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为伍参伍戎伍退伍华伍配伍比伍籍伍
行伍保伍落伍阵伍耻与哙伍夷伍法伍符伍
哙伍俦伍侪伍逃伍同伍囚伍牙牙伍簿伍
部伍邻伍曹伍闾伍羞与为伍驺伍学伍哗伍
卒伍偏伍伦伍阎伍群伍束伍揆伍编伍
什伍士伍党伍佣伍乡伍伴伍庸伍刽伍
民伍失伍兵伍轨伍超伍村伍布伍褚伍
队伍军伍火伍贼伍虚伍连伍氓伍甲伍
无伍步伍荣伍营伍入伍庐伍流伍备伍

词语解释:为伍  拼音:wéi wǔ
做伙伴。《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出门,笑曰:‘生乃与 噲 等为伍!’” 隋 卢思道 《孤鸿赋》:“唼喋粃粺,鸡鶩为伍。” 廖仲恺 《革命党应有的精神》:“要与兵士为伍,才能够变敌军的军心,宣传自己的主义。”
词语解释:行伍  拼音:háng wǔ
(1).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因以指军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迁善》:“ 神功 武将,起自行伍,不知朝廷礼数。” 沙汀 《随军散记》十一:“ 杨家瑞 --一个支队长,行伍出身,曾经作过红军的团级指挥员。”
(2).排列的行列。 汉 王充 《论衡·量知》:“有司之陈籩豆,不误行伍。”《隋书·王劭传》:“诸字本无行伍,然往往偶对。”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毫芒彪炳,八法精劲,行伍井然。”
词语解释:哙伍  拼音:kuài wǔ
平庸之辈。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尝过 樊将军 噲 , 噲 跪拜送迎,言称臣…… 信 出门,笑曰:‘生乃与 噲 等为伍!’”意为鄙视 樊哙 ,不屑与他为伍。《宋史·王十朋传》:“清资加於 噲 伍,高爵滥於医门。”《宋史·余玠传》:“今世胄之彦,场屋之士,田里之豪,一或即戎,即指之为麤人,斥之为 噲 伍。” 清 周亮工 《与陈原舒书》:“大人先生既摈之,放逐之,而酒人诗伴如 原舒 又不屑于 噲 伍,然则某终何归乎?”
词语解释:部伍  拼音:bù wǔ
(1).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史记·李将军列传》:“及出击 胡 ,而 广 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 司马贞 索隐:“《百官志》云‘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也。”《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元年》:“於是诸军恟惧,无復部伍,委弃器甲,所过焚掠,比至 相州 ,不復能整。”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 瑋 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輜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2).泛指军队。《南史·张敬儿传》:“部伍泊 沔口 , 敬儿 乘舴艋过 江 ,诣 晋熙王 燮 。”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诸将宜各严束部伍听命。” 清 徐昂发 《观打鱼戏为鸬鹚歌》:“潮波吞天一叶舞,野人指撝若部伍。”
(3).伍长,军队的基层长官。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部伍兵阵》:“部伍者,一伍之伯也。”
词语解释:卒伍  拼音:zú wǔ
(1).古人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礼记·郊特牲》:“季春出火为焚也,然后简其车赋,而歷其卒伍。”
(2).泛指军队,行伍。《国语·周语中》:“四军之帅,旅力方刚,卒伍治整,诸侯与之。”《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发於卒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公等身充卒伍,忝预军官。”
(3).指士兵。《北齐书·清河王岳传》:“今所翻叛,多是贵人,至于卒伍,犹未离贰。” 宋 苏洵 《兵制》:“ 三代 之时,闻有诸侯抗天子之命矣,未闻有卒伍叫呼衡行者也。”
词语解释:什伍  拼音:shí wǔ
(1).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什伍。亦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礼记·祭义》:“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 郑玄 注:“什伍,士卒部曲也。” 孔颖达 疏:“五人为伍,二伍为什。” 唐 柳宗元 《贞符》:“然后强有力者出而治之,往往为曹於险阻,用号令起,而君臣什伍之法立。”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 艺祖 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以为兵,连营以居之,什伍相制,束以军法。”
