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攲侧 拼音:qī cè
1.倾斜;歪斜。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自此以西,山路欹侧,长坂千里,悬崖万仞,极天之阻,实在於斯。” 唐 杜甫
《阆水歌》:“ 巴 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2.歪倒摇晃貌。 唐 杜甫
《瘦马行》:“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驤。”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投韁马鬣任欹侧,欲出操箠手还抽。”
词语解释:山侧 拼音:shān cè
山的侧面。《诗·召南·殷其雷》:“殷其靁,在南山之侧。”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舟凝滞於水滨,车逶遟於山侧。” 唐 皮日休 《茶中杂咏·茶焙》:“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词语解释:转侧 拼音:zhuǎn cè
(1).犹来去;辗转迁移。《后汉书·王允传》:“是时宦者横暴,睚眦触死。 允 惧不免,乃变易名姓,转侧 河内 、 陈留 閒。” 李贤 注:“转侧,犹去来也。”《新唐书·刘审礼传》:“ 隋 末大乱,道不通, 审礼 尚少,自乡里负祖母度 江 ,转侧避地。”《明史·陈潜夫传》:“ 潜夫 转侧 杞 、 陈留 间,朝夕不自保。”
(2).移换方位。 南朝 梁 何逊 《咏照镜》:“对影独含笑,看花时转侧。” 唐 白居易 《缭绫》诗:“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宋 朱松 《西湖泛舟》诗:“风艇纵看山转侧,烟堤尽逐水回还。”
(3).犹疑不定。 汉 王充 《论衡·案书》:“世俗用心不实,省事失情,二语不定,转侧不安。”
(4).向侧转动;翻转。 汉 桓谭 《新论·形神》:“烛半压欲灭……乃扶持转侧,火遂度而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转侧牀头,惟思自尽。” 王鲁彦 《杨梅》:“现在却呆木地躺在床上,不能随意的转侧了。”词语解释:君侧 拼音:jūn cè
(1).君主的身边。《左传·成公十六年》:“子在君侧,败者壹大。”《公羊传·定公十三年》:“ 晋 赵鞅 取 昔阳 之甲,以逐 荀寅 与 士吉射 。 荀寅 与 士吉射 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晋书·谢鲲传》:“ 刘隗 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
(2).借指君主身边的佞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略 密与其兄 相州 刺史 中山王 熙 欲起义兵,问罪君侧。”《周书·文帝纪上》:“人尽忠良,谁为君侧?” 唐 李商隐 《有感》诗之二:“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参见“ 清君侧 ”。
词语解释:清君侧 拼音:qīng jūn cè
谓清除君王身边的奸臣。语本《公羊传·定公十三年》:“ 晋 赵鞅 取 晋阳 之甲,以逐 荀寅 与 士吉射 。 荀寅 与 士吉射 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 唐 李商隐 《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清君侧,走檄文,雄兵义旗遮路尘。”按,历史上清君侧常被作为反对朝廷或中央政权的政治斗争手段。如 汉 吴王 刘濞 勾结六个同姓王,以清君侧为旗帜,借诛 晁错 为名,发动了 吴 楚 七国之乱。见《史记·吴王濞列传》。词语解释:反侧 拼音:fǎn cè
(1).翻来复去,转动身体。《诗·周南·关雎》:“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汉 王粲 《登楼赋》:“夜参半而不寐兮,悵盘桓以反侧。” 唐 杜甫 《彭衙行》:“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王子》:“长史惊而寤,阴异之,叹息不能復寐,反侧达旦。”
