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首字词组
付与付予付火付度付型付出付之东流 
付诸付命付丙付能付治付账付款 
付嘱付属付丙丁付畀付诸东流付之一炬付之度外 
付清付身付邮付排付仗付现付合 
付托付法付方付息付任付讫付托 
付授付山付梓付印付推付之一笑  

词语解释:付与  拼音:fù yǔ
拿出;交给:尽力完成时代~我们的使命。
词语解释:付诸  拼音:fù zhū
使改变形状或性质。例如:统帅部所设想的计划…这些小组正将其付诸行动。
词语解释:付嘱  拼音:fù zhǔ
吩咐;叮嘱。 唐 黄滔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故将仪貌若生而葢棺,晦朔不逾而啟土,从付嘱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临川巫》:“巫知必死,正付嘱后事,忽如人击其背,即踣于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生又付嘱再四, 吴 鋭身自任而去。生由此饮食渐加,日就平復。”
词语解释:付清  拼音:fù qīng
将陈账结清
将债款偿清。例如:可以完全付清债款。
词语解释:付托  拼音:fù tuō
亦作“ 付托 ”。 谓将人或事委托给别人。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託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太康 九年, 幽州 塞北有死牛头语。时帝多疾病,深以后事为念,而付托不以至公,思瞀乱之应也。”《三国演义》第四四回:“ 伯符 遗言,外事付托将军。今正欲仗将军保全国家,为 泰山 之靠,奈何亦从懦夫之议耶?” 清 李渔 《慎鸾交·论心》:“若照奴家看来,只要他是个文人,肯把真心许我,就可以付託终身了,何必求全责备!”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八:“该村成立于一九二八年……专备在园休养的父母把子女付托该村看护。”
词语解释:付授  拼音:fù shòu
(1).嘱托授予。《晋书·羊祜传》:“取 吴 不必须臣自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所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 唐 元稹 《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在昔 徐 师,知於 南阳 ,付授兵柄, 涡 俾为防。”
(2).谓传授。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四首并和实之》词之三:“上帝照临忠义胆,老师付授文章脉。”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下》:“ 孔子 适 周 ,见 老子 ,其叮嚀付授不过数语而 孔子 嘆美之。其后所著书上下篇,大抵不出此数语之中。”
词语解释:付予  拼音:fù yǔ
(1).给与。 汉 史游 《急就篇》卷二:“取受、付予相因缘。” 颜师古 注:“言以相付及受取领纳,皆缘丈尺斤两以定其数,故得分明无亏失也。予,相授予也。”
(2).引申为托付,委任。 宋 王安石 《上杜学士书》:“卒然举 河北 北付执事,岂主上与一二股肱之臣,不惟付予必久而后可要以效哉?且以为世之士大夫无足寄以重,独执事为能当之耳!” 宋 苏轼 《唐义问河北转运副使制》:“ 太原 之民,困於备边,使者之任,不轻付予。”
词语解释:付命  拼音:fù mìng
谓授以天命。《汉书·孙光传》:“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平刑罚,薄赋敛,恩泽加於百姓,诚为政之大本,应变之急务也,天下幸甚。《书》曰‘天既付命正厥德’,言正德以顺天也。” 颜师古 注:“《商书·高宗肜日》之辞。言既受天命,宜正其德。”今本《尚书·高宗肜日》作“孚命”。
词语解释:付属  拼音:fù shǔ
托付。《隋书·艺术传·来和》:“陛下问臣曰:‘我无灾障不?’臣奏陛下曰:‘公骨法气色相应,天命已有付属。’未几,遂总百揆。” 宋 苏洵 《上富相公书》:“往年天子震怒,出逐宰相,选用旧臣堪付属以天下者,使在相府与天下更始。”
词语解释:付身  拼音:fù shēn
古代的一种身份凭证。 宋 李纲 《与吕安老提刑书》之二:“近有一项溃兵犯 瀏阳 ……遣 陈照 、 李建 等御之,已逼逐出境。杀获五十餘人,腰间得付身,皆 江西 帅司所给者,乃信传言之妄。”《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近来军中之弊,以渐而革。如逃亡事故付身,有家累者批凿,无家累者焚毁,数年之间,免冒滥者多矣。”《元典章新集·吏部·儒官》:“除教授祇受勅牒,学正受中书省札付,学録、教諭并受吏部付身。”
词语解释:付法  拼音:fù fǎ
