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卦去声 [chuài zuō][bài][jiè xiè][详注1][ài][jiè][乙界切,音餲。与噫同。《说文》饱食息也。][yè][快也][è][zhài][ài]浿[zhài][《广韵》《集韵》苦怪切,音蒯。亦笼也。]

[详注2][详注3][详注4][bà]


注1:晒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所卖切。《玉篇》暴乾物也。
注2:画 音话。《尔雅·释言》画形也。《注》画者为形像。《释名》画,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画衣绣裳。《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又官名。《后汉·百官志》画室署长一人,四百石,黄绶。
注3:杀 《广韵》《集韵》《韵会》所界切,音铩。降也,减削也。《周礼·秋官·象胥》国新杀礼,凶荒杀礼。《礼·大传》五世而缌杀同姓也。又《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又《正韵》所卖切,音晒。义同。
注4:嗄 shà,音隘。《广韵》声败。《集韵》气逆也。楚人谓啼极无声为嗄。又《集韵》乙界切,噫去声。亦气逆也。或作噎。
共10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介福介石介怀介心介卿介宾介恃介雅
介然介士介马介和介僎介帻介音介绍所
介圭介眉介虫介人介直介吝介绝介静
介寿介洁介于介意介狄介峙介绍信介贰
介子介丘介弟介老介焉介词介鬯介邱
介胄介绍介山介决介物介虑介蒂介类
介推介介介言介使介鲸介旅介鲜介狭
介祉介立介节介之推介者介山之志介质介慎
介鳞介甲介独介母介子推介字介行介子绥
介夫介特介僻介事介妇介德介鸟介景

词语解释:介福  拼音:jiè fú
大福。《易·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高亨 注:“盖谓王母嘉其功劳,锡之爵禄,爵禄即大福也。”《诗·小雅·楚茨》:“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唐 杨炯 《唐赠荆州刺史成知礼神道碑》:“公诞保灵和,受兹介福。” 清 方文 《吴静腑招同黎美周侯诸子燕集》诗:“荣名何足侈,介福以为宝。”
词语解释:介然  拼音:jiè rán
(1).专一;坚正不移;坚定不动摇。《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 九江 祝生 奋 史鱼 之节,发愤懣,讥公卿,介然直而不挠。”《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柰何以 华 、 夷 之异,介然疏之哉!” 胡三省 注:“介然,坚正不移之貌。”
(2).耿介,高洁。《汉书·傅喜传》:“ 高武侯 喜 姿性端慤,论议忠直,虽与故 定陶太后 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 晋 陶潜 《咏贫士》诗之六:“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清操独介然,片言便拂袖。”
(3).特异。《汉书·律历志上》:“铜为物之至精……介然有常,有似於士君子之行。” 颜师古 注:“介然,特异之意。”
(4).心有所不安;耿耿于怀。《汉书·陈汤传》:“庸臣遇 汤 ,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 秦 民之恨。” 颜师古 注:“介然犹耿耿。” 明 方孝孺 《祭邹博士》:“数十年之所称慕,一旦而失之,其何无介然於心胸。” 郭沫若 《苏联游记》:“我虽遨游天外,能无介然于怀?”
