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16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自伤忧伤谤伤夭伤破伤恻伤悼伤刀伤
悲伤相伤内伤灾伤鳞伤误伤冻伤青伤
何伤中伤凄伤怜伤枉伤劳伤含伤致伤
可伤摧伤反伤怀伤孤伤夷伤酸伤受伤
感伤哀伤杀伤嗟伤叹伤遭伤验伤蠹伤
心伤损伤曾伤慨伤惋伤瘀伤遗伤困伤
无伤神伤痛伤毁伤永伤剪伤憯伤雕伤
重伤所伤增伤离伤追伤轻伤闵伤舆死扶伤
暗伤惨伤死伤两伤辛伤歼伤射伤舌伤
情伤凋伤扶伤衋伤刺伤养伤沦伤致命伤

词语解释:自伤  拼音:zì shāng
(1).自我伤感。《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 闻之而慙自伤,乃闭室不出。”《后汉书·应奉传》:“及党事起, 奉 乃慨然以疾自退。追愍 屈原 ,因以自伤,著《感骚》三十篇,数万言。” 唐 顾况 《酬唐起居前后见寄》诗:“自伤庚子日,鵩鸟上承尘。”
(2).自己伤害自己。《国语·吴语》:“使淫乐於诸夏之国,以自伤也。”《庄子·达生》:“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
词语解释:悲伤  拼音:bēi shāng
悲痛忧伤。《汉书·刘向传》:“书奏,天子召见 向 ,叹息悲伤其意。” 晋 成公绥 《啸赋》:“唱引万变,曲用无方,和乐怡懌,悲伤摧藏。”《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养娘道:‘小姐你今番到人家去,不比在老爷身边,只管啼哭,必遭打駡。’ 月香 听説,愈觉悲伤。” 郁达夫 《采石矶》二:“一想到现在的这身世,他就不知不觉的悲伤起来了。”
词语解释:何伤  拼音:hé shāng
何妨,何害。意谓没有妨害。《论语·先进》:“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楚辞·九章》:“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汉 张衡 《思玄赋》:“感鸞鷖之特栖兮,悲淑人之希合。彼无合而何伤兮,患众伪之冒真。”《水浒传》第二回:“ 端王 道:‘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踢何伤。’”
词语解释:可伤  拼音:kě shāng
可悲;可怜。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周纪·襄王》:“未有代德而有二王(可伤!),亦叔父之所恶也。”《水浒后传》第一回:“可伤 宋公明 被奸臣药死,我念平日情分,到山寨祭奠。”
词语解释:感伤  拼音:gǎn shāng
(1).有所感触而悲伤。《诗·陈风·泽陂序》:“言 灵公 君臣淫其国,男女相悦,忧心感伤焉。”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二:“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感伤道:‘这两个老人家就穷苦到这个地步!’” 茅盾 《〈呼兰河传〉序》:“今年四月,第二次到 香港 ,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
(2).感染疾病。 汉 王充 《论衡·气寿》:“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
(3).触犯,损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大王勋业已盛,四方无事,唯宜修政养民,顺时蒐狩,何必盛夏驱逐,感伤和气。”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下则众口怨谤,感伤和气。”
词语解释:心伤  拼音:xīn shāng
(1).害怕。《六韬·动静》:“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陈不固。”
(2).伤心。《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听了这片言语,暗自心伤,簌簌的泪下。”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贮人空有黄金屋,繫人枉设风流狱。风流狱,心伤目惨,有声难哭。”
词语解释:无伤  拼音:wú shāng
(1).没有什么关系;不妨。《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唐 杜甫 《壮游》诗:“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水浒传》第七回:“衙内怕 林冲 是箇好汉,不敢欺他,这个无伤。” 清 吴敏树 《淮阴侯论》:“ 汉 诚胜 楚 , 信 则为 汉 臣,无伤者。”
