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共10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俊游俊良俊异俊味俊客俊弟俊群俊俗
俊逸俊人俊流俊迈俊眼俊庞俊能俊识
俊杰俊贤俊健俊材俊骨俊鸟俊友俊桀
俊彦俊伟俊语俊德俊哲俊兄俊厨俊侠
俊髦俊英俊誉俊爽俊雄俊丽俊慧俊令
俊气俊秀俊赏俊快俊民俊选俊上俊洁
俊鹘俊雅俊茂俊功俊侣俊远俊郎俊灵
俊才俊声俊物俊名俊俏俊望俊辨俊烈
俊乂俊发俊老俊豪俊生俊羔俊出俊耆
俊造俊士俊拔俊辩俊明俊美俊颖俊厨顾及

词语解释:俊游  拼音:jùn yóu
亦作“ 俊游 ”。 快意的游赏。 宋 秦观 《望海潮》词:“ 金谷 俊游, 铜驼 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宋 陆游 《自咏》诗:“三十年前接俊游,即今身世寄 沧州 。” 清 龚自珍 《绮寮怨》词:“江东俊游今倦,被怨曲拨起情怎禁?”
词语解释:俊逸  拼音:jùn yì
(1).卓异,不同凡俗。《后汉书·袁绍传》:“故 九江 太守 边让 ,英才儁逸,以直言正色,论不阿諂,身被梟悬之戮,妻孥受灰灭之咎。”《晋书·周访传论》:“ 札 、 莚 等负儁逸之材,以雄豪自许。”
(2).高迈超逸。 宋 欧阳修 《与谢景山书》:“ 景山 留滞州县,行年四十,独能异其少时儁逸之气,就於法度,根蔕前古,作为文章,一下其笔,遂高於人。”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吴岳》:“冡宰诗,儁逸清洒,入盛 唐 蹊径。”
(3).指才智出众而隐居不仕的人。《魏书·太宗纪》:“詔分遣使者巡求儁逸。”
词语解释:俊杰  拼音:jùn jié
亦作“ 俊桀 ”。
(1).才智杰出的人。《孟子·公孙丑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於其朝矣。”《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 、 陈餘 ,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 宋 叶适 《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天下繁委,当付俊杰,今庙堂无能,尽出胥吏。”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经务上》:“识时务者,呼为俊杰。” 胡厥文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之二:“庸才我不死,俊杰尔先亡。”
(2).才智杰出。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之一:“俊杰之士非恒人所知。”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中》:“苟以时文之功,用之於经史及当世之务,则必有聪明俊杰通达治体之士,起於其间矣。”
词语解释:俊彦  拼音:jùn yàn
杰出之士,贤才。《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孔 传:“美士曰彦。”《后汉书·班固传》:“窃见故司空掾 桓梁 ,宿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从心,行不踰矩,盖清庙之光暉,当世之俊彦也。” 前蜀 贯休 《送王毂及第后归江西》诗:“ 太宗 罗俊彦,桂玉比光辉。”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新起的一代俊彦……如朝霞烂熳。”
词语解释:俊髦  拼音:jùn máo
才智杰出之士。 唐 殷尧藩 《帝京》诗之一:“列郡徵才起俊髦,万机独使圣躬劳。” 宋 王安石 《敕修南郊式表》:“恭惟皇帝陛下体圣神之质,志文武之功,嘉与俊髦,灵承穹昊。” 明 高明 《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眷兹警动之风,未遂雍熙之化。爰招俊髦,以辅不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二书大旨,皆显扬女子,颂其异能,又颇薄制艺而尚词华,重俊髦而嗤俗士。”
词语解释:俊气  拼音:jùn qì
(1).英俊气概。 唐 李益 《轻薄篇》诗:“天生俊气自相逐,出与鵰鶚同飞翻。”
(2).秀美。 张宝真 《小先生》:“嗯,小时可没有现在俊气。”
词语解释:俊鹘  拼音:jùn hú
矫健之鹘。 唐 杜甫 《朝》诗之一:“俊鶻无声过,饥乌下食贪。” 唐 元稹 《兔丝》诗:“俊鶻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明 杨珽 《龙膏记·买卜》:“空空儿,精精儿,白日击人,矫如俊鶻。”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其规模常宏远,其局势常壮阔,其气魄常磅礴英鷙,有俊鶻盘云,横絶朔漠之概。”