(5).间隔;隔开。《汉书·杜钦传》:“ 穰侯 , 昭王 之舅也,权重於 秦 ,威震邻敌,有旦莫偃伏之爱,心不介然有间。” 宋 司马光 《上皇帝疏》:“遂使两宫之情,介然有隙。”《朱子语类》卷一○三:“伯恭説道理与作为自是两件事,如云仁义道德与度数刑政,介然为两涂,不可相通。”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龙去壁已穿,介然用成路。” 鲁迅 《集外集拾遗·辛亥游录一》:“介然成路,不荒秽焉。”
词语解释:介圭  拼音:jiè guī
亦作“ 介珪 ”。 大圭。圭,上尖下方的一种玉。《书·顾命》:“太保承介圭。” 孔 传:“大圭尺二寸,天子守之。”《诗·大雅·崧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 郑玄 笺:“圭长尺二寸谓之介。非诸侯之圭。”《后汉书·张衡传》:“服袞而朝,介圭作瑞。” 唐 皎然 《赠李中丞洪》诗:“地裂大将封,家传介珪瑞。” 宋 王安石 《贺庆州杜待制启》:“ 韩侯 献功,即介圭而入覲。”
词语解释:介寿  拼音:jiè shòu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郑玄 笺:“介,助也。”后以“介寿”为祝寿之词。 清 龚自珍 《最录南唐五百字》:“兕觥介寿,旨畜御穷。” 柳亚子 《田寿昌五十寿诗》:“ 漓水 鏖兵曾雪涕, 沪江 介寿又衔杯。”
词语解释:介子  拼音:jiè zǐ
(1).古代宗法,长子为宗子,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祭於家庙,庶子则称介子。介,副。以示不敢僭越宗子。《礼记·曾子问》:“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 孔颖达 疏:“介子,某介子,谓庶子为大夫者。介,副也,某,是庶子名也。”
(2).指庶子有官爵者。 宋 王安石 《谢葛源郎中启》:“追讲前人之欢,坐忘介子之丑。” 明 宋濂 《瞿孝子传》:“孝子年且耄,见介子 庄 宦学有立, 洪武 初,擢礼部员外郎,喜动颜色。”
(3). 春秋 晋 介子推 。《淮南子·说山训》:“ 介子 歌龙蛇,而 文君 垂泣。” 唐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 介子 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4).指 傅介子 。 西汉 时出使 西域 的使者。《旧唐书·西戎传论》:“西方之国,绵亘山川,自 张騫 奉使已来, 介子 立功之后,通於中国者多矣。” 清 黄鷟来 《咏史》诗之一:“ 介子 一书生, 楼兰 立奇功。”
(5).物理名词。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基本粒子的总称。它们都不能稳定存在,能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词语解释:介胄  拼音:jiè zhòu
(1).铠甲和头盔。《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介胄生蟣蝨,民无所告愬。”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二张援襄》:“有浮尸遡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水浒传》第八十回:“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胄。”
(2).披甲戴盔。《管子·小匡》:“介胄执枹,立於军门。” 汉 贾谊 《新书·解县》:“将吏戍者或介胄而睡。”《新唐书·来济传》:“遂不介胄而驰贼,没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副净扮 高杰 ,末扮 黄得功 ……俱介胄上。”
(3).甲冑之士。指武士。《陈书·鲁广达传》:“爪牙背义,介胄无良。” 明 何景明 《点兵行》:“富豪输钱脱籍伍,贫者驱之充介胄。”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登堂来万民,下及介胄属。”
词语解释:介推  拼音:jiè tuī
见“ 介之推 ”。
词语解释:介之推  拼音:jiè zhī tuī
(1).亦称“ 介子推 ”。 春秋 晋 人。从 晋 公子 重耳 ( 文公 )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 文公 还国为君,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 绵山 而终。《庄子·盗跖》:“ 介子推 至忠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 明 胡侍 《真珠船》卷七:“古人名字,人少知者…… 介之推 姓 王 ,名 光 。”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介之推 、 烛之武 , 介 与 烛 皆地名,非姓也。二人贤者,为国人所取信,故特标其地以异於众耳。”亦省称“ 介推 ”。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 白驹 、 介推 遯逃於山谷。” 唐 李涉 《长安闷作》诗:“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 介推 名。”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 介推 辞禄人争说, 韩信 称王事岂真?”
