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共834,分11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何事好事从事间事花事是事国事难事
万事一事盛事岁事俗事来事不事成事
无事时事百事幽事抚事触事吏事浑闲事
世事余事公事家事常事朝事了事见事
心事多事故事政事三事省事遇事边事
往事旧事尘事农事古事随事许事更事
人事年事闲事中事个事喜事佛事上事
底事生事王事外事身事细事即事无个事
春事前事胜事解事奇事大事用事儿事
乐事事事官事能事遗事有事机事临事

词语解释:何事  拼音:hé shì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词语解释:万事  拼音:wàn shì
一切事。《墨子·贵义》:“ 子墨子 曰:‘万事莫贵於义。’”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以是例之,万事万物之理,莫不皆然。” 茅盾 《子夜》十八:“ 李教授 万事认真,而且万事预先准备。”
词语解释:无事  拼音:wú shì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词语解释:世事  拼音:shì shì
(1).指士农工商各自具备的技艺。《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 郑玄 注:“世事,谓士农工商之事。” 孙诒让 正义:“事谓道艺曲艺之等,四民皆有之。”
(2).指世代相传的专业,如巫、医、卜筮等。《周礼·地官·大司徒》:“十有一曰世事。” 孙诒让 正义引 蒋载康 云:“世事,累世专业相传,凡巫、医、卜筮诸艺事。”
(3).时事;世上的事。《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 帝嚳 ,下道 齐桓 ,中述 汤 武 ,以刺世事。” 宋 陆游 《书愤》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叶紫 《星》第三章一:“他们在那坟堆上抽烟,谈世事,他们向着太阳扪老虱婆。”
(4).世务;尘俗之事。《文选·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李善 注:“世务纷浊,以喻尘埃。”《晋书·阮籍传》:“ 籍 本有济世志,属 魏 晋 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籍 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清 刘大櫆 《樵髯传》:“其言 武夷 九曲 ,幽絶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5).指社交应酬、人情世故。《宋书·庾登之传》:“ 登之 虽不涉学,善於世事, 王弘 、 谢晦 、 江夷 之徒,皆相知友。”《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那 杨温 道:‘復员外, 温 在家,世事不会,只会使棒。’”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不晓人事》:“ 李长源 虽高才,然不通世事,傲岸多怒,交游多畏之。” 徐迟 《祁连山下》四:“那些国民党分子把他请来,是别有用心的。我们的画家再不懂世事,也立刻识破了他们的企图。”
(6).大势。《北齐书·王纮传》:“官军频经失利,人情骚动,若復兴兵极武,出顿 江 、 淮 ,恐北狄西寇,乘我之弊,倾国而来,则世事去矣。”《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知世事已去,意欲遂幸 永嘉 ,羣臣皆不愿从。”
(7).局面。 孙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崔骨碌 听了,摇头晃脑的说:‘八路军的世事越闹越旺,比早先我在的工夫可厉害多啦!’”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 陕北 红军闹革命,起初只有两支破枪三颗子弹,还有一颗塌火的,如今多大世事了!”
词语解释:心事  拼音:xīn shì
(1).志向;志趣。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序》:“少无宦情,有 箕潁 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 唐 李贺 《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明 吴承恩 《赠鹿园万总戎》诗之二:“到处山僧为写真, 净名 心事宰官身。”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女仙外史》:“而平生学问心事,皆寄託於此。”
(2).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 唐 刘皂 《长门怨》诗之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残妆空泪痕。”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巴金 《家》六:“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
(3).心情,情怀。 唐 高适 《闲居》诗:“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宋 苏轼 《寄馏合刷瓶与子由》诗:“老人心事日摧頽,宿火通红手自焙。” 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玉簪失去,还有甚么心事坐朝!”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八:“本来一个国家,跟合股开店一样,人人都是主人,要是有几个人把这座店把持了,不承认大家是主人,大家还有什么心事爱护这座店啦?”
(4).心地,胸襟。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王钱门对》:“二公非心事光明,胡能门联如此哉!”《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今日方见恩人心事,赛过 柳下惠 、 鲁 男子。愚妹是女流之辈,坐井观天,望乞恩人恕罪则箇!” 李準 《李双双小传》四:“四婶是个贫农,人也公正,做活也牢靠。再说,都知道四婶心事也好!”
词语解释:往事  拼音:wǎng shì
过去的事情。《荀子·成相》:“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史记·太史公自序》:“此人皆意有所鬱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唐 刘长卿 《南楚怀古》诗:“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 明 刘基 《满江红》词:“怀往事,空凄切。思不断,肠千结。”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一章:“去年夏天, 郭祥 遇到 朴贞淑 时,两人谈起往事。”
词语解释:人事  拼音:rén shì
(1).人之所为;人力所能及的事。《孟子·告子上》:“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磽,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南史·虞寄传》:“匪独天时,亦由人事。”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虽则因人事未尽,象 南京 的迅速溃退及 广州 的倏忽沦陷其间遗憾之处还是有着不少。”
(2).人情事理。《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 唐 韩愈 《题李生壁》:“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只是小的儿子不知人事,不知 王老爹 可肯要他做女婿?”
(3).指人世间事。《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南史·郑鲜之传》:“今如 滕羡 情事者,或终身隐处,不关人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人事无涯生有涯,逝将归钓 汉江 槎。” 严复 《原强》:“ 周 孔 所教,礼义所治,诸君聊用自娱则可耳,何关人事也耶!”
(4).泛指人的意识的对象。如:他昏迷过去了,人事不知。
(5).人为的动乱。《国语·越语下》:“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韦昭 注:“人事,谓怨叛、逆乱之萌也。”《汉书·吴王刘濞传》:“诸侯皆有背叛之意,人事极矣。”
(6).指仕途。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王瑶 注:“人事,指仕途。”《南史·臧焘传》:“顷之去官,以父母老家贫,与弟 熹 俱弃人事,躬耕自业。”
(7).说情请托;交际应酬。 晋 袁宏 《后汉纪·殇帝纪》:“儒生寡少,其在京师不务经学,竞于人事,争于货贿。” 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南史·恩倖传·戴法兴》:“而 法兴 、 明寳 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十年》:“子 乔 等三人,并学业,絶人事,侍疾家庭,足不出邑里。”
(8).指赠送的礼品。 唐 白居易 《让绢状》:“恩赐 田布 与臣人事绢五百匹。” 宋 许观 《东斋记事·人事物》:“今人以物相遗,谓之人事。”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有甚么人事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还有几色菲人事,你权且收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 ﹞每次入朝,不但不送礼、纳贿,连普通的人事也不送,空手去,空手回。”
(9).男女间情欲之事。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如今长成十三岁,也晓的人事。”《红楼梦》第七四回:“或者年纪大些的,知道了人事。”
(10).官员的任免升降等事宜。今亦指对人员的管理使用和考核奖惩等项工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以人事譬之,同一迁官,尚书迁一级则宰相,典史迁一级不过主簿耳。”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六:“此外在人事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尽力爱护干部,一方面要认真执行纪律。”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这首先表现在政治部内上层人事的波动上。”
(11).指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如:时间一长,矛盾就多了。人事纠纷,说不清楚。参见“ 人事关係 ”。
词语解释:人事关系  拼音:rén shì guān xì
(1).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交往关系。 柳青 《狠透铁》三:“甭把你狠透铁的劲儿使在人事关系上啊!”《花城》1981年第6期:“是任务完成得好?是人事关系处理得好?”
