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首字词组
亢宗亢池亢眉亢急亢丽亢辞亢宗子亢叹
亢阳亢烈亢答亢心憍气亢龙有悔亢进亢旸 
亢旱亢满亢直亢壮亢颈亢言亢拒 
亢龙亢爽亢燥亢奋状态亢炎亢志亢扬 
亢奋亢悔亢热亢世亢毅亢山亢怫 
亢亢亢朗亢暴亢厉亢见亢强亢意 
亢衡亢礼亢木亢位亢藏亢宿亢悍 
亢轭亢暵亢昂亢亮亢节亢宠亢捍 

词语解释:亢宗  拼音:kàng zōng
庇护宗族;光耀门庭。《左传·昭公元年》:“ 吉 不能亢身,焉能亢宗?” 唐 张说 《故洛阳尉赠朝散大夫马府君碑》:“伯父 匡武 抚之曰:‘亢宗保家,吾有望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士人子,不能亢宗,而辱门户、羞先人, 跖 而生,不如 夷 而死。”
词语解释:亢阳  拼音:kàng yáng
(1).盛极之阳气。《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唐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明史·陆树德传》:“仲夏亢阳月,宜益慎起居。”
(2).形容人君骄横寡恩。 汉 王充 《论衡·明雩》:“湛之时,人君未必沉溺也;旱之时,未必亢阳也。人君为政,前后若一。然而一湛一旱,时气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频年枯旱,亢阳之应也。”
(3).指旱灾。 三国 魏 曹植 《诰咎文》:“亢阳害苗。”《周书·于翼传》:“旧俗,每逢亢阳,祷 白兆山 祈雨。” 宋 司马光 《苦雨》诗:“今春忧亢阳,引领望云族。”
(4).中医谓阴虚而致阳气偏盛的病理现象。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摄生》:“肝肾虚与阴虚而补以参,庸有济乎?岂但无济,亢阳不更煎鑠乎?”
词语解释:亢旱  拼音:kàng hàn
大旱。《后汉书·杨赐传》:“夫女謁行则谗夫昌,谗夫昌则苞苴通,故 殷汤 以之自戒,终济亢旱之灾。”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清史稿·穆宗纪二》:“以畿内亢旱,拨 闽 、 广 、 赣 釐捐三十万, 浙 闽 海关洋税三十五万备賑需。”
词语解释:亢龙  拼音:kàng lóng
(1).比喻骄横无德之君。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今世得位之徒,依女妹之宠以骄士,籍亢龙之势以陵贤。” 唐 独孤及 《陈留郡文宣王庙堂碑》:“呜乎,明王未兴,亢龙无辅。运非我与,德兮何衰!”
(2).泛指刚愎躁进之人。《儒林外史》第四九回:“ 马纯上 知进而不知退,直是一条小小的亢龙。”参见“ 亢龙有悔 ”。
词语解释:亢龙有悔  拼音:kàng lóng yǒu huǐ
《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后汉书·阴兴传》:“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李贤 注:“《易·乾卦》上九爻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极也。龙以喻君。言居上体之极,则有悔吝之灾也。”《晋书·忠义传·王豹》:“进则亢龙有悔,退则蒺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亦省作“ 亢悔 ”。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进脱亢悔之咎,退无濡尾之吝。”
词语解释:亢奋  拼音:kàng fèn
极度兴奋。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他大约象 西班牙 的牛一样,一看见红色,便会亢奋起来,做出一种可怕的行动的。” 刘心武 《没有讲完的课》:“她那被银灰色围脖衬托着的脸上泛出亢奋的红光。”
词语解释:亢亢  拼音:kàng kàng
刚直貌。 唐 韩愈 《送穷文》:“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姦欺,不忍害伤。” 宋 王安石 《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亢亢 苏君 ,不圜其方,不晦其明,君子之刚。”
词语解释:亢衡  拼音:kàng héng
抗衡,对抗。《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虢 为小国,介 夏阳 之阸,怙 虞 国之助,亢衡于 晋 。”
词语解释:亢轭  拼音:kàng è
谓齐驱并驾。《楚辞·卜居》:“寧与騏驥亢軛乎?将随駑马之迹乎?” 王夫之 通释:“亢,与伉同,并也。軛,辕端驾马木。与良马同軛相并,则行必齐力。”
词语解释:亢池  拼音:kàng chí
星名。共六星,属氐宿,在牧夫、室女两座内。《星经》卷上:“亢池六星,在亢北,主度送迎之事。”
词语解释:亢烈  拼音:kàng liè
刚毅。《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孙 疏亮亢烈,刚简能断。” 清 方文 《送王玉门从军大梁》诗:“平生怀亢烈,勿忘主人恩。”
词语解释:亢满  拼音:kàng mǎn
(1).谓官位极高。《后汉书·梁商传论》:“ 顺帝 之世, 梁商 称为贤辅,岂以其地居亢满,而能以愿谨自终者乎?”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贵极富溢而无亢满之累,名遂身退而有褒加之崇。”