(2). 春秋 时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介推》:“《说苑》, 介子推 十五为 荆 相,堂下有二十五进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是又一 介子推 也。”
词语解释:介祉  拼音:jiè zhǐ
大福。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桃梗,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也。”《旧唐书·张廷珪传》:“宜锡介祉,以答鸿休。” 宋 曾巩 《光禄少卿晁公墓志铭》:“尚兹介祉,维后之成。”
词语解释:介鳞  拼音:jiè lín
(1).甲虫与鳞虫。《大戴礼记·曾子天圆》:“介虫介而后生,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淮南子·兵略训》:“下至介鳞,上及毛羽。” 唐 无名氏 《李林甫外传》:“兹介鳞之属,其间苦事亦不少。”
(2).古代传说中的鱼类祖先。《淮南子·墬形训》:“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鯤鯁,鯤鯁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凡鳞者生於庶鱼。”
(3).比喻远夷。含贬义。《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絶西域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介鳞喻远夷,言其人与鱼鳖无异也。”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 扬雄 有言, 朱崖 之弃,捐之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
词语解释:介夫  拼音:jiè fū
(1).披甲的卫士。《礼记·檀弓下》:“ 阳门 之介夫死,司城 子罕 入而哭之,哀。” 郑玄 注:“介夫,甲卫士。” 唐 权德舆 《细柳驿》诗:“神武今不杀,介夫如搢绅。”
(2).泛指凡夫俗子。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石土埭》:“然观其诗句,脱去畛封,有超然自得之气,非寻常介夫所能作也。”
词语解释:介石  拼音:jiè shí
(1).谓操守坚贞。语出《易·豫》:“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宋书·谢灵运传》:“时来之机,悟先于介石,纳隍之诫,一援於生民。”《北史·隋本纪下》:“岂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 明 陆采 《明珠记·珠圆》:“义士施偷天之计,郎君秉介石之心。”
(2).碑石。 唐 上官灵芝 《王居士塼砖铭》:“迹往名留,不刊介石,孰播徽猷。”
词语解释:介士  拼音:jiè shì
(1).武士。《韩非子·显学》:“国平则养儒侠,难至则用介士。” 梁启雄 浅解:“介士,即甲士、兵士。”《汉书·张汤传》:“天子赠印綬,送以轻车介士,諡曰 敬侯 。” 清 陈梦雷 《解介士传》:“会 吴王夫差 将修怨於 越 ,下令国中募介士,无应者。”
(2).耿介正直的人。《汉书·邹阳传》“是以 申徒狄 蹈 雍 之河” 颜师古 注引 汉 服虔 曰:“﹝ 申徒狄 ﹞ 殷 之末世介士也。” 明 方孝孺 《题杨先生墓志铭后》:“古所谓介士幽人拔流俗者,其 白鹿子 之谓邪!”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瑕不掩瑜,贋不乱真,介士之别也。”
词语解释:介眉  拼音:jiè méi
语出《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后以“介眉”为祝寿之词。 清 李渔 《风筝误·闺哄》:“孩儿备有春酒,替爹爹母亲介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御史 蒋用菴 同席后,将往 杭州 ,留诗见赠云……‘寿域欢场不易全,介眉见説有初筵。’”
词语解释:介洁  拼音:jiè jié
耿介高洁。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介洁而无政事者,非拨乱之器。” 宋 苏舜钦 《王公行状》:“公刚峭介洁,而性仁厚,果於义断,论者谓有烈祖之风操。”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夫 屈原 之《离骚》,忧世愤戚,呼天目鬼神自列之辞,其语长短舒纵,抑扬闔闢,辩説诡异杂错而成章,皆出乎至性,忠厚介洁得风人之义。” 清 王晫 《今世说·方正》:“﹝ 翁逊 ﹞介洁方正,虽贵游至其门,弗见也。”
词语解释:介丘  拼音:jiè qiū
亦作“ 介邱 ”。
(1).大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登介丘,不亦恧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歌之以禎瑞,讚之以介邱。”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裴回天上游。” 唐 张九龄 《东封赦书》:“皆用事於介邱,作中於上帝。”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可纪 岱岳 ,宜登介丘。”
(2).微小的土山。介,通“ 芥 ”。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 宋咸 注:“介,小也。”
词语解释:介绍  拼音:jiè shào
(1).谓众介并列,相继传话。古代传递宾主之言者称介。绍,继,接续。《礼记·聘义》:“介绍而传命。”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无介绍之道,安从行乎公卿?”
