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末字词组
恩仇好仇民仇记仇血海冤仇雪仇敌忾同仇嫉恶如仇
相仇寇仇章仇夙仇血海冤仇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嫉恶若仇
报仇怨仇世仇切骨之仇血海深仇挟仇官报私仇 
同仇仇仇公仇腼颜事仇血仇死雠仇素仇 
复仇解仇宿仇腼颜事仇借身报仇公报私仇解剑拜仇 
避仇私仇强仇贾仇党仇党仇前仇 
国仇家仇君子仇同业相仇借客报仇夫妻无隔夜之仇视如寇仇 
冤仇无仇寡仇九世仇借交报仇夫妻无隔宿之仇结仇 
成仇执仇随仇养仇雠仇寻仇疾恶如仇 

词语解释:恩仇  拼音:ēn chóu
亦作“ 恩讎 ”。
(1).恩与仇。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八:“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因讎。” 宋 陆游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二十韵》:“恩仇快报復,祸福出笑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清 秋瑾 《宝刀歌》:“寳刀侠骨孰与儔?平生了了旧恩仇。”
(2).偏指恩惠。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寻加王爵,仍许袭封。虽恩讎之弥隆,顾猖狂而未已。”
(3).偏指仇怨。《明史·选举志二》:“事属曖昧,或快恩讎报復,盖亦有之。”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词语解释:相仇  拼音:xiāng chóu
见“ 相讎 ”。
词语解释:相雠  拼音:xiāng chóu
亦作“ 相仇 ”。
(1).互相仇恨。《史记·游侠列传》:“ 雒阳 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 宋 叶适 《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铭》:“猺昔自相讎而鬭,我主断不平,数使叛逆,已前误矣。”
(2).争相出售。 宋 王安石 《灵山》诗:“水玉比来闻长价,市人无数起相讎。”
词语解释:报仇  拼音:bào chóu
见“ 报讎 ”。
词语解释:报雠  拼音:bào chóu
亦作“ 报仇 ”。 采取行动打击仇敌。《左传·僖公十五年》:“必报讎,寧事戎狄。”《史记·刺客列传》:“今 智伯 知我,我必为报讎而死。”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讎身不死。”《红楼梦》第四六回:“这一辈子也跳不出他的手心去,终久要报仇。” 老舍 《断魂枪》:“到了客栈,他心中直跳,唯恐 沙老师 不在家,他急于报仇。”
词语解释:同仇  拼音:tóng chóu
(1).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与子同仇。”《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初, 鲁肃 尝劝 孙权 以 曹操 尚存,宜且抚辑 关羽 ,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吾义不与贼俱生,孰能与我同仇者乎?” 周恩来 《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审问毕,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齐唱《国际歌》,以赋同仇,直影响了全所。”
(2).指共同赴敌者。 朱德 《出太行》诗:“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词语解释:复仇  拼音:fù chóu
报仇。 汉 袁康 《越绝书·叙外传记》:“臣不讨贼,子不復仇,非臣子也。” 唐 裴铏 《传奇·薛昭》:“囚有为母復仇杀人者,与金而逸之。” 清 黄宗羲 《与康明府书》:“且鱷鱼之害,不过 张氏 一童子耳, 文惠 尚为之復仇,况今残暴至於二十人外乎?”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他们每个人,都带着失去田地的痛苦、饥饿的煎熬和复仇的怒火。”
词语解释:避仇  拼音:bì chóu
见“ 避讎 ”。
词语解释:避雠  拼音:bì chóu
亦作“避仇2”。亦作“ 避仇 ”。
(1).回避与自己有仇隙的人。《荀子·成相》:“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讎,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 可谓公矣。”《晋书·刘颂李重传论》:“至於缘其私议,不平 刘友 ,异夫憎而知善,举不避讐者歟!”