(2).反复无常。《诗·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极反侧。”《楚辞·天问》:“天命反侧,反罚何佑?” 朱熹 集注:“反侧,言无常也。”
(3).不安分,不顺服。《荀子·王制》:“故姦言、姦説、姦事、姦能、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 王先谦 集解:“反侧之民,不安之民也。”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或收市重寳,逃入反侧之地,以资寇盗。”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内消反侧,外絶覬覦,远近晏然。”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邓本殷 等负隅于南路, 杨希闽 、 刘震寰 等,更反侧于肘腋之下。”
(4).惶恐不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含 作 庐江郡 ,贪浊狼籍。 王敦 护其兄,故於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 庐江 人士咸称之。’时 何充 为 敦 主簿,在坐,正色曰:‘ 充 即 庐江 人,所闻异於此。’ 敦 默然,旁人为之反侧, 充 晏然神意自若。”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书》:“三司判官,尤朝廷所选择,出则被使漕运,而金穀之事,某生平所不习,此所以蒙恩反侧而不敢冒也。”词语解释:倾侧 拼音:qīng cè
亦作“ 倾仄 ”。
(1).偏斜,倾斜。 汉 严忌 《哀时命》:“肩倾侧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 唐 杜甫 《虎牙行》:“ 洞庭 扬波 江 、 汉 迴, 虎牙 、 铜柱 皆倾侧。”《朱子语类》卷六:“人坐久,必倾侧。” 胡鄂公 《北方实录》:“车厢受弹倾仄,伤戈什哈一人, 怀芝 受震昏仆於地。” 沙汀 《淘金记》二:“﹝他﹞把上身倾侧出去,为酒涨红的眼睛泛着热情。”
(2).指偏离。《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
(3).指行为邪僻不正。《荀子·成相》:“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汉书·萧望之传》:“ 恭 、 显 又时倾仄见詘。” 颜师古 注:“言其不能持正,故议论大事见詘於天子也。仄,古侧字。”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焉知倾侧士,一旦不可持。”《晋书·王湛传》:“ 国寳 少无士操,不修廉隅。妇父 谢安 恶其倾侧,每抑而不用。”
(4).摇摆不定。《荀子·议兵》:“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
(5).崎岖不平。《汉书·晁错传》:“上下山陂,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险道倾仄,且驰且射,胡兵所以无敌也。”
(6).随顺;依附。《淮南子·要略》:“诚喻至意,则有以倾侧偃仰世俗之间,而无伤乎谗贼螫毒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 潘岳 诡譸于 愍 、 怀 , 陆机 倾仄于 贾 、 郭 。”《魏书·郑羲传》:“子 严祖 ……轻躁薄行,不修士业,倾侧势家,乾没荣利,闺门秽乱,声满天下。”
(7).困顿,颠沛。《史记·陈丞相世家赞》:“ 陈 丞相 平 ……倾侧扰攘 楚 、 魏 之閒,卒归 高帝 。”《后汉书·班彪传论》:“ 班彪 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閒,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倾侧颠沛,仅以自全。” 南朝 宋 颜延之 《还至梁城作》诗:“振策睠东路,倾侧不及羣。”
(8).指社会动荡不安。 元 高士谈 《秋兴》诗:“乾坤尚倾仄,吾敢叹淹留!”
