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三五九五飞五参五过破五连三接五攒三聚五褚五
尺五三四五郑五杜五二百五连三跨五攒三集五猜三喝五
百五重五六五去天尺五二不挂五龙飞九五挨三顶五猜三划五
五五二五格五阎老五二一添作五隔三差五拔十得五王老五
第五夏五中五十十五五 格五三三五五拔十失五士五
天尺五望五端五马中关五行三坐五挨三顶五忌破五 
一百五破五行五蜀五遁五一推六二五一退六二五 

词语解释:三五  拼音:sān w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沉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词语解释:九宫  拼音:jiǔ gōng
(1).术数家所指的九个方位。《易》纬家有“九宫八卦”之说,即离、艮、兑、乾、坤、坎、震、巽八封之宫,加上中央宫。《灵枢经·九宫八风》:“九宫八风。立秋二,玄委,西南方;秋分七,仓果,西方;立冬六,新洛,西北方;夏至九,上天,南方;招摇,中央;冬至一,叶蛰,北方;立夏四,阴洛,东南方;春分三,仓门,东方;立春八,天留,东北方。”《后汉书·张衡传》:“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 李贤 注:“《易乾凿度》曰:‘ 太一 取数以行九宫。’ 郑玄 注云:‘ 太一 者, 北辰 神名也。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於中央。中央者, 北辰 之所居,故谓之九宫。’” 前蜀 杜光庭 《胡贤常侍安宅醮词》:“六甲五行之象,九宫八卦之方,各静封隅,永垂贞吉。”
(2).古代算法名。旧题 汉 徐岳 《数术记遗》卷一:“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 甄鸾 注:“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三国志·吴志·赵达传》:“治九宫一算之术,究其微旨,是以能应机立成,对问若神。”
(3).道家语。三光、三宝、三生的合称。《黄庭内景经·五行》“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引《玄妙经》:“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合三者为九宫。”
(4).指 唐 时的九宫神坛。 玄宗 天宝 三年置。其名为: 太一 、 天一 、 招摇 、 轩辕 、 咸池 、 青龙 、 太阴 、 天符 、 摄提 。参阅《旧唐书·礼仪志四》
(5).舞曲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上元舞者, 高宗 所作也。舞者百八十人,衣画云五色衣,以象元气。其乐有上元,二仪,三才……七政,八风,九宫。”
(6).曲调名。黄钟宫、仙吕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五宫双调、大石调、越调、商调,合称九宫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九宫十三调,南曲之门户也。”参见“ 九宫十三调 ”。
(7).九宫格的简称。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述书上》:“更以朱界九宫移其字,每日习四字,每字连书百数,转峯佈势,必尽合於本乃已。”参见“ 九宫格 ”。
(8).中国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和“士”活动的地区。
词语解释:九宫十三调  拼音:jiǔ gōng shí sān diào
南曲宫调诸调式的总称。正宫、中吕、南吕、黄钟、仙吕、越调、商调、双调、仙吕入双调为九宫,加上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羽调、合为九宫十三调。《曲谱凡例》:“南曲九宫十三调,盖以仙吕为一宫,而羽调附之;正宫为一宫,而大石调附之;中吕为一宫,而般涉调附之;南吕为一宫,黄钟为一宫,越调为一宫,商调为一宫,而小石调附之;双调为一宫,仙吕入双调为一宫,共为九宫十三调。”
词语解释:九宫格  拼音:jiǔ gōng gé
(1).用以临写碑帖的一种界格纸。在方格中划“井”字形,使成等分的九格,因九格的形位有类古代的明堂九宫,故名。相传此法创自 唐 代著名书法家 欧阳询 。 清 蒋骥 续创九宫新式,一方格内均分三十六格。参阅 元 陈绎曾 《翰林要诀》、 清 蒋骥 《续书法论》。 林海音 《城南旧事·兰姨娘》:“ 兰姨娘 最初还催着我写九宫格,后来她只顾得看《傀儡家庭》了,就懒得理我的功课。”
(2).指诗钟的分咏格。上下两句诗意绝不相类,而字面又紧密配对,内容与形式错杂交互,有如古之明堂九宫,故名。 清 莫友棠 《屏麓草堂诗话》卷四引 清 孙抎 《余墨偶谈续集》:“分举不类两物,撰成二语,名九宫格。如走马灯对蟹菊云:‘投足火中犹善走,寄人篱下也横行’;压花会对乞丐婆云:‘夕阳门外探消息,寒食墦间乐倡随’之类是也。名以九宫者,盖取其错杂交互之意。”