词语解释:俊才  拼音:jùn cái
亦作“ 儁材 ”。 卓越的才智。《管子·立政》:“凡孝悌忠信,贤良儁材,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什伍以復于游宗。”《左传·宣公十五年》:“怙其儁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汉书·儒林传·张山拊》:“ 宽中 有儁材,以博士授太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林下诸贤各有儁才。” 明 张居正 《与吴川楼给谏》:“公儁才逸气锋颖秀拔,不惟脱颖全 楚 ,实亦絶尘海内。”
词语解释:俊乂  拼音:jùn yì
亦作“ 俊艾 ”。 才德出众的人。《书·皋陶谟》:“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 孔 传:“谓天子如此,则俊德治能之士竝在官。” 孔颖达 疏:“乂,训为‘治’,故云‘治能’。 马 、 王 、 郑 皆云,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汉书·王褒传》:“故世平主圣,俊艾将自至,若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之君,获 稷 、 契 、 皋陶 、 伊尹 、 吕望 。” 宋 苏轼 《赐户部侍郎赵瞻陈乞便郡不允诏》:“朕褒显耆旧,取其宿望;养育俊乂,待其成材。庶前后相继,朝不乏人。”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上》:“夫立功名与保身家,二涂也;收俊乂与恤平人,二术也:竝行而不相悖也。”
词语解释:俊造  拼音:jùn zào
(1).《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乡,升於学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后因以“俊造”指才智杰出的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其令郡国各脩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
(2).指科举。 唐 李德裕 《进上尊号玉册文状》:“臣本以门荫入仕,不由俊造之选,独学无友,未尝琢磨。” 明 归有光 《谕祭山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鹏文》:“惟尔初由俊造,荐服仕官。”
词语解释:俊良  拼音:jùn liáng
(1).指才能出众的人。 宋 欧阳修 《南省试策第五道》:“下明詔以开不讳之门,设匭函以广言者之路,復转对以採搢绅之议,立制策以待儁良之言者,意在兹乎?”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张璪光禄大夫资政殿学士知郑州》:“昔我神考,收擢儁良,寘于丞弼。”
(2).指良马。《后汉书·马融传》:“清氛埃,埽野场,誓六师,搜儁良。” 李贤 注:“儁良,马之善者。”
词语解释:俊人  拼音:jùn rén
风度高雅的人;才德超卓的人。《南史·王规传》:“ 王威明 风韵遒上,神峰标映,千里絶迹,百尺无枝,实俊人也。”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五行秀气,得之居多者为俊人。” 清 方苞 《谢季方传》:“然先君子所交,皆 楚 越 遗老、乡邦俊人。” 柳亚子 《呈谢老觉哉一律》:“落落 湖 湘 几俊人?怜他 黄 宋 早成尘。”
词语解释:俊贤  拼音:jùn xián
才德杰出的人。 三国 魏 阮籍 《奏记诣蒋公》:“羣英翘首,俊贤抗足。”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口号绝句》之九:“ 紫气关 临天地阔, 黄金臺 贮俊贤多。”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淮南 多俊贤,歷代挺材异。”
词语解释:俊伟  拼音:jùn wěi
(1).卓异壮美。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故 九江 太守 边让 ,英才俊伟,天下知名。”《世说新语·识鉴》“乱天下者必此子也”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夷甫 年十七,见所继从舅 羊祜 申陈事状,辞甚俊伟, 祜 不然之。”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然而 淮西 之功,尤为俊伟,碑石所刻,动流亿年,必得作者,然后可尽能事。” 茅盾 《子夜》三:“那时候,读了 莎士比亚 的《海风引舟曲》和 司各德 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她们这一伙,满脑子是俊伟英武的骑士和王子的影象。”
