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8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僮仆老仆倾仆隶仆佣仆行仆攲仆昌仆
童仆令仆顽仆担仆蹎仆跧仆陪仆消仆
仆仆宾仆大仆家仆蹶仆傔仆骖仆戎仆
奴仆群仆女仆虎仆赞仆偾仆弊仆木仆
更仆偃仆兼仆危仆陨仆丧仆尘仆御仆
婢仆驺仆顿仆臧仆风尘仆仆世仆殪仆纲纪仆
金仆村仆车仆赁仆台仆干仆携仆祭仆
颠仆兴仆主仆厮仆胥仆格仆庸仆合仆
太仆惊仆健仆长仆跌仆佃仆斋仆羁仆
臣仆门仆樵仆僚仆区区仆仆公仆忠仆纪纲仆

词语解释:僮仆  拼音:tóng pú
仆役。《史记·货殖列传》:“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僕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贫无僮僕,篱落顿决,荆棘丛於庭宇,蓬莠塞乎阶霤。” 唐 王维 《宿郑州》诗:“他乡絶儔侣,孤客亲僮僕。”《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卓王孙 貲财巨万,僮僕数百,门阑奢侈。”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岳青天》:“公以清介自矢,夫人亲掌签押,署中僮僕不过数人。”
词语解释:童仆  拼音:tóng pú
家童和仆人。泛指奴仆。《易·旅》:“旅其次,怀其资,得童僕贞。” 晋 张华 《轻薄篇》:“童僕餘粱肉,婢妾蹈綾罗。”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春闱赴洛》:“主人能及第,童僕也登天。”
词语解释:仆仆  拼音:pú pú
(1).形容烦琐。屡屡之意。《孟子·万章下》:“ 子思 以为鼎肉使己僕僕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赵岐 注:“僕僕,烦猥貌。”
(2).奔走劳顿貌。 宋 范成大 《酹江月·严子陵钓台》词:“富贵功名皆由命,何必区区僕僕。” 清 方苞 《七思·兄百川先生》:“长飢驱兮僕僕,痛乖分兮苦相勖。” 邹韬奋 《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他们很辛勤地仆仆于前后方途中救护运输伤兵。”
词语解释:奴仆  拼音:nú pú
(1).犹奴隶。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而子及主俱为奴僕,来归於 吴 ,岂不鄙乎!”《汉书·公孙弘等传赞》:“ 卫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三国志·魏志·杨俊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僕者凡六家, 俊 皆倾财赎之。”
(2).旧时在主人家从事贱役者的通称。 唐 杜甫 《赠毕四曜》诗:“才大今诗伯,家贫苦宦卑。飢寒奴僕贱,颜状老翁为。” 清 孙枝蔚 《哀纤夫》诗:“牵船復牵马,受笞手中鞭。不如为奴僕,犹得主人怜。”
词语解释:更仆  拼音:gēng pú
(1).更番相代。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更僕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仇朝鳌 注:“以番次更代使之也。” 宋 苏浻 《春日怀詹梁》诗:“岁寒相见愿始终,且莫嗔怪屡更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至日,除舍扫途,更僕眺望。”
(2).形容多,数不胜数。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诗:“已闻清论至更僕,更读新诗欲焚砚。”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传家功可述,更僕事堪追。”
(3).谓计算。 明 宋濂 《復古堂记》:“古今人物,其优劣不伦,虽更僕未能尽也,欲师古者,宜取则於上。”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一:“文中别体字甚多,难以更僕。” 高燮 《题变雅楼三十年诗徵》诗:“欲攻未攻又瑟缩,迷茫万象难更僕。”参见“ 更僕难数 ”。
词语解释:更仆难数  拼音:gēng pú nán shù
