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一个去声 [guō guò,歌韵同。又过失,独用][hè huò,唱和]饿[mò,磨磐][dà][suò,《楚词》中的句末助词。][详注1][怯也。][详注2][详注3][duò][duō][详注4][dān dàn][详注5][枚也]


注1:奈 《广韵》那也。柰、那通。《王维·酬郭给事诗》强欲从君无那老。那作柰。《韩愈·感春诗》已矣知何柰。柰作那。
注2:左 《唐韵》则个切《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说文》手相左助也。《尔雅·释诂》诏亮,左右相导也,诏相导,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
注3:作 zuò,同做。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无襦,今五裤。《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
注4:媠 《集韵》吐卧切,音唾。吴楚衡淮之閒谓好曰娃,南楚之外曰媠,故吴有馆娃之宫,漆媠之室。《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 又奴卧切,音懦。义同。 又《广韵》《集韵》徒卧切。与惰同。《前汉·外戚传》李夫人曰:妾不敢以燕媠见帝。又《龚胜传》媠嫚亡状。
注5:娑 苏个切,音些。逻娑,土蕃都城名。《唐书·薛仁贵传》为逻娑道行军总管。《杜甫诗》和亲逻娑城。
首字词组
佐郡佐戎佐吏佐药佐史佐将佐相佐领
佐时佐理佐贰佐棘佐乘佐券佐隶佐附
佐幕佐欢佐餐佐觞佐事佐谋佐检佐钊
佐命佐治佐书佐食佐享佐证佐杂佐斗
佐酒佐佑佐车佐助佐弋佐疾佐舆 
佐州佐使佐僚佐属佐料佐策佐饔得尝 

词语解释:佐郡  拼音:zuǒ jùn
协理州郡政务。指任州郡的司马、通判等职。 唐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佐郡 浙江 西,病闲絶趋驰。” 唐 白居易 《忠州刺史谢上表》:“犹蒙圣慈,曲赐容贷,尚加禄食,出佐 潯阳 ……岂意天慈,忽加詔命:特从佐郡,宠授专城。” 宋 陆游 《上二府乞宫祠启》:“白首而困下吏,久安佐郡之卑;黄冠而归故乡,輒冀奉祠之乐。” 明 何景明 《送卫进士推武昌》诗:“少年佐郡 楚 城居,十郡风流尽不如。”
词语解释:佐时  拼音:zuǒ shí
谓辅佐当世之君治理国家。 汉 张衡 《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李善 注:“言久淹滞於京都,而无知略以匡佐其时君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欲少留,则且止而佐时;欲昇腾,则凌霄而轻举者,上士也。”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君侯蕴明略以佐时,虚灵臺以照物。” 宋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文武佐时惭 吉甫 , 宣王 征伐自肤公。”
词语解释:佐幕  拼音:zuǒ mù
(1).指在将帅幕府中担任职务。 唐 李频 《春日鄜州赠裴居言》诗:“虽将身佐幕,出入似閒居。”
(2).泛指作地方官的幕宾。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吴仲缨》:“ 崇禎 间,先高祖筮仕 申阳 ,邀公佐幕。”
词语解释:佐命  拼音:zuǒ mìng
(1).古代帝王得天下,自称是上应天命,故称辅佐帝王创业为“佐命”。《后汉书·班彪传》:“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流大 汉 之愷悌,荡亡 秦 之毒螫。”《南史·宋武帝纪上》:“ 桓玄 之篡, 王謐 佐命,手解 安帝 璽紱。”
(2).指辅助帝王创业的功臣。《后汉书·朱景王等传论》:“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 王氏 之先,代为佐命。”
词语解释:佐酒  拼音:zuǒ jiǔ
(1).劝酒;陪同饮宴。 汉 枚乘 《七发》:“列坐纵酒,荡乐娱心。 景春 佐酒, 杜连 理音。”《汉书·高祖纪下》:“上还过 沛 ,留,置酒 沛 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助行酒。”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楚庄王袁盎》:“ 苏慕恩 部落最强, 种世衡 尝夜与饮,出侍姬佐酒。”
(2).称劝酒的歌妓。 宋 曾慥 《类说·纪异记》:“ 高駢 镇 成都 ,命佐酒 薛涛 改一字令,曰:‘须得一字象形,又须逐韵。’公曰:‘口,有似没量斗。’ 涛 曰:‘川,有似三条椽。’公曰:‘奈何一条曲?’ 涛 曰:‘相公为 西川 节度使,尚使一没量斗,至於穷佐酒,有三条椽,内一条曲,又何足怪?’”