(2).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管子·立政》:“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司马贞 索隐引 刘氏 云:“五家为保,十保相连。” 张守节 正义:“或为十保,或为五保。”《后汉书·左雄传》:“县设令长,郡置守尉,什伍相司,封豕其民。”《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五年》:“为之具田器,贷种粮,相其险易,聚为室庐,联以什伍,教以击刺,或乡为一团,里为一社。”
词语解释:民伍  拼音:mín wǔ
平民的行列。《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復民伍。” 南朝 梁 沉约 《大赦诏》:“凡诸反侧,咸与维新。并加宣慰,还復民伍。”
词语解释:队伍  拼音:duì wǔ
(1).军队;部队。《宋书·何承天传》:“兵强而敌不戒,国富而民不劳,比於优復队伍,坐食廩粮者,不可同年而校矣。”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三折:“摩旗帜忙收队伍,击金鉦聚点兵卒。”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山炮连长知道,队伍找不到群众,是多么困难啊。”
(2).有组织的行列。《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婆留 道:‘既然服我,便要听我号令。’当下折些树枝,假做旗幡,双双成对,摆个队伍,不许混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天津水师》:“兵丁技艺既疏,队伍紊乱,竟操,喧譁不絶。” 浩然 《艳阳天》第九二章:“人群先奔山坡下早熟的麦地里去。在田间的小路上,形成了长长的、一串串的队伍。”
(3).借指统率部队。《宋史·礼志二四》:“ 涇原 经略 蔡挺 肄习诸将军马,点閲周悉,队伍有法,入为枢密副使。”
词语解释:无伍  拼音:wú wǔ
无人可以为伍。 晋 皇甫谧 《高士传·丘訢》:“少有大材,自谓无伍,傲世不与俗人为羣。” 宋 苏轼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尔来心赏復阿人,持节中郎醉无伍。”
词语解释:参伍  拼音:cēn wǔ
亦作“ 参五 ”。
(1).参,三;伍,五。或三或五,指变化不定的数。《易·繫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2).分划。《文选·班固〈典引〉》:“至於参五 华夏 ,京迁 镐 亳 。” 李善 注:“参五,谓参五分之也。言 殷 周 参五而分 华夏 之地,然后乃始京迁於 镐 亳 也。”
(3).三才五伦。《淮南子·泰族训》:“昔者五帝三王之蒞政施教,必用参五。何谓参五?仰取象於天,俯取度於地,中取法於人……此之谓三。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朋友之际,此之谓五。”
亦作“ 参五 ”。 交互错杂。错综比较,加以验证。《韩非子·八经》:“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史记·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词语解释:保伍  拼音:bǎo wǔ
1.古代民人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宋 曾巩 《陈康民管勾永兴等路常平制》:“勑具官某等:朕为保伍之法,寓耕战之政,典农之官属以兼领。”《宋史·食货志上一》:“给授桑土,潜拟井田,营造室居,使立保伍。”《明史·詹兆恒传》:“时 江 北民避乱,尽走 南京 。 兆恆 虑贼谍阑入,处之城外,为严保伍,察非常,奸宄无所匿。”
2.指根据户籍制度将居民组织起来。 宋 叶适 《役法》:“盖昔者保伍其民而有保正副,将以兵法部勒其下。”
3.指编组在同一基层户籍单位中的邻里居民。《宋史·度宗纪》:“﹝ 咸淳 九年五月﹞丁卯,申禁奸民妄立经会,私创庵舍,以避征徭,保伍容芘不觉察,坐之。”
词语解释:俦伍  拼音:chóu wǔ
同类之人;同等之人。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三婆》:“诸婆中有一经传宣者,则出入高髻彩衣如宫粧,以自别于儔伍。”
词语解释:邻伍  拼音:lín wǔ
