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末字词组
太仓神仓水仓谷仓铺仓屯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填仓
官仓义仓监仓十指仓祛仓火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坐仓
囷仓五仓厨仓内仓常满仓煤仓料仓禁仓
陈仓社仓仓仓化色五仓常平仓漕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百虫仓
臧仓大仓货仓都仓鹄仓开火仓暗度陈仓盘仓
司仓曹仓赘食太仓倒仓三仓添仓粮仓白帝仓
天仓清仓饥仓京仓上仓廥仓穹仓盐义仓
敖仓中仓预备仓丰储仓钱过北斗,米烂陈仓洛口仓劫鼠仓盐仓
积仓扁仓买空仓东宫仓钱过北斗,米烂成仓河仓含嘉仓 
海陵仓公仓转般仓府仓钧折行仓浩仓坟仓 

词语解释:太仓  拼音:tài cāng
(1).古代京师储谷的大仓。《史记·平準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清史稿·食货志一》:“天府太仓之蓄,一旦荡然。”
(2).胃的别名。本以太仓喻胃,后径称胃为太仓。《灵枢经·胀论》:“胃者,太仓也。”《黄庭内景经·脾长》:“脾长一尺掩太仓。” 梁丘子 注:“太仓,胃也。”
词语解释:官仓  拼音:guān cāng
(1).官府的仓廪。《隋书·食货志》:“﹝ 魏 天平 元年﹞於诸州缘河津济,皆官仓贮积,以拟漕运。” 唐 曹邺 《官仓鼠》诗:“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明 靳学颜 《讲求财用疏》:“今 徐 、临、 德 州皆有官仓,本为寄囤,至于存积几何哉?”
(2).指官粮。 宋 陆游 《冬夜戏书》诗:“一饱喟然还自悯,强颜垂老食官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当官领官仓,一兵喫三粮。”
词语解释:囷仓  拼音:qūn cāng
粮仓。《礼记·月令》:“﹝孟秋之月﹞筑城郭,建都邑,穿竇窖,脩囷仓。” 唐 陆龟蒙 《村夜》诗:“耕稼一以微,囷仓自然罄。”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囷仓禾百廛,趋走僮千指。”
词语解释:陈仓  拼音:chén cāng
(1).古地名。即今 陕西省 宝鸡市 。 秦 置县, 汉 、 魏 、 晋 皆因之。 刘邦 用 韩信 计,明修栈道,暗渡 陈仓 ,即此。 汉 魏 以来为攻守战略要地。《元和郡县图志·凤翔府》:“ 宝鸡县 ,本 秦 陈仓县 , 秦文公 所筑,因山以为名,属 右扶风 …… 陈仓 故城,在今县东二十里。”
(2).贮存陈谷的粮仓。《平妖传》第一回:“其中有一员外,家中巨富,真个是钱过壁斗,米烂陈仓。”
词语解释:臧仓  拼音:zāng cāng
战国 时 鲁平公 将见 孟子 ,为其宠臣 臧仓 所阻。见《孟子·梁惠王下》。后因以 臧仓 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 子西 逐大圣之 仲尼 , 臧仓 毁命世之 孟軻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到了下处,除下头巾,见里面有一个蝎子。 庄徵君 笑道:‘ 臧仓 小人,原来就是此物!看来我道不行了!’”
