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首字词组
互相互反互讦互歧互卦互斥互市郎互丧
互明互见互辞互错互剥痛疮互施恩惠互导互为因果
互换互走互讹互郎互折互易互扇 
互出互训互词互质互插互校互异 
互市互言互跪互证互文互体互不侵犯条约 
互用互济互结互访互代互利互备 
互交互通有无互通互助互不相容互助社互合 
互生互让互爽互助会互名互保互惠 
互经互补互物互助组互契互市牙郎互感 

词语解释:互相  拼音:hù xiāng
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一:“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踰。” 唐 杜甫 《草堂》诗:“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水浒传》第四八回:“愿结生死之交,有事互相救应。” 柳青 《铜墙铁壁》十六章:“两个人四只眼互相一瞅,彼此那么了解。”
词语解释:互明  拼音:hù míng
谓明乎此则彼亦明。《礼记·王制》“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 汉 郑玄 注:“不著次国之卿者,以大国之下互明之。” 孔颖达 疏:“以大国之卿不过三命,则知次国之卿不过再命;大国下卿再命,则知次国下卿一命。故云互明之。”
词语解释:互换  拼音:hù huàn
相互交换 ;以 [某物] 易 [某物];交换。例如:让我们互换一下帽子。
词语解释:互出  拼音:hù chū
并出;交互出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及 魏 代三雄,记、传互出。”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当 汉 代史书,以 迁 固 为主,而纪、传互出,表、志相重,於文为烦,颇难周览。”《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盖其职本属考功,自考功之职不修,而磨勘之名互出,殊非政体。”
词语解释:互市  拼音:hù shì
(1).指民族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后汉书·应劭传》:“﹝ 鲜卑 ﹞故数犯障塞,且无寧岁,唯至互市,乃来靡服。”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蛮 、 羌 ﹞既通 中国 ,互市狞獷,良费羈縻。”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第二场:“自从和西洋互市以来,频年丧失国土。”
(2).比喻权势之家互相援引。《晋书·惠帝纪》:“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絶,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
词语解释:互用  拼音:hù yòng
(1).交错运用。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奇正互用,虚实交施。”
(2).相互代替使用。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句似异而实同例》:“《仪礼·特牲馈食礼》:‘籑有以也,酳有与也。’两句义同,变文以成辞耳……与、以互用,是‘有与’即‘有以’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盖‘之’‘其’‘是’‘者’四字,古实同义互用。”
词语解释:互交  拼音:hù jiāo
彼此交错。 唐 皮日休 《桃花赋》:“丰茸旖旎,互交递倚。”
词语解释:互生  拼音:hù shēng
(1).并生;交互发生。《后汉书·杨终传》:“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后汉书·蔡邕传》:“比灾变互生,未知厥咎,朝廷焦心,载怀恐惧。”
(2).叶序的一种。谓茎上每节只生一单叶,而交互相间生于两侧,如杨树叶、桃树叶等。
词语解释:互经  拼音:hù jīng
交互经过。《文选·左思〈魏都赋〉》:“长涂牟首,豪徼互经。” 吕向 注:“牟首,阁道有室者;豪徼,道也。言互有经过也。”
词语解释:互反  拼音:hù fǎn
谓二字先按一般反切方法相切,然后颠倒相切,从而得出两字之音。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反切证义》:“ 孙炎 作反语,后又互反之……《吴志·诸葛恪传》云:‘成子阁者,反语石子冈也。’《宋书·五行志》同,《晋书·五行志》作‘常子阁’。”按照古音,“常阁”相切得“石”字之音,“阁常”相切得“冈”字之音,故云“互反”。
词语解释:互见  拼音:hù xiàn