《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僕未可终也。” 陈澔 集说:“卒遽而数之,则不能终言其事;详悉数之,非久留不可。僕,臣之摈相者。久则疲倦,虽更代其僕,亦未可得尽言之也。”后因以“更僕难数”或“更难僕数”形容事物繁多,数不胜数。 清 孙郁 《双鱼珮·巧佑》:“婚姻之事……或无意中立成佳耦,或极稳处卒致落空,聚散变迁,更难僕数。” 周大璞 《训诂学要略·训诂的发展上》:“ 魏 晋 以后这种兼释经注的义疏就大量地出现,《隋书·经籍志》所载,就已经更仆难数。”
词语解释:婢仆  拼音:bì pú
谓男女奴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况夫妇之义,晓夕移之,婢僕求容,助相説引,积年累月,安有孝子乎?”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豪家多婢僕,门内颇骄奢。”《新五代史·杂传·王殷》:“及为刺史,政事有小失,母责之, 殷 即取杖授婢僕,自笞於母前。”
词语解释:金仆  拼音:jīn pú
见“ 金僕姑 ”。
词语解释:金仆姑  拼音:jīn pú gū
箭名。《左传·庄公十一年》:“ 乘丘 之役,公以金僕姑射 南宫长万 。” 杜预 注:“金僕姑,矢名。”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一:“鷲翎金僕姑,燕尾绣蝥弧。”《四游记·锺离将兵伐寇》:“大将出皇都,腰悬金僕姑。” 清 刘大櫆 《张约夫刻石歌》:“ 和 璧三寸廉且腴,冷光射人金僕姑。”亦省称“ 金僕 ”。《陈书·高祖纪上》:“公三筹既画,八阵斯张,裁举灵鉟,亦抽金僕。” 清 毛奇龄 《〈梅中诗存〉序》:“世无 甘蝇 ,非谓辞金僕而却铣珧也。”
词语解释:颠仆  拼音:diān pú
(1).跌倒;跌落。《诗·小雅·宾之初筵》“式勿从谓,无俾大怠” 汉 郑玄 笺:“醉者有过恶,女无就而谓之也,当防护之,无使颠仆至於怠慢也。”《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始有一鸟,望旗颠仆,臣谓大吉。” 宋 苏辙 《登嵩山·石径》诗:“牵攀不得上,颠仆几将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
(2).死亡;灭亡。《汉书·孔光传》:“臣 光 智谋浅短,犬马齿臷,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后汉书·李固传》:“但以爵位尊显,专总权柄,天道恶盈,不知自损,故至颠仆。”《南史·齐宗室传论》:“ 明帝 取之以非道, 遥光 济之以残酷,其卒至颠仆。” 明 钱嶫 《悯黎咏》之三:“蛇虎犹可虞,狼毒不可邇。军令甚分明,颠仆何由弭。”
(3).挫折困顿。 明 李东阳 《文敬坠马用予韵见遗再和》:“嗟予亦是 长安 人,二十年来几颠仆。”
词语解释:太仆  拼音:tài pú
(1).官名。 周 官有太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命,为王左驭而前驱。 秦 汉 沿置,为九卿之一,为天子执御,掌舆马畜牧之事。 南朝 不常置。 北齐 始称太仆寺卿、少卿。历代沿置, 清 废。参阅《周礼·夏官·太仆》《汉书·百官公卿表》《通典·职官七》
(2).旧时对绿林好汉的尊称。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这的是小生的违拗,告太僕且躭饶。”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并没有这事。只是老汉不认的太僕,休怪,休怪!”
词语解释:臣仆  拼音:chén pú
古指奴仆。亦为罪人与执役者及臣下的通称。《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僕。” 毛 传:“古者有罪不入於刑,则役之圜土,以为臣僕。”《晏子春秋·问上一》:“公任勇力之士,而轻臣僕之死,用兵无休,国罢民害。”《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 白狼 等国﹞举种奉贡,称为臣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彼虽才能,终为我之臣僕,何敢以臣凌君,而忘其己为所立也。” 茅盾 《耶稣之死》五:“ 希律王 听到了 耶稣 的名声和他的行事,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 约翰 从死里复活。’”
词语解释:老仆  拼音:lǎo pú
(1).年老的男佣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大观楼酒馆里的一个厨子,是他家用的多年老僕。” 茅盾 《子夜》一:“他是 荪甫 三老爷家里一个老仆的儿子。”
(2).古代老年男子自谦之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大望曰:‘老僕虽弃,将军虽贵,寧可以势夺乎!’”