邻居。《汉书·王莽传下》:“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姦吏因以愁民。” 唐 张谓 《代北州老翁答》诗:“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復伶俜去乡土。” 宋 陈造 《泊慈湖北岸》诗:“渔翁家苇间,蜗舍无邻伍。”
词语解释:偏伍  拼音:piān wǔ
春秋 战国 时车战编制单位。以二十五乘为偏,步兵五人为伍。参阅《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 杜预 注引《司马法》。后亦泛指军队编制。《晋书·慕容暐载记》:“习兵教战,使偏伍有常。”《宋史·蔡挺传》:“偏伍鉦鼓之法甚备。” 清 贝青乔 《咄咄吟》:“新募余皇惯习流,分成偏伍聚江头。”
词语解释:士伍  拼音:shì wǔ
亦作“ 士五 ”。 士卒。引申指军队。 睡虎地 秦 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内史杂》:“除佐必当壮以上,毋除士五新傅。”《史记·秦本纪》:“五十年十月, 武安君 白起 有罪,为士伍,迁 阴密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成德军节度使制》:“﹝ 牛元翼 ﹞忠孝谨廉,慈仁和惠,爱养士伍,均如鳲鳩,镇之三军,争在麾下。”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四折:“你道是位列三台,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丞相府气昂昂,覰的我元帅衙门,无过是点些士伍,排些刀仗,与文臣本不同行。”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而军兴以来,沿 江 城镇亦惟 宜昌 为最完善。论者既服 唐君 之智勇,而诸谊士乘时赴机,迫不容瞬,其伟识强力,抑岂寻常士伍所能仰企哉!”
词语解释:失伍  拼音:shī wǔ
谓失其行伍,掉队。《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之 平陆 ,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赵岐 注:“失其行伍。”
词语解释:军伍  拼音:jūn wǔ
军队;队伍。《管子·问》:“工之巧,出足以利军伍,处可以修城郭补守备者几何人?”《宋史·钱若水传》:“ 若水 率众过 河 ,分布军伍,咸有节制。”《三国演义》第一二○回:“臣闻 孙皓 欲北上,军伍皆已整备。”《诗刊》1978年第5期:“啊,军伍盘绕长蛇阵,汗雨频洒。”
词语解释:步伍  拼音:bù wǔ
谓军队操演行进的队形。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 沪 兵其殆哉!不壁垒,不训练,行无步伍,出无支应,将何以战?” 梁启超 《新民说》第九节:“其一进一退,如军队之步伍。”
词语解释:戎伍  拼音:róng wǔ
行伍;军队。《新唐书·曹华传》:“ 华 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 明 邵璨 《香囊记·授诏》:“三千队中,我飞骑偏驍勇,戎伍惯直前锋。”《清史稿·礼志九》:“皇祖行围,既裨戎伍,復举政纲。”
词语解释:落伍  拼音:luò wǔ
(1).掉队。如:他不愿落伍,拼命地加快步伐,追上了连队。
(2).比喻人或事物落在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的后面。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那些老友的穿戴已经落伍。”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 老郑 ,我怎么配帮助 晓燕 ?我现在落伍啦。”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土改的时候还能跟在大伙后头跑,现时落伍啰,跟不上党团员年轻人了。”
词语解释:侪伍  拼音:chái wǔ
做伙伴;与同列。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因办釐而旷误职守,既恐莫肃官常;因办釐而儕伍商民,更觉有乖治体。” 郑观应 《盛世危言·禁烟上》:“严定科条,一挂烟籍,即不得儕伍平民。”
词语解释:曹伍  拼音:cáo wǔ
同伙;同伴。《后汉书·马融传》:“曹伍相保,各有分局。”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 闽 之餘盗,或数十百为曹伍者,往往蚁聚於山谷。” 清 戴名世 《〈北行日记〉序》:“﹝余﹞与村学究为曹伍。”
词语解释:伦伍  拼音:lún wǔ
同辈,流辈。《宋书·臧质传》:“僕以不肖,过蒙荣私,荷佩升越,光絶伦伍。”
词语解释:党伍  拼音:dǎng wǔ