词语解释:司仓  拼音:sī cāng
官名。 汉 有仓曹史,主管仓库,为州郡的属官。 北齐 称仓曹参军。 唐 制,在府的称仓曹参军,在州的称司仓参军,在县的称司仓。 宋 废。参阅《通典·州郡下》
词语解释:天仓  拼音:tiān cāng
(1).星名。属西方七宿中的娄宿。《史记·天官书》:“胃为天仓。” 张守节 正义:“胃三星……胃主仓廪,五穀之府也。”《晋书·天文志上》:“天仓六星在娄南,仓穀所藏也。”
(2).相者术语。即天庭。《意林》卷五引 晋 杨泉 《物理论》:“相者曰,三亭九候,定于一尺之面。愚智勇怯,形于一寸之目。天仓金匱,以别贫富贵贱。”《水浒传》第十八回:“唇口方正,髭鬚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
词语解释:敖仓  拼音:áo cāng
亦称“ 敖庾 ”。 1. 秦 代所建仓名。在 河南省 郑州市 西北 邙山 上。山上有城, 秦 于其中置谷仓,故曰“ 敖仓 ”。《史记·项羽本纪》:“ 汉 军 滎阳 ,筑甬道属之 河 ,以取 敖仓 粟。” 裴駰 集解引 臣瓒 曰:“ 敖 ,地名,在 滎阳 西北山,临 河 有大仓。”《史记·黥布列传》:“东取 吴 ,西取 楚 ,并 韩 取 魏 ,据 敖庾 之粟,塞 成皋 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褰裳而涉 汶阳 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椎紒而守 敖庾 、 海陵 之仓,则山坻之积在前矣。”
(2).泛指粮仓。《淮南子·说林训》:“近敖仓者不为之多饭,临 江 河 者不为之多饮,期满腹而已。”《新唐书·李密传》:“公虽受命,然赖人之天口固国本。而稟取不节,敖庾之藏有时而儩,粟竭人散,胡仰而成功?”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 乾道 中,为寨屋五百,敖仓七十,今浸废。”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
词语解释:积仓  拼音:jī cāng
贮存谷物的粮仓。《诗·大雅·公刘》“迺积迺仓” 毛 传:“言民事时和,国有积仓也。” 唐 柳宗元 《兴州江运记》:“增石为防,膏我稻粱;岁无凶灾,家有积仓。”
词语解释:海陵仓  拼音:hǎi líng cāng
仓库名。 汉 吴王 濞 建。在 江苏省 泰县 东面的 海陵 。《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转粟西乡,陆行不絶,水行满 河 ,不如 海陵 之仓。” 李善 注引 臣瓒 曰:“ 海陵 ,县名,有 吴 太仓 。” 唐 刘长卿 《送营田判官郑侍御赴上都》诗:“幸论开济力,已实 海陵仓 。”
词语解释:神仓  拼音:shén cāng
古时藏祭祀用谷物的处所。《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穀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仓,祗敬必飭。” 郑玄 注:“藏祭祀之穀为神仓。” 孔颖达 疏:“神仓者,贮祀鬼神之仓也。”《新唐书·礼乐志四》:“藉田之穀,敛而钟之神仓,以拟粢盛及五齐、三酒,穰稾以食牲。”
词语解释:义仓  拼音:yì cāng
隋 以后各地为备荒而设置的粮仓。《隋书·长孙平传》:“ 平 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閭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义仓》:“使岁穰,输其餘;岁凶,受而食之:故义仓之法自此始。 长孙平 修之, 隋 以富足。”《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官府看不过,开发义仓,賑济百姓。” 王闿运 《储玫躬传》:“譬喻州人,积穀设义仓,以待非常。”
词语解释:五仓  拼音:wǔ cāng
五脏神。《汉书·郊祀志下》:“及言世有僊人……化色五仓之术者,皆姦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飢。”
词语解释:社仓  拼音:shè cāng
即义仓。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始于 隋 代。其管理、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隋书·食货志》:“十六年正月,又詔 秦 叠 …… 银 扶 等州社仓,并於当县安置。二月,又詔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旧唐书·食货志下》:“ 武德 元年九月四日,置社仓。”《宋史·食货志上六》:“ 陆九渊 在敕令局,见之嘆曰:‘社仓几年矣,有司不復举行,所以远方无知者。’”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黄东发社仓记》:“乡有 李令君 捐粟六百石为倡,将成社仓。”
