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伍胥伍胥涛伍列伍人伍参伍弄伍长 
伍相伍籍伍子涛伍什伍壮伍旋伍浓 
伍符伍伯伍相国市上复吹箫伍百伍的伍部  
伍胥潮伍侯伍乘伍潮伍廷芳伍老  

词语解释:伍胥  拼音:wǔ xū
(1).传说中的古代方术士。《绎史·黄帝纪》注引《玄女兵法》:“ 黄帝 攻 蚩尤 ,三年,城不下,得术士 伍胥 ,问之。 胥 曰:‘是城中之将,白色商音,帝之始攻,得无以秋之东方行乎。今帝为苍色角音,此雄军也,请以战为。’帝曰:‘为之若何?’曰:‘请攻三日,城必下。’乃设五旗五军已具,四面攻之,三日,城果下。” 宋 罗泌 《路史·后纪四·蚩尤传》作“五胥”。
(2).指 伍子胥 。 唐 李白 《江上赠窦长史》诗:“ 汉 求 季布 鲁 朱家 , 楚 逐 伍胥 去 章华 。”
词语解释:伍相  拼音:wǔ xiàng
指 伍子胥 。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之三:“ 刘郎 浦口潮初长, 伍相 祠边月正明。” 程穆衡 笺:“《荆州记》:‘ 秭归 有 伍子胥 庙。’” 柳亚子 《玉娇曲·为钝根赋》:“若不见 伍相 穷途 瀨 女逢,王孙 漂母 各英雄。”
词语解释:伍符  拼音:wǔ fú
(1).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司马贞 索隐:“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谷姦诈。”
(2).泛指军队中的簿册。 清 钱谦益 《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王弘祖授承德郎》:“稽京营积年之额,覈班军累岁之餉,尺籍伍符之必计,而一粒一鍰之不遗。” 马建忠 《上李伯相论漠河开矿事宜禀》:“计名授地,悉准营制……召募之众,法亦如之,使伍符尺籍按册可稽。”
(3).指军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重喜登贤苑,方日佐伍符。” 宋 曾巩 《节相制》:“逮后王之更造开阡陌以居民,隶伍符者,身不受于一廛,仗齐鉞者,位不连于九棘。” 明 方孝孺 《书夷山稿序后》:“吾观 四明 蔡先生 羈寓数千里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笔为诗。”
词语解释:伍胥潮  拼音:wǔ xū cháo
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乃取 子胥 ( 伍子胥 )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元 杨维桢 《钱塘怀古率堵无傲同赋》诗:“刧火自焚 杨璉 塔,箭锋犹抵 伍胥 潮。” 清 陈维崧 《浣溪纱·雨中由枫桥至齐门》诗:“薺菜緑平 齐 女墓,梨花雪压 伍胥 潮。”亦省作“ 伍潮 ”。 清 陈维崧 《琵琶仙·阊门夜泊用白石词韵》:“纵尚有鴟夷一舸,怕难禁 伍 潮堆雪。”参见“ 伍子涛 ”。
词语解释:伍子涛  拼音:wǔ zǐ tāo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词语解释:伍胥涛  拼音:wǔ xū tāo
即伍胥潮。 明 马銮 《曹娥》诗:“千戴鱼龙知志气,江声直接伍胥涛。”
词语解释:伍籍  拼音:wǔ jí
(1).平民的户籍。《新唐书·叛臣下·高骈》:“ 彦 者, 徐州 人,本名 立 ,隶伍籍。”
(2).指军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日本》:“ 丁 必欲尽没战功,严核伍籍,至为剃眉查覈之法,军心已大离。” 清 戴名世 《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御史 余子俊 巡抚 延 绥 ,相度形势,增置营堡而移 绥德 重兵镇 榆林 ,清釐 陕 人,有伍籍诡落及罪謫者徙实之。”
词语解释:伍伯  拼音:wǔ bó
伍长。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伍伯,一伍之伯。五人曰伍,五长为伯,故称伍伯。”
亦作“ 伍百 ”。役卒。多为舆卫前导或执杖行刑。《后汉书·舆服志上》:“大车,伍伯璅弩十二人。” 唐 韩愈 《寄卢仝》诗:“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伯,一本作“ 百 ”。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呼伍伯辈,令二人持此木偶,掷之江中。”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公急命伍伯批颊曰:‘尔欲污问官耶!’” 程恩泽 《索炬叹》诗:“忽闻伍伯詬且怒,踏破柴门索蕉炬。”参阅《宋书·百官志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谈上》
词语解释:伍侯  拼音:wǔ hòu
谓编民为伍,相为侯望。《逸周书·程典》:“协其三族,固其四援;明其伍侯,习其武诫。”《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亲其民人,明其伍侯。” 杜预 注:“使民有部伍,相为侯望。”
词语解释:伍列  拼音:wǔ liè
列队。《左传·昭公十八年》:“城下之人,伍列登城。” 杜预 注:“为部伍登城。” 孔颖达 疏:“言城下之人为部伍行列以登城。”
词语解释:伍子涛  拼音:wǔ zǐ tāo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词语解释:伍相国市上复吹箫
比喻英雄落魄,乞食街头
词语解释:伍乘  拼音:wǔ chéng
指同乘共伍的士卒。乘,战车。《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不死伍乘,军之大刑也。” 杜预 注:“同乘共伍当皆死。”
词语解释:伍人  拼音:wǔ rén
古代军队或户籍编在同伍的人。《墨子·号令》:“伍人不得斩,得之除。”《汉书·酷吏传·尹赏》:“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 长安 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悉籍记之。” 颜师古 注:“五家为伍。伍人者,各其同伍之人也。”
词语解释:伍什  拼音:wǔ shí
古代军队以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后用以指部队。 清 赵翼 《赠李莪洲孝廉》诗:“旋收残旅裒散亡,再选新锋严伍什。”