党徒;党羽。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国家将相之任,文武之道,咸归此二人,因公立党伍,甚於水火。”《三国演义》第二十回:“近日 操 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
词语解释:兵伍  拼音:bīng wǔ
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因以“兵伍”泛指军队。《三国志·魏志·杨俊传》:“本皆出自兵伍。” 元 萨都剌 《酹江月·姑苏台怀古》词:“忠臣抉目掛东门,可退 越 家兵伍。” 清 曾国藩 《议汰兵疏》:“兵伍之情状,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各省皆然。”
词语解释:火伍  拼音:huǒ wǔ
泛指队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十人为火。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郭晞 ﹞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譁者死。’”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卒长﹞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鍤以出。”
词语解释:荣伍  拼音:róng wǔ
谓尊显者的行列。指为官。《宋书·谢惠连传》:“坐被徙废塞,不豫荣伍。”
词语解释:退伍  拼音:tuì wǔ
(1).军人服役期满或因故退出军队。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年轻不发财,老了等着退伍解散哪!” 赵树理 《三里湾·范登高的秘密》:“村里只留下一部分机动地,准备给无家的退伍军人安家的。”
(2).指离开队伍。 鲁迅 《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
词语解释:阵伍  拼音:zhèn wǔ
(1).行军,作战的队列。《宋史·周永清传》:“ 渭 兵劲而阵伍不讲, 永清 训以 李靖 法。” 元 王逢 《塞上曲》之二:“地形龙虎踞,阵伍鸟蛇分。”
(2).队伍。 萧红 《生死场》八:“蚊子从河边的草丛出发,嗡声喧闹的阵伍,迷漫着每个家庭。”
词语解释:逃伍  拼音:táo wǔ
谓充军者逃离部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儒臣校尉》:“ 爵 ( 徐爵 )先以骗诈充军,逃伍走 保 ( 冯保 )门下。”
词语解释:闾伍  拼音:lǘ wǔ
《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閭为族,八閭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闾、伍均为古代民户编次的单位,后以“閭伍”指平民所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臣素卑贱,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臣輒奉宣詔命,导扬恩化,復其社稷,安其閭伍,舍其赋调,弛其征役。”《宋书·武帝纪中》:“杂居流寓,閭伍弗修,王化所以未纯,民瘼所以犹在。”借指平民。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有人至此,实蠹大伦,每思防避,无通閭伍。”
词语解释:阎伍  拼音:yán wǔ
指民间。《宋书·沉攸之传》:“ 沉攸之 少长庸贱,擢自阎伍。”参见“ 閭伍 ”。
词语解释:闾伍  拼音:lǘ wǔ
《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閭为族,八閭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闾、伍均为古代民户编次的单位,后以“閭伍”指平民所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臣素卑贱,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臣輒奉宣詔命,导扬恩化,復其社稷,安其閭伍,舍其赋调,弛其征役。”《宋书·武帝纪中》:“杂居流寓,閭伍弗修,王化所以未纯,民瘼所以犹在。”借指平民。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有人至此,实蠹大伦,每思防避,无通閭伍。”
词语解释:佣伍  拼音:yōng wǔ
雇佣的军队。《明史·陈友定传》:“ 友定 以农家子起佣伍,目不知书。”
词语解释:轨伍  拼音:guǐ wǔ
指古代户口编制中的基层组织。以五人为伍,五家为轨。 汉 贾谊 《新书·辅佐》:“典方典容仪,以掌诸侯、远方之君,譔之班爵、列位、轨伍之约,朝覲、宗遇、会同、享聘、贡职之数。”
词语解释:贼伍  拼音:zéi wǔ
贼人的行列。 清 孔尚任 《乱定》诗:“良民亦全生,何遽入贼伍?”