(2).特指工作人员的录用、工资、使用、调配、奖惩等隶属关系。如: 小李 人在此地工作,但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
词语解释:底事  拼音:dǐ shì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词语解释:春事  拼音:chūn shì
(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明 刘基 《次李子庚韵》:“风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吴 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4).指男女欢爱。 明 沉仕 《偶见》曲之二:“交鸞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词语解释:乐事  拼音:lè shì
(1).乐于从事所作的事。参见“ 乐事劝功 ”。
(2).欢乐的事。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唐 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 宋 张孝祥 《虞美人·赠卢坚叔》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 郁达夫 《扬州旧梦寄语堂》:“若当暮雨潇潇的春日,雇一个容颜姣好的船娘,携酒与茶,来 瘦西湖 上回游半日,倒也是一种赏心的乐事。”
词语解释:乐事劝功  拼音:lè shì quàn gōng
谓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词语解释:好事  拼音:hǎo shì
(1).指君、后施恩于亲族的事。《周礼·天官·内小臣》:“后有好事于四方,则使往。” 郑玄 注:“后於其族亲所善者,使往问遗之。” 孙诒让 正义:“好事,恩泽之事。”
(2).值得称道、于世有益的事。 唐 宋之问 《过史正议宅》诗:“剑几传好事,池臺伤故人。”《景德传灯录·绍宗禅师》:“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本这是好事,倘人来寻时,还他。” 邓洪 《山中历险记》:“老头平静了些,撅着嘴说:‘做好事!我只一个孙子,前天死了,还做好事!’”
(3).喜庆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这是好事,知县相公料不嗔怪。”按,此处“好事”,指考中秀才。
(4).特指男女欢会或婚配。 后蜀 顾夐 《玉楼春》词:“良宵好事枉教休,无计那他狂耍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气扑扑走得掇肩的喘,胜到 鶯鶯 前面,把一天来好事都惊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侄为此发奋读书,指望完成好事,岂知宅上忽然另许了人家。”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家主公的好事近了,花灯彩轿,可曾备下了么?”
(5).指打醮、超度、祈福消灾之类宗教法事活动。《水浒传》第二回:“天师在 东京 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籙,禳救灾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老夫人着俺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老仙长,我们上山来做好事的,要借道院暂安行李,敢求方便一二!”
(6).反话,表示惊讶和不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应捕 魆地跳将出来道:‘你们干得好事!今已败露了,还走那里去?’”《金瓶梅词话》第四回:“﹝ 王婆 ﹞大惊小怪,拍手打掌説道:‘你两个做得好事!’”
(7).避讳用语。实指凶事。 丁玲 《母亲》一:“老太太的好事,我都不晓得,也赶不回去,前月才打发人来告诉我。”
(8).犹美景。 元 潘从大 《题水村图》诗:“只今好事空见画,山川缅邈悽遗踪。”
(1).爱兴事端;喜欢多事。《孟子·万章上》:“ 万章 问曰:‘或谓 孔子 於 卫 主 痈疽 ,於 齐 主侍人 瘠环 ,有诸乎?’ 孟子 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 朱熹 集注:“好事,谓喜造言生事之人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由此观之,非人主用心;好事之臣为县官计过也。” 唐 柳宗元 《三戒》:“ 黔 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既不能从命,我也不敢承情,算我年轻好事,冒失糊涂。”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可是 中国 真也还有好事之徒,竟有人不怕中暑的跑到 真茹 的‘望岁小农居’这洋楼底下去请教他了。”
(2).谓喜欢某种事业。《汉书·扬雄传下》:“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休璉 好事,留意词翰,抑其次也。”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非好事者不可妄传书画;近火烛不可观书画;向风日、正飡饮、唾涕、不洗手并不可观书画。” 康有为 《诗集自序》:“吾童好讽诗,而学在撢理,既不离人,性又好事,不能雕肝呕肺以为诗人。”
(3).指有某种爱好的人。《后汉书·郭太传》:“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询访遗跡,飜覆再三,事皆摭实,輒编録成传,以资好事。”
(4).谓热心助人。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今君所苦沉结,困无医师。闻 汲 令好事,欲望语之。”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向长》:“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餘。” 宋 陆游 《贫病》诗:“好事邻僧勤送米,过门溪友强留鱼。”《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他一时急闷,饥渴难当,不由得一声哭喊,被这位好事的姑娘听见,就寻声搜寻出来。”
(5).指热心助人的人。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狄云汉》:“每闭户断炊,吟啸不輟,好事或餽之,非其义不受也。”
词语解释:一事  拼音:yī shì
(1).一件事。《淮南子·缪称训》:“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 清 郑燮 《赠博也上人书》诗:“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词语解释:时事  拼音:shí shì
(1).指合于时节而应做的事。多指农时农事而言。《周礼·地官·遂师》:“﹝遂师﹞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 郑玄 注:“四时耕耨,歛艾芟地之宜,晚早不同,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管子·权修》:“末产不禁,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工师之事也。”《吕氏春秋·上农》:“时事不共,是谓大凶。”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词语解释:余事  拼音:yú shì
(1).无须投入主要精力的事;正业或本职工作之外的事。《庄子·让王》:“帝王之功,圣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 宋 刘克庄 《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词:“满腹诗书,餘事到 穰苴 兵法。”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下》:“可知铁路之製,于商贾交易、货物往来犹其餘事,而独至军旅之际,关係尤非浅鲜。”
(2).多馀的事,不重要的事。 汉 牟融 《理惑论》:“夫履道者,当虚无澹泊,归志质朴,何为乃道生死以乱志,説鬼神之餘事?” 宋 苏轼 《与吴秀才书》之二:“以长生不死为餘事,而以练气服药为土苴也。”
(3).其他的事,别的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不觉有餘事,虽忆与 郗 家离婚。” 唐 韦应物 《郊居言志》诗:“但要尊中物,餘事岂相关。” 清 李渔 《舟中题王安节画册》诗之一:“道人日课无餘事,了却挥絃便读书。”
词语解释:多事  拼音:duō shì
(1).多事故;多事变。《庄子·天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汉书·平帝纪》:“分界郡国所属,罢置改易,天下多事,吏不能纪。”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近 李翱 从僕学文,颇有所得。然其人家贫多事,未能卒其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今朝廷命帅,举 利 益 二路以付之。万一中国多事,姦雄恃险,无以分制。” 清 黄遵宪 《二十初度》诗:“堕地添丁日,时平万户春。我生遂多事,臣壮不如人。”
(2).做多余的事,做不应该做的事。《庄子·渔父》:“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唐 张鷟 《游仙窟》:“无情明月,故故临窗;多事春风,时时动帐。” 宋 苏轼 《徐州谢上表》:“知臣者谓臣爱君,不知臣者谓臣多事。”《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是天生这等一个多事的人。” 茅盾 《子夜》七:“他听出了 屠维岳 这番话的背后的意思是在说他这一来乃是多事。”
词语解释:旧事  拼音:jiù shì
(1).旧例;以前的典章制度。《汉书·礼乐志》:“大氐皆因 秦 旧事焉。” 宋 叶适 《中奉大夫薛公墓志铭》:“按旧事,率年及六十者行之,余亦预往。”
(2).往事。 唐 白居易 《得湖州崔十八使君书兼寄微之》诗:“故情欢喜开书后,旧事思量在眼前。” 宋 苏轼 《和子由蚕市》:“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因此剧之外,别无善本,欲睹 崔 张 旧事,舍此无由。”
词语解释:年事  拼音:nián shì
(1).年岁,年纪。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已蹉跎,生平任浩荡。”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诗:“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 巴金 《秋》四八:“他们外婆年事已高,他们两个舅舅都到外州县做事情去了。”
(2).指过农历新年的事务。《红楼梦》第五五回:“且説 荣府 中刚将年事忙过, 凤姐儿 因年内年外操劳太过,一时不及检点,便小月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舅太太年前忙忙的回家一趟,料理毕了年事,便赶回来。”
词语解释:生事  拼音:shēng shì
(1).古代始丧之礼。谓人死后葬前以生人之礼供奉之。《礼记·檀弓下》:“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
(2).谓父母在世时奉事之。《孝经·丧亲》:“生事爱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邢昺 疏:“言亲生则孝子事之尽於爱敬,亲死则孝子事之尽於哀慼。”《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曰:‘ 由 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先垄》:“人子之于亲,苟亏生事之礼,虽葬与祭致其力,何足以言孝。”
(3).谓自专行事。《公羊传·桓公八年》:“ 遂 者何?生事也。” 何休 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 公子遂 受命使京师,道生事之 晋 ,《春秋》非之。”《汉书·冯奉世传》:“ 奉世 死后二年, 西域 都护 甘延寿 以诛 郅支单于 封为列侯。时丞相 匡衡 亦用 延寿 矫制生事,据 萧望之 前议,以为不当封。”
(4).泛指行事。《公羊传·僖公四年》“其言次于 陘 何?有俟也” 汉 何休 注:“生事有渐,故敏则有功。”
(5).制造事端;发生事变;惹事。《逸周书·周祝》:“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诈。” 孔晁 注:“生事谓变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德宗 自復京闕,常恐生事,一郡一镇,有兵必姑息之。”《说岳全传》第九回:“我们一齐同去,认认这留守衙门,不许 牛兄弟 生事便了。”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三幕:“这不是岂有此理么,疯疯癫癫一个女人,谁知道她是什么路数,找上门来生事!”
