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首字词组
住处住着住所住户住衰住夜住锡住嘴
住世住寺住止住蕃住场住宅区住迹 
住持住居住校住扎住扎住手住室 
住家住宅住脚住滞住宿住店住劄 
住院住后住地住节住口住札住税 
住坐住房住歇住罢住址住读住唐 

词语解释:住处  拼音:zhù chù
(1).居住的处所。《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於 偃 之室也” 南朝 梁 皇侃 疏:“若非常公税之事,则不尝无事至 偃 住处也。” 唐 王维 《田家》诗:“住处名 愚谷 ,何烦问是非。” 鲁迅 《书信集·致内山完造》:“我于三周前回到原住处。”
(2).指栖身之所。《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一日走不了半站,但有个住处,便随遇而安。”
词语解释:住世  拼音:zhù shì
谓身居现实世界。与“出世”相对。 明 袁宏道 《〈往有误传龙君御死者,作诗哭之〉诗附〈哭诗〉》之一:“住世灯前影,居官浪里身。”《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近来我的主意把我自己分做两个人:一个叫做住世的 逸云 ……又一个我呢,叫做出世的 逸云 。”
词语解释:住持  拼音:zhù chí
(1).佛教语。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圆觉经》:“一切如来,光严住持。” 唐 李益 《赠宝大师》诗:“因论佛地求心地,祗説常吟是住持。”
(2).佛教寺院主管僧的职称。起于禅宗。也称“方丈”。后道教亦用此制,称道观之主持者。《敕修百丈清规·住持章》:“佛教入 中国 四百年而 达磨 至,又八传而至 百丈 ……未有住持之名。 百丈 以禪宗寖盛……非崇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陈 氏既平,上至 南京 ,置 颠仙 於 灵谷寺 , 颠仙 日与住持僧聒恼。”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七:“尝见庙宇寺观稍有规模者,必慎择住持,演法蓄众。”
(3).指担任住持。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僧 道楷 ﹞ 大观 间,住持 东都 之 净因禪院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这里是女道住持,从不留客的。”
词语解释:住家  拼音:zhù jiā
(1).谓家庭于某地定居。《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看着朝政日衰,知道难期振作,就搬到 山海关 外 锦州府 去住家。” 巴金 《灭亡》第六章:“他在 上海 买了一座洋房,又在 西湖 造了一所别墅,住家在 江西 省城内。”
(2).指安身之所。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但这与众不同的 中国 ,却依然不是理想的住家。”
(3).指住户。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七章:“因为秘密活动,两个单身汉,不象住家。”
词语解释:住院  拼音:zhù yuàn
病人住进医院治疗。 孙斐君 《〈川岛选集〉后记》:“不料我短于乳儿知识,忽患乳腺炎,住院开刀。”
词语解释:住坐  拼音:zhù zuò
(1).居住。《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堡中有佛舍,尼名 孙深意 的,在堡上住坐,以妖术惑众。” 元 无名氏 《度柳翠》楔子:“俺是这 抱鑑营街 积妓墙 下住坐。”
(2).谓起居、生活。《前汉书平话》卷下:“大夫归去,传示吾兄:三王安稳住坐,圣王已无疎失。”
(3).驻守;驻扎。 宋 苏辙 《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二寨既於 元丰 五年废罢……见今无使臣兵马住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今若开 永洛城 一带道路,其城寨之外必渐有人烟耕种,蕃部等更不敢当道住坐。”
词语解释:住着  拼音:zhù zhe
(1).佛教语。犹执着。 唐 希运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如今但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亦无住著,终日任运腾腾,如痴人相似。” 元 傅若金 《送云间师游浙》诗:“亦知无住著,随处得安心。”
(2).谓拘管羁绊。 唐 元稹 《估客乐》诗:“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即行。”
(3).犹言停一停。 明 柯丹邱 《荆钗记·疑会》:“住著,实是请喫酒的么?”
