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共12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伯仲伯仲间伯牙琴伯兄伯姬伯比伯琴伯姑
伯夷伯始伯业伯有伯通伯公伯事伯姒
伯牙伯道伯子伯桃伯母伯王伯余伯歌季舞
伯乐伯时伯益伯奇伯图伯气伯啚伯忽
伯伦伯父伯牙弦伯成伯强伯主伯尔尼伯成子高
伯氏伯雅伯牛伯国伯昌伯赵伯利兹伯德
伯劳伯禹伯高伯舅伯瑜伯赵氏伯劳飞燕伯虑
伯鸾伯英伯姊伯祖伯乐顾伯夫伯术伯迹
伯阳伯喈伯颜伯昏伯者伯功伯妃引伯考
伯仁伯鱼伯叔伯季伯翁伯牛灾伯夷叔齐伯落长

词语解释:伯仲  拼音:bó zhòng
(1).指兄弟的次第。亦代称兄弟。《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汉 郑玄 笺:“伯仲,喻兄弟也。”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呜呼!分同伯仲,古则拜亲。”《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 前蜀 杜光庭 《虬髯传》:“问其姓。曰:‘ 张 。’问伯仲之次。曰:‘最长。’”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卢渥》:“轩冕之盛,近代无比,伯仲四人,咸居显列。” 清 钮琇 《觚賸·佞佛》:“ 魏里 丁清 惠公 之后,有伯仲二人,绩学工文。”
(2).借指关系密切的人或事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 东林 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王季思 等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意指朋党。” 清 曹寅 《秋饮》诗:“且看大小《雅》,伯仲本同系。”
(3).古代对年长的男子,不称名字而称排行,表示尊敬。《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五十乃称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虑定也,能顺四时长幼之序,故以伯仲号之。”
(4).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晋 王羲之 《与谢安书》:“ 蜀 中山水,如 峨眉山 ,夏含霜雹,碑板之所闻, 崑崙 之伯仲也。” 宋 秦观 《代贺王左丞启》:“学穷 游 夏 之渊源,文列 班 杨 之伯仲。”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碧云寺》:“大抵 西山 兰若, 碧云 、 香山 相伯仲。” 孙中山 《行易知难》第四章:“ 中国 更有一浩大工程,可与长城相伯仲者,运河是也。”参见“ 伯仲之间 ”。
词语解释:伯仲之间  拼音:bó zhòng zhī jiān
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傅毅 之於 班固 ,伯仲之间耳。” 唐 杜甫 《咏怀古迹》诗之五:“伯仲之间见 伊 吕 ,指挥若定失 萧 曹 。” 宋 刘克庄 《念奴娇·菊》词:“尝试詮次羣芳,梅花差可,伯仲之间耳。”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三四》:“报言 章士钉 将辞, 屈映光 继之,此即 浙江 有名之‘兄弟素不吃饭’人物也,与 士钉 盖伯仲之间,或且不及。”亦省作“ 伯仲间 ”。 宋 陆游 《书愤》书:“《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金史·文艺传下·赵沨》:“ 渢 之正书体兼 颜 苏 ,行书备诸家体,其超放又似 杨凝式 ,当处 苏 黄 伯仲间。” 清 戴名世 《自订时文全集序》:“两人皆奇余曰:‘此文章风气之所繫,其在 韩公 伯仲间乎!’”
词语解释:伯夷  拼音:bó yí
(1).相传为 颛顼 之师。《山海经·海内经》:“ 伯夷父 生 西岳 , 西岳 生 先龙 , 先龙 是始生 氐羌 , 氐羌乞 姓。” 郭璞 注:“ 伯夷父 , 顓頊 师,今 氐羌 其苗裔也。”《吕氏春秋·尊师》:“ 帝顓頊 师 伯夷父 。” 陈奇猷 校释:“《汉书·古今人表》作‘ 柏夷亮父 ’, 班固 自注云:‘ 顓頊 师’。案,柏、伯通。 伯夷 其氏…… 亮 其名,‘父’则是男子之美称也。”一说“亮”即“夷”字之误,隶书‘夷’字或作‘夷’,与‘亮’形近。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汉书》
(2). 舜 的臣子, 齐太公 的祖先。《书·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僉曰:‘ 伯夷 。’” 孔 传:“ 伯夷 ,臣名, 姜 姓。”《墨子·尚贤中》:“ 伯夷 降典,哲民维刑。”《文选·张衡〈东京赋〉》:“ 伯夷 起而相仪, 后夔 坐而为工。” 薛综 注:“ 伯夷 , 唐 虞 时明礼仪之官也。”参阅《史记·五帝本纪》
(3). 商 末 孤竹君 长子。《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伯夷 也。” 明 徐元 《八义记·公孙赴义》:“我死埋我在 伯夷 首阳山 根底,万古留传作话儿。”详“ 伯夷叔齐 ”。
词语解释:伯夷叔齐  拼音:bó yí shū qí
商 末 孤竹君 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 叔齐 为继承人。 孤竹君 死后, 叔齐 让位给 伯夷 , 伯夷 不受, 叔齐 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 周 国。 周武王 伐 纣 ,二人叩马谏阻。 武王 灭 商 后,他们耻食 周 粟,采薇而食,饿死于 首阳山 。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 伯夷 叔齐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邢昺 疏引《春秋少阳篇》:“ 伯夷 姓 墨 ,名 允 ,字 公信 。伯,长也;夷,謚。 叔齐 名 智 ,字 公达 , 伯夷 之弟, 齐 亦谥也。”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