交互出现。《后汉书·卢植传》:“比年地震,彗孛互见。”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今五礼混挠,杂饰纷错,枝分叶散,重出互见。”
互相参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漳水 出 鹿谷山 ,与 发鳩 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 发苞山 ,故异名互见也。”《新五代史·职方考》:“ 五代 短世,无所迁变,故亦不復録,而録其方镇军名,以与前史互见之云。”
词语解释:互走  拼音:hù zǒu
交错连绵。 唐 韩愈 《南山诗》:“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词语解释:互训  拼音:hù xùn
用同义词相互训释。 清 陈奂 《〈诗毛氏传疏〉叙》:“窃以《毛诗》多记古文,倍详前典,或引申,或假借,或互训,或通释,或文生上下而无害,或辞用顺逆而不违,要明乎世次得失之迹,而吟咏情性,有以合乎诗人之本志。”如:《尔雅·释宫》:“宫谓之至,室谓之宫。”宫、室互训。
词语解释:互言  拼音:hù yán
(1).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
(2).交错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诗·都人士》篇曰:‘彼都人士,臺笠緇撮,彼君子女,绸直如髮。’士曰:‘都人’,女曰:‘君子’,互言之耳,其义一也。”
词语解释:互济  拼音:hù jì
互相接济。 周恩来 《政府工作报告》(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最近全国职工家属代表会议所介绍的各种群众性的互助互济办法,是有成效的,应该提倡和推广。”如:互济会。
词语解释:互通有无  拼音:hù tōng yǒu wú
互相交换以满足各自的需要。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现在 汉 匈 互通有无,‘关市’大开。”
词语解释:互让  拼音:hù ràng
互相让步,相互谦让。 毛泽东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为了长期合作,统一战线中的各党派实行互助互让是必需的。”
词语解释:互补  拼音:hù bǔ
补足或补充;互相补充。例如:互补色。
词语解释:互讦  拼音:hù jié
谓互相指责、揭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科道争为主考》:“至癸巳冬,而纷纷互訐愈不休。”《清史稿·穆宗纪一》:“以侍郎 薛焕 、通政使 王拯 互訐,均予降调,并申诫臣工。”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这不是明明白白的么,报社收津贴,连同业中也互讦过,但大家都自称为公论。”
词语解释:互辞  拼音:hù cí
互文。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加我数年吾以学易’,上言‘我’,下言‘吾’,乃互辞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於豆言‘荐’,於籩言‘彻’,互辞耳。”详“ 互文 ”。
词语解释:互文  拼音:hù wén
(1).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礼记·中庸》“吾説 夏 礼, 杞 不足徵也;吾学 殷 礼,有 宋 存焉” 唐 孔颖达 疏:“《论语》云:‘ 宋 不足徵也’,此云:‘ 杞 不足徵’,即 宋 亦不足徵。此云:‘有 宋 存焉’,则 杞 亦存焉,互文见义。”《南史·儒林传·司马筠》:“经传互文,交相显发。”《唐诗别裁集·王昌龄〈从军行〉之三》“ 秦 时明月 汉 时关” 清 沉德潜 注:“备 胡 筑城,起於 秦 汉 。明月属 秦 ,关属 汉 ,互文也。”
(2).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 子长 《史记》别创八《书》, 孟坚 既以 汉 为书,不可更标《书》号,改《书》《志》,义在互文。”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思齐篇》:‘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无斁,谓不见厌恶也;‘誉’与‘豫’通,《尔雅》曰:‘豫,乐也、安也。’言其俊士无不安乐也。‘豫’与‘无斁’互文见义,无厌恶则安乐可知,安乐则无厌恶可知。”
(3).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赦令》:“国家法令……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唐 白居易 《论姚文秀打杀妻状》:“其律纵有互文,在理终须果断。”
词语解释:互讹  拼音:hù é