词语解释:尺五  拼音:chǐ wǔ
一尺五寸。极言离高处距离近。 唐 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时论同归尺五天”自注:“俚谚曰:‘城南 韦 杜 ,去天尺五。’” 宋 吕渭老 《满路花·同柳仲修在赵屯》词:“星娥尺五,佳约误当年。” 清 黄景仁 《少年行》:“ 太白 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词语解释:百五  拼音:bǎi wǔ
寒食日。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故名。 宋 程先 《锁窗寒·有感》词:“叹嘉会难逢,少年几许?纷纷沸鼎,负了青阳百五。”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二折:“今日正百五寒食,上坟的都是同乡共里。” 清 纳兰性德 《秋千索·渌水亭春望》词之一:“悠扬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难住。”一说,寒食日在冬至后的一百零六天,故称“百六”。参见“ 一百五日 ”、“ 百六 ”。
词语解释:五五  拼音:wǔ wǔ
(1).《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五五相乘为二十五, 汉 时因用以代称三年之丧。《隶释·汉堂邑令费凤碑》:“菲五五,縗杖其未除。”《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遭离母忧,五五断仁。”
(2).二十五。《鹖冠子·度万》:“五音六律稽从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 陆佃 注:“五五,五其音之五也。”《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老臣慺慺,愿国家同祚於 轩辕 之五五,而未及 周文 之二五,用为伊邑。”此谓 黄帝 有子二十五人。
(3).以五为行列。《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鵠,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上飞 衡 阳 ,下宿 沅 汉 ,十十五五忽合而復散。”《晋书·天文志中》:“凡降人气,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头;又云,如人叉手相向。”
(4).谓以五人为伍,犹如古代军队编制。《魏书·高佑传》:“设禁贼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盗发则连其坐,初虽似烦碎,后风化大行,寇盗止息。”
词语解释:第五  拼音:dì wǔ
复姓。 东汉 时有 第五伦 。见《后汉书》本传。
词语解释:天尺五  拼音:tiān chǐ wǔ
(1).《辛氏三秦记》:“城南 韦 杜 ,去天尺五。” 汉 韦曲 杜曲 皆三辅地,为贵族豪门聚居地。后遂以“天尺五”极言与宫廷相近。 宋 方勺 《泊宅编》卷六:“谁云天尺五,亲见玉皇来。”
(2).谓离天甚近。极言其高。 宋 周邦彦 《鬓云鬆令·送傅国华奉使三韩》词:“鷺飞遥,天尺五。” 清 黄景仁 《少年行》:“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词语解释:一百五  拼音:yī bǎi wǔ
(1).指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即为寒食,故名。 唐 姚合 《寒食诗》之一:“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 唐 温庭筠 《寒食节寄楚望》诗之二:“家乏两千万,时当一百五。” 宋 苏辙 《新火》诗:“昨日一百五,老穉俱寒食。”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九:“自冬至一百有五日至寒食,故世言寒食皆称一百五。”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寒食一百五,家家上坟祭祖。”参见“ 一百五日 ”。
(2).牡丹之一种。开于寒食节,故称。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花释名》:“一百五者,多叶,白花。 洛阳 花以穀雨为开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开,最先。”
词语解释:一百五日  拼音:yī bǎi wǔ rì