(2).指高官。 宋 秦观 《正仲左丞生日》诗:“乞閒辞亢满,分逸下青冥。”
词语解释:亢爽  拼音:kàng shuǎng
(1).谓地势高旷。 宋 曾巩 《筠州学记》:“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於其上。” 宋 王安石 《信州兴造记》:“ 营州 之西北亢爽之墟,以宅屯驻之师。” 明 方孝孺 《龟岩隐居记》:“石旁土田,衍沃可耕,而山势亢爽,风气固密,初无筑室於兹者。”
(2).谓天高气爽。《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此时正是九月初五,天气亢爽。”
(3).谓性格直爽。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 熙甫 但能摆落纤弱,以亢爽居胜地耳;其实外腴中枯,静扣之,无一语出自赤心。” 柯灵 《香雪海·序一》:“我很欣赏他的亢爽和直言不讳,我将把它当作暮鼓晨钟,督促自己加紧工作。”
词语解释:亢悔  拼音:kàng huǐ
见“ 亢龙有悔 ”。
词语解释:亢龙有悔  拼音:kàng lóng yǒu huǐ
《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后汉书·阴兴传》:“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李贤 注:“《易·乾卦》上九爻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极也。龙以喻君。言居上体之极,则有悔吝之灾也。”《晋书·忠义传·王豹》:“进则亢龙有悔,退则蒺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亦省作“ 亢悔 ”。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进脱亢悔之咎,退无濡尾之吝。”
词语解释:亢朗  拼音:kàng lǎng
爽郎。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建康俗尚》:“吾乡大都也,生人之性亢朗冲夷,重义而薄利。”
词语解释:亢礼  拼音:kàng lǐ
抗礼。谓以对等的礼节相待。《礼记·燕义》:“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亢礼也。”《汉书·高帝纪下》:“异日 秦 民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 颜师古 注:“亢者,当也,言高下相当,无所卑屈。”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一入背峞,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
词语解释:亢暵  拼音:kàng hàn
旱灾。《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用法轻重如是,亢暵之咎,殆不虚发也。”
词语解释:亢眉  拼音:kàng méi
犹扬眉。 汉 扬雄 《法言·重黎》:“ 越 与亢眉,终无橈辞,可谓伎矣。”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中供大佛三座,旁列梵相……或轩鼻呴口、手捻数珠、坐娑罗树下,或亢眉瞪目,或挥扇坐槎枒树下。”
词语解释:亢答  拼音:kàng dá
酬答;对答。《周礼·天官·膳夫》“王燕饮酒,则为献主” 唐 贾公彦 疏:“饮酒之礼,使大夫为宾,遣宰夫为主人,献酢相亢答。”
词语解释:亢直  拼音:kàng zhí
刚强正直。《三国志·魏志·杜恕传》:“ 恕 在朝八年,其论议亢直,皆此类也。”《明史·章纶传》:“ 纶 既以大节为帝所重,而性亢直,不能谐俗。”
词语解释:亢燥  拼音:kàng zào
高爽干燥。 元 舒頔 《适耕堂为吴琴汪寿甫扁而赋之》诗:“衣冠济楚信行惇,筑室亢燥依山根。”
词语解释:亢热  拼音:kàng rè
酷热。 清 李鸿章 《复李子和书》:“诸将以天气亢热,军士追急,疫病繁兴,暂就 运 防上下,扼要遮击。”
词语解释:亢暴  拼音:kàng bào
强暴,凶暴。《孔子家语·五仪》:“ 帝辛 介雀之德,不修国政,亢暴无极,朝臣莫救,外寇乃至, 殷 国以亡。”
词语解释:亢木  拼音:kàng mù
传说中的一种树。《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三十里,曰 浮戏 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
词语解释:亢昂  拼音:kàng áng
高昂;激昂。 茅盾 《无题》:“他的语气是谦逊的,可是声音亢昂。” 茅盾 《虹》十:“可是那些激射的水弹并不能驱散群众,只不过使他们波动,却也就是因为波动,便不能维持严肃的亢昂的情绪。”
词语解释:亢急  拼音:kàng jí
谓严峻急迫。《后汉书·郑兴传》:“日君象而月臣象,君亢急则臣下促迫,故行疾也。”
词语解释:亢心憍气  拼音:kàng xīn jiāo qì
谓性情高傲。 清 曾国藩 《复胡润芝书》:“自维平日亢心憍气,隐慝虚名,宜干神谴。”
词语解释:亢壮  拼音:kàng zhuàng