词语解释:令仆  拼音:lìng pú
指尚书令与仆射。亦泛指股肱重臣。《晋书·殷浩传》:“ 浩 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 唐 卢照邻 《释疾文·粤若》:“俯仰谈笑,顾盻纵横,自谓明主以令僕相待,朝廷以黄散为经。”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 唐 时左右僕射二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尚书令之贰,令缺则总省事,所谓令僕是也。”
词语解释:宾仆  拼音:bīn pú
(1).宾朋仆从。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宗党生光华,宾僕远倾慕。”
(2). 唐 代典客署的属官名。执掌礼仪之事。《旧唐书·职官志三》:“典客署……宾僕十八人,掌固二人。”
词语解释:群仆  拼音:qún pú
众臣仆。《书·冏命》:“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羣僕侍御之臣。” 孔颖达 疏:“案《周礼》,太驭中大夫而下,有戎僕、齐僕、道僕、田僕。” 蔡沉 集传:“羣僕,谓祭僕、隶僕、戎僕、齐僕之类。”《孔子家语·入官》:“邇臣便辟者,羣僕之伦也。”
词语解释:偃仆  拼音:yǎn pú
仆倒。《魏书·韩茂传》:“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 茂 於马上持幢,初不倾倒。”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嵩山日记》:“ 少林 松柏俱修伟,不似 岳庙 偃仆盘曲。”
词语解释:驺仆  拼音:zōu pú
驾驭车马的仆役。《新唐书·倪若水传》:“ 班公 是行若登仙,吾恨不得为騶僕。” 宋 杨万里 《之永和小憩资寿寺》诗:“不缘憩騶僕,几失此山房。”
词语解释:村仆  拼音:cūn pú
旧指粗俗的仆人。 宋 林逋 《赠别胡明府》诗:“为收牌印教村僕,偶检图书见古方。” 明 唐顺之 《刑部郎中唐嘿庵墓志铭》:“﹝君﹞及为州县,未尝一日携妻子,数千里外,独与一二垢衣村僕相朝夕。”
词语解释:兴仆  拼音:xīng pú
(1).将已倒的扶植起来。《新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赞》:“大乱之餘,纪纲彫弛,而能兴仆植僵,使号令典刑粲然罔不完。”
(2).盛衰,兴亡。《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六国纵横易冰炭,孤 秦 兴仆等云轮。” 明 李东阳 《急就》诗:“今宵且作风月谈,莫更尘途论兴仆。”
词语解释:惊仆  拼音:jīng pú
受惊吓而跌倒。《西游补》第十一回:“谁想那小童儿走走话话,他不曾抬头看见 行者 ,忽然见了 行者 ,七窍红流,惊仆不醒。” 明 陆粲 《庚巳编·巨蚌》:“一岁十月间,蚌张口滩畔,有妇浣衣,谓是沉船,引一足踏其上,蚌亟闭口而沉没,水溅面冷如冰,妇为之惊仆。”
词语解释:门仆  拼音:mén pú
看门的仆役。 唐 张籍 《祭退之》诗:“门僕皆逆遣,独我到寝房。”
词语解释:倾仆  拼音:qīng pú
跌倒。 汉 陆贾 《新语·辅政》:“ 秦 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以 赵高 、 李斯 为杖,故有倾仆跌伤之祸。”
词语解释:顽仆  拼音:wán pú
愚鲁的奴仆。对仆人的贬称。 唐 王建 《林居》诗:“顽僕长如客,贫居未胜蓬。”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不贪醉饱为顽僕,愿效 崑崙 作侠奴。”
词语解释:大仆  拼音:dà pú
周 官名。掌传达王命、侍从出入等事。《周礼·夏官·序官》:“大僕下大夫二人。” 郑玄 注:“僕,侍御於尊者之名,大僕,其长也。”
词语解释:女仆  拼音:nǚ pú
被迫去做困难、乏味或卑下的工作的人。例如:分间出租房屋的女仆里外奔忙。
女主人的贴身女仆;侍女,丫头
词语解释:兼仆  拼音:jiān pú
两个仆人。 唐 白居易 《题座隅》诗:“左右有兼僕,出入有单车。”
词语解释:顿仆  拼音:dùn pú