词语解释:大仓  拼音:dà cāng
设在京城的国家粮库。《庄子·秋水》:“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参见“ 太仓 ”。
词语解释:太仓  拼音:tài cāng
(1).古代京师储谷的大仓。《史记·平準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清史稿·食货志一》:“天府太仓之蓄,一旦荡然。”
(2).胃的别名。本以太仓喻胃,后径称胃为太仓。《灵枢经·胀论》:“胃者,太仓也。”《黄庭内景经·脾长》:“脾长一尺掩太仓。” 梁丘子 注:“太仓,胃也。”
词语解释:曹仓  拼音:cáo cāng
曹 家书仓。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载, 曹曾 书垂万馀卷,“及世乱,家家焚庐, 曾 虑其先文湮没,乃积石为仓以藏书,故谓 曹 氏为书仓。”后以“曹仓”泛指藏书的仓库。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以诗哭之》:“ 鄴 架籤论万, 曹 仓卷累千。”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泉州 李中丞 馥 抚吾 浙 时,收书极富,一时善本,齐入 曹 仓。”
词语解释:清仓  拼音:qīng cāng
清理仓库。 胡万春 《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要捞起这艘船,首先要做的就是清仓工作。”如:今年他们转运粮食和清账清仓工作都做得很快。
词语解释:中仓  拼音:zhōng cāng
(1).中央仓库。《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季龙 以租入殷广,转输劳烦,令中仓岁入百万斛,餘皆储之水次。”《晋书·吕光载记》:“今中仓积粟数百千万,东人战士一当百餘。”
(2).舱中。 唐 欧阳詹 《宿建溪中宵即事》诗:“僮僕舟人空寂寂,隔帘微月入中仓。”
词语解释:扁仓  拼音:biǎn cāng
古代名医 扁鹊 、 仓公 的并称。亦泛指名医。 明 方孝孺 《次王仲缙感怀韵》之九:“保身戒无疾,制治忧小康。苟操敬慎心,何必求 扁 仓 。”
词语解释:公仓  拼音:gōng cāng
公家的粮仓。《商君书·农战》:“百姓曰:‘我疾农,先实公仓,收餘以食亲,为上忘生而战,以尊主安国也。’”
词语解释:水仓  拼音:shuǐ cāng
(1).谓船底最低的衬板。《释名·释船》“舟中床” 清 毕沅 疏证:“今船底有衬版,水或浸淫而入,其最低者曰水仓。”
(2).防火的储水仓库。 清 梁章鉅 《浪跡丛谈·水仓》:“相传 乾隆 五十九年四月,新城 多子街 一带不戒於火,每延烧彻昼夜。有 余观德 者,人颇豪侠,视而悯之,因创设水仓。”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一·水仓》:“其法在闹市中距河较远处,买地一区,前设小门,后为大院,置水缸数十百隻,贮以清水,设有不虞,水可立至,此良法也。”
词语解释:监仓  拼音:jiān cāng
(1).监督仓库。《宋史·太宗纪一》:“丙寅, 泗州 録事参军 徐璧 坐监仓受贿出虚券,弃市。”
(2).监督仓库的官员。 宋 苏轼 《泗州南山监仓萧渊东轩》诗之一:“但见东轩堪隐几,不知公子是监仓。” 清 孔尚任 《燕台杂兴》诗之十七:“每日垂鞭归第邸,有人来看孔方兄。”自注:“予畏监仓而得监铸,免累可矣,寒如故也。泛交者不知,多来称贷。”
(3).监狱。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如人命果真,当堂将兇犯重责收监,其餘犯应收监仓者,分别投监寄仓。” 清 黄六鸿 《庶政·佐贰滥刑》:“因势衿之呈送,遂为狐媚之行,因而滥禁监仓,恣其凌虐,是所谓傅虎而翼者矣!” 黄谷柳 《虾球传·各自分飞》:“ 虾球 进了赤柱监狱,跟他一同进去的有几十名童犯,他们一律换上成人穿的宽大号衣,住成人的监仓,因为专为童犯而建筑的监狱还没有落成。”
词语解释:厨仓  拼音:chú cāng
厨房与粮仓。 汉 桓宽 《盐铁论·西域》:“师无輜重之费,士无乏絶之劳。此所谓食於厨仓,而战於门郊者也。”
词语解释:仓仓  拼音:cāng cāng