(2).杰出的人才。《三国志·魏志·钟繇华歆王朗传评》:“ 钟繇 开达理干, 华歆 清纯德素, 王朗 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唐 有天下,诸侯自辟幕府之士,唯其才能,不问所从来,而朝廷常收其俊伟,以补王官之缺,是以号称得人。”
词语解释:俊英  拼音:jùn yīng
(1).才能出众的人。 三国 魏 曹丕 《弟苍舒诔》:“猗歟公子,终然允臧。宜逢介祉,以永无疆。如何昊天,彫斯俊英?” 宋 范成大 《但能之提刑相别十年自曲江远寄二诗叙旧良厚次韵为谢》之一:“忆昔驂鸞识俊英,朱旛绣斧尽能名。” 清 陈梦雷 《赠秘书党道弘五十韵》:“庙略资神武,军諮待俊英。”
(2).才能杰出。 元 张汉卿 《红梨花》第二折:“早是他内性儿聪明,才调儿清正,这两般消的人钦敬,不枉了风流俊英。” 清 唐孙华 《挽张觐文》诗之一:“兄弟推时誉,驰驱并俊英。”
词语解释:俊秀  拼音:jùn xiù
(1).才智杰出的人。《后汉书·党锢传序》:“学中语曰:‘天下模楷 李元礼 ,不畏强御 陈仲举 ,天下俊秀 王叔茂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鲁肃 、 诸葛瑾 等始为宾客。”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太学。” 朱德 《新农村》诗:“后起青年多俊秀,秋高试马壮而肥。”
(2).才智杰出。 宋 叶适 《学校》:“ 崇观 间,以俊秀闻於学者,旋为大官。” 陶成章 《浙案纪略》:“创建 求是书院 ,招俊秀生徒,研究中西科学。”
(3).秀美。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四折:“如此般蠢坌身子、麄奘腰枝,却生的这般俊秀的孩儿。”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她莫名其妙地望了他一眼,看他俊秀的面孔上满是笑容。”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嶸。”
(4). 明 代庶民纳粟入国子监者之称。《明史·选举志一》:“迨开纳粟之例,则流品渐淆,且庶民亦得援生员之例以入监,谓之民生,亦谓之俊秀,而监生益轻。”
(5). 清 代汉族官吏无出身者之称。《清会典·吏部四·文选清吏司》:“凡官之出身有八……无出身者, 满洲 蒙古 汉 军曰閒散, 汉 曰俊秀。”
词语解释:俊雅  拼音:jùn yǎ
(1).古乐曲名。 南朝 梁 沉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序》:“众官出入, 宋 元徽 仪注奏《肃咸乐》,至是改为《俊雅》,取《礼记》‘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学曰俊士’也。”
(2).秀美文雅。 元 季子安 《粉蝶儿·题情》套曲:“想当初,倚翠偎红。我风流,他俊雅,恩深情重。” 明 高明 《琵琶记·察宅祝寿》:“仪容俊雅,也休夸桃李之姿;德性幽闲,尽可寄苹蘩之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他出口落笔,吟诗作赋,清新俊雅。”
词语解释:俊声  拼音:jùn shēng
才智出众的名声。 宋 许顗 《彦周诗话》:“ 黄嗣徽 少年时,读书有俊声,不幸为后母诉于官,隶军籍。”《三国演义》第五七回:“﹝ 周瑜 ﹞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 赤壁 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词语解释:俊发  拼音:jùn fā
犹英发,秀发。谓才华外溢。《北齐书·徐之才传》:“ 之才 幼而儁发,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
词语解释:俊士  拼音:jùn shì
(1). 周 代称选取入太学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 郑玄 注:“可使习礼者,学大学。” 孔颖达 疏:“身虽升学,亦以学未成,犹给司徒繇役;若其学业既成,免其繇役。” 唐 代为取士科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 太平天囯 称补廪为俊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
(2).才智杰出的人。《荀子·大略》:“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汉书·蒯通传》:“彼 东郭先生 、 梁石君 , 齐 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 清 魏源 《〈皇朝经世文编〉序》:“鳩聚本朝以来硕公、庞儒、俊士、畸民之言,都若干篇。”
词语解释:俊异  拼音:jùn yì