犹跌倒。 汉 陆贾 《新语·本行》:“及 閔 周室之衰微,礼义之不行也,厄挫顿仆,歷説诸侯,欲匡帝王之道。”《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亡忿痛,大小呼嗟。”《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顿仆,颠倒而僵仆也。”《新唐书·李渤传》:“时 敬宗 晏朝 紫宸 ,入閤,帝久不出,羣臣立屏外,至顿仆。”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緑婴 在母旁,展足傚之,顿仆而啼。”
词语解释:车仆  拼音:chē pú
古官名。《周礼·春官·车仆》:“车僕,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闕车之萃,苹车之萃,轻车之萃。” 郑玄 注:“萃,犹副也。此五者皆兵车,所谓五戎也。”参见“ 五戎 ”。
词语解释:五戎  拼音:wǔ róng
(1).五种兵器。
(2).古代泛指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五戎、六狄之人民。”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诗:“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3).五种兵车。《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闕车之萃,苹车之萃,轻车之萃” 汉 郑玄 注:“萃,犹副也。此五者皆兵车,所谓五戎也。戎路,王在军所乘也;广车,横陈之车也;闕车,所用补闕之车也;苹,犹屏也,所用对敌自蔽隐之车也;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也。”
(4).五种导致战争之道。《逸周书·柔武》:“维 周 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王观幸时,政匱不疑;二曰狱讐刑蔽,奸吏济贷;三曰声乐□□,饰女灭德;四曰维势是辅,维祷是怙;五曰盘游安居,枝叶维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孔晁 注:“言五者不禁,戎之道也。”
词语解释:主仆  拼音:zhǔ pú
(1).主人与仆人。《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少停,又摆出主僕两箇的饭来。”
(2).主要与从属。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四:“加响是可以说明情绪的热烈,很难分别出意思的主仆轻重的。”
词语解释:健仆  拼音:jiàn pú
健壮的僕人。 唐 司空图 《退栖》诗:“得剑乍如添健僕,亡书久似失良朋。” 宋 范成大 《爆竹行》:“节(指竹节)间汗流火力透,健僕取将仍疾走。” 清 江藩 《宋学渊源记·刁包》:“山东妇女被难者不能归,遣健僕六人护之归。”
词语解释:樵仆  拼音:qiáo pú
打柴的仆人。 唐 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二:“耕牛常愿饱,樵僕每怜勤。”
词语解释:隶仆  拼音:lì pú
亦称“ 隶僕人 ”。 1. 周 官名。职掌清扫宗庙后殿以及行大射礼时清扫射宫侯道。《仪礼·大射》:“隶僕人埽侯道。” 胡培翚 正义:“隶僕人,《周礼》司隶之属。 盛氏 曰:‘隶僕人,即《周礼》隶僕也。’隶僕,下士二人,属夏官,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故使之给埽侯道之役。诸侯盖亦以庶人在官者为之也。”《周礼·夏官·隶仆》:“隶僕,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 孙诒让 正义:“宗伯所脩除者为正庙,与此官掌后寝,职掌互相备,亦官联也。又《大射仪》云:‘隶僕人埽侯道’,‘司宫埽所画物’。司宫即宫人;隶僕人亦即此官之属。彼画物在堂,宫人埽之;侯道在庭,此官埽之。与此经宫人埽王寝在内,此官埽庙寝在外,比例亦略同,足证 郑 义。凡大射,在宫外之射宫,而使此官埽其侯道,则又兼及宫外埽除之事矣。”
(2).泛指奴仆。《商君书·境内》:“高爵能,无给有爵人隶僕。”按,能,通“ 罢 ”,谓罢免。
词语解释:担仆  拼音:dān pú
挑夫。 宋 范成大 《孙黄渡》诗:“担僕舆夫尽劬瘁,病翁那得更加餐。”