(2).不损害;不伤害。《韩非子·说难》:“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 晋 支遁 《还东山上哀帝书》:“篤慈孝之爱,蠕动无伤;衔抚惜之哀,永悼不仁。”
(3).即罔象。神话传说中的精怪之名。《尸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有人名曰 无伤 。”一说,水神名。参阅《庄子·达生》“水有 无伤 ” 唐 陆德明 释文。
词语解释:重伤  拼音:zhòng shāng
严重的伤害。
(1).再次伤害已经受伤的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礼不重伤,班白必存於宽宥。”
(2).双重损伤。《庄子·让王》:“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矣。” 成玄英 疏:“情既不胜,强生抑挫,情欲已损,抑又乖心,故名重伤也。”
词语解释:暗伤  拼音:àn shāng
(1).暗中悲伤。 唐 鲍溶 《秋夜对月怀李正封》诗:“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白雪遗音·剪靛花·暮秋九月》:“暮秋九月菊花黄,有个独宿佳人心暗伤。”
(2).内伤。指由跌、碰、挤、压、踢、打等原因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等内部损伤。亦指物体上不显露的损伤。
词语解释:情伤  拼音:qíng shāng
伤心,悲伤。 南朝 宋 谢灵运 《送雷次宗》诗:“志苦离念结,情伤日月慆。” 后蜀 顾敻 《浣溪沙》词:“惆悵经年别 谢娘 ,月窗花院好风光,此时相望最情伤。”
词语解释:忧伤  拼音:yōu shāng
忧愁悲伤。《诗·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擣。”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小人但咨怨,君子惟忧伤。” 曹禺 《日出》第四幕:“[ 陈白露 ]缓缓回过身来,神色忧伤。”
词语解释:相伤  拼音:xiāng shāng
互相伤害、妨碍。《老子》:“夫两不相伤,而德交归焉。”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六:“交流列四瀆,清浊不相伤。” 宋 陈师道 《呜呼行》:“似闻为政不为费,两不相伤两相济。”《东周列国志》第七七回:“朋友之义,相成而不相伤。”
词语解释:中伤  拼音:zhòng shāng
(1).受伤;受害。《列子·天瑞》:“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后汉书·庞参传》:“太尉 庞参 竭忠尽节,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羣邪之间,自处中伤之地。”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四折:“逼的箇 吕温侯 逃命荒,八健将已中伤。”
(2).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佞倖传·石显》:“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 清 刘大櫆 《赠姚咏棠序》:“谗言其亦足中伤人也。”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我实在憎恶那暗地里中伤我的人。”
词语解释:摧伤  拼音:cuī shāng
(1).损伤;挫伤。 汉 蔡邕 《伤故栗赋》:“适祸贼之灾人,嗟夭折以摧伤。” 宋 王安石 《邢太保有鹤折翼以诗伤之》:“不为摧伤改性灵,静中犹见好仪形。” 清 方苞 《书〈儒林传〉后》:“ 汉 兴七十餘年,自天子公卿皆不悦儒术,而诸老师尚守遗经,其并出於 武帝 之世者,皆 秦 汉 间摧伤摈弃而不肯自贬其所学者也。” 胡汉民 《民报之六大主义》:“今之僉人动言我民族歷史无有民权之习惯,以是而摧伤爱国志士之气。”
(2).谓伤痛之极。 晋 潘岳 《寡妇赋》:“思缠緜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愴惻。”《隶释·汉凉州刺史魏元丕碑》:“民失慈父,四海之内,莫匪摧伤。” 朱祖谋 《〈半塘定稿〉序》:“此予所由摧伤感欷而不能自已也。”
词语解释:哀伤  拼音:āi shāng