(1).杰出异常的人。《宋书·颜延之传》:“黄门郎 殷景仁 亦谓之曰:‘所谓俗恶俊异,世疵文雅。’” 唐 杜甫 《宿凿石浦》诗:“穷途多俊异,乱世少恩惠。”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于越故称无敌于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绎,展其殊才。”
(2).卓异,非比寻常。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太宗 得鷂子俊异,私自臂之,望见 魏公 ,乃藏于怀。”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但,《高僧传》,谓其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以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故俊异之声早被。”
词语解释:俊流  拼音:jùn liú
杰出的一类人物。 宋 叶适 《孟达甫墓志铭》:“ 葑 门幽寂,红药被野如菜,俊流数十,论难捷起。” 柳亚子 《与此生谈东林复社故事有纪》诗:“东厂淫威剗俊流,蝗蝻復社亦千秋。”
词语解释:俊健  拼音:jùn jiàn
(1).健美。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 虢国 每入禁中,常乘驄马,使小黄门御。紫驄之俊健,黄门之端秀,皆冠絶一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2).秀美遒劲。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今有进士 潘起 ,才笔俊健,言行温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文章宗旨》:“ 西汉 之文,浑厚典雅, 贾谊 之俊健, 司马 之雄放,为大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诗甚清逸,即当代名家不能远过,书亦俊健。”
词语解释:俊语  拼音:jùn yǔ
高明的言辞,妙语。 宋 朱熹 《游昼寒分韵得竹字》:“后生更亹亹,俊语非碌碌。” 明 杨慎 《郭象注〈庄子〉》:“今观其著,时出俊语,与 郑玄 之注《檀弓》亦同而异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某句是务头,可施俊语于其上。”
词语解释:俊誉  拼音:jùn yù
才智出众的名声。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四:“时 蜀 人 陈尧叟 亦有俊誉。”
词语解释:俊赏  拼音:jùn shǎng
(1).精于鉴赏,善于品评。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序》:“近 彭城 刘士章 ,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
(2).善于玩赏的人。 明 吴承恩 《花草新编序》:“盖从吾好,祇据家藏,呈诸俊赏,庶或有同余者乎。”
(3).快意的游赏。 唐 王勃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 鸡林 俊赏,萧萧 鷲岭 之居。” 宋 姜夔 《扬州慢》词:“ 杜郎 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词语解释:俊茂  拼音:jùn mào
(1).才智杰出的人。《汉书·武帝纪赞》:“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晋 陆机 《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明 方孝孺 《送河南佥事汤侯序》:“皇上临御,荡涤惰骄,作新士气,广大学以育俊茂。”
(2).才智杰出。《晋书·庾峻传》:“尊伯为当世令器,君兄弟復俊茂。” 唐 杜甫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诗:“令姪才俊茂,二美又何求?”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李相国 武都公 知贡举,门生多清秀俊茂。”
词语解释:俊物  拼音:jùn wù
杰出人物。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颁示百官廷臣谢表》:“同是戴天履地之人,独笑 龙逢 非俊物;更耻诵诗读书之辈,借言 董卓 误 中郎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吾斯知 项橐 、 黄童 ,非俊物也。” 清 黄景仁 《雪后集陶然亭先归道登黑窑厂》诗:“入座皆俊物,能容我跌宕。”
词语解释:俊老  拼音:jùn lǎo
才智杰出的老人。 宋 王安石 《题致政孙学士归来亭》诗:“明时俊老心无异,故里高门子有才。”
词语解释:俊拔  拼音:jùn bá