词语解释:伯牙  拼音:bó yá
春秋 时精于琴艺的人。传说曾学琴于著名琴师 成连 先生,三年不成。后随 成连 至 东海 蓬莱山 ,闻海水澎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终成天下妙手。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相传均为他所作。见 汉 蔡邕 《琴操·水仙操》《荀子·劝学》:“ 伯牙 鼓琴而六马仰秣。” 杨倞 注:“ 伯牙 ,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 鼓琴, 钟子期 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 。 钟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弦,终身不復鼓琴,以为世无足復为鼓琴者。” 高诱 注:“ 伯 ,姓; 牙 ,名,或作 雅 。” 唐 钱起 《美杨侍御清文见示》诗:“ 伯牙 道丧来,弦絶无人续。” 明 杨慎 《兰亭令》:“此乃高山流水之操, 伯牙 復生,不能出其右矣。”
词语解释:伯乐  拼音:bó lè
(1). 春秋 秦穆公 时人,姓 孙 ,名 阳 ,以善相马著称。他认为一般的良马“可形容筋骨相”;相天下绝伦的千里马,则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列子·说符》《庄子·马蹄》:“及至 伯乐 ,曰:‘我善治马。’” 陆德明 释文:“ 伯乐 ,姓 孙 ,名 阳 ,善驭马。”《吕氏春秋·观表》:“古之善相马者……若 赵 之 王良 , 秦 之 伯乐 九方堙 ,尤尽其妙矣。”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之一:“臣闻騏驥长鸣, 伯乐 昭其能。”
(2).喻指有眼力,善于发现、选拔、使用出色人才者。 唐 韩愈 《杂说》:“世有 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 不常有。” 清 纳兰性德 《长安行赠叶訒庵庶子》:“世无 伯乐 谁相识,驊騮日暮空长嘶。” 孙犁 《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有时是编辑一眼看高,一眼看低,这叫没遇见 伯乐 。”
(3).星宿名。《庄子·马蹄》:“及至 伯乐 ” 陆德明 释文引《石氏星经》:“伯乐,天星名,主典天马。 孙阳 善驭,故以为名。”《晋书·天文志上》:“传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
词语解释:伯伦  拼音:bó lún
晋 刘伶 的字。 伶 与 阮籍 嵇康 等六人友好,称竹林七贤。尝作《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餘”。后世以 伶 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 僚 之於丸, 秋 之於弈, 伯伦 之於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 唐 孟郊 《百忧》诗:“ 伯伦 心不醉,四皓迹难留。” 宋 朱弁 《风月堂诗话》卷上:“ 东坡 云:‘诗文岂在多,一颂了 伯伦 ’。是 伯伦 他文字不见於世矣。”
词语解释:伯氏  拼音:bó shì
(1).长兄。《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高亨 注:“伯氏,大哥。” 唐 韩愈 《复志赋》:“常岁行之未復兮,从伯氏以南迁。”
(2).长子。《国语·晋语一》:“伯氏不出, 奚齐 在庙,子盍图乎!” 韦昭 注:“伯氏为 申生 。伯氏,犹言长子也。”
(3).伯父。《左传·昭公十五年》:“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 晋 独无有,何也?’……叔父 唐叔 , 成王 之母弟也。” 杨伯峻 注:“ 周王 于诸侯,同姓者,无论行辈,俱称伯父或叔父。”
词语解释:伯劳  拼音:bó láo
鸟名。又名鵙或鴂。额部和头部的两旁黑色,颈部蓝灰色,背部棕红色,有黑色波状横纹。吃昆虫和小鸟。善鸣。《诗·豳风·七月》“七月鸣鵙” 毛 传:“鵙,伯劳也。”《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唐 贾岛 《送路》诗:“别我就蓬嵩,日斜飞伯劳。” 明 张凤翼 《灌园记·法章闻变》:“东去伯劳西去燕,断肠回首各风烟。”
词语解释:伯鸾  拼音:bó luán
(1). 汉 梁鸿 的字。 鸿 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 伯鸾 ”借指隐逸不仕之人。 唐 孟郊 《下第东南行》诗:“试逐 伯鸞 去,还作 灵均 行。”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非无 伯鸞 志,独有 子云 悲。” 王十朋 集注:“‘非无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与妻共隐之意。”
(2).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唐 刘长卿 《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诗:“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 伯鸞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联姻》:“念伊少年,影形弔处,相依有 伯鸞 。”
词语解释:伯阳  拼音:bó yáng