(2).躲避仇人,以免受害。《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杀人,与 籍 避仇於 吴中 。”《后汉书·马武传》:“少时避讎,客居 江夏 。”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深居疑避仇,默卧如当瞑。”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洪客祈雨》:“闻他避讐 西京 ,不免往彼相访。”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摘菜者》:“或云几日前,曾有使来,盖一官人也,避仇至此,仇死故去,不知其姓名。”
词语解释:国仇  拼音:guó chóu
见“ 国讎 ”。
词语解释:国雠  拼音:guó chóu
亦作“ 国仇 ”。 国家的仇敌或仇恨。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国讎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赫矣 高祖 ,爰清国讎。” 宋 陆游 《长歌行》:“国讎未报壮士老,匣中寳剑夜有声。” 明 姜埰 《咏史》诗:“ 赵孟 为国仇,仗剑宫门外。”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隐痛方童丱,严亲赴国仇。”
词语解释:冤仇  拼音:yuān chóu
亦作“ 冤讎 ”。
(1).受人侵害或侮辱而产生的仇恨。 唐 段成式 《剑侠传·贾人妻》:“﹝女﹞谓 立 曰:‘妾有冤仇,痛缠肌骨,为日深矣。’”《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却恨 郭排军 多口,今日已报了冤讎,郡王已将他打了五十背花棒。”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可是他们跟你的冤仇更深了;以后他们还肯放过你么!”
(2).有宿怨的仇敌。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下:“彼为其主用刃而刺臣者,是勇也,本不相识,岂是冤讎,遂捨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臣有两子一壻,俱是选人,到处撞见冤讎,何人更肯提挈?”
词语解释:成仇  拼音:chéng chóu
变成敌人
词语解释:好仇  拼音:hào qiú
(1).好同伴。《诗·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孔颖达 疏:“能匹耦於公侯之志,为公侯之好匹。”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浮沉蚁於金罍,行觴爵於好仇。”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一:“携我好仇,载我轻车。”
(2).好逑,好配偶。《后汉书·边让传》:“尔乃携窈窕,从好仇……激玄醴於清池兮,靡微风而行舟。” 唐 欧阳詹 《出门赋》:“予纷然而远游,别天性之至慈,去人情之好仇。” 明 何景明 《织女赋》:“虽予衷之弗渝兮,羗独慕夫好仇。”
词语解释:寇仇  拼音:kòu chóu
见“ 寇讎 ”。
词语解释:寇雠  拼音:kòu chóu
亦作“寇仇2”。亦作“ 寇仇 ”。仇敌;敌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讎,亡无日矣。”《后汉书·仲长统传》:“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寇讎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克城邑,絶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 唐 曹唐 《和周侍御买剑》:“将军溢价买吴鉤,要与中原静寇讐。” 宋 苏轼 《孙武论》下:“夫天下之患,不在於寇讎,亦不在於敌国,患在於将帅之不力。”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讐,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郭沫若 《战声集·诗歌国防》:“三十年来他已逐渐觉醒在驱逐他的寇仇。”
词语解释:怨仇  拼音:yuàn chóu
(1).怨恨仇视。《史记·大宛列传》:“皆言 匈奴 破 月氏王 ,以其头为饮器, 月氏 遁逃而常怨仇 匈奴 。”《〈艾青诗选〉自序》:“我要迎接更高的赞扬,更大的毁谤,更不可解的怨仇,和更致命的打击。”
(2).指所怨恨仇视的人。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陛下已为天子,而所封皆 萧 曹 故人,所诛皆平生怨仇。”《后汉书·梁冀传》:“ 冀 即遣人於道刺杀 放 。而恐 商 知之,乃推疑於 放 之怨仇。”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臣之所惧者,讥刺既众,怨仇实多,必将詆臣以深文,中臣以危法。”
词语解释:仇仇  拼音:chóu chóu
傲慢的样子。《诗·小雅·正月》:“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毛 传:“仇仇,犹謷謷也。” 孔颖达 疏:“《释训》云‘仇仇、敖敖,傲也’,义同。” 唐 张说 《大周故宣威将军杨君碑》:“仇仇执宪,不我力以。”一说为缓持,形容拿东西不用力的样子。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卷六。
怨敌。 鲁迅 《华盖集·杂感》:“这都是现世的仇仇,他们一日存在,现世即一日不能得救。”一本作“ 仇讎 ”。