词语解释:营伍  拼音:yíng wǔ
(1).军队的行列。亦指对士兵约束;军政军纪。《北史·史万岁传》:“ 万岁 为将,不修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清史稿·高宗纪一》:“以 訥亲 奏查閲 河南 、 江南 营伍废弛,上曰:‘可见外省大吏无一不欺朕者。’”
(2).犹军队。《明史·郑晓传》:“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乞归之营伍。”《清史稿·兵志三》:“今北方各省营伍,由新建军遣员教习;南方各省营伍,由自强军遣员教习。”
(3).借指士兵或军人。《南齐书·东昏侯纪》:“凡所任仗,尽慝穷姦,皆营伍屠贩,容状险丑。”《魏书·李孝伯传》:“此城内有数州士庶,工徒营伍犹所未论。”《宦海》第一回:“原来这位廉访姓 金 ,单名一个 翼 字,却是个营伍出身。”
词语解释:华伍  拼音:huá wǔ
指达官贵人。《宋书·颜竣传》:“臣东州凡鄙,生於微族,长自閭阎,不窥官辙,门无富贵,志絶华伍。”
词语解释:耻与哙伍  拼音:chǐ yú kuài wǔ
汉 初, 韩信 由 楚王 降封为 淮阴侯 ,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 樊哙 , 樊哙 跪拜送迎。出来后, 韩信 笑着说:“生乃与 噲 等为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以“耻与噲伍”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元 耶律楚材 《用前韵感事》之一:“生平耻与 噲 伍行,杜门养拙安天常。”
词语解释:同伍  拼音:tóng wǔ
同一伍的人。古时军队五人为伍,户籍五家为伍。《晋书·刑法志》:“谋反之同伍,实不知情,当从刑。”《唐律疏议·斗讼四·强盗杀人》:“诸强盗及杀人贼发,被害之家及同伍,即告其主司。”
词语解释:羞与为伍  拼音:xiū yǔ wéi wǔ
《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尝过 樊将军 噲 , 噲 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 信 出门,笑曰:‘生乃与 噲 等为伍。’”后以“羞与为伍”指耻于同自己所轻视的人在一起。《后汉书·党锢传序》:“逮 桓 灵 之间,主荒政繆,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所谓‘前辈作家’也者,有一批是盗名的,因此使别一批羞与为伍,觉得和‘熟人的名字并列得厌倦’,决计逃走了。”
词语解释:群伍  拼音:qún wǔ
同列;侪类。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先生游 柏成 之遐武,混羣伍於鸟兽。”《南史·王神念传》:“尝於 武帝 前手执二刀楯,左右交度,驭马往来,冠絶羣伍。”
词语解释:乡伍  拼音:xiāng wǔ
犹乡里。《南齐书·王奂传》:“外饰廉勤,内怀凶慝,貽戾乡伍,取弃衣冠。”参见“ 乡里 ”。
词语解释:乡里  拼音:xiāng lǐ
(1). 周 制,王及诸侯国都郊内置乡,民众聚居之处曰里。因以“乡里”泛指乡民聚居的基层单位。《周礼·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惠施,乡里之委积以卹民之囏阨。” 郑玄 注:“乡里,乡所居也。”《吴子·治兵》:“乡里相比,什伍相保。”《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释名》:“民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自然民谣;一种为假作民谣。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流行乡里间的徒歌。”
(2).家乡;故里。《管子·立政》:“劝勉百姓,使力作毋偷,怀乐家室,重去乡里,乡师之事也。”《后汉书·刘盆子传》:“﹝ 杨音 ﹞与 徐宣 俱归乡里,卒於家。”《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譬如 蒋士镳 ,平时欺侮善良,横行乡里,那倒要当心点儿。”
(3).居里或籍贯相同的人。犹乡亲;同乡。《墨子·尚贤中》:“入则不慈孝父母,出则不长弟乡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许允 为吏部郎,多用乡里。” 清 陈康祺 《郎潜记闻》卷一:“时知县事者为 湖北 温壮勇公 绍原 , 陆制军 乡里也。” 黄谷柳 《虾球传·难童之家》:“好,我们两人算是同乡了。喂,乡里,你大还是我大?”
(4).指居里或籍贯相同。《周书·寇洛传》:“及 贺拔岳 西征, 洛 与之乡里,乃募从入 关 。” 明 王琦 《寓圃杂记》卷下:“公与 熊 有乡里之好,因以阴隲之説諭之, 熊 不省。”《明史·奸臣传·鄢懋卿》:“ 植 与 嵩 乡里,尝劝 嵩 杀 杨继盛 。”
(5).指妻。 南朝 梁 沉约 《山阴柳家》诗:“还家问乡里,詎堪持作夫?”《南史·张彪传》:“ 沉泰 説 陈文帝 遣 章昭达 领千兵重购之,并图其妻…… 彪 知不免,谓妻 杨 呼为乡里曰:‘我不忍令乡里落佗处,今当先杀乡里然后就死。’”
词语解释:超伍  拼音:chāo wǔ
谓越出队伍或行列。《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其将有超伍而言者。” 胡三省 注:“超伍,出位而言也。”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七三回:“有一将超伍出言道:‘愿假骑兵五千,为公除忧!’”
