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共8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十二巽二元二划一不二二百二三分天下有其二故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二怀二小二选一选二什二三下五除二一则一,二则二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第二苏二李十二闻一知二店小二三占从二有死无二丁一确二
不二杜二回二贵贱无二本二棒老二朝三暮二丁一卯二
无二尺二封二之死靡二幺二体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知其一,不知其二
百二九二至死不二马八二连一接二扬一益二有一无二一分为二
三二加二臣一主二肩二连一不二成三破二一是一,二是二一家无二
七十二三月二谗二足尺加二连三接二一心无二数一数二独一无二
得二莫二说一不二再二连一连二头一无二誓死不二一般无二
丈二连二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储二点一点二略知一二副二疑二

词语解释:十二  拼音:shí èr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词语解释:一二  拼音:yī èr
(1).一两个。表示少数。《书·康诰》:“﹝ 文王 ﹞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景德传灯录·泰钦禅师》:“此山先代一二尊宿曾説法来,此坐高广,不才何升?”《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小弟徧览诸儒之説,也有一二私见请教。”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我也略知一二。”
(2).一一;逐一。《墨子·尚同上》:“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 汉 扬雄 《长杨赋》:“僕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今词学之英,所在麻列,儒宗文师,磊落相望,外之则宰相公卿郎官博士,内之则翰林禁密游谈侍从之臣,不可一二遽数。”
(3).犹次第。《战国策·秦策二》:“计有一二者难悖,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4).少许。《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可常 之罪,僧辈不敢替他分辩,但求恩王念平日错爱之情,可以饶恕一二。”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解子哥,怎生可怜见方便一二。” 冰心 《庄鸿的姊姊》:“起先她还能指教我一二,以后我的程度又深了些,她便不能帮助我了。”
(5).犹言一两手。指耍弄的手法。 元 张国宝 《罗李郎》第三折:“那厮却有一二,咱家无三思,将那谎局段则向俺跟前使。”
词语解释:第二  拼音:dì èr
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词语解释:不二  拼音:bù èr
(1).没有两样;相同。《韩非子·难三》:“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三人并入直,恩泽名不二。”
(2).不变心,专一。《魏书·刘库仁传论》:“ 刘库仁 兄弟,忠以为心,盛衰不二,纯节所存,其意盖远,而并貽非命,惜乎!” 明 张居正 《考满谢手勅赐赉疏》:“谓臣备职有年,宠褒匡弼,察臣秉心不二,谬许精忠。” 王鹤寿 等《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张浩 烈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光荣的历史与英勇奋斗的精神、他对革命坚贞不二的情操,将伴随他的英名永存人间。”
(3).犹无双。 明 杜濬 《长干阿育王塔诗》:“无双华 震旦 ,不二拱 幽燕 。”
词语解释:无二  拼音:wú èr
(1).谓没有异心。《左传·僖公十五年》:“必报德,有死无二。”
(2).独一无二。《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诛 成安君 ,徇 赵 ,脇燕,定 齐 ,南摧 楚 人之兵二十万,东杀 龙且 ,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汉书·谷永传》:“将军履上将之位,食膏腴之都,任 周召 之职,拥天下之枢,可谓富贵之极,人臣无二。” 汉 王充 《论衡·恢国》:“前世龙见不双,芝生无二,甘露一降。”
(3).没有两样,相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个秀才情知是他父亲被害了……次日到街上往来察听,三三两两几处説来,一般无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諦视布灰之处,手迹足迹,宛然与生时无二。”
词语解释:百二  拼音:bǎi èr
(1).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虞喜 曰:“言诸侯持戟百万, 秦 地险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 秦 兵当二百万也。” 晋 张载 《剑阁铭》:“ 秦 得百二,并吞诸侯。”《周书·贺兰祥传》:“固则神皋 西岳 ,险则百二犹在。” 宋 王清惠 《满江红·题驿壁》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对山河百二,泪沾襟血。”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兹岂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
(2).犹言一百挂零。《晋书·王敦传赞》:“弼成王度,光佐中兴,卜世延百二之期,论都创三分之业,此功固不细也。” 唐 许浑 《汴河亭》诗:“百二禁兵辞象闕,三千宫女下龙舟。”
(3).犹言百分之二。形容数量之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词语解释:三二  拼音:sān èr