(9).覆灭;败亡。《宋书·傅亮传》:“祸福之具,内外充斥,陵九折於 邛僰 ,泛衝波於 吕梁 ,倾侧成於俄顷,性命哀而莫救。”《魏书·任城王传》:“面背不同,事涉欺佞,非所谓论道之德,更失国士之体,或有倾侧,当由公辈佞臣。”
(10).倒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地震》:“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词语解释:逼侧 拼音:bī cè
(1).迫近;拥挤。《后汉书·廉范传》:“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 晋 潘岳 《西征赋》:“都中杂遝,户千人亿,华夷士女,駢田逼侧。”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新恩移府庭,逼侧厕诸将。”
(2).簇拥;攒聚。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蒲萄﹞有黄、白、黑三种,成熟之时,子实逼侧,星编珠聚。”《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八回:“ 天台 有怪松,自盘根於巖穴之内,轮囷逼侧,身大数围,而高四五丈。”
(3).犹狭窄。 宋 苏舜钦 《太行道》诗:“忽至逼侧处,咫尺颠坠恐莫逃。”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峯前石臺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 王 患门户逼侧,廛居近市,欲别觅数椽,以居子弟。”
见“ 偪仄 ”。
词语解释:逼仄 拼音:bī zè
犹狭窄。 唐 李邕 《斗鸭赋》:“逼仄兮掣曳,联翩兮踊跃。” 宋 王安石 《送郑叔熊归闽》诗:“黄尘彫罽裘,逆旅同逼仄。” 黄裳 《金陵五记·白下书简·重过鸡鸣寺》:“过去,因为年久失修,湖里长满了水草,很荒秽逼仄了。”
亦作“ 偪侧 ”。
(1).迫近;相迫。《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滭弗宓汨,偪侧泌瀄。” 郭璞 注引 司马彪 曰:“偪侧,相迫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湢测”。 明 唐顺之 《游盘山赋》:“岂淹留之无心,畏简书之偪仄。”
(2).密集;拥挤。《文选·张衡〈西京赋〉》:“麀鹿麌麌,駢田偪仄。” 薛综 注:“駢田偪仄,聚会之意。” 唐 杜甫 《偪仄行》:“偪仄何偪仄,我居巷南君巷北。”一本作“ 偪侧 ”。 仇兆鳌 注:“偪侧,谓所居密邇。”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四瞰层壁,阴森偪侧。” 王统照 《湖畔儿语》:“湖上,满生了芦苇和满浮了无数的大船,分外显得偪仄,湫溢、喧嚷。”
(3).狭窄。《东观汉纪·廉范传》:“为 蜀郡 太守。 成都 邑宇偪侧。” 唐 陆龟蒙 《田舍》诗:“簷卑欹而立傴僂,户偪侧而行趑趄。”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缘江负山,偪仄无平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室庐偪仄,无地避煞者。”
(4).匆迫;短暂。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快宇宙之清宽,悵百年之偪仄。”
(5).窘迫。 宋 王安石 《开元行》:“茫茫孤行西万里,偪仄归来竟忧死。” 清 方文 《初度书怀》诗之四:“少小负奇气,有力猛如虎。偪侧不得施,中年尽消阻。”
词语解释:逼侧 拼音:bī cè
(1).迫近;拥挤。《后汉书·廉范传》:“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 晋 潘岳 《西征赋》:“都中杂遝,户千人亿,华夷士女,駢田逼侧。”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新恩移府庭,逼侧厕诸将。”
(2).簇拥;攒聚。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蒲萄﹞有黄、白、黑三种,成熟之时,子实逼侧,星编珠聚。”《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八回:“ 天台 有怪松,自盘根於巖穴之内,轮囷逼侧,身大数围,而高四五丈。”