悲痛忧伤。《汉书·匡衡传》:“陛下秉至孝,哀伤思慕,不絶於心。” 唐 杜甫 《成都府》诗:“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伤。”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国朝 何仲默 亦遭壬申之乱,但过於哀伤尔。”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九:“不远处送来提琴的声音,拉的是哀伤的调子。”
词语解释:损伤  拼音:sǔn shāng
(1).伤害;损坏。《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汉 郑玄 笺:“四国流言,既破毁我 周公 ,又损伤我 成王 。” 汉 宋子侯 《董娇娆》诗:“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颺。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宋 李纲 《论水便宜六事奏状》:“淹浸屋庐,漂溺民蓄,损伤苗稼,不可以数计。”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异骡》:“庙道士恐为人所损伤,於其项下悬一木牌,标曰神骡。”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当自己美好的理想受到损伤,确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
(2).创伤;伤残。《周书·王思政传》:“有能生致 王大将军 者,封侯,重赏。若大将军身有损伤,亲近左右,皆从大戮。” 唐 杜甫 《暇日小园散病》诗:“雄者左翮垂,损伤已露筋。”
词语解释:神伤  拼音:shén shāng
伤神,伤心。 晋 孙盛 《晋阳秋》:“﹝ 荀粲 ﹞妇偶病亡,未殯, 傅嘏 往唁, 粲 不哭神伤,曰‘佳人难得’,痛悼不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荀奉倩 丧妻,神伤而卒,非鼓缶之情也。”《再生缘》第五五回:“心掛 丽君 贤小姐,神伤 映雪 女嬋娟。”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突然在 芝加哥 最著名的《论坛报》上看到长电,详载《新生》事件的发生及 杜先生 含冤入狱的情形,初则为之惊愕,继则为之神伤,珠泪夺眶而出。”
词语解释:所伤  拼音:suǒ shāng
伤害。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待不前去,又怕那贼汉赶来,所伤了我的性命,怎生是好?”
词语解释:惨伤  拼音:cǎn shāng
悲伤;惨痛忧伤。 唐 杜甫 《寄韩谏议注》诗:“昔随 刘氏 定 长安 ,帷幄未改神惨伤。”《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姐妹分别之时,你我不忍分捨,好不惨伤!”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儿女之事粗能了了,但分离至此,令人终觉惨伤耳。” 鲁迅 《彷徨·孤独者》:“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词语解释:凋伤  拼音:diāo shāng
疾病死亡。亦指草木零落枯萎。 三国 魏 曹操 《赡给灾民令》:“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伤。” 明 何景明 《秋日杂兴》诗之一:“寒螿啼断槿园空,万树凋伤八月中。”
词语解释:谤伤  拼音:bàng shāng
诽谤中伤。 唐 韩愈 《调张籍》诗:“不知羣儿愚,那用故谤伤?”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三:“公诗虽涉浅易,要是大才,殆与元气相侔,而狂吠之徒,仅能动笔,类敢谤伤。” 清 张尚瑗 《谒韩文公祠》诗:“谤伤与夸衒,两者均蠓蠛。”
词语解释:内伤  拼音:nèi shāng
(1).心中悲痛。《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恕己独在此,多忧增内伤。”《清史稿·后妃传·高宗孝贤皇后》:“致黯然以内伤兮,遂邈尔而长逝。”
(2).中医学名词。指七情过极、劳累过度、饮食不调等原因所引起的脏气损伤。《汉书·艺文志》:“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於外,是所独失也。”
(3).中医学名词。泛指因跌、打、挤、碰等引起的血、气、脏腑、经络等的损伤。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三:“他很怕两腿是受了内伤,永远不能行走!”