(2).居间沟通,使双方发生关系。《新唐书·张行成传》:“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南轩 为之介绍,数月乃得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余与 和希斋 大司空,全无介绍,而蒙其矜宠特隆。” 艾青 《在浪尖上》诗:“我把你介绍给别人;‘这是一个英雄’。”亦指居间沟通使相互发生关系的人。 宋 梅尧臣 《永叔内翰见过》诗:“我壶无醪醴,不能犒介绍。”
(3).引进或带入(新的人或事物)。 鲁迅 《关于〈小说世界〉》:“总之,新的年青的文学家的第一件事是创造或介绍,蝇飞鸟乱,可以什么都不理。”
(4).使了解或熟悉。 老舍 《骆驼祥子》一:“我们所要介绍的是 祥子 ,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 冯永祥 一听她给自己介绍姓名,就懂得她不满意刚才的称呼。”如:介绍情况、介绍经验等。
词语解释:介介  拼音:jiè jiè
(1).分隔;离间。 汉 刘向 《九叹·惜贤》:“进雄鳩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王逸 注:“谗人尚復介隔蔽而障之。”
(2).细微。介,通“ 芥 ”。《淮南子·缪称训》:“福之萌也緜緜,祸之生也介介。福祸之始萌微,故民嫚之。”
(3).形容有心事,不能忘怀。《后汉书·马援传》:“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李贤 注:“介介犹耿耿也。”《云笈七籤》卷八七:“当其所争也,奋劒振鋭,冒严陷凶,不违矢刃之屠,不顾性命之没,父子兄弟不暇相格,故胡可以介介是非绳墨而欲以裁之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山上一覲仙容,介介独恋是耳。” 庐隐 《海滨故人》:“她若不肯,当然作罢,但请她不要以此介介,始终保持从前的友谊好了。”
(4).有害。 汉 扬雄 《太玄·傒》:“次七,傒祸介介,凶人之邮。” 范望 注:“介介,有害也。”
(5).孤高耿直,有节操。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鲁二儒》诗:“介介若人,特为贞夫。” 逯钦立 注:“介介,耿介孤高。” 唐 韩愈 《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法曹之终,诸子实幼,煢煢其哀,介介其守。” 明 李东阳 《明故兵部武选员外郎郭君墓表》:“ 器之 ,予同学生,其人篤厚和易,而中介介有分别,勃然嚮於义。”
(6).形容固守不变,坚定不移。《荀子·儒效》:“介介兮其有终始也。” 梁启雄 简释引 王念孙 曰:“介介,坚固貌。固守不变,终始如一。”
(7).象声词。《素问·欬论》:“心欬之状,欬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宣城冤梦》:“﹝ 李南金 ﹞夜中惊魘,叔呼之不应,撼之数十,但喉中介介作声。”
词语解释:介立  拼音:jiè lì
(1).卓异独立。 汉 张衡 《思玄赋》:“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羣而介立。”旧注:“介,特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物尚孤生,人固介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滍水》:“其山平地介立……峻石孤峙,不託势以自远。”
(2).谓操守清高。《后汉书·乐恢传》:“性廉直介立,介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晋书·吴隐之传》:“弱冠而介立,有清操。”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介立实吾弟,济时肯杀身。”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介立或有,恒久则难,敷教翊化,实邦之翰,敢契贞石,以励后昆。”
词语解释:介甲  拼音:jiè jiǎ
披甲。《宋史·文苑传三·路振》:“冰霜凄凄,介甲而驰。”
词语解释:介特  拼音:jiè tè
(1).指单身的人。《左传·昭公十四年》:“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 杜预 注:“介特,单身民也。”
(2).孤独。 汉 王逸 《九思·怨上》:“哀吾兮介特,独处兮罔依。” 三国 魏 曹植 《闲居赋》:“何吾人之介特,去朋正而无儔。”
(3).孤高,不随流俗。《后汉书·马融传》:“察淫侈之华誉,顾介特之实功。” 李贤 注:“介特谓孤介特立也。”《新唐书·李绛传》:“ 絳 居中介特,尤为左右所不悦。”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蒙 既登公门,公之介特真淳,岂不素知。”《明史·刘铉传》:“ 鉉 性介特,言行不苟。” 章炳麟 《〈无政府主义〉序》:“故有乐羣就众,亦有介特寡交,人心不同,虑如面颊。”
词语解释:介怀  拼音:jiè huái
介意。指把不快或令人忧虑的事存于心中。《南史·张裕传》:“勿以 西蜀 介怀。”《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愿陛下勿以介怀。”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一笑知卿不介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古多此例,公亦何必介怀。”
词语解释:介马  拼音:jiè mǎ
(1).给战马披甲。《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杜预 注:“介,甲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因令诸族置烽火,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 明 包捷 《过通济门》诗:“金城介马弃东游,軹道亭连故国秋。”
(2).谓驰骋。 钱基博 《无锡光复志·军政篇》:“万有一不幸復蹉跌,北军益得席其战胜之威,长驱而东,介马 吴 越 ,祸诚不可言。”
(3).披甲的战马。 南朝 梁 沉约 《饮马长城窟》诗:“介马渡龙堆,涂縈马屡廻。” 宋 苏洵 《送石昌言使北引》:“闻介马数万骑驰过。” 清 方文 《赠杨总戎》诗:“介马东驰 京峴山 ,朱旗北斗 闪江关 。”
词语解释:介虫  拼音:jiè chóng
(1).有甲壳的虫类。《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穀。” 郑玄 注:“介,甲也。甲虫属冬。”《后汉书·五行志一》:“时则有介虫之孽。”
(2).有甲壳的水族。《淮南子·说山训》:“介虫之动以固。” 高诱 注:“介虫,鱼鳖属。”
词语解释:介于  拼音:jiè yú
发生或处于两事之间。例如:介于一条河两岸的巴黎。
词语解释:介弟  拼音:jiè dì
对他人之弟的敬称,或对自己弟弟的爱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夫子为 王子围 ,寡君之贵介弟也。” 南朝 梁 沉约 《封授临川等五王诏》:“西中郎将护军 宏 ,朕之介弟,早富德誉。”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一昨陛下以亲王介弟……出帅, 河 北。” 王闿运 《武提督碑》:“ 曾静毅 以介弟之贵,躬吮癕之仁,非夫絶伦之勇,孰能致此!”