词语解释:住寺  拼音:zhù sì
汉 时禁卫军中,疲弱而不胜任军事者留驻官署,称为“住寺”。寺为古代官署名。《东观汉记·桓帝纪》:“以京师水旱疫病,帑藏空虚,虎賁、羽林不任事者,住寺,减半奉。”
词语解释:住居  拼音:zhù jū
犹居住。 元 柯丹邱 《荆钗记·投水》:“你在那里住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住居极乐胜境。”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 杜甫 进入 湖南 以后,他一直住居在船上。”
词语解释:住宅  拼音:zhù zhái
住房。多指规模较大的。《水浒传》第三三回:“南边有个小寨,是文官 刘知寨 的住宅。” 清 李渔 《巧团圆·梦讯》:“以后睡梦之中,不上这座小楼就罢,若还再走上去,定要讨个下落,且看是谁家住宅。” 沙汀 《丁跛公》:“许多连他不如的人,在这扰乱的岁月中,都已经走上正路了,他们建筑起‘四水列堂’的住宅了。”
词语解释:住后  拼音:zhù hòu
留后;殿后。《南齐书·垣崇祖传》:“乃住后力战,大败﹝追者﹞而归。”
词语解释:住房  拼音:zhù fáng
供居住用的房屋。 丁玲 《母亲》:“我打算把家产统统卖去,在城里再置一所住房。”
词语解释:住所  拼音:zhù suǒ
居住的地方。《魏书·袁翻传》:“ 那瓌 住所,非所经见,其中事势,不敢輒陈。”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念君住所近不远,江山蟠闢气象豪。” 孙犁 《澹定集·〈幸存的信件〉序》:“他们走后,家里人又自抄一次,这样文字就真正在我的住所绝迹了。”
词语解释:住止  拼音:zhù zhǐ
(1).居留;住宿。《百喻经·效其祖先急速食喻》:“昔有一人,从 北天竺 至 南天竺 ,住止既久,即聘其女共为夫妇。”《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若得在贵庄住止,行事最便了。”
(2).住处;住宅。《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府舍住止,园池堂观,略所諳究,计当无须改作。”《南史·范晔传》:“母住止单陋,唯有二厨盛藮薪。”
词语解释:住校  拼音:zhù xiào
在学校住宿
词语解释:住脚  拼音:zhù jiǎo
(1).犹言止步。《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行人住脚,须把买路钱与我!”
(2).歇脚;暂住。《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説起十五日要大家到 雍山 打围,到庄上住脚,须得预先料理。”
(3).收尾,放在最后。《西游补》第八回:“ 行者 翻开看看,只见打头就是十二月,却把正月住脚;每月中,打头就是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又把初一做住脚。”
词语解释:住地  拼音:zhù dì
住宅所在地
词语解释:住歇
停止,停歇
词语解释:住户  拼音:zhù hù
定居在某处的人家。 沙汀 《丁跛公》:“奬券只有五个号码,一共二十多条,而这沟里的住户却有六七十家。” 郭小川 《在大沙漠中间》诗:“这村落的住户是谁?--说来有点奇特。”
词语解释:住蕃  拼音:zhù fān
宋 时, 中国 人去海外贸易,当年不回国,称“住蕃”。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参见“ 住唐 ”。
词语解释:住唐  拼音:zhù táng
北宋 时,外国商人来 中国 贸易,当年不回国,称“住唐”。 唐 ,指 中国 。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 广州 ,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
词语解释:住扎
亦作“ 住札 ”。 军队或官吏住在某地执行任务。 元 郑德辉 《三战吕布》第一折:“今闻知 吕布 领兵前来,住紥於 虎牢关 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云长 曰:‘我在 海州 路上住紥,探得消息,故来至此。’”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其餘各官,皆奉差有事,及本地方住札者,适会臣父葬期,遂弔祭於邱壠。”
词语解释:住滞  拼音:zhù zhì
停留;延搁。 宋 范仲淹 《奏重定臣僚转官及差遣体例》:“赴任公程外,住滞日数,并不得理入磨勘之限。”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仍催促进发,不令住滞。”
词语解释:住节  拼音:zhù jié
驻节。谓军队统帅于行军中暂驻。节,皇帝所授节杖。《后汉书·邓禹传》:“百姓不知所归。闻 禹 乘胜独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 禹 所止輒停车住节,以劳来之。”
词语解释:住罢  拼音:zhù bà
停止。《元典章·刑部五·烧埋》:“今钦奉詔书条画内节,该住罢 至大 银钞,不使铜钱,依旧印造 中统 钞与 至元 钞,子母并行,以便民用。”《水浒传》第八二回:“十日已外,住罢买市,号令大小收拾赴京朝覲。”
词语解释:住衰  拼音:zhù shuāi
谓延年不老。《水经传·肥水》:“﹝ 八公 ﹞诣门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住衰之术,未敢相闻。’”
词语解释:住场  拼音:zhù chǎng
(1).住处。《西游记》第六七回:“ 八戒 道:‘这箇所在,岂是住塲?’”《何典》第七回:“因不曾问得那先生的好住塲,只得各处瞎寻。”
(2).收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马氏 倒也看得透道:‘索性等他败完了,倒有个住塲。’”
词语解释:住扎  拼音:zhù zhā
亦作“ 住札 ”。 军队或官吏住在某地执行任务。 元 郑德辉 《三战吕布》第一折:“今闻知 吕布 领兵前来,住紥於 虎牢关 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云长 曰:‘我在 海州 路上住紥,探得消息,故来至此。’”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其餘各官,皆奉差有事,及本地方住札者,适会臣父葬期,遂弔祭於邱壠。”
词语解释:住宿  拼音:zhù sù
过夜,多指在外暂住。《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婆留 闲时,也常在他家赌钱住宿。”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 乾隆 十五年定例:离水次十里内仍回本船住宿;如相距甚远,酌备房屋栖止。”《新华文摘》1983年第7期:“在来宾登记处办了住宿手续。”
词语解释:住口  拼音:zhù kǒu
停止説话;不要讲下去。《西游记》第五六回:“那长老念彀有十餘遍,还不住口。”《小五义》第三三回:“妈妈快些住口。想少爷乃是宦门的公子,岂肯要你这开黑店的女儿,还不快些住口!” 袁鹰 《保卫红领巾》:“住口!少先队、红领巾,不容你们污蔑!”