象声词。《宋史·律历志四》:“开口吐气谓之商,其音将将仓仓然。”
词语解释:货仓  拼音:huò cāng
存放货物的仓库。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六:“在大院子的南边,是一个很大的货仓。” 金平 《蓝夜》:“在垦荒队货仓似的宿舍,男的、女的,像两类货物被截然的放置在两大溜茅屋,属于个人的仅一张竹床。”
词语解释:赘食太仓  拼音:zhuì shí tài cāng
谓无功受禄。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人当知足》:“予年过七十,法当致仕……乡衮 赵子直 不忍使絶禄粟,俾之因任,方用赘食太仓为愧,而亲朋谓予爵位不逮二兄,以为耿耿。”
词语解释:饥仓  拼音:jī cāng
指飢饿之腹。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七:“饮食於人日月长,精麤随分塞飢仓。”
词语解释:预备仓  拼音:yù bèi cāng
明 代各地为储藏赈济粮所设的粮仓。《续文献通考·市籴三》:“ 明太祖 洪武 初,设预备仓。”
词语解释:买空仓  拼音:mǎi kōng cāng
方言。放青苗。参见“ 买青苗 ”。
词语解释:买青苗  拼音:mǎi qīng miáo
旧时地主或商人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利用农民生活上的困难,杀价预购农民地里的青苗,庄稼成熟后,归其所有,或以青苗作抵押品,放出高利贷,从中获取暴利。也称放青苗。
词语解释:转般仓  拼音:zhuǎn bān cāng
宋 代实行转般法时,在 泗 、 楚 、 真 、 扬 四州(即今 安徽 泗县 、 江苏 淮安 、 仪征 、 扬州 等地)所设的仓库,用以卸纳东南六路漕粮,再换船运至京师。《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於是大革弊事,改 京 所铸当十大钱为当三以平泉货,復转般仓以罢直达。”
词语解释:谷仓  拼音:gǔ cāng
粮仓
贮藏粮食的木制或水泥制库
一个提供其它地区大部分食物、生产谷物的典型农业区。例如:这些广阔的平原是这个国家的谷仓。
词语解释:十指仓  拼音:shí zhǐ cāng
指袜子。 宋 陶穀 《清异录·衣服》:“ 曹翰 事 世宗 为枢密承旨,性贪侈,常着锦韈、金綫丝鞵,朝士有託无名子嘲之者,诗曰:‘不作锦衣裳,裁为十指仓。千金包汗脚,渐愧络丝娘。’”
词语解释:内仓  拼音:nèi cāng
清 制,收储漕粮之所,除 北京 通州 各仓外,另设内仓,由户部直辖,供应内府、祭祀和接待外藩属国来使所需的粮食,教习官役的廩粟,牧马的饲料等。《清会典·户部十二·内仓》:“内仓监督, 满洲 二人,掌内仓之出纳。”参阅《清通典·职官二》
词语解释:化色五仓  拼音:huà sè wǔ cāng
古方士修炼之术。《汉书·郊祀志下》:“黄冶变化,坚决淖溺,化色五仓之术者,皆姦人惑众,挟左道,怀诈伪,以欺罔世主。”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思身中有五色,腹中有五仓神;五色存则不死,五仓存则不饥。”
词语解释:都仓  拼音:dōu cāng
大仓,总仓。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又请令所在及农隙时,併召车牛,般盐送纳都仓,不得令有闕絶者。”
词语解释:倒仓  拼音:dǎo cāng
(1).戏曲演员在青春期发育时嗓音变低或变哑。 王梦生 《梨园佳话·总论》:“佳喉善唱,一经倒仓便哑。” 梅兰芳 《舞台生活四十年》第四章:“演员的倒仓变嗓时期是一个关口,倒不过来,往往一蹶不振。”
(2).把一个仓里的粮食转到另一个仓里去。
把一个仓里的粮食全部取出来,晾晒之后再装回去。
词语解释:京仓  拼音:jīng cāng
(1).大粮仓。《文选·张衡〈东京赋〉》:“发京仓,散禁财。” 薛综 注:“京,大也。”
(2). 清 朝在 北京 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 朝阳门 内,海运、北新二仓在 东直门 内,太平、万安二仓在 朝阳门 外,本裕、丰益二仓在 德胜门 外,储济、裕丰二仓在 东便门 外。见《清会典·仓廒》
词语解释:丰储仓  拼音:fēng chǔ cāng
南宋 所置国家粮仓名。《宋史·孝宗纪二》:“乙巳,置 丰储仓 。”《宋史·孝宗纪二》:“乙丑,增筑 丰储仓 。” 宋 楼钥 《雷雪应诏条具封事》:“ 丰储仓 :所以为中都之备,一时欲用,出圣断,排羣议,积贮为之一空。”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北山分脉城内胜迹一》:“ 丰储仓 : 景定 初, 贾似道 行公田法,以此收其租入。”
