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霰去声 殿[piàn piān][zhuàn,传记]线便[biàn,便利][详注1][juàn,书卷][shàn,封禅][详注2][xuàn,打转、屡次][动词][同砚][详注3][拊手][yàn][qiàn][详注4][详注5][diàn][yuàn,衣饰][详注6][音伣。《广韵》牵挽也。][详注7]穿[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juàn,猪圈][详注8][xuàn][diàn][yuàn][tiàn][详注9][详注10]嬿[jiàn][躁急也]迿[jiàn][详注11][详注12]


注1:转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注2:援 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注》所攀援以为助也。
注3:选 《玉篇》去绢切《广韵》思绢切《集韵》《正韵》须绢切,音噀。《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注》选,宣练反。
注4:饭 叶扶霰切,音卞。《苏辙诗》岸上游人暮不归,清香入袖凉吹面。投壶击鞠绿杨阴,共尽清尊餐白饭。
注5:拚 《唐韵》《集韵》《韵会》皮变切,音卞。抃本字。《说文》拊手也。《宋书·何承天传》歌拚就路。《注》手舞貌。互详抃字注。
注6:遣 缱去声。《广韵》人臣赐车马曰遣车。《正韵》将葬而祭曰遣奠。既祭,乃包牲体,载之以车,随柩而行,曰遣车。《礼·檀弓》遣车一乘。《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
注7:煎 音箭。《广韵》甲煎。《南史·范云传》甲煎浅俗比徐湛之。又甲煎,香名。《贞观纪闻》隋主每除夜焚沉香数车,光暗则以甲煎沃之,香闻数里。
注8:先 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
注9:剸 又《唐韵》《集韵》之转切《韵会》之啭切,专去声。断也。《广韵》细割切肉貌。
注10:辗 niǎn zhǎn,展去声。《广韵》水辗也。《集韵》转轮治谷也。
注11:趼 音砚。《说文》兽足企也。《尔雅·释畜》騉蹄趼,善升甗。《注》騉蹄如趼而健,善上山。《疏》趼,平也。谓蹄平正善升。
注12:瞑 音面。瞑眩剧也。又愦乱也。《书·说命》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一作眠眩。互详眠字注。
共13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便是便做便辞便信便巧便然便事便假饶
便当便安便时便民便服便繁便马便函
便宜便了便养便路便所便罢便羽便捷
便好便蕃便中便桥便近便附便室便幕
便便便坐便邮便烦便翾便换便宴便私
便风便于便散便索便习便郡便席便疾
便腹便娟便房便衣便美便僻便宁便装
便道便门便利便妍便乃便儇便官便计
便能便殿便餐便鸿便易便地便待便步
便面便会便家便斋便水便嬛便文便辟

词语解释:便是  拼音:biàn shì
(1).即是,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闻习见者为平常,而以其罕闻骤见者为怪异,则怪异平常便是两事,经世出世便是两心。”
(2).即使;纵然。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便是 熊渠 、 养由基 、 李广 主名不审,无害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红楼梦》第四九回:“便是不会,也没难处。”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
(3).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离了他家门便是。”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贾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馆于舍亲 卜 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为。《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儿见是 宋江 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儿都踏湿了,教 青青 回家,取伞和脚下。又见晚下来。望官人搭几步则个。’”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三:“鐘声欲絶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词语解释:便当  拼音:biàn dāng
方便;容易。《老残游记》第一回:“幸喜本日括的是北风,所以向东向西都是旁风,使帆很便当的。”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他要坑害人可便当,不拘在哪里说几句话,你吃了亏还不知道这事从哪儿说起,究竟是谁的过。”
词语解释:便宜  拼音:biàn yí
(1).谓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南史·顾宪之传》:“愚又以便宜者,盖谓便於公宜於人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凡翻异驳勘之狱,同守臣审鞫,便宜予决,毋得滞留。”《清史稿·选举志二》:“艺徒学堂……均可於中、小学堂便宜附设。”
(2).指便宜行事之权。《隋书·杨谅传》:“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 宋 叶适 《奏议·纪纲四》:“收还便宜,使州郡復承平之常制。”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近日又因北方告警,特赐尚方之剑,假以便宜,令我星驰赴剿。”
(3).指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汉书·刘敬传》:“ 敬 脱輓輅,见 齐 人 虞将军 曰:‘臣愿见上言便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鼂错 受书,还上便宜。后代便宜,多附封事,慎机密也。” 宋 杨万里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诗:“天颜忧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陈便宜。”
(4).方便;顺当。《红楼梦》第四二回:“你这会子闲着,把送老老的东西打点了,他明儿一早就好走的便宜了。”《再生缘》第二十回:“ 康员外 所居东首,别有墙门,里面亦通,如要另行出入,亦颇便宜的。” 李大钊 《桑西门的历史观》:“这种名称,纯是为分类的便宜而加的,并没有褒贬的意味存于其间。”
(1).好处。 唐 寒山 《诗》之二七三:“有人来駡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 宋 赵长卿 《满庭芳·荷花》词:“算劳心劳力,得甚便宜。”《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 老舍 《月牙集·月牙儿三十三》:“最可恨的是些油子,不但不肯花钱,反倒要占点便宜走,什么半盒烟卷呀,什么一小瓶雪花膏呀,他们随手拿去。”
(2).上风,优势。《三国志平话》卷中:“ 曹相 曰:‘倘若在旱滩上赢了 周瑜 ,水面上交战,不得便宜。’”《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 齐 兵十分奋勇, 吴 兵渐渐失了便宜。”