词语解释:介山  拼音:jiè shān
(1).山名。在 山西省 介休县 东南。 春秋 晋 介之推 隐居此山,故名。《楚辞·九章·惜往日》:“封 介山 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清 钱谦益 《母刘氏赠恭人》:“不愧 介山 之隐,亦已足矣。”
(2).山名。在 山西省 闻喜县 。《汉书·武帝纪》:“朕用事 介山 ,祭后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河东 临汾 地名矣,在 介山 北,山即 汾山 也。”
词语解释:介言  拼音:jiè yán
间言,离间的话。 汉 王符 《潜夫论·明暗》:“是以当涂之人,恒嫉正直之士,得一介言於君,以矫其邪也。” 汪继培 笺:“《春秋繁露·楚庄王篇》云:‘介以一言曰:王者必改制。’按‘介’之言‘间’也。《汉书·杜周》《钦传》云:‘毋使 范雎 之徒得间其説。’”
词语解释:介节  拼音:jiè jié
刚直不随流俗的节操。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 黔娄 匹夫之介节,不忘仁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猗氏 邵嗣尧 起家县令,循声介节,与吾 浙 陆清献 齐名。”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部:“而吾乡 方蓀壁 进士,独行介节,不受赠馈,种菜而食,乃至饿死。”
词语解释:介独  拼音:jiè dú
孤傲清高,不随流俗。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师厚别后寄》:“闭门不出将谁亲,自持介独轻货珍。”
词语解释:介僻  拼音:jiè pì
犹狷介。耿介孤僻,不随流俗。 唐 罗隐 《谗书·答贺兰友书》:“而受性介僻,不能方圆。”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及 常袞 为相,虽贿赂不行,而介僻自专,升降多失其人。” 宋 叶适 《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御史遂以介僻劾公罢。”
词语解释:介心  拼音:jiè xīn
(1).耿介的性格。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2).介意,把不快的事记在心里。如:这件事他讲得不妥当,请 张先生 不要介心。
词语解释:介和
调解,说合
词语解释:介人  拼音:jiè rén
(1).善人。指有才德之士。《荀子·君道》:“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诗》曰:‘介人维藩,大师维垣。’此之谓也。”《尔雅·释诂》:“介,善也。” 郭璞 注引《诗》:“介人维藩。”今本《诗·大雅·板》作“价人”。
(2).武士,甲士。《宣和遗事》后集:“乃令介人引帝归幕。”
词语解释:介意  拼音:jiè yì
在意,将不愉快的事放在心上。《列子·黄帝》:“ 子华 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彊弱相凌。虽伤破於前,不用介意。”《后汉书·度尚传》:“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小婢无礼,当即笞之,先生勿介意。”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愫 妹妹 ,你可别介意啊。”
词语解释:介老  拼音:jiè lǎo
犹言一老。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诅楚文跋》:“介有独特之义,介老犹言一老也。《诗·小雅·十月之交》《左传·哀公十六年》并云‘不憖遗一老’,可证。”
词语解释:介决  拼音:jiè jué
耿直善断。《世说新语·黜免》“有愧於 叔达 ,不能不恨於破甑”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客曰:‘甑既已破,视之何益?’ 林宗 赏其介决。”
词语解释:介使  拼音:jiè shǐ
副使。《周礼·春官·鬯人》“凡王弔临共介鬯” 唐 贾公彦 疏:“天子所往,停在诸侯之庙,祝致辞告庙,介使则进此鬯於神前,故云介鬯。”
词语解释:介之推  拼音:jiè zhī tuī
(1).亦称“ 介子推 ”。 春秋 晋 人。从 晋 公子 重耳 ( 文公 )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 文公 还国为君,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 绵山 而终。《庄子·盗跖》:“ 介子推 至忠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 明 胡侍 《真珠船》卷七:“古人名字,人少知者…… 介之推 姓 王 ,名 光 。”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介之推 、 烛之武 , 介 与 烛 皆地名,非姓也。二人贤者,为国人所取信,故特标其地以异於众耳。”亦省称“ 介推 ”。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 白驹 、 介推 遯逃於山谷。” 唐 李涉 《长安闷作》诗:“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 介推 名。”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 介推 辞禄人争说, 韩信 称王事岂真?”