约计之词。常用于表示较少的数量。《南史·后妃传下·徐元妃》:“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水浒传》第十五回:“你便再与他三二斗米去。”《西游记》第十二回:“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
词语解释:七十二  拼音:qī shí èr
古以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多。《史记·封禅书》:“古者封 泰山 禪 梁父 者七十二家,而 夷吾 所记者十有二焉。”《玉台新咏·古乐府诗〈相逢狭路间〉》:“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唐 李白 《梁甫吟》:“东下 齐 城七十二,指挥 楚 汉 如旋蓬。” 清 魏源 《三湘棹歌·蒸湘》:“水复山重行未尽,压来七十二峰影。”
词语解释:得二  拼音:dé èr
(1).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孔颖达 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 李善 注:“子曰:‘知几其神乎! 颜氏 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 韩康伯 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 颜子 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
(2).谓一举而得双虎。 春秋 鲁 大夫 卞庄子 刺虎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晋书·姚萇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 秦 弊 燕 迴,然后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 卞庄 得二之义也。”
词语解释:丈二  拼音:zhàng èr
数量词。十进制的度量衡往往将量词前置表示整数量,数词后置表示分数量。丈二,为一丈二尺。《墨子·城守》:“内深丈二广丈五。”《汉书·严助传》:“陛下以方寸之印,丈二之组,填抚方外。” 宋 杨伯嵒 《臆乘》:“今俗语丈二尺一之类亦有所本,《前汉·匈奴传》,尺一牘尺二寸牘;《严助传》,丈二之组……《容斋随笔》略载,今详书之。” 元 无名氏 《谢金吾》楔子:“在这京城里立下丈二标竿,但抹着标竿者,不问军民房舍,尽行拆毁。”
词语解释:巽二  拼音:xùn èr
古时传说中的风神名。《易·说卦》有“巽为本,为风”之说,故借巽为名。 唐 牛僧孺 《幽怪录·滕六降雪巽二起风》:“若令 滕六 降雪, 巽二 起风,不復游猎矣。” 滕六 ,雪神名。 宋 范成大 《正月六日风雪大作》诗:“ 滕六 无端 巽二 痴,翻天作恶破春迟。”《西游记》第四五回:“慌得那 风婆婆 捻住布袋, 巽二郎 箚住口绳。”
词语解释:怀二  拼音:huái èr
见“ 怀贰 ”。
词语解释:怀贰  拼音:huái èr
亦作“ 怀二 ”。 怀有贰心,不忠。《后汉书·刘表传》:“﹝ 韩嵩 ﹞还,盛称朝廷 曹操 之德,劝遣子入侍。 表 大怒,以为怀贰。”《周书·权景宣传》:“ 梁 定州 刺史 李洪远 初款后叛, 景宣 恶其怀贰,密袭破之。” 唐 李翱 《贺行军陆大夫书》:“亲戚怀二,杀之可也,况怀二且非亲戚哉!”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繫狱》:“奸雄背主心怀二,敢肆螳螂臂。”
词语解释:苏二  拼音:sū èr
指 苏轼 。 宋 黄庭坚 《避暑李氏园》诗之二:“题诗未有惊人句,会唤 謫仙 、 苏二 来。” 宋 杨伯嵒 《臆乘·行第》:“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 山谷 称 东坡 为 苏 二。”参阅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东坡行二》
词语解释:杜二  拼音:dù èr
唐 杜甫 。 甫 排行第二,故称。 唐 李白 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唐 任华 《寄杜拾遗》诗:“ 杜拾遗 ,名 甫 第二才甚奇……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宋 杨伯嵒 《臆乘》:“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 严父 、 高适 俱称 少陵 为 杜二 。”
词语解释:尺二  拼音:chǐ èr
(1).一尺二寸。《晋书·五行志中》:“ 司马越 还 洛 ,有童謡曰:‘ 洛 中大鼠长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
(2).见“ 尺二寸牘 ”。
词语解释:尺二寸牍  拼音:chǐ èr cùn dú
一尺二寸长的简牍。《汉书·匈奴传上》:“ 中行説 令单于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广长大,倨驁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 匈奴 大单于敬问 汉皇帝 无恙’,所以遗物言语亦云云。”亦省称“ 尺二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 张仪 檄 楚 ,书以尺二。”
词语解释:九二  拼音:jiǔ èr
《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二,第二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二位。《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孔颖达 疏:“此以人事言之,用龙德在田似圣人已出在世,道德恩施能普遍也。”后因以“九二”喻君德广被。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侥余生之幸禄,遘九二之嘉祥。”
词语解释:加二  拼音:jiā èr
(1).犹二成。《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梁尚宾 道:‘你若加二肯折,我将八十两银子,替你出脱一半。’客人道:‘你也是獃话,做经纪的,那里折得起加二?’”