(6).犹生计。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山原肥沃,有泽渔之利……土地易为生事。” 唐 白居易 《观稼》诗:“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郊》:“ 郊 拙于生事,一贫彻骨。”
(7).指产业。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四:“凡人无生事,虽为显官,不能无俯仰依违。”
(8).犹世事。 唐 韦应物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诗:“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 宋 沉括 《蔡孝廉母胡氏墓志铭》:“其妇好佛言,弃其生平所乐而学之,至能忘喜愠,视生事泊如。”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生事俱消歇,旧欢犹合并。”
(9).指世情。 清 黄景仁 《舟中咏怀》:“殊悲生事薄,聊觉野情胜。”
词语解释:前事  拼音:qián shì
过去的事情。例如: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
词语解释:事事  拼音:shì shì
(1).每事。《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孔 传:“事事,非一事。” 唐 元稹 《赠崔元儒》诗:“些些风景闲犹在,事事颠狂老渐无。”《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闹起来。”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上了年纪的人都是前怕狼、后怕虎,事事有顾虑。”
(2).犹件件,样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曹植传》:“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 植 以前过,事事復减半。”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宰相礼絶庶官……唯两制以上点茶汤,入脚牀子,寒月有火罏,暑月有扇,谓之事事有;庶官只点茶,谓之事事无。”
(3).治事;做事。《韩非子·内储说上》:“吾之吏不事事也,求簪三日不得之;吾令人求之,不移日而得之。”《史记·曹相国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 参 不事事,来者皆欲有为言。”《明史·郭德成传》:“臣性耽麯蘖,庸闇不能事事。” 陈毅 《示儿女》诗:“不要空言不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
词语解释:从事  拼音:cóng shì
(1).行事;办事。《诗·小雅·十月之交》:“黽勉从事,不敢告劳。” 汉 班彪 《北征赋》:“达人从事,有仪则兮。”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伏见 熙寧 中,天下以新法从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章宗 以仆散揆领行省于 南京 ( 开封 ),便宜从事。”
(2).参与做(某种事情);致力于(某种事情)。《论语·泰伯》:“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鎛,以旦暮从事於田野。”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注苏诗》:“告养回籍,从事 苏 诗,罗百氏之説,以证 王 、 施 、 查 三家之讹。” 老舍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在学校开课的时候,我便专心教书,等到学校放寒暑假,我才从事写作。”
(3).指任职。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愈 尝从事於 汴 徐 二府,屡道於两州间。”
(4).处置;处理。《左传·哀公十一年》:“﹝ 子胥 ﹞諫曰:‘ 越 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汉书·王莽传中》:“敢有趋讙犯法,輒以军法从事。”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法者,以法律从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招情相同,即以军法从事,立时梟首。”
(5).追随,奉事。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嚮慕先生高躅,愿从事左右耳。”《英烈传》第十九回:“﹝ 章溢 ﹞后来长成,便从事 叶公 。”
(6).犹周旋。 唐 韩愈 《鳄鱼文》:“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鱷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金史·外国传下·高丽》:“或来侵略,则整尔行列,与之从事。” 明 徐渭 《白母传》:“假令母与 翊 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 闽 、 越 、 东夷 之寇相从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遂募丁壮子弟数千,以与匪 苗 从事,来痛击,去修边。”
(7).官名。 汉 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汉书·丙吉传》:“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其从事 刘子 曰:‘……若移其所以养鹤者养士,庶吾军其振乎。’”
(8).赤眉农民起义军将领称号。《后汉书·刘盆子传》:“乃分万人为一营,凡三十营,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 樊崇 等﹞於 郑 北设坛场,祠 城阳景王 ,诸三老、从事皆大会。” 胡三省 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词语解释:盛事  拼音:shèng shì
大事;美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唐 杜甫 《陈拾遗故宅》诗:“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不但算你三人闺阁中一段快谈,还要算我家庭间一桩盛事。” 苏曼殊 《与刘半农书》:“如学会果成,不慧当请处士有所赞助,宁非盛事?”
词语解释:百事  拼音:bǎi shì
各种事务;事事。《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孔 传:“ 舜 举八凯,使揆度百事,百事时叙,无废事业。”《史记·淮阴侯列传》:“审豪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 吕公忌 曰:‘九日天明时,以片餻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茅盾 《子夜》十七:“我就是百事无味,心神不安!”
词语解释:公事  拼音:gōng shì
(1).朝廷之事;公家之事。《诗·大雅·瞻卬》:“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朱熹 集传:“公事,朝廷之事也。”《三国志·蜀志·刘巴传》:“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宋 赵昇 《朝野类要·轮对》:“自侍从以下,五日轮一员上殿,谓之轮当面对,则必入时政或利便札子。若臺諫,则谓之有本职公事。” 浩然 《艳阳天》第八九章:“唉,咱们都是老干部家属了,都知道一个人在外边办公事,全家人怎么惦记着哪!”
(2).指公文,文件。 郭希仁 《从戎纪略》:“文牘函件,每日无虑五六十起,皆 幼宾 亲治,从无积压公事,治讫每至夜分。” 孙犁 《白洋淀纪事·识字班》:“查个路条,看个公事,看个报,不识字,不只是别扭,有时还会误事呢!”
(3).指案件;事件。《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朱三老 道:‘我不管闲帐。只是你家里有杀人公事,你须回去对理。’”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三折:“谁着这芭蕉叶纸扇翻合着酒,谁道这梨花样磁钵倒暗着灯。这公事要辩个分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地方见是杀人公事,道:‘不必相争,两下都走不脱。到了天明,一同见官去。’”
(4).即公事人。指罪犯。《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圣帝降輦升殿,众神起居毕,传圣旨,押过公事来。只见一个汉,项戴长枷,臂连双杻,推将来。”《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县尉次日正要勾摄公事,寻砚底下这幅访单,已不见了,一时乱将起来。”
(5).指宿娼狎妓、玩弄女人的勾当。 元 张可久 《红绣鞋·岁暮》曲之二:“竞酒争花公事,吟风弄月神思。” 茅盾 《子夜》八:“他( 赵伯韬 )在某某饭店包月的房间,就专门办的这桩公事。”
(6).指公物。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占吝公事,视同己物,狼心不厌矣。虽与数州,窘固在也。”
词语解释:故事  拼音:gù shì
(1).旧事,旧业。《商君书·垦令》:“知农不离其故事,则革必垦矣。”《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
(2).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汉书·刘向传》:“ 宣帝 循 武帝 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 宋 胡铨 《戊午上高宗封事》:“ 檜 乃厉声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
(3).典故。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自《西崑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而先生老辈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语僻难晓。”
(4).花样。《红楼梦》第六一回:“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閙起故事来了。”
(5).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一系列为表现人物性格和展示主题服务的有因果联系的生活事件。
(6).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词语解释:尘事  拼音:chén shì
尘俗之事。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唐 孟浩然 《游景空寺兰若》诗:“寥寥隔尘事,疑是入 鸡山 。”《明史·隐逸传·陈洄》:“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復与尘事接。”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静宜女史诗》:“纷纷尘事扰居诸,谁识清閒福有餘。”
词语解释:闲事  拼音:xián shì
亦作“间事”。亦作“闲事”。 关于使用间谍的事情。《孙子·用间》:“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一本作“ 閒事 ”。
亦作“间事”。亦作“闲事”。 1.无关紧要的事;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 唐 鲍溶 《相和歌辞·苦哉远征人》:“虚名乃閒事,生见父母乡。” 宋 苏轼 《戏周正孺二绝》之一:“劝君鬻骆犹闲事,肠断闺中《杨柳枝》。”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説閒话,管閒事。” 洪深 《贫民惨剧》第四幕:“财主买下的,你敢来多管闲事么?”