(3).犹狭窄。 宋 苏舜钦 《太行道》诗:“忽至逼侧处,咫尺颠坠恐莫逃。”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峯前石臺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 王 患门户逼侧,廛居近市,欲别觅数椽,以居子弟。”
见“ 偪仄 ”。词语解释:侍侧 拼音:shì cè
(1).陪侍左右。《论语·先进》:“ 閔子 侍侧,誾誾如也。”《楚辞·九叹·思古》:“操绳墨而放弃兮,倾容幸而侍侧。” 王逸 注:“言贤者执持法度而见放弃,倾头容身谗諛之人,反得亲近侍於旁侧也。”《后汉书·寇恂传》:“ 崇 ,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宾接门下,推举人士,侍侧无虚口……太师贤而爱之,父子间自为知己。”
(2).指侍寝,伴眠。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双全》:“有 陆 郎 双全 者, 苏州 人,貌韶秀,为侍郎所钟爱,每燕寝间,非 陆 侍侧,则终夜不寝。”词语解释:帝侧 拼音:dì cè
天帝、天子的近旁。《史记·赵世家》:“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 汉 刘歆 《遂初赋》:“总六龙於駟房兮,奉华盖於帝侧。” 汉 蔡邕 《焦君赞》:“鹤鸣九皋,音亮帝侧。”《南史·徐湛之传》:“幼孤,为 武帝 所爱。常与 江夏王 义恭 寝食不离帝侧。”词语解释:侧侧 拼音:cè cè
(1).多貌。《逸周书·大聚》:“天民侧侧,予知其极有宜。” 孔晁 注:“侧侧,喻多。”
(2).寒貌。 唐 韩偓 《寒食夜》诗:“侧侧轻寒翦翦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清 江立 《台城路》词:“严寒侧侧,指两点 金 焦 ,路分南北。”
(3).象声词。叹息声。《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地驱歌乐辞》:“侧侧力力,念君无极。”
(4).指其他声音。 清 袁枚 《新齐谐·卢彪》:“女大怒,向上一伸,两条枯骨侧侧有声。”词语解释:倒侧 拼音:dǎo cè
向一旁偏倒。 唐 韩愈 《南山诗》:“緜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唐 卢仝 《月蚀诗》:“红鳞燄鸟烧口快,翎鬣倒侧声醆邹。”词语解释:枕侧 拼音:zhěn cè
傍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 之南岸有 方山 ,山形方峭,枕侧 江 濆。”词语解释:平侧 拼音:píng zè
平仄。 唐 寒山 《诗》之一:“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国风汉魏六朝上》:“ 蔡宽夫 《诗话》云:‘ 秦 汉 以前,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无反切,平侧皆通用。’” 清 卢文弨 《钟山札记·字义不随音区别》:“未别四声以前,古人为诗亦无平侧之分。”词语解释:丘侧 拼音:qiū cè
(1).山坡。《诗·小雅·緜蛮》:“緜蛮黄鸟,止於丘侧。” 郑玄 笺:“丘侧,丘旁也。”
(2).墓旁。 晋 孙绰 《聘士徐君墓颂》:“嗟乎 徐 君,不闻其音。徘徊丘侧,悽然流襟,何以舒藴,援翰託心。”词语解释:日侧 拼音:rì cè
犹日昃。《仪礼·既夕礼》:“有司请祖期,曰日侧。” 郑玄 注:“侧,昳也。” 三国 魏 曹植 《孟冬篇》:“获车既盈,日侧乐终。”词语解释:清君侧 拼音:qīng jūn cè
谓清除君王身边的奸臣。语本《公羊传·定公十三年》:“ 晋 赵鞅 取 晋阳 之甲,以逐 荀寅 与 士吉射 。 荀寅 与 士吉射 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 唐 李商隐 《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清君侧,走檄文,雄兵义旗遮路尘。”按,历史上清君侧常被作为反对朝廷或中央政权的政治斗争手段。如 汉 吴王 刘濞 勾结六个同姓王,以清君侧为旗帜,借诛 晁错 为名,发动了 吴 楚 七国之乱。见《史记·吴王濞列传》。词语解释:幽侧 拼音:yōu cè