词语解释:佐州  拼音:zuǒ zhōu
辅佐州政。指任州司马、通判等职。 宋 陆游 《答钤辖启》:“列属枢庭,自不安于清选;佐州 京 峴 ,犹误被于明恩。”
词语解释:佐戎  拼音:zuǒ róng
协理军务。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是年,吾佐戎 徐州 。” 明 刘基 《送顺师住持瑞岩寺序》:“明年,予奉省檄,佐戎 浙东 。”
词语解释:佐理  拼音:zuǒ lǐ
(1).协助治理。《三国志·吴志·步隲传》:“夫贤人君子,所以兴隆大化,佐理时务者也。” 宋 陈师道 《贺许州梁资政书》:“念方佐理之秋,莫效暄寒之问。” 明 宋濂 《拟诰命起结文》:“吏部为銓综之司,而郎曹之选,所以佐理天官,简拔贤俊者也。”
(2).指协助长官治事的副职。 唐 岑参 《陪使君早春东郊游眺》诗:“郡中叨佐理,何幸接芳尘。”
词语解释:佐欢  拼音:zuǒ huān
助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诸将日饮,亡何,用散乐 段得仙 者佐欢。”
词语解释:佐治  拼音:zuǒ zhì
辅佐治理。《花月痕》第一回:“曾在 秦王 幕府佐治军书。”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予有乱臣十人”:“窃谓 武王 誓师,数其佐治之人,而并及其母。”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 中国 有此膏肓之病,而不能除之,则 尧 舜 復生, 禹 皋 佐治,无能为也。”
词语解释:佐佑  拼音:zuǒ yòu
(1).辅助;支持。《晏子春秋·问上七》:“今寡人亦欲存 齐国 之政於夫子,夫子以佐佑寡人。”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诗:“ 向公 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一本作“左佑”。 宋 欧阳修 《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亟用今丞相 富公 、枢密 韩公 及 范文正公 ,而三人者,遂欲尽革众事以修纪纲,而小人权倖皆不悦,独公与相佐佑。”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某故敢缮写杂文共八十有五篇,求为佐佑。”
(2).引申为袒护。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湘山野録》,乃僧 文莹 所编也。 文莹 尝游 丁晋公 门,公遇之厚,其中凡载 晋公 事,颇佐佑之。”
词语解释:佐使  拼音:zuǒ shǐ
佐史。《东观汉记·光武纪》:“前以用度不足,吏禄薄少,今益其俸,自三公以至佐使,各有差。”
词语解释:佐吏  拼音:zuǒ lì
(1).指古代地方长官的僚属。《晋书·王濬传》:“ 邈 乃大会佐吏。”《南史·宋武帝纪上》:“义军初剋京城, 脩 司马 刁弘 率文武佐吏来赴。”《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冲 对佐吏叹曰:‘ 谢安石 有庙堂之量!’” 胡三省 注:“诸藩府参佐为佐吏。”
(2).即佐史。《后汉书·城阳恭王刘祉传》:“詔 零陵郡 奉祠 节侯 、 戴侯 庙,以四时及腊岁五祠焉。置嗇夫、佐吏各一人。” 王先谦 集解引 刘攽 云:“案《后汉志》:县小吏有嗇夫,有佐史,则此吏字当作史也。” 朱起凤 《辞通》“佐史、佐吏、佑吏”条按:“史、吏古通用。”
词语解释:佐贰  拼音:zuǒ èr
辅佐主司的官员。 明 清 时,凡知府、知州、知县的辅佐官,如通判、州同、县丞等,统称佐贰。其品级略低于主管官。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和合是请,佐贰是膺。” 明 宋濂 《方愚庵墓版文》:“佐贰始虽倨慢,先生委诚待之,卒自愧服。”《文明小史》第二九回:“次日到衙门里去看看,只见一般佐贰太爷扬扬得意,有的坐轿,有的步行踱了进去。”
词语解释:佐餐  拼音:zuǒ cān
下饭
词语解释:佐书  拼音:zuǒ shū
指隶书。 王莽 时所称“六书”之一。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及亡 新 居摄,使大司空 甄丰 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四曰佐书,即 秦 隶书。”佐,一本作“ 左 ”。
词语解释:佐车  拼音:zuǒ chē
古代天子诸侯用于征战、田猎的副车。《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 郑玄 注:“贰车佐车,皆副车也。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左传·成公二年》:“ 丑父 使公下,如 华泉 取饮。 郑周父 御佐车, 宛茷 为右,载 齐侯 以免。”参阅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夏官·田仆》
词语解释:佐僚  拼音:zuǒ liáo