(3).上算,合算,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好处。《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逍遥快乐是便宜,到老方知滋味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撞着时运又顺利,做去就是便宜的,得利甚多。”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摺》:“今之议抚,内江皆许其出入, 英 夷一何便宜!” 孙犁 《白洋淀纪事·碑》:“看看这些景致,散散心,也比呆在村里担惊受怕强,比受鬼子汉奸的气便宜多了。”
(4).价钱低。 沙汀 《航线》:“米么,倒便宜,规定了的,几百钱一斗。” 浩然 《艳阳天》第七十章:“一边望着那各种各样的简单而又便宜的食品,一边盘算着吃些什么,吃多少。”
(5).指某一方面的价值低廉。 母国政 《大门口儿》:“一个简陋的小厨房,要两位工程师来施工, 中国 的工程师实在便宜。”
(6).给以好处,使得到某种利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氏子》:“言已,出门,曰:‘便宜他!’” 巴金 《家》三十:“各人有各人的职务,只便宜了 觉民 和 觉慧 两个人。” 叶君健 《火花》一:“我们现在在这里喝西北风,他还在家里睡大觉,太便宜他了。”
词语解释:便好  拼音:biàn hǎo
(1).正好;正可。 宋 范成大 《碧虚席上得赵养民运使寄诗约今晚可归次韵迓之》:“偶携尊酒上孱颜,忽忆行人瘴雾间。便好来分苍石坐,已教不锁翠云关。” 元 萨都剌 《过石子冈》诗:“露光日落红穿树,山色雨餘青近人。便好拂衣入山去,解鞍辞却马头尘。”
(2).用于句末,表示希望的语气,犹言才好。《水浒传》第九一回:“皇天,只愿早早发救兵便好!”《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只是姐姐不要临时变卦便好。”
词语解释:便便  拼音:biàn pián
(1).形容言语明白流畅。《论语·乡党》:“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清 李渔 《闲情偶记·词曲·减头绪》:“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於心,便便於口。”
(2).形容巧言利口,擅长辞令。 唐 孙樵 《逐痁鬼文》:“愉愉便便,阿意奉欢,死而有灵,是为諂鬼。”《旧唐书·文苑传下·唐次》:“盖谓似信而诈,似忠而非,便便可以动心,捷捷可以乱德。”
(3).腹部肥满貌。《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养吉斋馀录》卷十引 南宋 朱翌 《轿中坐睡》诗:“鼻间真栩栩,腹外亦便便。” 元 张可久 《沉醉东风·幽居》曲之一:“远是非,絶名利,腹便便午窗酣睡。” 郭沫若 《不读书好求甚解》:“然而万民的膏脂仅仅填满了几个便便大腹者的私囊。”
(4).形容治理有序。便,通“ 平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论》:“《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今本《书·洪范》作“王道平平”。
词语解释:便风  拼音:biàn fēng
顺风。《陈书·华皎传》:“及闻 徐度 趋 湘州 ,乃率兵自 巴 、 郢 因便风下战。” 宋 陆游 《客谈荆渚武昌慨然有作》诗:“便风转头五百里,吟啸已在 黄鹤楼 。”
词语解释:便腹  拼音:biàn fù
肥满之腹。 宋 苏轼 《宝山昼睡》诗:“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宋 唐庚 《舍弟既到有作》诗:“匪躬老矣惟心在,便腹依然但髮稀。”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二:“天真贮便腹,浩气塞征襟。”
词语解释:便道  拼音:biàn dào
(1).犹即行。指拜官或受命后不必入朝谢恩,直接赴任。《史记·酷吏列传》:“ 孝景帝 乃使使持节拜 都 为 鴈门 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拘守常宪,当便道之官,不得束身奔走,稽顙城闕。”《陈书·章昭达传》:“ 周迪 据 临川 反,詔令 昭达 便道征之。” 宋 程大昌 《考古编·便道之官》:“‘便道’云者,犹曰即行,不得入见也。”
(2).顺路。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一:“ 苏 言南渡之初, 朱新仲 寓居 严陵 ,时 汪彦章 南迁,便道过 新仲 。”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容悦》:“少顷,村老来报,昨夜大虫连食三人。令詰之, 冯 曰:‘是必便道掠食。’” 郭沫若 《芭蕉花》:“直到母亲满了四岁,大舅赴 黄平 收尸,便道往 云南 ,才把母亲和 刘奶妈 带回了 四川 。”
(3).近便之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此河旧为运草入城便道,故又谓之 草河 。”
(4).小路,简易的路。 杜鹏程 《夜走灵官峡》:“顺着弯曲的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5).人行道。马路两边供行人走的路。如:行人请走便道。
(6).正式道路正在修建或修理时临时使用的道路。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四:“河槽里有很多工人在开辟临时便道。”
(7).连词。即使。《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説道:‘我有万夫不当之勇,便道那厮们全伙都来,也待怎生!’” 明 冯梦龙 《桂枝儿·同心》:“不知几百世修下来,与你恩爱这一场,便道更有箇妙人儿,你我也插他不上。”
词语解释:便能  拼音:biàn néng
谓动作敏捷,技巧娴熟。《太平广记》卷四七三引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桓谦》:“部阵指麾,更相撞刺,马既轻快,人亦便能。”
词语解释:便面  拼音:biàn miàn
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汉书·张敞传》:“然 敞 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 章臺街 ,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颜师古 注:“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今之沙门所持竹扇,上袤平而下圜,即古之便面也。”后称团扇、折扇为便面。 宋 杨万里 《诚斋荆溪集序》:“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 金 党怀英 《上皇书扇后》诗:“便面团圝字点鸦,天风吹堕委尘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便面小,血心肠一万条;手帕儿包,头绳儿绕,抵过锦字书多少。”
词语解释:便做  拼音:biàn zuò
连词。即使;纵然。 宋 秦观 《江城子》词:“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元 孔文昇 《折桂令·赠千金奴》曲:“一箇可喜娘身材儿是小,便做天来大福也难消。” 明 高明 《琵琶记·中秋望月》:“便做人生长宴会,几见冰轮皎洁?”