(2).闲杂的事务。 唐 元稹 《馀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聊和诗首篇以答来贶》:“扰扰纷纷旦暮间,经营闲事不曾闲。” 明 高明 《琵琶记·张公遇使》:“这两日有些閒事。”
词语解释:王事  拼音:wáng shì
(1).王命差遣的公事。《诗·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晋 王讚 《杂诗》:“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宋 张孝祥 《题朱元顺浯溪图》诗:“去年到 浯溪 ,王事有期程。”
(2).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易·坤》:“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高亨 注:“从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赏,是无成有终。”《礼记·丧大记》:“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 孙希旦 集解:“王事,谓朝聘、会盟、征伐之事。”《南史·刘悛传》:“ 刘勔 殞身王事,宜存封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何宏中》:“父 子寄 守 武州 宣寧 尉,殁王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 商 朝统治的区域里……王和国家是一体的,所以一切重大的国家事务都被称为‘王事’。”
词语解释:胜事  拼音:shèng shì
(1).美好的事情。《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子良 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 唐 刘长卿 《送孙逸归庐山》诗:“常爱此中多胜事,新诗他日佇开缄。” 清 吴伟业 《观王石谷山水图》诗:“世间胜事谁能识,兵戈老尽丹青客。” 茅盾 《子夜》十七:“这样的心情尤以这一伙中的 吴荪甫 感受得最为强烈。今晚上的行乐胜事是他发起的。”
(2).指寺、观中法会、斋醮等。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寿昌县君》:“子 愉 梦母如存,且曰:‘……汝与汝父言,亟营胜事,使我得转为男子。’”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见説僊观修设胜事,特来赴会。”
词语解释:官事  拼音:guān shì
(1).官府的事;公事。《论语·八佾》:“官事不摄,焉得俭。”《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宋 陆游 《初秋》诗:“簿书终日了官事,樽酒何时宽客愁。”《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子文 道:‘且完了官府的事情,再来写退婚书奉还原约未迟。而今官事未完,也不好轻易就是这样还得。’”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真,您办的是官事,不容易!”
(2).犹官司。诉讼之事。《京本通俗小说·海陵王荒淫》:“有一箇亲眷,为些小官事,有两件好首饰托我来府中变卖些银两,是以早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道:‘官事问过,地方原无词话,尸亲愿息,自然无事的。’”《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你到本地告状去,我那里管这样无头的官事!”《老残游记》第五回:“你説,这官事打得赢打不赢呢?”
词语解释:间事
用间谍之事
词语解释:岁事  拼音:suì shì
(1).一年中应做的事。《礼记·王制》:“成岁事,制国用。” 孔颖达 疏:“‘成岁事’者,断定计要,一岁事成,乃制来岁之国用。”
(2).多指一年的农事。《尚书大传》卷五:“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 郑玄 注:“祈乐当为新穀。”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书》:“薄从岁事,躬歛山田。” 宋 苏辙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二:“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 清 赵翼 《恭纪》诗之二:“沧溟无警妖氛熄,绚甸咸登岁事丰。”
(3).指诸侯每年秋天朝见天子的事。《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 孔颖达 疏:“常以岁时行朝覲之事,来见君王。”《周礼·秋官·小行人》“令诸侯春入贡” 孙诒让 正义引 清 林乔荫 曰:“岁事者,君亲行之。《大宗伯》‘朝覲宗遇会同’,以其或一岁一行,或数岁一行,故为岁事。”
(4).每年祭祀的事。《仪礼·少牢馈食礼》:“用荐岁事於皇祖伯某。”《汉书·武帝纪》:“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为农祈也。於此造之,岁以为常,故曰为岁事。”
(5).一年的时序。 宋 梅尧臣 《自感》诗之二:“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籜。” 宋 苏辙 《次韵王巩元日》:“春风娜娜还吹霰,岁事駸駸已发机。”
词语解释:幽事  拼音:yōu shì
(1).幽景,胜景。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九:“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稠叠多幽事,喧呼閲使星。” 明 高启 《咏轩》:“临楹一流睇,幽事忽满前。池草方依微,庭柯正葱芊。”
(2).雅事。 宋 杨万里 《癸亥上巳即事》诗:“晒书仍焙药,幽事也劳神。”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清斋幽事足,良会逸情兼。”
词语解释:家事  拼音:jiā shì
(1).古代指大夫家族内部的事务,后渐渐用以泛指家庭事务。《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子木 问於 赵孟 曰:‘ 范武子 之德何如?’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 晋国 无隐情,其祝史陈信於鬼神无愧辞。’”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遭太夫人忧,苫草坟塋,以终灰燧,形骸毁瘠,逾於丧礼。年十有五,始干家事。”《红楼梦》第八四回:“必要女婿过门,赘在他家,给他料理些家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三:“ 乐华 除每日帮母亲料理家事外,只用书册消遣。”
(2).家庭情况;家境。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球 乃迹访其家事,先世曾伐大树,得蛇杀之,女便病。” 清 李渔 《奈何天·媒欺》:“我也闻得 荆州 城里有个姓 闕 的富家,这等看起来,家事定是好的,不消查问得了。”《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惜春 早已听见,急忙坐起,説:‘你们两个人好啊!见我们家事差了,就不来!’”
(3).家产;家业。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我小娘子即 霍 王女也,家事破散,失身於人。”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今有 周公 ,他的大官人二十一岁了,他家事又富,女壻又生的俊,我特来与你家姐姐説这门亲事。”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小子虽然不肖,也是个纳粟的前程,家事虽然不多,也将就有一二十万。”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木匠》:“ 桃叶妈 发现他是个无底洞,便把家事从他手里要过来,她真是个有十八道锁的铁柜子, 大木匠 很难从她手里讨到一毛钱。”
(4).家什,器具。 宋 道山先生 《道山清话》:“ 章子厚 与 苏子瞻 少为莫逆交,一日, 子厚 坦腹而卧,适 子瞻 自外来,摩其腹以问 子瞻 曰:‘公道此中何所有?’ 子瞻 曰:‘都是谋反底家事。’ 子厚 大笑。”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防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餘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朱子语类》卷七九:“且如而今人,其父打碎了箇人一件家事,其子买来填还,此岂是显父之过?”
词语解释:政事  拼音:zhèng shì
(1).政务。《书·皋陶谟》:“政事懋哉!懋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大众文艺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说书就是说书,你说一件政事,你用你的人话说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
(2).谓有处理政治事务的才能。《晋书·王棱传》:“从兄 导 以 棱 有政事,宜守大郡,乃出为 豫州 太守。”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赵 以其( 杨之美 )学问、政事过人,雅重之。”
词语解释:农事  拼音:nóng shì
(1).指耕耘、收获、贮藏等农业生产活动。《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左传·襄公七年》:“郊祀 后稷 以祈农事也。” 唐 元稹 《竞舟》诗:“一时讙呼罢,三月农事休。”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假令自春至秋,入贡不絶,皆役民,岂不妨农事?”