(2).方言。更加;加倍。《海上花列传》第十八回:“落得个雨来加二大哉。”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不过是叫那政府加二的猜忌提防,闹到连学生也不愿派,连学堂也不愿开,这却有甚么益处呢?”
词语解释:三月二  拼音:sān yuè èr
农历三月二日。亦指上巳节。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十干纪节》:“或云:上巳当作十干之己。盖古人用日以十干,如上辛、上戊之类,无用支者;若首午尾卯。则上旬无巳矣。故 王季夷 嵎 《上巳》诗云:‘曲水湔帬三月二。’此其证也。”
词语解释:莫二  拼音:mò èr
没有第二个;无比。《后汉书·桓帝纪》:“ 永乐太后 亲尊莫二, 冀 又遏絶,禁还京师,使朕离母子之爱,隔顾復之恩。”《宋书·恩倖传·徐爰》:“封 吴平县子 ,食邑五百户。宠待隆密,羣臣莫二。”
词语解释:连二  拼音:lián èr
(1).指两物相连。 宋 刘攽 《瑞荷》诗:“连二雕成白玉盘,合欢裁作青油扇。”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截票免比》:“连二免比票,一截票存算,一归农免比,合缝用印。”
(2).纸之一种。 元 费著 《笺纸谱》:“凡纸,皆有连二、连三、连四。”
词语解释:元二  拼音:yuán èr
(1).元年二年。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孝明 天崩,今上嗣位,元二之间,嘉德流布,三年 零陵 生芝草五本,四年甘露降五县,五年芝復生,六年黄龙现。大小凡八。”
(2).古代术数语。谓一元之中,有天地二厄,即阳九与百六。后因以指灾年,厄运。《金石萃编·汉司隶校尉杨孟文颂》:“中遭元二,西 夷 虐残,桥梁断絶。”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丙午丁未》:“按阳九、百六,元二之説,自 汉 以来即有之。而丙午丁未,为国家厄会,则其説实创自 宋 人。”
词语解释:小二  拼音:xiǎo èr
见“ 小二哥 ”。
词语解释:小二哥  拼音:xiǎo èr gē
(1).泛称市井青年男子。 元 卢挚 《蟾宫曲》:“小二哥昔涎剌塔,碌碡上渰着个琵琶。”《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於今又有个不识窍的小二哥,也与个妇人私通,日日贪欢,朝朝迷恋,后惹出一场祸来。”
(2).旧时称旅馆、茶店、酒肆的侍应人员。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店小二哥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乾浄店房。” 元 郑廷玉 《金凤钗》楔子:“你听的么?小二哥要房宿饭钱哩,我将甚么与他?”亦省称“ 小二 ”。《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上前相迎道:‘长官请坐。’便令小二点盃茶儿递上。”
词语解释:李十二  拼音:lǐ shí èr
唐 诗人 李白 的别称。 唐 杜甫 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 唐 贾至 有《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诗。 宋 杨伯嵒 《臆乘·行第》:“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 少陵 称 謫仙 为 十二 。”
词语解释:回二  拼音:huí èr
改志,二心。指改嫁。《太平御览》卷四四一引 晋 杜预 《女记》:“二寡妇者, 淑 也, 昺 也。 淑 丧夫守寡,兄弟将嫁之,誓而不许,为书曰:‘盖闻君子导人以德,矫俗以礼。是以列士有不移之志,贞女无迴二之行。’”
词语解释:封二  拼音:fēng èr
书刊封面的背页。
词语解释:至死不二  拼音:zhì sǐ bù èr
到死也不改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盖内臣性贪苟得,至死不二,遂传为笑柄。”
词语解释:臣一主二  拼音:chén yī zhǔ èr
古谚。谓臣一身可择主而仕。《左传·昭公十三年》:“谚曰:‘臣一主二’,吾岂无大国?” 杜预 注:“言一臣必有二主,道不合,得去事他国。”
词语解释:谗二  拼音:chán èr
见“ 谗贰 ”。
词语解释:谗贰  拼音:chán èr