(1).谓交付法司论罪。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襄州 胡延庆 得一龟,以丹漆书其腹曰‘天子万万年’以进之。凤阁侍郎 李昭德 以刀刮之并尽,奏请付法。 则天 曰:‘此非恶心也。’捨而勿问。”《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记·张遵言》:“前者夜叉 牛叔良 等七人,为追 张遵言 不到,尽以付法。”
(2).指传授佛法。《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四祖优波毱多尊者》:“﹝尊者﹞復谓曰: 如来 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十八变,却復本座,跏趺而逝。”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他( 弘忍 )也要效法老师的作风,保持以前单传的方式,而 慧能 恰巧也是那样纯朴,所以说他单独付法给 慧能 ,这是有可能的。”
词语解释:付山
归山
词语解释:付火  拼音:fù huǒ
谓烧毁。《太平御览》卷九五一引 三国 吴 虞翻 《与弟书》:“老更衣希,为蚤虱所咋,故一二相告。省书一过,悉以付火。” 唐 徐夤 《新葺茆堂》诗:“笔研不才当付火,方书多誑罢烧金。”
词语解释:付丙  拼音:fù bǐng
见“ 付丙丁 ”。
词语解释:付丙丁  拼音:fù bǐng dīng
古以天干配五行,丙、丁属火,因称用火焚毁为“付丙丁”。 明 钱德洪 《平濠记》:“须戒令慎密,又曲为之防可也。目毕即付丙丁,知名不具。” 明 王守仁 《复童克刚书》:“至於《八策》,断断不宜復留,遂会同志诸友共付丙丁,为 克刚 焚此魔障。”亦省作“ 付丙 ”。《负曝闲谈》第二五回:“今日 周楷 递呈封口摺一件,参公卖缺得贿,情节甚重。上意颇怒。公速求 陆军机 以解此围,否则恐有不测。十二月初八日名叩。閲后付丙。”
词语解释:付丙丁  拼音:fù bǐng dīng
古以天干配五行,丙、丁属火,因称用火焚毁为“付丙丁”。 明 钱德洪 《平濠记》:“须戒令慎密,又曲为之防可也。目毕即付丙丁,知名不具。” 明 王守仁 《复童克刚书》:“至於《八策》,断断不宜復留,遂会同志诸友共付丙丁,为 克刚 焚此魔障。”亦省作“ 付丙 ”。《负曝闲谈》第二五回:“今日 周楷 递呈封口摺一件,参公卖缺得贿,情节甚重。上意颇怒。公速求 陆军机 以解此围,否则恐有不测。十二月初八日名叩。閲后付丙。”
词语解释:付邮  拼音:fù yóu
投交邮局寄送。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这回是要托你仍在 翁隆盛 买三斤茶……该茶叶店如也可以代寄,那就托他们代寄罢。否则,如无便人,托你付邮。”
词语解释:付方  拼音:fù fāng
簿记账户的右方,记载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和净值的增加(跟‘收方 ’相对)。也叫贷方。
词语解释:付梓  拼音:fù zhǐ
古时雕版刻书以梓木为上,后因称书籍刊印为“付梓”。 明 吴应箕 《答陈定生书》:“《东林本末》,采録最真,编定最确,即弟议论亦甚平恕,有关世道不小。今以原稿附上,幸即付梓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柳泉 蒲子 ,以玩世之意,作觉世之言,其书汗漫,亥豕既多,甲乙紊乱,又以未经付梓,钞写传讹,寖失其旧。”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八》:“检文者不喻其意,听之付梓, 密克威支 名遂大起。”
词语解释:付度  拼音:fù dù
移交,交代。《陈书·宣帝纪》:“令长代换,具条解舍户数,付度后人。户有增进,即加擢赏;若致减散,依事准结。”
词语解释:付能  拼音:fù néng
犹言好容易,方才。《七国春秋平话》卷上:“大臣( 苏代 )下马开圣旨。公子拜毕,言曰:‘相公休罪,有他 邹 家父子国后妃子,去不得。’ 代 曰:‘付能到此,公子便不去保驾?’”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三折:“阿!我付能把这残春捱彻,嗨!剗地是俺愁人瘦色。”《水浒传》第四三回:“你道我晦鸟气么,指望出去寻个单身的过,整整的等了半个月,不曾发市。付能今日抹着一个,你道是谁?原来正是那真 黑旋风 ,却恨撞着那驴鸟,我如何敌得他过!”
词语解释:付畀  拼音:fù bì
(1).授予;交给。《书·康王之诰》:“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训厥道,付畀四方。” 孔 传:“大天用顺其道,付与四方之国王天下。”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皇上帝当初下降 西奈山 ,亲手缮写十款天条在石碑上付畀 摩西 。”
(2).犹托付,委托。 明 陆采 《怀香记·相思露意》:“贴:‘十载兰闺承侍,紧随身,不少离,朝夕深蒙付畀,凡百知契,今日缘何多过虑?’”