(2).指村庄。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诗:“宿桨依农事,邮籤报水程。” 仇兆鳌 注:“孤舟防盗,故须宿依农畔。”
词语解释:中事  拼音:zhōng shì
(1).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穀梁传·僖公五年》:“无中事而復举诸侯,何也?” 杨士勋 疏:“无中事者,谓中间无他事也。”
(2).正确的事情。《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谓之中事。”
(3).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高 ( 赵高 )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
(4).中等案件。《宋史·刑法志一》:“凡断讞奏狱,每二十緡以上为大事,十緡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緡为小事。”
合乎事理。《韩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词语解释:外事  拼音:wài shì
(1).古代指外土诸侯奉行王事。《书·康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 孔 传:“言外土诸侯奉王事,汝当布陈是法,司牧其众及此 殷 家刑罚有伦理者兼用之。”一说谓在外朝听狱之事。参见 清 孙星衍 《尚书古今文注疏》。亦指境外之事。《左传·文公十三年》:“ 中行 桓子 曰:‘请復 贾季 ,能外事,且由旧勋。’” 孔颖达 疏:“ 贾季 ……能知外竟之事。”
(2).古代指郊祭或田猎之事。亦指对外联合或用兵。《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 郑玄 注:“出郊为外事。” 孔颖达 疏:“外事,郊外之事也…… 崔灵恩 云:外事,指用兵之事。” 孙希旦 集解:“愚谓外事,谓祭外神。田猎出兵,亦为外事。”《史记·蒙恬列传》:“ 恬 任外事而 毅 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宋 司马光 《言横山上殿札子》:“但以国家今日内政未修,不可遽谋外事故也。”《三国演义》第四四回:“ 伯符 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 张昭 ,外事不决问 周瑜 。”
(3).朝廷政事。与宫内之事称内事相对。《后汉书·刘盆子传》:“ 盆子 惶恐,日夜啼泣,独与中黄门共卧起,唯得上观阁而不闻外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太子职当侍膳问安,不宜言外事。”《明史·太祖纪三》:“秋七月戊戌,禁内官预外事,敕诸司毋通内官监文移。”《清史稿·后妃传·太祖孝慈高皇后》:“后庄敬聪慧……不预外事,殫诚毕虑以事上。”
(4).世事;家庭或个人以外的事。《东观汉记·张酺传》:“臣闻王者法天,荧惑奏事太微,故州牧刺史入奏事,所以通下问,知外事也。”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所以然者,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则怨者谓人所説,无以自免也。” 宋 梅尧臣 《访矿坑老僧》诗:“山深无外事,日夕爱潺湲。”《红楼梦》第六六回:“且説二姐儿操持家务,十分谨肃,每日关门闭户,一点外事不闻。”
(5).指外交事务。 黄远庸 《库伦独立后之外交》:“ 库伦 独立后, 俄国 国家及国民种种活动,汇而记之,不仅足以识外事,即将来 中 俄 交涉结果之几微,亦在此矣。”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应当在外事工作方面、国防建设方面加强努力。”
(6).指男色之事。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张幼文》:“ 伯起 亦好外,闻有美少年,必多方招至,抚摩周憮,无所不至,年八十餘犹健。或问先生多外事,何得不少损精神。”
词语解释:解事  拼音:jiě shì
(1).通晓事理。《南齐书·倖臣传·茹法亮》:“ 法亮 便辟解事,善於奉承。” 宋 陆游 《雷》诗:“惟嗟妇女不解事,深屋掩耳藏婴孩。”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女仆 张嫂 --三十来岁,白净的脸儿,尚伶俐解事。”
(2).免职。 清 钱谦益 《孙公行状》:“﹝ 袁崇焕 ﹞虽兼程赴援,却又箝制诸将,坐视抢掠,功罪难掩,暂解事,权听勘。”《红楼梦》第十九回:“这些丫头们明知不讲究这些;二则 李嬷嬷 已是告老解事出去了的,如今管不着他们。”
词语解释:能事  拼音:néng shì
(1).所能之事。《易·繫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宋书·武帝纪中》:“莫不云行雨施,能事毕举。”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上》:“古风两 汉 ,近体三 唐 ,能事毕矣。”
(2).所擅长之事。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有谋猷渊邃,术略入神,智周成败,思洞幽玄,才兼能事,神器无宜,而口不传心,笔不尽意,造次之接,不异凡庸。”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能事不受相促迫, 王宰 始肯留真跡。” 清 吴乔 《答万季野诗问》:“ 唐 人数百家,各有能事,非鄙朽一人所能尽测也。” 董必武 《闻延安成立怀安诗社赋四绝句》之三:“指挥能事 朱司令 ,慷慨悲歌 叶剑侯 。”又常与“极”连用。如:极其知人善任之能事。
(3).谓能任事。《管子·入国》:“五幼,又予之葆,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 清 钱谦益 《四川按察司佥事戴君恩授奉政大夫制》:“朕以东南多事,祸乱频仍,思得文武大略之人,以收指麾能事之效。”
(4).会办事;有本领。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不知老相公曾差甚么能事官员 陈州 去也不曾?” 明 王錂 《春芜记·定计》:“ 王四 兄,我一向晓得你是个能事的人,如今一件事求着你。”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以讳言有事为解事,以苟且了事为能事。”
词语解释:花事  拼音:huā shì
关于花的情事。春季百花盛开,故多指游春看花等事。 宋 杨万里 《买菊》诗:“如今小寓 咸阳 市,有口何曾问花事。” 元 周权 《晚春》诗:“花事悤悤弹指顷,人家寒食雨晴天。” 清 王士禛 《秋柳》诗之三:“ 扶荔宫 中花事尽, 灵和殿 里昔人稀。” 袁鹰 《悲欢·春华》:“从春到夏,人们都沉浸在悲恸和愤慨中,谁有兴致去关心花事。”
词语解释:俗事  拼音:sú shì
(1).人世间的日常事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王黄门 兄弟三人,俱诣 谢公 。 子猷 、 子重 多説俗事, 子敬 寒温而已。” 唐 戴叔伦 《山居即事》诗:“地僻生涯薄,山深俗事稀。”
(2).泛指世事。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那就正如现在的自称不问俗事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名人们一样,只好去点缀大学教室了。”
词语解释:抚事  拼音:fǔ shì
(1).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灵庙荒顿,遗像陈昧。抚事怀人,永叹寔深。”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宋 陆游 《夜过鲁墟》诗:“百年几兴废,抚事一凄愴。” 明 高启 《草书歌赠张宣》:“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
(2).犹临事,遇事。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3).招抚之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抚事可成……国家即可无东顾忧。”
词语解释:常事  拼音:cháng shì
(1).上古指掌管政务的官员。《书·立政》:“ 文王 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
(2).平常的事情;常有的事情。《公羊传·桓公四年》:“《春秋》之法常事不书。”《晋书·何遵传》:“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説平生常事,非貽厥孙谋之兆也。”《红楼梦》第五六回:“祖母溺爱孙子也是常事。”
词语解释:三事  拼音:sān shì
(1).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正德、利用、厚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 孔颖达 疏:“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当谐和之。”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由是五穀岁登,百瑞时见,六府三事,惟序惟歌。” 章炳麟 《辨诗》:“《九歌》者与六诗同列,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此则山川之颂,江海之赋,皆宜在《九歌》后。”
(2).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倡德、和乱、终齐。《逸周书·武穆》:“敬惟三事,永有休哉。三事:一倡德,二和乱,三终齐。”
(3).三种官职。《书·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三事,三职也。为任人、準夫、牧夫之职,故曰‘作三事’。”
(4).指三公。《诗·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孔颖达 疏:“三事大夫为三公耳。”《汉书·韦贤传》:“天子我监,登我三事。” 颜师古 注:“三事,三公之位,谓丞相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 唐 许浑 《闻开江宋相公申锡下世》诗:“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参见“ 三公 ”。
(5).三件。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衣和庵主》:“三事衲衣穿处补,一枝藜杖伴身闲。”
词语解释: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
(3).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已非实职。
(4).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见《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5).星名。《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属。” 张守节 正义:“三公三星在北斗杓东,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并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变出阴阳,主佐机务。”《晋书·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词语解释:古事  拼音:gǔ shì
