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盐平声 [同恹][zhān,占卜][音尖。流入也,浸也。][详注1][nián][详注2][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燖 《集韵》慈盐切《韵会》昨盐切,音潜。《玉篇》本作燂。《集韵》沈肉於汤也。或作爓煔。《仪礼·聘礼注》肤豕肉也。惟燖者有肤。《释文》燖,刘音寻。一本作爓,音潜。 又《广韵》徐盐切《集韵》徐廉切,音阎。《广韵》本作燖。详燖字注。
注2:针 《广韵》巨淹切《集韵》《韵会》其淹切,音钳。人名。《诗·秦风》子车针虎。《左传·隐八年》陈针子送女。《注》针子,陈大夫。又《庄三十二年》命僖叔待於针巫氏。《注》针巫氏,鲁大夫。又《僖二十八年》针庄子为坐。《释文》针,其廉反。 又地名。《左传·成六年》侵宋师於针。《释文》针,其廉反。
注3:妗 音襜。𡝫妗,善笑貌。 又《集韵》馨兼切,音莶。义同。 又《广韵》《集韵》,音欦。美也。一曰女轻薄貌。
注4:詀 《集韵》他兼切,帖平声。《扬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谓之詀啼。 又《广韵》《集韵》丁兼切,点平声。转语也。一曰巧言。 又《集韵》处占切,音襜。亦多言也。
注5:慊 《集韻》苦兼切,音謙。意不足也。又《集韻》賢兼切,音嫌。《說文》疑也。或省作兼。或通作嫌。《前漢·趙充國傳》婾得避慊之便。《師古註》慊,亦嫌字。又《集韻》離鹽切,音廉。《說文》帷也。或从巾从廉。
首字词组
佥言佥谐佥事佥士佥妻佥小佥邪佥簿
佥议佥人佥同佥判佥壬佥票佥院佥解
佥名佥允佥坐佥属佥套佥押佥宪佥押房
佥谋佥望佥佐佥尾佥然佥赞佥都御史 

词语解释:佥言  拼音:qiān yán
(1).众人的意见。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经说·九官相逊不相逊》:“夫 舜 之命 禹 、 垂 、 益 、 伯夷 也,皆出於僉言;惟其出於僉言也,故不容於不相逊。至於 稷 、 契 、 皋陶 之与 夔 、 龙 也,则不待於僉言;惟其不待於僉言,故不用於相逊。”
(2).皆云,都说。《魏书·和跋传》:“忽遇暴风,云雾四塞。 世祖 怪而问之,羣下僉言:‘ 跋 世居此土,祠冢犹存,其或者能致斯变。’”
词语解释:佥议  拼音:qiān yì
(1).众人的意见。多用于群臣百官。 南朝 梁 沉约 《授萧惠休右僕射诏》:“入副朝端,僉议斯在。” 唐 白居易 《中书舍人韦贯之授礼部侍郎制》:“仪曹之选,僉议所归。”《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六年》:“﹝ 宋璟 ﹞又奏:‘大理卿 元行冲 素称才行,初用之时,实允僉议;当事之后,颇非称职,请復以为左散骑常侍。’”
(2).共同商议。《宋史·胡銓传》:“ 檜 之遂非愎諫,已自可见,而乃建白令臺諫、侍臣僉议可否,是盖畏天下议己,而令臺諫、侍臣共分谤耳。”《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先是 全斌 受詔,每制置必与诸将僉议,因是虽小事亦各为异同,不能即决。”
词语解释:佥名  拼音:qiān míng
签名。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 梅村 当国亡时已退闲林下,其仕於我朝也因荐而起,既不同於降表僉名,而自恨濡忍不死跼天蹐地之意,没身不忘,则心与跡尚皆可谅。”
词语解释:佥谋  拼音:qiān móu
众人筹画。 唐 贾公彦 《〈仪礼正义〉序》:“僉谋已定,庶可施矣。”《旧唐书·武宗纪》:“虽朕以恩不听,而羣臣以义固争,询自僉谋,谅非获已。”《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三年》:“若弃僉谋,徇私见,而有独御区宇之心,则适以蔽其四达之明,而左右私昵之臣将有乘之以干天下之公议者矣。”
词语解释:佥谐  拼音:qiān xié
(1).《书·舜典》记帝 舜 征询意见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僉曰”、“汝谐”之语,后遂以“僉谐”谓遴选、任命朝廷重臣。《梁书·江革传》:“ 广陵 太守 江革 ,才思通瞻,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鉉,实允僉谐。”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真宗 尹京, 毕 相 士安 为府判,沉毅忠厚。中书将有僉谐, 太宗 令辅臣歷选,俱不称旨……近臣少喻上意,方以 毕公 进,果大喜,遂用参大政。”