(1).古贤人。相传为 舜 七友之一。《墨子·所染》:“ 舜 染於 许由 、 伯阳 。” 孙诒让 间诂:“此 伯阳 自是 舜 时贤人。”《吕氏春秋·本味》:“故 黄帝 立四面, 尧 、 舜 得 伯阳 、 续耳 然后成,凡贤人之德有以知之也。” 高诱 注:“ 伯阳 、 续耳 皆贤人, 尧 用之以成功也。” 陈奇猷 校释:“ 伯阳 、 续耳 係 舜 七友中之二友。”参阅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舜七友》
(2). 老子 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西有 伯阳 之馆,北有旷野之望。” 李善 注:“ 伯阳 ,即 老子 也。” 宋 陆游 《读〈老子〉》诗:“恍然亲见古 伯阳 ,袂属关尹肩 庚桑 。”
(3).古地名。 战国 魏 邑,在今 河南 安阳 市西北。《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 ﹞十七年, 乐毅 将 赵 师,攻 魏 伯阳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伯阳 故城一名 邯会城 ,在 相州 鄴县 西五十五里,七国时 魏 邑, 汉 邯会城 。”
词语解释:伯仁  拼音:bó rén
晋 周顗 的字。 元帝 时为仆射,与 王导 交情很深。 永昌 元年, 导 堂兄 江州 刺史 王敦 起兵反, 导 赴阙待罪。 顗 在 元帝 前为 导 辩护,帝纳其言而 导 不知。及 敦 入朝,问 导 如何处置 顗 , 导 不答, 敦 遂杀 顗 。后 导 知 顗 曾救己,不禁痛哭流涕说:“吾虽不杀 伯仁 , 伯仁 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见《晋书·周顗传》。后因以“伯仁”代称亡友。 续范亭 《吊老友杜仲虙忧国自沉》诗:“ 伯仁 非我杀,我竟死 伯仁 。” 柳亚子 《摸鱼儿·自题〈秣陵悲秋图〉为亡友张秋石女士作》词:“捫心问,慟哭 新亭 时候。 伯仁 怜我轻负。”
词语解释:伯仲间  拼音:bó zhòng jiān
见“ 伯仲之间 ”。
词语解释:伯仲之间  拼音:bó zhòng zhī jiān
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傅毅 之於 班固 ,伯仲之间耳。” 唐 杜甫 《咏怀古迹》诗之五:“伯仲之间见 伊 吕 ,指挥若定失 萧 曹 。” 宋 刘克庄 《念奴娇·菊》词:“尝试詮次羣芳,梅花差可,伯仲之间耳。”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三四》:“报言 章士钉 将辞, 屈映光 继之,此即 浙江 有名之‘兄弟素不吃饭’人物也,与 士钉 盖伯仲之间,或且不及。”亦省作“ 伯仲间 ”。 宋 陆游 《书愤》书:“《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金史·文艺传下·赵沨》:“ 渢 之正书体兼 颜 苏 ,行书备诸家体,其超放又似 杨凝式 ,当处 苏 黄 伯仲间。” 清 戴名世 《自订时文全集序》:“两人皆奇余曰:‘此文章风气之所繫,其在 韩公 伯仲间乎!’”
词语解释:伯始  拼音:bó shǐ
汉 胡广 的字。《后汉书·胡广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闕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 伯始 ,天下中庸有 胡公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 胡广 章奏,天下第一……观 伯始 謁陵之章,足见其典文之美焉。” 南朝 梁简文帝 《戎昭将军刘显墓铭》:“厌飫典坟,研精名理。一见弗忘,过目则记。若访 贾逵 ,如问 伯始 。”
词语解释:伯道  拼音:bó dào
晋 邓攸 的字。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士元 名位屈, 伯道 子孙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向忧 伯道 之忧,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诞,诞而未孕者,尚不一其人。”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顾亭林》:“得一子,已成童而夭,竟同 伯道 。”参见“ 伯道无儿 ”。
霸道。伯,通“ 霸 ”。指国君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的政策。《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齐桓 行伯道,会诸侯,事 周 室。” 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汉书·梅福传》:“ 高祖 弃 陈平 之过而获其谋, 晋文 召天王, 齐桓 用其讎,有益於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宋 王禹偁 《一品孙郑昱》诗:“我爱三代时,法度有深根……四民有定分,宦路无驰奔。自从杂伯道,倾夺日喧喧。”
词语解释:伯道无儿  拼音:bó dào wú ér
晋 邓攸 ,字 伯道 。历任 河东 吴郡 和 会稽 太守,官至尚书右仆射。 永嘉 末,因避 石勒 兵乱,携子侄逃难,途中屡遇险,恐难两全,乃弃去己子,保全侄儿。后终无子。见《晋书·良吏传·邓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谢太傅 重 邓僕射 ,常言:‘天地无知,使 伯道 无儿。’”后用作叹人无子之典。 唐 韩愈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诗:“ 中郎 有女能传业, 伯道 无儿可保家。”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其鰥者或 伯道 无儿,或 左芬 有女,或儿女成行而抚育无人。”
词语解释:伯时  拼音:bó shí
宋 李公麟 的字。好古博学。晚年居 龙眠山 ,号 龙眠居士 。擅长书画,尤精传写人物,识者以为 顾恺之 张僧繇 之亚。见《宋史·文苑传六·李公麟》。 明 韩洽 《题李龙眠诸夷职贡》诗:“为问 伯时 图作贡,何如 郑侠 绘《流民》?”