卓异出众。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宋史·陈宜中传》:“少甚贫,而性特俊拔。” 清 顾炎武 《赠顾推官咸正》诗:“如君俊拔才,久宜侍金闺。”
词语解释:俊味  拼音:jùn wèi
美味。 唐 杜甫 《王十五前阁会》诗:“病身虚俊味,何幸飫儿童。”
词语解释:俊迈  拼音:jùn mài
(1).才智超越凡俗的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若继二祖招贤故典,宾礼儁迈,以广缉熙,济济之化,侔于前代。”
(2).才智出众。《梁书·任昉传》:“近世有 乐安 任昉 ……遒文丽藻,方驾 曹王 ;英特儁迈,联衡 许 郭 。”
词语解释:俊材  拼音:jùn cái
见“ 俊才 ”。
词语解释:俊才  拼音:jùn cái
亦作“ 俊材 ”。
(1).卓越的才能。《汉书·王褒传》:“闻 王褒 有俊材,请与相见。”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 唐 先生 伯虎 ,名 寅 , 姑苏 人。负俊才,能文工诗,翰墨极精。”
(2).才智卓越的人。《汉书·吾丘寿王传》:“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材,兴学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三百俊才衣似雪,可怜无箇解诗人。” 鲁迅 《坟·论“他妈的!”》:“庶民中纵有俊才,也不能和大姓比并。”
词语解释:俊德  拼音:jùn dé
(1).才德杰出的人。《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孔 传:“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孙之亲。” 孔颖达 疏:“ 郑玄 云,俊德,贤才兼人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磔迦国》:“机务餘闲,欲习佛法,令於僧中推一俊德。时诸僧徒莫敢应命。”
(2).美德。 汉 王充 《论衡·程材》:“ 尧 以俊德,致黎民雍。”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刚之俊德。”
词语解释:俊爽  拼音:jùn shuǎng
(1).英俊清朗。《晋书·裴楷传》:“ 楷 风神高迈,容仪俊爽。”《旧唐书·裴度传》:“ 度 状貌不踰中人,而风彩俊爽。” 茅盾 《动摇》:“但此时眉尖稍稍挑起,却又是俊爽英勇的气概。”
(2).雄健敏捷。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耿湋》:“诗才俊爽,意思不羣。”
词语解释:俊快  拼音:jùn kuài
洒脱迅捷。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杜 集中言 李白 诗处甚多,如‘ 李白 一斗诗百篇’、如‘清新庾开府,俊逸 鲍参军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之句,似讥其太俊快。”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一:“ 苏舜钦 喜为健句,草书尤俊快。”
词语解释:俊功  拼音:jùn gōng
卓越的功业。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奈何欲兴不世之儁功,尚尔未革易知之宿弊。”
词语解释:俊名  拼音:jùn míng
美好的名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后汉 定襄 太守 竇奉 妻,生子 武 ……及 武 长大,有海内俊名。”
词语解释:俊豪  拼音:jùn háo
才智杰出的人。 宋 叶适 《书〈龙川集〉后》:“僚友一时,志同义合,相与扶立俊豪魁特之绪,使流风餘论犹能表见于后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不韦 招英茂、聚俊豪。”《再生缘》卷八:“夫人见説稍消怒,扶起 东平 小俊豪。”
词语解释:俊辩  拼音:jùn biàn
亦作“ 俊辨 ”。 雄辩,辩才杰出。《晋书·羊祜传》:“从甥 王衍 尝诣祜陈事,辞甚俊辩。”《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新安王 伯固 ﹞形状眇小,而俊辩善言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 张九龄 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时人服其俊辩。”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东坡 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説竖説,惟意所到,俊辨痛快,无復滞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雪崖 天性爽朗,胸中落落无宿物;与朋友谐戏,每俊辩横生。”