谗害猜疑。《晋书·温峤传》:“ 凤 入説 敦 曰:‘ 嶠 於朝廷甚密,而与 庾亮 深交,未必可信。’ 敦 曰:‘ 太真 昨醉,小加声色,岂得以此便相谗贰。’”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引此作“谗二”。
词语解释:说一不二  拼音:shuō yī bù èr
形容说话算数。《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褚一官 平日在他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説一不二。”《老残游记》第二十回:“这 陶三爷 是 歷城县 里的都头,在本县红的了不得,本官面前説一不二的,没人惹得起他。” 梁斌 《红旗谱》二十:“自从他从 关东 回来,在父亲面前说一不二, 忠大伯 说怎么,父亲就怎么办。”
词语解释: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拼音:shuō yī shì yī , shuō èr shì èr
说话算数,确定不移。《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我向来説一是一,説二是二。” 沙汀 《风浪》:“﹝ 申大嫂 ﹞说话火辣辣的,而且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绝对不打折扣。”
词语解释:划一不二  拼音:huà yī bù èr
(1).一律;一致。谓不二价。《荡寇志》第一○四回:“这是你一向做落的定价,划一不二,老少无欺。”
(2).谓言行一致。《官场现形记》第九回:“ 新嫂嫂 连忙改口道:‘ 魏老 格人倒是划一不二格。’”
(3).引申为刻板。 鲁迅 《南腔北调集·题记》:“于是文章也就不能划一不二,可说之处说一点,不能说之处便罢休。”
词语解释:选一选二  拼音:xuǎn yī xuǎn èr
犹言数一数二。谓出类拔萃。 田汉 《获虎之夜》:“像 陈 家那样的人家,在我们镇里是选一选二的。”
词语解释:闻一知二  拼音:wén yī zhī èr
语出《论语·公冶长》,本与闻一知十对比,谓听到一事只能推及两事。后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类推。《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又生个女儿,名曰 小妹 ,其聪明絶世无双,真个闻一知二,问十答十。” 蔡东藩 《慈禧太后演义》第三五回:“ 西太后 赞她道:‘古人云闻一知二,与你説了左转,你便晓得右转。岂不是闻一知二么!’”参见“ 闻一知十 ”。
词语解释:闻一知十  拼音:wén yī zhī shí
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 赐 也何敢望 回 ? 回 也闻一以知十, 赐 也闻一以知二。”《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 根 受性明睿,闻一知十。”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夏绢和买,已非正赋,復有军衣和买;糯米科折,止为省务,復有覆纽价钱。若此类,闻一知十,穷民何以堪命!” 清 龚自珍 《〈春秋决事比〉自序》:“后世决狱大师,有能神而明之,闻一知十也者,吾不得而尽知之也。”
词语解释:贵贱无二  拼音:guì jiàn wú èr
贵贱,指地位的高和低,或指贵族和平民;也指价格的高与低。此成语为一视同仁。例如:敬遇宾客,贵贱无二。
词语解释:之死靡二  拼音:zhī sǐ mí èr
同“ 之死靡它 ”。 清 曹寅 《重修二郎神庙记》:“ 白崖君 之諫君泽民,之死靡二,在在所当祀者也。”
词语解释:马八二  拼音:mǎ bā èr
见“ 马八儿 ”。
词语解释:马八儿  拼音:mǎ bā ér
亦作“ 马八二 ”。 古国名。即 注辇国 。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按摩女子》:“ 马八二国 进贡二人,皆女子,黑如 昆仑 ,其阴中如火,或有元气不足者与之一接,则有大益於人。”《元史·外夷传三·马八儿等国》:“海外诸蕃国,惟 马八儿 与 俱蓝 足以纲领诸国,而 俱蓝 又为 马八儿 后障,自 泉州 至其国约十万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西南海外诸蕃, 马八儿 、 俱蓝 二国最大而最远,自 泉州 至其国约十万里, 元 时曾一通之。”
词语解释:肩二  拼音:jiān èr