亦作“ 互譌 ”。谓古籍中上下两句的文字互相讹误。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古书有上下两句平列,而传写互误其字者。《诗·江汉》篇:‘ 江 汉 浮浮,武夫滔滔。’ 王 氏 引之 曰:‘当作“ 江 汉 滔滔,武夫浮浮。”’……写经者‘滔滔’‘浮浮’上下互譌。”《管子·侈靡》“使君亲之际同索,属敬也;使人君不安者,属察也” 郭沫若 校:“‘察’与‘际’互讹。”
词语解释:互词  拼音:hù cí
即同义词。《医宗金鉴·伤寒论注·辨阳明病脉并治全篇》“不能食,名中寒”集注引 明 方有执 曰:“中寒,即伤寒之互词。”
词语解释:互跪  拼音:hù guì
佛家语。谓两膝交换而跪。《大藏经·释氏要览》卷中:“ 天竺 之仪也。谓左右两膝互跪著地,故释子皆右膝。若言胡跪,音讹也。”
词语解释:互结  拼音:hù jié
(1).互相具结证明。 隋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部·催徵》:“又每五甲户头五人,共具连名互结。”《清会典事例·吏部·处分例》:“京官印结之外,再取同乡同考监生五人连名互结。”
(2).互相证明出具的文书。《清会典事例·吏部·投供验到》:“初选官,投互结,并同乡京官印结。”
词语解释:互通  拼音:hù tōng
互换交通。例如:互通情报。
词语解释:互爽  拼音:hù shuǎng
互有差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二证既违,二情互爽。”
词语解释:互物  拼音:hù wù
甲壳类动物的总称。《周礼·地官·掌唇》:“掌敛互物、蜃物。” 郑玄 注:“互物,蚌蛤之属。”
词语解释:互歧  拼音:hù qí
互有歧异。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虚数不可实指之例》:“此则古人属文,多出以想像之词,不必尽合于实数。由是以推,则凡古史纪年互歧者,均可缘此例以解之矣。”
词语解释:互错  拼音:hù cuò
彼此交错。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别精麤,稽厚薄,子母鉤贯,阴阳互错。”
词语解释:互郎  拼音:hù láng
见“ 互市牙郎 ”。
词语解释:互市牙郎  拼音:hù shì yá láng
亦省称“ 互市郎 ”。亦省称“ 互郎 ”。 古时互市交易的中间介绍人。《旧唐书·安禄山传》:“﹝ 安禄山 ﹞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作“互市郎”。 宋 刘邠 《贡父诗话》:“古称駔侩,今谓牙也。 刘道原 云:‘本称互郎,主互市, 唐 人书互为牙,因讹为牙。’理或信然。”参见“ 互市 ”。
词语解释:互质  拼音:hù zhì
两个正整数只有一个公约数1时,它们的关系叫做互质,如3和11互质
词语解释:互证  拼音:hù zhèng
相互证明。 清 江藩 《国朝汉学师承记·顾炎武》:“酌古通今,旁推互证。”
词语解释:互访  拼音:hù fǎng
互相访问。 胡耀邦 《在金日成总书记的欢迎宴会上的讲话》:“两国互访的各种代表团,也由1981年的上百个,增加到1983年的两百多个。”
词语解释:互助  拼音:hù zhù
互相帮助。 巴金 《灭亡》第九章:“她相信人应该彼此相爱,互助地、和平地生活着。”
词语解释:互助会  拼音:hù zhù huì
其宗旨主要不是向会员分配收入,而是在某些共同事情或目的方面帮助、接济或保护他们的组织
一种为防备由于疾病、死亡或年老所引起的负债,由个人自愿组织起来的互助组织
词语解释:互助组  拼音:hù zhù zǔ
(1).指在生产、工作或学习上互相帮助的小集体。
(2).我国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的初级形式。由若干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在劳力上互相支援,在生产上互相协作。参见“ 互助社 ”。
词语解释:互助社  拼音:hù zhù shè
即互助组。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二:“那时,在 江西 是劳动互助社和耕田队,在 陕北 是变工队,在 华北 、 华东 和 东北 各地是互助组。”详“ 互助组 ”。
词语解释:互卦  拼音:hù guà
互体。 宋 以后又称之为“杂卦”。 清 李光地 《周易折中·启蒙附论》:“杂卦即互卦也。互卦之法,或上去一画,而下生一画;或下去一画,而上生一画,则其体遂变。”详“ 互体 ”。
词语解释:互体  拼音:hù tǐ
(1).《易》卦上下两体相互交错取象而成之新卦,又叫“互卦”。如《观》《坤》《巽》上,取其二至四爻则为《艮》,三至五爻则为《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辞生互体有似变爻。”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录二·南北学尚不同》:“若无互体,六十四卦只説六十四事,何以弥纶天地、经纬万端乎?”