(1).文献;旧事。《史记·太史公自序》:“百年之閒,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 太史公 。”《周书·宗懔传》:“ 懔 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輒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新唐书·崔琳传》:“侍中 宋璟 亲礼之,每所访逮,尝曰:‘古事问 仲舒 ,今事问 琳 ,尚何疑?’” 瞿秋白 《最低问题》:“可怜的‘五四’运动,竟成历史的古事。”
(2).典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颜延之 ﹞其源出于 陆机 ,尚巧似……又喜用古事,弥见拘束。”
词语解释:个事
1.这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林酒仙》:“ 苏 人有能传其( 狂僧 )诗者曰:‘门前緑柳无啼鸟,庭下苍苔有落花。聊与 东君 论箇事,十分春色属谁家。’” 宋 范成大 《东林寺》诗:“山头一任天灯现,箇事何曾落见闻。”
2.犹一事。 宋 杨万里 《晓坐卧治斋》诗:“日上东窗无箇事,送将梅影索人看。” 宋 朱淑真 《夏日游水阁》诗:“独自凭栏无箇事,水风凉处读文书。”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文庄公滑稽》:“把酒莫沉吟,身闲无箇事,且登临。”
词语解释:身事  拼音:shēn shì
(1).指人的经历和遭遇。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抚身事而识苦,念亲爱而知乐。”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2).指行踪。 唐 杜甫 《楼上》诗:“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3).自身的事情。 唐 赵嘏 《寄归》诗:“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閒人。”
(4).亲身事奉。《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陆扆》:“ 扆 为宰相 韦昭度 所知,欲身事之速了,屡告 昭度 。”
词语解释:奇事  拼音:qí shì
使人赞赏的事物
奇怪的、以不同于某种既定的类型、式样或规律的任何方式进行的事
词语解释:遗事  拼音:yí shì
(1).前代或前人留下来的事迹。《汉书·艺文志》:“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司马法》是其遗事也。” 唐 张乔 《送朴充侍御归海东》诗:“来往寻遗事, 秦皇 有断桥。” 郭沫若 《残春》一:“我对着这种风光,每每想到古人扁舟载酒的遗事。”
(2).犹馀业。《史记·乐毅列传》:“夫 齐 ,霸国之餘业而最胜之遗事也。”
(3).谓弃置不管世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 宋 陆游 《仪曹直庐》诗:“而我正遗事,枕藉书一牀。”
(4).过失之事。 宋 石介 《上孔中丞书》:“如有钳缄其口,朝廷有闕政,国家有遗事。”
(5).身后之事。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与余尝为僚,相善,其且殁,以遗事属余,而其家因来乞铭。”
词语解释:是事  拼音:shì shì
事事;凡事。 唐 韩愈 《戏题牡丹》诗:“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唐 修睦 《秋日闲居》诗:“是事不相关,谁人似此閒。” 宋 柳永 《定风波》词:“自春来、惨緑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词语解释:来事  拼音:lái shì
(1).将来的事。《管子·版法解》:“冬既闭藏,百事尽止。往事毕登,来事未起。”《后汉书·东平宪王刘苍传》:“前事之不忘,来事之师也。”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八:“相从一笑乐,来事无庸知。”
(2).方言。行。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三:“得意洋洋地向家人报告:来事!稳格!”如:听说那个厂也用这种机子,上面改了配件,来事得很!
词语解释:触事  拼音:chù shì
(1).犹遇事。 晋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復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燕石之瑜,补琬琰之瑕。” 明 张居正 《答符卿徐继斋书》:“苟生窃禄,无所建明,触事感时,憮然自失。” 清 纪昀 《〈考工记图〉序》:“触事广义,俾古人制度之大,暨其礼乐之器,昭然復见於今兹。”
(2).谓担任职司。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 唐 张鷟 《游仙窟》:“余答曰:‘下官是客,触事卑微,但避风尘,则为幸甚。’”
词语解释:朝事  拼音:cháo shì
指古代早晨祭祀宗庙之事。《礼记·祭义》:“建设朝事,燔燎羶薌。” 陈澔 集说:“朝事,谓祭之日,早朝而行之事也。朝,如字。”
(1).朝廷的政事。《礼记·礼器》:“礼也者,反本脩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詔,朝事以乐。” 陆德明 释文:“朝,直遥反。” 孔颖达 疏:“朝事,谓朝廷之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且夫卿必有军事,是故循车马,比卒乘,以备戎事。有难则以备不虞,平夷则以给朝事。”《南史·宋纪上·武帝》:“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任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成化 以来,人君不復与臣下接,朝事亦无可纪。”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二:“朝事归诸将,军输仰大农。”
(2).犹臣服。《释名·释州国》:“ 赵 ,朝也,本小邑,朝事於大国也。”
词语解释:省事  拼音:shěng shì
(1).视事;处理政务。《后汉书·桓焉传》:“ 焉 復入授经禁中,因讌见,建言宜引三公、尚书入省事,帝从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丞相末年,略不復省事,正封籙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憒憒,后人当思此憒憒。’”
(2).懂事;明白事理。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红楼梦》第五一回:“那 袭人 是个省事的。”《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一把鼻涕一把泪,数落女儿不听话,不省事。”
(1).减少事务。引申为方便,不费事。《淮南子·泰族训》:“省事之本,在於节用。”《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不如且将刺客 周光 放回 楚 军,令他回报 楚王 ,使他早早退兵,免得二国干戈,多少省事。”《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况且他是 黄老爷 叫的人,干我什么事呢?我情愿出钱,岂不省事呢?” 曹禺 《雷雨》第四幕:“要是太太愿意做主,不叫我见老爷,多麻烦。那就大家都省事了。”
(2).办事吏职名称。《宋书·孔琳之传》:“尚书令省事 倪宗 又牵威仪手力击臣下人。”《南史·王彧传》:“今既省録,令便居昔之録任,置省事及干僮,并依録格。”《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康元年》:“ 秀 ( 孙秀 )许诺,言於 伦 ( 司马伦 ), 伦 纳焉,遂告通事令史 张林 及省事 张衡 等,使为内应。” 胡三省 注:“省事,亦吏职也。”
(3).指台省之事。《新唐书·百官志一》:“左右僕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闕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词语解释:随事  拼音:suí shì
(1).根据所担任的职务。《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常丞﹞一人,比千石。本注曰:‘掌凡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卿皆然。’”
(2).谓随便地,毫不经意地。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穷冬客江剑,随事有田园。” 王嗣奭 释:“随事,犹之随便有之。”
(3).在左右侍奉。 清 葆光子 《物妖志·音乐·琴》:“吾善符籙,窃疑随事娘子。”
(4).随着时间的推移。 北周 王褒 《赠周处士》诗:“壮志与时歇,生年随事阑。”
(5).根据周围的事物。 晋 成公绥 《啸赋》:“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
(6).随时随地。《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諭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諭皇太子以道德,随事讽赞。”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不如救偏补弊,随事干蛊,为有实效也。”
词语解释:喜事  拼音:xǐ shì
(1).好事,喜欢多事。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一:“主人喜事,好其诗,不舍手。”
(2).值得庆贺而使人高兴的事。 唐 韩愈 《咏灯花》诗:“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 明 吴承恩 《喜迁莺·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秋榜高魁,行魁春榜,喜事自然连接。”
(3).特指结婚的事。 梁斌 《播火记》四:“你看 大贵 的喜事到了,咱也不送个喜幛贺联的?”
词语解释:细事  拼音:xì shì
小事。《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采苓,细事也; 首阳 ,幽辟也。细事,喻小行也;幽辟,喻无徵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德宗 在位久,益自揽持机柄,亲治细事。” 明 杨慎 《鲁之郊禘辩》:“以天子礼乐赐诸侯,岂细事哉!” 杨绛 《鬼》:“ 张妈 睡在太太卧房外间放箱子什物的房里,她什么细事都报告太太。”
词语解释:大事  拼音:dà shì
(1).重大的事情。指祭祀或征伐。《书·大诰》:“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 孔 传:“大事,戎事也。”《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礼器》:“故作大事,必顺天时。” 郑玄 注:“大事,祭祀也。”
(2).重大的事情。指丧事。《礼记·乐记》:“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 郑玄 注:“大事,谓死丧也。” 宋 苏轼 《李宪仲哀词》:“谁能脱左驂,大事不可缓。” 茅盾 《子夜》十六:“忽然想起夫人的‘大事’也许要赶在他自己做寿之前就会发生。”
(3).重大的事情。指夺取政权。《左传·文公元年》:“能行大事乎?” 杜预 注:“大事,谓弑君。”《史记·项羽本纪》:“ 梁 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为起大事,遂举 吴中 兵。”《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韜 既死,主上必亲临丧,因行大事,蔑不济矣。”《明史·太祖纪一》:“得无当举大事乎?”