词语解释:便安  拼音:biàn ān
便利安稳;便利安适。《后汉书·霍谞传》:“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唐 刘禹锡 《为京兆韦尹谢许折籴表》:“臣自理京邑,不先威刑,唯务便安,所期富庶。”《清史稿·仁宗纪》:“凡我君臣,当以忧盛危明之心,不为苟且便安之计。”
词语解释:便了  拼音:biàn liǎo
(1). 汉 王褒 有一僮仆名 便了 。见 汉 王褒 《僮约》。后遂以“便了”为奴仆的代称。 宋 杨万里 《答户部王少愚侍郎书》:“去秋专遣便了走 淮 上,致奠於枢使。” 清 顾炎武 《出郭》诗:“此时不用便了,只须自出提酤。”
(2).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决定、允诺的语气。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若有差迟,连着小官坐罪便了。”《水浒传》第三八回:“你休去,只央酒保去回几尾来便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既是如此,就此修书便了。”
词语解释:便蕃  拼音:biàn fān
亦作“ 便烦 ”。亦作“ 便繁 ”。 频繁;屡次。《左传·襄公十一年》:“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 杜预 注:“便蕃,数也。言远人相帅来服从,便蕃然在左右。”《晋书·庾亮传》:“阶缘戚属,累忝非服……遂随牒展转,便烦显任。”《南史·顾协传》:“自为近臣,便繁几密,每有述製,敕前示 协 ,时辈荣之。”《旧唐书·裴度传》:“况累承宠命,亦为便蕃,前后三度,已行此礼。” 宋 王禹偁 《三黜赋》:“叨四入掖垣,何宠禄之便蕃。”
词语解释:便坐  拼音:biàn zuò
(1).谓坐于别室。《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有过失,不譙让,为便坐,对案不食。” 司马贞 索隐:“盖谓为之不处正室,别坐他处,故曰便坐。” 宋 陆游 《朝奉大夫直祕阁张公墓志铭》:“客至门,见公便坐从容。”
(2).别室,厢房。《汉书·张禹传》:“而 宣 之来也, 禹 见之於便坐,讲论经义。”《后汉书·鲁恭传》:“是岁,嘉禾生 恭 便坐廷中。” 唐 刘禹锡 《郑州刺史东厅壁记》:“古诸侯之居公私皆曰寝,其他室曰便坐。” 宋 陆游 《静镇堂记》:“西偏有便坐,日受羣吏謁见。”
词语解释:便于  拼音:biàn yú
比较容易(做某事)。 明 李贽 《答周友山》:“我因人説要拆毁湖上 芝佛院 ,故欲即刻盖阁於后,使其便於一时好拆毁也。”如:书后附有《索引》,以便于读者查检。
词语解释:便娟  拼音:biàn juān
(1).轻盈美好貌。《楚辞·大招》:“丰肉微骨,体便娟只。” 汉 边让 《章华赋》:“形便娟以嬋媛兮,若流风之靡草。”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既修竦而便娟,亦萧森而蓊蔚。” 清 金农 《慕园题竹》诗:“便娟修竹覆櫩楹,出格幽姿天与成。”
(2).回旋飞舞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雪赋》:“初便娟於墀廡,末縈盈於帷席。”
词语解释:便门  拼音:biàn mén
(1). 汉 代都城 长安 的城门名。以其非正中的城门,故名。(1) 长安城 南面西头的门名。《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城 南出第三门曰 西安门 ,北对 未央宫 ,一曰 便门 ,即 平门 也。”(2) 长安城 西面南头的门名。《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城 西出南头第一门曰 章城门 ……《三辅旧事》曰:‘ 章门 亦曰 光华门 ,又曰 便门 。’”(3) 长安城 北面西头的门名。《汉书·武帝纪》“初作 便门桥 ” 唐 颜师古 注:“ 便门 , 长安城 北面西头门。”
(2).见“ 便门桥 ”。
(3).正门以外的旁门。《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只见数十步外有空地丈餘,小小一扇便门也关着在那里。”《红楼梦》第九七回:“不必走大门,只从园里从前开的便门内送去。”
(4).肛门。《西游记》第七七回:“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 灵山 。”
词语解释:便门桥  拼音:biàn mén qiáo
汉 长安 城西北、 渭水 上的桥名, 武帝 建元 三年始建。《汉书·武帝纪》:“初作 便门桥 。”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去 长安 四十里。’ 服虔 曰:‘在 长安 西北, 茂陵 东。’ 便门 , 长安 城北面西头门,即 平门 也……於此道作桥,跨渡 渭水 以趋 茂陵 ,其道易直,即今所谓 便桥 是其处也。便读如本字。”
词语解释:便殿  拼音:biàn diàn
正殿以外的别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汉书·武帝纪》:“夏四月壬子, 高园 便殿火。” 颜师古 注:“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处,所以就便安也。园者,於陵上作之,既有正寝以象平生正殿,又立便殿为休息闲宴之处耳。” 宋 陆游 《监丞周公墓志铭》:“ 孝宗皇帝 召对便殿,论奏合上指。”《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会 契丹 遣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 穿着太短的衣裳,高脚鹭鸶似的,跟 公输般 走到便殿里,向 楚王 行过礼。”
词语解释:便会  拼音:biàn huì