谓副职和辅助性质的吏员。《史记·礼书》:“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北齐书·高隆之传》:“刺史太守皆为当部都督,虽无兵事,皆立佐僚,所在颇为烦扰。”
词语解释:佐药  拼音:zuǒ yào
增加药物或抗原作用的材料
词语解释:佐棘  拼音:zuǒ jí
古代最高刑狱机关大理寺别称棘寺,因称佐治大理寺刑狱为佐棘。 唐 罗隐 《寄大理徐郎中》诗:“佐棘竟谁同?因思 证圣 中。”原注:“ 证圣 中, 徐有功 为大理少卿,执法平恕。”
词语解释:佐觞  拼音:zuǒ shāng
劝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丽人﹞前而进酒。 陈 曰:‘不可无以佐觴。’女乃仙仙而舞。”
词语解释:佐食  拼音:zuǒ shí
(1).陪同进餐;劝食。《国语·晋语九》:“ 献子 将食,问谁於庭。曰:‘ 阎明 、 叔褒 在。’召之,使佐食。” 韦昭 注:“佐,犹劝也。”
(2).古代祭祀中担任进献祭品,助尸享用者。尸,祭祀时代替死者受祭的活人。《仪礼·特牲馈食礼》:“佐食北面,立於中庭。” 郑玄 注:“佐食,宾佐尸食者。”《仪礼·士虞礼》:“佐食举肺脊授尸。尸受,振祭,嚌之。”
词语解释:佐助  拼音:zuǒ zhù
帮助;支持。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后汉书·皇甫规传》:“以所习地形兵埶,佐助诸军。”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三:“ 韦克 道:‘伯父年迈,你要多多佐助老人家。’”
词语解释:佐属  拼音:zuǒ shǔ
助理官员和下属。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德厚而才高者以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
词语解释:佐史  拼音:zuǒ shǐ
汉 代地方官署内书佐和曹史的统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颜师古 注引《汉官名秩簿》:“佐史,月俸八斛也。”《后汉书·光武纪上》:“﹝ 光武 ﹞镇慰州郡。所到部县,輒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 李贤 注引《续汉志》:“每刺史皆有从事史、假佐;每县各置诸曹掾史。”
词语解释:佐乘  拼音:zuǒ chéng
即佐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盖车贰佐乘,马儷驂服。”
词语解释:佐事  拼音:zuǒ shì
辅佐;侍奉。《左传·昭公七年》:“且追命 襄公 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
词语解释:佐享  拼音:zuǒ xiǎng
犹配享。谓陪同受祭祀。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而社祭土,稷祭穀, 句龙 与 弃 乃其佐享,非其专主。”
词语解释:佐弋  拼音:zuǒ yì
(1).帮助射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卫 人有佐弋者,鸟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鸟惊而不射也。”
(2). 秦 及 汉 初掌管弋射事务的官职名。《史记·秦始皇本纪》:“佐弋 竭 。” 裴骃 集解引《汉书·百官表》:“ 秦 时少府有佐弋, 汉武帝 改为佽飞,掌弋射者。”按,今本《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佐”作“左”。
词语解释:佐料  拼音:zuǒ liào
烹调用的配料;调味品。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上篇》:“小店的历史这样长,祖父孙三代又保持着分量大,佐料足的卖面方针,老主顾就特别多。” 萧乾 《粟子·忧郁者的自白》:“我忧郁,我却永不以忧郁为然。我十分清醒它的毒质。为艺术,这也许还是一剂不很坏的佐料。”
词语解释:佐将  拼音:zuǒ jiāng
太平天囯 前期对军中带兵官或地方行政官的通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历书诏》:“朕詔……六部义王、佐将、内外众臣知之!”《太平天囯资料·天王诏旨》:“朕格外体卹民艰,於尔民应征钱漕正款,今该地佐将酌减若干。”原注:“今,疑为‘令’之误。”
词语解释:佐券  拼音:zuǒ quàn
左券。债权人所执的左片债券。左、佐,古今字。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今我因病以用法,如医者诊病以处方,所以起沉疴如操佐券也。”操佐券,比喻有把握。
词语解释:佐谋  拼音:zuǒ móu
辅助筹划。《墨子·明鬼下》:“察山川鬼神之所以莫敢不寧者,以佐谋 禹 也。” 汉 袁康 《越绝书·请籴内传》:“君王动大事,羣臣竭力以佐谋。”
词语解释:佐证  拼音:zuǒ zhèng