寒食日。 三国 魏 曹操 《明罚令》:“闻 太原 、 上党 、 西河 、 雁门 ,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云为 介子推 ……北方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不得寒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诗:“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溼春郊衣。”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一百五日》:“今人谓寒食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歷节气六,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云。”亦有谓一百六日者。详“ 一百六 ”。
词语解释:九五  拼音:jiǔ wǔ
(1).《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孔颖达 疏:“言九五,阳气盛至於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九五”指帝位。《晋书·东海王越传》:“遂裂冠毁冕,幸百六之会;綰璽扬纛,窥九五之尊。”《旧唐书·突厥传上》:“ 突厥 所以扫其境内,直入 渭 滨,应是闻我国家初有内难,朕又新登九五,将谓不敢拒之。”《三国演义》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孙中山 《治粤谈》:“窥若辈之用心,无非欲登九五,破共和,復行专制而已。”
(2).指帝王。 南朝 梁 沉约 《辩圣论》:“若不登九五之位,则其道不行。”《隋书·越王侗传》:“且 化及 伪立 秦王 之子,幽遏比於囚拘,其身自称霸相,专擅拟於九五。”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三折:“若迟三五日呵,太师登了九五之位,那时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絶,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欢。”
词语解释:三四五  拼音:sān sì wǔ
三十四、五之略语。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三折:“你若到三四五、三六里,那其间早则粧幺不得。”
词语解释:重五  拼音:zhòng wǔ
农历五月初五日。即端午节,又称重午。 宋 王楙 《野客丛书·重三》:“今言五月五日曰重五,九月九日曰重九。” 明 袁宏道 《和伯修家字》:“京师盛重五,所在竞繁华。” 清 姚鼐 《祭侍潞川文》:“重五泛舟,万夫呼譟。”参见“ 端午 ”。
词语解释:端午  拼音:duān wǔ
(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词语解释:二五  拼音:èr wǔ
(1).指别卦中的第二爻与第五爻。《京氏易传·大过》:“以金土定吉凶,去本末,取二五,为过之功。”《易·乾》“利见大人” 三国 魏 王弼 注:“利见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故云“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2).指阴阳与五行。 宋 周敦颐 《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曹端 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 清 曾国藩 《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
(3).指 春秋 时 晋献公 嬖人 梁五 与 东关五 。《国语·晋语一》:“ 驪姬 赂二 五 ,使言於公。” 韦昭 注:“二 五 , 献公 嬖大夫 梁五 与 东关五 也。”参见“ 二五耦 ”。
(4).两个五,即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晋 、 楚 也; 晋 、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方言。即二百五。犹言傻里傻气。 王安忆 《冷土》一:“她那么二五,害得 拽子哥 跟着挨人戳脊梁骨。”
词语解释:二五耦  拼音:èr wǔ ǒu
晋献公 嬖人 梁五 、 东关五 在为 骊姬 的儿子夺取君位时朋比为奸, 晋 人称为“二五耦”。《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驪姬 嬖,欲立其子,赂外嬖 梁五 与 东关 嬖 五 ……二 五 卒与 驪姬 譖群公子而立 奚齐 , 晋 人谓之‘二五耦’。”
词语解释:夏五  拼音:xià wǔ
喻文字有残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论乐府》:“中间岂无陶阴之误,夏五之脱。”参见“ 夏五郭公 ”。