词语解释:东宫仓  拼音:dōng gōng cāng
隋 代谷仓名。《隋书·食货志》:“其仓,京都有 龙首仓 …… 东宫仓 ,所贮总不过五十餘万。”
词语解释:府仓  拼音:fǔ cāng
古时指国家的仓库。《国语·越语下》:“田野开闢,府仓实,民众殷。” 韦昭 注:“货财曰府;米粟曰仓。”《韩非子·解老》:“狱讼繁则田荒,田荒则府仓虚,府仓虚则国贫。”
词语解释:铺仓  拼音:pù cāng
贮藏粮食的库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非多蠧嚼吞于坊肆,即累日困闭于铺仓。”
词语解释:祛仓  拼音:qū cāng
佉卢 仓颉 的并称。二人均为古代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人。因用以借指古文字。 邓溥 《大我自津门来书答之以诗》:“与谁讎篆籀?梦见译 佉 仓 。”参见“ 佉卢 ”、“ 佉卢文字 ”。
词语解释:常满仓  拼音:cháng mǎn cāng
王莽 所建仓名。《汉书·王莽传上》:“是岁, 莽 奏起明堂、辟雍、灵臺,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晋书·食货志》:“ 永平 五年作常满仓,立粟市於城东,粟斛直钱二十。”参见“ 常平仓 ”。
词语解释:常平仓  拼音:cháng píng cāng
古代为调节米价而设置的一种仓廪。 汉宣帝 时 耿寿昌 首先倡建,以谷贱时用较高价籴入,谷贵时减价粜出,平衡米价而名。《汉书·食货志上》:“时大司农中丞 耿寿昌 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穀贱时增其贾而糴,以利农,穀贵时减贾而糶,名曰‘常平仓’。民便之。”参阅《文献通考·常平义仓租税》
词语解释:常平仓  拼音:cháng píng cāng
古代为调节米价而设置的一种仓廪。 汉宣帝 时 耿寿昌 首先倡建,以谷贱时用较高价籴入,谷贵时减价粜出,平衡米价而名。《汉书·食货志上》:“时大司农中丞 耿寿昌 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穀贱时增其贾而糴,以利农,穀贵时减贾而糶,名曰‘常平仓’。民便之。”参阅《文献通考·常平义仓租税》
词语解释:鹄仓  拼音:hú cāng
见“ 鵠苍 ”。
词语解释:鹄苍  拼音:hú cāng
亦作“ 鵠仓 ”。 传说中的神犬名。 清 赵翼 《娘娘叫狗山》诗:“宛如 独母 抚鵠仓,莫疑帝女偶 槃瓠 。”
词语解释:三仓  拼音:sān cāng
(1).古字书名。 汉 初,合 李斯 《仓颉篇》、 赵高 《爰历篇》和 胡母敬 《博学篇》为一书,称“三仓”,亦统称《仓颉篇》,凡三千三百字。 魏 晋 时,又以 李斯 《仓颉篇》为上卷, 扬雄 《训纂篇》为中卷, 贾鲂 《滂喜篇》为下卷,合为一部,亦称“ 三仓 ”。参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一》。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篇章谓六甲、九九、《急就》《三仓》之属。” 清 钱谦益 《识字行》:“人生识字只两个,何用三仓四部盈箱笥。”
(2).指储粮之太仓、 石头 仓、常平仓。《梁书·陈伯之传》:“臺家府库空竭,无復器仗,三仓无米,东境饥流,此万代一时也,机不可失。”《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仓,太仓、 石头 仓及常平仓。”
词语解释:上仓  拼音:shàng cāng
同“ 上苍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上仓儻若逆人心,不免此处生留难。”
同“ 上苍 ”。 入库。 清 张岱 《寿具和尚并贺大殿落成》诗:“上仓斗斛寂无声,千百人夫顷刻散。”
词语解释:钱过北斗,米烂陈仓  拼音:qián guò běi dǒu , mǐ làn chén cāng
见“ 钱过北斗,米烂成仓 ”。
词语解释:钱过北斗,米烂成仓  拼音:qián guò běi dǒu , mǐ làn chéng cāng
形容极其富裕的一种夸张说法。《水浒传》第二四回:“家里钱过北斗,米烂成仓,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寳。”《儒林外史》第六回:“ 赵氏 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僮僕成羣,享福度日。”亦作“ 钱过北斗,米烂陈仓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在县前开着个大生药舖,又放官吏债。家中钱过北斗,米烂陈仓,没个当家立纪娘子。”