有利时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张飞 卒后,领司隶校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曹公 遣刺客见 刘备 ……稍欲亲近,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 亮 入, 魏 客神色失措。”
词语解释:便辞  拼音:biàn cí
犹言花言巧语。《隋书·经籍志三》:“佞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於贼害忠信,覆邦乱家。” 清 魏源 《〈书古微〉例言中》:“后世经传既已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闕疑之义,而务碎义逃难,便辞巧説,破坏形体。” 章炳麟 《秦献记》:“故夫滑稽便辞而不可轨法者,则六国诸子是也。”
词语解释:便时  拼音:biàn shí
(1).吉利的时日。《后汉书·董卓传》:“宫室营寺焚灭无餘,是时唯有 高庙 、京兆府舍,遂便时幸焉。” 李贤 注:“便时谓时日吉便。”《后汉书·鲁丕传》:“ 赵王 商 尝欲避疾,便时移住学官, 丕 止不听。” 三国 魏 曹植 《圣皇篇》诗:“便时舍外殿,宫省寂无人。”
(2).谓选取吉利的时日。《汉书·外戚传下·孝平王皇后》:“ 宫 、 丰 、 歆 授皇后璽紱,登车称警蹕,便时 上林 延寿门 ,入 未央宫 前殿。”《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三年》:“壬戌,车驾还京师,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 震 太尉印綬。” 胡三省 注引 李贤 曰:“且於太学待吉时而后入也,故曰便时。”
(3).适当的时候,方便的时候。《后汉书·宋意传》:“宜割情不忍,以义断恩,发遣 康 焉 各归蕃国,令 羡 等速就便时,以塞众望。” 孙犁 《澹定集·烬馀书札》:“附上书目二纸,请写信给上海文艺出版社那位同志,请他便时到书店给我们找找,你看可以吗?”
词语解释:便养  拼音:biàn yǎng
便于赡养。 明 李东阳 《姜贞庵传》:“九载秩满,以母老,图便养,迁 南京 刑部郎中。”《明史·王省传》:“ 太祖 亲试,称旨,当殊擢。自陈才薄亲老,乞便养,授 浮梁 教諭。”
词语解释:便中  拼音:biàn zhōng
方便的时候。 清 顾炎武 《与毛锦衔书》:“今年元旦作一对……便中有字与 吴门 ,可代为録此,与一二耆旧知心者观之。”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今天看《申报》,知《朝花夕拾》已出版,望照旧例送给我二十本,于便中交下。”
词语解释:便邮  拼音:biàn yóu
顺便传递邮件。亦指顺便代人传递书信的人。 宋 苏轼 《菩萨蛮·回文》词:“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宋 王迈 《祭海丰宰颜养智文》:“怀此美人,在天一方,物色便邮,将寄双鲤。”
词语解释:便散  拼音:biàn sàn
安适闲散。 清 黄景仁 《道中偶成》诗:“在家习便散,手足忘劳劬。”
词语解释:便房  拼音:biàn fáng
(1).古代帝王、诸侯王等墓葬中象征生人卧居之处的建筑,棺木即置其中。重臣死后,亦有受赐而享此殊遇者。《汉书·霍光传》:“赐金钱、繒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樅木外臧椁十五具。”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便房,藏中便坐也。’…… 如淳 曰:‘《汉仪注》天子陵中明中高丈二尺四寸,周二丈,内梓宫,次楩椁,柏黄肠题凑。’便房,小曲室也。 如氏 以为楩木名,非也。”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一:“毁壤过一抔,便房啟幽户。珠柙离玉体,珠宝见剽虏。”《资治通鉴·汉哀帝建平四年》:“又令将作为 贤 起冢塋 义陵 旁,内为便房,刚柏题凑。”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玉匣珠襦启便房,薤歌无异葬 同 昌。”
(2).休息之所。 晋 潘尼 《桑树赋》:“从明储以省膳,憩便房以偃息。”
词语解释:便利  拼音:biàn lì
(1).敏捷;灵活。《荀子·非十二子》:“辩説譬諭,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姦説。” 杨倞 注:“便利,亦谓言辞敏捷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人生百体坚彊,手足便利,耳目聪明而心圣智,岂非士之愿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亮采》:“因与接谈,词旨便利,悦之。”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他把这句话在心中转了好几次,始终说不出来,他的嘴没有那么便利。”
(2).引申为伶俐。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就中独有侍女 秋英 ,性多便利,色擅芳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珠儿》:“羣喜 珠儿 復生,又加之慧黠便利,迥异曩昔。”
(3).有利;方便。《墨子·尚同中》:“万民之所便利,而能彊从事焉,则万民之亲可得也。”《史记·高祖本纪》:“地执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这个名词,一向就给有些人以‘办事’上的便利。”
(4).使方便有利。《汉书·魏相传》:“所以周急继困,慰安元元,便利百姓之道甚备。”
(5).熟习。 宋 戴埴 《鼠璞·防海》:“南人諳海道者也,於舟楫非不便利,犹艰阻如此,况北人乎?”