词语解释:俊客  拼音:jùn kè
才智杰出的人。 唐 王勃 《梓州慧义寺碑铭序》:“爰有 庾子山 者,文场之俊客也。”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案 吕氏 修撰也,广招俊客,比跡《春秋》。”
词语解释:俊眼  拼音:jùn yǎn
(1).高明的眼力。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四折:“欲待对官人説个明降,又恐怕肉身人道我荒唐,不俊眼的 襄王 对面儿犹疑梦想。” 明 孙仁孺 《东郭记·郁陶思君尔》:“还亏杀中庭一泪动伊心,发愤去叨咱福荫,一回头便觉惊人甚。俺俊眼儿可也煞堪钦,选得个良人直恁。”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 又嫱 谢絶吾儕,单近老社翁一位,可见他有识英雄的俊眼。”
(2).秀美的眼睛。《红楼梦》第三回:“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词语解释:俊骨  拼音:jùn gǔ
高雅的气质。 明 沉璟 《义侠记·失霸》:“英姿俊骨夸身世,少年时方逞狂游。閒繫青驄,醉偎红袖,从来不把眉儿皱。”
词语解释:俊哲  拼音:jùn zhé
亦作“ 俊喆 ”。
(1).才识不凡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佞人相汲引而柴正路,俊哲处下位而不见知。”《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夫妇人与政”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夫经国营治,必凴俊喆之辅,贤达令德,必居参乱之任。”《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使夫将来俊哲,知余鄙志耳。”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观乎《舂陵》作,歘见俊哲情。”
(2).才识不凡。 宋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故俊哲之人,入乎六经。”
词语解释:俊雄  拼音:jùn xióng
豪迈出众的人,英雄。《鹖冠子·道端》:“有道之君,任用俊雄,动则明白。”《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遝,熛至风起。” 唐 张祜 《寄朗州徐员外》诗:“江岭昔飘蓬,人间值俊雄。”
词语解释:俊民  拼音:jùn mín
贤人,才智杰出的人。《书·多士》:“乃命尔先祖 成汤 革 夏 ,俊民甸四方。” 孔 传:“天命 汤 更代 夏 ,用其贤人治四方。”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序》:“万佰亿千缝掖俊民,跂跂脉脉而望,篝灯而求明。”
词语解释:俊侣  拼音:jùn lǚ
才智杰出的同伴、朋友。 清 陈维崧 《沁园春·客陈州使院花朝作》词:“抛了浓春,陪人远宦,俊侣相嘲甚意儿。” 清 龚自珍 《百字令》词:“ 江郎 未老,尚追陪彩笔,多情俊侣。” 柳亚子 《重谒中山先生陵寝恭纪一律》:“白虎金精剑气开,招邀俊侣又重来。”
词语解释:俊俏  拼音:jùn qiào
美丽;漂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扭捏着身子儿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公子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幇衬的勤儿,与 十娘 一双两好,情投意合。”《红楼梦》第七回:“果然带来了个后生,比 宝玉 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似更在 宝玉 之上。”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七章:“在搭衣服的绳子上挂着的笼子里,有两只俊俏的白玉鸟。”
词语解释:俊生
俊俏,俊美
词语解释:俊明  拼音:jùn míng
优秀明达。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如此,则权势子弟,肯就外任,各知艰难,亦有俊明之人,因此树立,可以进用。”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颁示百官廷臣谢表》:“将见侍御僕从,罔非俊明之助;股肱元首,再賡喜起之歌矣。”
词语解释:俊弟  拼音:jùn dì
对自己弟弟的美称。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五:“伊我俊弟,咨尔 士龙 。怀袭瑰瑋,播殖清风。”
词语解释:俊庞  拼音:jùn páng