词语解释:凄伤  拼音:qī shāng
痛苦哀伤。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览遗籍以慷慨,献兹文而悽伤。” 唐 张鷟 《游仙窟》:“夜耿耿而不寐,心煢煢而靡託,既悵恨於啼猨,又悽伤於别鵠。” 清 刘大櫆 《胡孝子传》:“母既没,负土成坟,即坟傍掛片席而居,悽伤成疾。”
痛苦哀伤。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览遗籍以慷慨,献兹文而凄伤!” 靳以 《珠落》:“我望着他那恳求的样子,心中有说不出的凄伤。”
词语解释:反伤  拼音:fǎn shāng
指树木的倒勾刺。《山海经·中山经》:“ 讲山 ……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凶。” 郭璞 注:“反伤,刺下勾也。” 袁珂 校注:“伤,刺也;《方言》卷三 郭璞 注云:‘《山海经》谓刺为伤也。’”
词语解释:杀伤  拼音:shā shāng
打死打伤。例如:杀伤者甚众。
词语解释:曾伤  拼音:zēng shāng
深沉的悲伤。《楚辞·九章·怀沙》:“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词语解释:痛伤  拼音:tòng shāng
(1).悲痛伤心。 汉 班固 《白虎通·丧服》:“既除丧乃归哭於墓何?明死者不可復见,痛伤之至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原夫哀辞大体,情主於痛伤,而辞穷乎爱惜。” 唐 韩愈 《祭滂文》:“未冠而夭,吾与 卢氏 ,痛伤何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而今事已到此,痛伤无益。” 贺瑞麟 《死前日记·8月15日》:“荒凉的景象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我碎伤了的心扉呀,真是痛伤欲绝了。”
(2).痛苦忧伤。 郭沫若 《女神·胜利的死》:“十月二十一日 伦敦 发来的电信又到了!说是 马克司威尼 已经昏死了去三回了!说是他的妹子向他的友人打了个电报:望 可尔克 的市民早为她的哥哥祈祷,祈祷他早一刻死亡,少一刻痛伤!”
词语解释:增伤  拼音:zēng shāng
更加悲伤。《楚辞·九章·抽思》:“心鬱鬱之忧思兮,独永嘆乎增伤。” 汉 张衡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 荆 之折盘。”《后汉书·冯衍传下》:“风波飘其并兴兮,情惆悵而增伤。”
词语解释:死伤  拼音:sǐ shāng
(1).死亡和创伤。《荀子·荣辱》:“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史记·高祖本纪》:“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
(2).指死伤的人。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餘不满百。” 茅盾 《子夜》十七:“到现在死伤不下三十万。”
词语解释:扶伤  拼音:fú shāng
谓扶助受伤的人。《后汉书·刘陶传》:“伏念 高祖 之起,始自布衣,拾暴 秦 之敝,追亡 周 之鹿,合散扶伤,克成帝业。” 唐 柳宗元 《封建论》:“ 汉 有天下,矫 秦 之枉,徇 周 之制……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如:救死扶伤。
词语解释:夭伤  拼音:yāo shāng
夭折损伤。《战国策·秦策三》:“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四:“荧荧桃李花,成蹊将夭伤。”《晋书·艺术传·幸灵》:“凡草木之夭伤於山林者,必起理之;器物之倾覆於途路者,必举正之。”
词语解释:灾伤  拼音:zāi shāng
由天灾人祸招致的损害。《晏子春秋·谏上八》:“姦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諂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 熙寧 之灾伤,本缘天旱米贵。”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 明 于谦 《荒村》诗:“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词语解释:怜伤  拼音:lián shāng