(6).排泄屎尿。《汉书·韦玄成传》:“ 玄成 深知其非 贤 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太平广记》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佛图澄》:“国人每共相语曰:‘莫起恶心,和尚知汝。’及 澄 之所在,无敢向其方面涕唾便利者。”
(7).屎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凡便利皆贮之,将热以浇敌也。”
词语解释:便餐  拼音:biàn cān
便饭。
词语解释:便家  拼音:biàn jiā
(1).使私家获利。《韩非子·孤愤》:“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
(2).犹言殷实富足之家。《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你虽是个便家,况你我还有个通财之谊;只是你在差次,那有许多银子?”《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此事要一定讲到一酬一酢,不惟力有不能,况且他又是个便家,转觉馈出无辞,义有未当!”
词语解释:便信  拼音:biàn xìn
感到便利而信从之。 唐 李翱 《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刺史临视给与,吏无所行其私,以故人皆便信,应募者数千人。”
词语解释:便民  拼音:biàn mín
使群众方便。例如:想一想如何便民。
方便民众的。例如:上海民航实行便民措施。
词语解释:便路  拼音:biàn lù
近便之路。《金史·礼志四》:“后御舆,取便路还内,内命妇从入。”
词语解释:便桥  拼音:biàn qiáo
(1).即 便门桥 。《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武帝 建元 二年初作 便门桥 ,跨渡 渭水 上,以趋陵,其道易直。《三辅决録》曰:‘ 长安 城西门曰 便门 ,桥北与门对,因号 便桥 。’”《元和郡县志·咸阳》:“ 便桥 在县西南十里,驾 渭水 上, 武帝 建元 三年初作 便门桥 ,在 长安 北。”参见“ 便门桥 ”。
(2).临时架设的简易桥梁。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洪水每分钟都可能冲垮便桥,断绝工人的后路,随时都可能打进桥墩工事,把工人埋在里面。”
词语解释:便门桥  拼音:biàn mén qiáo
汉 长安 城西北、 渭水 上的桥名, 武帝 建元 三年始建。《汉书·武帝纪》:“初作 便门桥 。”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去 长安 四十里。’ 服虔 曰:‘在 长安 西北, 茂陵 东。’ 便门 , 长安 城北面西头门,即 平门 也……於此道作桥,跨渡 渭水 以趋 茂陵 ,其道易直,即今所谓 便桥 是其处也。便读如本字。”
词语解释:便烦  拼音:biàn fán
见“ 便蕃 ”。
词语解释:便蕃  拼音:biàn fān
亦作“ 便烦 ”。亦作“ 便繁 ”。 频繁;屡次。《左传·襄公十一年》:“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 杜预 注:“便蕃,数也。言远人相帅来服从,便蕃然在左右。”《晋书·庾亮传》:“阶缘戚属,累忝非服……遂随牒展转,便烦显任。”《南史·顾协传》:“自为近臣,便繁几密,每有述製,敕前示 协 ,时辈荣之。”《旧唐书·裴度传》:“况累承宠命,亦为便蕃,前后三度,已行此礼。” 宋 王禹偁 《三黜赋》:“叨四入掖垣,何宠禄之便蕃。”
词语解释:便索  拼音:biàn suǒ
就;就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既然夫人不与,小生何慕金帛之色……只今日便索告辞。”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小生也去院里做一番子弟。今日约了朋友弟兄,便索去走一遭也。”《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一到家中,此事便索罢休,悔之何及。”
词语解释:便衣  拼音:biàn yī
(1).简易的衣服。亦指穿着简便的衣服。《汉书·李陵传》:“昏后, 陵 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 颜师古 注:“便衣,谓著短衣小褏也。”
(2).指寻常人穿的衣服,同带有特殊标志的区分官阶、职别的服装相对而言。《宋史·舆服志五》:“朝章之外,宜有便衣,仍存紫衫,未害大体。” 张天翼 《清明时节》:“他认为穿着军服去可不大那个,顶好是借三套便衣给他们。”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 花正芳 和几个侦察员立刻换上便衣,乍一看很象 朝鲜 农村中的青年。”
(3).常服,相对于礼服等正式服装而言。亦指穿着常服。《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是见宫保须要冠带,我却穿不惯,能便衣相见就好。”
(4).指为便于执行任务而身着便服的军人、警察或特工人员。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也讨厌让便衣钉梢,只想同两三位知己走走。”
词语解释:便妍  拼音:biàn yán
俏丽;明媚。 晋 张翰 《周小史》诗:“转侧猗靡,顾眄便妍。” 唐 任希古 《和李公七夕》诗:“便妍耀井色,窈窕凌波步。” 唐 刘宪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诗:“暮春春色最便妍,苑里花开列御筵。”
词语解释:便鸿  拼音:biàn hóng
托人便中带的书信。鸿,借指书信。 明 王世贞 《鸣凤记·邹慰夏孤》:“所赖仁兄引道,準拟观花,聊附便鸿之笺,惭无拜使之敬。”
词语解释:便斋  拼音:biàn zhāi
日常闲居之室。《新唐书·崔郸传》:“居 光德里 ,构便斋, 宣宗 闻而欢曰:‘ 郸 一门孝友,可为士族法。’因题曰‘德星堂’。”
词语解释:便巧  拼音:biàn qiǎo
(1).灵便敏捷。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当 尧 之时, 舜 为司徒, 契 为司马…… 尧 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 尧 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