隐僻鄙陋之处。 宋 曾巩 《杂诗》之四:“挥袂谢幽侧,腾身集崔嵬。” 清 朱仕琇 《太学生陈君墓志铭》:“乃若身处幽侧,未获仕而有忧斯人之心,此果何为哉!”词语解释:陫侧 拼音:péi cè
隐痛,忧伤貌。《楚辞·九歌·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王逸 注:“陫,陋也。言己虽见放弃,隐伏山野,犹从侧陋之中思念君也。” 朱熹 集注:“陫,隐也。侧,不安也。” 王夫之 通释:“陫侧,与悱惻同。欲言不得,而心不寧也。”词语解释:旁侧 拼音:páng cè
左右;旁边。《汉书·元后传》:“ 莽 既外壹羣臣,令称己功德,又内媚事旁侧长御以下,赂遗以千万数。” 汉 王充 《论衡·变虚》:“鱼长一尺,动於水中,振旁侧之水,不过数尺。” 艾青 《大堰河--我的褓姆》诗:“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词语解释:偃侧 拼音:yǎn cè
(1).犹翻覆。 汉 枚乘 《七发》:“鱼鳖失势,颠倒偃侧。”
(2).低俯倾斜。 唐 马戴 《谒仙观》诗之一:“寒松多偃侧,灵洞遍清虚。”
(3).或仰或侧。谓举止随意。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君居于室,我既来即。或以啸歌,或以偃侧。”词语解释:户侧 拼音:hù cè
门边。《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己卯, 孟孙 卒。 公鉏 奉 羯 立于户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仲智 手批之, 刁 为辟易於户侧。”词语解释:鹤头侧 拼音:hè tóu cè
犹言鹤脑侧。 宋 苏轼 《宿望湖楼再和》:“君来试吟咏,定作鹤头侧。” 王文诰 辑注:“谓侧颈而吟也。”参见“ 鹤脑侧 ”。
词语解释:鹤脑侧 拼音:hè nǎo cè
鹤伫听时把头侧转。因用以比喻专心听讲。 宋 惠洪 《次韵游衡岳》:“归来説佳处,尚復喜见齿。为作鹤脑侧,失牀忌而趾。” 宋 惠洪 《次韵道林会规方外》:“开怀见赤心,亹亹饱谈诵。坐客鹤脑侧,我亦快心孔。”词语解释:左侧 拼音:zuǒ cè
(1).犹左右(指时间)。《史记·赵世家》“老妇恃輦而行耳” 唐 司马贞 索隐:“若 娃 年二十入王宫,至此亦年六十左侧,亦可称老。” 元 刘庭信 《新水令·春恨》曲:“盼佳期今春左侧,海棠开不见他回来。”《水浒传》第四五回:“初更左侧,一箇人戴顶头巾,闪将入来。”
(2).附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晨有二牛蹊践狼藉……里中共往视之,皆曰:‘此非左侧人之素蓄者也。’” 元 马致远 《赏花时·弄花香满衣》曲:“喜盈腮,折得向怀揣,就手内游蜂鬭争採,不离人左侧。”《水浒传》第十九回:“且把财赋老小,装载船里,径撑去 李家道 口左侧相等。”
(3).左边。《水浒传》第九五回:“ 孙琪 立在 乔道清 左侧,看见 唐斌 ,便駡道:‘反贼, 晋王 不曾负你。’”词语解释:偏侧 拼音:piān cè
(1).犹倾侧;偏斜。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昔 仲长 愿言,流水高山; 应璩 作书, 邙 阜 洛 川。势有偏侧,地闕周员。”自注:“谓二家山居,不得周员之美。”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月受日光》:“过望,则月轮转与日远,为之圜者,但能偏侧受照,而光彩不全。”
(2).谓偏颇;片面。 宋 叶适 《何参政挽歌》之一:“人心喜偏侧,国脉要匀亭。”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四》:“吾子何所见之偏侧哉!”词语解释:邻侧 拼音:lín cè
犹邻近。《英烈传》第四回:“﹝长老﹞因説:‘怀孕人行路不便,不如就在此邻侧赁一间房子,与公居住何如?’”词语解释:近侧 拼音:jìn cè
旁边,附近。 郭小川 《昆仑行》诗之三:“ 昆仑山 啊 昆仑山 ,你并不在遥远的角落;你在哪儿?--就在 毛主席 的近侧!”词语解释:右侧 拼音:yòu cè
右边。例如:在舞台的右侧。词语解释:赤侧 拼音:chì cè
亦作“ 赤仄 ”。