词语解释:虚伍  拼音:xū wǔ
(1).虚报的兵士名额。《明史·刘应节传》:“给事中 陈渠 以 蓟镇 多虚伍,请核兵省餉。”《明史·刘之勃传》:“诸镇兵马时败溃而餉额不减,虚伍必多。”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近来营政废弛,老弱充数,虚伍尤多。”
(2).不顶用的军队。 清 魏源 《〈圣武记〉序》:“官无不材则国楨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楨富柄强,则以之詰奸,奸不处;以之治财,财不蠹;以之蒐器,器不窳;以之练士,士无虚伍。”
词语解释:入伍  拼音:rù wǔ
参加部队。 郭小川 《山中》五诗:“一个新兵入伍了,我们很快就把他引进战斗的人生。”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她应征入伍了,约定了要常写信。”
词语解释:配伍  拼音:pèi wǔ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起来同时使用。药物配伍之后可以加强药理作用、减弱毒性或刺激性、防止副作用、矫正恶味。亦泛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品配合起来使用。《语文学习》1987年第11期:“任何一本读物总会涉及旁的学科和人物,需要有相应的读物来配伍。”
词语解释:夷伍
平易而放达
词语解释:囚伍
罪犯
词语解释:驺伍  拼音:zōu wǔ
指马步差役。《新唐书·杨虞卿传》:“ 大和 九年,京师讹言 郑注 为帝治丹,剔小儿肝心用之。民相惊,扃护儿曹。帝不悦, 注 亦内不安,而雅与 虞卿 有怨,即约 李训 奏言:‘语出 虞卿 家,因 京兆 騶伍布都下。’” 清 徐兰 《归花城杂咏》:“騶伍漫劳歌况瘁,侯王犹自佩凋弓。”
词语解释:束伍  拼音:shù wǔ
约束部队;治军。《尉缭子·束伍令》:“束伍之令曰:五人为伍共一符,收於将吏之所。”《明史·陈纯德传》:“精神不以束伍,而以侵餉……伍虚则无人,安望其练?”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公带勇至 长沙 。维时 国藩 奉命督治团练,因与公讲求束伍、技击之法,晨夕训练。”
词语解释:伴伍  拼音:bàn wǔ
邻里;乡邻。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武夷 之 小桃源 ……别是一天地,有田有水,又有村落,可为伴伍;养蜂蒸楮,可以为生。”
词语解释:村伍  拼音:cūn wǔ
村户。古代户籍以五家为“伍”,故称。《宋书·孝义传·蒋恭》:“ 晞张 封筒远行,他界为刼,造衅自外,贜不还家,所寓村伍,容有不知,不合加罪。”
词语解释:连伍  拼音:lián wǔ
(1).谓车骑连续不断。
(2).古代户籍以五户为伍,连伍指连坐同伍。《晋书·段灼传》:“重行不顺时之令,竟连伍之刑。”
词语解释:庐伍  拼音:lú wǔ
按军队建制编列的居民。《旧唐书·突厥传上》:“宜因古法,募人徙边,选其胜兵,免其行役,次庐伍,明教令。”
词语解释:比伍  拼音:bǐ wǔ
(1).古代居民的基层编制。《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閭为族,八閭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引申指乡里。《汉书·尹翁归传》:“盗贼发其比伍中, 翁归 輒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姦黠主名。”《宋书·谢方明传》:“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则一村废业。”
(2).犹等同,匹敌。 明 徐渭 《赠吴宣府序》:“中朝始翕然以君为长城,一时勋名,无与比伍。”
词语解释:法伍  拼音:fǎ wǔ
谓规定的军队编制。《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脩,怠於耕农,军无法伍。”
词语解释:牙牙伍  拼音:yá yá wǔ
方言。差,不好。 艾芜 《印度洋风土画·新加坡港中》:“牙牙伍啰,蚌蛤有甚米吃头?”