哀伤。《后汉书·锺离意传》:“ 意 怜伤之,乃听 广 归家,使得殯歛。”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荣华诚足贵,亦復可怜伤。”
词语解释:怀伤  拼音:huái shāng
心怀忧伤。 汉武帝 《悼李夫人赋》:“惨鬱鬱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 晋 傅咸 《斑鸠赋》:“慨感物以哀鸣,声楚切以怀伤。”《晋书·明帝纪》:“佐命功臣,硕德名贤……禋祀不传,甚用怀伤。”
词语解释:嗟伤  拼音:jiē shāng
叹息伤感。《宣和遗事》前集:“泰道亨时戒復隍, 宣和 往事可嗟伤。”
词语解释:慨伤  拼音:kǎi shāng
感慨悲伤。 宋 范成大 《晁子西寄诗谢酒自言其家数有逝者词意悲甚次韵解之》:“我读 晁子 诗,十语九慨伤。” 明 刘基 《上陵》诗:“堂堂梓宫,在彼高冈,霜露是萃,能不慨伤。”
词语解释:毁伤  拼音:huǐ shāng
(1).损坏;伤害。《孝经·开宗明义》:“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汉书·成帝纪》:“遣光禄大夫博士 嘉 等十一人行举濒 河 之郡水所毁伤困乏不能自存者,财振贷。”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一》:“﹝耕者﹞出入轻慢,益发舒 胜 贫贱故,毁伤威重, 胜 斩之。” 宋 叶适 《胡崇礼墓志铭》:“ 越 人言松檟寿鬱能无毁伤者,或羡 胡氏 ,盖 崇礼 营护其间也。”
(2).诋毁中伤。《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本尝与 义 俱为丞相史,实亲厚之,无意毁伤也,馈遗之甚厚。”
词语解释:离伤  拼音:lí shāng
(1).受伤。《汉书·霍去病传》:“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毕怀集服。” 颜师古 注:“离,遭也。”
(2).因离别引起伤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3).指因离别引起的伤感。 唐 王昌龄 《送柴侍御》诗:“流水通波接 武岗 ,送君不觉有离伤。”
词语解释:两伤  拼音:liǎng shāng
双方都受到损伤。 晋 陆机 《文赋》:“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
词语解释:衋伤  拼音:xì shāng
《书·酒诰》:“民罔不衋伤心。”本谓衋然伤痛,后指悲伤,悲痛。 唐 白居易 《田布赠右仆射制》:“耸动人听,衋伤我怀。”《金史·祁宰传》:“慕义之士,衋伤厥心。”参见“ 衋然 ”。
词语解释:衋然  拼音:xì rán
悲伤痛惜貌。《书·酒诰》“民罔不衋伤心” 孔 传:“民无不衋然痛伤其心。”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 清 龚自珍 《说月晷》:“予乃衋然於不艺不学,忝为士大夫老。”
词语解释:破伤  拼音:pò shāng
受挫伤、损伤。《汉书·晁错传》:“自 高后 以来, 陇西 三困於 匈奴 矣,民气破伤,亡有胜意。”
词语解释:鳞伤  拼音:lín shāng
形容伤痕如鱼鳞一样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当经典史验明,遍体鳞伤。” 冰心 《最后的安息》:“向她脸上一看,她憔悴鳞伤的面庞上,满了微笑。”
词语解释:枉伤  拼音:wǎng shāng
无罪而错加伤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谋叛》:“反叛二字,最要分明,否则,出此入彼,其枉伤多命,寃陷多家,咎将安归乎?”
词语解释:孤伤  拼音:gū shāng
(1).孤独忧伤。《史记·春申君列传》:“父子老弱係脰束手为群虏者相及於路。鬼神孤伤,无所血食。” 宋 王安石 《有感》诗:“笙篁不入耳,又不甘醪羞,那知抱孤伤,罢顿不能遒。”
(2).幼年丧失父母。 汉 焦赣 《易林·丰之履》:“夭命絶后,孤伤无主,彷徨两社,独不得酒。”
词语解释:叹伤  拼音:tàn shāng
感叹悲伤。 唐 温庭筠 《经李处士杜城别业》诗:“忆昔几游集,今来倍叹伤。”
词语解释:惋伤  拼音:wǎn shāng
怅恨哀伤。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元 陈高 《种橦花》诗:“弃取何相异,感物增惋伤。” 靳以 《造车的人》:“他叹息着,惋伤着自己的苦命。”