(4).重大的事情。指重要的政事,国家大计。《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勃 为人木彊敦厚, 高帝 以为可属大事。”《后汉书·郑太传》:“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慾,必危朝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其处大事,明决若此,亦未可徒责以素丝之节也。”
(5).重大的事情。指男女婚事。《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听见説你们居乡的人儿都是从小儿就説婆家,还有十一二岁就给人家童养去的,怎么妹妹的大事还没有定呢?”
(6).重大的事情。泛指其他各种大的事情。《红楼梦》第五一回:“上次我要説这话,我见你们的大事太多了,如今又添出这些事来。” 毛泽东 《反对自由主义》:“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
词语解释:有事  拼音:yǒu shì
(1).犹有司。《书·酒诰》:“ 文王 誥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 孔 传:“事,谓下羣吏。” 孔颖达 疏:“正官下治事之羣吏。”《诗·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 向 。择三有事,亶侯多藏。” 毛 传:“择三有事,有司,国之三卿。”
(2).犹从事。 明 李贽 《复京中友朋书》:“若其他弟子,则不免学夫子之不厌而已,学夫子之不倦而已,毕竟不知夫子之所学为何物,自己之所当有事者为何事。”
词语解释:国事  拼音:guó shì
国家的政事。《礼记·丧服大记》:“君言王事,不言国事。” 孙希旦 集解:“国事,政令之施於一国,以治其人民者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唐 司空图 《有感》诗:“国事皆须救未然, 汉 家高阁漫 凌烟 。”《红楼梦》第十八回:“国事宜勤,暇时保养,切勿记念。” 鲁迅 《准风月谈·二丑艺术》:“但其间一定有时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对于国事的不满。”
词语解释:不事  拼音:bù shì
(1).不侍奉,不服事。《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2).指不任以官职。《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谓不使任事。”
(3).不服劳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立石 东海 上 胊 界中,以为 秦 东门。因徙三万家 丽邑 ,五万家 云阳 ,皆復不事十岁。”《资治通鉴·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
(4).不办事;不做事。《新唐书·李齐运传》:“ 万年 丞 源邃 不事, 齐运 怒,捽辱之,死於廷。” 巴金 《海的梦》前篇:“这岛国和许多别的国度一样,有几个坐在宫殿里发命令统治人民的酋长,有一些终日娱乐不事的贵族,又有一些从早晨劳动到晚的奴隶。”
词语解释:吏事  拼音:lì shì
(1).政事,官务。《南齐书·倖臣传·刘系宗》:“ 係宗 久在朝省,闲於职事。 明帝 曰:‘学士不堪治国,唯大读书耳。一 刘係宗 足持如此辈五百人。’其重吏事如此。”《新唐书·封伦传》:“ 虞世基 得幸 煬帝 ,然不悉吏事,处可失宜。” 清 姚鼐 《中宪大夫云南临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铭》:“君厌吏事,遂不復就官。”
(2).指刑狱之事。《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高祖 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 卢綰 常随出入上下。”
词语解释:了事  拼音:liǎo shì
(1).办妥事情;使事情得到结束。《新五代史·杂传·郑珏》:“帝( 梁末帝 )曰:‘事急矣,宝固不足惜,顾卿之行,能了事否?’”《古今小说·临安里钱留发迹》:“﹝ 钱鏐 ﹞怕 顾全武 不能了事,自起大军来接应。”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改为横行,格式全照《两地书》,则不到二百页可了事。”
(2).明白事理;精明能干。《南史·蔡樽传》:“卿殊不了事。”《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 景 ( 侯景 )又请遣了事舍人出相领解。” 胡三省 注:“了事,犹言晓事也。”《水浒传》第十六回:“今年帐前眼见得又没个了事的人送去,在此踌躇未决。” 茅盾 《子夜》十五章:“这光棍!那样不了事呀!”
词语解释:遇事  拼音:yù shì
(1).指诸侯间相会的事。《战国策·魏策一》:“三国之相,不信 齐王 之遇,遇事遂败。”
(2).碰到事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荐托》:“遇事居功不报,反为招怪。”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二:“以后咱们遇事的时候多啦,这不算什么!”
词语解释:许事  拼音:xǔ shì
这样的事情。《陈书·沉恪传》:“﹝ 恪 ﹞叩头谢曰:‘ 恪 身经事 萧 家来,今日不忍见许事,分受死耳,决不奉命。’”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莲社高人留翁语,吾醉寧论许事。” 清 黄遵宪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诗:“我不知许事,我且食蛤蜊。”
词语解释:佛事  拼音:fó shì
(1).佛家谓诸佛教化众生之事。《观无量寿经》:“顶上肉髻如鉢头摩花,於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赞》之十七:“孰知毛窍,八万四千,皆作佛事,説法炽然。”
(2).指僧尼等所作诵经祈祷、拜忏礼佛等事。《金石萃编·北齐临淮王像碑》:“遂於此所,爰营佛事。”《宋史·文苑传四·穆修》:“母死,自负櫬以葬,日诵《孝经》《丧记》,不饭浮屠为佛事。”《红楼梦》第七十回:“话説 贾璉 自在 梨香院 伴宿七日夜,天天僧道不断做佛事。”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只是在家里请法师做佛事,超度亡魂早祓苦界。”
(3).佛士。指佛像,菩萨像。事,通“ 士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长秋寺》:“庄严佛事,悉用金玉,作工之异,难可具陈。”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献杨常侍》诗:“路穷臺殿闢,佛事焕且儼。”
词语解释:即事  拼音:jí shì
(1).任事;作事。《史记·封禅书》:“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公乃盛服执笏以入即事。”《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四年》:“枢密使 襄 ,请用步卒穿濠筑障……军民并役,又募飢民以佣,即事五旬而毕。”
(2).面对眼前事物。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宋 王安石 《乙巳九月登冶城作》诗:“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即事兴情,因而成赋。”
(3).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命意·陵阳谓须先命意》:“凡作诗须命终篇之意,切勿以先得一句一联,因而成章,如此则意不多属。然古人亦不免如此,如述怀、即事之类,皆先成诗,而后命题者也。”
(4).多用为诗词题目。如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诗,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 郭沫若 《南水泉即事》诗等等。
词语解释:用事  拼音:yòng shì
(1).谓有所事。指行祭祀之事。《周礼·春官·大祝》:“过大山川,则用事焉。” 郑玄 注:“用事,亦用祭事告行也。”《穀梁传·定公四年》:“﹝ 蔡昭公 ﹞归,乃用事乎 汉 ” 范宁 注:“用事者,祷 汉水 神。”
(2).谓有所事。指执法行刑。《商君书·赏刑》:“ 晋文公 将欲明刑,以亲百姓,于是合诸侯大夫于 侍千宫 , 颠頡 后至,吏请其罪,君曰:‘用事焉。’吏遂断 颠頡 之脊以徇。”
(3).谓有所事。指起兵;使用武力。《汉书·田儋传》:“且 秦 復得志於天下,则齮齕首用事者坟墓矣。” 颜师古 注:“首用事,谓起兵而立号者也。” 五代 罗隐 《谗书·书马嵬驿》:“ 天宝 中,逆胡用事,鑾舆西幸, 贵妃 死於 马嵬驛 。”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既破虏而平 晋 ,遂用事於 燕 ,不克而还,自此虏復为中国之患。”
(4).执政;当权。《战国策·秦策三》:“今 秦 ,太后、 穰侯 用事, 高陵 、 涇阳 佐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 灵 、 献 之世,阉宦用事,羣姦秉权。”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事〉序》:“方 介甫 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5).指执政者。《史记·伍子胥列传》:“ 子胥 专愎彊諫,沮毁用事,徒幸 吴 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6).当令。《史记·律书》:“无射者,阴气盛用事,阳气无餘也。”《汉书·丙吉传》:“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九:“桃李用事辰,鲜明夺云綺。”