枪的隐语。 宋 陶穀 《清异录·武器》:“ 王建 初起,军中隐语代器械之名……剑曰夺命,刀曰小逡巡,鎗曰肩二。”
词语解释:足尺加二  拼音:zú chǐ jiā èr
比喻过分、过头。 高阳 《慈禧前传》十:“在 恭王 自己接见的贺客中,有人说要请大格格出来,以公主的身份,接受叩贺;这原是足尺加二的趋奉,但正如俗语所说的,‘马屁拍在马脚上’,惹得 恭王 大为不悦。”
词语解释:再二  拼音:zài èr
第二次,再次。《三国志平话》卷下:“ 夏侯渊 无三合,大败走於山上。 黄忠 自言:‘大丈夫岂在人之下?不斩 夏侯渊 ,不夺 定军山 ,不为大丈夫!’赶上再二,斩 夏侯渊 於马下。”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四人帮’倒台两年多了,七八年快过去了,电机厂也已经两年多没完成生产任务了。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全局都快要被它拖垮了。”
词语解释:储二  拼音:chǔ èr
见“ 储贰 ”。
词语解释:储贰  拼音:chǔ èr
亦作“ 储二 ”。 储副,太子。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唐 元稹 《四皓庙》诗:“如何一朝起,屈作储贰宾。”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东宫储二之位,以繫宇内之心者,贰载於兹矣。”《清史稿·礼志十二》:“有 清 家法,不立储贰。”
词语解释:二百二  拼音:èr bǎi èr
汞溴红的通称。也叫二百二十。
词语解释:什二
十分之二
词语解释:店小二  拼音:diàn xiǎo èr
旧称客店、饭馆、酒馆的主人或雇用的伙计。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自家是店小二,在这 东京 居住,无别营生,开着箇小酒店儿。”《水浒传》第四六回:“当日黄昏时候,店小二却待关门,只见这三个人撞将入来。”《老残游记》第八回:“ 老残 听见店小二来,告説 曹州府 有差人来寻,心中甚为诧异。”
词语解释:本二  拼音:běn èr
和尚未出家时的妻子。又称故二。本谓故旧,二谓配偶。《五分律·波罗夷法》:“即问汝犯何罪,答言:‘我共本二作不浄行。’”
词语解释:幺二  拼音:yāo èr
亦作“么二”。
(1).骨牌名。旧时妓院中妓女有长三、幺二的等级名称,幺二是次一等的妓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因为东西 棋盘街 都是么二妓女麕聚之所,众人也误认了他做么二,其实他与那一箇妓院聚了四五十箇妓女的么二妓院,有天渊之隔呢。”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 民国 初年我就听说, 上海 的时髦是从长三幺二传到姨太太,之流。”
(2).贬称次等的。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六:“因为到那儿去压诗谜的人,多是幺二女士和瘪三男士,他们并不问你字句的通不通,其实有多少连字都不认识,只是和赌单双有无一样,猜着好玩而已。”
词语解释:连一接二  拼音:lián yī jiē èr
谓接连不断。 钱锺书 《围城》七:“这件事难保不坏了脸上的风水,不如意事连一接二地来。”亦作“ 连一连二 ”。 徐哲身 《反啼笑因缘》第一回:“看那圆圈连一连二的飞舞空中,她便嘻嘻哈哈的笑了。”
词语解释:连一不二  拼音:lián yī bù èr
接连不断。 钱锺书 《围城》四:“ 遯翁 题名字上了瘾,早想就十几个排行的名字,只等媳妇们连一不二养下孩子来顶领。”
词语解释:连三接二  拼音:lián sān jiē èr
犹言接连不断。《红楼梦》第九六回:“ 王夫人 不免暗里落泪,悲女哭弟,又为 宝玉 耽忧,如此连三接二,都是不随意的事,那里搁得住?”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七:“最初沉醉在男性的柔情里,一年之后,孩子连三接二的来了,又一下子跌入所谓神圣的母爱里了。”
词语解释:连一连二  拼音:lián yī lián èr
见“ 连一接二 ”。
词语解释:连一接二  拼音:lián yī jiē èr
谓接连不断。 钱锺书 《围城》七:“这件事难保不坏了脸上的风水,不如意事连一接二地来。”亦作“ 连一连二 ”。 徐哲身 《反啼笑因缘》第一回:“看那圆圈连一连二的飞舞空中,她便嘻嘻哈哈的笑了。”
词语解释:点一点二
犹数一数二。 元 秦简夫 《东堂老》楔子:“老兄差矣!你负郭有田千顷,城中有油磨坊,解典库,有儿有妇,是 扬州 点一点二的财主,有甚么不足?”