词语解释:永伤  拼音:yǒng shāng
长久忧思;长久哀伤。《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红楼梦》第八七回:“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 清 恽敬 《女婴圹铭》:“追埋铭于婴之壙前,前五步,志永伤焉。”
词语解释:追伤  拼音:zhuī shāng
追念伤悼。《汉书·贾谊传》:“ 谊 追伤之,因以自諭。”《南史·刘勔传》:“王为 齐明帝 所诛,妃追伤遂成痼疾,医所不疗。” 唐 沉亚之 《秦梦记》:“復一年春, 秦公 之 始平 ,公主忽无疾卒,公追伤不已。”
词语解释:辛伤  拼音:xīn shāng
悲伤。 南朝 宋 鲍照 《代空城雀》诗:“高飞畏鴟鳶,下飞畏网罗。辛伤伊何言?怵迫良已多。”
词语解释:刺伤  拼音:cì shāng
用锋利的东西刺或戳而受伤。例如:他的胸膛下部被刺伤,即使不会致命,也是伤势严重的。
词语解释:恻伤  拼音:cè shāng
悲伤。 明 刘基 《述志赋》:“气勃欝以凭中兮,心惻伤以憯懍。”
词语解释:误伤  拼音:wù shāng
无意中使人身体受伤。《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贼好容易褪出那隻手去,却又受了两处误伤,被那剑划了两道口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眉间尺 ﹞心里想,城市中这么热闹,容易误伤,还不如在 南门 外等候他回来,给父亲报仇罢。” 茅盾 《子夜》十五:“ 钱葆生 小腿上还吃着那两响‘实弹’的误伤,牺牲了一层油皮。”
词语解释:劳伤  拼音:láo shāng
中医指因过度劳累而引起的内伤。
词语解释:夷伤  拼音:yí shāng
(1).杀伤;创伤。《战国策·齐策五》:“死者破家而葬,夷伤者空财而共药。” 汉 王充 《论衡·祸虚》:“天下心未定,夷伤未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两相冲击,互有夷伤。”
(2).指被杀伤或受伤害的人。《左传·成公十六年》:“ 子反 命军吏察夷伤,补卒乘,缮甲兵,展车马,鸡鸣而食,唯命是听。”《旧唐书·裴度传》:“招怀孤疾,字抚夷伤。”
(3).破坏,毁坏。 宋 叶适 《上陈提举启》:“金铁所藏,山脉有夷伤之患。”
词语解释:遭伤  拼音:zāo shāng
受到伤害。 唐 皮日休 《何武传》:“至是,闻 武 罪,如乳虎遇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
词语解释:瘀伤  拼音:yū shāng
谓气血郁积成病。《楚辞·九辩》:“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鑠而瘀伤。” 王逸 注:“身体燋枯,被病久也。”
词语解释:剪伤  拼音:jiǎn shāng
砍毁。 明 陈子龙 《中都》诗:“汤沐恣焚掠,松楸尽翦伤。”
词语解释:轻伤  拼音:qīng shāng
轻微创伤
伤势轻的人。例如:轻伤送到包扎所。
词语解释:歼伤  拼音:jiān shāng
杀伤。《后汉书·西羌传·湟中月氏胡》:“若乃陷击之所歼伤,追走之所崩籍,头颅断落於万丈之山,支革判解於重崖之上,不可较计。”
词语解释:养伤  拼音:yǎng shāng
因受伤而休息调治。《新民晚报》1992.5.29:“报道说他‘养伤一个月’,可见打得不轻,影响很大。”
词语解释:悼伤  拼音:dào shāng
(1).哀伤。《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 元帝 悼伤母 恭哀后 居位日浅而遭 霍氏 之辜,故选 嘉 女以配皇太子。”
(2).犹悼亡。
词语解释:冻伤  拼音:dòng shāng
有机体的组织由于温度过低而引起的损伤。轻的冻伤使皮肤红肿、灼痛或发痒,重的皮肤起水泡,最重的引起皮肤、肌肉甚至骨骼坏死。
词语解释:含伤  拼音:hán shāng
怀着悲伤。 晋 夏侯湛 《秋可哀》诗:“感时迈以兴思,情愴愴以含伤。” 南朝 宋 鲍照 《采菱歌》:“含伤捨泉花,营念採云萼。”《宋书·竟陵王诞传》:“宗戚含伤,行路掩涕。”
词语解释:酸伤  拼音:suān shāng
悲伤。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哀哀劬劳,亦又何报?摧圮殞裂,酸伤五情。”
词语解释:验伤  拼音:yàn shāng