词语解释:夏五郭公  拼音:xià wǔ guō gōng
“夏五”及“郭公”均为《春秋》经文脱漏之处。《春秋·桓公十四年》:“夏五。” 杜预 注:“不书月,闕文。”又《庄公二十四年》:“ 郭公 。” 杜预 注:“无传,盖经闕误也。”后因以“夏五郭公”比喻文字有残缺。
词语解释:望五
年龄近五十岁
词语解释:破五  拼音:pò wǔ
指农历正月初五。 宋 苏轼 《蝶恋花》词:“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破五》:“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她自己赶了身红绸子的上轿衣;在年前赶得,省得不过破五就动针。”
词语解释:飞五  拼音:fēi wǔ
指出仕。语出《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潜初飞五,与时消息。”
词语解释:郑五  拼音:zhèng wǔ
(1). 唐 郑綮 。因排行第五,故称。《旧唐书·郑綮传》:“明日果制下,亲宾来贺,搔首言曰:‘歇后 郑五 作宰相,时事可知矣。’累表逊让不获。”
(2).指郑五歇后体。 清 易本烺 《云杜故事》:“予闻之,因理前梦,为诵本诗集句:‘运移 汉 祚终难復,志决身歼军务劳。’泫然曰:‘公作 郑五 告之矣!’”参见“ 郑五歇后 ”、“ 郑五歇后体 ”。
词语解释:六五  拼音:liù wǔ
(1).《易》卦爻位名。六,谓阴爻;五,第五爻。六五指卦象自下而上的第五爻为阴爻。《易·明夷》:“六五, 箕子 之明夷,利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既济》九三,远引 高宗 之伐;《明夷》六五,近书 箕子 之贞。”
(2).谓六王( 夏启 、 商汤 、 周武王 、 周成王 、 周康王 、 周穆王 )和五帝( 黄帝 、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 唐太宗 《帝京篇》之十:“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
词语解释:格五  拼音:gé wǔ
古代博戏名。棋类。《汉书·吾丘寿王传》:“ 吾丘寿王 字 子赣 , 赵 人也。年少,以善格五召待詔。” 颜师古 注:“ 刘德 曰:‘格五,棊行。’《簺法》曰:‘簺白乘五,至五格不得行,故云格五。’”《后汉书·梁冀传》:“﹝ 梁冀 ﹞性嗜酒,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又好臂鹰走狗,驰马鬭鸡。”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蹙融,或谓之蹙戎,《汉书》谓之格五。虽止用数棋,共行一道,亦有能否……其法﹝以﹞已常欲有餘裕,而致敌人於嶮。” 清 吴兆骞 《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留别吴中诸故人》诗:“拟从执戟奏《甘泉》,耻学 吾丘 能格五。”
词语解释:中五  拼音:zhōng wǔ
指五行中的土运。旧时以五方配五行,中央属土,故称。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是夜梦黄衣童子歌於帐前曰:‘中五之德方峨峨,胡呼胡呼可奈何。’詰旦,上具言其梦,侍臣咸称土运当王,敌虏破灭之兆也。”
词语解释:端五  拼音:duān wǔ
即端午。 唐 李匡乂 《资暇集·端午》:“端午者,案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鶩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焉。余家 元和 中端五詔书并无作‘午’字处。” 宋 陆游 《过邻家》诗:“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糉。”参见“ 端午 ”。
词语解释:端午  拼音:duān wǔ
(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词语解释:行五  拼音:xíng wǔ
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五同“ 伍 ”。亦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淮南子·兵略训》:“正行五,连什伯,明鼓旗,此尉之官也。”参见“ 行伍 ”。
词语解释:行伍  拼音:háng wǔ
(1).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因以指军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迁善》:“ 神功 武将,起自行伍,不知朝廷礼数。” 沙汀 《随军散记》十一:“ 杨家瑞 --一个支队长,行伍出身,曾经作过红军的团级指挥员。”