词语解释:钧折行仓  拼音:jūn shé xíng cāng
古代平抑物价的一种方法。囤积、周转货物,贵时卖出,贱时买进。《南史·范岫传》:“﹝ 范岫 ﹞出为 安成 内史,创立钧折行仓,公私弘益。”
词语解释:屯仓  拼音:tún cāng
(1).屯田区的粮仓。《明史·食货志一》:“三十年定科则:军田一分,正粮十二石,贮屯仓,听本军自支,餘粮为本卫所官军俸粮。”《中国民间故事选(二)·反江山和守备老爷》:“有个守屯仓的守备老爷。”
(2).贮粮入仓。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部·催徵》:“漕米屯仓不过一季。”
词语解释:火仓  拼音:huǒ cāng
(1).伙食。《再生缘》第三七回:“粗细家丁差两个,安排火仓与汤茶。”《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几天就叫这外国人不必开火仓。”
(2).旧时养蚕室的一种保温设备。 元 王祯 《农书》卷二十:“火仓,蚕室火龕也。凡蚕生室内,四壁挫垒空龕,状如三星,务要玲瓏,顿藏熟火,以通煗气,四向匀停。”
词语解释:煤仓  拼音:méi cāng
贮藏船用煤使用的一种大隔间
词语解释:漕仓  拼音:cáo cāng
存放漕米的仓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浙江乌程归安县乡民抗漕》:“乡民鸣锣纠众,阻纳漕粮,并张贴传单,约期聚集入城,捣毁漕仓官署。”
词语解释:开火仓  拼音:kāi huǒ cāng
开办伙食。《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几天就叫这外国人不必开火仓,统通在我们这里做好,叫打杂的替他送去。”
词语解释:添仓  拼音:tiān cāng
我国北方农村节日。于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吃黍米糕,过添仓节。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二:“ 小顺 坐到炕上道:‘不多吧,总不能像 启昌 老婆,过个添仓,派给人家小旦两个糕!’”
词语解释:廥仓  拼音:kuài cāng
泛指储存粮草的仓库。 唐 崔敖 《盐池灵庆公碑》:“乃涤场圃,乃完廥仓。”
词语解释:洛口仓  拼音:luò kǒu cāng
古粮仓名。又名 兴洛仓 。 隋 大业 二年(公元606年)筑。故址在今 河南省 巩县 东南。因地处旧 洛水 入 黄河 处而得名。周围二十余里,穿窖三千,每窖可容粮食八千石。 大业 十三年(公元617年), 瓦岗 农民起义军攻克此仓,并增筑 洛口城 ,周围四十里。 唐 开元 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复置 洛口仓 于此。《通鉴考异·隋炀帝大业十二年》《革命记》:“ 密 説 让 曰:‘ 洛口仓 米逾巨亿,请公发一札之令,使 密 奉之,告诸道英雄,就仓喫米,必当云合响应,受命於公,然后称帝号以定中原。’”
词语解释:河仓  拼音:hé cāng
贮放漕运物资的公仓。《宋史·兵志八》:“於是严河仓乞取减刻之事。”《元典章·圣政二·救灾荒》:“义仓旧例:丰年蓄其有餘,歉岁补其不足。前年使民运赴河仓,有失设置义仓初意。”
词语解释:浩仓  拼音:hào cāng
昊天,苍天。《隶释·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功绩焕炳,恩如浩仓。”
词语解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拼音:míng xiū zhàn dào , àn dù chén cāng
指 刘邦 将从 汉中 出兵攻 项羽 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 陈仓 ,取得胜利。暗,也写作“闇”。栈道,在悬崖峭壁间傍山凿石架木而成的通道。 陈仓 ,古县名,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东。 元 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 樊 噲明脩栈道,俺可暗度 陈仓 古道。这 楚 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 陈仓 古道抄截,杀他箇措手不及也。”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 韩信 之计,明修栈道,闇度 陈仓 ,攻完 三秦 ,劫取五国。”后因称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或暗地进行活动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莫非他心里有这段姻缘,自己不好开口,却‘明修栈道,暗度 陈仓 ’,先説定了我的事,然后好借重我爹妈给他作个月下老人,联成一床三好,也定不得。”