词语解释:伯父  拼音:bó fù
(1). 周 王朝对同姓诸侯的称呼。《书·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 孔 传:“天子称同姓诸侯曰伯父。”《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国语·吴语》:“昔 吴伯父 不失,春秋必率诸侯以顾在余一人。今伯父有 蛮 荆 之虞,礼世不续,用命孤礼佐 周公 ,以见我一二兄弟之国,以休君忧。” 韦昭 注:“此 晋 述天子告让之辞…… 吴伯父 , 吴 先君。”
(2).父亲的哥哥。《礼记·曾子问》:“巳祭而见伯父叔父,而后饗冠者。”《释名·释亲属》:“父之兄曰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又曰伯父。伯,把也,把持家政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你伯父常时説起,都説侄少爷是很明白能干的人。”
(3).称呼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大的男子。
词语解释:伯雅  拼音:bó yǎ
古酒器名。《太平御览》卷四九七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酒诲》:“ 荆州 牧 刘表 ,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升,仲受六升,季受五升。”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谁与此翁相暖热,赖有平生伯雅。” 金 元好问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为韵赋》之六:“郑重伯雅生,藉汝聊吐气。”参阅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
词语解释:伯禹  拼音:bó yǔ
夏禹 。《书·舜典》:“ 伯禹 作司空。” 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伯,爵也。 禹 代 鯀 为 崇伯 ,入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称 伯禹 。” 晋 郭璞 《江赋》:“骇黄龙之负舟,识 伯禹 之仰嗟。” 唐 张鷟 《游仙窟》:“ 张騫 古迹,十万里之波涛; 伯禹 遗踪,二千年之坂隥。”
词语解释:伯英  拼音:bó yīng
东汉 书法家 张芝 的字。 南朝 齐 萧子良 《答王僧虔书》:“ 伯英 之笔,穷神尽意。” 唐 钱起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诗:“能翻梵王字,妙尽 伯英 书。”
词语解释:伯喈  拼音:bó jiē
汉 蔡邕 的字。 邕 性笃孝。少博学,好辞章,精音律,善鼓琴,工书画。 灵帝 时拜郎中。 董卓 征召为祭酒,累迁中郎将。后以 卓 党死狱中。《后汉书·蔡邕传下》:“ 伯喈 旷世逸才,多识 汉 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孔融 所创,有慕 伯喈 。” 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孝矣 伯喈 ,贤哉 牛氏 ,书馆相逢最惨凄。”
词语解释:伯鱼  拼音:bó yú
(1). 孔子 的儿子 鲤 的字。见《孔子家语·本姓解》《论语·季氏》:“ 陈亢 问於 伯鱼 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后用作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唐 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诗:“高堂倚门望 伯鱼 , 鲁 中正是趋庭处。”
(2). 汉 第五伦 的字。 伦 历官 会稽 太守、 蜀郡 太守,擢任司空。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见《后汉书·第五伦传》。后以“伯鱼”代称正直之臣。 唐 卢纶 《送浑鍊归觐却赴阙庭》诗:“露幕拥簪裾,台庭饯 伯鱼 。”
词语解释:伯牙琴  拼音:bó yá qín
(1).相传 伯牙 操琴,琴声高妙,唯 钟子期 知音。 子期 死,知音难觅, 伯牙 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后因以“伯牙琴”用为痛悼知音惜其难遇之典。 唐 罗隐 《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思知因抒长句》:“ 庄周 高论 伯牙 琴,閒夜思量泪满襟。四海共谁言近事?九原从此负初心。”
(2).喻指能奏出妙曲的琴。 清 魏源 《布水台下同僧观瀑》诗:“惜无 伯牙 琴,来写 成连 旨。”亦省作“ 伯琴 ”。 唐 寒山 《三字诗》之四:“泉声响,抚 伯 琴。有 子期 ,辨此音。”
词语解释:伯业  拼音:bó yè
霸者的功业。伯,通“ 霸 ”。 明 王錂 《春芜记·庆寿》:“絃歌万户清,伯业千秋盛。” 明 陈子龙 《杨太史奉使册封蜀藩予遇之吴中作诗赠行兼述旧怀也》诗:“丞相祠堂在, 公孙 伯业捐。”
词语解释:伯子  拼音:bǎi zǐ
(1).古代弟为兄卜葬时,祝辞中对兄长的称呼。《礼记·杂记下》:“祝称卜葬虞,子孙曰哀,夫曰乃,兄弟曰某,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 孔颖达 疏:“若兄弟相为,其弟为兄则祝辞云:某卜葬兄伯子某;若兄为弟则云:某卜葬其弟某。” 孙希旦 集解:“伯子,谓其居长者也。”
(2).伯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没有姪儿叫个伯子来家看鹅之理!” 王古鲁 注:“ 吴 语称‘伯父’‘叔父’‘姪儿’做‘伯子’‘叔子’‘姪子’。”
(3).长子。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先生为今相国 容齐公 之伯子。”
丈夫的哥哥。《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伯子不良,把言语调戏我,我正色拒之。” 王古鲁 注:“此处指‘丈夫的哥哥’。”
词语解释:伯益  拼音:bó yì
(1). 舜 时 东夷 部落的首领,为 嬴 姓各族的祖先。相传 伯益 助 禹 治水有功, 禹 欲让位於 益 , 益 避居 箕山 之北。见《书·舜典》《孟子·万章上》《竹书纪年》卷上:“﹝ 夏 帝 启 ﹞二年, 费侯 伯益 出就国……六年, 伯益 薨,祠之。”
(2). 晋 鼓吹曲名。 傅玄 制。见《晋书·乐志下》。词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伯益》
词语解释:伯牙弦
同“ 伯牙琴 ”。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缔交君赠縞,投分我忘筌。成风 郢 匠斲,流水 伯牙 絃。”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凡一千字》:“书成 杨子 瓿,调絶 伯牙 絃。” 清 姚鼐 《哭鱼门》诗:“送别议联 元亮 井,论文曾许 伯牙 絃。”
词语解释:伯牛  拼音:bó niú
(1). 孔子 弟子 冉耕 的字。《论语·雍也》:“ 伯牛 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朱熹 集注:“ 伯牛 , 孔子 弟子,姓 冉 ,名 耕 。‘有疾’,先儒以为癩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
(2).古地名。《左传·成公三年》:“三年春,诸侯伐 郑 ,次于 伯牛 ,讨 邲 之役也。” 杜预 注:“ 伯牛 , 郑 地。”
词语解释:伯高  拼音:bó gāo