词语解释:学伍  拼音:xué wǔ
学者的行列。《宋书·王僧达传》:“臣虽得免墙面,书不入于学伍。”
词语解释:揆伍  拼音:kuí wǔ
考虑错综复杂的情况。《韩非子·八经》:“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 陈奇猷 校注:“故揆伍以责失,犹言揆於伍以责其过失也。伍,谓错综诸事。”
词语解释:庸伍  拼音:yōng wǔ
才识平庸之辈。《后汉书·刘玄传》:“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陈,尚书显官皆出庸伍,资亭长、贼捕之用,而当辅佐纲维之任。”
词语解释:布伍  拼音:bù wǔ
部署军队。 明 杨慎 《新都县八阵图记》:“盖侯从先主伐 吴 ,防守江路、行营布伍之遗制也。”按,侯,指 诸葛亮 。
词语解释:氓伍  拼音:méng wǔ
指众民工。 元 王恽 《挽漕篇》:“今復起堰垻,壅积百方御。木石动万计,科配困氓伍。”
词语解释:流伍  拼音:liú wǔ
同辈,同类。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文》:“宜寘以明科,黜之流伍。”
词语解释:籍伍  拼音:jí wǔ
犹籍戎。 明 何大复 《点兵行》:“富豪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介胄。”
词语解释:符伍  拼音:fú wǔ
古制,居民五家,共同签具一份连保连坐契约以相检束,称为符伍。《宋书·王弘传》:“左丞 孔默之 议:‘君子小人,既杂为符伍,不得不以相检为义。’”《南史·王俭传》:“时都下舛杂,且多姦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 俭 諫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於事既烦,理成不旷。’”
词语解释:簿伍  拼音:bù wǔ
仪仗侍从。《北史·李元护传》:“吾尝以方伯簿伍至 青州 ,士女属目。”
词语解释:哗伍  拼音:huá wǔ
使军旅哗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山人·山人愚妄》:“近日风俗愈浇,健儿之能譁伍者,青衿之能捲堂者,山人之能駡坐者,则上官即畏而奉之如骄子矣。”
词语解释:编伍  拼音:biān wǔ
(1).犹编户。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 明 张溥 《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於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2).犹编管。 明 陆垹 《篑斋杂著·时务策》:“刑罚,则以刑之,轻者笞掠,重者编伍,其尤重者抵死。”
词语解释:刽伍  拼音:guì wǔ
谓刽子手之辈。 明 徐渭 《拟上督府书》:“刽伍亦贱民耳,一奉军令,则虽加刃於尊贵之颈,而不之顾。”
词语解释:褚伍  拼音:zhě wǔ
泛指军队;行伍。 明 徐渭 《闸记》:“始麛裘,继衮衣,始病褚伍,继美诲殖,下之难调,盖自古而已然矣。”褚伍,一本作“ 褚五 ”。参见“ 卒伍 ”。
词语解释:卒伍  拼音:zú wǔ
(1).古人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礼记·郊特牲》:“季春出火为焚也,然后简其车赋,而歷其卒伍。”
(2).泛指军队,行伍。《国语·周语中》:“四军之帅,旅力方刚,卒伍治整,诸侯与之。”《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发於卒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公等身充卒伍,忝预军官。”
(3).指士兵。《北齐书·清河王岳传》:“今所翻叛,多是贵人,至于卒伍,犹未离贰。” 宋 苏洵 《兵制》:“ 三代 之时,闻有诸侯抗天子之命矣,未闻有卒伍叫呼衡行者也。”
词语解释:甲伍  拼音:jiǎ wǔ
披甲执兵的队伍。《东周列国志》第四八回:“ 秦 人屡次侵 晋 ,宜令 河 东诸邑宰,各各团练甲伍,结寨於 黄河 岸口,轮番戍守。”
词语解释:备伍  拼音:bèi wǔ
指守备的军队。《北史·杨素传》:“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