(2).指简便灵巧之处。《汉书·食货志上》:“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
(3).指简便巧妙的方法。《汉书·沟洫志》:“众庶见 王延世 蒙重赏,竞言便巧,不可用。”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造 李冰 石堰, 嘉州 绳桥,皆施便巧,坚久耐实。”
巧言善辩。 汉 陆贾 《新语·辅政》:“朴直质者近忠,便巧者近亡。”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上》:“故无义而有财者显於世,欺慢而便巧者尊於朝。” 汉 徐干 《中论·考伪》:“心疾乎内,形劳於外,然其智调足以将之,便巧足以庄之。”
词语解释:便服  拼音:biàn fú
日常穿的服装,区别于礼服、制服等。《宋史·舆服志五》:“士大夫皆服凉衫,以为便服矣。”《金史·礼志八》:“本朝拜礼,其来久矣,乃便服之拜也。可令公服则朝拜,便服则从本朝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大力将军》:“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拜已,以便服侍坐。”
词语解释:便所  拼音:biàn suǒ
厕所。
词语解释:便近  拼音:biàn jìn
近便,距离近而方便。《汉书·沟洫志》:“拜 汤 子 卬 为 汉中 守,发数万人作 褒斜道 五百餘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以 江西 为 镇南军 ,募强弩二万,建节度,且地便近,易调度,詔可。”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国初海岛便近去处,皆设水寨以据险伺敌。”
词语解释:便翾  拼音:biàn xuān
轻捷飞动貌。 宋 苏轼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蝉》诗:“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
词语解释:便习  拼音:biàn xí
(1).熟悉;熟习。《后汉书·孔奋传》:“郡多 氐 人,便习山谷。”《后汉书·段颎传》:“ 熲 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2).引申为习惯。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有 羚羊洞 ……独主巖者,藏贮其中,来往如猱,亦野性便习然也。”《金史·舆服志上》:“加以后世便习骑乘,车用盖寡。”
(1).君主左右受宠幸的近臣、后妃。《战国策·楚策三》:“ 张子 中饮,再拜而请曰:‘非有他人於此也,愿王召所便习而觴之。’王曰:‘诺。’乃召 南后 、 郑褏 而觴之。” 清 唐甄 《潜书·得师》:“声色之好絶,左右便习不从,困苦忧思,自悔其过。”
(2).阿谀奉承。《魏书·萧衍传》:“直以趋驰便习,见爱 尒朱 ,小人叨窃,遂忝名位。” 清 张穆 《海疆善后宜重守令论》:“今督抚保举,十九皆趋走便习之人。”
词语解释:便美  拼音:biàn měi
谓味美而适口。《史记·匈奴列传》:“得 汉 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
词语解释:便乃  拼音:biàn nǎi
连词。于是。《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看 程五娘 许説五十贯酒钱,便乃向前道:‘小娘子,我与你拽过尸首来岸边,你认看。’”《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再四挽留不住,便乃设一筵宴,令众弟兄相别。”
词语解释:便易  拼音:biàn yì
简便;方便容易。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三:“西人风车藉风力以转动,可省人力。此器 扬州 自有之,而不及彼之便易。” 魏巍 《山雨》:“你大伯扛了几十年长活,还是光棍一条,如今总算有了家了。做点什么吃的也都便易。”
词语解释:便水  拼音:biàn shuǐ
熟悉水性。《隋书·郭荣传》:“ 孝先 於上流纵大筏以击浮桥, 护 令 荣 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词语解释:便然  拼音:biàn rán
腹部肥满貌。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张文潜》:“ 王直方 《诗话》云:‘ 文潜 人物魁伟,故 无己 有诗云: 张侯 便然腹如鼓,雷为飢声酒为雨。’”
词语解释:便繁  拼音:biàn fán
见“ 便蕃 ”。
词语解释:便蕃  拼音:biàn fān
亦作“ 便烦 ”。亦作“ 便繁 ”。 频繁;屡次。《左传·襄公十一年》:“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 杜预 注:“便蕃,数也。言远人相帅来服从,便蕃然在左右。”《晋书·庾亮传》:“阶缘戚属,累忝非服……遂随牒展转,便烦显任。”《南史·顾协传》:“自为近臣,便繁几密,每有述製,敕前示 协 ,时辈荣之。”《旧唐书·裴度传》:“况累承宠命,亦为便蕃,前后三度,已行此礼。” 宋 王禹偁 《三黜赋》:“叨四入掖垣,何宠禄之便蕃。”
词语解释:便罢  拼音:biàn bà
(1).才罢休。《水浒传》第三四回:“我若寻见那人时,直打碎这条狼牙棒便罢。”
(2).犹言就算了,则已。《水浒传》第六四回:“ 张横 道:‘你若这般把细,何年月日,能勾建功?你不去便罢,我今夜自去。’”《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匡超人 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颼的一声,魂从顶门出去了。”
词语解释:便附  拼音:biàn fù
顺从依附。《史记·东越列传》:“ 孝惠 三年,举 高帝 时 越 功,曰 闽君摇 功多,其民便附,乃立 摇 为 东海王 。”《新唐书·突厥传上》:“其为人沉果有智数,众颇便附。”
词语解释:便换  拼音:biàn huàn