检验伤情。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太常博士 李处厚 知 庐州 [ 慎 ]县,尝有殴人死者, 处厚 往验伤。”《负曝闲谈》第一回:“ 元和县 大老爷把呈子看了一遍,叫仵作下去验伤。仵作稟説:‘腰里有伤一处。’” 许杰 《的笃班》:“打算今夜验伤,恐怕性命会没有的。”
词语解释:遗伤  拼音:yí shāng
前代留下的感伤。 宋 陆游 《晓发金牛》诗:“ 阿瞒 ( 唐玄宗 )狼狈地,千古有遗伤。”原注:“自 金牛 以西,皆 明皇 幸 蜀 地。”
词语解释:憯伤  拼音:cǎn shāng
哀伤。 汉 王充 《论衡·四讳》:“缘先祖之意,见子孙被刑,惻怛憯伤,恐其临祀,不忍歆享,故不上墓。”
词语解释:闵伤  拼音:mǐn shāng
(1).哀怜伤悼。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原其本根,皆是国家百姓,进退皆死,诚可閔伤。”
(2).悲痛。 清 方苞 《七思·仲姊》:“姊堕地兮前母亡,母鞠育兮怀閔伤。”
词语解释:射伤  拼音:shè shāng
被子弹射中而受伤。例如:被行刺者射伤三次。
词语解释:沦伤  拼音:lún shāng
零落衰败。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二:“岁物尽沦伤,孤贞为谁立?”
词语解释:刀伤  拼音:dāo shāng
刀所砍的伤
词语解释:青伤  拼音:qīng shāng
谓皮肤受伤发青。《红楼梦》第二六回:“ 薛蟠 见他面上有些青伤,便笑道:‘这脸上,又和谁挥拳来,掛了幌子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 鸿 再命视腹下,果有青伤如杯口大者一。”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例如前几天,《申报》上就记着一个女人控诉她的丈夫强迫鸡奸并殴打得皮肤上成了青伤的事。”
词语解释:致伤  拼音:zhì shāng
伤害。例如:只想致伤,不想打死。
词语解释:受伤  拼音:shòu shāng
身体或物体部分地受到损伤。《红楼梦》第六二回:“素日又不大吃杂项东西,如今吃一两杯酒,若不多吃些东西,怕受伤。” 清 采衡子 《虫鸣漫录》卷二:“此脛受伤甚剧。” 丁玲 《松子》:“她从摇篮里跌出来过,他为这事挨了很利害的打,可是她一点也没有受伤。”
词语解释:蠹伤  拼音:dù shāng
损害。 宋 石介 《怪说中》:“今 杨亿 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鎪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
词语解释:困伤  拼音:kùn shāng
困窘而毁败。《管子·明法解》:“故方正之臣得用,则奸邪之臣困伤矣。”
词语解释:雕伤  拼音:diāo shāng
凋伤,死亡。 清 顾炎武 《关中杂诗》:“徂谢良朋尽,雕伤节士空。”
彫傷:1.凋敝,匮乏。《后汉书·翟酺传》:“敛天下之财,积无功之家,帑藏单尽,民物彫伤,卒有不虞,復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
(2).凋丧,丧亡。《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初,帝好文学”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帝初在东宫,疫癘大起,时人彫伤,帝深感叹。”
词语解释:舆死扶伤  拼音:yú sǐ fú shāng
谓抬运死者,扶持伤者。形容死伤之众。《管子·轻重甲》:“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不偷而为用,舆死扶伤,死者过半。此何故也?士非好战而轻死,轻重之分使然也。”《淮南子·兵略训》:“白刃合,流矢接,涉血属肠,舆死扶伤,流血千里,暴骸盈场。” 清 唐甄 《潜书·全学》:“其交兵之际,虽未免舆死扶伤之泣,然而天下和平,不闻有战争之事。”
词语解释:舌伤  拼音:shé shāng
指言论对人精神上的损害。
词语解释:致命伤  拼音:zhì mìng shāng
(1).足以造成死亡的损伤。如:他受的是致命伤,只活了三天。
(2).比喻要害之处。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用玩笑来应付敌人,自然也是一种好战法,但触着之处,须是对手的致命伤。”
共16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