词语解释:家仆  拼音:jiā pú
(1). 春秋 时卿大夫的家臣。《礼记·礼运》:“故仕於公曰臣,仕於家曰僕……与家僕杂居齐齿,非礼也。” 孔颖达 疏:“‘仕於家曰僕’者,谓卿大夫之僕。”
(2).私家的奴仆。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倾仓可赏,矧云私粟;狄隶可颁,况曰家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晋 太元 初,民 封驱 之家僕,密窃三饼,归发看,有大蛇螫之而死。”
词语解释:虎仆  拼音:hǔ pú
兽名。《太平御览》卷九一三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逢伯云 所説,有兽缘木,緑文似豹,名虎僕,毛可为笔。”后因以为笔之代称。 唐 陆龟蒙 《幽居赋》:“羽扇貂裘,犹堪寒暑;得以书抽虎僕,射用牛螉。”
词语解释:危仆  拼音:wēi pú
危殆,覆亡。 清 顾炎武 《形势论》:“ 蜀 据天下之上流。昔之立国於南者,必先失 蜀 而后危仆从之。”
词语解释:臧仆  拼音:zāng pú
谓精选和训练驾御帝王所乘五辂的役夫,使皆善其事。《周礼·夏官·校人》:“秋祭马社,臧僕。”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臧僕,谓简练驭者,令皆善也。’ 玄 谓:僕,驭五路之僕。” 孙诒让 正义:“ 先郑 释为驭者,嫌与下讲驭夫无别,故 后郑 补释之,凡五驭通称僕。”后泛指训练御者。 唐 张说 《陇右监校颂德碑》:“攻驹教駣,讲驭臧僕,刻之剔之,羈之策之,就其才也。”
词语解释:赁仆  拼音:lìn pú
雇佣仆人。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无僦屋赁僕之资,无緼袍糲食之给。”
词语解释:厮仆  拼音:sī pú
仆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宴》:“前过华居,廝僕辈道路飢渴,有叨盛饌。”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得财则勤於服役,失财则怫然愠,此诚廝僕之所为,不可以概我士大夫。”
词语解释:长仆  拼音:cháng pú
指君臣。长,君;仆,臣。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间有古之长僕,亦有治郭安邦之功,救世保民之力,其形像概亦毁之,其意何也?”
词语解释:僚仆  拼音:liáo pú
同主之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既归寝,斋童闻琴自作声,初以为僚僕之戏也。” 何垠 注:“因同官为僚,故同主、同执、同舅者有僚僕、僚友、僚壻之称。”
词语解释:佣仆  拼音:yōng pú
佣人,仆役。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地主借出粮或钱,要剥削两倍到三倍的利息,甚至还要农民的子女去做‘佣质’当抵押,实际上就是做无偿的佣仆。”
词语解释:蹎仆  拼音:diān pú
跌倒;倒。《汉书·贡禹传》:“诚恐一旦蹎仆气竭,不復自还。” 颜师古 注:“蹎,音颠,蹷躓也。仆音赴。仆,顿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是时羣象相趋奔赴,竞吸池水,浸渍树根,互共排掘,树遂蹎仆。”
词语解释:蹶仆  拼音:jué pú
跌倒,颠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 李 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清 李绳 《游灵峰寺罗汉洞至一线天》诗:“随步凛战兢,履险无蹶仆。”
词语解释:赞仆  拼音:zàn pú
古代为帝王驾车驭马的仆从。《国语·晋语七》:“知 程郑 端而不淫,且好諫而不隐也,使为赞僕。” 韦昭 注:“赞僕,乘马御也,六騶属焉。”
词语解释:陨仆  拼音:yǔn pú
去世。《晋书·纪瞻传》:“惟陛下割不已之仁,赐以敝帷,陨仆之日,得以藉尸。”
词语解释:风尘仆仆  拼音:fēng chén pú pú