(1).古代一种外边为赤铜的钱币, 汉武帝 时始铸。《史记·平準书》:“郡国多姦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以赤铜为其郭也。今钱见有赤侧者,不知作法云何。”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曰:“侧,边也。”《汉书·食货志下》作“赤仄”。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但赤侧深巧学之患,榆荚难轻重之权。”《北史·隋本纪下论》:“赤仄之泉,流溢於都内;红腐之粟,充积於塞下。”
(2).泛指钱币。 宋 陆游 《老学庵北窗杂书》诗:“不恨囊中无赤仄,且欣案上有《黄庭》。”词语解释:舷侧 拼音:xián cè
在吃水线上面的船的两侧的外表面词语解释:危侧 拼音:wēi cè
(1).犹偏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
(2).危殆。《北齐书·幼主纪》:“天意若曰元首剪落,危侧当走西也。”词语解释:颇侧 拼音:pō cè
偏侧,不正。 清 陈确 《祭祝子开美文》:“胡生不辰,遭世颇侧。”词语解释:险侧 拼音:xiǎn cè
(1).险恶邪僻。 明 李贽 《与曾中野书》:“夫世间是与不是,亦何常之有,乃群公劝我者不曾於是非之外有所发明,而欲我藏其宿怒,以外为好合,是以险侧小人事我也。”
(2).谓用语用韵险怪冷僻。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盖二子之诗,其流婉大略相似,而 牧 多险侧, 建 多工丽。”
(3).偏颇,偏激。《朱子语类》卷一三七:“见其著述大率多类麻衣文体,其言险侧轻佻,不合道理。”词语解释:卧榻之侧 拼音:wò tà zhī cè
床铺旁边。比喻距离很近或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所以虽然这个寨位置在‘卧榻之侧’,相离很近,但 闯王 决定暂不攻打。”参见“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词语解释:谄侧 拼音:chǎn cè
阿谀奉承,不正派。《宋书·恩幸传·徐爰》:“太中大夫 徐爰 拔迹厮猥,推斥饕逢,遂官参时望,门伍豪族,迁位转荣,莫非超荷。而諂侧轻险,与性自俱。”《南史·宋巴陵哀王休若传》:“前在 会稽 録事参军 陈郡 谢沉 以諂侧事 休若 ,多受财赂。”词语解释:轩侧 拼音:xuān cè
高出和倾斜。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二:“﹝牛軛﹞随牛大小制之,以曲木窍其两旁,通贯耕索仍下繫鞅板,用控牛项,軛乃稳顺,了无轩侧。”词语解释:转辗反侧 拼音:zhuǎn niǎn fǎn cè
同“ 辗转反侧 ”。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闻女转辗反侧,久而不眠。”词语解释:轻侧 拼音:qīng cè
轻靡险怪。《隋书·文学传序》:“ 煬帝 初习艺文,有非轻侧之论,暨乎即位,一变其体。”词语解释:两侧 拼音:liǎng cè
两边;两旁。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四幕:“小 万 : 罗副营长 ,上级命令:要你们阻止大道两侧的 彝 人,大队好通过。”词语解释:庳侧 拼音:bì cè
低下偪侧。 唐 柳宗元 《岭南节度飨军堂记》:“隅奥庳侧,庭廡下陋。”词语解释:棱侧 拼音:léng cè
形容草书运笔的变化。稜喻挺举,侧喻蟠屈回旋。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等龙蛇,相鉤连不断,仍须稜侧起復,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词语解释:辗转反侧 拼音:zhǎn zhuǎn fǎn cè
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诗·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孔颖达 疏:“反侧犹反覆,辗转犹婉转,俱是迴动,大同小异。” 朱熹 集传:“辗者转之半,转者辗之周,反者辗之过,侧者转之留,皆卧不安席之意。”《歧路灯》第七三回:“辗转反侧,真正是明知鶯燕均堪爱,争乃熊鱼不可兼。” 巴金 《春》二四:“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潮起落个不停。”词语解释:僻侧 拼音:pì cè
