《墨子·旗帜》:“门二人守之,非有信符勿行,不从令者斩。”《明史·云南土司传三》:“九年, 老挝 贡使还,恐道中为他部所阻,给信符,敕 孟艮 、 车里 诸部遣人护之。”《清史稿·世祖纪一》:“庚子,收故摄政王信符,贮内库。”
词语解释:信顺  拼音:xìn shùn
(1).忠信而顺从。《韩非子·解老》:“今有道之士,虽中外信顺,不以诽谤穷堕。”
(2).谓诚信不欺,顺应物理。语出《易·繫辞上》:“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后汉书·袁术传论》:“天命符验,可得而见,未可得而言也。然大致受大福者,归於信顺乎!” 唐 柳宗元 《零陵郡复乳穴记》:“今吾刺史令明而志洁,先赖而后力,欺诬屏息,信顺休洽,吾以是诚告焉。”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今二圣躬信顺以先天下,而用 司马公 以致天下士,应是三德矣。”
(3).真实而通达。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辞语者,以信顺为本,以诡丽为末。”
词语解释:信邪  拼音:xìn xié
对邪门歪道的事很信服。例如:他很信邪。
词语解释:信了  拼音:xìn le
信从明了。《魏书·释老志》:“ 哀帝元寿 元年,博士弟子 秦景宪 受 大月氏王 使 伊存 口授浮屠经。中土闻之,未之信了也。”
词语解释:信鸿  拼音:xìn hóng
传送书信的鸿雁。 宋 李之仪 《采桑子》词:“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託双鳧作信鸿。”
词语解释:信数  拼音:xìn shù
必然的道理。《韩非子·观行》:“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彊有所不能胜。”
词语解释:信着
任着;任凭
词语解释:信验  拼音:xìn yàn
证据;凭证。《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常欲誑耀 淮阳王 ,即具记 房 诸所説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 淮阳王 以为信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且赐以公凭,俟官军渡 河 以为信验,人令持数百本去。”
词语解释:信条  拼音:xìn tiáo
忠实遵守的准则。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幕:“亲翁,你要晓得,我们考据家的信条,正是‘无征不信’。” 夏衍 《谈自己》:“和我熟悉一点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小小的信条:那就是宴会不猜拳,开会不讲演。”
词语解释:信天翁  拼音:xìn tiān wēng
亦称“ 信天公 ”。亦称“ 信天缘 ”。 大型海鸟。身体白色略带青色,长约二三尺,体形大的种类长可达一米以上,翅淡黑色,趾间有蹼,善飞能泳,食水生动物,见于我国沿海各地。古人见其凝立水际,或谓其不能捕鱼,常用以比喻呆立或留居原地少活动。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瀛莫间二禽》:“其一类鵠,色正苍而喙长,凝立水际不动,鱼过其下则取之,终日无鱼,亦不易地,名曰信天缘。”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攻媿 记 张武子 之语,水禽有名信天公者。按 晁景迂 集: 黄河 有信天缘,常开口待鱼。” 宋 楼钥 《书张武子诗集后》:“或谓君不为岁晚计,君曰:‘水禽有名信天翁者,食鱼而不能捕,兀立沙上,俟他禽偶坠鱼于前,乃拾之,然未闻有饿死者。’其夷澹雅謔类此。” 清 梁章鉅 《浪迹丛谈·喜雪唱和诗》:“喜雨未几旋喜雪,长年惟学信天翁。”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而倒憨木痴的男子们,老是呆立在那里,好象滩头的信天翁。”
词语解释:信乡  拼音:xìn xiāng
见“ 信向 ”。
词语解释:信向  拼音:xìn xiàng
亦作“ 信乡 ”。亦作“ 信嚮 ”。亦作“ 信响 ”。
(1).信赖。《汉书·韩延寿传》:“歷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 汉 王充 《论衡·量知》:“夫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嚮之,奈何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筠 欲谋反,有僧素为人所信响, 筠 乃召见。”《明史·薛国观传》:“帝初颇信嚮之,久而觉其奸,遂及於祸。”
(2).谓信任归向。《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元年》:“於是诸降 羌 及 归义羌侯 杨玉 等怨怒,无所信乡。” 胡三省 注:“无所信嚮,不信 汉 ,不嚮 汉 也。”
词语解释:信响  拼音:xìn xiǎng
见“ 信向 ”。
词语解释:信向  拼音:xìn xiàng
亦作“ 信乡 ”。亦作“ 信嚮 ”。亦作“ 信响 ”。
(1).信赖。《汉书·韩延寿传》:“歷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 汉 王充 《论衡·量知》:“夫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欲人君任使之,百姓信嚮之,奈何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筠 欲谋反,有僧素为人所信响, 筠 乃召见。”《明史·薛国观传》:“帝初颇信嚮之,久而觉其奸,遂及於祸。”
(2).谓信任归向。《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元年》:“於是诸降 羌 及 归义羌侯 杨玉 等怨怒,无所信乡。” 胡三省 注:“无所信嚮,不信 汉 ,不嚮 汉 也。”
共202,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