(1).容貌秀美。《水浒传》第一百回:“北军看那彪军马中,当先一个俊庞年少将军,头戴青巾绩,身穿緑战袍。”
(2).指容貌秀美的人。 明 无名氏 《霞笺记·驿亭奇遇》:“若相逢俊庞,两两变鸳鸯,双双飞上。”
词语解释:俊鸟  拼音:jùn niǎo
鸟的美称。《楚辞·离骚》“鸞皇为余先戒兮” 汉 王逸 注:“鸞,俊鸟也。”此称鸾之俊美。 晋 孙楚 《鹰赋》:“有金刚之俊鸟,生 井陘 之巖阻。”此称鹰之雄健。
词语解释:俊兄  拼音:jùn xiōng
对自己兄长的尊称。《汉书·韦玄成传》:“﹝ 韦玄成 ﹞作诗自劾责,曰:‘……茅土之继,在我俊兄,惟我俊兄,是让是形。’”俊兄,指其兄 韦弘 。
词语解释:俊丽  拼音:jùn lì
秀丽。 宋 苏轼 《荐宗室令畤状》:“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苏小小考》:“ 苏小小 , 钱塘 名娼也。容色俊丽,颇工诗词。”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唐 人中识锋犯者,莫如 子美 。其‘落日在帘鉤’之作,亦难以句匹者也,故置之首句,俊丽可爱。”
词语解释:俊选  拼音:jùn xuǎn
俊士和选士。古代指可以教育深造的优秀人材。《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 宋 叶适 《陈民表墓志铭》:“先王择司徒俊选,使升之入太学,既有闻其辨论,皆属司马於成德达材,何速也!” 宋 张师正 《括异志·梅侍读》:“ 梅公 早预俊选,屯蹇不振,年始从欲,方遇知己。” 元 揭傒斯 《全州学记》:“君子登于俊选,野人免于刑僇,果何惮而不为哉!”
词语解释:俊远  拼音:jùn yuǎn
形容超逸不凡。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法显》:“忽逢一道人,年可九十,容服麤素,而神气儁远。”
词语解释:俊望  拼音:jùn wàng
美好的声望。谓才智出众,使人敬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范豫章 谓 王荆州 :‘卿风流儁望,真后来之秀。’ 王 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词语解释:俊羔  拼音:jùn gāo
长大了的幼羊。俊,通“ 骏 ”。《大戴礼记·夏小正》:“二月,往耰黍禪……初俊羔,助厥母粥。” 戴德 传:“俊也者,大也……言大羔能食草木而不食於母也。” 李调元 笺:“羊子谓之羔。俊,言羔始大也……言羔食其母,稍长大而后食草木以助之也。”
词语解释:俊美  拼音:jùn měi
容貌、体态漂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老儿当》:“ 武宗 初年,选内臣俊美者以充宠倖,名曰老儿当。”《红楼梦》第二六回:“原来这 黛玉 秉絶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因为这时她已经长成了一个颀长、俊美的少女。”
词语解释:俊群  拼音:jùn qún
才能卓越的一类人。 唐 孟郊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君子览大雅,老人非俊羣。”
词语解释:俊能  拼音:jùn néng
才能杰出之士。《周书·赵善元定等传论》:“自三方鼎峙,羣雄竞逐,俊能驰騖,各吠非主。”
词语解释:俊友  拼音:jùn yǒu
才智杰出的朋友。 晋 郑丰 《答陆士龙·中陵》诗:“祁祁俊友,言酌言依。”
词语解释:俊厨  拼音:jùn chú
东汉 士大夫互相标榜,效法古代“八元”、“八凯”之称,每取号以称当世名士,如“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俊,“言人之英也”;顾,“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及,“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厨,“言能以财救人者也”。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后因以“俊厨”或“俊厨顾及”指才德超著的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何代无贤,阨而知节,此岂出俊厨诸君子下耶!” 沉砺 《感怀》诗:“龙虎风云一顿挫,俊厨顾及半沦亡。”
词语解释:俊慧  拼音:jùn huì
秀美聪明。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爱妓 王屋山 ,俊慧非常。”
词语解释:俊上  拼音:jùn shàng
优异,上乘。《梁书·钟嵘传》:“ 郭景纯 用俊上之才,创变其体; 刘越石 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词语解释:俊郎  拼音:jùn láng
俊逸的青年。 明 刘基 《悲杭城》诗:“割膻进酒皆俊郎,呵叱闲人气骄逸。”
词语解释:俊辨  拼音:jùn biàn