唐 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商人至京,将钱交付各道驻京的进奏院或各军各使等机构,换取票券。商人离京去各地经商,可凭券至当地有关机构取款,谓之“便换”。此法 宋 代犹行。《旧唐书·食货志上》:“茶商等公私便换见钱,并须禁断。”《宋史·食货志下二》:“先是, 太祖 时取 唐 飞钱故事,许民入钱京师,於诸州便换。其法:商人入钱左藏库,先经三司投牒,乃输於库。”用便换方式汇兑的票券也称“便换”。 唐 赵璘 《因话录·羽部》:“有士鬻产於外,得钱数百緡,惧川途之难賷也,祈所知纳於公藏,而持牒以归,世所谓便换者,置之衣囊。”
词语解释:便郡  拼音:biàn jùn
政务清简之郡。 宋 苏舜钦 《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或谓 贡定 不当北衝,改知 澶州 ,属以控扼之计。数以疾请便郡,移 亳州 。”《宋史·吴育传》:“﹝ 育 ﹞迁礼部侍郎,知 永兴军 ,召兼翰林侍读学士。以疾辞,且请便郡。”
词语解释:便僻  拼音:biàn pì
见“ 便辟 ”。
词语解释:便辟  拼音:biàn pì
亦作“ 便僻 ”。
(1).谄媚逢迎。《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邢昺 疏:“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南史·王晏传》:“﹝ 王晏 ﹞性甚便僻,渐见亲侍,常参议机密。”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褒客》:“便辟脂韦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辩。”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直隶 ,为帝都者七百餘年,举天下便僻巧媚之士凑集焉,加以从龙入关之裔,驱恣淫佚,恣慢横暴。”
(2).指谄媚逢迎之人。《书·冏命》:“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
(3).指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管子·立政》:“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新唐书·刘蕡传》:“惟忠贤是近,惟正直是用,内宠便僻无所听焉。” 章炳麟 《秦政记》:“ 秦王 则一任 李斯 、 王翦 、 蒙恬 而已,岂无便辟之使、燕昵之謁邪?”
(4).善于言辩。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娘为之咏》诗:“丰容好姿颜,便辟工言语。”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 刘伯温 如丛臺少年入説社,便辟流利,小见口才。”
(5).曲折移动貌。《诗·大雅·板》“无为夸毗” 唐 孔颖达 疏:“然则夸毗者,便僻其足,前却为恭,以形体顺从於人,故云以体柔人。”《新唐书·白孝德传》:“ 孝德 拥二矛,策马絶 河 ,半济, 怀恩 贺曰:‘事克矣。其揽轡便辟,可万全者。’”
词语解释:便儇  拼音:biàn xuān
轻捷灵便貌。
词语解释:便地  拼音:biàn dì
形势便利之地。《史记·淮阴侯列传》:“ 赵 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后汉书·马援传》:“ 羌 在山上, 援 军据便地,夺其水草,不与战, 羌 遂穷困。”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临贼小县,可收百姓於便地,作行县以主领之,使免散失。”
词语解释:便嬛  拼音:biàn qióng
(1).轻盈美好貌。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若夫 青琴 宓妃 之徒……靚糚刻饰,便嬛绰约。”
(2).古代善钓者名。 汉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弋下高云之鸟,饵出深渊之鱼。 蒲且 讚善, 便嬛 称妙,何其乐哉!”
词语解释:便事  拼音:biàn shì
(1).便于行事。《墨子·号令》:“诸可以便事者,亟以疏传言守。”
(2).指希求行事之便。 宋 王安石 《答吕吉甫书》:“趣时便事,则吾不知其説焉,考实论情,则公宜照其如此。”
(3).谓利国之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后汉书·崔寔传》:“﹝ 崔寔 ﹞明於政体,吏才有餘,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
词语解释:便马  拼音:biàn mǎ
谓娴于骑术。《山海经·西山经》:“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癭。” 晋 郭璞 注:“带之令人便马;或曰,马得之而健走。”《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乘骏马越 津桥 得去”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袁晔 《献帝春秋》曰:“ 张辽 问 吴 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
词语解释:便羽  拼音:biàn yǔ
指托便人带的书信。 明 陈确 《与张考夫书》:“顷与 韞 兄约,来春之暇当续此胜游,但未知后会之期,便羽更望一及之。”《颜氏家藏尺牍·孙少司马光祀》:“久无便羽,疎於寄候,遥知近祉清胜,念之驰结。”
词语解释:便室  拼音:biàn shì
正室以外的别室。《后汉书·彭宠传》:“五年春, 宠 斋,独在便室。” 李贤 注:“便坐之室,非正室也。”《汉书·武帝纪》“夏四月壬子, 高园 便殿火” 唐 颜师古 注:“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处,所以就便安也。”
词语解释:便宴  拼音:biàn yàn
比较简便的宴席(区别于正式宴会):家庭~ㄧ设~招待。
词语解释:便席  拼音:biàn xí
比较简便的宴席。如:他在家里设便席招待客人。
安于席上。谓睡得安稳。席,床上的垫席。《战国策·秦策三》:“今也,寡人一城围,食不甘味,卧不便席,今 应侯 亡地而言不忧,此其情也?”
词语解释:便宁  拼音:biàn níng
(1).安宁。《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煖衣饱食,便寧无忧。”
(2).指安适,宁帖。《文子·九守》:“圣人诚使耳目精明玄达,无所诱慕,意气无失,清浄而少嗜欲,五藏便寧,精神内守形骸而不越……祸福之间何足见也!”