(1).证据。《朱子语录》卷一一○:“或旁无佐证,各执两説。”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怀马果报》:“汝官人素不信此,苟无佐证,亦徒言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李伯言》:“鞫之,佐证不诬。”
(2).谓以材料证明。 章炳麟 《无神论》:“今有一人,自谓未生以前本是山中白石。夫未生以前,非其见量、自证之所知,即他人亦无由为之佐证。” 郭沫若 《略论汉代政权的本质》二:“他还引用了后代‘耕当问奴,织当访婢’的话来佐证。”
词语解释:佐疾  拼音:zuǒ jí
疫病。佐,通“ 瘥 ”。《吕氏春秋·仲秋》:“天子乃儺,御佐疾以通秋气。” 许维遹 集释:“佐疾,殆谓疫癘。”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吕氏春秋一》:“佐应读作瘥,从左从差古字通。……然则御瘥疾,与‘乃儺’之义正相承。”
词语解释:佐策  拼音:zuǒ cè
协助划策。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子布 佐策,致延誉之美。”
词语解释:佐相  拼音:zuǒ xiāng
辅助。《国语·晋语四》:“佐相以终,克成令名。”《墨子·贵义》:“昔者 周公 旦 ,朝读书百篇,夕见漆(七)十士,故 周公 旦 佐相天子,其脩至於今。”
词语解释:佐隶  拼音:zuǒ lì
即隶书。《晋书·卫恒传》:“鸟跡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崇此简易。”参见“ 佐书 ”。
词语解释:佐书  拼音:zuǒ shū
指隶书。 王莽 时所称“六书”之一。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及亡 新 居摄,使大司空 甄丰 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四曰佐书,即 秦 隶书。”佐,一本作“ 左 ”。
词语解释:佐检  拼音:zuǒ jiǎn
辅助。《尚书大传》卷二:“ 周文王 至 磻溪 ,见 吕尚 钓, 文王 拜。 尚 云:‘ 望 钓得玉璜,剜曰: 姬 受命, 吕 佐检,德合於今 昌 来提。’” 郑玄 注:“佐检,犹助;提者,取也。”
词语解释:佐杂  拼音:zuǒ zá
清 代州县官署内助理官吏佐贰、首领、杂职三者的统称。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三》:“佐杂书小狱者,必交於州县,佐杂畏此人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河臺本是箇从河工佐杂微员出身,靠那逢迎钻干的上头弄了几个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这个人叫 许澄波 ,是一个 苏州 候补佐杂。”
词语解释:佐舆  拼音:zuǒ yú
亦作“ 佐轝 ”。 即佐车。 汉 贾谊 《新书·礼》:“天子佐舆十乘,以明贵也。”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大夫杀则止佐轝,佐轝止则百姓畋猎。”
词语解释:佐饔得尝  拼音:zuǒ yōng de cháng
《国语·周语下》:“佐饔者尝焉,佐鬭者伤焉。” 韦昭 注:“饔,烹煎之官也。”后因称助人为善者得善报为“佐饔得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 王子晋 云:‘佐饔得尝,佐鬭得伤。’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
词语解释:佐领  拼音:zuǒ lǐng
(1). 清 代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名称。是满语“牛录”的汉译。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初时一佐领统辖三百人,后改定为二百人。其长亦称佐领,世袭者称为世管佐领,选任者称为公中佐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官制》:“入 关 后,始改总统旗务者为都统,每旗一员,其参协者为副都统,每旗二员。其下设参领、佐领等官。”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鼠狼》:“某佐领好酒喜啖。”
(2).晚 清 建立水师,一舰之长称管领,其助理者称佐领。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 中国 初设水师,但得督领十人,管领五十人,佐领二百人,已可应用不匱。”
词语解释:佐附  拼音:zuǒ fù
袒护;附和。《后汉书·翟酺传》:“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词语解释:佐钊  拼音:zuǒ zhāo
犹言襄助。 唐 元稹 《裴誗充河南节度判官制》:“昔 竇宪 以元舅出征,大开幕府,以致贤彦,是以铭 燕然 ,备勋籍,用参画也。尔等佐釗,斯任不细。”
词语解释:佐斗  拼音:zuǒ dòu
助人争斗。《隋书·李德林传》:“佐鬭嫁祸,纷若蝟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