词语解释:三分天下有其二  拼音: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
泛指势力强大。语出《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 殷 。”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 殷紂 淫乱, 文王 为西伯而有圣德,天下归 周 者三分有二。”《史记·太史公自序》:“ 楚 人迫我 京 索 ,而 信 拔 魏 赵 ,定 燕 齐 ,使 汉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 项籍 。” 张天翼 《春风》:“小流氓太多了:三分天下有其二,不打还行?”
词语解释:三下五除二  拼音:sān xià wǔ chú èr
珠算加法口诀之一。常用以比喻行动果断敏捷。 老舍 《二马》第三段七:“﹝ 马老先生 ﹞把一罐凉水又三下五除二的灌下去,灌得嗓子里直起水泡。” 杜鹏程 《延安人》:“老太太象能征惯战的士兵……三下五除二就把那里的混乱的情况扭转了。”
词语解释:三占从二  拼音:sān zhān cóng èr
犹言少数服从多数。语本《书·洪范》:“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孔颖达 疏:“从二人之言者,二人为善既钧,故从众也。” 明 杨慎 《鲁之郊禘辩》:“古语曰‘三占从二’,今谚云‘四不拗六’,言贵从众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凡内外兴革大政,筹餉事宜,皆令会议于 太和门 ,三占从二,下部施行。”
词语解释:棒老二  拼音:bàng lǎo èr
方言。土匪。 茅盾 《虹》一:“棒老二竟连外国船都要开枪哟!” 巴金 《秋》四三:“外面还有谣言,说 温江 的棒老二说过,本年新租他们收八成,佃客收两成,主人家就只有完粮税,一个钱都收不到。”
词语解释:体二  拼音:tǐ èr
谓效法 颜渊 、 冉有 。泛指效法圣贤。《文选·李康〈运命论〉》:“虽 仲尼 至圣, 颜冉 大贤,揖让於规矩之内,誾誾於 洙 泗 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軻 、 孙卿 ,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 张铣 注:“ 孟 孙 二子体法 颜冉 ,故云体二;志望 孔子 之道,故云希圣。” 唐 杨炯 《〈王勃集〉序》:“仰贯一以知归,希体二而致远。”
词语解释:扬一益二  拼音:yáng yī yì èr
唐 时谓天下之盛, 扬州 第一而 益州 次之。 益州 ,在 蜀 地。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唐扬州之盛》:“ 唐 世盐铁转运使在 扬州 ,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 扬 一 益 二’,谓天下之盛, 扬 为一而 蜀 次之也。”
词语解释:成三破二  拼音:chéng sān pò èr
旧时买卖房产,中间人所得报酬为卖价的百分之五,按买主三成,卖主二成的比例收取。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一:“有他在中间,卖房子的与买房子的便会把房契换了手,而他得到成三破二的报酬。”
词语解释:一心无二  拼音:yī xīn wú èr
同心共志,没有两意。 元 无名氏 《咏鞋》曲:“咱一心无二,断肠人好处相思。”《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严重的教训》:“每个社员都一心无二地积极劳动,合理地使用土地,再加上政府大力援助,连着两年获得了丰产。”
词语解释:头一无二  拼音:tóu yī wú èr
唯一,只有一个。 孙中山 《语言文字的奋斗》:“本总理今晚来同诸君讲话,没有别的贡献,头一无二的贡献,就是要诸位同志,以至诚立心,来做宣传一方面的革命工夫。”
词语解释:略知一二  拼音:lüè zhī yī èr
稍微知道一些。《镜花缘》第五五回:“我同骆府虽非本家,向有亲谊,他家之事,也还略知一二。”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哥, 白李 是弟…… 黑李 是我的好朋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我也略知一二。”
词语解释:故二  拼音:gù èr
佛教语。谓僧人出家前的旧妻。《四分律》卷一:“汝今云何於此清浄法中,与故二共行不浄行耶?”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四。
词语解释:一则一,二则二  拼音:yī zé yī ,èr zé èr
同“ 一是一,二是二 ”。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三折:“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 赵氏 当初……见过刑厅夹那 伍圣道 、 邵强仁 的利害,恐怕当真夹起来,就便一则一,二则二,説得真真切切的。”
词语解释:有死无二  拼音:yǒu sǐ wú èr
谓始终如一,至死不变。《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 秦 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阜 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 唐 白居易 《淮南节度使李公家庙碑铭》序:“将戮辱者数四,就幽囚者七旬。诚贯神明,有死无二。”
词语解释:朝三暮二  拼音:cháo sān mù èr
比喻主意多变。《西游记》第五九回:“似师父朝三暮二的,这等担阁,就从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
词语解释: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拼音:yǒu yī shuō yī , yǒu èr shuō èr
有什么说什么。形容说话诚实。 张天民 《创业》第四章:“ 小马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爽快地说:‘放心吧,他跑不了!’”