形容旅途奔波、辛苦劳累的样子。《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僕僕,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刘半农 《马丹撒喇倍儿那》:“当一九○九年,渠风尘仆仆,往还 欧 美 二洲之间。”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旅行中风尘仆仆的脸上,出现了一种苦笑和惋惜混合的表情。”
词语解释:台仆  拼音:tái pú
下等的奴仆。《晋书·殷浩传》:“驱其豺狼,翦其荆棘,收罗向义,广开屯田,沐雨櫛风,等勤臺僕。”
词语解释:胥仆  拼音:xū pú
差役仆从。 唐 李峤 《上雍州高长史书》:“顾尝希仕尺寸,徇禄斗升,胥僕之与隣,奔走之为使。”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内外胥僕,无不愕骇。”
词语解释:跌仆  拼音:diē pú
亦作“ 跌扑 ”。亦作“ 跌扑 ”。
(1).跌倒;摔跟头。《艺文类聚》卷二十引 汉 刘向 《列女传》:“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於亲侧。”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出:“君出去向北儘得,不免有些,跌扑脓血疾。”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鬼神·鬼物凭临》:“水火、刀绳、鬭殴、跌扑以及虎伤、蛇噬、堕马、坍墙之类,虽是定数,亦由其人之寃孽使然,人不能主也。”《情变》第二回:“ 阿男 出场耍了一路空拳,便有两个不自谅、不济事的上来交手,不到两个照面,早已跌扑出去。” 陈荒煤 《夜》:“他一动也不动地望着那个渐渐跑远了,时常跌扑到地上又爬来乱钻的影子。”
(2).指武打动作之一。《九尾龟》第二回:“ 陈云仙 仍扮 武松 ,那脱靠的一场解数,觔斗跌扑,十分伶俐。”
(3).遭受挫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跌扑不多时,转眼就高官大禄,仍旧贵显。” 清 戴名世 《与弟书》:“丈夫雄心,穷而弥固,岂因一跌仆而忧伤憔悴,遂不復振耶!”
词语解释:区区仆仆  拼音:qū qū pú pú
形容奔波劳碌。 宋 范成大 《酹江月·严子陵钓台》词:“富贵功名皆由命,何必区区僕僕?”
词语解释:行仆  拼音:xíng pú
寺院中的仆役。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四明寺》:“ 天童 日饭千僧, 育王 亦不下七八百人,行僕称是。”
词语解释:跧仆  拼音:quán pú
屈身倒地。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景·江陵村侩》:“方举手指画,闻林莽间尸臭异常,掩鼻就视,则厥子与僕两尸跧仆败沟内。”
词语解释:傔仆  拼音:qiàn pú
仆从。 清 王萃元 《星周纪事》:“方下阶,有傔僕復唤予入。”
词语解释:偾仆  拼音:fèn pú
倒仆。喻覆败。 汉 贾谊 《新书·春秋》:“今倍其所主而弃其所杖,其僨仆也,不亦宜乎?”
词语解释:丧仆  拼音:sàng pú
谓亡身。《陈书·周敷传》:“﹝ 周敷 ﹞受任遐征,淹时违律,虚衿姦诡,遂貽丧仆。”
词语解释:世仆  拼音:shì pú
(1).世代相沿的奴仆。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宏而不博博而不宏》:“先是 永嘉 刘锡祖 父,掩据 羲之 墨池且百年,后为世僕所发。” 孙中山 《日本应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乙是一个乡下的世仆(粤俗家庭中永久的奴仆之称,与北方老家奴的名称相似),还没有脱离奴隶的地位。”
(2). 明 清 时在 安徽 宁国府 地区,往往有某姓村民世代为另一姓村民服役的习俗,谓之世仆。
词语解释:干仆  拼音:gàn pú
办事能干的仆役。 清 恽敬 《与姚秋农》:“今远离膝下,上无严师,中无益友,下无干僕。且市井之人,引之多事,便于销算,故至于此耳。”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某公子》:“公子某,好蓄姬妾,干僕四出觅佳丽。恆昼见而宵劫,人畏其势,不敢讼。”
词语解释:格仆  拼音:gé pú
强悍的奴朴。 明 何景明 《何子·固权》:“夫人主虽使童子操金入市,无敢攫者,苟窃人主之金,虽格僕而路人得执之矣!”