偏;倾斜。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勾身陋狭,危足僻侧。支不得舒,胁不遑息。”词语解释:边侧 拼音:biān cè
边沿,旁侧。《汉书·汲黯传》“大将军 青 侍中,上踞厕视之”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厕,牀边侧也。”《朱子语类辑略》卷五:“譬如射虽射中红心,然在红心边侧,亦未当。”词语解释:充侧 拼音:chōng cè
充斥左右。 汉 焦赣 《易林·蛊之复》:“螮蝀充侧,佞人倾惑;女謁横行,正道壅塞。”词语解释:体侧 拼音:tǐ cè
身躯的右侧或左侧。例如:体侧痛。词语解释:鹤脑侧 拼音:hè nǎo cè
鹤伫听时把头侧转。因用以比喻专心听讲。 宋 惠洪 《次韵游衡岳》:“归来説佳处,尚復喜见齿。为作鹤脑侧,失牀忌而趾。” 宋 惠洪 《次韵道林会规方外》:“开怀见赤心,亹亹饱谈诵。坐客鹤脑侧,我亦快心孔。”词语解释:挣侧 拼音:zhèng cè
挣扎。《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 用手隔过,揸开五指,去那门子脸上只一掌,打得浪浪蹌蹌,却待挣侧, 智深 再復一拳,打倒在山门下。”词语解释:攲侧 拼音:qī cè
偏在一边;倾斜。 北周 庾信 《小园赋》:“犹得敧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 宋 周邦彦 《六丑·蔷薇谢后作》词:“终不似、一朶釵头颤裊,向人敧侧。”词语解释:朓侧 拼音:tiǎo cè
谓月行疾缓合度。比喻行为规范。《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下节震腾,上清朓侧。” 李善 注:“言后道得宜,即地安静而月合度也……《尚书五行传》曰:‘晦日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 郑玄 曰:‘朓,犹条达也。条达,行疾貌;侧匿,犹缩懦,行迟貌。’”词语解释:悚侧 拼音:sǒng cè
见“ 悚仄 ”。
词语解释:悚仄 拼音:sǒng zè
亦作“ 悚侧 ”。 惶恐不安。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近递中捧教,至荷勤重之旨,不任悚仄。” 宋 苏轼 《与广东提举萧大夫书》之二:“某始寓僧舍,凡百不便,近因正辅至郡,许假馆行衙,不及面禀,輒已迁入,悚侧不已。” 明 张煌言 《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时臣方收烬於 淛 ,而使臣又停棹於 闽 ,未获具疏陈谢,至今悚仄。” 清 陈确 《与吴裒仲书》:“去冬, 韞斯 过,復寄 考兄 一书,輒至数千言,尚口之羞屡违明训,极为悚仄。”词语解释:无背无侧 拼音:wú bèi wú zè
不能辨清背叛倾仄之人。《诗·大雅·荡》:“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马瑞辰 通释:“是以‘以无背无侧’为不知恶人;‘以无陪无卿’为不知善人。”词语解释:纤侧 拼音:xiān cè
见“ 纤仄 ”。
词语解释:纤仄 拼音:xiān zè
亦作“ 纤侧 ”。 谓文辞纤巧,文风不正。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话》:“倾斜之人,必有所恃。挟纤仄便娟之笔,为称功颂德之辞。”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惟曲意荒淫,词旨纤仄。”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若纯法《聊斋》者,时则有 吴门 沉起凤 作《谐鐸》十卷,而意过俳,文亦纤仄。” 王棻 《与友人书》:“今之言诗者则不然……以剽窃支离为词采,以陈腐纤侧为才华,而诗之弊有不可言者矣。”词语解释:翼侧 拼音:yì cè
作战时部队的两翼。如:左翼侧,右翼侧。词语解释:外侧 拼音:wài cè
在外部的某一位置。例如:这些船是全部装有空气调节设备的,并且它们的特等舱都在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