词语解释:解仇  拼音:jiě chóu
亦作“ 解讎 ”。亦作“解仇2”。 消除怨仇。《后汉书·邓训传》:“诸 羌 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 唐 司空图 《王纵追述碑》:“虏交未固於解仇, 汉 爵已颁于欵塞。”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范文正公 ﹞恐 许公 不为之地,无以成功,乃为书自咎,解讐而去。” 明 唐顺之 《读〈春秋〉》:“盟会有解讎,有固党,有同欲相求,有同力相援,有同患相恤,有以夷狄受盟,有以夷狄主盟者。” 章炳麟 《排满平议》:“于是解讎修好,交相拥护,非独 汉 家之福,抑亦 满 人之利。”
词语解释:私仇  拼音:sī chóu
因个人利害关系而产生的仇恨。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今 秦 怨毒 商鞅 之法,甚於私仇。” 明 高启 《威爱论》:“赴公战如报私仇者,抑且有所谓孥戮之刑弗勗之焉。”《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不可因我一人私仇,坏国家的大事。”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刑名师爷 程毅 好像对你有点私仇。”
词语解释:家仇  拼音:jiā chóu
家族或家庭的怨仇。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使我获报家仇,得雪冤耻,是判官恩德也。”
词语解释:无仇  拼音:wú chóu
没有仇恨、敌对。《淮南子·道应训》:“昔 武王 伐 紂 ,破之 牧野 ……去舍露宿,以示平易;解剑带笏,以示无仇。”
(1).无与伦比;无可匹敌。 汉 王粲 《闲邪赋》:“夫何英嫒之丽女,貌洵美而艳逸;横四海而无仇,超遐世而秀出。” 宋 王十朋 《会稽风俗赋》:“实东南之大府,号天下之无仇。”
(2).没有匹偶。 宋 范成大 《惜交赋》:“余既有此淑质兮,昔幽处而无仇。悵佳人之眇覿兮,走六漠而周求。”
词语解释:执仇  拼音:zhí chóu
见“ 执讎 ”。
词语解释:执雠  拼音:zhí chóu
亦作“ 执仇 ”。 结仇。《国语·越语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讎,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切不可因一句话就记上书,执仇为恨也。”
词语解释:民仇  拼音:mín chóu
见“ 民讐 ”。
词语解释:民雠  拼音:mín chóu
亦作“ 民仇 ”。
(1).谓人民怨恨、反对。《逸周书·芮良夫解》:“民归於德。德则民戴,否则民讐。”
(2).人民的仇恨。 王德锺 《十九岁述怀》诗之五:“国难方殷抛蠹简,民仇未报祝龙泉。”
词语解释:章仇  拼音:zhāng chóu
复姓。 唐 韦述 《章仇玄素神道碑》:“ 雍王 章邯 为 汉 所并,子孙居 仇山 ,因号 章仇氏 。”
词语解释:世仇  拼音:shì chóu
(1).与世为仇;不入时。 唐 黄滔 《出关言怀》诗:“诗苦无人爱,言公是世仇。”
(2).同“ 世讎 ”。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玄子 归,为盗所伤,截其耳,人云: 郑氏 使人为之。 何 郑 自此为世仇。”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倒好象与 李空山 是世仇似的,只要一说起话来,他便狠毒的咒诅 李空山 。”
词语解释:公仇  拼音:gōng chóu
复姓。 三国 吴 有 公仇称 。见《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词语解释:宿仇  拼音:sù chóu
原有的仇恨。例如:以雪吾之宿仇。
指长期存在的仇敌。例如:把昨天的盟友当宿仇。
词语解释:强仇  拼音:qiáng chóu
百合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百合》﹝释名﹞引 陶弘景 曰:“百合,俗人呼为强仇,仇即瞿也,声之讹耳。”
词语解释:君子仇  拼音:jūn zǐ chóu
君子的配偶。 三国 魏 曹植 《蒲生行浮萍篇》:“结髮辞严亲,来为君子仇。”参见“ 君子好逑 ”。
词语解释:君子好逑  拼音:jūn zǐ hào qiú
原指君子的佳偶。逑,通“ 仇 ”。仇,配偶。语本《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 传:“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閒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陆德明 释文:“逑,本亦作仇。” 陈奂 传疏:“匹,配也。好匹,犹嘉配耳。”后遂用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语。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妹子莫怨,佳人薄命,自有君子好逑。”《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公婆再想不到拿着我 玉凤 姐姐那样一个‘窈窕淑女’, 玉郎 他竟不肯‘君子好逑’。”
词语解释:寡仇  拼音:guǎ chóu
犹无比。《文选·王粲〈登楼赋〉》:“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吕延济 注:“敞,高;仇,匹也。谓明高少匹也。”仇,一本作“ 讎 ”。
词语解释:随仇  拼音:suí chóu