(1). 春秋 时贤士。《礼记·檀弓上》:“ 伯高 之丧, 孔氏 之使者未至。 冉子 摄束帛乘马而将之。 孔子 曰:‘异哉!徒使我不诚於 伯高 。’” 郑玄 注:“ 伯高 死时在 衞 ,未闻何国人。”《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 伯高 死於 衞 ,赴於 孔子 。”
(2). 汉 龙述 的字。敦厚廉正,为时人所敬重。《后汉书·马援传》:“ 龙伯高 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効之……効 伯高 不得,犹为谨勑之士,所谓刻鵠不成尚类鶩者也。”
词语解释:伯姊  拼音:bó zǐ
大姐。《诗·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高亨 注:“伯姊,大姐。” 晋 陆云 《岁暮赋》:“问仁姑而背世兮,及伯姊而沦丧。” 唐 柳宗元 《亡姊崔氏夫人墓志盖石文》:“我伯姊之葬,良人 博陵 崔氏 为之誌。”
词语解释:伯颜  拼音:bó yán
蒙古 语。意为富,财物多。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吉祥。如伯颜者,富也。”
词语解释:伯叔  拼音:bǎi shū
(1). 周 王朝对同姓诸侯的称呼。《书·旅獒》:“﹝王﹞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 孔颖达 疏:“分宝玉於同姓伯叔之国,见己无所爱惜,是用诚信其亲亲之道也。”
(2).伯父叔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一:“今人称伯父叔父止称伯叔,如古兄弟长幼之称减去‘父’字,非礼也。” 清 西厓 《谈徵·名部上·伯叔侄》:“今则对伯叔皆云姪,古人但称犹子从子矣。”
妇人称丈夫的兄弟。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一:“妇称夫之兄弟曰伯叔,或称伯公叔公,或称伯伯,皆俗呼也。”
词语解释:伯兄  拼音:bó xiōng
长兄。《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孟子·告子上》:“乡人长於伯兄一岁,则谁敬?” 朱熹 集注:“伯,长也。”
词语解释:伯有  拼音:bó yǒu
春秋 时 郑 大夫 良霄 的字。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 驷带 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 郑 人互相惊扰,以为“ 伯有 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 北周 庾信 《功臣不死王事请门袭封表》:“幸使 伯有 之魂,不能为厉; 若敖 之鬼,其无馁而。” 唐 吴融 《偶题》诗:“莫道精灵无 伯有 ,寻闻任侠报 爰丝 。”
词语解释:伯桃  拼音:bó táo
(1).指 战国 时 燕 人 左伯桃 。与 羊角哀 为友。闻 楚王 招贤,同赴 楚 ,道中遇雨雪,粮少衣薄,势难俱生。 伯桃 留衣粮与 哀 ,自入空树中死。 哀 独行仕 楚 ,显名当世,遂启树发 伯桃 之尸厚葬之,亦自尽。见《后汉书·申屠刚传》 李贤 注引《烈士传》。 唐 罗隐 《两同书·同异》:“ 瞽瞍 愚而 重华 圣, 盗跖 贪而 柳下 廉, 刘季 困而 纪信 焚, 伯桃 饿而 角哀 死。” 唐 吴筠 《经羊角哀墓作》诗:“ 伯桃 葬 角哀 ,墓近 荆将军 。”
(2).借指生死与共的朋友。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死作 伯桃 甘共塚,生非 张禄 厌高官。”
词语解释:伯奇  拼音:bó qí
(1).古代孝子。相传为 周宣王 时重臣 尹吉甫 长子。母死,后母欲立其子 伯封 為太子,乃谮 伯奇 , 吉甫 怒,放 伯奇 于野。 伯奇 “编水荷而衣之,采苹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而见放逐,乃作琴曲《履霜操》以述怀。 吉甫 感悟,遂求 伯奇 ,射杀后妻。见《初学记》卷二引 汉 蔡邕 《琴操·履霜操》《汉书·诸葛丰传》:“臣闻 伯奇 孝而弃於亲, 子胥 忠而诛於君。”《汉书·冯参传赞》:“谗邪交乱:贞良被害,自古而然。故 伯奇 放流, 孟子 宫刑, 申生 雉经, 屈原 赴 湘 。”
(2).古代举行驱除疫鬼的大傩仪式中的神人。
词语解释:伯成  拼音:bó chéng
(1).复姓。 尧 时有 伯成子高 。见《庄子·天地》
(2).见“ 伯成子高 ”。
词语解释:伯成子高  拼音:bó chéng zǐ gāo
唐尧 时人。相传 尧 治天下,他立为诸侯。 尧 授 舜 、 舜 授 禹 时,他认为“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就隐居耕种。见《庄子·天地》。亦省称“ 伯成 ”。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诗:“ 舜 昔授 禹 , 伯成 耕犁。”
词语解释:伯国  拼音:bó guó
霸国。伯,通“ 霸 ”。指 春秋 时取得霸主地位的诸侯国。 宋 陈亮 《〈谋臣传〉序》:“昔 尧 舜 之际,专尚德化,三代之王以仁政,伯国以谋, 战国 以力。”
词语解释:伯舅  拼音:bó jiù
(1). 周 王朝对异姓诸侯的称呼。《左传·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赐 齐侯 胙,曰:‘天子有事于 文 、 武 、使 孔 赐伯舅胙。’” 杨伯峻 注:“天子谓同姓诸侯曰伯父或叔父,谓异姓诸侯为伯舅……《覲礼》所谓‘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同姓小邦则曰叔父’,未必然也。”《左传·襄公十四年》:“昔伯舅 大公 右我先王,股肱 周 室,师保万民。” 汉 贾谊 《陈政事疏》:“今自王、侯、三公之贵,皆天子之所改容而礼之也,古天子之所谓伯父伯舅也。”
(2).母亲的哥哥。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忆昔 凤翔城 ,齠年是事荣。理家烦伯舅,相宅尽吾兄。” 唐 李贻孙 《〈欧阳行周文集〉序》:“君於 貽孙 言旧故之分,於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徵於集。”参阅 清 梁章鉅 《称谓录·母之兄》
词语解释:伯祖  拼音:bó zǔ
父亲的伯父。 唐 柳宗元 《伯祖妣赵郡李夫人墓志铭》:“我伯祖以宗胄硕大而济其德厚,夫人以族属清显而修其礼范。”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伯祖中大夫公每赴官,或从其子出仕,必著帽,遍别邻曲。”
词语解释:伯昏  拼音:bó hūn
复姓。 春秋 有 伯昏瞀人 。见《庄子·列御寇》《列子·黄帝》
词语解释:伯季  拼音:bó jì
(1).指兄弟排行里的老大和最小的。《孔丛子·连丛子下》:“吾闻 孔氏 自三父之后,能传祖之业者,常在於叔祖;今观《连丛》所记,信如所闻。然则伯季之后,弗克负荷矣。” 明 张居正 《先考观澜公行略》:“ 謇祖 生三子,长 鉞 ,仲即 镇 ,季 釴 …… 镇 豪宕任侠,不事生产,又弗业儒,然 騫祖 顾独爱之,踰於伯季远甚。”
(2).兄弟。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薛公神道碑文》:“近世诸 薛 羣从伯季,死丧犹相功縗者数十人。”
词语解释:伯姬  拼音:bó jī
(1). 春秋 鲁宣公 之女, 宋共公 夫人,亦称 共姬 、 恭伯姬 。 共公 死后,执节守贞。 鲁襄公 三十年, 宋 宫失火,左右劝其躲避, 伯姬 曰:“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越义而生不如守义而死。”遂被焚死。见《穀梁传·襄公三十年》、 汉 刘向 《列女传·宋恭伯姬》。 汉 牟融 《理惑论》:“ 豫让 吞炭漆身, 聂政 皮面自刑, 伯姬 蹈火, 高行 截容,君子为勇而有义,不闻讥其自毁没也。”
(2).用以代称贤女。 宋 王安石 《寄吴氏女子》诗:“ 伯姬 不见我,乃今始七龄。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寧?”
