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伥伥 拼音:chāng chāng
无所适从貌。《礼记·仲尼燕居》:“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倀倀乎其何之。”《荀子·修身》:“人无法则倀倀然。” 杨倞 注:“倀倀,无所适貌,言不知所措履。” 唐 柳宗元 《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退乃倀倀於下列,呫呫於末位,偃仰骄矜,道人短长,不亦冒先圣之诛乎?” 明 方孝孺 《黄晏仲晦字说》:“当 元 至正 中,四方兵起,天下大乱,民倀倀在干戈之间,奔走伏匿,无一朝寧。”词语解释:虎伥 拼音:hǔ chāng
俗传引导猛虎食人的鬼物。多用以比喻助恶为虐的人。 明 张煌言 《复郎廷佐书》:“譬之虎倀戒途,雁奴伺夜,既受其役,竟亡其哀。”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幽都蹲土伯,九关飞虎倀。”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中国 也真有一班人在恐怕 中国 有一点生气;用比喻说:此之谓‘虎伥’。”词语解释:盲伥 拼音:máng chāng
晦暗不明貌。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日腹昏盲倀,风口鸣呜咿。”词语解释:作伥 拼音:zuò chāng
助 纣 为虐,为坏人做事。 鲁迅 《而已集·再说香港》:“中央几位洋主子,手下是若干颂德的‘高等华人’和一伙作伥的奴气同胞。” 陈毅 《感事》诗:“为群荣雁奴,作伥耻鹤媒。”词语解释:为虎作伥 拼音:wèi hǔ zuò chāng
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见《太平广记》卷四三○引 唐 裴铏 《传奇·马拯》。后因以“为虎作倀”比喻做恶人的帮凶。 孙中山 《革命原起》:“适於其时,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倀,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比之 清 廷为尤甚。” 邹韬奋 《我们的灯塔》:“我们因谈起民族解放的重要,连带想到阻挡这个解放斗争的帝国主义。但同时不要忘却为虎作伥的封建残余的势力。” 闻一多 《兽·人·鬼》:“至于那‘为虎作伥’的鬼的想法,就不必去揣测了。”参见“ 倀鬼 ”。
词语解释:伥鬼 拼音:chāng guǐ
(1).旧时迷信传说,谓人死于虎,其鬼魂受虎役使者为“倀鬼”。 唐 裴鉶 《传奇·马拯》:“二子并闻其説,遂詰猎者,曰:‘此是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老虎噬人的图上,也一定画有一个高帽的脚色,拿着纸扇暗地里在指挥。不知道这也就是无常呢,还是所谓‘伥鬼’?”
(2).指溺死者的鬼魂。《太平广记》卷三五二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李戴仁》:“江河边多倀鬼,往往呼人姓名,应之者必溺,乃死魂者诱之也。”
(3).旧指为盗贼察情探路的人。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摸金厚地富媪泣,探珠沧海鮫人号。爪牙四路布倀鬼,白昼攘攫穷搜牢。”词语解释:盲倀
晦暗不明的样子词语解释:鬼伥 拼音:guǐ chāng
传说为虎作帮凶的鬼。 明 屠隆 《昙花记·群魔历试》:“这於菟跑地鸣,先驱到鬼倀,山君旧号何凶狞。”词语解释:朚伥 拼音:huāng chāng
失道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