跟着朋友一起将朋友的仇敌视为仇敌。《韩非子·五蠹》:“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廉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矣。” 陈奇猷 集释:“《显学篇》‘取不随仇’,则随仇者,谓追随其友而仇其仇也。”
词语解释:记仇  拼音:jì chóu
把仇恨记在心里。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三:“三来差不多都怕 喜富 将来记仇,因此,没人敢马上出头来提,只是交头接耳商量。”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四章:“我从认识他到现在,他一直就是那个样子,他跟谁也不记仇。”
词语解释:夙仇  拼音:sù chóu
亦作“ 夙讎 ”。 旧仇。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焚〈通纪〉》:“邇年吾乡又有 永昭 二陵信史者,其书以 嘉靖 初元为始,似续 陈建 所著,然专借以报夙仇,且屡改易以行垄断,抑《通纪》之不若矣。”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 明 小説之宣扬秽德者,人物每有所指,盖借文字以报夙讎,而其是非,则殊难揣测。”
词语解释:切骨之仇  拼音:qiè gǔ zhī chóu
深仇大恨;难以忘怀的仇恨。例如:我跟他有切骨之仇。
词语解释:腼颜事仇
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 罗正纬 《滦州革命先烈事略·王金铭》:“若靦颜事仇,为虎作倀,心果安在耶?”《新华日报》1938.11.28:“对于无法撤退的居民应该给以有力的政治教育和相当的组织,使得即使在 日 寇占领之下,亦能不靦颜事仇。”
词语解释:腼颜事仇  拼音:miǎn yán shì chóu
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 罗正纬 《滦州革命先烈事略·王金铭》:“若靦颜事仇,为虎作倀,心果安在耶?”《新华日报》1938.11.28:“对于无法撤退的居民应该给以有力的政治教育和相当的组织,使得即使在 日 寇占领之下,亦能不靦颜事仇。”
词语解释:贾仇  拼音:jiǎ chóu
招致仇恨。 唐 无名氏 《无能子·宋玉说》:“大夫乃孑孑然挈其忠信而叫譟其中,言不从,国不治,徒彰乎彼非我是,此贾仇而钓祸也。”
词语解释:同业相仇  拼音:tóng yè xiāng chóu
犹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 清 翟灏 《通俗编·交际》:“同美相妒,同业相仇。”
词语解释:九世仇  拼音:jiǔ shì chóu
春秋 时, 齐哀公 遭 纪侯 诬害,为 周 天子所烹,至 襄公 历九世始复远祖之仇,灭 纪国 。见《公羊传·庄公四年》《汉书·匈奴传上》:“昔 齐襄公 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后因以“九世仇”喻君国累世深仇。 宋 陆游 《纵笔》诗:“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 宁调元 《感怀》诗:“復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甌。”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人间何世,盖仰天长慟而不能已。”
词语解释:养仇  拼音:yǎng chóu
供养仇敌。《史记·苏秦列传》:“衡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 秦 ,此所谓养仇而奉讎者也。”
词语解释:血海冤仇  拼音:xuè hǎi yuān chóu
同"血海深仇"。
词语解释:血海冤仇  拼音:xuè hǎi yuān chóu
清 陈天华 《狮子吼》楔子:“放着他血海寃仇三百载,鬼混了 汉 家疆宇十餘传。”
词语解释:血海深仇  拼音:xuè hǎi shēn chóu
因杀人引起的极深的仇恨。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 郭全海 对 小王 说道:‘ 韩老六 跟我们家是父子两代的血海深仇。’” 曲波 《林海雪原》十八:“我们要把悲痛变成力量,我们要誓死报这场血海深仇。”
词语解释:血仇  拼音:xuè chóu
亦作“ 血讎 ”。
(1).指有亲人被杀害的仇恨。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於血讎。”
(2).指仇恨很深的冤家。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惟 蔡 及 许 ,旧为血仇。命公并侯,耕借之牛,束其弓矢,礼让优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土司·缅甸盛衰始末》:“ 景泰 二年, 缅 人入 麓川 ,又执 思机法 以去。至五年三月,献俘於朝,自是 麓川 与 缅 世为血仇。”
词语解释:借身报仇  拼音:jiè shēn bào chóu
见“ 借交报仇 ”。
词语解释:借交报仇  拼音:jiè jiāo bào chóu
亦作“ 借客报仇 ”。亦作“ 借身报仇 ”。 指舍身助人报仇。《史记·游侠列传》:“﹝ 郭解 ﹞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姦剽攻。”《史记·货殖列传》:“其在閭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姦,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騖者,其实皆为财用耳。”《汉书·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颜师古 注:“借,助也。” 明 高启 《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亦省作“ 借交 ”。 五代 李翰 《蒙求》:“ 郭解 借交, 朱家 脱急。”