词语解释:伯通  拼音:bó tōng
(1).指 汉 吴郡 富豪 皋伯通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遂至 吴 ,依大家 皋伯通 ,居廡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於 鸿 前仰视,举案齐眉。 伯通 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於家。”
(2).借指居停主人。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乍容身於 白社 ,亦寄孥於 伯通 。”
词语解释:伯母  拼音:bó mǔ
(1).伯父的妻子。《礼记·杂记下》:“伯母叔母疏衰,踊不絶地。”《晋书·顾众传》:“事伯母以孝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伯母便躺下道:‘侄少爷,你到床跟前的椅子上坐下,我们谈谈罢。’”
(2).妇人对夫兄之妻的称呼。《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不遂(逐)少(小)姑花下去,懒陪伯母趁娇儿。” 蒋礼鸿 通释:“这里的‘伯母’对小姑而言,应指妯娌。因为妇女称丈夫的哥哥为伯伯,丈夫的弟弟为叔叔,所以就称丈夫的弟兄的妻子为伯母或叔母。”
(3).对父执之妻或朋友之母的称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继之 道:‘这就是你的错了,怎么十多天工夫,不寄一封信回去?可知尊堂伯母在那里盼望呢。’”
词语解释:伯图  拼音:bó tú
亦作“ 伯啚 ”。 称霸的雄图。伯,通“ 霸 ”。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西凉·李暠》:“ 建初 十年, 暠 以伟世之量,当 吕氏 之末,为羣雄所奉,遂起伯图。” 明 高启 《吴中逢王才随朝京使赴燕南归》诗:“伯啚已歇 昭王 死,千载无人延国士。” 明 张煌言 《张书绅与范子瞻论余十馀年来戎马劳苦孤危以诗见赠因次其韵》之二:“相业侯封非我望,伯图王业向谁论。”
词语解释:伯强  拼音:bó qiáng
亦作“ 伯彊 ”。即禺强。古代神话中的风神。《楚辞·天问》:“ 伯强 何处?惠气安在?” 唐 柳宗元 《天对》:“怪瀰冥更, 伯强 乃阳,顺和调度,惠气出行,时届时缩,何有处乡!”一说 伯强 为疫鬼名,所至伤人。 清 陶澂 《当新安吏》诗:“有时雨如血,疵癘见 伯彊 。”参阅 闻一多 《天问疏证》、 游国恩 《天问纂义》
词语解释:伯昌  拼音:bó chāng
即 周文王 。姓 姬 ,名 昌 。 纣王 时为西方诸侯之长,号 西伯 ,故称。《楚辞·天问》:“ 伯昌 号衰,秉鞭作牧。” 王逸 注:“ 伯昌 ,谓 文王 也。”
词语解释:伯瑜  拼音:bó yú
见“ 伯俞 ”。
词语解释:伯俞  拼音:bó yú
亦作“ 伯瑜 ”。 汉 代人,姓 韩 。古代有名的孝子。 汉 刘向 《说苑·建本》:“ 伯俞 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甞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 俞 得罪,笞,甞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灵芝篇》:“ 伯瑜 年七十,采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霑巾。” 黄节 注:“ 朱绪曾 曰:《困学纪闻》云,采衣娱亲,今人但知 老莱 之事而不知 伯瑜 。按此即《説苑》 韩伯俞 泣杖之事,但彼无‘采衣’二字。”
词语解释:伯乐顾  拼音:bó lè gù
见“ 伯乐一顾 ”。
词语解释:伯乐一顾  拼音:bó lè yī gù
战国 时, 苏代 说 淳于髠 ,谓人有告 伯乐 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 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见《战国策·燕策二》。后以“伯乐一顾”比喻受人知遇赏识。《后汉书·隗嚣传》:“时 陈仓 人 吕鮪 拥众数万,与 公孙述 通,寇 三辅 。 嚣 復遣兵佐征西大将军 冯异 击之,走 鮪 ,遣使上状。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昔 文王 三分,犹服事 殷 。但駑马鈆刀,不可强扶。数蒙 伯乐 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託驥尾,得以絶羣。’”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古今喻》:“ 伯乐 一顾:辱知遇 伯乐 一顾之重。”亦省作“ 伯乐顾 ”。 唐 张九龄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都旧寮》:“上惭 伯乐 顾,中负 叔牙 知。”
词语解释:伯者  拼音:bó zhě
霸者,成霸王之业者。伯,通“ 霸 ”。《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 伯乐 之图,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世儒只讲得一箇伯者的学问,所以要知得许多阴谋诡计,纯是一片功利的心,与圣人作经的意思正相反。”
词语解释:伯翁  拼音:bó wēng
(1).父亲的伯父。见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父之世父叔父》
(2).丈夫的伯父。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十六:“夫之伯母曰伯婆,叔母曰叔婆。考 庆元 六年 沙堽里 人 龚大雅 《甃义井题记》具列高曾祖翁婆及伯翁、叔翁、伯婆、叔婆、外翁、外婆诸名氏,则 宋 时已有此称。”
词语解释:伯比  拼音:bó bǐ