(2).排列的行列。 汉 王充 《论衡·量知》:“有司之陈籩豆,不误行伍。”《隋书·王劭传》:“诸字本无行伍,然往往偶对。”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毫芒彪炳,八法精劲,行伍井然。”
词语解释:参五  拼音:cān wǔ
见“ 参伍 ”。
词语解释:参伍  拼音:cēn wǔ
亦作“ 参五 ”。
(1).参,三;伍,五。或三或五,指变化不定的数。《易·繫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2).分划。《文选·班固〈典引〉》:“至於参五 华夏 ,京迁 镐 亳 。” 李善 注:“参五,谓参五分之也。言 殷 周 参五而分 华夏 之地,然后乃始京迁於 镐 亳 也。”
(3).三才五伦。《淮南子·泰族训》:“昔者五帝三王之蒞政施教,必用参五。何谓参五?仰取象於天,俯取度於地,中取法於人……此之谓三。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朋友之际,此之谓五。”
亦作“ 参五 ”。 交互错杂。错综比较,加以验证。《韩非子·八经》:“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史记·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词语解释:杜五  拼音:dù wǔ
杜甫 祖父 杜审言 ,与 苏味道 、 李峤 、 崔融 齐名,时称“文章四友”。 杜甫 亦善诗,且宏扬光大,故后称 杜甫 为 杜五 。 宋 陆游 《读杜诗》诗:“城南 杜五 少不羈,意轻造物呼作儿。”
词语解释:去天尺五  拼音:qù tiān chǐ wǔ
(1).谓与宫廷相近。 清 王谟 《汉唐地理书钞》《辛氏三秦记》:“城南 韦 杜 ,去天尺五。” 韦 杜 为贵族豪门聚居之地,天指帝王的宫廷。 宋 曾慥 《类说》《鸡跖集·去天尺五》:“ 韦 曲 杜 鄠 近 长安 。谚曰:‘ 韦 曲 杜 鄠 ,去天尺五。’” 宋 辛弃疾 《贺新郎·送杜叔高》词:“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2).极言地势之高。 宋 黄庭坚 《醉蓬莱》词:“尽道 黔南 ,去天尺五。”
词语解释:阎老五  拼音:yán lǎo wǔ
传说 阎罗 为 阎魔 十王的第五王,姓 包 ,因称之为 阎老五 。《冷眼观》第二三回:“但是在一个妇人身上,那就可要请他到 阎老五 家吃汤饭去了。” 周立波 《禾场上》:“人生七十古来稀, 阎老五 点我的名了。”
词语解释:十十五五  拼音:shí shí wǔ wǔ
(1).谓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新唐书·哥舒翰传》:“ 乾祐 为阵,十十五五,或却或进,而陌刀五千列阵后。” 宋 陈亮 《复吴叔异书》:“ 亮 少之时颇不自量,盖尽与一世豪杰角其短长,而穷其技矣。卒之身与事左,而后生蠭起,十十五五,如乱山之不可一。”
(2).谓每十里五里。 清 金农 《吴中春雨泊舟入夜寒甚被酒作歌》:“十十五五长短亭,好山对面失 洞庭 。”
词语解释:马中关五  拼音:mǎ zhōng guān wǔ
犹言鲁鱼亥豕。
词语解释:蜀五  拼音:shǔ wǔ
方言。犹十五。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方言》:一,蜀也。《广雅》:蜀,弌也…… 苏 、 松 、 嘉兴 ,一十诸名,皆无所改,独谓十五为蜀五。”
词语解释:过破五  拼音:guò pò wǔ
旧时民俗。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正月·禁忌》:“元旦……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虽有亲宾来拜謁者,亦不答拜。初五日后始往叩谢,名曰过破五。”
词语解释:二百五  拼音:èr bǎi wǔ
(1).方言。不中用。 陈独秀 《收回教育权》:“在国民革命以前,目下二百五的 中国 政府和 中国 教育界,都不会有收回的决心。”
(2).方言。指傻气或鲁莽的人。 田汉 《卢沟桥》第三幕:“我是一个老顽固,也是个二百五,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回:“ 周毛旦 本来就是个二百五脾气,不由得两眼冒火。”
词语解释:二不挂五  拼音:èr bù guà wǔ
方言。谓不整齐。 克非 《春潮急》三九:“上身两件单衫,既旧且脏,又穿得二不挂五。”
词语解释:二一添作五  拼音:èr yī tiān zuò wǔ
本为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1/2=0.5的意思。借指双方平分或平均承担责任和任务。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二章:“你们每个人都得了一百五十元。这叫做二一添作五,谁也不占谁的便宜。” 张天翼 《清明时节》六:“至于做门的工钱--我跟你二一添作五。”
词语解释: 格五
古代博戏名。棋类
词语解释:行三坐五
前呼后拥,行坐都有人在旁伺候
