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伛偻 拼音:yǔ lǚ
(1).特指脊梁弯曲,驼背。《旧唐书·吴兢传》:“ 兢 虽衰耗,犹希史职,而行步傴僂, 李林甫 以其年老不用。”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峰鋭而小,立石如老人傴僂之状。”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东京某晚的事》:“忽然从横路里转出一个伛偻的老太婆来,她两手搬着一块大东西。”
(2).恭敬貌。 汉 贾谊 《新书·官人》:“柔色傴僂,唯諛之行,唯言之听,以睚眦之间事君者,厮役也。”《后汉书·张酺传》:“公其傴僂,勿露所敕。” 李贤 注:“傴僂,言恭敬从命也。”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升阶傴僂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鲁迅 《三闲集·路》:“文艺家的眼光要超时代,所以到否虽不可知,也须先行拥篲清道,或者伛偻奉迎。”
(3).俯身。 唐 施肩吾 《诮山中叟》诗:“天阴傴僂带嗽行,犹向巖前种松子。”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前者呼,后者应,傴僂提携,往来不絶者, 滁 人游也。” 清 袁枚 《新齐谐·僵尸贪财受累》:“ 王 趁其傴僂时,儘力推之。”词语解释:伛背 拼音:yǔ bèi
驼背。《淮南子·说山训》:“ 文王 污膺, 鲍申 傴背,以成 楚国 之治。”《旧唐书·史思明传》:“姿瘦,少鬚髮,鳶肩傴背,廞目侧鼻。”词语解释:伛伏 拼音:yǔ fú
曲背俯伏。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鷄卵之未字也,澒溶於鷇中,溃而视之,若水之形,良雌傴伏,体方就成。” 北齐 刘昼 《新论·贪爱》:“ 炎州 有鸟,其名曰梟,傴伏其子,百日而长,羽翼既成,食母而飞。” 茅盾 《归途拾零·韩江船》:“撑时……渐行身渐伛伏,将近前舱处,亦即撑的一个单位动作完时,那简直是顶住了那篙子用力在爬,其辛苦可想而知。”词语解释:伛伛 拼音:yǔ yǔ
背曲貌。 唐 皮日休 《橡媪叹》:“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岗。傴傴黄髮媪,拾之践晨霜。”词语解释:伛步 拼音:yǔ bù
谓弯腰曲身行走。 明 徐渭 《缇芝赋》:“恐盛德之点璧,惟傴步以循墙。”词语解释:伛翼 拼音:yǔ yì
谓鸟以翼覆盖掩护。傴,通“ 嫗 ”。 汉 刘向 《列女传·弃母姜嫄》:“﹝ 姜嫄 ﹞终生子,以为不祥……乃取置寒冰之上,飞鸟傴翼之。 姜嫄 以为异,乃收以归。” 梁端 注:“《礼记·乐记》注云:‘以体曰嫗。’‘傴’与‘嫗’古通用。”词语解释:伛肩 拼音:yǔ jiān
犹鸢肩。两肩凸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兵部郎中 朱前疑 貌丑,其妻有美色。 天后 时 洛中 殖业坊西门酒家有婢蓬头垢面,傴肩皤腹,寝恶之状,举世所无,而 前疑 大悦之,殆忘寝食。”词语解释:伛舞 拼音:yǔ wǔ
袒护。傴,通“ 嫗 ”。《晋书·庾翼传》:“大较 江东 政,以傴儛豪彊,以为民蠹,时有行法,輒施之寒劣。”词语解释:伛巫跛击 拼音:yǔ wū bǒ jī
古代的巫师。《荀子·王制》:“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击之事也。” 杨倞 注:“‘击’读为‘覡’,男巫也。古者以废疾之人主卜筮巫祝之事,故曰傴巫跛覡。”词语解释:伛伸 拼音:yǔ shēn
驼背。《荀子·儒效》:“身不肖而诬贤,是犹傴伸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杨倞 注:“‘伸’读为‘身’。字之误也。” 王先谦 集解引 刘台拱 曰:“伸,盖即‘僂’字之误。”词语解释:伛兜 拼音:yǔ dōu
凹陷貌。《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傴兜怪脸,尖下頦,生几茎黄鬚;突兀高颧;浓眉毛,压一双赤眼。”词语解释:伛拊 拼音:yǔ fǔ
怜爱抚养。傴,通“ 嫗 ”。《庄子·人间世》:“且昔者 桀 杀 关龙逢 , 紂 杀王子 比干 ,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傴拊,谓怜爱之也。” 成玄英 疏:“傴抚,犹爱养也。” 唐 柳宗元 《天对》:“ 汤 奋 癸 旅,爰以傴拊。”词语解释:伛宇 拼音:yǔ yǔ
区宇。疆土境域。傴,通“ 区 ”。《墨子·经说下》:“傴宇不可偏举。” 孙诒让 间诂:“傴,区;偏,徧:并声同字通。”词语解释:伛兜面孔
指面孔凹凸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