复姓。 战国 时 楚 有 伯比仲华 。见《通志·氏族一》
词语解释:伯公  拼音:bó gōng
(1).父亲的伯父。
(2).丈夫的伯父。
俗称丈夫的哥哥。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一:“妇称夫之兄弟曰伯叔,或称伯公、叔公,或称伯伯,皆俗呼也。”
词语解释:伯王  拼音:bó wáng
霸王。霸者的尊称。伯,通“ 霸 ”。《汉书·项籍传赞》:“ 羽 非有尺寸,乘势拔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兵灭 秦 ,分裂天下而威海内,封立王侯,政繇 羽 出,号为‘伯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颜师古 注:“伯读曰霸。” 明 夏完淳 《赠广武申大孚孟》诗:“行行东南征,舒此伯王畧。”
词语解释:伯气  拼音:bà qì
霸王气象。伯,通“ 霸 ”。 元 吴师道 《赤壁图》诗:“风火千年消伯气,江山一幅掛清愁。”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不知千载竟谁主,伯气倏与飞烟收。”
词语解释:伯主  拼音:bó zhǔ
霸主。伯,通“ 霸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晋 阻 三河 , 齐 负 东海 , 楚 介 江 淮 , 秦 因 雍州 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 文 武 所襃大封,皆威而服焉。”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公羊》“其序则 齐桓 晋文 ,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此盖言诸侯之序皆伯主所定。”
词语解释:伯赵  拼音:bó zhào
伯劳的别名。《左传·昭公十七年》“伯赵氏” 晋 杜预 注:“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 杨伯峻 注:“伯赵即伯劳,一名博劳,一名鵙。秋月以所捕动物贯於小枝,储作冬粮。鸣声甚壮。”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伯劳》
词语解释:伯赵氏  拼音:bó zhào shì
古官名。 少皞氏 时主夏至、冬至之官。《左传·昭公十七年》:“伯赵氏,司至者也。” 杜预 注:“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 孔颖达 疏:“此鸟以夏至来鸣,冬至止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 唐 于尹躬 《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诗:“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
词语解释:伯夫  拼音:bǎi fū
百人。泛指多人。伯,通“ 百 ”。《逸周书·克殷》:“ 周 车三百五十乘,陈于 牧野 。 帝辛 从。 武王 使 尚父 与伯夫致师。”《史记·五帝本纪》作“百夫”。
词语解释:伯功  拼音:bó gōng
霸者的功业。伯,通“ 霸 ”。《国语·齐语》:“唯能用 管夷吾 、 宁戚 、 隰朋 、 宾胥无 、 鲍叔牙 之属而伯功立。”
词语解释:伯牛灾  拼音:bó niú zāi
喻指患有恶疾。 唐 王维 《哭褚司马》诗:“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详“ 伯牛 ”。
词语解释:伯牛  拼音:bó niú
(1). 孔子 弟子 冉耕 的字。《论语·雍也》:“ 伯牛 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朱熹 集注:“ 伯牛 , 孔子 弟子,姓 冉 ,名 耕 。‘有疾’,先儒以为癩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
(2).古地名。《左传·成公三年》:“三年春,诸侯伐 郑 ,次于 伯牛 ,讨 邲 之役也。” 杜预 注:“ 伯牛 , 郑 地。”
词语解释:伯琴  拼音:bó qín
见“ 伯牙琴 ”。
词语解释:伯牙琴  拼音:bó yá qín
(1).相传 伯牙 操琴,琴声高妙,唯 钟子期 知音。 子期 死,知音难觅, 伯牙 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后因以“伯牙琴”用为痛悼知音惜其难遇之典。 唐 罗隐 《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思知因抒长句》:“ 庄周 高论 伯牙 琴,閒夜思量泪满襟。四海共谁言近事?九原从此负初心。”
(2).喻指能奏出妙曲的琴。 清 魏源 《布水台下同僧观瀑》诗:“惜无 伯牙 琴,来写 成连 旨。”亦省作“ 伯琴 ”。 唐 寒山 《三字诗》之四:“泉声响,抚 伯 琴。有 子期 ,辨此音。”
词语解释:伯事  拼音:bó shì
霸业。伯,通“ 霸 ”。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东汉纪·献帝》:“英雄伯事更不回顾畏缩。”
词语解释:伯余  拼音:bó yú
古代传说最初制造衣裳的人。《淮南子·氾论训》:“ 伯余 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御寒。” 高诱 注:“ 伯余 , 黄帝 臣。《世本》曰: 伯余 製衣裳。一曰 伯余 , 黄帝 。”
词语解释:伯啚  拼音:bó bǐ
见“ 伯图 ”。
词语解释:伯图  拼音:bó tú
亦作“ 伯啚 ”。 称霸的雄图。伯,通“ 霸 ”。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西凉·李暠》:“ 建初 十年, 暠 以伟世之量,当 吕氏 之末,为羣雄所奉,遂起伯图。” 明 高启 《吴中逢王才随朝京使赴燕南归》诗:“伯啚已歇 昭王 死,千载无人延国士。” 明 张煌言 《张书绅与范子瞻论余十馀年来戎马劳苦孤危以诗见赠因次其韵》之二:“相业侯封非我望,伯图王业向谁论。”