词语解释:佃仆  拼音:diàn pú
旧时官僚大姓隶属下租田耕种并供役使的佃户。《诚意伯文集》卷一附 明 刘仲璟 《遇恩录》:“﹝帝﹞宣諭:你家去,种田的种田,有庄佃的使佃僕,有伴儅的使伴儅。”
词语解释:公仆  拼音:gōng pú
为公众服务的人。如:干部应该是人民的公仆。
词语解释:攲仆  拼音:qī pú
倾倒;跌倒。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序》:“表里俱虚,标本皆病,故用药愈难而取效亦不易。若復彊勉匍匐,进而不止,欹仆颠踣之患难保必无。”
词语解释:陪仆  拼音:péi pú
陪隶。泛指奴仆。《后汉书·陈元传》:“夺公辅之任,损宰相之威,以刺举为明,徼訐为直。至乃陪僕告其君长,子弟变其父兄,罔密法峻,大臣无所措手足。”
词语解释:骖仆  拼音:cān pú
骖乘和仆从。《史记·周本纪》“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吴 韦昭 曰:“近臣,驂僕之属。”
词语解释:弊仆  拼音:bì pú
谓死亡。 三国 魏 文钦 《降吴表》:“ 钦 累世受 魏 恩,乌鸟之情,窃怀愤踊;在三之义,期于弊仆。”
词语解释:尘仆  拼音:chén pú
像仆人侍奉主人一样为国家服务的官员
词语解释:殪仆  拼音:yì pú
杀伤。《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收秋则奔狐驰兔,穫刈则颠倒殪仆。” 李周翰 注:“殪仆,皆杀伤也。”
词语解释:携仆  拼音:xié pú
古代帝王的近臣。《书·立政》:“左右携僕,百司庶府。” 孔 传:“左右携持器物之僕。” 孙星衍 疏:“左右携僕,盖若《周礼》太僕、射人也…… 王氏 鸣盛 云:‘左右携持器物之僕,谓寺人、内小臣等也。’”
词语解释:庸仆  拼音:yōng pú
佣工、仆役。《后汉书·左雄传》:“ 桀 、 紂 贵为天子,而庸僕羞与为比者,以其无义也。”
词语解释:斋仆  拼音:zhāi pú
旧指学舍中的仆役。《朱子语类》卷一○九:“某尝及见老成人説, 刘聘君 云:‘县学尝得一番分肉,肉有内舍、外舍多寡之差。偶斋僕下错了一分,学生便以界方打斋僕。’”
词语解释:忠仆  拼音:zhōng pú
忠实的仆役。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夫本反对而成为默认,本欲为立宪政治之忠僕,而反变为专制政治之后援,是自污也。”
词语解释:昌仆  拼音:chāng pú
人名。相传为 昌意 之妃, 颛顼 之母。
词语解释:消仆  拼音:xiāo pú
谓死亡。《后汉书·赵咨传》:“夫亡者,元气去体,贞魂游散,反素復始,归於无端。既已消仆,还合粪土。”
词语解释:戎仆  拼音:róng pú
犹戎御。《周礼·夏官·戎仆》:“戎僕,掌驭戎车。”《周礼·夏官·戎仆》:“戎僕中大夫二人。” 孙诒让 正义:“戎僕亦谓之戎御,又曰御戎。”《左传·桓公三年》“ 韩万 御戎” 晋 杜预 注:“御,戎僕也。”参见“ 御戎 ”。
词语解释:御戎  拼音:yù róng
(1).驾御军车。也指为君主驾御军车的甲士。《左传·桓公三年》:“ 韩万 御戎, 梁弘 为右。”《左传·成公十八年》:“ 弁纠 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 杨伯峻 注:“御戎统率诸御。御戎为驾御国君戎车之御,诸御则驾一般兵车之御。”《国语·晋语三》:“以 家僕徒 为右, 步扬 御戎。” 韦昭 注:“御戎,御公戎车也。”
(2).引申为参与军事行动。《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大将军 诸葛瑾 取 柤中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北齐书·高叡传》:“帝亲御戎,六军进止皆令取 叡 节度。”
词语解释:木仆  拼音:mù pú
传说中的动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木僕,尾若龟,长数寸,居木上,食人。”
词语解释:御仆  拼音:yù pú
(1).驾驭车马的仆役。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人君也此君不察,而苟以亲戚色官之人典官者,譬犹以爱子易御僕,以明珠易瓦砾。虽有可爱好之情,然而其覆大车而杀病人也必矣!”