词语解释:伍百  拼音:wǔ bǎi
见“ 伍伯 ”。
词语解释:伍伯  拼音:wǔ bó
伍长。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伍伯,一伍之伯。五人曰伍,五长为伯,故称伍伯。”
亦作“ 伍百 ”。役卒。多为舆卫前导或执杖行刑。《后汉书·舆服志上》:“大车,伍伯璅弩十二人。” 唐 韩愈 《寄卢仝》诗:“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伯,一本作“ 百 ”。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呼伍伯辈,令二人持此木偶,掷之江中。”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公急命伍伯批颊曰:‘尔欲污问官耶!’” 程恩泽 《索炬叹》诗:“忽闻伍伯詬且怒,踏破柴门索蕉炬。”参阅《宋书·百官志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谈上》
词语解释:伍潮  拼音:wǔ cháo
见“ 伍胥潮 ”。
词语解释:伍胥潮  拼音:wǔ xū cháo
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乃取 子胥 ( 伍子胥 )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元 杨维桢 《钱塘怀古率堵无傲同赋》诗:“刧火自焚 杨璉 塔,箭锋犹抵 伍胥 潮。” 清 陈维崧 《浣溪纱·雨中由枫桥至齐门》诗:“薺菜緑平 齐 女墓,梨花雪压 伍胥 潮。”亦省作“ 伍潮 ”。 清 陈维崧 《琵琶仙·阊门夜泊用白石词韵》:“纵尚有鴟夷一舸,怕难禁 伍 潮堆雪。”参见“ 伍子涛 ”。
词语解释:伍子涛  拼音:wǔ zǐ tāo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词语解释:伍参  拼音:wǔ cān
错杂。《荀子·议兵》“欲伍以参” 唐 杨倞 注:“伍参,犹错杂也,使间谍或参之或伍之於敌之间而尽知其事。”
词语解释:伍壮  拼音:wǔ zhuàng
指乡武装丁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夫兵不训练,所谓驱市民而野战,不惟难以取胜,且多自伤。如伍壮,皆乡民也。彼更何有进退坐作之节,步伐止齐之令乎?”
词语解释:伍的  拼音:wǔ de
方言。等等;之类;什么的。 老舍 《龙须沟》第二场:“后来 日本 人走了,紧跟着就闹接收。一上来说的也怪受听,什么捉拿汉奸伍的;好,还没三天半,汉奸又作上官了,咱们穷人还是头朝下!”
词语解释:伍廷芳  拼音:wǔ tíng fāng
(1842-1922)外交官。广东新会人。留学英国。曾任驻美国、秘鲁公使和修订法律大臣。辛亥革命时,被推为革命军代表参加南北议和。民国成立后,历任司法总长、外交总长、代国务总理。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外交部长。1922年任广东省省长,不久病逝。
词语解释:伍弄  拼音:wǔ nòng
谓蒙混;敷衍。《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县官惟怕府道呈报上去,两院据实代题,钱粮停了徵,米麦改了折,县官便没得伍弄,按住了呈子,只是不与申报。”《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 宋主事 情愿与他买棺装裹,建醮念经,伍弄着出了殯。”
词语解释:伍旋  拼音:wǔ xuán
方言。谓动作缓慢迟钝。
词语解释:伍部  拼音:wǔ bù
伍长。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部伍兵阵》:“伍部者,一伍之伯也,五人曰伍,长为伯,故称伍伯,一曰户伯。”参见“ 伍伯 ”。
词语解释:伍伯  拼音:wǔ bó
伍长。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伍伯,一伍之伯。五人曰伍,五长为伯,故称伍伯。”
亦作“ 伍百 ”。役卒。多为舆卫前导或执杖行刑。《后汉书·舆服志上》:“大车,伍伯璅弩十二人。” 唐 韩愈 《寄卢仝》诗:“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伯,一本作“ 百 ”。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呼伍伯辈,令二人持此木偶,掷之江中。”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公急命伍伯批颊曰:‘尔欲污问官耶!’” 程恩泽 《索炬叹》诗:“忽闻伍伯詬且怒,踏破柴门索蕉炬。”参阅《宋书·百官志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谈上》
词语解释:伍老  拼音:wǔ lǎo
伍长。《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王国使人问之何里为之,訾其里正与伍老屯二甲。” 陈奇猷 集释引 刘师培 曰:“里正、五老均乡官,盖閭师之属。”参见“ 伍长 ”。
词语解释:伍长  拼音:wǔ cháng
古代军制以五人为伍,户籍以五家为伍,每伍有一人为长,称为“伍长”。参见《周礼·夏官·序官》《管子·立政》《汉书·循吏传·黄霸》:“置父老、师帅、伍长。” 宋 苏辙 《私试进士策问》之二:“及有军旅之事,则以比长为伍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伍长管四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三章第三节:“这种豪强的人连做个伍长的资格也没有。”
词语解释:伍长  拼音:wǔ cháng
古代军制以五人为伍,户籍以五家为伍,每伍有一人为长,称为“伍长”。参见《周礼·夏官·序官》《管子·立政》《汉书·循吏传·黄霸》:“置父老、师帅、伍长。” 宋 苏辙 《私试进士策问》之二:“及有军旅之事,则以比长为伍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伍长管四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三章第三节:“这种豪强的人连做个伍长的资格也没有。”
词语解释:伍浓  拼音:wǔ nóng
方言。犹言窝囊。《醒世姻缘传》第九八回:“堂翁嗔仁兄伍浓不济,专常被老嫂打的出不来,不成个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