词语解释:有一无二  拼音:yǒu yī wú èr
犹言独一无二。形容极其难得。 明 姚子翼 《遍地锦·劝主》:“似这等才调,也算得有一无二的了。”《红楼梦》第六六回:“如今口説无凭,等 柳二弟 一见,便知我这内娣的品貌,是古今有一无二的了。”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隐奸》:“他的才学,是有一无二的,先生不要説坏他。”
词语解释:一是一,二是二  拼音:yī shì yī ,èr shì èr
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荡寇志》第八十回:“遂把那 杨腾蛟 怎样写亲供, 刘二 怎样勒掯,小人等不依他,又恐怕被他连累,一是一、二是二的都説了。” 曹禺 《原野》序幕:“一是一,二是二,我问出口,你就得说,别犹豫。”
词语解释:数一数二  拼音:shǔ yī shǔ èr
形容突出。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此乃 金陵 数一数二的歌者,与学士递一杯。”《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这人是有 子建 之才, 潘安 之貌, 江 南数一数二的才子。” 曹禺 《日出》第三幕:“我不是跟你小妹妹瞎‘白货’,我从前在班子的时候也是数一数二的红唱手。”
词语解释:誓死不二  拼音:shì sǐ bù èr
见“ 誓死不贰 ”。
词语解释:誓死不贰  拼音:shì sǐ bù èr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 盆城 ,誓死不贰。”亦作“ 誓死不二 ”。 鲁迅 《华盖集·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词语解释:副二  拼音:fù èr
见“ 副贰 ”。
词语解释:副贰  拼音:fù èr
(1).辅佐。《书·周官》“贰公弘化” 孔 传:“副贰三公,弘大道化。”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元帅皆亲王为之,廷臣副贰而已。”
(2).指辅弼重臣。 唐 黄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爰持副贰之雄姿,遂领节旄之重寄。”
(3).亦作“ 副二 ”。指副职,属僚。《后汉书·景丹传》:“ 王莽 时举四科, 丹 以言语为 固德侯 相,有干事称,迁 朔调 连率副贰。” 李贤 注:“副贰,属令也。”《后汉书·荀彧传》:“臣闻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旧唐书·孝友传·崔沔》:“侍郎虽是副贰,但署位而已,甚无事也。”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故 陆贄 相 唐 。,陈致理之具,以谓百司之长,至於副贰之官,与夫两省供奉之职,请委宰臣叙拟以闻。”
(4).特指太子,储君。《魏书·世祖纪上》:“詔曰……公卿因兹,稽诸天人之会,请建副贰。”《旧唐书·魏謩传》:“今边戍粗安,海内寧息,臣愚所切者,陛下未立东宫,俾正人傅导,以存副贰之重。”
(5).犹副本。《魏书·李彪传》:“正本藴之麟阁,副贰藏之名山。”
(6).王后的头饰。《释名·释首饰》:“王后首饰曰副。副,覆也,以覆首。亦言副贰也。兼用众物成其饰也。”
词语解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拼音:zhī zhī qí yī , bù zhī qí èr
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 汉 刘向 《说苑·臣术》:“ 子 曰:‘ 赐 ,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 元 关汉卿 《单鞭夺槊》第二折:“兄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明 王錂 《春芜记·巧诋》:“主公,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但晓得 宋玉 好人才,好学识,你还不知他的手段哩!”亦作“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五:“哈哈,你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你说,咱们先买地后盖房呢,还是先盖了房子后买地?”