(2).旧体诗修辞手法之一。谓一联上下两句文意互相映衬补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杜少陵 诗云:‘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
词语解释:互剥痛疮  拼音:hù bō tòng chuāng
喻互揭阴私。《醒世缘》弹词第十回:“ 潘大娘 説 林老太婆 的媳妇结识戏子, 林老太婆 説 潘大娘 偷和尚,彼此互剥痛疮。”
词语解释:互折  拼音:hù shé
交互曲折。《文选·宋玉〈高唐赋〉》:“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 李善 注:“道路交互曲折。”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 明 汪錂 《春芜记·献赋》:“见 巫山 互折,步巉巖层累。”
词语解释:互插  拼音:hù chā
在一项或一文件中用以描述关键字相互关系的方法,这一方法对于很特殊的询问也可回答,且不致由于串扰造成假检索
词语解释:互文  拼音:hù wén
(1).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礼记·中庸》“吾説 夏 礼, 杞 不足徵也;吾学 殷 礼,有 宋 存焉” 唐 孔颖达 疏:“《论语》云:‘ 宋 不足徵也’,此云:‘ 杞 不足徵’,即 宋 亦不足徵。此云:‘有 宋 存焉’,则 杞 亦存焉,互文见义。”《南史·儒林传·司马筠》:“经传互文,交相显发。”《唐诗别裁集·王昌龄〈从军行〉之三》“ 秦 时明月 汉 时关” 清 沉德潜 注:“备 胡 筑城,起於 秦 汉 。明月属 秦 ,关属 汉 ,互文也。”
(2).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 子长 《史记》别创八《书》, 孟坚 既以 汉 为书,不可更标《书》号,改《书》《志》,义在互文。”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思齐篇》:‘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无斁,谓不见厌恶也;‘誉’与‘豫’通,《尔雅》曰:‘豫,乐也、安也。’言其俊士无不安乐也。‘豫’与‘无斁’互文见义,无厌恶则安乐可知,安乐则无厌恶可知。”
(3).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赦令》:“国家法令……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唐 白居易 《论姚文秀打杀妻状》:“其律纵有互文,在理终须果断。”
词语解释:互代  拼音:hù dài
互相代替。 朱自清 《你我》:“代词的三称都可用名词替代……但三称还可互代。如‘大难临头,不分你我’;‘他们你看我,我看你,一句话不说’,‘你’‘我’就是‘彼’‘此’。”
词语解释:互不相容  拼音:hù bù xiāng róng
不能相容的性质或状态
指高职位官员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行使职权时彼此不一致
词语解释:互名  拼音:hù míng
犹互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尚书》,经之史也;《春秋》,史之经也;《中庸》、 孟氏 ,子也,而其理经,故陟而经也;《道德》《冲虚》,经也,而其理子,故降而子也。三者皆可以互名。”
词语解释:互契  拼音:hù qì
彼此默契。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此盖闻热诚之声而顿觉者也,此盖同怀热诚而互契者也。”
词语解释:互斥  拼音:hù chì
互相排斥。例如:同性电荷互斥。
互相排斥的行为或事例
火成岩结晶时在两种物质平衡的条件下,一种成分因另一种的存在而受排斥
词语解释:互施恩惠  拼音:hù shī ēn huì
互相给予好处
词语解释:互易  拼音:hù yì
互相调换。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管子·八观篇》:‘万家以下,则就山泽可矣;万家以上,则去山泽可矣。’按‘下’‘上’二字,传写互易。”
词语解释:互校  拼音:hù xiào
相互校正。 清 郑珍 《〈郘亭诗抄〉序》:“室人每间壁交謫,乃方埋头蘸朱墨,参考互校,或拄颊擫管,垂目以思,如不闻。”
词语解释:互体  拼音:hù tǐ
(1).《易》卦上下两体相互交错取象而成之新卦,又叫“互卦”。如《观》《坤》《巽》上,取其二至四爻则为《艮》,三至五爻则为《坤》。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辞生互体有似变爻。”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录二·南北学尚不同》:“若无互体,六十四卦只説六十四事,何以弥纶天地、经纬万端乎?”