(2).指共同认定,一致认可。 宋 王禹偁 《慰上大行皇帝谥号庙号表》:“懋建鸿名,永光清庙。礼官博士,讨论而无异辞;公卿大夫,僉谐而合旧典。”
词语解释:佥人  拼音:qiān rén
小人。 明 陈子龙 《上石斋师》:“僉人险夫,攀缘轇轕,纵目谈笑,各据津梁。” 清 龙启瑞 《何雨人家传》:“父老知君意,且乐为助,而僉人輒不便,贼党恨君及 蒋 君次骨。” 梁启超 《上粤督李傅相书》:“僉人勿用,昔贤所戒。”
词语解释:佥允  拼音:qiān yǔn
公允。《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违时易务,曲树私恩,谋及庶僚,义非僉允。” 明 胡应麟 《诗薮·六朝》:“错综诸集,参伍羣言, 钟 所剖裁,似难僉允。”
词语解释:佥望  拼音:qiān wàng
众望。 南朝 宋 沉约 《为齐帝作王亮王莹加授诏》:“时栋民誉,僉望所归。” 唐 白居易 《除裴垍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制》:“宜登中枢,以副僉望。”
词语解释:佥事  拼音:qiān shì
(1).官名。 金 置按察司佥事。 元 时诸卫、诸亲军及廉访、安抚诸司,皆置僉事。 明 因之,都督、都指挥、按察、宣慰、宣抚等,皆有僉事。 清 初沿用, 乾隆 时废。《元典章·刑部·枉勘死平民》:“安抚司僉事 朱国楨 枉勘平人 谢二六 身死,虽无招承,其始谋情节,众证明白。”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三》:“ 有明 武职之制……平时有左右都督、都指挥使、指挥使,各係以同知、僉事及千户、百户、镇抚之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宪恩深望知鼇戴,僉事威严展狗才。”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官署中的中级官员。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我曾经是教育部的佥事,因为‘区区’,所以还不入鞠躬或顿首之列的。”
词语解释:佥同  拼音:qiān tóng
一致赞同。《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僉同。” 明 张敬修 等《文忠公行实》:“天下事有未发者,密不使闻,僉同乃可决尔。” 清 魏源 《海运全案序》:“维时辅臣力賛,大府僉同。”
词语解释:佥坐  拼音:qiān zuò
同坐在两旁;陪坐。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以刑部主事虑囚 江 北,见巡抚必侍坐,抵家及所过道路,遇之皆然。惟审録旧规,以勑諭事重,且多年深正郎,故有僉坐之説。”《清史稿·礼志十》:“ 顺治 十三年,定直省文武官相见礼,提督见总督,入中门,至仪门下马,升堂三揖。总督正坐,提督僉坐,迎送不出堂檐。”
词语解释:佥佐  拼音:qiān zuǒ
指按察僉事等佐贰官。 明 李东阳 《送宪副李君提学浙江序》:“ 浙江 天下首,宪副视僉佐秩加重。”
词语解释:佥士  拼音:qiān shì
奸人;小人。僉,通“ 憸 ”。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孔子》:“壬人僉士,凡明主能诛之。”
词语解释:佥判  拼音:qiān pàn
(1).即签判。签书判官厅公事的简称。为 宋 代各州幕职,协助州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晏安恭 为 越州 教授, 张子韶 为僉判。”《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王安石 ﹞初任 浙江 庆元府 鄞县 知县……转任 扬州 僉判。”
(2).指做佥判官。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访友》:“下官僉判 凤翔 三年,蒙恩召直史馆。”
(3).签名并作判词。 明 袁宏道 《与倪崧山》:“大约手疲於僉判,眼疲於簿领。”
词语解释:佥属  拼音:qiān shǔ
犹众望。 南朝 梁 沉约 《王茂加侍中诏》:“显命载加,允副僉属。” 唐 陆贽 《奏论除裴延龄度支使》:“庶谐僉属,不紊朝经。”《旧唐书·代宗纪》:“岂可具瞻之地,命数不加,固当进以等威,副其僉属。”
词语解释:佥尾  拼音:qiān wěi