过盛,过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考察科道》:“ 沉 揣其时其势,非可用亢壮之时,别为此术以结言官。”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签序》:“暨乎随波之流,摹仿太甚,为弊滋多,黄金紫气之词,叫嚣亢壮之章,千篇一律,令人生厌。”
词语解释:亢奋状态  拼音:kàng fèn zhuàng tài
指因神经衰弱或过于疲劳引起的一种精神不正常的、高度兴奋的状态
词语解释:亢世  拼音:kàng shì
犹傲世。 明 唐顺之 《〈石屋山志〉序》:“君苦志好学而从事于仁知,不欲为亢世高蹈之士,而欲为中行君子,其必有不攖於物者矣,其必有不待山水而后为乐矣。”
词语解释:亢厉  拼音:kàng lì
(1).奋扬。 三国 魏 曹丕 《报吴王孙权书》:“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肥遗蛇》:“肥遗为物,与灾合契。鼓翼 阳山 ,以表亢厉。 桑林 既祷,倏忽潜逝。”
(2).严厉。《清史稿·王杲传》:“守备 贾汝翼 初上,为亢厉,抑诸酋长立阶下,诸酋长争非故事,尽阶进一等。”
(3).激烈;激扬。《资治通鉴·晋惠帝永熙元年》:“自古以直致祸者,当由矫枉过正,或不忠篤,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丁野鹤诗》:“ 野鹤 晚游京师,与 王文安 诸公倡和,其诗亢厉。” 清 龚自珍 《〈鸿雪因缘因记〉序》:“百有六十图,虽亦谈人伦之乐事,侈门内之祥和,簪笔以入,承軺以出,无亢厉之言,有迴翔之态。”
(4).旱灾。
词语解释:亢位  拼音:kàng wèi
《易·乾》第六爻的爻位。《乾》卦“上九”(即第六爻)的爻辞为“亢龙有悔”,故称其爻位为亢位。相传 孔子 解释何谓“亢龙有悔”时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后因以“亢位”为前朝失位、后代受禅之兆。《南齐书·高帝纪上》:“ 后汉 自 建武 至 建安 二十五年,一百九十六年而禪 魏 , 魏 自 黄初 至 咸熙 二年,四十六年而禪 晋 ……咸以六终六受。六,亢位也。验往揆今,若斯昭著。敢以职任,备陈管穴。伏愿顺天时,膺符瑞。”
词语解释:亢亮  拼音:kàng liàng
刚直诚信。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君子能使以亢亮方楞,无党於俗。”
词语解释:亢丽  拼音:kàng lì
犹言激烈。《孔子家语·辩乐》:“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
词语解释:亢龙有悔  拼音:kàng lóng yǒu huǐ
《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后汉书·阴兴传》:“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李贤 注:“《易·乾卦》上九爻曰‘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亢,极也。龙以喻君。言居上体之极,则有悔吝之灾也。”《晋书·忠义传·王豹》:“进则亢龙有悔,退则蒺藜生庭,冀此求安,未知其福。”亦省作“ 亢悔 ”。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进脱亢悔之咎,退无濡尾之吝。”
词语解释:亢颈  拼音:kàng jǐng
比喻要冲,重地。 宋 陈师道 《徐州学记》:“ 徐 地东近 齐 鲁 ,北属 赵 魏 ,南引 江 淮 ,西通 梁 宋 ,四衝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也。”
词语解释:亢炎  拼音:kàng yán
酷热。《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众军皆无战心;又因天气亢炎,军士多病。”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狮属火,盖纯阳之物也,生 梁 州 之深山。至六月亢炎之际,火復遇火,不得深藏,出踞絶顶,思御风以解热。”
词语解释:亢毅  拼音:kàng yì
刚毅。《北史·元顺传》:“ 顺 之亢毅不挠,皆此类也。”
词语解释:亢见  拼音:kàng jiàn
犹显现。《史记·律书》:“南至於亢。亢者,言万物亢见也。”
词语解释:亢藏  拼音:kàng cáng
刚直孤僻。 明 袁宏道 《孙心易》:“弟性亢藏,不合于世。”
词语解释:亢节  拼音:kàng jié
高尚的节操。《隶续·晋右军将军郑烈碑》:“远祖以亢节著德,扬光 汉氏 之初。”
词语解释:亢辞  拼音:kàng cí
(1).谓以直言相对。《魏书·元澄传》:“昔 魏明帝 卒至尚书门, 陈矫 亢辞,帝惭而返。”
(2).愤激之辞。过头话。 章炳麟 《学变》:“ 顾猥 曰:‘ 颜渊 之簞瓢,则胜 庆封 之玉杯。’欲以何明,而比拟违其伦类,盖忿悁之亢辞也。”
词语解释:亢进  拼音:kàng jìn
(1).指生理机能超过正常的情况。如:甲状腺机能亢进。
(2).急剧增加。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抗战越持久, 日本 人的焦躁越亢进,因而对于 苏联 的恐怖也就会越见激增。”
词语解释:亢言  拼音:kàng yán
高谈阔论。《魏书·羊深传》:“先 黄 老 而退《六经》《史迁》终其成蠹,贵玄虚而贱儒术, 应氏 所以亢言。” 清 朱琦 《续苏明允谏论》:“ 王珪 、 孙伏伽 、 戴胄 之属,卷舌闭口於 隋 ,亢言极论於 唐 ,岂前后若两人哉?”