词语解释:党仇  拼音:dǎng chóu
同类;同伙。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依险阻,结党仇,机毒矢以待将吏,撞搪呼号以相和应,蜂屯蚁杂,不可爬梳,好则人,怒则兽。”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平则致和,激则召争,辞气之轻重,积久则移易世风,党仇讼争而不知所止。”
词语解释:借客报仇  拼音:jiè kè bào chóu
见“ 借交报仇 ”。
词语解释:借交报仇  拼音:jiè jiāo bào chóu
亦作“ 借客报仇 ”。亦作“ 借身报仇 ”。 指舍身助人报仇。《史记·游侠列传》:“﹝ 郭解 ﹞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姦剽攻。”《史记·货殖列传》:“其在閭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姦,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騖者,其实皆为财用耳。”《汉书·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颜师古 注:“借,助也。” 明 高启 《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亦省作“ 借交 ”。 五代 李翰 《蒙求》:“ 郭解 借交, 朱家 脱急。”
词语解释:借交报仇  拼音:jiè jiāo bào chóu
亦作“ 借客报仇 ”。亦作“ 借身报仇 ”。 指舍身助人报仇。《史记·游侠列传》:“﹝ 郭解 ﹞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姦剽攻。”《史记·货殖列传》:“其在閭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姦,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騖者,其实皆为财用耳。”《汉书·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颜师古 注:“借,助也。” 明 高启 《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亦省作“ 借交 ”。 五代 李翰 《蒙求》:“ 郭解 借交, 朱家 脱急。”
词语解释:雠仇  拼音:chóu chóu
亦作“讐仇”。 仇敌。 清 朱之瑜 《中原阳九述略·灭虏之策》:“ 申包胥 其人杰也,能感动讐仇之 秦 ,为之出五万之师,统之以三大将,閲国歷都,復既亡之 楚 ,不失尺寸,况此时 秦 楚 岁岁构兵哉!”
词语解释:雪仇  拼音:xuě chóu
亦作“ 雪讎 ”。 洗除仇怨;报仇。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而五年未闻敢死之士,雪仇之臣,奈何而有功乎?”《三国志·魏志·蒋济传》:“ 勾践 养胎以待用, 昭王 恤病以雪仇。”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议革张浚祀》:“故不谓其杀戮忠良,败坏国事,而反谓其能雪讎復土,谬归以中兴之功。”
词语解释:往日无冤,近日无仇
俗语。从未有过冤仇
词语解释:挟仇
心怀仇恨
词语解释:死雠仇
死对头
词语解释:公报私仇  拼音:gōng bào sī chóu
假借公事来报复私人仇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堪忧!昏君乱相,为别人公报私仇。”亦作“ 公报私讎 ”。 清 李渔 《比目鱼·误禽》:“想是我家男子得罪了 谭官人 ,所以公报私讎,想出法来害他。”
词语解释:党仇
同类;同伙。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依险阻,结党仇,机毒矢以待将吏,撞搪呼号以相和应,蜂屯蚁杂,不可爬梳,好则人,怒则兽。”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平则致和,激则召争,辞气之轻重,积久则移易世风,党仇讼争而不知所止。”
词语解释:夫妻无隔夜之仇  拼音:fū qī wú gé yè zhī chóu
见“ 夫妻无隔宿之仇 ”。
词语解释:夫妻无隔宿之仇  拼音:fū qī wú gé sù zhī chóu
谓夫妻之间的争吵易于和解。《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老爷,你又説错了。‘夫妻无隔宿之仇’,我怪你怎的?”亦作“ 夫妻无隔夜之仇 ”。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一:“夫妻无隔夜之仇,你回去,小小意意,陪个不是,就会好的。”
词语解释:夫妻无隔宿之仇  拼音:fū qī wú gé sù zhī chóu
谓夫妻之间的争吵易于和解。《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老爷,你又説错了。‘夫妻无隔宿之仇’,我怪你怎的?”亦作“ 夫妻无隔夜之仇 ”。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一:“夫妻无隔夜之仇,你回去,小小意意,陪个不是,就会好的。”
词语解释:寻仇  拼音:xún chóu
寻隙为仇或故意作对。 宋 文天祥 《跋辛龙泉行状》:“后来者于予寻仇。” 郭沫若 《恢复·歇司迭里》:“你何苦定要和我寻仇?”