见“ 俊辩 ”。
词语解释:俊辩  拼音:jùn biàn
亦作“ 俊辨 ”。 雄辩,辩才杰出。《晋书·羊祜传》:“从甥 王衍 尝诣祜陈事,辞甚俊辩。”《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新安王 伯固 ﹞形状眇小,而俊辩善言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 张九龄 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时人服其俊辩。”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东坡 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説竖説,惟意所到,俊辨痛快,无復滞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雪崖 天性爽朗,胸中落落无宿物;与朋友谐戏,每俊辩横生。”
词语解释:俊出  拼音:jùn chū
才华外溢。《南史·齐武陵昭王晔传》:“﹝ 萧曄 ﹞性刚颖儁出,与诸王共作短句诗。”
词语解释:俊颖  拼音:jùn yǐng
谓才思敏捷出众。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若才乏儁颖,思多昏滞,费词既甚,叙事纔周,亦犹售铁钱者,以两当一,方成贸迁之价也。”
词语解释:俊俗  拼音:jùn sú
才智高出世俗。《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儁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词语解释:俊识  拼音:jùn shí
卓越的见识。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后来经始者,贵乎儁识通才,若 班固 陈寿 是也。”
词语解释:俊桀  拼音:jùn jié
亦作“ 儁杰 ”。
(1).才能出众的人。《汉书·梅福传》:“然其儁桀指世陈政,言成文章,质之先圣而不谬,施之当世合时务,若此者,亦亡几人。”《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士之避乱 荆州 者,皆海内之儁杰也。”
(2).才能出众。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儁杰廉悍,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
词语解释:俊侠  拼音:jùn xiá
英俊而有豪爽的气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叔夜 儁侠,故兴高而采烈。”
词语解释:俊令  拼音:jùn lìng
指美好卓越之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余谓俊者所以智胜羣情,辨者所以文身祛惑。 夷甫 虽体荷儁令,口擅雌黄,污辱君亲,获罪羯 勒 。”
词语解释:俊洁  拼音:jùn jié
秀美简洁。 明 王世懋 《艺圃撷馀》:“ 李于鳞 七言律,俊洁响亮,余兄极推轂之。”
词语解释:俊灵  拼音:jùn líng
俊逸超凡。 宋 范仲淹 《天骥呈才赋》:“马有俊灵,士有秀彦,偶圣斯作,为时而见。”
词语解释:俊烈  拼音:jùn liè
才智杰出,刚毅正直。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近世非尊爵盛位,虽雄奇俊烈,道德满衍,不幸不为朝廷所称,輒不得见於史。”俊,一本作“ 儁 ”。
词语解释:俊耆  拼音:jùn qí
才德卓异的老人。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官诰荣封》:“方纔见天生大儒,方纔见皇家俊耆。”
词语解释:俊厨顾及  拼音:jùn chú gù jí
见“ 俊厨 ”。
词语解释:俊厨  拼音:jùn chú
东汉 士大夫互相标榜,效法古代“八元”、“八凯”之称,每取号以称当世名士,如“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俊,“言人之英也”;顾,“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及,“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厨,“言能以财救人者也”。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后因以“俊厨”或“俊厨顾及”指才德超著的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何代无贤,阨而知节,此岂出俊厨诸君子下耶!” 沉砺 《感怀》诗:“龙虎风云一顿挫,俊厨顾及半沦亡。”
共10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