词语解释:遁五  拼音:dùn wǔ
《易·遯》:“九五,嘉遯,贞吉。”《遯》卦第五爻爻辞为赞美隐遁,后因以“遁五”指隐遁。 清 龚自珍 《题兰汀郎中园居三十五韵》:“《遁》五志终决,《壮》六跡犹佇。”
词语解释:连三接五  拼音:lián sān jiē wǔ
同“ 连三接二 ”。 清 顾禄 《清嘉录·放断鹞》:“晚或繫灯於线之腰,连三接五,曰鷂灯。”
词语解释:连三跨五  拼音:lián sān kuà wǔ
形容动作迅速。《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説着,出门下阶,嗖的一声,托地跳上房去,顺着那房脊,迈步如飞,连三跨五,霎时间不见踪影。”
词语解释:龙飞九五  拼音:lóng fēi jiǔ wǔ
指即天子位。《魏书·张衮传》:“陛下龙飞九五,仍参顾问,曾无微诚,尘山露海。”《旧唐书·宇文士及传》:“自陛下龙飞九五,臣实倾心西归。”参见“ 龙飞 ”。
词语解释:龙飞  拼音:lóng fēi
(1).《易·乾》:“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孔颖达 疏:“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遂以“龙飞”为帝王的兴起或即位。《文选·张衡〈东京赋〉》:“我 世祖 忿之,乃龙飞 白水 ,凤翔参墟。” 薛综 注:“龙飞凤翔,以喻圣人之兴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邦国初基,皆云草昧;帝王兆迹,必号龙飞。”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陈鲁公 薨,以其遭际龙飞,又薨于位,与 王岐公 同,于是詔用 岐公 元丰 末赠典。” 清 李渔 《凤求凤·传捷》:“只因御驾亲征,被北人掳去,直待新主龙飞,方纔揭晓。”
(2).比喻仕途得意。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吾兄既凤翔, 王子 亦龙飞。”
词语解释:隔三差五  拼音:gé sān chà wǔ
每隔不久;时常。 万国儒 《踩电铃》:“ 踩电铃 ……经常上班迟到,隔三差五他就得来上这么一两手。” 李大我 等《战士之家》:“光吃豆腐还不算,阵地生活来改善,饺子馒头刀切面,隔三差五换一换!”
词语解释:三三五五  拼音:sān sān wǔ wǔ
三个五个聚集在一起。 唐 李白 《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宋 苏轼 《浣溪沙》词:“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三国演义》第四八回:“次日,寨中三三五五,交头接耳而説。”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 兰英 和 银凤 们招呼着众妇女,三三五五走了。”
词语解释:挨三顶五  拼音:ái sān dǐng wǔ
见“ 捱三顶四 ”。
词语解释:挨三顶四  拼音:ái sān dǐng sì
亦作“ 捱三顶五 ”。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平妖传》第四回:“ 半仙 到栅栏门首下马,也不进宅,逕在堂中站着,众人捱三顶四,簇拥将来,一个个伸出手来,求太医看脉。”《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閒。”
词语解释:一推六二五  拼音:yī tuī liù èr wǔ
借用珠算斤两法的一句口诀,意为推卸干净
你一推六二五,那些钱我找谁要去
词语解释:攒三聚五  拼音:cuán sān jù wǔ
(1).亦作“ 攒三集五 ”。谓三五成堆或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红楼梦》第五二回:“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品花宝鉴》第三回:“不一回,就攒三聚五的上去请安。” 冰心 《寄小读者》八:“我曾戏译这四句诗给她们听。攒三聚五的凝神向我,听罢相顾,无不欢笑。”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忆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过礼物,攒三集五,聚精凝神,一层层打开包裹的光景。”
(2).古代画竹叶的一种方法。谓三五片竹叶成组。 宋 邓椿 《画继·张昌嗣》:“每作竹,必乘醉大呼,然后落笔……然有愧宅相者,攒三聚五,太拘拘耳。” 清 王概 《青在堂画竹浅说·画叶诀》:“叶叶相加,势须飞舞。孤一迸二,攒三聚五。”
词语解释:攒三集五  拼音:cuán sān jí wǔ
见“ 攒三聚五 ”。
词语解释:攒三聚五  拼音:cuán sān jù wǔ