(2). 春秋 时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介推》:“《说苑》, 介子推 十五为 荆 相,堂下有二十五进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是又一 介子推 也。”
词语解释:介母  拼音:jiè mǔ
(1).大型贝类。 明 汪錂 《春芜记·庆寿》:“乔松荫玉宸,介母临僊境。”
(2).汉语注音符号衣、乌、基的别称。其用途有两种:作为独立元音,拼在声符之后;作为辅音,拼在某些韵符之前,表示齐齿、合口、撮口三呼之音。因其兼作声符,故名介母。后因其实际应用与他韵相拼为结合韵母,应归入韵符,介母之名遂废不用。
词语解释:介事  拼音:jiè shì
这事;此事。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三:“只是 蒋冰如 那样象煞有介事,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他看不惯。” 张英 《老年突击队》:“起初他听了很不入耳,后来日子一长也无介事。”
词语解释:介卿  拼音:jiè qīng
次卿,副卿。《左传·昭公四年》:“ 叔孙 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冢卿无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 杜预 注:“介,次也。”按,路,车。
词语解释:介僎  拼音:jiè zhuàn
介与僎。古代行乡饮酒礼时的辅佐者。辅宾者称介,辅主人者称僎。《礼记·乡饮酒义》:“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
词语解释:介直  拼音:jiè zhí
耿介正直。《南史·裴之高传》:“ 元帝 深嗟其介直。” 宋 梅尧臣 《送韩寺丞通判灜州》诗:“尝闻 河间 守,介直天下无。”《明史·张孝起传》:“清真介直,不与流俗伍。” 王闿运 《黄淳熙传》:“上官以 淳熙 介直,欲试困之。”
词语解释:介狄  拼音:jiè dí
犹言元凶。《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马瑞辰 通释:“《説文》‘狄之为言淫辟也。’《广雅·释言》‘狄,辟也。’古或通以为淫辟之称。介狄谓大狄,犹云元恶也。”一说为披甲的北狄。《诗·大雅·瞻卬》:“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郑玄 笺:“介,甲也。乃舍女被甲夷狄来侵犯中国者,反与我相怨。” 高亨 注:“此二句言:你放开武装的 狄国 不管,只是忌恨我。”
词语解释:介焉  拼音:jiè yān
(1).细微貌。介,通“ 芥 ”。《列子·杨朱》:“量十数年之中,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虑者,亦亡一时之中尔。”
(2).耿介孤高貌。《晋书·隐逸传序》:“介焉超俗,浩然养素。”
词语解释:介物  拼音:jiè wù
有甲壳的动物。《周礼·地官·大司徒》:“其动物宜介物。” 郑玄 注:“介物,龟鳖之属。”《周礼·春官·大司乐》:“五变而致介物。”
词语解释:介鲸  拼音:jiè jīng
大鲸。 晋 郭璞 《江赋》:“介鲸乘涛以出入,鯼鮆顺时而往还。” 唐 刘禹锡 《踏潮歌》:“介鲸得性方逍遥,仰鼻嘘吸扬朱翘。”
词语解释:介者  拼音:jiè zhě
(1).披甲的人。 汉 晋谊 《新书·容经》:“礼,介者不拜,兵车不式。”
(2).独足的人。《庄子·庚桑楚》:“介者拸画,外非誉也。”参见“ 介 ”。
(3).有甲壳的虫类。《淮南子·墬形训》:“凡介者生於庶龟。”
词语解释:介子推  拼音:jiè zǐ tuī
见“ 介之推 ”。
词语解释:介之推  拼音:jiè zhī tuī
(1).亦称“ 介子推 ”。 春秋 晋 人。从 晋 公子 重耳 ( 文公 )出亡。历经各国,凡十九年。 文公 还国为君,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不及。与母隐于 绵山 而终。《庄子·盗跖》:“ 介子推 至忠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 明 胡侍 《真珠船》卷七:“古人名字,人少知者…… 介之推 姓 王 ,名 光 。”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介之推 、 烛之武 , 介 与 烛 皆地名,非姓也。二人贤者,为国人所取信,故特标其地以异於众耳。”亦省称“ 介推 ”。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 白驹 、 介推 遯逃於山谷。” 唐 李涉 《长安闷作》诗:“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 介推 名。”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 介推 辞禄人争说, 韩信 称王事岂真?”