(7).指文学作品中引用典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沉侯 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诗用事》:“天下书虽不可不读,然慎不可有意於用事。” 明 胡应麟 《诗薮·宋》:“ 宋 人用事,虽种种魔説,然中有絶工者,如 梅昌言 :‘ 亚夫 金鼓从天落, 韩信 旌旗背水陈’,冠裳伟丽,字字天然,此用事第一法门也。”
(8).办事。《红楼梦》第一○一回:“吏部奏请急选郎中,奉旨照例用事。”
词语解释:机事  拼音:jī shì
(1).机巧之事。《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实无机心,翻成机事, 汉阴 丈人闻之,岂不大笑。” 清 金农 《送宣城沉隐君游楚中》诗:“君访 汉阴 好,机心机事无。”参见“ 机心 ”。
(2).指国家枢机大事。《汉书·王莽传上》:“於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 王舜 、 王邑 为腹心…… 平晏 领机事。” 晋 陆机 《辩亡论上》:“ 孟宗 、 丁固 之徒为公卿, 楼玄 、 贺邵 之属掌机事。”《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四年》:“ 隗 虽在外,而朝廷机事,进退士大夫,帝皆与之密谋。”
(3).泛指机密之事。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夫料盛衰於未兆,探机事於无形……明之功也。”《宣和遗事》后集:“ 平仲 请出死力,夜劫虏营……及出,连破两寨,奈机事已泄,虏已夜徙去。”参见“ 机事不密 ”。
词语解释:机心  拼音:jī xīn
(1).巧诈之心;机巧功利之心。《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於胸中,则纯白不备。” 成玄英 疏:“有机动之务者,必有机变之心。” 明 刘基 《浣溪沙》词:“早息机心劳役少,懒闻世事往来疎。清风明月总赢餘。” 沉从文 《新湘行记》:“青春生命在慢慢长成。不同处是社会变化大,见世面多,虽然对人无机心,而对自己生存却充满信心。”
(2).指钟表内部机器。
词语解释:机事不密  拼音:jī shì bù mì
谓泄漏机密。《汉书·王莽传中》:“漏泄省中及尚书事者,‘机事不密则害成’也。” 颜师古 注引《易·繫辞上》:“机事不密则害成。”按,今本《易·繫辞上》作“几事”。《杨家将演义》第四八回:“常言道‘机事不密祸先行’,老爷向堂上大声説这等话,只恐有人走漏消息。”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那可不必。‘机事不密则害成’,你回头慢慢看好了。”
词语解释:难事  拼音:nán shì
难办的事或不愉快的事。例如:辨认某些人的手迹,是一件难事。
词语解释:成事  拼音:chéng shì
(1).成功;办成事情。《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史记·高祖本纪》:“ 刘季 固多大言,少成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我看爹爹嘆口气,自怨不是,走了出去,到有几分成事的意思在那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他明知道现在的机关枪是利器,却因历来偷懒,未曾振作,临危又想侥幸,就只好梦想大刀队成事了。”
(2).已成之事。《史记·商君列传》:“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
(3).犹成例。《魏书·礼志二》:“此亦前代之成事,方今所 殷 鉴也。” 宋 曾巩 《刘安等中书省主事令史制》:“非习法令熟成事,不能称其任。”
词语解释:浑闲事  拼音:hún xián shì
犹言寻常事。 宋 陆游 《买油》诗:“冬裘不赎浑闲事,且为吾儿续短檠。”亦作“ 浑閒事 ”。 高旭 《闻成琢玉来沪赋寄》诗:“江湖放浪浑閒事,不合生才似此休。”
词语解释:见事  拼音:jiàn shì
识别事势。《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闻 穰侯 智士也,其见事迟。”《晋书·唐彬传》:“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假谲》:“ 崔日知 见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
词语解释:边事  拼音:biān shì
(1).边防事务。《后汉书·窦固传》:“帝欲遵 武帝 故事,击 匈奴 ,通 西域 ,以 固 明习边事,十五年冬,拜为奉车都尉。” 唐 贾岛 《送李傅侍郎剑南行营》诗:“走马从边事,新恩受外臺。”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边之患,非边能为患也。患在任边事者,因循而不知变计,畏缩而不敢奋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德宗 生气说, 柳浑 书生,不懂边事,你怎么也这样说。”
(2).边境上的战事或争端。 唐 羊士谔 《贺州宴行营回将》诗:“元戎坐镇无边事,遣向营中偃画旗。”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至 建炎 初,以军兴道梗,始有三年之限,后有特许从便赴闕,犹降旨云:‘候边事寧息日依旧。’然遂不復举行矣。” 明 沉周 《石田杂记》:“ 威宁伯 王公 悦 在 大同 ,见边事渐生,醖祸未测,情悰不懌。”
词语解释:更事  拼音:gēng shì
(1).再生事。 马王堆 汉 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朱己谓魏王章》:“ 秦 非无事之国也, 韩 亡之后,必将更事。”
(2).常事;交替出现的事。《史记·秦本纪》:“ 晋 旱,来请粟。 丕豹 説 繆公 勿与,因其饥而伐之。 繆公 问 公孙支 , 支 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
(3).经历世事。《汉书·平帝纪》:“及选举者,其歷职更事有名之士,则以为难保,废而弗举,甚谬於赦小过举贤材之义。” 宋 陆游 《春雨绝句》之六:“更事老翁顽到底,每言宜睡好烧香。”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 三桂 年老更事多,欲出万全,不肯弃 滇 、 黔 根本。” 叶圣陶 《四三集·冥世别》:“什么叫‘有地位有家室有经验者多不肯冒险一试,学生更事不多,激动较易……为最便于利用之工具’?”
词语解释:上事  拼音:shàng shì
(1).正业。《管子·问》:“乡子弟力田为人率者几何人?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
(2).指君事,国事。 汉 刘安 《上书谏伐南越》:“ 越 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
(1).向朝廷上书言事。《后汉书·隗嚣传》:“ 嚣 宾客、掾史多文学生,每所上事,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
(2).指所上的奏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今省上事,款诚深至,心用慨然,悽愴动容。”
(3).接任;就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壬午, 延寿 下令,以来月朔日於待贤馆上事,受文武官贺。”《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甲子,詔:‘凡宰相召自外者,令百官班迎之;自内拜者,听行上事仪。’”
(4).处理公务。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中书门下官并於西省上事,以便礼仪。”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太常卿 封敖 於私第上事,御史弹奏,左迁国子祭酒。故事太常卿上日庭设九部乐,尽一时之盛。 敖 欲便於观閲,遂就私第视事。”
词语解释:无个事  拼音:wú gè shì
见“ 无个事 ”。没有一点儿事。
词语解释:儿事  拼音:ér shì
方言。坏事。 贺敬之 等《惯匪周子山》第一场第三小场:“看你这娃真是个冒失鬼,又把儿事做下了。”
词语解释:临事  拼音:lín shì
(1).谓遇事或处事。《晏子春秋·杂下十二》:“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汉书·雋不疑传赞》:“ 雋不疑 学以从政,临事不惑,遂立名迹,终始可述。” 宋 朱熹 《上宰相书》:“谋国之计,乖戾若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是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你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 沉从文 《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操演时因为有镇守使署中的参谋长和别的许多军官在场,临事虽不免有点慌张,但一切动作做得还不坏。”
(2).特指治理政事。《管子·立政》:“临事不信於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躭?”《新唐书·杨恭仁传》:“ 仁寿 中,累迁 甘州 刺史,临事不苛细,徼人安之。”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袁安吴雄葬地》:“按 安 理 楚 狱之连繫,还 匈奴 之生口,临事如此,平时用心仁恕可知矣。”
共834,分11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页首