词语解释:伯尔尼  拼音:bó ěr ní
瑞士首都。人口138万(1994年)。环境幽雅,景色秀丽,为国际旅游中心。钟表制造业著称于世,有“世界表都”之称。有图书馆、博物馆、教堂、钟楼等历史建筑。许多国际组织设此。
词语解释:伯利兹  拼音:bó lì zī
北美洲国家。在中美洲地区东部。濒加勒比海。面积2.3万平方千米。人口211万(1994年)。首都贝尔莫潘。南部为山地,北部和沿海地势低平。热带雨林气候。农业国。产甘蔗、柑橘、稻米等。主要出口木材。
词语解释:伯劳飞燕  拼音:bó láo fēi yàn
《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以“伯劳飞燕”借指离别的亲人或朋友。 元 张可久 《醉太平·春情》曲:“乌云髻鬆,金凤釵横,伯劳飞燕自西东,恼离愁万种。”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三折:“端的个人生最苦是别离,倒做了伯劳飞燕各东西。” 郁达夫 《别戴某》诗:“伯劳飞燕东西别,忍向江城一笛吹。”
词语解释:伯术  拼音:bó shù
霸者的权术。伯,通“ 霸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后世儒者许多讲来讲去,只是讲得箇伯术。”
词语解释:伯妃引  拼音:bó fēi yǐn
古琴曲名。即《伯姬引》《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题解》:“古琴曲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九引:一曰《烈女引》,二曰《伯妃引》。”参阅《渊鉴类函·乐部·琴一》
词语解释:伯夷叔齐  拼音:bó yí shū qí
商 末 孤竹君 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 叔齐 为继承人。 孤竹君 死后, 叔齐 让位给 伯夷 , 伯夷 不受, 叔齐 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 周 国。 周武王 伐 纣 ,二人叩马谏阻。 武王 灭 商 后,他们耻食 周 粟,采薇而食,饿死于 首阳山 。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 伯夷 叔齐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邢昺 疏引《春秋少阳篇》:“ 伯夷 姓 墨 ,名 允 ,字 公信 。伯,长也;夷,謚。 叔齐 名 智 ,字 公达 , 伯夷 之弟, 齐 亦谥也。”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
词语解释:伯姑  拼音:bó gū
大姑母。 唐 李商隐 《祭小侄女寄寄文》:“ 滎水 之上, 坛山 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檟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
词语解释:伯姒  拼音:bó sì
兄嫂。 清 戴名世 《郭烈妇传》:“﹝烈妇﹞告家人曰:‘吾受兄嫂恩至厚,待与诀,即从夫死。’……拜辞舅姑及家众人,执 永嗣 手曰:‘勉之!以若累吾伯姒矣。’”
词语解释:伯歌季舞  拼音:bó gē jì wǔ
谓兄弟友爱和好。伯,兄;季,弟。 汉 焦赣 《易林·否之损》:“秋风牵手,相提笑语。伯歌季舞,燕乐以喜。”
词语解释:伯忽  拼音:bó hū
蒙古 语称鹿为“伯忽”。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物类,如不花者牯牛也,不忽者,鹿也。亦作伯忽。”
词语解释:伯成子高  拼音:bó chéng zǐ gāo
唐尧 时人。相传 尧 治天下,他立为诸侯。 尧 授 舜 、 舜 授 禹 时,他认为“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就隐居耕种。见《庄子·天地》。亦省称“ 伯成 ”。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诗:“ 舜 昔授 禹 , 伯成 耕犁。”
词语解释:伯德  拼音:bó dé
复姓。 金 代有 伯德窊哥 。见《金史·忠义传二·伯德窊哥》
词语解释:伯虑  拼音:bó lǜ
神话传说中古国名。《山海经·海内南经》:“ 伯虑国 、 离耳国 、 雕题国 、 北胊国 皆在 鬱水 南。一曰 相虑 。” 毕沅 校正:“相字当为柏字, 伯虑 一作 柏虑 也。”
词语解释:伯迹  拼音:bó jì
霸王的业绩。伯,通“ 霸 ”。《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索人求士者,必树伯迹。” 刘良 注:“择人求士,必树霸王之迹也。索,择。伯,霸也。”
词语解释:伯考  拼音:bó kǎo
对已故伯父的称呼。《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二月,甲午, 魏 主尊 彭城武宣王 为 文穆皇帝 ,庙号 肃祖 ;母 李妃 为 文穆皇后 。将迁神主於太庙,以 高祖 为伯考。”
词语解释:伯落长  拼音:bó luò cháng
见“ 伯格长 ”。
词语解释:伯格长  拼音:bó gé cháng
亦作“ 伯落长 ”。 伯,通“ 陌 ”。格,通“ 落 ”。古代设置在街陌村落的督长。《史记·酷吏列传》:“吏苛察,盗贼恶少年投缿购告言姦,置伯格长以牧司姦盗贼。”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格﹞,一作‘落’。古村落字亦作‘格’。街陌屯落皆设督长也。” 司马贞 索隐:“伯音阡陌,格音村落,言阡陌村落皆置长也。”《汉书·酷吏传·王温舒》作“伯落长”。
共12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