词语解释:亢志  拼音:kàng zhì
坚持高尚的志气。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潜心无妄,亢志清冥。”亢,一本作“ 抗 ”。
词语解释:亢山  拼音:kàng shān
高山。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雄牝城》:“城前名谷,背亢山,雄城也,不可攻也。”
词语解释:亢强  拼音:kàng qiáng
强盛。《管子·轻重戊》:“天子幼弱,诸侯亢强,聘享不上。”
词语解释:亢宿  拼音:kàng xiù
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二宿。有星四颗,在室女星座中。《宋史·天文志三》:“亢宿四星,为天子内朝,总摄天下奏事。”
词语解释:亢宠  拼音:kàng chǒng
谓得到极度宠幸。《左传·宣公三年》:“今 公子兰 , 姞 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后必蕃,先纳之可以亢宠。”《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二年》:“后性恭俭, 郑 王 二妃方亢宠,后待之均平。”
词语解释:亢宗子  拼音:kàng zōng zǐ
谓能光宗耀祖之子。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此女有宜男相,他日必生亢宗子以延嗣续。” 梁启超 《历史与人种之关系》:“ 罗马 则承 希腊 正统,举其所吸集者,所结搆者,以兵力而播之於世界,虽谓 罗马 为 希腊 之一亢宗子,可也。”参见“ 亢宗 ”。
词语解释:亢宗  拼音:kàng zōng
庇护宗族;光耀门庭。《左传·昭公元年》:“ 吉 不能亢身,焉能亢宗?” 唐 张说 《故洛阳尉赠朝散大夫马府君碑》:“伯父 匡武 抚之曰:‘亢宗保家,吾有望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士人子,不能亢宗,而辱门户、羞先人, 跖 而生,不如 夷 而死。”
词语解释:亢旸  拼音:kàng yáng
指旱灾。 明 归有光 《蠲贷呈子》:“亢暘为虐,自六月不雨,至于九月,禾苗槁死略尽。” 清 周亮工 《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彝初周公救荒碑》:“山左右赤地数千里,而山左亢暘尤甚。”参见“ 亢阳 ”。
词语解释:亢阳  拼音:kàng yáng
(1).盛极之阳气。《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唐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明史·陆树德传》:“仲夏亢阳月,宜益慎起居。”
(2).形容人君骄横寡恩。 汉 王充 《论衡·明雩》:“湛之时,人君未必沉溺也;旱之时,未必亢阳也。人君为政,前后若一。然而一湛一旱,时气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频年枯旱,亢阳之应也。”
(3).指旱灾。 三国 魏 曹植 《诰咎文》:“亢阳害苗。”《周书·于翼传》:“旧俗,每逢亢阳,祷 白兆山 祈雨。” 宋 司马光 《苦雨》诗:“今春忧亢阳,引领望云族。”
(4).中医谓阴虚而致阳气偏盛的病理现象。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摄生》:“肝肾虚与阴虚而补以参,庸有济乎?岂但无济,亢阳不更煎鑠乎?”
词语解释:亢拒  拼音:kàng jù
抗拒。 唐 韩愈 《鳄鱼文》:“鱷鱼睅然不安谿潭……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
词语解释:亢扬  拼音:kàng yáng
高昂;激扬。 夏衍 《两个座谈会书面回答》:“在进步的社会里,生产出来的艺术品总是进步的、健康的、使人精神状态亢扬的。”
词语解释:亢怫  拼音:kàng fú
悖逆,违抗。《北史·周纪上》:“我邦小大罔弗知,今其可亢怫于天道而不归有德歟!”
词语解释:亢意  拼音:kàng yì
犹言恣意妄为。《孔子家语·六本》:“ 夏桀 、 昆吾 自满而极,亢意而不节,斩刈黎民如草芥焉。”
词语解释:亢悍  拼音:kàng hàn
刚烈强悍。 清 唐甄 《潜书·格君》:“伐其竞躁之心,消其亢悍之气,而治理可徐进也。”
词语解释:亢捍  拼音:kàng gǎn
抵御;捍卫。《汉书·翟义传》:“方今宗室衰弱,外无彊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扞国难。”
词语解释:亢叹
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