(2). 春秋 时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介推》:“《说苑》, 介子推 十五为 荆 相,堂下有二十五进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是又一 介子推 也。”
词语解释:介妇  拼音:jiè fù
古代宗法称嫡长子之妻为冢妇,非嫡长子之妻为介妇。《礼记·内则》:“舅没则姑老,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於姑,介妇请於冢妇。” 宋 叶适 《丘安人挽诗》:“左司遗事远,介妇古风存。” 清 施闰章 《王白帆妾胡氏小传》:“ 王 泣曰:‘若功过介妇矣!’”
词语解释:介宾  拼音:jiè bīn
(1).古代行乡饮酒礼时辅佐宾客的人。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杂费》:“乡饮酒礼,每年二次…… 宛平县 该管正月份。相沿,上席六卓,正宾一,僎宾一,介宾一,主宾二,司正一。”参见“ 介僎 ”。
(2).犹贵宾。《醒世姻缘传》第八回:“却説 梁生 胡旦 因有势要亲眷, 晁 家父子通以贵客介宾相待。”
词语解释:介僎  拼音:jiè zhuàn
介与僎。古代行乡饮酒礼时的辅佐者。辅宾者称介,辅主人者称僎。《礼记·乡饮酒义》:“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
词语解释:介帻  拼音:jiè zé
古代的一种长耳裹发巾。始行于 汉 魏 ,即后来的进贤冠。 晋 陆云 《与平原书》:“一日案行并视 曹公 器物牀荐席具……介幘如 吴 幘。”《南史·褚澄传》:“又赎 彦回 介幘犀导及 彦回 常所乘黄牛。”《隋书·礼仪志六》:“幘,尊卑贵贱皆服之。文者长耳,谓之介幘;武者短耳,谓之平上幘。各称其冠而制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宿明堂斋殿行禋祀礼》:“乐工皆裹介幘如笼巾,著緋宽衫,勒帛。”
词语解释:介吝  拼音:jiè lìn
孤高自爱。
词语解释:介峙  拼音:jiè zhì
形容耿介坚定,不可动摇。 宋 王安石 《祭陈浚宣叔文》:“不溺於俗,孤騫介峙。”
词语解释:介词  拼音:jiè cí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的词。如“从”、“自”、“对于”、“把”、“被”等。
词语解释:介虑  拼音:jiè lǜ
介意忧虑。《南齐书·陈显达传》:“此等岂足介虑。”
词语解释:介旅  拼音:jiè lǚ
有甲壳的虫群。《后汉书·马融传》:“测潜鳞,踵介旅。” 李贤 注:“介,谓鳞虫之属也;旅,众也。”
词语解释:介山之志  拼音:jiè shān zhī zhì
春秋 晋 介之推 功不言禄,隐居 介山 。后人称其志为“介山之志”。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一马之田,介山之志愈厉。”
词语解释:介字  拼音:jiè zì
即介词。一般放在名词,代词前面,表示该词在句中的地位和与其他词的关系。参见“ 介词 ”。
词语解释:介词  拼音:jiè cí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的词。如“从”、“自”、“对于”、“把”、“被”等。
词语解释:介德  拼音:jiè dé
大德。《逸周书·武顺》:“元忠尚让,亲均惠下,集固介德。”
词语解释:介恃  拼音:jiè shì
依凭;仗恃。《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以 陈国 之介恃大国,而陵虐於敝邑,寡君是以请请罪焉。” 杨伯峻 注:“介,因也。介恃犹言仗恃。”《宋书·夷蛮传·林邑国》:“ 林邑 介恃遐险,久稽王诛。”
词语解释:介音  拼音:jiè yīn
韵母中主要元音前面的元音。普通话语音中有“衣、乌、迂”三个介音。
词语解释:介绝  拼音:jiè jué
隔绝。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论》:“道理辽远,人物介絶,人事所不至,血气所不沾。”
词语解释:介绍信  拼音:jiè shào xìn
为沟通双方关系而写的信件。 曹禺 《雷雨》第四幕:“我到书房,看看爸写的介绍信在那儿没有。”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两个人束带停当,办好通行证和介绍信。”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第二节:“拿着十万火急的介绍信和他交涉事情的。”