(1).亦作“ 攒三集五 ”。谓三五成堆或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红楼梦》第五二回:“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品花宝鉴》第三回:“不一回,就攒三聚五的上去请安。” 冰心 《寄小读者》八:“我曾戏译这四句诗给她们听。攒三聚五的凝神向我,听罢相顾,无不欢笑。”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忆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过礼物,攒三集五,聚精凝神,一层层打开包裹的光景。”
(2).古代画竹叶的一种方法。谓三五片竹叶成组。 宋 邓椿 《画继·张昌嗣》:“每作竹,必乘醉大呼,然后落笔……然有愧宅相者,攒三聚五,太拘拘耳。” 清 王概 《青在堂画竹浅说·画叶诀》:“叶叶相加,势须飞舞。孤一迸二,攒三聚五。”
词语解释:挨三顶五  拼音:āi sān dǐng wǔ
犹言三五成群。
词语解释:拔十得五  拼音:bá shí dé wǔ
谓选拔人才而得其半数。《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宋 陈师道 《谢胡运使启》:“谓拔十得五而可得其半,故匿瑕含垢而以求其长致。”《宋史·选举志一》:“ 太宗 即位,思振淹滞,谓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彦於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
词语解释:拔十失五  拼音:bá shí shī wǔ
谓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词语解释:忌破五  拼音:jì pò wǔ
旧俗的一种。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日禁用生米烧饭。 清 张焘 《津门杂记·岁时风俗》:“元日至初五日,不以生米为炊,谓之忌破五。”
词语解释:一退六二五  拼音:yī tuì liù èr wǔ
本是珠算斤两法的一句口诀。十六除一是0.0625,借用为推卸干净之意。“退”与“推”谐音,故多作“推”。 王剑 《风乍起》一:“党委书记嘛,莫光长一张嘴训人,也要有副宽肩膀准备承担责任,一推六二五,不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作风。”
词语解释:褚五  拼音:chǔ wǔ
见“ 褚伍 ”。
词语解释:褚伍  拼音:zhě wǔ
泛指军队;行伍。 明 徐渭 《闸记》:“始麛裘,继衮衣,始病褚伍,继美诲殖,下之难调,盖自古而已然矣。”褚伍,一本作“ 褚五 ”。参见“ 卒伍 ”。
词语解释:猜三喝五  拼音:cāi sān hē wǔ
见“ 猜三划五 ”。
词语解释:猜三划五  拼音:cāi sān huá wǔ
指猜拳,划拳。《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差人即时拿出二百文,买酒买肉……当夜猜三划五,吃了半夜,把二百文都吃完了。”亦作“ 猜三喝五 ”。《说唐》第四回:“﹝ 叔寳 ﹞一日晚上回来,见房中已点灯了,向前一看,见里面猜三喝五,掷色饮酒。”
词语解释:猜三划五  拼音:cāi sān huá wǔ
指猜拳,划拳。《儒林外史》第十三回:“差人即时拿出二百文,买酒买肉……当夜猜三划五,吃了半夜,把二百文都吃完了。”亦作“ 猜三喝五 ”。《说唐》第四回:“﹝ 叔寳 ﹞一日晚上回来,见房中已点灯了,向前一看,见里面猜三喝五,掷色饮酒。”
词语解释:王老五  拼音:wáng lǎo wǔ
指没有家的单身男子。例如:他又吃了一惊,发现我原来至今还是“王老五”
词语解释:士五  拼音:shì wǔ
见“ 士伍 ”。
词语解释:士伍  拼音:shì wǔ
亦作“ 士五 ”。 士卒。引申指军队。 睡虎地 秦 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内史杂》:“除佐必当壮以上,毋除士五新傅。”《史记·秦本纪》:“五十年十月, 武安君 白起 有罪,为士伍,迁 阴密 。”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成德军节度使制》:“﹝ 牛元翼 ﹞忠孝谨廉,慈仁和惠,爱养士伍,均如鳲鳩,镇之三军,争在麾下。”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四折:“你道是位列三台,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丞相府气昂昂,覰的我元帅衙门,无过是点些士伍,排些刀仗,与文臣本不同行。”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而军兴以来,沿 江 城镇亦惟 宜昌 为最完善。论者既服 唐君 之智勇,而诸谊士乘时赴机,迫不容瞬,其伟识强力,抑岂寻常士伍所能仰企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