在文书末尾签名表示负责。
词语解释:佥妻  拼音:qiān qī
清 律规定,处流刑者,妻妾应随同前往,谓之僉妻。 乾隆 二十四年停止。详见《清史稿·刑法志二》
词语解释:佥壬  拼音:qiān rén
小人;奸人。僉,通“ 憸 ”。 明 宋濂 《送部使者张君之官山西宪府序》:“人不务德则已,苟有德焉,又何僉壬之不革行哉!” 清 魏源 《书明史稿二》:“从古僉壬不可修史, 王司徒 言未可非也。” 罗正伟 《清廷预备立宪》:“政地多用亲贵,则显戾宪章;路事矇於僉壬,则动违舆论。”
词语解释:佥套  拼音:qiān tào
旧时官府中的一种封套,内装送请主管长官签押的文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如吏书传送僉套或紧急文稿,许击梆从转斗投进。”
词语解释:佥然  拼音:qiān rán
(1).和谐貌。《大戴礼记·四代》:“﹝子曰﹞:抽然,首然,僉然,湛然。” 孔广森 补注:“僉然,和也。”
(2).犹皆;都。《世说新语·言语》“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刘孝标 注引《大智度论》:“佛在阴庵罗双树间入般涅槃,卧北首,大地震动。诸三学人,僉然不乐,郁伊交涕。诸无学人,但念诸法,一切无常。”
词语解释:佥小  拼音:qiān xiǎo
小人。 郭孝成 《山西光复记》:“ 吴禄贞 既为僉小所谋, 清 廷又简 张锡鑾 为 山西 巡抚,率兵由 雁门 赴 晋 。”
词语解释:佥票  拼音:qiān piào
旧时官府签发的催办公事或传人到案的凭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差拘》:“又有奸恶之徒……买托城市光棍,预通蠹棍虎差,然后设谋兴词,架虚哄准,僉票入手,勾连伙党,如捕盗贼,使被告不知就裡,魂飞胆裂。”
词语解释:佥押  拼音:qiān yā
(1).在文书上签名画押表示负责。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有合僉押的文书,拏来我僉押。”《西游记》第五四回:“请女王写个手字花押,僉押了交付与我们。”《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当日晚算了帐目,把文簿呈 张员外 ,今日卖几文,买几文,人尚欠几文,都僉押了。”
(2).指官府处理公务。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除夕,官府封印,不復僉押,至新正三日始开。”
词语解释:佥赞  拼音:qiān zàn
协助。 明 柯丹邱 《荆钗记·团圆》:“同临任所,五载不能僉赞。”
词语解释:佥邪  拼音:qiān xié
奸邪。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鳌拜》:“若不覈其功罪,明示创惩,在 鰲拜 一家之侥倖,所关犹小,而后之秉钧执政者,无復知所顾忌,将何以肃纲纪而杜僉邪乎?”
词语解释:佥院  拼音:qiān yuàn
(1).即 宋 之签书院事,位在枢密副使之下。
(2). 元 时,宣政院、宣徽院、太常礼仪院、太医院等亦设有此职。
(3). 明 时亦称都察院僉都御史为僉院。
词语解释:佥宪  拼音:qiān xiàn
僉都御史的美称。《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 陈多寿 官至僉宪, 朱 氏 多福 恩爱无比,生下一双儿女,尽老百年。” 顾学颉 校注:“古时称御史为宪台。 明 代,都察院设有左右僉都御史,所以称为‘僉宪’。”
词语解释:佥都御史  拼音:qiān dū yù shǐ
官名。 明 代都察院官员,地位次于左右副都御史。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老爷陞了僉都御史,巡抚 江西 等处地方。”
词语解释:佥簿  拼音:qiān bù
旧时官府中的发文登记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谨僉押》:“有牌票不登僉簿者,此即欲骗硃偷印,私行吓诈者也。”
词语解释:佥解  拼音:qiān jiě
受签解送,负责解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严管解》:“如起解钱粮,分釐皆关国帑,务须择殷实老成胥役僉解。”
词语解释:佥押房
官员批阅公文,签字画押的地方。现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