词语解释:便官  拼音:biàn guān
事简任轻的官职。《新唐书·裴漼传》:“﹝ 琰之 ﹞年甚少,不主曹务,刺史 李崇义 内轻之,鐫諭曰:‘ 同 ,三辅,吏事繁,予盍求便官?毋留此!’”
词语解释:便待  拼音:biàn dài
就要;正要。《水浒传》第三十回:“ 武松 见夫人宅眷,都在席上,吃了一杯,便待转身出来。”
词语解释:便文  拼音:biàn wén
完全依照法令条文而不加更动。《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 曰:‘诸君但欲便文自营,非为公家忠计也。’” 宋 曾巩 《越州赵公救灾》:“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便文自营以为智,模棱不决以为能。”
词语解释:便假饶  拼音:biàn jiǎ ráo
即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便假饶天下雪,解不得我这腹热。”
词语解释:便函  拼音:biàn hán
机关团体发出的形式比较简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区别于公函。如:对方发来便函,通知我们开会的日期。
词语解释:便捷  拼音:biàn jié
(1).敏捷;灵活。《荀子·君道》:“其应变故也,齐给便捷而不惑。”《淮南子·兵略训》:“虎豹便捷,熊羆多力。”《南史·王广之传》:“少好弓马,便捷有勇力。”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王小大 ,生而韶秀,为人圆滑便捷,善周旋。”
(2).方便而迅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凡扎定营盘,各营首领官要点自己统下兵士,势难到处传唤,必须设锣为号,方能便捷。”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商贾往来便捷。”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如赐函件,不如‘ 上海 , 北四川路 底,内山书店转, 周豫才 收’,尤为便捷。”
(3).方便轻捷。 清 赵翼 《初用拐杖》诗:“携之当结扶,便捷得未有。” 鲁迅 《花边文学·洋服的没落》:“然而革命之后,采用的却是洋装,这是因为大家要维新,要便捷,要腰骨笔挺。”
词语解释:便幕  拼音:biàn mù
用帐幕围成的简便的宫室、屋舍。《魏书·孝庄纪》:“列骑卫帝,迁於便幕。既而 荣 悔,稽顙谢罪。”《隋书·礼仪志四》:“﹝皇帝﹞升御坐,乘版舆,以与王公登舟,置酒。非预汎者,坐於便幕。”
词语解释:便私  拼音:biàn sī
利于私门。《韩非子·孤愤》:“朋党比周以弊主,言曲以便私者,必信於重人矣。”
词语解释:便疾  拼音:biàn jí
便利迅疾。《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凡小事” 汉 郑玄 注:“使童竖通王内外之命、给小事者,以其无与为礼,出入便疾。”
词语解释:便装  拼音:biàn zhuāng
当常穿的便服,区别于显示职别的带有特别标记的服装。 邓洪 《山中历险记》:“天气很热,我把军衣脱下,只穿了一身便装。”
词语解释:便计  拼音:biàn jì
(1).有利的计谋。《韩非子·存韩》:“ 斯 之来使,以奉 秦王 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邪?”《文子·道原》:“故听善言便计,虽愚者知说之;称圣德高行,虽不肖者知慕之。”《史记·滑稽列传》:“ 卫将军 谢之曰:‘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
(2).简便易行的打算。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二》:“贵臣大家之流,又相率而惮於闻所不闻,见所不见,习所不习,以脱略为便计,以朴遬为故俗,牵而制之,父兄宗国万口如一也。”
词语解释:便步  拼音:biàn bù
(1).谓惯于步战。《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三年》:“ 陶侃 、 温嶠 军于 茄子浦 ; 嶠 以南兵习水, 苏峻 兵便步,令:‘将士有上岸者死!’” 胡三省 注:“便步,谓便於步战。”
(2).按日常习惯行走的步调,区别于正步。如:队伍通过检阅台后,以便步继续行进。
词语解释:便辟  拼音:biàn pì
亦作“ 便僻 ”。
(1).谄媚逢迎。《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邢昺 疏:“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南史·王晏传》:“﹝ 王晏 ﹞性甚便僻,渐见亲侍,常参议机密。” 唐 王勃 《平台秘略论·褒客》:“便辟脂韦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辩。”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直隶 ,为帝都者七百餘年,举天下便僻巧媚之士凑集焉,加以从龙入关之裔,驱恣淫佚,恣慢横暴。”
(2).指谄媚逢迎之人。《书·冏命》:“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
(3).指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管子·立政》:“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新唐书·刘蕡传》:“惟忠贤是近,惟正直是用,内宠便僻无所听焉。” 章炳麟 《秦政记》:“ 秦王 则一任 李斯 、 王翦 、 蒙恬 而已,岂无便辟之使、燕昵之謁邪?”
(4).善于言辩。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娘为之咏》诗:“丰容好姿颜,便辟工言语。”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 刘伯温 如丛臺少年入説社,便辟流利,小见口才。”
(5).曲折移动貌。《诗·大雅·板》“无为夸毗” 唐 孔颖达 疏:“然则夸毗者,便僻其足,前却为恭,以形体顺从於人,故云以体柔人。”《新唐书·白孝德传》:“ 孝德 拥二矛,策马絶 河 ,半济, 怀恩 贺曰:‘事克矣。其揽轡便辟,可万全者。’”
共13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