词语解释:敌忾同仇  拼音:dí kài tóng chóu
《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愾,而献其功”。 杜预 注:“敌,犹当也;愾,恨怒也”。后以“敌愾同仇”指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清史稿·李宗羲传》:“天下臣民,知皇上有卧薪尝胆之思,必共振敌愾同仇之气。” 郭沫若 《南京印象·秦淮河畔》:“十年抗战,共赋《无衣》,敌忾同仇,卒致胜利,而今却成为追忆了。”
词语解释: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拼音:yǒu yuān bào yuān , yǒu chóu bào chóu
谓对有冤仇的人定要施行报复。《水浒传》第二六回:“ 武松 虽是粗卤汉子,便死也不怕,还省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并不伤犯众位,只烦高邻做个证见。”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说计》:“若得一日发跡, 李洪一 ,那时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姓 赵 的,你听说,咱们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老子活着不能见你,做鬼也是后会有期。”
词语解释:官报私仇  拼音:guān bào sī chóu
假借公事以发泄私愤。《水浒传》第三四回:“ 花荣 陪着笑道:‘总管容復听禀:量 花荣 如何肯背反朝廷?实被 刘高 这廝无中生有,官报私仇,逼迫得 花荣 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权且躲避在此。’”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七:“ 唐抓子 上来,呈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想必 韩 家仇人官报私仇,糊弄长官。’”
词语解释:素仇  拼音:sù chóu
宿仇;旧仇。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或出素仇,或出一时忿激,自知罪莫可逃。”
词语解释:解剑拜仇  拼音:jiě jiàn bài chóu
谓息争释怨。 汉 许荆 兄子 世 尝杀人,仇者将杀 世 , 荆 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愿杀身代之。”仇者曰:“ 许掾 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公不谋声训,而 楚 夏 移情,故能使解剑拜仇,归田息讼。”
词语解释:前仇  拼音:qián chóu
旧仇;过去的怨仇。例如:不记前仇。
词语解释:视如寇仇  拼音:shì rú kòu chóu
寇仇:仇敌。看作仇敌一样。例如: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词语解释:结仇  拼音:jié chóu
结下仇怨
词语解释:疾恶如仇  拼音:jí wù rú chóu
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晋书·傅咸传》:“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 宋 文天祥 《雷州十贤堂记》:“敬贤如师,疾恶如仇。” 峻青 《海啸》第四章:“这个疾恶如仇的姑娘,最见不得邪恶和阴谋。”
词语解释:嫉恶如仇  拼音:jí è rú chóu
亦作“ 嫉恶若仇 ”。 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蔡木龛》:“﹝翁﹞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公一时忠愤激发,嫉恶若仇,容或偶为此语,揆其心术,仍不失为磊落光明。”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 有万 的绝对公正、嫉恶如仇、见公共事一马当先,使得 生宝 感到互助组有这个人,搞丰产的信心更强了。”
词语解释:嫉恶若仇  拼音:jí è ruò chóu
见“ 嫉恶如仇 ”。
词语解释:嫉恶如仇  拼音:jí è rú chóu
亦作“ 嫉恶若仇 ”。 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蔡木龛》:“﹝翁﹞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公一时忠愤激发,嫉恶若仇,容或偶为此语,揆其心术,仍不失为磊落光明。”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 有万 的绝对公正、嫉恶如仇、见公共事一马当先,使得 生宝 感到互助组有这个人,搞丰产的信心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