词语解释: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拼音:zhī zhī qí yī , wèi zhī qí èr
见“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词语解释:丁一确二  拼音:dīng yī què èr
明白;确实。《朱子语类》卷六九:“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説的丁一确二,你説的巴三览四。”《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知县见他丁一确二説着,有些相信起来。”
词语解释:丁一卯二  拼音:dīng yī mǎo èr
(1).确实;实在。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三折:“要説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本説的丁一卯二,生扭做差三错四。”
(2).谓认真;仔细。《醒世姻缘传》第六六回:“若要丁一卯二地算计起来,这二十一两多的本儿,待了这两个月,走了这两千里路,极少也赚他八九两银子哩。”
词语解释:知其一,不知其二  拼音:zhī qí yī ,bù zhī qí èr
只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清楚它的另一方面,认识片面
词语解释:一分为二  拼音:yī fēn wéi èr
(1).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指由太极生成阴阳对立面。后亦指事物的发展过程。 隋 杨上善 在解释《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时首先用此语。他说,“从道生一,谓之朴也。一分为二,谓天地也。从二生三,谓阴阳和气也。从三以生万物,分为九野四时日月乃至万物。”见《黄帝内经太素·设方·知针石》注。 宋 邵雍 、 朱熹 等在解释《易经》的“太极生两仪”时亦用此语。 朱熹 说:“此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於无穷,皆是一生两尔。”见《朱子语类》卷六七。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术语。谓所有统一物都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部分,都是对立的统一,也就是都包含内在矛盾。 毛泽东 《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巴金 《随想录·“结婚”》:“对什么事情都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对这件事也并不例外。”
词语解释:一家无二  拼音:yī jiā wú èr
谓一家之人没有两样。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这个女孩儿,也是有缘,我认了做义女,他自到我家来,倒也亲热,一家无二。”
词语解释:独一无二  拼音:dú yī wú èr
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与相比的;唯一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我的婆婆,我起先当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到这里来,见了乾娘,恰是一对。”《孽海花》第二回:“﹝状元﹞是地球各国,只有独一无二之 中国 方始有的。” 杨朔 《潼关之夜》:“他的脚步又轻又快,走向小饭馆里独一无二的食桌前,坐在我的对面。”
词语解释:一般无二  拼音:yì bān wú èr
完全相同,毫无两样。《西游记》第七一回:“他的铃儿怎么与我的铃儿就一般无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却又作怪,儘有途路各别,毫无干涉的人,驀地有人生得一般无二,假充得真的。”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六:“她的装束,与别的女兵也一般无二,只是在气质上与别人略有不同罢了。”
词语解释:疑二  拼音:yí èr
见“ 疑贰 ”。
词语解释:疑贰  拼音:yí èr
(1).亦作“ 疑二 ”。因猜忌而生异心。 汉 刘向 《上〈於陵子〉序》:“ 仲子 遁上遁民,舍车而徒,礪志洁身,亡有疑二者哉。”《三国志·吴志·朱绩传》:“ 孙綝 秉政,大臣疑贰。”《晋书·文帝纪》:“初, 诞 ( 诸葛诞 )、 钦 ( 文钦 )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 宋 欧阳修 《准诏言事上书》:“北虏分兵助 昊 ,则可牵其南寇之力;若不助 昊 ,则二国有隙,自相疑贰,此亦伐交之策也。”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骨肉之恩薄,涣然无所统纪,往往疑贰猜阻,见於父子兄弟之间。”
(2).指猜忌离心。《晋书·孙盛传》:“时丞相 王导 执政, 亮 ( 庾亮 )以元舅居外,南蛮校尉 陶称 谗构其间, 导 亮 颇怀疑贰。” 宋 李觏 《寄祖秘丞》诗:“自此习往还,中心蔑疑贰。”《元史·泰定帝纪一》:“ 辽王 脱脱 ,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其恶已彰,恐怀疑贰。”
(3).疑惑不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张生 心下犹疑贰,道:‘普天之下行来,不曾见这区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如 普式庚 於晚出诸作,恒自谓少年眷爱自繇之梦,已背之而出,又谓前路已不见仪的之存,而 密克威支 则仪的如是,决无疑贰也。”
共8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