词语解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拼音:míng xiū zhàn dào , àn dù chén cāng
指刘邦听从张良计谋,在往南郑途中将所经栈道焚毁,表示不再回关中,以消除项羽疑心;尔后绕道出兵,在陈仓击破章邯军,复归咸阳之事。后以此比喻从正面迷惑对方,暗地进行突然袭击
此是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金瓶梅词话》
词语解释:料仓  拼音:liào cāng
大仓或其他贮藏场所
词语解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拼音:míng xiū zhàn dào ,àn dù chén cāng
指刘邦听从张良计谋,在往南郑途中将所经栈道焚毁,表示不再回关中,以消除项羽疑心;尔后绕道出兵,在陈仓击破章邯军,复归咸阳之事。后以此比喻从正面迷惑对方,暗地进行突然袭击
此是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金瓶梅词话》
词语解释:暗度陈仓  拼音:àn dù chén cāng
《史记·高祖本纪》:“正月, 项羽 自立为 西楚霸王 ,王 梁 楚 地九郡,都 彭城 。负约,更立 沛公 为 汉王 ,王 巴 、 蜀 、 汉中 ,都 南郑 …… 汉王 之国, 项王 使卒三万人从, 楚 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 杜 南入 蚀 中。去輒烧絶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 项羽 无东意……八月, 汉王 用 韩信 之计,从 故道 还,袭 雍王 章邯 。 邯 迎击 汉 陈仓 , 雍 兵败,还走;止战 好畤 ,又復败,走 废丘 。 汉王 遂定 雍 地。东至 咸阳 ,引兵围 雍王 废丘 ,而遣诸将略定 陇西 、 北地 、 上郡 。” 陈仓 ,古县名,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东,为通向 汉中 的交通孔道。后遂以“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臣已算定今番 诸葛亮 必效 韩信 暗度 陈仓 之计。”《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韩信 道:‘ 阎君 在上, 韩信 一一告诉。某受 汉王 筑坛拜将之恩,使尽心机,明修栈道,暗度 陈仓 ,与 汉王 定了 三秦 。’”《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此是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词语解释:粮仓  拼音:liáng cāng
储藏粮食的仓库
比喻盛产粮食的地区。例如:东北是祖国的粮仓。
词语解释:穹仓  拼音:qióng cāng
见“ 穹苍 ”。
词语解释:穹苍  拼音:qióng cāng
亦作“ 穹仓 ”。
(1).苍天。《诗·大雅·桑柔》:“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孔颖达 疏:“穹苍,苍天,《释天》云。 李巡 曰:‘古时人质仰视天形,穹隆而高,色苍苍然,故曰穹苍。’是也。”《隶释·汉北海相景君铭》:“於何穹仓,布命授期。” 晋 成公绥 《啸赋》:“南箕动於穹苍,清飈振乎乔木。”《水浒传》第二三回:“触目晚霞掛林藪,侵人冷雾弥穹苍。”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你看我们在这林中,好像双星悬在洪蒙的穹苍下一般。”
(2).指天帝。 元 李文蔚 《蒋神灵应》第三折:“神军驾祥云回奏穹苍。”
词语解释:劫鼠仓  拼音:jié shǔ cāng
亦作“刼鼠仓”。 挖掘鼠仓取粮。谓灾荒严重时饥民四出百计求食的行动。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 天復 中, 陇 右大饥。其年秋稼甚丰,将刈之间,大半无穗,有就田畔斸鼠穴求之,所获甚多。於是家家穷穴,有获五七斛者,相传谓之‘刼鼠仓’。饥民皆出求食,济活甚众。”