词语解释:付排  拼音:fù pái
稿件交给印刷部门排版:书稿已经~,不日即可与读者见面。
词语解释:付息  拼音:fù xī
支付银行存款或借款的规定利息
词语解释:付印  拼音:fù yìn
将稿件交付印刷或出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只是这本册子,受了那汉子之托,要代他传播,当要想个法子,不负所托纔好……自家要代他付印,却又无力。” 鲁迅 《书信集·致陶元庆》:“《争自由的波浪》我才将原稿看好付邮,或者这几天才到 北京 ,即使即刻付印,也不必这么急。”
词语解释:付型  拼音:fù xíng
稿件完成排版、校对后,把活字版制成纸型:书稿已经~,不便再作大的改动。
词语解释:付治  拼音:fù zhì
交有司治罪。《陈书·到仲举传》:“及 文帝 崩, 高宗 受遗詔为尚书令入辅。 仲举 与左丞 王暹 、中书舍人 刘师知 、 殷不佞 等,以朝望有归,乃遣 不佞 矫宣旨遣 高宗 还 东府 。事发, 师知 下北狱赐死, 暹 、 不佞 并付治。”
词语解释:付诸东流  拼音:fù zhū dōng liú
见“ 付之东流 ”。
词语解释:付之东流  拼音:fù zhī dōng liú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东流,指向东流入大海的江河。后因以“付之东流”或“付诸东流”比喻完全葬送或落空。 清 陈确 《丙戌年蚕谣》序:“故窶人不支,至有中道废弃者,并十一之偿付之东流矣!”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遯》:“你的纱帽,既然付之东流;我这顶凤冠,也要随去做伴了。”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二:“问其所以异於彼辈者,则多藏此一片故纸於篋底而已,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遂付诸东流。” 戈茅 《关于屈原》:“ 屈原 的爱国主张终不得达,遂愤慨悲观,怀沙投江自沉。自此,一腔热忱的爱国心,乃付诸东流矣。”
词语解释:付仗  拼音:fù zhàng
付托倚靠。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公( 蔡京 )大喜,於是亟召用之(指 李森 、 李弥逊 )。又不慰公意。是后日掣其肘,竟付仗失当。”
词语解释:付任  拼音:fù rèn
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四年》:“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復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
词语解释:付推  拼音:fù tuī
交付有司审问。《南史·到仲举传》:“事发, 师知 下狱赐死, 暹 、 不佞 并付推,乃以 仲举 为贞毅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词语解释:付出  拼音:fù chū
交出(款项、代价等):~现款 ㄧ~辛勤的劳动。
词语解释:付账  拼音:fù zhàng
赊购货物后,理发洗澡后,或在饭馆、茶馆吃喝后,付给应付的钱。
词语解释:付之一炬  拼音:fù zhī yī jù
点它一把火,意即烧掉。语本 唐 杜牧 《阿房宫赋》:“戍卒叫, 函谷 举, 楚 人一炬,可怜焦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著棋》:“人生数十年,光阴迅速,则又何必做此废事弃业、忘寝与食之勾当耶……《桃花泉棋谱》《弈理指归》诸书,直可付之一炬。”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江西袁州乡民暴动馀闻》:“呜呼,以开通民智豫备立宪之学校,忽以一纸诬妄,付之一炬,敝邑固堕入黑暗矣!”
词语解释:付现  拼音:fù xiàn
交付现金:购物一律要~,不收支票。
词语解释:付讫  拼音:fù qì
交清(多指款项):报费~。
词语解释:付之一笑  拼音:fù zhī yī xiào
用笑一笑来对待。表示不值得理会。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以此知 义海 、《西清》(指 蔡絛 《西清诗话》)寡陋,而妄为之説,可付之一笑。” 清 黄景仁 《金缕曲·送杨才叔试令甘肃》词:“羡尔抽鞭早,把人间、玉堂金马,付之一笑。”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但倘遇此辈,第一切戒愤怒,不必与之针锋相对,只须付之一笑,徐徐扑之。”
词语解释:付之东流  拼音:fù zhī dōng liú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东流,指向东流入大海的江河。后因以“付之东流”或“付诸东流”比喻完全葬送或落空。 清 陈确 《丙戌年蚕谣》序:“故窶人不支,至有中道废弃者,并十一之偿付之东流矣!”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遯》:“你的纱帽,既然付之东流;我这顶凤冠,也要随去做伴了。”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二:“问其所以异於彼辈者,则多藏此一片故纸於篋底而已,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遂付诸东流。” 戈茅 《关于屈原》:“ 屈原 的爱国主张终不得达,遂愤慨悲观,怀沙投江自沉。自此,一腔热忱的爱国心,乃付诸东流矣。”
词语解释:付款  拼音:fù kuǎn
作为对货物或服务的报酬而支付款项
(以即期汇票、付账、汇票等形式)送或寄款给某人或某处。例如:您的账已过期,请付款。
词语解释:付之度外  拼音:fù zhī dù wài
谓置于胸臆之外,不加考虑。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至 通州 ,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红楼梦》第七一回:“﹝ 贾政 ﹞因年景渐老,事重身衰,又近因在外几年,骨肉离异,今得宴然復聚,自觉喜幸不尽,一应大小事务,一概亦付之度外,只是看书。”参见“ 置之度外 ”。
词语解释:置之度外  拼音:zhì zhī dù wài
搁在忖度之外。即不放在心上。语出《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 嚣 子内侍, 公孙述 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於度外耳。’”《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东南不宾,为日已久,先朝已来,置之度外。” 清 李渔 《怜香伴·香泳》:“就是功名也听其有无,寿也任其修短,一切置之度外。”亦作“ 置诸度外 ”。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我考虑得很纯熟。我是早把生死置诸度外的。”
词语解释:付合  拼音:fù hé
犹依从。付,通“ 附 ”。 元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做娘的肯哀怜肯付合,做女的有疼热有瓜葛。指头上单养的我一箇,须不是过房的买到前窝。”
词语解释:付托  拼音:fù tuō
见“ 付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