词语解释:介鬯  拼音:jiè chàng
古代祭礼。王吊临诸臣,由副使进香酒于神前。鬯,祭祀用的香酒。《周礼·春官·鬯人》:“凡王弔临,共介鬯。” 贾公彦 疏:“介,副也。王弔临诸臣,则有副使从行者,天子所往,停在诸侯之庙,祝致辞告庙,介使则进此鬯於神前,故云介鬯。”
词语解释:介蒂  拼音:jiè dì
梗塞的东西。比喻心里的嫌隙或不快。介,通“ 芥 ”。 詧盦 《学界风潮记·学生终止罢课之宣言》:“甚愿勿存介蒂,互契道心。”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三:“但我们……竭心装出心无介蒂的坦然神情。” 王火 《新“三岔口”》:“我这人一向宽宏大量,讲点感情,也就不心存介蒂。”
词语解释:介鲜  拼音:jiè xiān
贝类和鱼类。《后汉书·马融传》:“撝介鲜,散毛族,梏羽羣。”
词语解释:介质  拼音:jiè zhì
物理学名词。一种物质存在于另一种物质内部时,后者就是前者的介质;某些波状运动(如声波、光波等)借以传播的物质叫做这些波状运动的介质。
词语解释:介行  拼音:jiè xíng
孤高耿直的操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在疚记》:“持介行者不周世缘,务独立者不协众志。”
词语解释:介鸟  拼音:jiè niǎo
(1).大鸟。鹤的别称。《文选·张衡〈思玄赋〉》:“遇九皋之介鸟兮,怨素意之不逞。” 吕延济 注:“介,大也。言卜兆遇九皋大鸟,谓鹤也。”
(2).大鸟。雉的别称。《增补类腋》引旧题 师旷 《禽经》:“雉,介鸟也。”
词语解释:介雅  拼音:jiè yǎ
古代乐府诗的一种。《隋书·音乐志上》:“上寿酒,奏《介雅》,取《诗》‘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也。”
词语解释:介绍所  拼音:jiè shào suǒ
居间沟通,使双方发生关系的机关或办事场所。 许地山 《归途》二:“这是一家佣工介绍所。”
词语解释:介静  拼音:jiè jìng
孤高恬静。 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序》:“或杂缀诗词,间为时人传诵,而实无所接遇知交辈,咸以介静之目归之。”
词语解释:介贰  拼音:jiè èr
辅佐。 唐 常袞 《咸阳县丞郭君墓志铭》:“凡所介贰,皆有卓絶之称。”
词语解释:介邱  拼音:jiè qiū
见“ 介丘 ”。
词语解释:介丘  拼音:jiè qiū
亦作“ 介邱 ”。
(1).大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登介丘,不亦恧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歌之以禎瑞,讚之以介邱。”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裴回天上游。” 唐 张九龄 《东封赦书》:“皆用事於介邱,作中於上帝。”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可纪 岱岳 ,宜登介丘。”
(2).微小的土山。介,通“ 芥 ”。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 宋咸 注:“介,小也。”
词语解释:介类  拼音:jiè lèi
贝类。亦指贝类的外壳。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三节三:“古代的原始贝币是用介类的。”
词语解释:介狭  拼音:jiè xiá
心胸狭隘。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二:“ 段 相 文昌 ,性介狭,燕席宾客,有眉睫之失,必致恠讶。”
词语解释:介慎  拼音:jiè shèn
耿直谨慎。
词语解释:介子绥  拼音:jiè zǐ suí
即 介之推 。《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士失志操》《龙蛇歌琴操》:“ 文公 与 介子绥 俱遯, 子绥 割腓股以啖 文公 。”
词语解释:介景  拼音:jiè jǐng
祝福。语出《诗·小雅·楚茨》:“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海内之士,怀觚握槧之伦,介景者鏘羊,祝延者漎萃。”
共10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