(2).借指车马。《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外嘉郎君谦下之德,内幸顽才见诚知己,欢欣踊跃,情有无量,是以奔骋御僕,宣命周求。” 刘良 注:“言奔驰车马,宣我教命,周求饌食,以给 公琰 。”
(3).《周礼》官名,夏官之属。为王者侍从之官。掌理群吏庶民之奏吿,奉王命吊劳及处理其他琐事。《周礼·夏官·御仆》:“御僕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復,与其弔劳。大祭祀,相盥而登。大丧,持翣。掌王之燕令。以序守路鼓。”
词语解释:纲纪仆  拼音:gāng jì pú
见“ 纲纪 ”。
词语解释:纲纪  拼音:gāng jì
(1).大纲要领。《荀子·劝学》:“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明 何景明 《赠向先生序》:“君子之治也,设其纲纪,而有其目,与民守之。”
(2).法度;纲常。《韩诗外传》卷四:“説皆不足合大道,美风俗,治纲纪。”《汉书·礼乐志》:“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 梁启超 《论中国之将强》:“西人之将灭人国也,则必上之於议院,下之於报章,日日言其国政之败坏,纲纪之紊乱。”
(3).治理;管理。《诗·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汉书·律历志上》:“ 汉 兴,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袭 秦 正朔。” 宋 司马光 《虞部郎中李君墓志铭》:“夫人嫠居二十餘年,抚育诸孤,纲纪家事,大小曲尽其宜。”《镜花缘》第五二回:“故 舜 命 伯夷 典三礼,所以弥纶天地,经纬阴阳,纲纪万物,雕琢六情,莫不以此节之。”
(4).古代公府及州郡主簿。《后汉书·文苑传下·张升》:“仕郡为纲纪,以能出守 外黄 令。”《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纲纪: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微 管 之叹,抚事弥深。” 李善 注:“纲纪,谓主簿也。教,主簿宣之,故曰纲纪,犹今詔书称门下也。”《资治通鉴·晋明帝太宁二年》:“有詔:‘ 王敦 纲纪除名,参佐禁錮。’” 胡三省 注:“纲纪,综理府事者也。”
(5).称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为“纲纪”。亦称“ 纲纪僕 ”。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六:“﹝ 智士 ﹞心鬱然不乐,召纲纪僕让之曰:‘此第高广而圊不称。’” 苏曼殊 《绛纱记》:“尔日有纲纪自酒肆来,带 英 人及巡捕入屋,将家具细软一一记以数号,又一一註於簿籍。”
词语解释:祭仆  拼音:jì pú
《周礼》官名。掌祭礼。《周礼·夏官·祭仆》:“祭僕掌受命于王,以眡祭祀,而警戒祭祀有司,纠百官之戒具。”
词语解释:合仆  拼音:hé pú
(1).方言。倒仆;正面朝下地仆倒。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説文》:‘仆顿也。’ 江 南 运河 而东至 浙江 ,谓坠地俛者为合仆。”参见“ 合扑 ”。
(2).指俯卧。如:他喜欢合仆着睡。
词语解释:合扑  拼音:hé pū
脸朝下仆倒。 元 马致远 《还牢末》第二折:“把 僧住 支杀的拖将去,连 赛娘 合扑的带了一交。” 文仿 《猪八戒吃瓜》:“才走几步, 八戒 就踩上块瓜皮,合扑一交,跌得脸青鼻肿。”
词语解释:羁仆  拼音:jī pú
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羈絏之僕。”本指马夫,后泛指臣仆。《三国志·吴志·贺邵传》:“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係颈,共为羈僕。” 清 吴伟业 《毛子晋斋中读宋谢翱〈西台恸哭记〉》诗:“ 庐陵 赴急难,幕府从羈僕。”
词语解释:纪纲仆  拼音:jì gāng pú
仆人。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三:“ 器之 色不动,留客饭,谈笑自若,对客取笔书数纸,徐呼其纪纲之僕。”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严辛》:“有 严辛 者, 严氏 纪纲僕也。”
共8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