词语解释:住址  拼音:zhù zhǐ
居住的地址,指城镇、乡村、街道的名称和门牌号数。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而我失其住址,无法回复。”
词语解释:住夜  拼音:zhù yè
住宿;过夜。 茅盾 《喜剧》:“慢走,我的住夜问题还没有解决。”
词语解释:住宅区  拼音:zhù zhái qū
居民住宅密集的地区。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哦,没有住宅区、没有野店、没有烟村。”
词语解释:住手  拼音:zhù shǒu
(1).停止手的动作;停止动手。《说唐》第七回:“ 张公瑾 闻言大喜,望臺上叫道:‘ 叔寳兄 !请住手。岂不闻君子成人之美?’”《说唐》十一回:“ 齐兄弟 ,快住手了!大家都是相好朋友。” 曹禺 《雷雨》第二幕:“仆人们住手,仍拉住 大海 。”
(2).罢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不知 鄂罗斯 人要到何地,方肯住手。”
词语解释:住店  拼音:zhù diàn
投宿旅店。《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早有 安老爷 迎着问了问昨日住店的光景。”《小五义》第三二回:“里边婆子答应:‘哟,干什么的?’外边答道:‘住店的。’” 周信芳 《四进士》第十四场:“ 宋士杰 (念):‘ 孟尝 君子店,千里客来投。二位公差莫非住店吗?’”
词语解释:住札  拼音:zhù zhá
见“ 住紥 ”。
词语解释:住扎  拼音:zhù zhā
亦作“ 住札 ”。 军队或官吏住在某地执行任务。 元 郑德辉 《三战吕布》第一折:“今闻知 吕布 领兵前来,住紥於 虎牢关 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云长 曰:‘我在 海州 路上住紥,探得消息,故来至此。’”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其餘各官,皆奉差有事,及本地方住札者,适会臣父葬期,遂弔祭於邱壠。”
词语解释:住读  拼音:zhù dú
指学生住校读书。与走读相对。《人民日报》1981.1.1:“学生走读和住读并举,以走读为主。”
词语解释:住锡  拼音:zhù xī
谓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远远望见一座寺,倘清净可居,老僧在此住锡。”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精舍何缘得暂过,禪师住锡爱烟萝。”
词语解释:住迹  拼音:zhù jì
犹言栖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老身在此住跡,甚觉清脩味长。”
词语解释:住室  拼音:zhù shì
供人居住的房间。 孙犁 《澹定集·〈幸存的信件〉序》:“那时,正值严冬,住室的暖气被拆毁。”
词语解释:住劄
见“ 住紥 ”。
词语解释:住扎  拼音:zhù zhā
亦作“ 住札 ”。 军队或官吏住在某地执行任务。 元 郑德辉 《三战吕布》第一折:“今闻知 吕布 领兵前来,住紥於 虎牢关 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云长 曰:‘我在 海州 路上住紥,探得消息,故来至此。’”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其餘各官,皆奉差有事,及本地方住札者,适会臣父葬期,遂弔祭於邱壠。”
词语解释:住税  拼音:zhù shuì
古代按坐商进货数量所征收的税。《旧五代史·食货志》:“应有往来盐货悉税之,过税每斤七文,住税每斤十文。”
词语解释:住唐  拼音:zhù táng
北宋 时,外国商人来 中国 贸易,当年不回国,称“住唐”。 唐 ,指 中国 。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 广州 ,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
词语解释:住嘴  拼音:zhù zuǐ
住口。 张天翼 《春风》:“ 邱老师 觉得已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可是别人还没有住嘴的意思。”如:你给我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