词语解释:含嘉仓  拼音:hán jiā cāng
隋 唐 时粮仓名。《通典·食货十》:“自 河阴 候水涨涸,漕送 含嘉仓 。”《通典·食货七》:“ 隋 氏 西京 太仓, 东京 含嘉仓 、 洛口仓 , 华州 永丰仓 , 陕州 太原仓 ,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 宋 曾巩 《汴水》:“ 江 南租船,自 淮 西北泝 鸿沟 ,转相输纳於 河阴 、 含嘉 、 太原 等仓,凡三年,运米七百万石者, 唐 开元 之际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历代漕运考》:“《六典》: 东都 曰 含嘉仓 。自 含嘉仓 转动,以实京之太仓。”嘉,一本作“ 加 ”。
词语解释:坟仓  拼音:fén cāng
大粮仓。《韩非子·八奸》:“其於德施也,纵禁财,发坟仓。”
词语解释:填仓  拼音:tián cāng
旧俗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节,多于是日往粮囤添加粮食,全家加菜盛餐;有客来,必使醉饱而去,取预祝填满谷仓的吉兆。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正月﹞二十五日曰填仓,亦醉饱酒肉之期也。”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填仓》:“念五日为填仓节。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名曰填仓。惟是京师居民不事耕凿,素少盖藏,日用之需,恒出市易。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復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填仓》:“每至二十五日,粮商米贩致祭仓神,鞭炮最盛。居民不尽致祭,然必烹治饮食以劳家人,谓之填仓。”
词语解释:坐仓  拼音:zuò cāng
宋 代诸军有余粮愿籴入官,计价支钱,入其米于仓,谓之坐仓。始行于 嘉祐 初, 熙宁 三年(公元1070年)自京师推广至 河北 、 河东 、 陕西 诸路。 南宋 继续实行。初为对军人的优惠,后成克减月粮的手段。 宋 李纲 《御戎论》:“又行坐仓之法,士有飢色,其何以战?”《宋史·食货志上三》:“其曰坐仓: 熙寧 二年,令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计价支钱,復储其米於仓。”《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初,帝用仪鸞司官 孙思道 言,行坐仓糴米法, 王安石 以为善。坐仓者,以诸军餘粮愿糴入官者,计价支钱,復储其米於仓也。”
词语解释:禁仓  拼音:jìn cāng
帝王的粮仓。《史记·三王世家》:“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开禁仓以賑贫穷。”
词语解释:百虫仓  拼音:bǎi chóng cāng
五倍子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五倍子》
词语解释:盘仓  拼音:pán cāng
指转运仓贮粮物。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京师转漕东南,岁七百万,积以升斗,极於京垓,盘仓古法,今也失传,其数至颐而不可稽,其欺至隐而不可詰。”
词语解释:白帝仓  拼音:bái dì cāng
古粮仓名。在 蜀郡 成都 城郭外。《后汉书·公孙述传》:“ 成都 郭外有 秦 时旧仓, 述 改名 白帝仓 。” 李贤 注:“ 述 以色尚白,故改之。” 清 吴伟业 《饭石峰》诗:“莫救黔黎饿,谁开 白帝仓 。”
词语解释:盐义仓  拼音:yán yì cāng
地方上设置的公益盐仓。《清史稿·食货志二》:“近边设营仓,濒海设盐义仓,或以便民,或以给军。”
词语解释:盐仓  拼音:yán cāng
贮盐的仓库。《南史·循吏传·王洪范》:“启求侵 魏 ,得 黄郭 、 盐仓 等数戍。”《旧唐书·食货志下》:“置 河阴县 及 河阴仓 , 河 西 柏崖仓 , 三门 东 集津仓 , 三门 西盐仓。”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 陕州 平陆县 三门 ,西有盐仓,东有 集津仓 。”《元史·仁宗纪三》:“置 两浙 盐仓六所,秩从八品,官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