(2).旧体诗修辞手法之一。谓一联上下两句文意互相映衬补充。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杜少陵 诗云:‘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上句风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风,谓之互体。”
词语解释:互利  拼音:hù lì
互相有利。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五:“坚持自愿、互利原则。”
词语解释:互助社  拼音:hù zhù shè
即互助组。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二:“那时,在 江西 是劳动互助社和耕田队,在 陕北 是变工队,在 华北 、 华东 和 东北 各地是互助组。”详“ 互助组 ”。
词语解释:互助组  拼音:hù zhù zǔ
(1).指在生产、工作或学习上互相帮助的小集体。
(2).我国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的初级形式。由若干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在劳力上互相支援,在生产上互相协作。参见“ 互助社 ”。
词语解释:互助社  拼音:hù zhù shè
即互助组。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二:“那时,在 江西 是劳动互助社和耕田队,在 陕北 是变工队,在 华北 、 华东 和 东北 各地是互助组。”详“ 互助组 ”。
词语解释:互保  拼音:hù bǎo
互相担保。 清 袁枚 《新齐谐·水仙殿》:“ 杭州 学院临考,诸廩生会集 明伦堂 ,互保应试童生,号曰保结。”
词语解释:互市牙郎  拼音:hù shì yá láng
亦省称“ 互市郎 ”。亦省称“ 互郎 ”。 古时互市交易的中间介绍人。《旧唐书·安禄山传》:“﹝ 安禄山 ﹞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作“互市郎”。 宋 刘邠 《贡父诗话》:“古称駔侩,今谓牙也。 刘道原 云:‘本称互郎,主互市, 唐 人书互为牙,因讹为牙。’理或信然。”参见“ 互市 ”。
词语解释:互市  拼音:hù shì
(1).指民族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后汉书·应劭传》:“﹝ 鲜卑 ﹞故数犯障塞,且无寧岁,唯至互市,乃来靡服。”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蛮 、 羌 ﹞既通 中国 ,互市狞獷,良费羈縻。”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第二场:“自从和西洋互市以来,频年丧失国土。”
(2).比喻权势之家互相援引。《晋书·惠帝纪》:“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絶,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
词语解释:互市郎  拼音:hù shì láng
见“ 互市牙郎 ”。
词语解释:互市牙郎  拼音:hù shì yá láng
亦省称“ 互市郎 ”。亦省称“ 互郎 ”。 古时互市交易的中间介绍人。《旧唐书·安禄山传》:“﹝ 安禄山 ﹞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作“互市郎”。 宋 刘邠 《贡父诗话》:“古称駔侩,今谓牙也。 刘道原 云:‘本称互郎,主互市, 唐 人书互为牙,因讹为牙。’理或信然。”参见“ 互市 ”。
词语解释:互市  拼音:hù shì
(1).指民族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后汉书·应劭传》:“﹝ 鲜卑 ﹞故数犯障塞,且无寧岁,唯至互市,乃来靡服。”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蛮 、 羌 ﹞既通 中国 ,互市狞獷,良费羈縻。”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第二场:“自从和西洋互市以来,频年丧失国土。”
(2).比喻权势之家互相援引。《晋书·惠帝纪》:“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絶,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
词语解释:互导  拼音:hù dǎo
电子管板极电压保持不变时,板极电流的变化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栅极电压变化之比
词语解释:互扇  拼音:hù shàn
互相吹嘘。《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闻朝廷中有结交朋党、互扇虚誉、速求进用者。”
词语解释:互异  拼音:hù yì
彼此不同。 平佚 《临时政府成立记》一:“宗旨虽同,机关互异。”
词语解释:互不侵犯条约  拼音:hù bù qīn fàn tiáo yuē
两主权国之间签订的互相不侵犯对方领土的条约
词语解释:互备  拼音:hù bèi
彼此兼备。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於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
词语解释:互合  拼音:hù hé
犹言综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皋陶有后》:“虽二家言皆谬悠,亡足论者,然互合观之,真可一大噱也。”
词语解释:互惠  拼音:hù huì
谓国际间根据平等原则相互给予优惠待遇。多指通商贸易。 朱自清 《论老实话》:“就是条约的语言,以利害为主,有些是互惠,更多的是偏惠,自然是弱小吃亏。”
词语解释:互感  拼音:hù gǎn
两个电路或它们的部分之间的感应的量度
词语解释:互丧  拼音:hù sàng
彼此(都)灭亡。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例如:六国互丧。——·苏洵《六国论》
词语解释:互为因果  拼音:hù wéi yīn guǒ
指两件事情,互相促成,循环不已。例如:老师教得十分尽力,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再攀艺术高峰;学生非常刻苦,进步之快超出教师的逆料。于是,二者互为因果。——韩振波《多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